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应当怎样看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再答我的两位批评者
试析马克思、恩格斯与卡尔·海因岑的论战及其意义
双月刊(总第174期)1847年9月,卡尔·海因岑在《德意志—布鲁塞尔报》上发表文章公开非难共产主义者。
恩格斯随即发表了《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反击海因岑的思想,认为海因岑粗暴地歪曲共产主义者的要求并把它们变成纯粹的“空中阁楼”。
而后,恼怒的海因岑又以《共产主义的“一个代表”》攻击恩格斯。
马克思借此机会,通过《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驳斥海因岑文章中表现的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论证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取得的成果,并初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
一、恩格斯的主要观点(一)批判海因岑小资产阶级的政治幻想海因岑过去曾幻想在宪法范围内实现某种改革,但由于出版《普鲁士的官僚制度》一书而不得不逃亡,“当海因岑先生还能在法律基础上进行斗争的时候,他对一切认为必须革命的人,都加以攻击。
但当他认为在法律基础上进行斗争已不能的时候,他就声称这种斗争根本不可能,也不考虑目前德国资产阶级还完全可以进行这种斗争,而且他们的反抗常常具有十分合法的性质”[1]。
海因岑不了解也不估计德国的实际情况,对德国的集中和统一的必要性一无所知。
他主张在德国建立与瑞士联邦类似的自治区共和联邦,即德意志共和国,宣称君主是“祸首”,号召立即举行起义,莽撞地配合以政治宣传,对小农说教。
另一方面,海因岑又粗暴地歪曲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在宣传陷入僵局时海因岑答应小农进行社会改革,“拿来”了共产主义的东西,即鼓动废除私有制,提出废除私有制的相关措施。
但海因岑自己却不知道自己剽窃的共产主义的思想,只适用于共产主义者,在共产主义者手中是合理的,是适用于无产阶级废除私有制的准备措施和无产阶级过渡的中间阶段。
“海因岑先生(本世纪最无知的蠢汉之一)当然可以不知道,每个时代的财产关系是该时代所具有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必然结果。
海因岑先生可以不知道,不改变整个农业经营方式,就不可能把大土地所有制变成小土地所有制,不然,大土地所有制很快就会重新恢复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批判的双重维度及其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批判的双重维度及其启示作者:王丹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12期摘要: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西方近代人权观的法哲学批判,指出了人权的历史性;通过对资产阶级人权实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揭示了人权的具体性。
人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应然性与实然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关键词:人权;批判;人性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256-04西方近代人权观在本质上是形而上学或神话学的。
而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理论本质上则是人权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或神话学的批判理论,或是作为批判形态的人权理论。
因此,正确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批判理论,对于我们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人权问题,有着许多启示。
一、对近代人权观的法哲学批判作为批判形态的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观,首先是要对西方近代人权观进行法哲学批判,彻底颠覆近代人权观的形而上学基础,消解西方近代观所宣扬的“普遍的”、“永恒的”人权的神话,把人权从抽象形态还原为历史形态。
西方近代人权观,无论是霍布斯,还是洛克,抑或是卢梭的人权观,都始终没有离开过形而上学的根基。
之所以这样来指证西方近代人权观,主要原因在于,西方近代人权观离开人权的现实基础,只是抽象地、形式地探讨人权问题,在现实的经济基础之外去探究人权的终极依据,把社会历史中形成的权利抽象化为“自然权利”或“天赋人权”,把特定历史阶段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暂时的历史权利抽象化为“永恒的权利”,把市民社会利己主义的权利抽象化为“普遍的人权”,最终陷入人权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或神话学。
这种人权问题上的形而上学或神话学,在理论上表现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理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二是把人作为抽象的、孤立的人去对待,从抽象的人性出发来构建人权概念。
针对西方近代人权观本质上的形而上学或神话学的第一个特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
结合现实解读马恩批判哲学的根本问题
结合现实解读马恩批判哲学的根本问题理思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湖北阳新435299本文所说的结合现实:既是指创新驱动社会发展规律的现实;也是指改革推动历史进程规律的现实。
实际上,本文在总结、归纳出的这两个现实存在的运动规律的现实,对于每个现实生活的现实的人来说,只要通过观察在人类社会中生存的现实世界的社会发展,以及只要通过考察人类生存的历史进程的话,都可以发现这两个现实存在的“运动规律”的现实,就会看得到:这两个运动规律——才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才是推动社会人类历史进程的动力。
实际上,本文在总结和归纳:创新驱动社会发展规律和改革推动历史进程规律,那是在长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而产生和形成的两个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第二个特色,是确立创新驱动发展。
实际上,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并形成的这两个特色,是引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识前提和指导现实理论的意识前提。
那么,对于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来说,如果要将这“两个特色”的社会发展运动规律和历史进程运动规律,总结、归纳出来,并作为人类社会生存的发展运动规律,以及作为社会人类生存的历史运动规律,那么世界一流哲学的学科将会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涎生。
应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的第一个意识前提,就是要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阐明”他们“的见解”的正本理论来支撑,才有话语权、才有合法性。
事实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阐明”他们“的见解”的意识前提在证明:虽然马克思主义苏联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以马克思的姓名命名,但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基本问题即哲学的最高问题的实质来看、来说,其实,是马克思的意识前提在展开“第一个批判”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复活。
马克思的意识前提是这样批判黑格尔的意识前提:“黑格尔【xv.57】从非现实的对立出发,因而只得到虚构的同一,而这种同一事实上本身又是对立的同一。
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从创立之初,便遭受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的攻击、诽谤和歪曲。
