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治中国企业的十大致命病症(三)
中国企业管理十弊病
中國企業管理十弊病WTO前總幹事莫爾先生說,中國企業的管理相當於30年前的日本,相當於100年前的英國。
導致中國企業的管理落後最要命的弊病有哪些呢?1.人性化致命一直以來我們宣揚的人性化,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害了中國企業。
每個人意識的真空,成為中國企業的致命傷。
香港愛朋集團董事長尹德川回憶說,曾經有個日本人對他講,一個中國人可以打敗一個日本人,甚至是三個日本人,但是三個中國人一定打不過一個日本人,因為我們的職業道德不夠。
在日本的新幹線裏,尹德川躺在一節車廂角落裏,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個服務員進來,畢躬畢敬敬個禮,然後說:“歡迎你顧客”。
當時她看不到車廂裏有任何人,而且每一個進來的服務員都是一樣的,完全沒有顧及到車廂裏有沒有人。
這是他們的程式,每個人的頭腦裏有這個意識,一定要這樣做。
中國企業裏面的員工往往認為管理是少數人的事情,而與組織的其他人員無關。
而實際上,管理是包括組織、決策、控制、領導、激勵等基本職能和預測、調研、計畫、策劃、諮詢、協調、溝通、指導、執行、制度、監督、考評、培訓、任用、選拔及競爭、公關、廣告、行銷等主要功能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的有機體系和過程,制訂並執行規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另外,管理也不是組織中某幾個人的事,而是組織中全體人員的事。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體,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體,只有兩者相互作用和影響,才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
2.聰明導致缺陷《細節決定成敗》的作者汪中求認為,全世界最難管的就是中國人,因為中國人都很聰明。
有四個詞很關鍵,也容易模糊:聰明、精明、高明、英明。
聰明就是能正確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於表現自己的聰明,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精明;善於掩飾自己的聰明叫高明;能夠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而中國企業裏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沒有。
中國企業的員工,往往是聰明的員工,把精力放在分析規則上,去尉找規則的漏洞,去違反規則。
這樣的員工一多起來,企業往往管不下去了。
中国民企的十种死亡及构建企业文化
中国民企的十种死亡中国每年有上百万家民营企业倒闭,这个数字在全世界是最高的。
不少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但也有一些民营企业的倒闭则是一种非正常“死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对民营企业的正常和非正常“死亡”做了言简意赅的分析。
“死法”之一:“病死”。
这类企业要么是先天不足——内部机制不健全;要么是机制老化——按部就班,诸如论资排辈、荣辱难共、毁誉相争、权益不公;要么是高层分裂,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结果轻而易举地被对手各个击破。
总的来说是由于肌体内部产生了病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久疾而终,是为病死。
“死法”之二:“拖死”。
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始终未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不善,导致成本上升;分配不公,导致士气低落;企业没有创新能力,导致企业产品积压;职业经理人玩过程,导致企业资产流失严重。
例如,有一家全国性的集团公司,子公司老总一多半都是职业经理人,这些人很厉害,一上手就把投资人套牢,钱他们挣着花着,客户资源紧紧地攥在他们自己手中。
他需要多少你都得投入,他掌握资源,你不能轻易换他,否则你的损失会更大。
本来投资到位后,我就问你要回报,你经理人做不下去了,我就得咬着牙斩仓,割肉。
但是投资人一般做不到,民营企业多半是讲感情的,他很难做到这一点。
他又要照顾自己的社会影响,又要照顾什么兄弟感情,结果人家觉得是你非要他做,你老板只要还愿意给钱,他当然去玩了。
最后是老板也被“拖死”。
“死法”之三:“找死”。
当一个公司对项目的决策犯了一些常识性错误的时候,这叫做自己“找死”。
比如说,自己所选的项目与人才结构不匹配,与自己的实力不匹配,与自身的能力不匹配,与自己的文化不匹配,特别是再犯一些已经犯过的错误,犯一些不该犯的常识性错误。
没有人要你这么做,也没有谁命令你一定要干这个项目,这是一种很低级的错误。
企业品牌经营十大重病
企业品牌经营十大重病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企业品牌经营十大重病品牌在中国成为风行营销词汇已经十几年,品牌经营似乎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是品牌经理们的实践和研究内容。
