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院长:赵翔
总工程师:康景文
审定:冯世清
经理:王强
审核:黄练红
编写:王君红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5年07月21日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工程编号:A2005-187
审定:
审核:
编写: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5年07月21日
鹏利国际(四川)置业有限公司
致民路50号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成都致民路50号项目位于成都市武侯区致民路50号,总建筑面积51042.4m2,由四川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筑物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 建筑物工程概况
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阶段的勘察工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3.1条、第3.3.2条及第3.3.3条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4条,该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技术要求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结合拟建物的性质,此次勘察的技术要求如下:1.2.1 判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拟建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1.2.2 查明建筑场地的地层结构、均匀性,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地层和坚硬地层分布,以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1.2.3 查明有无可液化地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判别场地土的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1.2.4 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情况,渗透性,腐蚀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季节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1.2.5 评价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的可能性和对已有相建筑的影响,提供基坑支护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有关设计参数,并对基坑支护和降低地下水的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1.2.6 对拟建建筑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形式进行分析论证,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所需的力学指标,推荐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
1.2.7 对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建议,推荐深基坑开挖的边坡支挡方案和降水方案。
1.3勘察技术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规程有:
⑴《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⑵《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⑷《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⑸《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⑹《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
⑺《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⑻《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⑼《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6)
1.4勘察技术方案及勘察技术方法
1.4.1勘察技术方案
本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为依据,并根据各建筑物的性质及结构形式分别布置。
A楼和B楼:属高层建筑,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1.15条和第4.1.16条规定,本工程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应控制在15 m~30m范围内,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和角点布置。本次勘探点间距为19.60 m~24.40m,共布设钻孔12个,其中一般性钻孔6个,钻孔深度15.0~15.5m,控制性钻孔6个,钻孔深度17.50~20.80m;布设波速测试勘探孔2个,测试深度20.00 m。
C楼和D楼:属多层建筑,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4.1.15条和第4.1.16条规定,本工程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详细勘察勘探点间距应控制在15 m~30m范围内,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和角点布置,勘探点间距为14.00 m~21.17m,共布设钻孔15个,其中一般性钻孔10个,钻孔深度15.0~15.5m,控制性钻孔5个,钻孔深度16.00~17.50m。
地下室部分(指仅有2层地下室,地面无建筑的区域):该部分仅有2层地下室,地面无建筑,地下室轮廓线超出主楼轮廓线外,并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第4.4.3条之规定,结合本工程特点,沿地下室轮廓线适当布设勘探点,勘探点间距为18.00m~25.20m,共布设一般性钻孔8个,钻孔深度15.00m。
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4.2勘察技术方法
⑴勘探孔测放及高程测量:根据我院“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与相邻已有建筑、围墙的关系,用全站仪测得各勘探孔的位置,孔口高程以西北方向大英县驻成都办事处一墙角室内地坪P点(假定标高为400m)作为基准点用全站仪测得。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⑵钻探:采用SH30-2A型工程勘察钻机对卵石层以上的土层进行冲击钻进,采用XY-1型工程勘察钻机对9#、21#勘探点进行全断面取芯钻探,以便对土层进行分层定名和采取土(水)试样。
⑶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对粉土、砂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以评价其地基承载力及
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并与全断面取芯钻判别粉土和砂土的液化性;对卵石土进行N
120
探成果进行对比,以评价其密实度、均匀性和地基承载力;对场地进行波速测试,为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划分提供依据,提供地基土力学参数。
⑷室内试验:对粉土试样进行室内常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试验,对岩石试样进行抗压试验并测定其天然密度,对砂土、卵石扰动样进行颗分定名试验,对场地地下水试样进行水质简分析试验。
1.5勘察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于2005年07月09日~2005年07月16日进行野外钻探和原位测试工作,07月16日~07月22日进行室内岩土试验和资料整理工作,于2005年07月23日提交本报告。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统计见表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