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岩土勘察报告(实用7篇)

岩土勘察报告(实用7篇)岩土勘察报告篇1岩土勘察报告一、前言本次岩土勘察报告的编制是基于一个工程项目,以了解该工程项目的场地条件、地质结构、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情况,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方法本次勘察调查的范围为该工程项目场地及其周边区域。
我们采用了现场实地勘察和资料搜集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岩土、地下水、气象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准确地调查分析。
三、场地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该工程项目位于某省某市某区,地理坐标为123°45′E、12°34′N。
2、地形地貌该工程项目区域地势平坦,海拔高度在30-50米之间,地势起伏小。
地质条件较为稳定,不存在影响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地质灾害。
3、岩土情况根据实地勘察和样品测试,该区域地下岩土主要分布为砂砾土和黏土,其中砂砾土厚度在10-15米之间,黏土厚度在5-10米之间。
砂砾土的孔隙度大、渗透性好,可作为地基填料材料;黏土的成因多样,有粘性、可塑性等特点,可作为防渗材料。
4、地下水情况该区域地下水位表层在5-8米处,随季节的变化有所起伏。
地下水是砂砾土和黏土中的一种重要松散介质,对地基工程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5、气象条件该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左右。
降雨分布较为均匀,全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同时该地区也会受到台风、气旋等恶劣气象的影响,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
四、土地利用情况该工程项目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主要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其中工业用地占比较大,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该区域也有居民点和旅游景点,需要在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遵守相关环保政策和规定,尽量减少工程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五、结论通过本次岩土勘察报告的编制,我们了解了该工程项目场地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岩土情况、地下水情况、气象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
同时,我们也发现工程项目可能涉及到的环保问题、对周边环境、居民和旅游景点的影响等问题。
岩土勘察报告范本2

目录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11.3、勘察技术依据和技术标准.............................................1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11.5、勘察方法与勘察工作完成情况.........................................11.5.1、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11.5.2、勘探点的布置、勘探设备和方法与完成工作量 ........................11.6、工作完成情况.......................................................21.7、勘探点测放系统与测放依据...........................................2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32.1、地形地貌...........................................................32.2、气象与水文情况.....................................................32.3、区域地质构造情况...................................................32.4、场地各层岩土的年代、类型、成因、分布、工程特性 ....................32.5、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育程度 ......................32.5.1、地面沉降.........................................................32.5.2、地震效应.........................................................32.5.2.1、建筑场地地震背景资料...........................................32.5.2.2、建筑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42.5.2.3、工程地震地基设计参数...........................................42.5.2.4、建筑场地饱和地基土液化判别 ....................................42.5.2.5、建筑场地抗震地段的划分.........................................52.6、埋藏的河道、浜沟、池塘、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的特征、分布 ......52.7、特殊性岩土.........................................................52.8、场地地表水与地下水.................................................52.8.1、地下水类型.......................................................52.8.2、地下水位.........................................................52.8.3、地下水的渗透性...................................................52.8.4、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分析.........................................53、岩土试验与原位测试成果统计与分析.......................................6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4.1、建筑场地的适宜性、稳定性评价 ...................................... 64.2、特殊性岩土评价 .................................................... 64.3、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 64.3.1、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 64.3.2、地下水、地表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 64.4、岩土工程参数 ...................................................... 