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地大纲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一、中国古代史11 先秦时期111 夏商周的更替与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与影响井田制的特点与瓦解11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思想主张12 秦汉时期121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意义122 汉朝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郡国并行制与推恩令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31 政治局势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的局面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融合132 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开发均田制的推行14 隋唐时期141 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凿14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三省六部制的完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诗的繁荣15 宋元时期15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二府三司制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理学的兴起152 元朝的统治与民族关系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16 明清时期161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变革内阁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62 清朝的政治统治与对外关系军机处的设立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二、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211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经过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对外扩张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212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22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开端221 洋务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内忧外患的局势创办近代工业、新式学堂、海军等222 洋务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23 戊戌变法与思想启蒙231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过程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的主张与变法措施232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失败原因2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4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爆发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武昌起义的经过242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意义2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5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尊孔复古逆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礼教、旧道德25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中国现代史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31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与意义中共一大、二大的主要内容31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进程与成果3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321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的意义秋收起义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322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原因与经过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33 抗日战争331 日本侵华与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332 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34 解放战争341 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重庆谈判的背景与结果内战爆发的标志与初期形势342 战略决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大战役的经过与意义渡江战役与新中国的成立35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35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与经济建设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35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与成就3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61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启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四、世界古代史41 古代希腊文明411 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影响412 古希腊的哲学与文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古希腊文学、艺术、科学的成就42 古代罗马文明421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422 罗马法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罗马法的影响五、世界近代史51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51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过程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成就512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的影响5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521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作品52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5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3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与过程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革命的爆发、曲折发展与最终胜利532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权利法案》的内容与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54 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541 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与经过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北美人民的反抗《独立宣言》的发表54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特点1787 年宪法的内容与原则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55 工业革命551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主要发明与成果552 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国际格局的影响5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56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与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562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成立与措施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六、世界现代史61 第一次世界大战611 一战的背景与爆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612 一战的进程与结果三条战线的作战情况一战的影响62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621 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俄国社会的矛盾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6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影响63 第二次世界大战631 二战的爆发与扩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珍珠港事件632 二战的转折与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与二战的结束633 二战的影响64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641 美苏冷战冷战的背景与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64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欧洲一体化、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终结65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651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繁荣、危机与调整、新经济时代652 战后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西欧的联合与发展日本经济的崛起66 第三次科技革命66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主要领域与成就66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大纲详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人教版大纲

初中历史人教版大纲

初中历史人教版大纲初中历史人教版大纲主要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四个部分。

一、中国古代史1.中华文明的起源:包括远古居民、农耕生活、华夏之祖等内容。

2.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包括夏商西周的兴亡、灿烂的青铜文明、春秋战国的纷争等内容。

3.统一国家的建立:包括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大一统的汉朝等内容。

4.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包括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内容。

二、中国近代史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容。

2.近代化的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内容。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包括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内容。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包括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等内容。

三、世界古代史1.人类文明的开端:包括人类的形成、大河流域的文明等内容。

2.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包括日本大化改新、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等内容。

3.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包括马可·波罗东游和阿拉伯数字西传等内容。

四、世界近代史1.步入近代:包括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等内容。

2.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包括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内容。

3.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包括俄国十月革命和美国南北战争等内容。

4.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等内容。

以上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

历史教学大纲的新变化:2024版解读

历史教学大纲的新变化:2024版解读

历史教学大纲的新变化:2024版解读摘要本文档旨在详细解读2024版历史教学大纲的新变化。

新大纲在保留传统历史教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本文档将从大纲结构的调整、新增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目录1. 大纲结构调整2. 新增内容3. 教学目标4. 教学方法5. 总结与展望1. 大纲结构调整2024版历史教学大纲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更加注重历史发展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主要调整如下:- 调整了时间线索,使历史事件更加连贯;- 增加了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优化了章节设置,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 增加了复习与总结部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新增内容2024版历史教学大纲新增了以下内容:- 新增了关于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的章节,强调中华文明的独特性;- 新增了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部分内容,突显国家发展的历程;- 新增了世界历史的部分内容,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新增了历史人物专辑,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敬仰。

3. 教学目标2024版历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如下:- 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家意识。

4. 教学方法2024版历史教学大纲提倡以下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历史;-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5. 总结与展望2024版历史教学大纲的新变化体现了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和贯彻新大纲,努力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希望本文档能对您理解和应用2024版历史教学大纲提供有益的参考。

