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唐代送别诗-123

合集下载

送别古诗十首(精选10篇)

送别古诗十首(精选10篇)

送别古诗十首送别古诗十首(精选10篇)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送别古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送别古诗十首篇1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三为百里宰,已过十馀年。

只叹官如旧,旋闻邑屡迁。

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

到此安氓俗,琴堂又晏然。

送别古诗十首篇2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宋朝|作者:苏轼元祐六年(1091)·杭州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送别古诗十首篇3词牌名:满江红|朝代:宋朝|作者: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送别古诗十首篇4朝代:唐朝|作者:岑参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送别古诗十首篇5朝代:唐朝|作者:岑参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送别古诗十首篇6朝代:隋朝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古诗十首篇7朝代:唐朝|作者:李白【其一】大梁白云起,飘摇来南洲。

徘徊苍梧野,十见罗浮秋。

鳌抃\山海倾,四溟扬洪流。

意欲托孤凤,从之摩天游。

凤苦道路难,翱翔还昆丘。

不肯衔我去,哀鸣惭不周。

远客谢主人,明珠难暗投。

拂拭倚天剑,西登岳阳楼。

长啸万里风,扫清胸中忧。

谁念刘越石,化为绕指柔。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

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唐代送别诗及其点评【送别诗产生的背景】古代因为地广不便,音息难通,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好友离别,故友重聚,都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惜啊!其次,唐代士人是很重视漫游的,这也为送别诗提供有利客观的条件。

唐代著名的诗人几乎都做过长途旅行,像李白年轻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杜甫早年也曾漫游吴越和齐地;其它文人亦有类似经验,而各地官员又莫不爱好文学。

这种漫游除了开拓视野,增广见识的“少年精神”外,其实更有求荐引,扬声誉的积极意义。

另外,由于举子大量集中于京城应试,无论及第或落第,士人的流动量是很大的。

考试后,来往奔忙;未试时,游历州郡,托名公荐举。

但因录取名额有限,及第者仅少数,大多数的人不是淹留长安,即旅食各地,产生了唐诗中大量的送别之作。

再次,唐代诗人中,有许多情谊深厚,往往被相提并论的挚友,像:王维与孟浩然;杜甫与李白;韩愈与柳宗元;白居易与元稹等,彼此留下了不少相知相惜,感人至深的送别诗。

基于以上的理由,唐人“别”因虽多,但不外以下几种:【赴任迁谪】唐代重视京官,外放出去,即便官秩相同,也觉贬谪。

因此,这类的送别诗特多。

除此之外,送别中有些常用的象征意象:如柳树,春草,征帆,酒。

因为,此类诗若单就怨别着眼,伤之太露,通常必须透过景物的描绘,来烘托离别的气氛,或以景寄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名篇,莫过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把送别的时间,地点都说得很清楚。

而其“杨柳”自来便是依依不舍得离别象征。

早在《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句。

汉代,在长安的灞桥送行时,常须折“柳”送别,以表示想“留”住朋友,因此,有“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的诗句。

【《送别诗》鉴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送别诗》鉴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送别诗》鉴赏】原文注释、翻译赏析《送别诗》鉴赏1《送别诗》隋代:佚名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送别诗》译文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

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

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送别诗》注释著地:碰到地。

漫漫:遍布貌。

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送别诗》赏析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送别诗》鉴赏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

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

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

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

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

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送别诗是其中常见的一种题材。

在唐朝,送别诗常常表达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唐代著名的送别诗有:
1.《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景象,以及离别时内心的感慨。

诗人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来形容离别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2.《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之一,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感慨和无奈。

诗人用“西出阳关无故人”来形容离别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3.《夜雨寄北》-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诗人用“巴山夜雨涨秋池”来形容离别的凄凉,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和悲伤。

唐朝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这些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也在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朝离别诗

唐朝离别诗

唐朝离别诗
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7、《送柴侍御》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唐代送别诗

