九年级历史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合集下载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演变的主要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1.出现新的国际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国际联盟作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这是国际秩序的新尝试。

2.拆分旧秩序:旧世界霸权体系崩溃,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减弱,原有的帝国和边界进行重新划定。

3.引入国际合作:因为战争的毁灭性后果,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领土纠纷、贸易和裁军问题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1.联合国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成立,旨在促进和平与国际合作,取代了国际联盟。

2.冷战的兴起:战后期间,东西方阵营的对立导致了全球范围的冷战。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阵营和权力均衡。

3.国际制度的建立:为应对战争后的重建和安全,国际社会建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和协议,例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和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Pact)。

4.殖民地解放:战后,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或获得自治,这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秩序。

5.国际人权保护:战争的恐怖和大屠杀使国际社会更加重视人权保护。

联合国1948年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确立了普遍的人权标准。

总的来说,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出现了新的国际组织以促进国际合作和维护和平。

国家之间的力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催生了冷战格局和两极世界的形成。

战后期间,国际社会加强了对人权保护的关注,并致力于解决殖民主义遗留问题。

这些变化和动荡塑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轨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材料四 绥靖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顽固的反共产主义者,他 们相信通过支持德国重新获得其原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他们 就会建起一座阻遏苏联共产主义西进的前哨堡垒。
材料五 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意过早刺激英 法美等国,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侵略的巨大障碍, 这样,“反共”就成了他们结盟的最好招牌。
——《联合国家宣言》
Western Task Force
Center Task Force
Eastern Task Force
Clark
Montgomery
515th Army Grp
Alexander
1th Abn Div
1
78
Patton
Montgomery
15th Army Grp
Alexander
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现代主义文
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生产力高度发展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历史
第四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一讲: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讲: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蕴藏着深刻复杂的矛盾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㈠英法 ㈡美国(“中立政策”)
5、影响: (1)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增强了其实力。助长了侵略 的野心 (2)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祭坛上的牺牲品
绥靖政策的顶峰
25
慕尼黑阴谋
1.背景: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对捷克 斯洛伐克形成了钳形包围态势。
政治:两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格局;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18张)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件(18张)
Hale Waihona Puke 1938.9“慕尼黑阴谋”
得意洋洋的张伯伦
1935.8 美国通过《中立法案》
1939.8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通往地狱的路是用善意铺成的”
——哈耶克
二、“疯魔后的毁灭”——第二次世界大战
1.局部战争:亚洲中国成为东方主战场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7年 “卢沟桥事变”
荷、比、卢
不列颠空战
在凡尔赛体 系中受到严
重压制
在经济危机 中受到严重
打击
从纳粹党的名称中能否看出德国法西斯 的上台跟什么有关?
思考:独裁古已有之,为什么说法西斯是全人类的威胁?
水 晶 之 夜
纳粹德国阅兵式

“安乐死行动”的首要目标是消灭(本国)“种族

退化者”。...全部算起来,死于“安乐死”的受害者估

计超过20万人。医生和护士都深入参与了对病人的有计
“世界离法西斯只有5天?”
在一所德国小镇的中学校园里,一位历史 老师在讲解独裁统治的课上提出了一个问题: 独裁统治在当代社会还有没有可能发生?学生 们对此都嗤之以鼻。
接下来,这位老师做了一个模拟独裁政治 的实验,他给这个班级组织取名叫“浪潮”, 引导学生们设立统一的口号、一致的打招呼方 式,穿同款的服装。

1919年7月21日,300万德国工人罢工

24小时,抗议签订《凡尔赛和约》。
“德意志人民将以不懈的劳动奋勇向前,重新夺回应享有的国际地位。 到那时,为1919年耻辱复仇的时候到了。
——1919年6月28日《德意志报》头版
时间
1920
组建“纳粹党”,德国法西斯运动开始
1923
政变失败,被捕入狱后口述《我的奋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本课是部编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本课通过三个子目(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形成的概况。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法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会议,分析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认同世界和平的来之不易。

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影响2.难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评价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大家思考一下,这两幅图片之间有何联系?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推动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兴起。