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捍卫者,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终其一生都在与这些错误观点和思潮作斗争,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为发展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们今天更好地坚持、学习、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以斗争的精神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敌人对其的污蔑、歪曲和攻击,正如列宁所言:“马克思主义在它存在的头半个世纪中(从19世纪40年代起)一直在同那些与它根本敌对的理论进行斗争。
”[1]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恩格斯一直坚持与这些错误观点和思潮作斗争。
(一)对杜林的全面批判资产阶级学者杜林宣称自己创造的理论体系是“绝对真理”的体系,并企图以此来攻击和否定马克思主义。
但在恩格斯看来,“创造体系的”杜林不过是“放肆的伪科学的典型代表”,“这种伪科学现在在德国到处流行,并把一切淹没在它的高超的胡说的喧嚷声中。
……甚至德国的社会主义,特别是自从有了杜林先生的范例以后,近来也十分热衷于高超的胡说,造就出以‘科学’自炫但对这种科学又‘确实什么也没有学到’的各色人物。
”[2]另外,针对杜林从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攻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文中一一进行了回击,在批判杜林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科学完整的论述。
(二)批判保·巴尔特针对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在《黑格尔和包括马克思及哈特曼在内的黑格尔派的历史哲学》一书中对唯物史观的盲目指责和片面歪曲,恩格斯在1890年9月写给约瑟夫·布洛赫的信中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
无论马克思或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
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及其当代意义■董振华【提要】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的正式提出、发展和传播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我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1818年5月5日一1883年3月14日),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人。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导师,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
一般信奉他理论的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者。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
他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 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
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
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并于1841年完成柏林大学学业,同年另以论文《民主主义的自然哲学和经验主义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博士。
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后辞职。
期间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他学识渊博,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数学。
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尼结婚。
1844年1月,与燕尼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
去到巴黎。
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去到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
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
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
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
随后不久遭到比利时当局的迫害。
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国。
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
1847年6月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且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1848年4月,和恩格斯在德国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
马克思与恩格斯关系探析
马克思与恩格斯关系探析作者:郭俊良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9期摘要:马克思与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缔造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但是,长期以来学术界不能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问题,出现了“一体论”“对立论”等错误思潮,这样的错误思潮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于错误思潮的批判,具体史实的阐述,还原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真实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关系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9-0056-002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简述卡尔·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缔造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创始人。
卡尔·马克思的一生是著作等身的一生。
马克思一生写作完成了大量的著作,其中包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等。
卡尔·马克思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方面的巨大成就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千年伟人”与“千年思想家”。
恩格斯亦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缔造者,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创始人。
恩格斯的一生亦写作完成了大量的著作,其中包括《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
二、马克思与恩格斯关系论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历来是学界所关注的重点。
毋庸置疑的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了大量著作,其中包括了重要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与《共产党宣言》等。
但是,学者对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的认识是有分歧的。
其一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一体论”的观点。
“一体论”的思想在情感上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实际上却是不现实的。
马克思恩格斯“一体论”的思想大都是人们根据感情的片面考量,这部分人认为马克思与恩格斯具有伟大的友谊,同时马克思与恩格斯也在思想等诸多方面具有交集,就将马克思与恩格斯等同为一个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样的观点是具有朴素的情感因素的,但是实际是经不起检验与批判的。