唐代送别诗

唐代送别诗1.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送吴郎中
湖上春来无客船,绿波荡漾摇花眠。

君行一瓢江上酒,莫忘湖南旧时游。

3. 送韦尚书
京华结绮楼高处,千门万户帘高卷。

送君红袖凉城晚,绿岸青风几度寒。

4. 送崔曙
燕赵晨钟暮鼓声,楼上帷帘闻雁行。

寂寞空庭春欲晚,梧桐深处又闻莺。

5. 送元员外
含情丝管咽春泉,灞岸人家一夜眠。

明月楼前流水静,山头花落野风前。

6. 送岑熙
清溪虚槛青山迥,风雨萧条落叶声。

君到长安留贺宾,不知何日再相见。

7. 送李侍御
紫府殿前花满地,离愁远别无穷已。

君行一杯入君肚,长忆梅花昔日时。

8. 送王十二归山
远送行人莫斟酒,落花风起正清秋。

玉霄峰顶遥相望,天涯离别水茫茫。

9. 送崔宗伯
离别如今夜,明日月常新。

相逢未可期,尽日泪满巾。

10. 送春日
春风桃李花开日,于此送君多情意。

清泉明月皆为伴,离别何时再相逢。

浅谈唐代送别诗

浅谈唐代送别诗

浅谈唐代送别诗第一篇:浅谈唐代送别诗浅谈唐代送别诗摘要:唐人送别诗是唐诗精华的一个重要方面。

唐代以前,送别之情较少表现为诗,不像唐人有别必有诗,开创“送行数百首,各以铿其工”的“世界记录”。

由于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宽松、战事的频繁,更多的人离家经商求财、求学取士、从军报国。

这是唐代送别诗大量创作的重要原因。

而且在唐代人们送别的观念越发强了,从帝王公卿到白衣士子,甚至走卒贩夫,稍有文学素养者,几乎人人都写过送别诗。

关键词:送别诗分类意象名家名作送别诗的分类诗人重要而频繁的人生活动是离别诗产生的主要基础,从离别的形式看,唐人送别诗多是佂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

1、佂戍使边唐帝国疆域辽阔,边事纷起,加上藩镇作乱使得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

不少诗人也被卷入其中,不过他们是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自愿从军的。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李益的《边思》,颇能代表从军诗人们的豪情、自信和双重理想:做将军,当诗人。

其他如陈子昂、王维、高适、岑参等,也都高歌“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时代精神,不但创作了大量的从军送别之作,而且还亲身体验了远涉边地的战争生活。

这类作品以其慷慨的激情、昂扬的斗志以及一些进步的思想,在送别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数量。

2、行旅漫游唐代是个漫游风气特别盛行的时代。

孟浩然有诗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李白诗:“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杜甫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又渼陂。

“伟大国度的名山胜景,吸引着才华横溢的一代诗人。

诗人们在漫游中相识,也在漫游中相别。

漫游中得送别诗多姿多彩,既有奇丽的风景画,逼真的风俗画,也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成为唐诗的一个重要方面。

3、迁谪下第唐代社会党争激烈,加上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诗人的地位常常由于依附势力的兴衰而升降。

据胡震亨《唐音癸签瓯》卷二十八开列的“流贬”诗人的名单,就有48人之多。

既有流贬之人就有送行之诗。

唐代离别的诗

唐代离别的诗

唐代离别的诗
嘿,朋友!你知道吗,唐代的那些离别诗,就像一幅幅饱含深情的
画卷,每次读起来都让人感慨万千。

就说王维的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杯酒里,饱含着多少的不舍与牵挂啊!想象一下,你和挚友即将分别,前路漫漫,不知何时再见,那种滋味难道不令人揪心吗?
再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何等的豁达与乐观呀!就好像即使远隔千山万水,真正的友情也能跨越时空的阻隔,温
暖彼此的心。

这不就像现在咱们通过网络,即使和远方的朋友不能见面,也能感受到那份情谊嘛!
还有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孤帆远去的
身影,一直留在诗人的眼中,直到消失在天际。