那么,法西斯势力是如何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国际秩序又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战前阴云(一)德、意、日等国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力图摆脱其束缚。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以及本单元第14课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容,思考为什么德、意、日三国会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如此反感,不断试图突破该体系?并且在此体系下国际关系又是隐藏着哪些忧患?忧患: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敌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二)经济大危机使各国经济陷入低谷,并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一张华尔街“黑色星期五”的图片,其预示着作为经济中心的美国正在经历一场经济风暴,这场风暴同样席卷了世界上其他主要国家,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政府又作出了哪些反应?反应: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美国罗斯福新政(三)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盛行自主探究:阅读教材第100—101页,概括法西斯主义的特征及在意、德、日形成的概况,并归纳原因。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 序的形成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指的是国民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 的负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 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 中的决定性阶段。
•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 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一、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1、一战后,意、德、日法西斯组织的产生。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各种矛盾。 3、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日意西)
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 1918—1933年,魏玛共和国。 • 1933年,希特勒正式建立法西
斯政权。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 明治维新后日本军国主义抬头。 • 甲午、甲辰、甲寅,三甲之役,
• 减耕减产,给农民提供补贴,稳定农产品价格。
➢社会:
• 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立法,法治思想;总统行政权的扩大。
• 材料 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 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 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这一 流域原是美国的一个贫困地区,多数居民没有电用。1933年 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 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 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
• 1941年6月,德国不得不 放弃入侵英国的计划,开 始入侵苏联。
三、二战的进程
1、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 2、1940年6月,法国沦陷。 3、1940年7月——1941年,不列颠空战。 4、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

课件5: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5: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前在欧洲的扩张示意图
4. 英法的绥靖政策
(1)含义
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
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
协的政策”。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
还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
④ 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
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外蒙古(蒙古人民 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如下: (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 (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 权; (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 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千岛群岛让与苏俄。美国则在太平洋、中国、日本获得了优势和支配权。
(2)欧洲 ①1933年,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
(经济危机)“任何人现在找到工 作的机会都不会比爱尔兰抽彩中奖 的机会多些”。在德国,由于失业 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失望情绪更为 严重,局势也更为紧张;所有这些 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可能。
……斯大林出于各种考虑多次向英美让步,大体上接受了丘吉尔提出的瓜分巴尔干势力 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而罗斯福为了争取苏联尽快对日宣战,以使美国免于付出100 万人伤亡的代价,同时为了把战时的同盟关系延续到战后,以实现其“世界蓝图”, 他在东欧问题和远东问题上对苏联也作了让步。

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高中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3、历史根源:
德意日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背景) 1、法西斯主义 (独裁、暴政、侵略战争)
帝国主义的极端形式
(1)基本特征:极端民族主义 “双刃剑”
(2)主要主张:
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
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法西斯:寓意人
民必须服从至高无 上的国家权威,否 则立即绳以斧钺, 在古罗马是权力和 威信的标志。二战 后,成为贬义词。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战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二战的具体原因:
1、经济根源:
1929年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 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国际政治根源:
① 德国、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被惩治受遏制的地位不满, 力图突破其束缚 ②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侵略,助长了法西斯侵略 的气焰,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942.1)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 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二十六国宣言》)
1942.1
3、过程
中国局部抗战: 1931.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太 中国全面抗战: 1937.七七事变,二战在亚洲爆发标志
联 合
战 场
全球阶段:1941.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球,成为真正的世界大战
发动者: 帝国主义性质的非正义性战争
2、性质:
抵抗者: 反法西斯的正义性战争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① 时间:中国是抗战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14年) ② 作用: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是东方反法西 斯力量的唯一战场,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到日本投降,中国是东方 主战场,拖住了日本百万大军,有力支援盟国。对侵略者的覆灭 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③ 联盟: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上参与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所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 方主战场。 ④ 配合:中国军队直接入缅甸作战,打通滇缅公路,打击日军, 支援盟军的对日作战和东南亚人民的抗争。

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内容,认识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巴黎和会的时间和操纵国家、主要内容、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和背景,了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的危害。

2、能力与方法:通过实施目标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重点难点】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难点:正确分析和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有关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各种资料【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读书指导、讨论及演示等多法结合。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01响礼炮在贡比涅森林上空鸣响后,号称“三巨头”的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各怀鬼胎,迫不及待地相会巴黎。

一时间,人们看到的尽是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谈论和平的讲坛成了讨价还价的自由市场。