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同一时期思想家之间的批判
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同一时期思想家之间的批判姓名:张潇学号:2011111913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反杜林论摘要:恩格斯在批判德国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杜林的斗争中所写的论战性著作。
原名《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
1877年1月~1878年7月以论文形式陆续发表在《前进报》上。
1878年7月在莱比锡出了单行本第一版,书名为《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
K.马克思支持和赞助了恩格斯批判杜林的斗争。
他不仅听恩格斯念过《反杜林论》的全稿,还亲自为该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编中《〈批判史〉论述》一章。
该书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该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经验主义观点,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杜林在物质存在形式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该书还批判了杜林的庸俗经济学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观点及其唯心主义暴力论。
关键字: 社会发展;经济利益;阶级矛盾;虚无主义;引言:《反杜林论》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成就,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由于杜林的错误理论是打着“社会主义”这块金字招牌,并以“科学”的伪装出现,因此在德国党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德国党面前,提出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是关系德国党能否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沿着什么方向前进的根本问题。
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批驳杜林主义。
为此,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陆续发表。
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提问的策略不同: “对立论”打着回到“真正的 马克思”的旗号,采取先歪曲马克思和恩格斯, 再用歪曲的马克思来反对歪曲的恩格斯的手法来 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整个马克思主义,企图用马 克思来反对、打倒恩格斯和整个马克思主义; “同质论”只是在“客观研究”的幌子下,通过 把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中的某一思想片断与其他 思想片断绝对对立起来的手法来说明恩格斯的错 误观点在马克思那里同样存在,企图把马克思和 恩格斯一同打倒,从而连根拔除马克思主义。
七、如何重建马克思主义 理论范式
1、当前理论范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视阈狭窄,缺乏现实关照。 其二,现实性与学术性的二元对立。 其三,“洋教条”泛滥。 其四,解释限度的僭越。 其五,晦涩文风盛行。
2、我们的学术责任:重建以“问题”为中 心的理论范式
第一,要反思学术的现实性问题。 第二,要反思马克思主义的解释限度问题。 第三,要反思“洋教条”的学术倾向问题 。 第四,要反思马克思主义的文风问题。 第五,要反思现代性的多样化问题。
正确对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 : “马 克思—恩格斯问题”并不是一个“仁者见 仁、智者见智”的纯主观解释问题,而是 一个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关系问题, 首先是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上的 分工合作关系以及恩格斯晚年所面临的时 代和实践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决 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既有高度的一致 性,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1、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化。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宏大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工具化。
4、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院化。 5、马克思主义哲学单向化。 6、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化。 7、马克思主义哲学封闭化。 8、马克思主义哲学非马克思化。 9、非马克思主义之物马克思主义化。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感悟
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感悟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近代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们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他们的著作,我对他们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平等现象。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指出了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本质,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分化的严重程度。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不平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产物,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革才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强调了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这让我明白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使命,作为劳动者的我们必须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推动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强调了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他们主张消除剥削和压迫,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重要性,也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有了更强烈的愤怒和不满。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还教会了我对历史和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
他们提出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本质。
这让我明白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让我学会了看待问题和现象要从全面和系统的角度去思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激发了我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追求。
他们的理论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是对社会主义的构想和设想。