这场景,多像我们在
火车站送别亲人,望着火车渐行渐远,心里空落落的。

唐代的离别诗,为啥能这么动人呢?我觉得啊,是因为那时候的诗人,把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在诗句里。

他们用文字,把
离别的愁绪、对友人的祝福、对重逢的期待,都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些诗,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我们感受古人情感世界的窗口。

它们让我们明白,离别虽然痛苦,但也能孕育出更深厚的情谊。

难道
不是吗?
所以啊,我觉得唐代的离别诗真的是魅力无穷,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摘要:1.唐朝送别诗的概述2.王之涣的《登鹳雀楼》3.王之涣的《凉州词》4.杜甫的《月夜忆舍弟》5.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6.唐朝送别诗的特点与影响正文:【提纲】1.唐朝送别诗的概述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送别诗是唐朝诗歌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送别诗主要描写离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亲朋好友离别时的不舍、祝福和勉励。

在唐朝,送别诗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许多著名诗人如王之涣、杜甫、白居易等都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篇。

2.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王之涣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他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离别的著名诗篇。

诗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借助鹳雀楼上的远眺,表达了离别时的壮志豪情和不舍之情。

3.王之涣的《凉州词》王之涣的另一首著名送别诗《凉州词》则表现了离别时的悲壮情感。

诗中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以醇酒美人、琵琶战马为背景,展现了离别时的悲壮与豪迈。

4.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月夜忆舍弟》是一首充满哀伤与思念的送别诗。

诗中写到:“戍楼天边边,佳人彩云间。

锦字书来结,明珠照夜还。

海客乘风破,沙鸥带月旋。

何当共长亭,重把钓纶闲。

”诗人通过描绘戍楼、明珠、海客等意象,表达了对离别兄弟的深切思念。

5.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是唐朝中后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优美诗篇。

诗中写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人借助古原草的生命力,表达了离别时的不舍与勉励。

6.唐朝送别诗的特点与影响唐朝送别诗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亲朋好友离别时的不舍、祝福和勉励;二是意境优美,诗人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历史人物等元素,展现了离别时的壮美、悲壮、优美等情感;三是形式多样,既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也有律诗、歌行等。

唐代送别诗刍议

唐代送别诗刍议

唐代送别诗刍议
蔡静波
【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18)004
【摘要】送别诗是唐人诗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总页数】3页(P34-35,39)
【作者】蔡静波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陕西,渭南,7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送君不觉有离伤--哀而不伤的唐代送别诗赏析 [J], 董瑞琴
2.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人的送别新曲——唐代边塞诗系列研究之六 [J], 刘洁
3.浅析唐代送别诗对祖道仪式的继承与发展 [J], 晏芳;
4.唐代送别诗的审美表现 [J], 王晶晶
5.唐代送别诗研究的拓荒之作
——《唐代送别诗研究》序 [J], 丁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鼎盛时期,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创作了许多经典的送别诗,这些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成为了人们心中难以磨灭的美丽印记。

唐代的送别诗大多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在分别时的深情厚意和不舍之情。

这些诗歌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将人们的离别之痛深深地刻画在读者的心灵深处。

其中最著名的送别诗之一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中的主人公站在高楼之上,凝望着远方的天空和辽阔的大地,思绪万千。

他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来表达自己与友人的离别之情,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两句,既描绘了离别时的悲伤之情,又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离别的必然。

整首诗以其铺陈的叙事和淡然的感情,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感慨。

而王之涣的另一首送别诗《送别》则更直接地表达了送别之痛。

诗中的主人公从别墅门口送别亲友,目送着他们消失在远方的背影。

诗中的“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期望和离别的痛苦,他希望对方能够珍惜自己的心意和诺言。

整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使人一读即有种无法言表的心酸和苦涩。

除了王之涣,杜甫也是唐代送别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月夜忆舍弟》描绘了他在月夜中思念已故的弟弟的情景。