但中国,与轰轰烈烈的表象不同,品牌经营的真相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当今中国,真正在做品牌的企业屈指可数,数目超不过两只手。
这一切源于企业和品牌经理人对于品牌的认识有误,许多不负责任的咨询公司、广告公司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增加自己的收益,正在漠视甚至故意让企业加深这些错误。
中国的企业的品牌营销,正象中国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样,处在一种随时崩溃的危险当中。
中国的企业现今或多或少犯有以下十大品牌营销疾病。
病一:取个乳名,一劳永逸:错把产品名字或注册商标当品牌99%的企业和经理人无意识犯有本错误。
错误的表现是:以为注册一个商标,或给自己的产品象给人一样取出一个不同的足够响亮的名字,然后把这个名字打在产品包装和企业宣传资料或或价格不菲的影视广告片上,进行一些标识、告知活动,一个品牌就已经诞生,一个战胜竞争对手、赢得顾客支持的商业利器已经在手。
我要提醒他们的是:产品不是品牌,产品打上个标记也不是品牌,品牌名称和品牌标识只是品牌的胚胎,是还在企业母腹中的未授精的品牌卵子。
光有商标或标识,无论你做得多么漂亮,对他的包装多么精心,甚至以它命名的产品已经畅销一时,但在我看来,它至今仍然什么也不是,只是产品身上编着个符号的东西。
有同志要问了,在产品严重匮乏时代,这样的品牌营销水平仍然能够取胜,原因何在原因在于:无论你的产品叫什么名字,甚至没有名字,人们需要它,所以你能销售。
人们需要的是产品本身,与你所谓的自称的某某品牌无关。
一旦产品供求关系转化为供过于求,这些所谓的着名或知名“品牌”中100个可能有一两个能够醒悟过来,实现“转正”,其余的98、99个都要死。
在中国改革开放才二十多年的营销实践中,到处都可见这样的一些“品牌”尸体。
中国企业发展的十大病症
中国现代企业发展十大病症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和瓶颈。
杭州尚阳咨询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多年来曾为大型国有企业、民营集团公司、上市公司、家族企业等各种类型的企业管理做深入的咨询服务,虽然各类企业的现实情况各不相同,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但经研究总结,发现这些企业有一些共性的病症。
现将这些共性的病症列举如下,并附上屡试有效的经典药方,希望为更多的企业解困释疑,帮助他们再铸辉煌。
十大重症之一,股权不清;之二,两权不分;之三,战略不明;之四,决策不灵;之五,管理不硬;之六,人才不济;之七,执行不力;之八,素质不高;之九,营销不畅;之十,发展不快。
病症之一,股权不清。
现在有不少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股权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总经理的权限是否可控?还有一些家族企业和民营企业,是由乡镇企业转制或由家庭作坊升级而成的,有的与主管部门关系不清,出现权属之争;有的无形资产归属不明,形成隐患;有的虽通过兼并、联营、承包、股份制改造,但产权的归属却没有界定。
现有的股权不合法,股权设置不合理,当年共同拼搏的弟兄,常常因为股权和分红而争斗的你死我活。
股权模糊的问题不解决,企业家就失去创业的原动力,公司无法进一步发展。
病症之二,两权不分。
为数不少的企业,公司高层既是股东又是总经理、副总经理,既是所有权者又有经营权者;往往股东会、董事会、办公会混为一谈,导致股东随意干涉经营管理,管理人员缩手缩脚,公司内部矛盾重重。
投资者对经营承担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
病症之三,战略不明。
有些企业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拼搏而成长起来的,现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反而不知道如何前进了。
专家称之为“井台蛙”现象和“天花板”经济,原来由于环境和资本的局限,企业家好像是井底的青蛙,只看见头顶的狭小天地,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跳到了井台上,面对着四面八方都是可以捕捉的商机,东南西北都是通联的道路,无所措手足。
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doc
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WTO前总干事穆尔先生说,中国企业旳治理相当于30年前旳日本,相当于100年前旳英国。
导致中国企业治理落后最要命旳弊病有哪些呢?1.人性化致命中国企业里面旳职员往往认为治理是少数人旳情况,而与组织旳其他人员无关。
而实际上,治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操纵、领导、激励等差不多职能和预测、调研、打算、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等要紧功能相互结合、相互阻碍旳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治理旳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治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旳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旳事。