64.5、地基土的均匀性、压缩性与工程特性评价 .............................. 74.5.1、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 74.5.2、地基土的压缩性与工程特性评价 .................................... 74.6、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 74.6.1、复合地基方案-水泥搅拌桩 ........................................ 74.6.1.1、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 ........................................ 74.6.1.2、复合地基变形估算 .............................................. 74.6.2、桩基方案 ........................................................ 84.6.2.1、静压管桩方案 .................................................. 84.6.2.2、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与影响 ............................ 84.6.3、成(沉)桩的可能性与对环境的影响 ................................ 84.6.4、桩基承载力与质量测试方法与建议。
岩土工程勘查课程设计报告_secret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XX建筑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5月15日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详勘阶段)审定:审核:审查:项目负责:编写人:证书等级:建设部甲级证书编号:240600-kj提交报告单位:XX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提交报告时间:2007年7月26日目录一、前言1、工程概况2、勘察工作来源及勘察等级划分3、勘察工作的目的及技术依据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量统计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2、地质构造3、场地岩土构成4、场地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地基承载力的确定5、水文地质条件6、不良地质现象三、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场地稳定性评价2、地基均匀性评价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4、场地地下水评价5、场地适宜性评价四、地基基础建议及评价五、结论建议附图及附件:1、图例2、建筑物总平面图3、建筑物勘探点平面布置图4、工程地质剖面图5、工程地质柱状图6、土工试验报告7、岩石抗压试验报告一、前言我班受XX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丁老师的委托于2008年1月6日至2008年1月17日,进场对拟建的拟建的学校采矿楼边上的一幢地上高十层,地下一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物第五教学楼工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并于2008年1月17日提交正式的勘察成果资料——《第五教学楼工程》(下简称《勘察报告》)。
本工程XX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勘技041班FF红设计。
1、工程概况拟建“学校采矿楼边上的一幢地上高十层,地下一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位于XX市南明区后巢乡,地理坐标:东经65o10’51”~65 o10’59”,北纬29 o 40’45”~29 o 40’52”,占地面积约6300㎡。
本工程——位于拟建“XX市南明区后巢乡XX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与图书管之间第五教学楼工程”,图书管北测50m左右,总占地面积约15000㎡,建筑物为高层,层数为10层,为框架结构。
最大柱荷载11000KN。
房屋最大轴力为2000KN/柱。
建筑物地下室埋深为-4.20m ,±0.00标高为1095.00m。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目录1 综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1.3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目的 (2)1.4 岩土工程工作的技术依据 (2)1.5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 (2)1.5.1地表地质调查 (2)1.5.2钻孔及布孔 (2)1.5.3岩土样室内试验 (3)1.5.4水位观测 (3)2 拟建厂区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 (3)2.1地质背景 (3)2.2气候条件 (4)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4)3.1地形地物概述 (4)3.2场地地层性质 (4)3.2.1第一层:粘质粉土 (4)3.2.2第二层:粉质粘土 (4)3.2.3第三层:粉砂 (4)3.2.4第四层:细砂 (5)4 拟建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5)5 地震地质与场地稳定性评价 (6)5.1区域稳定性 (6)5.2地震动参数区划 (6)5.3建筑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6)5.4地基土层的地震液化判别 (7)6 岩土工程分析及建议方案 (7)6.1场地的稳定性 (7)6.2场地的均匀性评价 (7)6.3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7)6.4地基承载力分析 (9)6.5地基基础方案选择 (9)6.5.1地基持力层选择 (9)6.5.2基础形式建议 (9)6.6基坑工程评价 (9)7 结论与建议 (10)附图附图一勘探孔平面布置图附图二工程地质剖面图1—1附图二工程地质剖面图2—2附图三工程地质剖面图3—3附图四工程地质剖面图4—4附表附表一物理力学统计表1 综述1.1 工程概况建筑名称:北京维益埃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办公楼和厂房项目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南半壁店村东富路60米。
拟建建筑物平面分布及尺寸详见“勘察点与建筑物平面位置图”,其相应的高度、结构类型及地下室情况详见下表: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目的(1)查明拟建场地建筑范围内地基土层结构、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及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2)查明地下水类型、埋深及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3)查明其它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分布范围,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4)对拟建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进行分析与评价;(5)提出设计阶段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建议合理的地基于基础形式,并对基坑开挖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的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掌握岩土参数的测定方法及勘察报告的编制要求。