在一片熙熙攘攘的“成交”声中,巨头们满足了私欲,皆大欢喜,留下了又蒙上战争阴影的《凡尔赛和约》,对世界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大国操纵的巴黎和会[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目的内容,叙述巴黎和会概况。

〔多媒体展示问题〕1、巴黎和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性质如何?2、巴黎和会的主要操纵国是谁?3、《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与哪个战败国签订的条约?它的主要内容?4、《凡尔赛和约》对中国山东问题是怎样规定的?说明了什么?5、如何评价《凡尔赛和约》和凡尔赛体系?[学生叙述]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在巴黎召开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时间:2分钟 要求: 自读独立完成标注后, 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评价方式: 答对1分,洪亮,流利、规范再加1分
一、大国操纵的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背景:一战结束,协约国胜利,惩治战败国。 2)时间:1919年1月18日 3)主要目的:重新划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4)操纵国及三巨头:
美—威尔逊 英—劳合· 乔治 法—克里蒙梭
活动二:学习《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任务2:再读15页(中间)第二段正文, 1、总结标注:《九国公约》时间、内容中反映美国意图 的关键词 2、思考: 通过《九国公约》 ,获利最多的是( 受限制最厉害的是( 受伤害最重的是(
“机会均等、门户开放”
); ); )。
(提示:“机会均等”指列强享有在中国的平等的侵华权益。)
第3 课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活动一:学习《凡尔赛和约》内容,认识凡尔赛体系实质。
任务1:学习巴黎和会的召开 1、结合前面所学概括背景 2、阅读13页小字,总结标注: 时间、操纵国及三巨头、 各自的目的及共同目的、 中心问题 3、18页日积月累说明了什么?
时间:2分钟 要求: 自读独立完成标注后, 小组讨论统一答案 评价方式: 答对1分,声音洪亮,语言流利、规范再加1分
1、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等—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华 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等—华盛顿体系 盛顿体系 2、思考:如何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提示:1)实质、积极、消极 2)世界格局、各种矛盾、战争与和平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 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

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案

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案

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是高中历史必修二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战争的起因、过程到结束,再到战后的和平秩序的建立,涵盖了较为广泛的历史内容和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是历史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二战爆发的原因,认识国际政治中的各种矛盾与博弈。

2. 理解二战的重大意义,了解二战的进程及其主要战役,熟悉二战大国间的博弈。

3. 掌握二战结束后国际秩序重建的历史进程,了解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的建立,认识二战及其后果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4.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际视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对当下的国际政治发展有所认识,教育学生关注当代国际时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战以德、日、意为核心的轴心国与以美、苏、英为核心的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战争进程及全球影响,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形成及其特点。

难点:学生对于战争和国际关系的认识程度、对于国际政治格局的理解、对于历史事件的记忆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互动、体验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

五、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二战爆发与轴心国崛起1.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2.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3. 二战爆发的原因分析4. 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对垒5. 小组讨论:对于当前国际局势的影响第二课时:二战战争进程与主要战役1. 北非战争2. 战争向东扩张3. 莫斯科保卫战4.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5.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影响6. 斯大林格勒战役模拟体验第三课时:二战结束1. 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2. 冷战的菜鸟:雅尔塔会议3. 布列斯特会议4. 德国战后赔款及裁军5. 小组讨论:不同国家的历史记忆第四课时:国际秩序的新构建1. 联合国的建立2. 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两极格局的特点3. 非洲独立运动的背景和意义4. 深入解读联合国宪章5. 美苏对抗之“格鲁吉亚式危机”模拟第五课时:国际秩序的新走向1. 多极化的趋势2. 中国与现有的国际秩序3. 新型国际关系的发展4. 小组讨论: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六、教学手段1. 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7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简称“纳粹党 ”,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
③日本:1921 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 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 本 军部法西斯运动 的开始。
5
(2)特征:法西斯主义以 极端民族主义 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 义和共产主义。
11
(3)德国闪击波兰:1939 年 9 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 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德国入侵 苏联 ,苏联战场成为抵抗 纳粹德国的主战场。
(5)太平洋战争:1941 年 12 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 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 全球阶段 。
40
一、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方式的异同点 1.同: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都受到军国主义传统 和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度不满)。 2.异:德国是由纳粹党通过欺骗宣传和拉拢社会各阶层,成为 国会第一大党,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进而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 则是在天皇体制下,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通过暗杀、政变、扩张 等方式扩大势力,由军部控制内阁来建立法西斯专政。
年7月
斯的灭亡
公告》,重申了《开罗宣言》
的主要内容
25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26
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原因
史料一 让该死的《凡尔赛和约》见鬼去吧!我们强大的德国军队总兵 力已经超过了 80 万,我们的武器现在世界一流,这是欧洲和世界第一流的 军队,德意志已经真正复兴了,万岁!从耻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现在,仅 仅 20 年啊,德意志重新站起来了!让世界看看吧,德意志是永远打不倒的 汉子!(全体欢呼,德意志万岁!!元首万岁!!)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在向全 世界宣告:德意志是真正的优秀民族!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面临着一个新的国际秩序的构建问题。