治理者是治理旳主体,被治理者是治理旳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阻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旳治理过程。
2.聪慧导致缺陷《细节决定成败》旳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旳确实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专门聪慧。
有四个词专门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慧、精明、高超、英明。
聪慧确实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确实是急于表现自己旳聪慧,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旳聪慧叫高超;能够左右高超旳人叫英明。
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旳人太多,高超旳人太少,英明旳人差不多上没有。
3.挥刀自宫旳神功中国旳企业专门缺少治理工具和方法,我们企业旳制度建设、治理规那么专门抽象笼统。
专门多企业职员手册旳第一条是“热爱××公司”,剩下旳也差不多上些口号和空话。
这是一本没有用旳手册,连最差不多旳做事原那么和方法都没有。
4.领导三拍有人形容中国企业旳领导三拍搞垮企业:拍脑袋决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中国企业旳治理还处于稚嫩旳治理时期,往往是抓到一条大腿当大象。
中国企业治理中最容易犯旳一个毛病是,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比如认为营销确实是做广告。
当中小型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碰到困难,有旳企业把广告看成是一根救命旳稻草,往往想通过广告来挽救销售。
广告对短期产品销售确实有拉动力,然而企业旳进展是长期稳步旳,频繁旳广告是中小企业绝对做不到旳。
中国企业治理过程中,领导太多旳点子思维、拍脑袋决策。
中国企业十条常见弊病
中国企业十条常见弊病一、价格战价格战已经成为我们很多企业的“常规武器”,大点的企业面对方方面面都几乎和自己一样的竞争对手,从不试图通过战略调整去争取差异化竞争优势,只是抱着看谁能挺得更长的心态、大言要“清理市场”,结果没把别人给清掉,自己的钱包反而被掏空了。
小点的企业不是认真的去寻找产品特点、去选择市场区隔、一昧高举价格旗帜、高呼要“改变格局”,结果是开着门打狗,白忙一通、最后饿个半死不活。
二、炒概念有的企业与其说是在做产品,还不如说是炒股票,一个VCD有A VCD、BVCD、CVCD…,一个洗头水有A离子、B离子、C离子…完后就是给电视台送去大把大把的钞票,在屏幕上杀个天昏地暗,看谁的概念能打出来,弄得老百姓好不容易分清楚谁打谁、却又陷入了概念的迷惑。
三、跟风潮打开电视机,要不全是VCD,你是超强纠错、我就是逐行扫描,要不全是运动鞋,他的运动是快乐、我的运动就要酷到底,要不全是洗头水,你的只是我选择我喜欢、他的就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反正人家卖什么我卖什么,人家打广告我也打广告,人家搞促销我就搞促销,搞得消费者根本分不出个一二三,难怪有人说我们中国企业是真正的“学习型”企业。
四、品牌迷失品牌对企业永续经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有些企业对品牌的意义却往往陷入另一种迷失的状态,要么以为只要把品牌打出来就可以一劳永逸、坐享其成,多少曾经的知名品牌就这样在国人的叹息声中沉沦。
要么就将品牌变成了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精力全放在所谓品牌传播上,完全忽略品牌背后的经营体系和企业的真正目的,结果是品牌做起来了、一下销售几十个亿,企业跨了、一夜之间。
五、广告运动孔府宴、秦池、爱多等“标王”的短暂风光将很多企业带进了一个“广告运动”的怪圈,“广告不断、货如轮转”一时尘嚣土上,成了很多人的座右铭,也营造了一些企业极不健康的赌徒心态。
另一方面,由于媒体折扣是部分广告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基于自身利益,将客户营销预算的成本效益抛诸脑后,在企业面对任何市场问题的时候说的最多的那几句话:我们上哪个哪个报纸、哪个哪个电视,一次不够、得十次……六、名人代言有的完全不考虑自身产品、市场和消费者的特点、也不考虑可能出现的负面威胁,抱着“人请了、咱也不能落后”的心态,有的是的确产品没什么特点,只能靠个熟人在消费者面前混个熟脸,所以一度弄得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频道没人去看了,也搞得我奶奶老指着明星广告问我“孙啊,怎么现在的电视剧都这么短啊”七、艺术创意创意对广告的重要性不容否认,但广告不是艺术,不是让你拿去获奖或在文艺杂志上发表的,很多广告创意人在创作的时候往往忽略我国实际市场环境和顾客实际状况的。
把脉中国企业品牌营销十大病症.