2. 使学生掌握岩土工程中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及地下水的基本特征,了解其对于工程的影响。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报告撰写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岩土工程勘察设备、仪器的熟练度,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兴趣,激发其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2.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勘察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其在勘察项目中能够与他人有效合作。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岩土工程勘察的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完成勘察任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未来从事岩土工程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概念:介绍勘察的目的、意义,岩土参数的含义及作用,使学生了解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2. 勘察方法与技术:讲解现场勘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勘察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使学生掌握岩土参数测定技术。
3. 土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质:分析土的组成、分类,研究土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使学生了解土的性质对工程的影响。
4. 地下水特征及其影响:探讨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分析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提高学生应对地下水问题的能力。
5. 勘察报告编制:教授勘察报告的编写格式、内容要求,训练学生整理、分析勘察数据,撰写报告的能力。
6. 岩土工程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岩土工程案例,分析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岩土勘察报告(毕业设计)

2.勘察工作2.1、勘察工作量依据勘察规范和勘察合同的要求,结合拟建建筑物的规模和特征,沿拟建建筑物的周边、角点及中部共布设80个勘探孔,其中取土标贯孔20个,取土试样钻孔4个,标准贯入试验孔3个,鉴别钻孔20个,圆锥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孔33个。
深孔共施工62个(由于拟建高层建筑物位置有变化, 现局部深孔处变为多层楼或地下停车场位置),孔深16.00—28.50米,总进尺1400.00米;浅孔共施工18个,孔深8.80—10.80米,总进尺180.30米;本次勘察完成岩土工程勘探总进尺1580.30米;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总进尺173.80米;取原状土试样11件,扰动土试样96件及岩石样16件,标准贯入试验31次,详见附表3-1/1《勘探点一览表》。
地基土静载荷试验一组5个点;剪切波速测试点5个。
本次勘察勘探点的位置及高程由我公司现场实测。
采用的黄海高程系统,其测量标志点引至场地东南侧庆丰街与科尔沁路交互处中心路面,其高程为272.20米(详见平面图位置图及勘探点布置图),钻孔标高测量点80个,地下水位测量点80个,地基土静载荷试验点承压板底面高程测量点5个。
2.2、勘察依据(1)、勘察合同及平面位置图;(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1 J366-2004);(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根据拟建工程的特征和该场地的地形地貌形态和工程地质条件对本次勘察等级进行3.场地条件3.1、位置和地形拟建工程位于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赛罕街与庆丰街之间,红城南路与科尔沁路之间。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二课程设计要求三工程概况四执行技术规范及标准五基础工程地质分析1.地形地貌2.地层岩性及工程性能3.地质构造及地震4.岩溶5.地下水6.人类工程活动六承载力计算1.红粘土物理力学指标及承载力2.岩石力学指标及承载力3.地基承载力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方案八基础沉降计算九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1.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2.滑动面为折线形时,滑坡推力(=1.15)t十岩溶地基处理1、体积较小的溶洞2、洞体较大的空洞或半填充溶洞3、埋藏较深、地下水丰富的发育溶洞十一基坑涌水量预测1、计算渗透系数K2、基坑涌水量的计算十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1.环境类型水对混泥土结构腐蚀评价如下2.受地层渗透性影响的水对混泥土结构腐蚀性评价3.地下水对钢筋混泥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评价4.水对钢结构腐蚀性评价十三课程设计心得附件一课程设计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课程。
在《岩土工程勘察》课程中安排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将使学生所学到的岩土工程勘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更加系统、巩固、延伸和拓展,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程设计实践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经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后,可系统掌握工程建筑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掌握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与各种实用方法。
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能充分应用本课程知识完成实际的工程地质勘察项目,毕业后从事实际工程项目时,能很快熟悉工作方法,完成相应的工程地质工作,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课程设计要求:1.岩土工程地质分析、岩溶处理、地基承载力计算、持力层选择及基础方案建议、场地稳定性评价、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CAD)。