这场战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全球各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和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地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形成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形成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

这使得各国领导人意识到必须采取措施来防止未来的战争爆发,维护和平与安全。

其次,一战后的国际秩序还受到了国际利益和力量的重新分配的影响。

战后,一些国家强大起来,取代了以往的列强地位,如美国和苏联。

这种变化对国际秩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构建一战后的国际秩序过程中,一些重要的特点应当被关注。

首先,大规模的国际会议和谈判是构建新秩序的关键。

例如,凡尔赛和会议在解决战后欧洲的重建和负责国家之间的战败国的处理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国际政治的多边主义得到了加强。

国际组织如国际联盟的成立,试图通过协商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和平与安全。

另外,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受到了新型国际合作和联盟的影响,如英法美的建立。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层面,国际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国际合作和协商的重要性。

这种合作的机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仍然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

然而,国际联盟在二战爆发前后的失效表明其在解决冲突和维护和平方面的局限性。

其次,在经济层面,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促进了全球经济的重建和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经济合作的加强,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之后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础。

最后,在社会层面,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对全球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战争的残酷和暴行激发了人们对和平、人权和社会正义的追求。

总之,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是在战争和破坏的背景下形成的。

通过多边会议、国际合作和新型联盟的建立,国际秩序试图重构和平与安全的框架。

然而,这个新秩序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随后的二战爆发表明了其困难和局限性。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优质教案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优质教案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理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历史课程教育功能。

通过对二战的背景、进程及战后世界秩序的确立过程,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二战,更深入的理解战争,认清历史发展规律,对历史和现实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进而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命运,关心世界发展,做维护世界和平与友好的推动者。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逻辑,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通过史料阅读与分析,形成历史理解与认识。

基于学情,关注过程,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多元评价,提升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属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内容。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本单元有如下要求: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单元内容涉及时间为20世纪上半期,包括资本主世界大战、无产阶级革命及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这三种力量的发展变化及共同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具体到本课课标主要强调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国际秩序这两个维度,教材中对内容的讲解共分“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这样三个子目来讲述,基本围绕课标要求讲述二战的背景及原因、过程以及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

关于二战的背景,教材中主要从思想上德意日法西斯主义形成;政治上法西斯主义势力控制政权;经济上经济危机,以及绥靖政策几个维度来讲述。

对于法西斯主义教材讲述的比较理论化,需要给学生补充一定的情境材料帮助其理解。

另外从学生理解二战背景的层面看,需要补充多种背景资料,使学生能更全面更顺畅的理解历史发展进程和史实之间的因果逻辑。

第二目主要讲述二战过程。

从空间上主要讲述东方战场与欧洲战场,时间上强调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主导力量上强调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考历史复习指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考历史复习指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高考历史复习指南一、开篇小引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高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历史这门学科可是个“大杂烩”,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这部分内容,就像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历史大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盘大餐的神秘面纱,用幽默风趣的方式,轻松搞定这部分的复习!二、知识点梳理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进程导火索:慕尼黑阴谋就像是一场“乌龙球”,英法两国试图用妥协换取和平,却无意中为希特勒的野心打开了大门。

战争进程:闪击波兰:德国突然发动进攻,波兰成了二战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太平洋战争: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愤怒的小鸟”被激活,正式加入战局。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红军的顽强抵抗,让德军尝到了“冰与火的考验”。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政治:欧洲列强地位下降,美国、苏联成为新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开始走向两极化。

经济:战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成为经济霸主,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文化:反战思潮兴起,人们开始反思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

3.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雅尔塔体系:背景: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为结束战争和规划战后世界而举行的会议。