中国工商报/2009年/12月/8日/第B03版营销创意把脉中国企业品牌营销十大病症陈放1.轻视品牌定位症。
部分企业缺乏长远战略,一切跟着感觉走,市场上流行什么或者什么能赚钱就生产什么,或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张。
这种模糊不清的定位和好大喜功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品牌塑造,还会遭到市场的惩罚。
2.广告发热症。
很多企业认为,只要广告做多了就能造就品牌。
于是,无计划、无创意的广告频频现身。
品牌需要广告的支持,广告让品牌尽显美丽的风采。
虽然广告的作用无可替代,但广告只是锻造品牌的常规武器,而不是秘密武器。
无论你的广告多么有创意,制作得多么精美,也不可能造就一个长久的品牌。
品牌不是用广告“砸”出来的,企业的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都是影响品牌成长的因素。
3.名人狂热症。
目前国内的企业对名人魅力的痴迷造就了竞相角逐名人的场面,也成了个别人不顾社会责任代言的重要诱因。
名人对品牌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多个方面,如该名人是否适合企业产品的代言,是否了解产品的情况(功能、功效、使用范围等,是否使用该产品等等。
这些因素都是企业经营者在选择名人做广告时必须考虑的。
4.漠视公关症。
不少企业尤其是一些发展上规模的企业忽视公关活动,或缺乏公关意识,不会把握公关机会,面对危机时束手无策。
公关活动是品牌塑造的有力武器,是品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公关活动可以使一个企业一夜成名,可以使一个企业转危为安,也可以使一个企业迅速衰败。
其中的关键在于企业如何运用公关。
5.“傍大款”症。
缺乏品牌保护意识,无视企业无形资产、品牌价值,在和外资合作的过程中失去自我,不珍惜自有品牌,是国内许多合资企业的通病。
其实,与外资合作,借助其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确实能加快企业的发展,迅速提高品牌知名度。
但必须知道,“傍大款”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身品牌,而不是让别人把自身品牌兼并。
6.服务失踪症。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服务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上,口头承诺的多,实际行动的少。
企业中高层十大死穴
企业中高层十大死穴第一篇:企业中高层十大死穴企业中高层十大死穴!老板必看!古语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企业核心层与中层领导能否成为干将,真正独挡一面,成为无数企业头疼的问题。
而干将级的中高层领导也成为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面对企业核心层各部门之间内耗严重;上下级关系不和谐;中高层领导不主动承担责任,境界低,只会站在自己部门。
1、【执行】中高层执行力差,不身先士卒,导致员工上行下效,执行不下去!2、【交给】中高层没有真正交给企业,不拿自己当干部,占着位置不做事!3、【内耗】中高层之间缺乏凝聚力,部门与部门不能产生合力,缺乏全局思维。
4、【自大】中高层自以为是,不能向下传达企业的远景,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推卸】中高层相互推卸责任,只享受领导的福利和权利,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导致企业管理混乱。
6、【安逸】中高层小富即安,野性丧失,没有企图心,动力不足,没有目标。
7、【自私】过分放大自己及部门利益,不懂得全局思考,不懂得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
8、【敬畏】中高层过分得瑟,太把自己当回事!不敬畏公司,不敬畏领导,不敬畏平台。
9、【单干】中高层是做事高手,个人能力超强,但不懂得带团队,不愿意培养人才,缺乏成就下属之心,导致企业人才梯队缺乏!10、【封闭】中高层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不愿改变,缺乏上进心,没有创新力,没有进取心,狂妄自大!必死无疑!第二篇:企业中高层培训高培中心,是进行高层管理者培训的专门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以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秀的教师资源为基础,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学习成长的平台,根据个体和组织的知识需要,提供相应的补充性知识和前瞻性知识,传授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管理思维、经营理念及运营经验,为企业成长提供发展动力,为社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关于企业内训中国很多企业家先后走进了商学院,接受了系统的MBA与EMBA 教育。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行业竞争程度的不断加剧,企业领导者普遍认识到仅依靠个人管理能力的局限性,都在思考如何更大程度的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的十大病端定稿版
企业管理的十大病端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病端WTO前总干事穆尔先生说,中国企业的管理相当于30年前的日本,相当于100年前的英国。
导致中国企业的管理落后最要命的弊病有哪些呢?1.人性化致命一直以来我们宣扬的人性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害了中国企业。
每个人意识的真空,成为中国企业的致命伤。
香港爱朋集团董事长尹德川回忆说,曾经有个日本人对他讲,一个中国人可以打败一个日本人,甚至是三个日本人,但是三个中国人一定打不过一个日本人,因为我们的职业道德不够。
在日本的新干线里,尹德川躺在一节车厢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服务员进来,毕躬毕敬敬个礼,然后说:“欢迎你顾客”。
当时她看不到车厢里有任何人,而且每一个进来的服务员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顾及到车厢里有没有人。
这是他们的程序,每个人的头脑里有这个意识,一定要这样做。
中国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