厦大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厦大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绪论* 开设历史地理学的意义、目的和要求*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性质*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三位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创始人——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中国历史地理文献介绍* 正史中的地理文献* 类书中的地理文献* 地方志* 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文献介绍(先秦——清朝)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 历史时期河流的变迁——以黄河为典型• 黄河及黄河流域的概况• 黄河景观• 历史时期黄河河道的变迁与治理* 东部平原区地貌的演变• 海河水系的形成•黄淮海平原湖沼的变迁•海岸线的变迁* 长江中下游湖沼、水系的演变中国历史政区地理*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概况*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演变• 传说中的行政区划:“九州”与“五服”• 秦:郡县制• 汉:郡国并行• 魏晋南北朝:以州、郡、县三级制为主• 隋:州(郡)县两级制•唐:从唐初的虚三级制到唐末的实三级制——道、州(府)、县• 宋: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制• 元:行省——路(府、州)——隶属于路的散府(散州)——县• 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府(直隶州)——隶属于府的散州——县• 清:内地十八省——府(直隶州、直隶厅)——县(府所辖的散州、散厅)中国历史交通地理* 春秋战国时期的水陆交通与城市分布* 秦汉时期的主要交通干线* 隋唐交通• 南北运河的开凿• 大庾岭道的修建• 长江航运的发达• 城市的发展* 两宋交通• 以首都为中心的水运系统• 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元明清交通• 元代的驿站•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城市* 域外交通• 丝绸之路• 海上交通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农牧界线的历史变迁•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辽金元明清时期* 主要农业区的历史变迁•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成都平原•长江下游平原* 蚕桑、植棉与丝、棉织业的分布与变迁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一)——运河* 隋朝以前运河的开凿* 隋唐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 运河的漕运与帝国的存亡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 古代经济重心在北方• 北方经济的日渐衰弱• 南方经济的日渐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文化重心的南移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三)——区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征* 概述* 典型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区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地理环境• 政治• 交通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四)——长城* 战国长城* 秦长城* 汉长城* 西晋至明代长城所发挥的防御作用* 明长城• 明朝对长城的修复与修建• 九边重镇• 长城景观* 长城的历史地理意义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五)——城市* 北京•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 西安• 周丰、镐• 秦咸阳• 汉长安• 隋大兴城• 唐长安城* 洛阳• 东汉雒阳城• 北魏洛阳城• 隋唐东都* 开封• 魏大梁• 宋汴京* 南京* 杭州* 安阳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专题(六)——人口与移民* 人口•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唐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移民• 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 秦汉时期的移民措施——戍边郡、实关中• 移民的构成• 移民的典型案例阅读文献*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 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史念海:《河山集》(四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史念海:《中国的运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香港:三联书店,1981* 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葛剑雄等:《移民与中国》,香港:中华书局,1992* 葛剑雄:《普天之下》,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 任美锷主编:《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0* 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辛德勇:《古代交通与地理文献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6* Preston E. James: History of geographical ideals, 李旭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民国丛书》第三编69册)上海: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影印*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上海: 地图出版社, 1982* 永瑢、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万有文库本。

2024年中考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

2024年中考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

2024年中考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修订版一、关键信息1、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总分设置3、考试内容比例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占比各个历史时期的占比4、题型设置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5、能力要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二、考试范围11 中国古代史111 史前时期112 夏商周时期113 秦汉时期11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15 隋唐时期116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117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12 中国近代史121 鸦片战争122 太平天国运动123 洋务运动124 戊戌变法125 辛亥革命126 新文化运动12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28 抗日战争129 人民解放战争13 中国现代史13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32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3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34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35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36 科技教育与文化14 世界古代史141 古代埃及142 古代两河流域143 古代印度144 古代希腊145 古代罗马15 世界近代史151 文艺复兴运动152 新航路开辟15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54 美国独立战争155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56 第一次工业革命157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58 第二次工业革命16 世界现代史161 第一次世界大战162 俄国十月革命163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64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65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66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67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68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169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610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三、考试形式21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

22 考试时间为X分钟。

23 试卷总分X分。

四、考试内容比例31 中国史约占X%,世界史约占X%。

32 中国古代史约占X%,中国近代史约占X%,中国现代史约占X%。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中文名称中国历史地理学英文名称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课程类别必修课开课单位适用专业总学时72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程内容导言(2学时)教学目的本章主要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认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中国历史地理概要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概要大纲