2.基础沉降计算3.滑坡稳定系数计算4.基坑涌水量计算5.提交报告(文,图)纸质及电子文档各一份。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岩土工程 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前言1.1工程概况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1.4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区域气象特征2.2场地地形地貌2.3地质构造2.4地层结构2.5场地地下水2.6 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2.7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3.1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3.2砂土液化判别3.3 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4、岩土工程评价4.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场地的适宜性4.2场地地基土评价4.3不良地质作用4.4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5.1天然地基基础评价5.2地基基础方案建议6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6.1地下建筑的防水与抗浮6.2基坑支护及降水6.3地下管线6.4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7、结论及建议7.1结论7.2建议附录: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2、工程地质剖面图13、钻孔柱状图1/ 、八—1、前言1.1工程概况成都建华投资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温江区某街道修建1幢28层商业建筑,建筑高度120 m。
基础拟采用筏形基础,地下室两层,地下室埋置深度10m。
建筑物长度为(80-xh)m,宽度为(20+xh)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J 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等有关规范,确定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本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本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
综上所述,拟建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为______________ 级。
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目的是对拟建物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工作,并为设计单位提供相关工程地质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实用)

一、工程概况1、勘察任务的提出、委托和承接单位2、拟建工程概况3、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1)勘察目的、任务a.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形、地貌、不良地质作用;b.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层结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c.查明场地岩土类别、有无液化地层,并对液化的可能性作出评价;d.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及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及钢结构的腐蚀性。
e.对拟建场地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提出基础形式建议;f.提交详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有关成果表。
(2)技术要求要求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要求进行本次勘察工作,基础型式未定。
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确定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二级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中等(二级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工作概况1、勘察依据(1)规范、标准、规程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907-20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土工试验标准方法》(GB/T50123-1999)(2)合同及工程地质勘察任务书(3)勘察纲要2、勘察工作布置及勘察方法本次勘察的钻孔数量及位置由我院根据规范按桩筏基础勘察,结合场地及建筑物特点确定,经甲方认可。
按拟建建筑物(包括地下车库)轮廓共布置钻孔24个,钻孔间距18m。
主楼部分控制孔深度35m,一般孔深度30m;纯车库部分控制孔深度25m,一般孔深度20m。
实际施工钻孔24个,总进尺677.80m(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钻探设备为DPP100型汽车钻机1台,XY-100型钻机2台,采用锤击套管护壁方式开孔,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后,改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岩土工程勘察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岩土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石和重要环节。
而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则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与实践,掌握勘察方法、勘察内容和分析处理结果等基本技能。
为此,编写《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则显得极为必要。
一、前言在前言中,应该对本指导书的编写目的、对象、依据和使用范围进行详细介绍,并说明该指导书所涉及的内容和重要性。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该部分应概述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范围、内容、要求和整个设计过程的组织安排等。
三、学生选题及指导老师简介在学生选题的部分,应明确选题的内容、题目、背景、目的、意义以及预期目标。
同时,在指导老师简介的部分,应简单介绍指导老师的背景、成就、研究领域和教学经验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该部分应按照各部分的顺序和时间安排,详细说明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实习及实践等,同时规划每个阶段的时间和完成的内容,以保证任务的完成和教学效果。