而实际上,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监督、考评、培训、任用、选拔及竞争、公关、广告、营销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聪明导致缺陷《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
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
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没有。
中国品牌的十大病症
中国品牌的十大病症第一种病症:没有品牌意识许多中国企业没有法律保护意识,不去预测他的品牌标志和他的商号。
一般来讲,品牌可以分成产品的商标和企业的商号。
比如举一个例子,90年代初期,河南有一个零售业的品牌叫亚细亚,非常的火,在全国家喻户晓,曾经引发了中国商业市场的一场革命。
但是亚细亚这个品牌被浙江宁波的一个商人所注册,所以亚细亚后来到全国各地开分店的时候,不能打亚细亚,只能打青城百货。
国内有一个房地产企业非常火,这个老总叫潘石屹,潘石屹在北京曾经有一个产品叫现代城,现代两个字也是被浙江宁波一个个人注册这个商标,后来引发了一场官司,就是你不能叫再现代城了。
包括现代汽车,在中国也涉及到知识产权,后来韩国的现代汽车赔偿了一笔费用,把整个浙江省现代汽车的经销商交给了那个商人。
这么一个小小的品牌,一个商标注册,就有这么大的威力。
我们服务过一家企业,是云南的金不换。
为什么叫金不换呢,北有人参,南有三七,这种药的主要原材料就是三七,三七就是南方的人参,所以叫健康金不换。
金不换这三个字也是被别人注册,后来企业把这个商标买回来,一个字一百万,三个字就花了三百万。
他还是买的比较早的,如果再过几年买,可能就要花一千万了,这就是品牌的魅力。
浙江目前有200多万家企业,但真正有品牌的企业很少。
浙江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形容:两瓶水:娃哈哈,农夫山泉;两包烟:大红鹰,利群;两件服装:雅戈尔,杉杉。
去年参加全国乳业论坛,蒙牛这个企业仅仅是300万起家,现在应该说它是中国最具成长力,发展最快的企业。
而参加乳业论坛的许多企业历史比蒙牛早得多,但人们的印象就是不深。
比如在交换名片时,发现一家山西的企业叫古城乳业,牛奶怎么会是一个古城呢,一个城市怎么能喝到肚子里去呢,“古城”就有问题。
还有苏州一个企业,老总的名片上打着:江苏省XX 市XX区xx街什么什么乳业企业,你说这样的乳业企业品牌一般老百姓怎么能记得住呢?没有品牌意识已经使中国的企业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
短命企业的十大病症
短命企业的十大病症2004-08-11盲目跟风、一味造名、鸡头情结、贪大求全、爱走捷径、押宝经营、重心失衡、战略危机、管理滞后、创新乏术等十大病症,常常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败北。
症状之一:盲目跟风商家在市场上的表演,常常使人目瞪口呆。
由此引发的商战也越来越激烈。
口服液大战,饮水机大战……战火连绵,硝烟不断。
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只能重复低层次的价格战.而盲目跟风的结果是,10个跟风9个赔。
症状之二:_味造名造名可能会产生轰动效应。
但造名往往需要大把大把花钱。
随着人们成本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花钱买的产品中几滴是血几滴是水心中当然明白。
商家造名谋利而让消费者出广告费这等好事一旦败露,企业也该歇业了。
症状之三:鸡头情结﹁些企业为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露露脸,孤注一掷,高额抢标,鸡头情结表露无疑。
但广告标王不等于市场称雄。
鸡头情结的诱因很多,企业能抗拒诱惑吗?症状之四:贪大求全有的企业一旦做出一点规模,便耐不住寂寞头脑发热。
要么进行收购,要么低成本扩张,要么涉足新领域。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想把企业做大;二是想把企业做全。
事实上,进行收购本想收购到面包,而得到的往往是石头。
低成本扩张的成本也不低,进军新领域大多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症状之五:爱走捷径一些企业连合法的途径都不想走,只想摘桃,不愿种树。
更有甚者,空手套起白狼来,结果无不失败。
症状之六:押宝经营有的企业把经营企业作为押宝行为,看准一个行当或抓住一个机会狠赌一把。
赢了,继续赌,直到赌输为止;输了,再赌一把,如果没赢,血本无归。
症状之七:重心失衡核心能力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本。
“一招鲜,吃遍天”。
西方许多中小企业因其拥有某种核心技术使一些大企业想吃却吃不掉。
与此相反,我国许多企业根本没有核心能力,有的企业不知道自己的核心能力在哪里,有的企业虽有核心能力却疏于精心呵护。
症状之八:战略危机战略危机一直是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大问题。
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所致,另一方面与经营者的经营思路密切相关。
中国民企的十四个病症
中国民企的十四个病症在中国的经济体系中,民营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民营企业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企的十四个病症,并提出一些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病症一:创新意识淡薄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民企普遍缺乏创新意识。
企业家们更倾向于模仿成功的商业模式,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病症二:融资困难与国有企业相比,民企在融资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由于信用评级较低,银行更愿意向国有企业提供贷款,而对民企则较为谨慎。
病症三:法律保障不完善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中国的法律保障体系仍对民企存在一定的不完善。
许多民企在与合作伙伴签订合同时,缺乏法律支持,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
病症四: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福利待遇,中国民企普遍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许多优秀的人才选择加入国有企业或外资企业,导致民企人才较为匮乏。