诗中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表达了杜甫内心深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其婉转动人的语言风格,使人在读到最后都难以忘怀。

唐朝的送别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离别之情,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思想感受。

这些诗歌以其情感真挚和艺术独特,深深地触动了后人的心灵。

如今,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千年,但这些送别诗依然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是中国文化艺术的辉煌时期,其中以唐诗尤为著名。

在唐朝的诗歌中,送别诗是一种常见的题材。

送别诗以其深情和含蓄而广受喜爱,它描绘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深情厚意和别离之痛。

唐朝的送别诗不仅在文学上卓越,同时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念。

许多送别诗中,诗人们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表达了离别时的痛苦和不舍之情。

他们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词句,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苦涩和思念之深。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诗中,王之涣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离别时的悲伤。

他以高山流水、辽阔天地的壮美景色,象征了离别的辽远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

唐代的送别诗也常常以别离的场景为背景,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意。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唐多令狐郎中别》中,诗人以别离时的动情场景,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深情思念。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的最后一次相见,表达了对别离之情的真挚感慨。

唐朝的送别诗还常常通过对壮丽景色的描绘,表现出离别时的感伤和思念。

例如,王之涣的《送别》中,诗人以辽阔的河山和流水相伴的
壮丽景色,表达了对离别之友的深情思念。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将离别之痛和思念之情融入其中,使其更具感染力。

总体而言,唐朝的送别诗以其深情和含蓄的笔触,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这些诗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价值,更是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思念。

唐朝的送别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仍然为人们所喜爱和传颂。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很多优秀的诗人产生了许多经典的送别诗,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别离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思考。

唐朝的送别诗以其朴素而深刻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著名的送别诗之一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以壮丽
的景色和离愁别绪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生命短暂的感慨。

通过描绘登上鹳雀楼俯瞰长安的情景,诗人抒发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之情。

另一首著名的唐代送别诗是王之涣的《送别》。

这首诗以深沉的思考
和哀思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之情。

诗中描绘了春风拂面,花香满径的美好景色,以此凸显了离别的痛苦和对友人的思念。

唐代的送别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离愁别绪,也融入了对时代风云变幻的思考。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他通过描绘秋夜的寂静和凉爽,抒发了对国家动荡和时代变迁的忧虑之情。

诗中表达了杜牧对国家和亲友的牵挂,以及对流年逝去的无奈和无法挽留的悲伤。

总的来说,唐朝的送别诗以其深刻的思考和朴素的表达方式,打动了
读者的心灵。

这些诗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蕴含了对离别和生命无常的哲思。

唐代的送别诗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范例,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诗词的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其中,送别诗是一种常见的诗体,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唐朝的送别诗以其深情、含蓄和意境的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在唐代,送别诗的题材多种多样,既有以官员出征、辞官离京为背景的诗,也有以友谊、爱情和亲情为主题的作品。

这些诗作流传至今,不仅展现了唐代人民的豪情壮志和感人情感,也为后世的诗人提供了极大的灵感。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说是送别诗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象和挥别的情感相结合,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别离的伤感。

诗的开头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
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离别的
无奈和对友谊的深情。

另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牧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其中,《秋夕》一诗以孤寂的秋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末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道出了诗人对兄弟之情的思念,令人动容。

除了以上两位大家外,李白、白居易等唐代众多诗人也留下了许多优
秀的送别诗作。

其中,李白的《送友人》以忧愁的离别情思令人动容;白居易的《金陵图》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别离时的忧伤情景。

唐朝的送别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地打动了后世的读者。

这些诗作不仅展示了唐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启发了后世诗人对于离别情感的诠释和表达。

无论是现代的离别还是古代的别离,唐朝的送别诗都让人感同身受,真情实感地传达了人们对于离别的无尽思念与祝福。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的送别诗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而唐朝的诗歌更是举世闻名。