五、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目在这一章节中,需要说明所选的教材和参考书目,并对这些书目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六、课程设计评测表该部分应包括评价课程设计的各个方面。
针对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业质量、翻译能力、现场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及思考等方面进行完整的评估。
评价表应体现客观性和科学性,对课程设计的每个阶段都要有专门的评价标准。
七、注意事项在这个部分,需要说明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在实验室和现场操作,以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设施的安全。
总之,编写一份好的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指导书,需要详细了解课程要求,掌握必要的知识,注意教学速度,使学生充分理解每个部分,并能够进行实地操作。
同时,在评测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公正和客观的态度进行评估,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起到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书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位:单专业:指导老师:课设地点:名:姓学号:日期:教育资料..目录I、勘察报告文字部分一、前言(一)工程概况(二)钻孔资料(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四)本次勘察所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范(五)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六)本次勘察的工作方法及完成情况二、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二)气象条件(三)地质构造及地震(四)人类工程活动(五)场地岩土构成及工程特性(六)岩溶及地下水(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三、地基沉降计算四、基坑涌水量预测五、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六、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与防震设防教育资料..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形式建议(一)地基持力层(二)基础形式建议(三)基础尺寸设计及地基承载力验算八、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九、结论及建议Ⅱ、勘察报告图件部分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 1张钻孔柱状图 1:100 1张(2个钻孔)教育资料..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我公司受贵州大学委托,对其拟建的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的第五教学楼进行岩土工程初勘、详勘工作。
拟建物为一幢地上十层,地下二层的高层建筑,高度为56.0m,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楼最大轴力11000KN/柱,裙房最大轴力2000KN/柱。
建筑物地下室埋深-5.0m,±0.00标高1092.00m。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钻孔资料在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拟建的第五教学楼,初勘施工2个钻孔,孔距12m。
钻孔记录如下:ZK1钻孔:高程1091m,0~1.4m杂填土,1.4~4.2m红粘土,4.2~5.3m强风化白云岩,5.3~10.8m中风化白云岩,10.8~12.4m 软塑红粘土,12.4~20.0m中风化白云岩。
ZK2钻孔:高程1092.0m,0~1.8m杂填土,2.0~4.8m红粘土,4.8~6.1m强风化白云岩,6.1~10.3m中风化白云岩,10.3~11.9m 软塑红粘土,11.9~16.2m中风化白云岩,16.2~17.8m软塑红粘土,17.8~30.2m中风化白云岩。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目录1 概述 (2)1.1 拟建工程概况 (2)1.2勘察目的、任务和要求 (2)1.3勘察依据及技术标准 (3)1.4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 (4)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2.1区域地质概况 (5)2.1.1区域地理位置 (5)2.1.2区域气象条件 (5)2.1.3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 (5)2.2场地地层岩性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6)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9)3 岩土参数的统计与分析 (11)3.1试验结果统计分析 (11)3.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4 岩土工程特性分析与评价 (13)4.1场地适宜性及稳定性评价 (13)4.2场地和基地震效应评价 (13)4.2.1 地震烈度 (13)4.2.2 地震效应评价 (13)4.3场地岩土层建筑适宜性评价 (16)4.4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16)4.5土的腐蚀性评价 (17)5 基础选型论证及评价 (18)5.1天然浅基础 (18)5.2复合基础 (19)5.3深基础 (19)6 结论与建议 (19)7 参考文献 (20)1 概述1.1 拟建工程概况广西北海地质工程勘察院受北海市路港建设投资开发有限企业委托,对其拟建旳北海市某写字楼项目进行详细勘察,北海市某写字楼项目位于北海大道与天津路交汇处西侧。
该项目规划用地总面积63421.396m2,总建筑面积18558m2,其中一期主楼为15876 m2,二期副楼为2682 m2。
本次旳设计任务针对主楼进行勘察设计,主楼总计6层,其中地上4层,地下2层。
1.2勘察目旳、任务和规定甲方提供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指出,该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3.1条鉴定,拟建建筑物为框架构造大跨度构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拟建项目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
按规范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阶段,目旳是为拟建物旳地基基础、基坑围护设计以及地基施工方案确实定提供详细旳岩土工程资料,并作出分析、评价和提议。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一、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地质和岩土性质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技术依据。