病症五:市场准入门槛高中国的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高,对民企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些行业的准入条件过于严格,使得许多民企无法进入市场。
病症六:资源分配不公平在国有企业和民企之间,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
政府对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而民企则相对被忽视。
病症七:缺乏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的民企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缺乏国际竞争力使得民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立足。
病症八:治理结构不规范一些中国民企的治理结构相对不规范,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
这使得企业内部决策不够科学和有效,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病症九:品牌知名度低相较于国际知名品牌,中国民企的品牌知名度相对较低。
这往往导致消费者对民企产品的信任度不高,购买意愿降低。
病症十:缺乏专业化经营一些民企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和市场规划。
这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病症十一:环境污染治理不足一些中国民企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短板。
由于缺乏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和治理手段,企业可能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诊治中国企业的十大致命病症(二)
诊治中国企业的十大致命病症(二)中国管理传播网(域名:)作者:魏中杰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时间:2003-3-18三、形象病:企业形象虚实失当,操作浮夸,传播散漫市场竞争由产品力、促销力的竞争逐步转到了以形象力为主,由产品力和促销力相互配合的综合竞争,加强良好企业形象的塑造是当务之急。
现代市场营销就是围绕以产品力为基础,促销力和形象力为支撑而形成的营销“三角形”,我称之为“营销铁三角”。
这个“三角形”有其稳固性,缺乏任何一边就会使企业的营销活动所产生的整体力量和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就会留给对手空隙,使对手有机可乘。
因此,有效整合这三种力是企业营销持续成功的关键。
目前我们的企业普遍重视产品力和促销力,较为轻视企业形象力的提升和与前两种力的整合。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把握好企业形象中的“虚”与“实”的相互配合与适应,务实与务虚要两手抓,其原则为虚实相当、灵活切换。
而我们的企业存在两种失当的倾向,即重形式、轻实质,炒作浮夸,只说不干;或者重实质、轻形式,抱残守缺,因循守旧。
由于这两种失当的倾向存在,自然使有的企业本身产品、管理和服务不好,而浮夸作假,蓄意造势,甚至欺骗社会,最后使自己面临灭亡;或者抱守过时产品,重复过去促销的老经验,不重视整体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抵制变化,顽固不化,最后致使自身竞争力急剧下降而陷入困境。
这跟大多数企业不熟悉企业形象的有关知识和全程操作有关,同时也跟一些所谓的广告公司和形象策划公司的“低能”误导有关。
企业形象全称企业整体形象识别系统,即CIS,它的全方位运用称CI战略导入。
CIS包括三个方面的识别体系,即理念识别体系(MI)、行为识别体系(BI)、视觉识别体系(VI)。
理念识别体系(MI)包括企业的价值观、经营方向、经营思想、经营作风、进取精神、风险意识、企业经营原则和制度等,这是CIS的灵魂,是企业的基本精神与文化所在,是导入CIS的原动力。
行为识别体系(BI)分为对内行为识别和对外行为识别两个方面,属于企业形象的动态识别,是以理念识别为指导所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是企业产生效益,带来发展的源泉。
民营企业十大病症
民营企业十大病症民营企业管理十大病症一滴亲之外,无信任在当前中国的民营企业中大多数是家族式的企业,在管理上也是古代时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的亲人才是可靠的,外来的务工人员是不可靠的,就算有那也是万分之一.着让外来的务工人员对企业的忠心度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做什么事情都是束手束脚,有才能也无处发挥,在他们的心中性如过做错了一件事,老板就回骂他们浪费公司的钱财或开除,就算做好了老板也不回奖励,还是那麽一点工资,还不如就做一天就是一天,而公司老板自己的亲戚呢?就大不一样,就算做的不好,老板还说做的好,这让外来的务工者心理很不平衡,反正得不到老板的信任,而兢业之心就少了很多,这对公司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所以在民营企业中一定得百脱这种嫡亲之外无信任的旧观念.二新来和尚好念经,老来和尚没饭吃在当代有些民营企业中公司对老员工的薪资待遇方面有所不公平。
例如:在一家公司有一个老员工在公司里辛辛苦苦干了三、四年按计时工资算一小时才四元,而一个新员工进厂不到三个月就一小时4元或3.8|3.9元,而且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操作技能上都不如老员工,工资几乎平等,公司的福利待遇也一样;请问这位老员工心理会感到平衡吗?心里只能暗暗地骂:他妈的、老子辛辛苦苦干了三、四年才那麽一点工资,他一来就跟我差不多,做事又不怎麽样,凭什么?去他妈的这还干个屁啊?不干啦;要不从此东混西混,做事在也不象以前那麽认真。
有的甚至跳槽到别的公司也去当新员工(新和尚)去了。
看看多好的一个老员工就这样给毁了,就因工资待遇的不平衡造成的结果。
请问老板们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不公平?这样毁了一个忠心为公司做事的员工不觉得可惜吗?所以说用一句:新来和尚好念经、老来和尚没饭吃,一点不为过。
三三个领导一个兵在现在的民营企业中还存在如此一个严重的问题:"三个领导一个兵,"为什么这样来评论?你们可以在有些民营企业中去调查一下就会大吃一惊,特别是在中小型企业里可以说十家有九家企业都是如此;在有的大型企业也还有此现象。