其中,送别诗是一种常见的题材,它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与惋惜。

在唐朝的送别诗中,诗人们常常运用优美的词句和婉转的语言,表达出对亲友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唐朝的送别诗常常以离别的场景为背景,描述了离别者的心情和情感的交织。

诗人们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配以细腻的描写和充满情感的叙述,使诗歌更加抒情动人。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诗中,他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楼台高耸、云雾缭绕的景象,将自己内心的悲伤与壮美的自然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壮丽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离别带来的深深的伤感。

另外,唐朝的送别诗也常常运用了暗示和意象的手法,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来表达离别的忧伤和情感的复杂。

这样的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性,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他以古原草木枯萎、草原辽远无边的景象来暗示自己离别的凄凉。

他通过描绘草木凋零和草原寂寥的景象,表达了对亲友离别的伤感和孤单,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他的情感。

总而言之,唐朝的送别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伤感与惋惜。

诗人们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和意象的运用,将自己的情感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意境,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离别的苦楚。

这些送别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唐朝文化的瑰宝,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对生命和人情的思考与表达。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

唐朝最好的送别诗
(实用版)
目录
1.唐朝最好的送别诗简介
2.送别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3.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4.王之涣的《凉州词》
5.李白的《将进酒》
6.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7.唐朝送别诗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送别诗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诗歌类型。

在唐朝,送别诗不仅是亲朋好友之间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的文学形式。

送别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但是它在唐朝达到了巅峰。

唐朝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和离别也变得更加频繁。

送别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了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类型。

在唐朝的送别诗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之涣的《凉州词》。

《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而《凉州词》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后的孤独和无奈。

除了王之涣,李白和白居易也是唐朝送别诗的代表人物。

李白的《将进酒》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由的向往,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
荣”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

唐朝的送别诗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汉语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也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友情和自然的共同情感和思考。

浅析盛唐赠别诗

浅析盛唐赠别诗

目录绪论 (1)一、简述赠别诗的起源和唐代之前的发展 (2)二、了解盛唐时期赠别诗 (3)1.盛唐赠别诗的环境特征 (4)2. 盛唐赠别诗的语言特征 (5)3.盛唐赠别诗的意象特征 (5)4.盛唐赠别诗的思想特征 (6)三、分析盛唐赠别诗的特点 (11)1.与唐朝之前的赠别诗对比 (11)2.与中晚唐时期的赠别诗对比 (12)结论 (14)参考文献: (15)浅析盛唐赠别诗摘要众所周知,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到达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

然而,赠别诗又是唐诗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中,盛唐赠别诗更是一改以往赠别诗悲苦哀伤的常态,以及缠绵悱恻的儿女情怀。

它们以开阔的诗境、爽朗的音调,独标高格,体现出超凡脱俗的高远志向和开阔胸襟;它们以鲜明的艺术个性和迷人的文学魅力独冠诗史,成为中华诗海中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人敬仰、感叹、回味无穷。

【关键词】重要盛唐赠别诗超凡脱俗开阔胸襟鲜明绪论盛唐赠别诗吸取了历代赠别诗歌的优点,并在其上加入了其独特的盛唐气象,使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酝酿成为诗歌史上一坛绝妙的佳酿。

观其特别之处,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所处背景的不同。

盛唐国泰民安,社会秩序良好;盛唐疆域辽阔,士人重视漫游,游历州郡;盛唐历代君主重视改革科举制度,唯才是举,政治清明。

这种大环境,造就了盛唐人的豁达心态,造就了盛唐人良好的生活现状,更造就盛唐赠别诗的与众不同。

第二类是意象运用的不同。

赠别诗常用的象征意象如:柳树、春草、征帆、寒江、酒……因此,这些诗歌内渲染了浓浓的哀伤,离愁的气氛。

大多数诗人就借悲景叙悲情,写出自己送别时的忧伤、愁苦。

而盛唐诗人却多是借悲景反衬自己内心的豁达,不耻那样儿女情长,对前途充满了期盼。

第三类是表达心态的不同。

盛唐赠别诗中有诗人不同的心态,这些诗歌在忧伤中体现健康、于惆怅中透出旷达,超脱出以往的感伤惜别。

它从这种积极健康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赠别诗情感和理智并存的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唐代送别诗论文关键词:唐代;送别诗;刍议论文摘要:送别诗是唐人诗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历来受到人们的传咏。