他们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即一个没有阶级和压迫的社会,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让我坚定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也让我明白了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的学习和思考,我对他们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的思想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更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构想。
他们的思想给予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认识和敏锐观察力,也激发了我对社会主义的向往和追求。
对马克思恩格斯一些话的理解
对马克思恩格斯一些话的理解“贸易和掠夺一样,是以强权为基础”。
要完成交易,也必须有暴力。
难道要推进海洋丝绸之路,没有强大的海军做安全保障能行吗?那些海上的劫匪像熊出没一样会抢劫交易的货物。
与其落到劫匪手中,还不如国家把安全保障起来,国家收取关税。
“商业是合法的欺诈”。
在现实市场经济中,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
如果相信卖着说他/她的东西有多好,进价多少,才卖多少,就是受欺骗。
“私有制最终使人成了商品”。
事情真的如此预言,尤其在男女关系上显的露骨。
租人回家!人就变成了商品。
等价交换原则代替了恋爱的温情,用没良心代替了过去的某种关系。
“对正义和仁爱的抛弃,是资本主义加速积累的手段”。
看到《名侦探柯南》好些剧集都是一个公司迫使另外一个公司破产,后者老板被迫自杀。
但是竞争啊,是无情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柴米油盐就是生活!先解决好了生存,才能考虑其他。
如果柴米油盐的事情解决不好,其他事情解决没有基础。
食色性也。
吃饭的欲望解决不了何谈其他的!所以算柴米油盐账极其重要。
这个算不好,谈不好有什么其他的幸福。
鲁迅作品《伤逝》不是说过这个真理吗?“家庭中的非常原始和隐蔽的奴隶制”。
这个尤其体现在农村原始经济下。
自己家里吃不饱,还大量的“行门户”,就是给别人礼钱。
一个时期,有人把收礼钱当做了买卖来干。
套取他人的利益,一些人就上了当。
列宁说过,如果不透过道德、诺言等看透利益,那么他永远是一个受人欺骗和自我欺骗的牺牲品。
“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声称他们的主义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于现世界,而只存在于幻想中”。
一般人的利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广大的人民在哪里呢?总得落到实处。
不能说你不是“最广大的人民”,就不给你应得的利益。
“什么使得原来属于一个大集团的两大集团互相分离的呢?是由于各自的物质生存条件。
不是由于什么情感和观念!”想想《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为何不能和田晓霞在一起?因为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条件!孙少安和田润叶也是如此。
在批判中诠释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
在批判中诠释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形成与发展是在对以往思想家“永恒公平观”、“完全平等观”、“公平分配观”的批判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消灭阶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平思想。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解读,提炼出所蕴涵公平思想的基本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标签: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和谐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对公平观作过专门、系统的论述,但在许多经典著作中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公平思想。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提出,是在对以往思想家公平观的批判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是对前人研究的公平思想理论的超越。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实质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阶级,最终实现无产阶级的公平愿望。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社会发展最后的落脚点是达到社会公平正义,这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公平观的提出:对以往思想家公平观的批判中诠释公平(一)批判蒲鲁东的“永恒公平观”在公平观的问题上,蒲鲁东主张“永恒公平”的思想,他认为“永恒公平”是社会最高理想。
他说:“平等作为理性的创造原则是财产赖以构成的基础,而作为这种理性的根据,它又是财产的一切论据的基础”[1]。
蒲鲁东的错误不是因为他追求公平的社会理想,而是赋予这种理想化了的公平一种神秘的、超验的本性,把它看成是对现实经济关系起支配和决定作用的“原始的意向、神秘的趋势、天命的目的”[2]。
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蒲鲁东的公平观是唯心主义的,“蒲鲁东在判断一切经济关系时不是依据经济规律,而只是依据这些经济关系是否符合他这个永恒公平的观念,以此来掩饰自己在经济学方面的无知和无能”[3]。
马克他们得出:平等的观念“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而这种历史条件本身又以长期的以往的历史为前提。
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说它是什么都行,就不能说是永恒的真理”[3]448。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品格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品格【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合作伙伴,展现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马克思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恩格斯则展现出勤奋和创造性。
两人在学术问题上有着独到见解,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他们的严谨态度和研究方法值得学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品格堪称典范,他们的成就将永远受后人敬仰。
他们的合作展示了学术合作的重要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
他们的学术精神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和不断探索。
他们的学术品格将永远被后人传颂,成为学术界的楷模。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学术合作,学术诚信,学术严谨性,学术勤奋,创造性,独到见解,影响深远,严谨态度,典范,敬仰。
1. 引言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合作马克思和恩格斯是近现代世界思想史上最为杰出的合作学者,两人结合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和恩格斯的经济学理论,共同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他们之间的合作始于1844年,一直持续到马克思去世为止。
在这段合作的岁月里,两人互相借鉴、相互启发,共同探讨和研究各种学术问题。
马克思以其深刻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为恩格斯提供了极大的启发和指导,而恩格斯则以其优秀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为马克思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学术合作不仅在理论层面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而且在实践上也体现出了高度的配合和默契。