中国企业的10种疾病
中国企业的10种疾病1.人性化致命一直以来我们宣扬的人性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害了中国企业。
每个人意识的真空,成为中国企业的致命伤。
香港爱朋集团董事长尹德川回忆说,曾经有个日本人对他讲,一个中国人可以打败一个日本人,甚至是三个日本人,但是三个中国人一定打不过一个日本人,因为我们的职业道德不够。
在日本的新干线里,尹德川躺在一节车厢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服务员进来,毕躬毕敬敬个礼,然后说:“欢迎你顾客”。
当时她看不到车厢里有任何人,而且每一个进来的服务员都是一样的,完全没有顾及到车厢里有没有人。
这是他们的程序,每个人的头脑里有这个意识,一定要这样做。
中国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
而实际上,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监督、考评、培训、任用、选拔及竞争、公关、广告、营销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外,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
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聪明导致缺陷《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
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
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
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没有。
中国企业的员工,往往是聪明的员工,把精力放在分析规则上,去寻找规则的漏洞,去违反规则。
这样的员工一多起来,企业往往管不下去了。
3.挥刀自宫的神功很多的中国企业认为管理主要靠经验和实践,管理是“无师自通”或“存乎一心”的事,轻视先进管理工具和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中国民企的“十四个病症”(3)
中国民企的“十四个病症”(3)病症七:诚信法则只是“挂在嘴边”在竞争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来说,诚信更是一个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讲不讲诚信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但是,虽然很多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也在面对媒体时大声疾呼“诚信”,也都明白诚信的基本内涵,以及企业家不遵守自己的诺言将会使下属很快产生对上司的不信任感,但是,可悲的是不少民营企业家仍然只是把“诚信”法则挂在嘴边,而不会在自己的实际行为中实践“诚信”,也就是说,诚信只是一层脆弱的美丽外衣,只要“风”轻轻一吹就无影无踪了。
另外,企业家或领导者的成功总是和团队人员的辛苦努力密不可分的,所以企业家或领导者尤其不能轻视自己对下属的许诺,要么坚决不许诺,许诺就一定要遵守,哪怕最后会带来一些损失,否则,作为企业家或领导者失去的东西将会更多。
中国人自古就很讲究言不在多,但必须守信的道理。
例如,《商君书》记载,商鞅准备在秦国变法,制定了新的法律。
为了使百姓相信新法是能够坚决执行的,他便在京城南门口树了一根大木,对围观者说:“谁要能将这跟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五十两银子!”大多数人都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恐怕商鞅的许诺不能兑现。
就在大家犹豫不决时,有一个人却扛起木头,从南门一直走到北门,商鞅当场兑现,赏给他五十两银子。
这样一来,人们都相信商鞅说的话是算数的,在推行他所立的新法的时候人们就遵守了。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应该认真思考这个典故,并且迫切需要在实际行为中学习商鞅的“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仅仅把诚信法则“挂在嘴边”就算了。
病症八:责任感“抛在身后”尽管民营企业作为企业形式的一种,其首要任务毫无疑问的应该是搞好经营工作,创造经济效益或物质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且,如果企业失去了创造物质财富的功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价值。
lOcAlhosT但是,真正优秀的企业绝对不是仅仅“销量第一”或“利润第一”的企业,它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下的民营企业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治中国企业的十大致命病症(三)
中国管理传播网(域名:)
作者:魏中杰来源:中国管理传播网时间:2003-3-19
五、HR病:人力资源缺乏挖潜,误区极深,恶性循环
做生意与做企业根本差别在于经营什么。
做生意仅仅经营资金,而做企业在经营资金的同时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经营好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做生意需要投机,做企业不能投机。
我们的企业领导投机心态极为严重,这包括那些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上市为了圈钱和套现,而非把企业做好,做扎实。
ST郑百文,银广厦等等都是如此。
面对企业当今存在的众多问题,理不清头绪,很多企业领导感到困惑和头痛。
一定程度上,企业是由问题构成的,经营企业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企业问题有两种“解”,一种是“症状解”,只能缓解症状,解决企业目前的、表面化的问题。
“症状解”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解决根本问题的“解”,即“根本解”,是能解决企业深层次、最本质的“解”,是一种针对未来问题的一种“解”。
症状解能解决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它的效用是短期的,不能长期运用,而根本解能解决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效用是长期的,但存在时滞问题,不能立即见效。