送别诗无论是叙友谊,还是叹离别;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送别就是与朋友告别。

送别诗就是给朋友送别时写给朋友并用以共勉的诗。

唐人给朋友送别时喜欢以诗相赠酬。

按照惯例,送别诗一要叙友谊,二耍叹离别,三要祝前途平安。

本文试图探讨唐代几首送别诗的风格与感情色彩。

在唐人送别诗中,王勃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以其豪迈的气概、昂扬奋发的精神,向来为人们所传咏。

这首诗的首联就把送别地长安和杜少府即将奔赴的目的地联系起来,既切合题意又显示出开阔的视野。

颔联点题,但关键还在丁•把自己与行别之人的共同点突出来。

今天你将远行,我留长安,但长安既不是我的故乡,也难于永久居留,有一天我也会同你一样远游,因为归根到底我们都是为了出仕从政而不得不四处奔走的人。

这既是对出行者的安慰,又可使他感到下面的祝词更为亲切。

颈联是诗的中心意思所在;四海之内到处都可以有知心朋友,真正的知己哪怕远隔天涯,也会心心相印,犹如近在咫尺。

因此尾联告诫说.我们今天分别,一定不要学那些没有出息的儿女,哭哭啼啼弄湿了巾袖。

显然,这样的祝词是有助于壮行色、鼓勇气的。

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王昌龄的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则是一首借送别诗之题,寄寓自己高洁品德的诗。

芙蓉楼之别是在一个阴雨的秋夜。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丹阳即今江苏省镇江市。

诗人时任江宁丞.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而江宁属今南京市.东临镇江。

诗人由江宁至镇江西北隅的芙蓉楼,饯别友人辛渐,写了这首送别诗。

诗的前两句,集中写送客,点出送行的时间、地点。

其中首句写雨夜饯别,二句写平明相送。

而后两句转写自己的为人。

其中第三句是写辛渐回洛阳,但诗人未写自己对洛阳亲友的关心,却转写“洛阳亲友”对自己的询问最后一句出人意外,不说彼此的思念之情.不说客居的感慨,单用“一片冰心在玉壶”做结,意在告诉友人,自己是决不会被功名、富贵所诱惑。

诗人以“冰心”、“玉壶”作比,用以表达自己的纯洁高尚和清廉自守。

相比之下,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除了依依不舍之情外,多少还有些悲壮、凄凉之感诗的前两句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和时间。

“渭城”是饯别之地。

“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

“朝雨”和“柳色新”说明送别时间是在春天的一个早晨。

“浥轻尘”三字,表明雨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

而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

这种景象似与“送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

然而,由于诗人心中已先装着一个“别”字,所以“柳色新”三字在诗中便有了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

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

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这一意象被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

诗的后两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

彼此分别时可能有许多话要说.但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

而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

于是这一斟一酌,情意便格外地重。

“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则使这杯酒显得份量更重。

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

西出阳关,涉足大漠,而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内心不免会产生无限凄凉之感。

而前来送客的亲友也自然会怀有同样的心情。

同样是送别诗,李白的七言绝句《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则是一首充满乐观、豪迈气概的诗,虽亦是送别,却全然没有了凄伤之感,而是叙述了友人对他的深情厚谊。

这是李白别离安徽泾县桃花潭时写赠给送他的友人汪伦的一首诗。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人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中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欣然而往。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

遂问桃园酒家何在?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在此留待数日,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李白还有一首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也是久传不衰的送别诗。

这首诗是李白初居安陆时所作。

出川不久,刚刚结束江南吴越之游的李白,这时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在送孟浩然东下扬州时,李白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杰作。