他们共同主持了《共产党宣言》的撰写,共同参与了《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共同参加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两人合作的成果不仅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而且对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影响深远。
他们的学术合作体现了高度的团结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世人值得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1.2 学术诚信的重要性学术诚信是学术界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它代表着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诚实、正直和负责任的态度。
在学术研究中,学术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学术规范和精神追求。
一个具有学术诚信的学者会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不会剽窃抄袭别人的作品,不会歪曲事实或编造数据,始终保持良好的学术道德风范。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思考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思考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其重要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思考。
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制度和运作机制进行了透彻的剖析,揭示了其内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共产主义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以及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与思考。
1. 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问题。
首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强调利润最大化,追求私有财富的不断积累。
这导致资本集中和垄断形成,剥夺了大部分人的财富和权力,造成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
其次,资本主义的竞争性和无节制的市场经济机制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
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稳定性,也对社会秩序和稳定产生了威胁。
此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还导致了失业问题和劳动力剥削,使劳动者无法分享到生产成果,而且经常处于生活的边缘。
2.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是由统治阶级所控制和塑造的。
资本家通过掌握经济和政治的主导权,利用媒体和教育体系来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掩盖了阶级斗争的本质和社会矛盾的存在。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指出它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存在的虚假的意识形态,使被压迫阶级接受剥削和压迫的现实,而不去觉醒和抗争。
3. 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与共产主义理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可避免的矛盾和问题将推动社会主义的革命的到来。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剥削和不公,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以及人民的平等和自由。
他们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无阶级社会,没有剥削和压迫,每个人根据自己所需,按照自己的能力和贡献从社会获得物质和精神的自由满足。
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_何中华
如何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差别
何中华
*
(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山东 济南 250100)
【 摘要 】怎样恰当地看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上的重要差别 “分工说 ” 和 “情境说 ” 的解释都是不充分的 ; 把恩格斯视为 “第一提琴手 ” 的观点妨碍了客观地看待这种差别 ;马 克思思想的总体取向及马克思 、 恩格斯在不同意义上谈论马克思学说同达尔文进化论的相关 性 , 表明马克思并未像恩格斯那样肯定自然辩证法 ; 马克思 、 恩格斯之间的长期合作亦不能 排除彼此误解的可能性 。 【 关键词 】马克思 ; 恩格斯 ; 思想差别 Ab stract:H ow to regards th e i m po rtan t difference be t w een Kar.l M arx and F. Engels in th oughts appropriate ly T he interpretion o f “V iew s o f division of wo rk” and “ V iew s of situa tion” is no t full; The view po in t o f regarding Engels as “ the first vio linist” hinde rs th e treating th e difference ob je c tively and fairly ;The gene ra l d irection of M arx ' s th oughts and th e co rrela tion betw een M a rx ' s teaching and D ar w in' s theory o f evo lu tio n w hatM arx and Engels ta lk about in d ifferen t sense indicates th at M arx looks affir m tive on the natu ral dia le c tics lik e Engels' s by no m eans; The lo ng te r m cooperation be t w eenM arx and Enge ls cannot aso exc ludes th e possibility of m is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at al.l K ey w ord s: M arx ; Enge ls;D iffe rence in th oughts 中图分类号 :B0 - 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7660 (2007) 03 - 0001 -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上有无差别 若有 , 又是何种性质的差别 — — — 是原则性的还是可以忽 略不计的 此问题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于马克思 和恩格斯哲学思想的总体理解 。 笔者曾从若干方 [ 1] 面大致描述过马克思 、 恩格斯的思想差别 , 但 有待进 一步追问 的是 , 怎 样恰当地 看待这些 差 别
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上的关系
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上的关系广告1201 徐振泽 1219200112通过以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革命家。
两人情同兄弟,志同道合,有着很深的友情。
我想两个人能够成为好兄弟,志趣相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是相近或趋于一致的。
这也是我觉得首先导致两人在思想上有相同的地方的原因。
有很多马克思主义者都坚持认为: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在本质上时一致的,其中包括他们的出发点、基本原则、基本路线等等。
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两人在基本思想主张是趋于一致的,两人都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做着努力。