因此我们要学会解决目前问题的同时针对未来要出现的问题进行“并解”,经营现状的同时必须做好未来的规划。
如果用管理学理论来解释的话,管理就是决策,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一项好的决策必须同时兼顾短期效益效率和长期效益效率。
其实企业问题总要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
当领导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精力用在抓主要、重要问题,次要问题和日常琐事授权就行了。
解决人的问题就是对企业问题的“根本解”,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和
管理是解决企业问题的关键。
企业中的一切问题,归结起来都是人的问题。
由于我们的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观念落后,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诸多误区,使企业经营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企业不愿在人力资源方面做长期投资,企业效益肯定不好,难留人才而造成关键岗位人才奇缺,企业效益难有保障。
如此,企业就很难走出这个怪圈。
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是网络人、教育人、培养人,从这个意义上就要考虑培育人的长期性和时滞性。
国家教育投资回收期一般为60年,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长期性的投入,如果大家都认为60年太久的话,不愿投入,那么这个国家肯定没希望。
企业育人投资回收期一般为3——5年左右,只所以很多企业短命,就是不愿在教育培训上投入造成的。
人力资源管理是当今中国企业在管理上最为薄弱的环节,存在着三大误区,这三大误区为:观念误区,操作误区,激励误区。
观念误区是对人力资源定义和概念不清,对人力资源长期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人力资源是投资还是成本把握不准,人才是外聘还是培养存在诸多误解。
操作误区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缺乏规划,存在极大随意性,在识人、留人、理人、配置人和使用人五个操作方面存在着极大误区,使人力资源管理难以发挥有效作用,最后形成恶性循环,浪费情况严重。
激励误区是企业在对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激励措施时没有深入了解员工和管理人员的深层次需要,其激励手段、方法单一,有效性差,激励境界低,缺乏团结凝聚,不能形成团队作战。
走出误区需要方法,需要企业领导态度和观念上的转变,特别是态度,要在当今社会运作好人力资源必须转变独裁管理式的“皇帝”作风,放下架子,用平和心态对待员工,并和员工及时交流、沟通,真诚合作。
也只有如此,才能使自身境界得以提高,才不至于出现“无人可用,用人太难”的难堪局面。
六、理财病:资本结构极不合理,盲目投资,轻视理财
资本是企业生命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基础。
资本的分布与管理方式构成企业的资本结构,我们中国企业普遍不重视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或者偏向低负债经营,权益资本过多,过于保守,譬如四川长虹;或者偏向高负债经营,债务资本过多,过于冒险,譬如河南金星啤酒,而更多的是高负债经营。
这两种倾向均造成了资本回报率远低于资本成本率,收益普遍不佳,为极为普遍的资本结构失衡。
这种低效率的资本运作水平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以至于影响企业的正常生存。
一般情况下,对于传统产业,如工业企业,较为合理的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比率应保持在40:60左右。
过高的权益资本与过低的债务资本,其风险低,但其加权资本成本率高,属于保守型资本结构;过低的权益资本与过高的债务资本其加权资本成本率低,但风险大,属于冒险型资本结构;特别是上市公司中资本运作中合理的资本结构,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企业不同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差异,应该选择和动态衡量最优的资本配置结构。
做好投资管理和理财也是中国企业目前极为重要的课题,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在企业日益规模化和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理财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我们的中国企业在投资理财方面极不成熟,盲目投资现象极为严重,可以说80%以上的企业的艰难困境和破产倒闭都与投资管理有关。
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和专家分析,85%左右的国有企业的不景气与困境都是盲目投资与盲目建设造成的,这些处境艰难、破产倒闭的企业在投资管理方面连最起码的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也都流于形式,难以扎实。
投资管理和理财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而我们的一些企业重视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呢?如何弄虚作假,偷税漏税,耍小聪明,玩小把戏。
我们重视的是财务管理中那点所谓的猫腻,这充其量是一种小商人的精明,而不是做企业的高明,更谈不上造就辉煌事业的英明了。
对此,我们的企业领导要改变心态,在财务管理规范化方面投入精力,加强财务管理有关知识方面的学习和经验借鉴,在重大项目投资上要做到理性分析、论证,做到理性化投资决策和管理,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打好基础,用建筑学术语讲:地基承载力决定层高,企业的“地基”有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资本结构(另两个方面是技术结构和管理结构),由此可见资本结构之基础的重要程度。
可又
有哪些企业真正把资金结构运作得合理呢?优化配置资本结构,对我们以后投资理财工作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需要我们给予应有的重视,为我们企业的持续成长和发展奠定好这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