诗的首句说友人盂浩然辞别黄鹤楼开始东行; 次句描写阳春三月,友人一路行见的旖旎风光;后两句写隐没于碧空尽头的孤帆和与天相接的江流,像一条无形的纤绳,拉近了黄鹤楼与扬州在读者心中的距离,使诗作描绘和包容了广阔无垠的空间。

这首诗的情愫主要表现在后两句。

这里诗人从自己一方落笔,表现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

可以想见:李白目送友人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到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向友人消逝的方向眺望着,在那天水相接处,只有江水在不断的东流。

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

诗中四个动词:“辞”、“下”、“尽”、“流”的运用,从不同角度(行者与送行者)表现了时间上的顺承关系,不仅给人以流动之感;而且由于动词自身所具有的动势,使诗呈现出一种幽深高远的意境。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凌时,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因此才能把这首送别诗写得神采飞扬。

高适的七言绝旬《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是一首充满慷慨激昂,鼓舞有为和有胆有识、傲岸自负之气的诗歌,显出边塞诗的风格。

这首诗名日别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帅董庭兰),而实际上是诗人用比兴手法,抒写自己的不凡抱负和落魄不得其志的处境。

在这一点上,颇与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相同。

全诗感情慷慨豪放,用字精确,毫无沮丧落寂之情。

诗的一二句很有特色地写出眼前实景,既点名时间是在严冬,又对北国雪景作了动人的描写,并为下面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千里黄云把太阳遮住了,天气阴沉沉的。

呼呼的北风送走了雁群,又吹来了满天大雪。

在你即将与我分手登程的时候,气候是这样的恶劣,隐隐露出一种低沉的悲痛情调。

面对如此景况,前途是吉是凶,很难预料,不免要为朋友的前程担忧了。

但三四两句出人意外,笔锋一转,以洗练的语言塑造了一个苍劲的形象。

心中悬起的疑难顿时消失,为一种自豪和喜悦的情感所代替。

这慷慨激昂、落落大方的诗句,是对朋友的诚心鼓舞,也是诗人自己有胆略有气魄以及傲岸自负之气的流露。

这首诗似乎质朴浅显,但内涵却很醇厚,警策动人,不失为一首好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盛唐时期由于唐朝社会处于上升时期,所以表现在送别诗中,就普遍具有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而到了中晚唐,由于唐朝社会由盛转衰,所以这一时期的送别诗中不但失去了初盛唐时期的感情色彩,而且显出了低沉、悲伤的情调。

杜牧的《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就是如此。

这首诗写的是难分难舍的离情别绪,其中第一句抒发难以遏止的离情。

本来是因多情才难分难舍,分别时当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因离别伤怀,满腔情绪一时无从表达,相对无言,彼此倒像无情似的。

貌似无情,实含深情,正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句进一步写离情别绪。

在饯别的酒筵上,别人是欢声笑语,只有自己情绪黯然,更难强作欢笑。

随着时问推移,离筵已散,分别在即,与对方相对枯坐,无限情意,却无从说起.只有照明的蜡烛好象还有惜别之情而“垂泪到天明”。

无知无情的蜡烛尚且如此,那么情人之间,绵绵话别,伤心落泪就不言自明了。

诗的后两句是借物言情,而涉想奇特。

杜苟鹤的《别从叔》“立马不忍上,醉醒天气寒。

都缘在门易,直似别家难。

世路既如此,客心须自宽。

江村亦饥冻,争及问长安。

”和他的《送黄补阙南迁》“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

一贪谏主,开口不防人。

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

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

”亦是如此,都表达了作者对行人离别的无奈和安慰。

同样,温庭筠的《送人东游》:“荒戊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也表达了悲惨凄恻的心境。

观览唐人送别诗,我们感到,无论是赠送朋友与之共勉还是用以表示深情厚意;无论是记别,还是抒情,都不仅与诗人的个性特征有关,而且与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具体地说,就是送别诗的感情色彩每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便有不同的感怀、不同的寄予和不同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