包括后来,我们可以发现,说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在本质上时一致的这种观点不是别人,而是恩格斯自己。
在看了恩格斯写的《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中我们可以验证到这样的观点。
而且,恩格斯也把自己从事的理论研究看做“第二小提琴手所演奏的乐章”,而把马克思当作是“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并且以有马克思这样的第一小提琴手而骄傲。
1886年,恩格斯在回顾他和马克思所共同走过的历程时,十分诚挚地说:“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四十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
但是,绝大部分指导思想(特别是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
我所提供的,至多除了几个专门的领域外,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很容易地做到。
至于马克思所做到,我却做不到。
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的多些和快些。
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
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非常公正的。
由此就可以看到两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到两人思想上的一些差异性和不同点。
首先一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的视野上存在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超验和经验的分野。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_马克思_恩格斯问题_再答我的两位批评者
杨楹、周世兴两教授的《追问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的实质———对何中华教授反批评的批评》(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以下简称《实质》,引用不再注明出处)一文,对我在“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上的观点及其辩护进行再反驳,读后觉得有必要就相关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鉴于《实质》涉及到某些与学术有关的问题,我仍愿意作出自己的回答,以利于澄清是非。
一在我看来,“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这是《实质》对鄙人观点的称谓,姑且接受之)的“实质”在于,它是在“重读马克思”的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即澄清并矫正以往在“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上的种种误读成分,当归马克思的归马克思,当归恩格斯的归恩格斯,以便恢复马克思和恩格斯各自思想的本真性。
这无疑是“重读马克思”的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努力和尝试。
这方面的研究当然会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相关成果的影响,但它们仅仅是作为一种外部资源和条件发生作用。
问题是本然地存在着的,不是杜撰或炒作的结果,更非人为制造出来的。
因此,它并非像《实质》所说的那样,“是变相的西方马克思学之‘马恩对立论’或其变种,其基本手法是以‘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为标准把恩格斯费尔巴哈化,从而把所谓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异质性差距’归结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同恩格斯的‘费尔巴哈式的旧唯物主义’之间的本质差别和分野。
”其实,我并未先验地把马恩各自的思想了解为不同的东西,先入为主地断言它们有所谓异质性。
我明明说过:“马克思与恩格斯在思想上是否存在异质性,只能是研究的结果,而不能作为研究的前提予以先验地断言”[1],而且事实上我也曾先行地做过这方面的考察和讨论[2]。
因此,我在认定马恩思想存在异质性差别时,并非从抽象原则出发得出自己判断究竟应当怎样看待“马克思-恩格斯问题”———再答我的两位批评者何中华内容提要“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异质性差距论’”的“实质”在于,它是在“重读马克思”的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即澄清并矫正以往在“马克思-恩格斯问题”上的种种误读成分,当归马克思的归马克思,当归恩格斯的归恩格斯,以便恢复马恩各自思想的本真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修正主义对待晚年恩格斯的两种态度
2008.9□祁海军西方马克思主义及修正主义对待晚年恩格斯的两种态度在马克思逝世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根据马克思的早期手稿把马克思黑格尔化(以卢卡奇为代表),不仅把早年马克思和晚年马克思的学说加以割裂(以阿尔都塞所断言的马克思的认识论断裂为代表),而且热衷于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在早年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晚年马克思恩格斯之间寻找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是可能存在的,但是绝不象看起来那么大,从而具有质的差异,成为思想历程的不连贯性的症候)。
这种努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学说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做出了贡献,但是似乎造成了这样的印象:晚年的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早年的马克思恩格斯。
既然马克思反对马克思(或者说,恩格斯反对恩格斯),那么必然要求对这种不一致做出某种修正,正是“这种不一致”给后来的阐释、补充以及修正埋下了伏笔。
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具体表述和当时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以及实际的社会政治运动割裂开来,那么很容易就会导致某种修正的冲动。
这种重新阐释和修正大致有两个路向:第一个路向比较重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
我们所称之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学者从马克思早期思想出发,把马克思描述为“人道主义者”以及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者。
第二个路向则是关注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论述),即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
当然,两个路向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论述马克思所提出的哲学问题的同时,也会联系马克思的政治思想;而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为了政治思想的修正而对马克思的学说加以全面修正。
伯恩斯坦在其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的修正主义思想,后来成了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的理论来源。
这两个路向最终都集中表现在对恩格斯的不同态度上。
第一个路向在卢卡奇那里表现尤其突出,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批评恩格斯以及第二国际对马克思辩证法做了知性的、科学的理解,反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这一提法,同时反对恩格斯把实践概念具体化为工业、实验,指出总体性范畴以及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典型论的一些思考
明些。” [ 4 ] 9 8 他们都极力反对把人物作为表达观念的
工 具 这一 “ 席勒式” “ 理 想化 ”的错 误 创作 倾 向 .