内容:包括处置战败国、划分势力范围、建立联合国等。

实质: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进行了重新划分。

联合国:成立背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作用:成为协调各国行动、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平台。

冷战格局:形成背景: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

表现: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等。

影响: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但也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三、复习策略与建议构建时间线:将二战的重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时间线。

这样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关注转折点:重点关注二战中的转折点事件,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等。

第五单元 阶段11 第3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五单元 阶段11 第30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第3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内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

评价(1)积极性: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2)消极性: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2.成立联合国(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2)决议原则①原因: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

②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③意义: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

二、国际格局的变化1.冷战的主要表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政治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实施马歇尔计划,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形成了以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军事1949年4月,成立“北约”1955年,成立“华约”2.两极格局(1)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2)两极格局的瓦解①原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②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

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1)亚洲①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部分。

②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及原因分析在20世纪40年代末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首先,美国作为世界战争的胜利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地位独尊,成为战后国际秩序的主要规制者和领导者。

其次,随着苏联加入国际秩序,西方国家和东方世界之间的冲突也显现出来。

三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愈加明显,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今天的文章就是要探讨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

1. 美国的崛起战后时期,美国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力量,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系统。

尤其是成立联合国,美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永久成员,向其他国家强调了美国的权利以及对国际秩序的控制。

战后时期美国通过建立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贸易的自由化,推行“马歇尔计划”,并采取一系列政策支持西欧国家的重建和发展,并以此扩大了其国际影响。

2. 西方和东方冲突的形成在冷战之初,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承认西方国家的支持,认为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是敌对的国家。

这使得西方国家受到苏联的威胁,并促使美国与苏联强烈对立。

此外,西方和东方的意识形态分歧,也加剧了两个阵营之间的分裂。

西方国家主张民主自由和市场经济,而东方发展中国家则提倡社会主义制度。

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抗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发达国家通过对市场经济的掌握和科技进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会并控制了国际贸易。

反之,受到历史积累的瓶颈制约,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上经济和社会发展落后的地区。

这些差距愈加明显,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更加需要急需改革和发展。

4. 经济全球化20世纪后期,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甚至是社会政治联系更加紧密。