本文将从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岩土工程勘察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岩土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岩土数据和技术指导。
具体而言,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地质环境:通过对地质构造、岩石、土壤等地质要素的调查,了解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
2.确定地基条件:通过对地表和地下土壤的采样、测试和分析,确定地基的性质、强度、稳定性等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评估地质灾害风险: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分析,评估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4.指导工程设计:通过对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
5.控制工程施工质量: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和岩土性质的认识,为工程施工提供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三、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岩土工程勘察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两个方面。
1.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
现场调查主要包括地震勘查、地质勘查、地下水勘查等,通过对地表和地下的直接观测和测量,获取地质和岩土性质的基本信息。
2.室内试验:室内试验是岩土工程勘察的补充和深入研究,它通过对采样的岩土样品进行室内试验和分析,获取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性质、化学性质等参数。
常用的室内试验方法包括岩石力学试验、土壤力学试验、水文试验、化学试验等。
四、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震勘查、地下水勘查、岩土钻探、岩土采样、室内试验等。
1.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它通过对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土壤等地质要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地质背景和地质环境。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岩土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岩土工程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前言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 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区域气象特征2.2 场地地形地貌2.3 地质构造2.4地层结构2.5场地地下水2.6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2.7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3.1 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3.2 砂土液化判别3.3 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4、岩土工程评价4.1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场地的适宜性4.2场地地基土评价4.3不良地质作用4.4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5.1天然地基基础评价5.2 地基基础方案建议6 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6.1地下建筑的防水与抗浮6.2基坑支护及降水6.3地下管线6.4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7、结论及建议7.1 结论7.2 建议附录: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2、工程地质剖面图 1张3、钻孔柱状图 1张1、前言1.1 工程概况成都建华投资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温江区某街道修建1幢28层商业建筑,建筑高度120m。
基础拟采用筏形基础,地下室两层,地下室埋置深度10m。
建筑物长度为(80-xh)m,宽度为(20+xh)m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等有关规范,确定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本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本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
综上所述,拟建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为级。
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本次勘察目的是对拟建物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工作,并为设计单位提供相关工程地质依据。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2.1 查明拟建场地内各岩土层的年代成因、地层结构,并进行均匀性评价;查明基础有无下卧软弱和各土层分布情况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报告书

《岩土工程勘察》课程设计单位:专业:指导老师:课设地点:姓名:学号:日期:目录I、勘察报告文字部分一、前言(一)工程概况(二)钻孔资料(三)设计委托勘察要求及任务(四)本次勘察所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范(五)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六)本次勘察的工作方法及完成情况二、场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二)气象条件(三)地质构造及地震(四)人类工程活动(五)场地岩土构成及工程特性(六)岩溶及地下水(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三、地基沉降计算四、基坑涌水量预测五、滑坡稳定系数和滑坡推力(剩余下滑力)计算六、场地地震效应评价与防震设防七、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形式建议(一)地基持力层(二)基础形式建议(三)基础尺寸设计及地基承载力验算八、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九、结论及建议Ⅱ、勘察报告图件部分工程地质剖面图 1:100 1张钻孔柱状图 1:100 1张(2个钻孔)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我公司受贵州大学委托,对其拟建的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的第五教学楼进行岩土工程初勘、详勘工作。