说他把人物作为 “ 时代精神 的单纯的传声筒 ” :恩 格斯也批评敏 ・ 考茨基把 自己主人公作为抽象原则
的化 身 ,使人 物 的个 性 “ 消融 到原 则 里 去 了” ,还 呼吁 “ 不应该 为 了观念 的东西 而忘 掉现 实 主义 的东 西 ,为了席勒 而忘 掉莎 士 比亚 。’ ∞诚 然 ,他们 都 很强 调 人物 典 型 的个性 化 。 哈姆 莱特 、安 娜 ・ 卡 列
的形态。但有的人肆意歪 曲马克思 、恩格斯关于典
型 是 阶级一定倾 向的代表 的论述 ,认 为划 分典 型性
就是阶级性。在创作实践上就出现了工人形象必然
是先进 的 ,农 民形 象是 自私 的 ,知识 分子 形象 是保 守 的 ,党 的领导 干部是 完美 的 ,铸 造 出公 式 化概念 化 的模 子 ,给理论 上 和创 作 上带来 了严 重 的危害 。
成具有典型意义的个别形态的具体环境 ,没有作家
的 提炼概 括加 工 ,文艺 作 品的典 型环境 是不 可 能塑 造 出来 的 。所 以 ,典 型环境 自然涂 上作 家 主观 的审
声音 ,典型理论也被 当做传统的东西加 以指责和否 定 。在创作实践上 ,淡化典型、淡化人物、淡化情
节 的现 象 十分盛 行 ,一些 虚化 、荒诞 、无意识 的文 学 作 品肆 意泛滥 ,使 得作 家创 作 和读 者 的 阅读 陷入 了迷茫 和 困惑 。 因此 ,需 要 重新 去思考 和梳 理 马克
文艺创作是审美活动的产物是作家再现生活和表现感情的统一的认识能力思想水平艺术技巧决定的它带有强烈的主观审美意识作家在创造典型家认识生活的深广程度决定的是由生活本身所环境时必将客观的社会环境加以提炼概括而铸造含有的思想内涵生活容量和社会意义所决定的成具有典型意义的个别形态的具体环境没有作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写什么作家对题材的选择的提炼概括加工文艺作品的典型环境是不可能塑和提炼对作品的内容和他所创造的典型的程度具有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质 》 我 们 所 讨 论 的 “ 克 思 一恩 格 斯 问 实 把 马
题 ” 成 是 一 个 “ 由 无 据 ” 问题 , 难 成 立 。对 说 无 的 似
我 而 言 , 并 非 无 端 的 问题 , 是 切 己 的 问 题 。我 它 而 早 年读 马恩 著 作 时遇 到 的一个 困 惑是 , 位 作者 两 的思 想 关 系并 不 完 全 像 一 般 教科 书所 揭 示 的那
的 归 马 克 思 , 归 恩 格 斯 的 归 恩 格 斯 , 便 恢 复 当 以 马 克 思 和 恩 格 斯 各 自思 想 的 本 真 性 。 这 无 疑 是
“ 读 马 克 思 ” 的 一 种 积 极 的 建 设 性 的 努 力 和 尝 重
断 言 ”l 而 且 事 实 上 我 也 曾 先 行 地 做 过 这 方 面 的 l l , 考 察 和 讨 论 『 因 此 , 在 认 定 马 恩 思 想 存 在 异 质 2 1 。 我 性 差 别 时 ,并 非 从 抽 象 原 则 出 发 得 出 自 己 判 断
样 一 致 。 只 要 敢 于 正 视 事 实 , 信 每 4- 来 人 都 相 过
方 法 ( 青 年恩 格 斯在 《 治经 济学 批 判 大纲 》 指 政 中
从 经验 事实 出发 的做法 —— 引 者注 ) 是 恩格 斯 就
克 思 在 创 立 自 己 的 哲 学 时 无 疑 得 益 于 恩 格 斯 早 期 著 作 和 思 想 的 启 发 ( 克 思 对 此 也 明 确 承 认 ) 马 , 但 这一 事实 丝 毫也 不妨 碍 马克 思扮 演 “ 一小 提 第
琴 手 ” 角 色 和 地 位 。 英 国 学 者 卡 弗 认 为 ,这 种 的 “
学 术 争 鸣
究竟应当怎样看待“ 马克思一 恩格斯问题’ ’
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 我 的 两 位 批 评 者
何 中华