这一趋势推动了充满竞争和合作的国际关系。

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方面,国际法和多边贸易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和重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四)-2024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与选必修融合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四)-2024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与选必修融合版)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 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
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 ”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 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 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 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 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 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 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的中国。中共的主张:根 据材料“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 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可知依据国际会议要 求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敌占区;根据材料“.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 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可知扫 除一切障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根据材料“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 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可知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 权。国民党主张:根据材料“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 备”可知准备应战敌军反抗;根据材料“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 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可知敌军必须蒋介石指定军官投降;根据材料“对封锁地 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可知对封锁地伪军策动反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 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巩固的吗? 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
知识结构 形成:巴黎和会召开 凡 尔 赛 — 华 盛 顿 体 系 构成:五条约 凡尔赛体系 含义: 影响: 维护:国际联盟 形成: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体系 时间 地点 宗旨 实质 背景 目的 内容
构成《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 《九国公约》 含义: 影响:
sunbet官方网 sunbet下载 sunbet官方网 sunbet下载
ory75msq
武说:“武儿,过来扶你义父上车吧!路途遥远,你可要多加小心啊!”大家流着眼泪挥手道别,互致保重„„尚武稳稳地坐在驾车位置 上,长鞭一甩:“驾—”棕色大骡驾起大平车,一路向着西北方向的鄱阳湖疾行而去了„„38第百零四回 转道西路返故乡|(踏上乡土皆 乡音,耿英换回女儿装;替老乡上坟祭先人,转道西路返故乡。)且说大白骡精神抖擞地驾起大平车顺着大道一路疾走,赶到天儿擦黑的 时候,终于来到了大路边上坐东向西的小客栈门前,耿正“兄弟”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通人性的大白骡不等耿正召唤,就在小客栈的门 口自动停了下来。“兄弟”三人下车脱去孝服,拔了招魂幡,蒙好红篷布。耿直提起软皮箱,耿正牵起大白骡,连人带车缓步进了小客栈。 一个年轻的伙计迎上来帮着卸了骡车。看到红篷布蒙车,伙计心下已经明白七八分了,所以并不多问什么。耿正嘱咐他说:“大白骡今儿 个赶路非常辛苦,麻烦您一定要照顾好它!”这位机灵的年轻伙计和善地笑笑,非常爽快地说:“请几位客官放心,俺一定会照顾好它 的!”耿正说:“您叫老乡兄弟就行了,俺们回到了本乡本土,不用客气的!”伙计很高兴,说:“那就请老乡兄弟们放心!大白骡交给 俺了!看你们几位也累了,快去吃饭歇息哇!”“兄弟”三人谢过伙计,简单地去伙房吃了点儿晚饭,就去客房歇息了。这一晚,他们在 陌生的小客栈里睡得很香甜。次日早上起床后,“兄弟”三人都已经不再感到疲乏了。于是,简单洗漱完毕吃罢早饭结算了住宿费用,再 顺便打探清楚了去稷山县城的路线之后,就重新套上骡车出发了。三日后的黄昏时分,他们乘坐骡车来到了稷山县城。入住了县城靠北的 一个客栈以后,耿正对妹妹说:“英子,现在到处都是乡音了,加之眼下春耕春种逐渐开始,大道上已经不再荒凉。你老是戴着个帽子怪 热的,还是换回女装得了。”耿直也说:“是哩,咱哥说得对,姐你快变回女人哇,别再拿拿捏捏的了,怪累人的!”耿英说:“好啊, 俺也不想再做‘男人’了,真得很累人呢!再者说了,俺这脑袋瓜子本来就很怕热呢,打小儿就不喜欢用头巾什么的!这样哇,等明儿个 出了县城以后,俺在路上再换回女装来。今儿个俺是男装入住的,明儿个俺还男装走!”耿正说:“这样更好!”耿直也说:“还是姐姐 想得周到!”次日早饭后,“兄弟”三人与客栈结算清后,早早就套上骡车出发往李家庄的方向赶去了。出了县城以后,耿英依然还是在 大骡车行进中换回了女装。说起来,换回女装其实非常简单:先是摘掉帽子,然后脱掉套在最外面的孝服,将男装外衣也脱掉,换穿上原 先的女装外衣,再重新套上孝服就得了。最后,把换下来的男装外衣和帽子卷把起来塞在寿棺后面。如此,这持续了
第3课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一、大国操纵的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
一战以后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
战胜国
英 法 美 等 惩治
战败国
德 国 等
凡尔赛会议
1919 年 , 战 胜 国集团为了对 战后的世界做 出安排,召开 了巴黎和会。 参加和会的有 27个国家。
英、法、美三 国始终是会议 的主宰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 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1921——1922 年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 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 美、英、日三国,其中美国又始终居于主导地 位。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
2.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这次会议,对于各国之间达成的协议,用 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分别签订了《四国条约》、 《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中国问题是东亚和太平洋问题的核心问题, 《九国公约》宣称“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为什么毛泽东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 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 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的半 殖民地地位,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 略势力。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 害国。 会议虽然改变《凡尔赛和约》的安排,但 它们都是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求,保持 它们之间的均势。
3.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战胜国在1919~1920年间,与德国的盟国 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的和约。由这些 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 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 这个体系的确立对当时的世界有什么影响 呢?它确立的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 治的新秩序是什么样子的?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 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好似 20 年的 休战。”
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 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么说?
二 .国际联盟的建立
1920 年 1 月 , 国 际联盟是根据当时的 和约规定设立的,是 当时的和约大国强权 的产物。 根据和约建立的 国际联盟,是不是一 个公平的机构呢?
日内瓦万国宫
三、暂缓矛盾的华盛顿会议 1.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凡尔赛宫
巴黎和会 签署的各种条 约是以条约签 订的具体地点 来命名的。
这个和约对德国进行了压制;另一方面, 又对德国实力进行了保留,从而牵制了法国, 保证欧洲大陆的均势。
这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一位美国史学家说:“战胜国在瓜分战败 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统治的新理论。” 思考一下,什么叫做“新理论”,你是如何理 解的?
凡尔赛会议的性质是什么样的? 与会各国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巴黎和 会必然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 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 据是什么? 谁有实力,谁就在和会上说话有分量。
2.《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这次和会,是如何按 照他们的意愿“安排”战后世界的呢? 1919 年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 约》。在这个和约中,规定了战胜国对德国的 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的规 定。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 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呢? 如何理解“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 呢?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 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 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 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 体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