拟建物为一幢地上十层,地下二层的高层建筑,高度为56.0m,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主楼最大轴力11000KN/柱,裙房最大轴力2000KN/柱。
建筑物地下室埋深-5.0m,±0.00标高1092.00m。
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钻孔资料在贵州大学蔡家关校区采矿楼东侧拟建的第五教学楼,初勘施工2个钻孔,孔距12m。
钻孔记录如下:ZK1钻孔:高程1091m,0~1.4m杂填土,1.4~4.2m红粘土,4.2~5.3m 强风化白云岩,5.3~10.8m中风化白云岩,10.8~12.4m软塑红粘土,12.4~20.0m中风化白云岩。
ZK2钻孔:高程1092.0m,0~1.8m杂填土,2.0~4.8m红粘土,4.8~6.1m强风化白云岩,6.1~10.3m中风化白云岩,10.3~11.9m软塑红粘土,11.9~16.2m中风化白云岩,16.2~17.8m软塑红粘土,17.8~30.2m中风化白云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综述 (1)1.1 工程概况 (1)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2)1.3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目的 (2)1.4 岩土工程工作的技术依据 (2)1.5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 (3)1.5.1地表地质调查 (3)1.5.2钻孔及布孔 (3)1.5.3岩土样室内试验 (4)1.5.4水位观测 (4)2 拟建厂区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 (4)2.1地质背景 (4)2.2气候条件 (5)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5)3.1地形地物概述 (5)3.2场地地层性质 (5)3.2.1第一层:粘质粉土 (5)3.2.2第二层:粉质粘土 (6)3.2.3第三层:粉砂 (6)3.2.4第四层:细砂 (6)4 拟建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7)5 地震地质与场地稳定性评价 (8)5.1区域稳定性 (8)5.2地震动参数区划 (8)5.3建筑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8)5.4地基土层的地震液化判别 (9)6 岩土工程分析及建议方案 (9)6.1场地的稳定性 (9)6.2场地的均匀性评价 (9)6.3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9)6.4地基承载力分析 (11)6.5地基基础方案选择 (11)6.5.1地基持力层选择 (11)6.5.2基础形式建议 (12)6.6基坑工程评价 (12)7 结论与建议 (12)附图附图一勘探孔平面布置图附图二工程地质剖面图1—1 附图二工程地质剖面图2—2 附图三工程地质剖面图3—3 附图四工程地质剖面图4—4 附表附表一物理力学统计表1 综述1.1 工程概况建筑名称:北京维益埃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办公楼和厂房项目拟建建筑场地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南半壁店村东富路60米。
拟建建筑物平面分布及尺寸详见“勘察点与建筑物平面位置图”,其相应的高度、结构类型及地下室情况详见下表: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拟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3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主要目的(1)查明拟建场地建筑范围内地基土层结构、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及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场地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2)查明地下水类型、埋深及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3)查明其它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情况、分布范围,并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4)对拟建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进行分析与评价;(5)提出设计阶段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建议合理的地基于基础形式,并对基坑开挖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1.4 岩土工程工作的技术依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所遵循的技术规范、标准如下:(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_GB50021-20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5)《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1.5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内容根据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编写勘察方案及勘察技术要求,报单位总工审定;1.5.1地表地质调查:以场地中心进行1:500的区域地质调查,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环境等以便为了较为准确的划分本场区内岩体的不同发育位置为基础选型提供有力证据。
1.5.2钻孔及布孔:根据已经提供的钻孔对建筑基础布孔1.5.2.1勘探点间距:a、《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1.15:详勘阶段、地基复杂程度中等,勘探点间距:15~30m;宜按建筑物周边或角点布置,也可按建筑群布置;单栋高层不少于4个。
b、《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4.1.2:单栋高层建筑,甲级不少于5个,乙级不少于4个;控制性孔不少于总数的1/3且不少于2个。
c、《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5.2.1.1:场地复杂程度中等,15~30 m;勘探点宜沿承重墙、柱轴线布置,在荷载和建筑体型突变处宜适当布置勘探点。
单栋高层建筑的勘探点不少于4个,且至少有2个控制性勘探点。
1.5.2.2勘探孔深度:4.1.4.2: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对于箱、筏基础,在不具备变形计算条件时,按下式计算:d c=d+αcβb 式中:d c-控制性勘探孔深度(m);d-基础埋深(m);αc-与土压缩性有关的经验系数;β-与高建层数或基地压力有关的经验系数,甲级高建取1.1,乙级取1.0;b-基宽(m)4.1.4.3: 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大于主要受力层深度,对箱、筏基础可按下式计算:d g=d+αgβb d g-一般性勘探孔深度(m);αg -与土压缩性有关的经验系数;1.5.3岩土样室内试验为了确定拟建场地的岩土承载力,以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提供放坡依据,或为提供基坑支护需各项岩土实验数据等,对岩土样进行了室内力学实验。