内 容 提 要 “ 克 思 恩 格 斯 思 想 ‘ 质 性 差 距 论 … 的 “实 质 ” 于 , 是 在 “ 读 马 克 思 ”的 过 马 异 在 它 重 程 中 必 然 遇 到 的 问 题 , 澄 清 并 矫 正 以 往 在 “马 克 思 一恩 格 斯 问 题 ” 的 种 种 误 读 成 分 ,当 归 马 即 上
何 中华 , 东 大 学 哲 学 与 社 会 发 展 学 院 教 授 山
25 0 01 0
杨楹 、 世 兴 两 教 授 的《 问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周 追 思 想 “ 质 性 差距 论 ” 实质 —— 对 何 中华 教 授 异 的
试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当 然 会 受 到 西 方 马 克 思 主 义 和 马克 思 学相 关成 果 的影 响 , 它 们仅 仅 是 作 为一 但 种 外 部 资 源 和 条 件 发 生 作 用 。问 题 是 本 然 地 存 在 着 的 , 是 杜 撰 或 炒 作 的 结 果 , 非 人 为 制 造 出 不 更
克 思 的 归 马 克 思 , 归 恩 格 斯 的 归 恩 格 斯 , 便 恢 复 马 恩 各 自 思 想 的 本 真 性 。 这 无 疑 是 “ 读 马 当 以 重 克思 ” 一种 积极 的 建设性 的努 力和 尝试 。 的 关 键 词 “马 克 思 一恩 格 斯 问 题 ” 实 质 实 践 本 体 论 实 践 唯 物 主 义
论 … ( 是 《 质 》 鄙 人 观 点 的 称 谓 , 且 接 受 这 实 对 姑
之 ) “ 质 ” 于 , 是 在 “ 读 马 克 思 ” 过 程 的 实 在 它 重 的 中 必 然 遇 到 的 问 题 , 澄 清 并 矫 正 以 往 在 “ 克 即 马 思 一 格 斯 问题 ” 的种 种 误读 成 分 , 归马 克思 恩 上 当
步 讨 论 。 鉴 于 《 质 》 及 到 某 些 与 学 术 有 关 的 问 实 涉
题 , 仍 愿 意 作 出 自己 的 回 答 , 利 于 澄 清 是 非 。 我 以
在 我看 来 ,马 克思 恩格 斯 思 想 ‘ 质 性 差 距 “ 异
主义 ’ 间 的本 质差 别 和分 野 。 ” 实 , 并 未 先 之 其 我
-
--—
—
2 29 ・— - - —
江苏社会科学
融 、 -
2 0  ̄ 期 09
的 , 是 立 足 于 马 恩 著 作 及 其 所 表 达 的 思 想 实 际 而 得 出 自己 结 论 的 。
新 哲 学 的 原 则 。 这 才 是 问 题 的 要 害 所 在 。 青 年 马
来 的 。 因 此 , 并 非 像 《 质 》 说 的 那 样 ,是 变 它 实 所 “
相 的西 方 马 克思 学 之 ‘ 恩 对 立论 ’ 其 变 种 , 马 或 其 基 本 手 法 是 以 ‘ 践 本 体 论 ’ ‘ 践 唯物 主 义 ’ 实 的 实 为 标 准 把 恩 格 斯 费 尔 巴 哈 化 , 而 把 所 谓 马 克 思 从 恩 格斯 思 想 的 ‘ 质 性 差距 ’ 结 为 马克 思 的 ‘ 异 归 实 践 唯 物 主 义 ’ 恩 格 斯 的 ‘ 尔 巴 哈 式 的 旧 唯 物 同 费
反 批 评 的 批 评 》 载 《 苏 社 会 科 学 》 0 8年 第 5 ( 江 2O
期 , 下 简 称 《 质 》, 用 不 再 注 明 出 处 ) 文 , 以 实 引 一 对 我 在 “ 克 思 一 格 斯 问 题 ” 的 观 点 及 其 辩 护 马 恩 上
进 行 再 反 驳 , 后 觉 得 有 必 要 就 相 关 问 题 作 进 一 读
验 地 把 马 恩 各 自的 思 想 了 解 为 不 同 的 东 西 , 人 先
为 主 地 断 言 它 们 有 所 谓 异 质 性 。我 明 明 说 过 :马 “ 克 思 与 恩 格 斯 在 思 想 上 是 否 存 在 异 质 性 , 能 是 只 研究 的结果 , 不 能作 为 研 究 的前 提予 以先 验地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