1.5.4水位观测本次水位观测采取钻孔施工完毕24小时后的静态水位观测,共计观测20次。
2 拟建厂区的地质环境及气候条件2.1地质背景北京维益埃电器公司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南半壁店村东富路60米处,该地区地表浅层分布粘质粉土、粉质粘土,向下依次为粉砂、细砂,粉质粘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有利于基础的建成,地下水含量丰富,阳离子钙离子居多,阴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含量较高,可见此处岩溶发育较为强烈。
2.2气候条件北京地区处于东亚大陆东岸,位于北纬39度56分,东经116度20分。
北京市地处华北大平原北端,西、北、东三面环山。
全市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最高处海拔2303米,市区中心海拔43.17米,最低处仅8米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气候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44毫米。
北京四季分明,冬季干燥,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晴朗温和,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
冬季,经由西北部吹来的冷空气,受高山阻挡,下沉时又受增温作用,因此北京冬季比其它同纬度地区温暖,无霜期约180-200天。
夏季因东南暖温气流受海洋调节作用,亦不热。
这使北京形成了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优越气候条件。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地形地物概述南壁店村为南半壁店村委会驻地。
村委会辖南半壁店、小葛渠两个自然村。
该村村域面积6.6平方公里。
唐代建村。
村南曾有一大寺院,火灾之后只剩残垣断壁,后在此设车马客店,故名半壁店。
1981年为避重名改南半壁店。
抗日时期化名“中心村”。
该村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8.1米。
村东1.5公里处有小中河。
3.2场地地层性质3.2.1第一层:粘质粉土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
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粉土属于黏质土,含水透水差,晒干成粉状。
3.2.2第二层粉质粘土粉质粘土是据GB50007--2002规范,塑性指数介于10~17之间的粘性土;或按水利电力部1962年规程,粘粒含量30%~50%,且粉粒组含量大于砂粒组含量的粘土。
3.2.3第三层:粉砂粉砂土(Qai+pi),顾名思义就是粉土和砂土的结合。
砂土、壤土和粘土是根据土壤质地而划分的。
一般来讲砂土的砂粒含量超过50%,粘粒含量小于30%。
粉土的塑性指数小于10.粉土的性质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容许承载力与粉土得孔隙比及天然含水量有关。
孔隙比小,天然含水量小的粉土承载力高,反之承载力低。
粉土的承载力一般在100-400kpa.砂土,粒径大于2mm得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
粒径大于0.075mm得颗粒超过全重50%得土。
砂土又分为砾沙,粗砂,细沙和粉沙五种。
其中砾沙,粗砂,中砂的地耐力只与密度有关,而与含水量大小无关,其容许承载力为180-250kpa;细砂,粉砂得容许承载力除与密度有关外,还与含水量大小有关,密实度越小,含水量越高,承载力越低,他们得容许承载力在140-340kpa之间。
砂土它的比重最大,遇水很容易沉降,速度也非常快最。
3.2.4第四层:细砂细砂土属于细粒土质砂(砂类土),一般沉积于河流中、下游的凸岸河滩上,因沉积时间不同,具有明显的曾理性,其物理力学性能与细砂土的细度、含泥量有关。
该工程所用细砂土具有粒径单一、级配不良、无粘性、不易压实成型的特点。
4 拟建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按赋存介质,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以岩溶水为主的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
本场区主要含水层是粉质粘土和砂质粉土,含水层沿个方向变化均不大,根据勘察期间勘察孔所揭露的地层和地下水的动力性质,本场仅有一个含水层,该层水位埋深在6米左右,含水层厚度为6米左右。
该层水由地下径流补给,地下水类型属潜水。
上部为粉质粘土和粘质粉土为覆盖层,其中有部分中间含有砂质透水层,下部为粉质粘土隔水层。
该场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是地下径流的补给,地下水水位年变幅在2-5米左右,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地下径流排泄和人工开采,在枯水期地下水向附近的小中河等地表水系的排泄。
场地地下水径流条件良好。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中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按环境类型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可知水中阴阳离子的腐蚀等级,如下表:按地层渗透性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碳酸氢根离子 6.58 微5 地震地质与场地稳定性评价5.1区域稳定性北京地区处于地震带交汇处,地震频率高,但烈度小于7度,多年来几乎未发生大于六级的地震。
区内地下水位埋藏深,不易出现地基湿陷,在区域上属于稳定区。
5.2地震动参数区划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截图为震级与烈度、烈度与震级的对应)5.3建筑场地地震效应评价北京市地处燕山地震带与华北平原中部地震带的交汇处,又紧邻汾渭地震带和郯庐深大断裂地震带,是个多震区,历史上曾遭受过多次强烈地震的破坏和影响,其中以1679年马坊地震和1730年西郊地震的影响最大。
自有史记载以来,北京地区曾遭受有感地震592次(到1957年3月4日止),至于近年来利用仪器记录的地震(ML≥3.5)多达几千次。
震中在北京城区的有两次五级地震,曾使城内一些房屋被破坏。
由此可知,北京历史地震发生频繁,但是地震震级较小,对人类生活影响较小,但在建筑时应该考虑地震的影响,采取一定的抗震措施,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坍塌。
5.4地基土层的地震液化判别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对于饱和粉土和砂土,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初步判别为不液化或可不考虑液化影响:(1)地质年代为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时,7、8度时可判为不液化;(2)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7度、8度和9度分别不小于10、13和16时,可判为不液化土。
(3)天然地基的建筑,当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和地下水位深度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液化影响.6 岩土工程分析及建议方案6.1场地的稳定性拟建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属于建筑抗震不利地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