《中国历史地理概要》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570394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地理概要适用专业汉语二年级总学时:32讲课学时:30讨论、实践:2 总学分:2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中国历史地理概要》是留学生本科二年级的考查课,中国历史地理概要是社会人文类课程,以专题的形式浓缩提炼历史地理各分支的有关知识,从人文历史着手,纵向延伸,使之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当代的文化与社会现象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增强留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对汉语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分为6个专题,讲述了古代中国有关历史疆域地理、历史行政区划地理、历史人口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追根溯源,对今天中国的社会与自然现状,疆域的现状、独特的区域文化现象,如省县的出现、人口的分布、家族的传承、方言的形成等变迁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于他们所感受到的今天中国的社会与自然现状,从目前中国疆域的现状到独特的区域文化现象,如省县的出现、人口的分布、家族的传承、方言的形成,都能够了解其历史渊源,了解发展与变迁过程,明白历史上的人文活动与今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了解历史行政区划与今天行政区划的关系,学会用发展的、空间的、全面的观点去分析。

从而对中国的历史有更深的了解,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目标。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从课程特点出发,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多使用DVD、图片等。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其中70%为卷面成绩,30%为平时作业成绩。

六、学时:(课时分配)本课程总计32学时,每章5学时,实践2学时;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

2、谭其骧,《长水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上、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高考历史重点考试大纲

高考历史重点考试大纲

高考历史重点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历史学科是高中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历史重点考试大纲旨在明确历史学科的考试内容、要求和方式,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备考,提高历史学科考试的质量和效果。

二、考试内容1. 中国古代历史1.1 夏、商、周三代历史1.2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分裂和统一1.3 秦汉帝国的巩固与瓦解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和文化交流1.5 隋唐帝国的繁荣与衰落2. 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的苦难2.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2.3 军阀混战与新中国的建立2.4 社会主义革命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3. 世界古代文明3.1 埃及文明的辉煌与衰落3.2 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与传承3.3 印度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影响3.4 中东文明的繁荣与变革4. 世界近代史4.1 巴黎公社与无产阶级革命4.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的爆发4.3 民族解放运动与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4.4 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发展三、考试要求1. 考试形式考试采取书面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论述题等。

2. 知识要求2.1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政策、社会经济变革等。

2.2 熟悉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科规范,能够运用历史思维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和判断。

2.3 具备跨学科的综合思考能力,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深化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3. 能力要求3.1 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推理,正确理解和解读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3.2 能够分析和评价各种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点。

3.3 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历史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按照大纲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2. 多进行历史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和知识网络。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中国历史地理教学大纲《中国历史地理学》教学大纲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中国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的科学,并培养学生尽全时空、人地互动的理念。

三、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本课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为学科核心,从人地与时空角度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不仅为历史教学提供空间舞台的支持,而且在复原过去各个时间断面的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基础上从唯物主义角度讨论历史现象的环境成因机理,为历史现象寻求原动的起始因素,对于我们深化中国历史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的教学目的本课程为历史系必修课,其它专业学生可以作为非学位课程选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方法,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地理有用于世的作用有一个清晰化的认识,并能掌握一定程度的识图能力,并结合学生的考古学的知识,利用丰富的地理学、历史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历史学和地理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撰写出一定程度的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文章,达到历史学学士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其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一)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原始材料的学习,要求对学科性质、归属有认识,了解主要的历史地理文献,特别是阅读部分古代地理文献。

(二)对历史自然地理的气候变化和人文地理中的政区沿革要重点掌握,然后对历史植被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和历史文化地理重点学习。

(三)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词要掌握。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在实际讲授中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并以多媒体和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

五、课程内容导言(2学时)教学目的本章主要学习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现状。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认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尽全时空和人地互动观念教学内容一、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归属和学科发展问题历史地理学学科性质问题的争论,中国历史地理学由传统历史地理学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转变,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特点。

地质大《地史学》教学大纲

地质大《地史学》教学大纲

《地史学》教学大纲地史学资源勘查工程32 理论学时:32 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地史学》又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生物界的形成和发展史的学科。

其具体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1)地层学-研究地表层状岩石及其所含古生物化石的形成顺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和地质时代;(2)沉积古地理轮廓-研究地层的形成环境条件和分布特征,恢复当时的海陆分布及古地理轮廓;(3)历史大地构造学-研究地层的沉积和岩浆组合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岩石圈构造发展史的相互关系、推定其形成时的构造条件,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恢复岩石圈的构造发展史。

该课程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充分建立历史发展的概念,认识到时间发展的不可逆性。

对于基本地质资料,能够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地壳的演变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地质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 地史学基本概念与方法;地史学研究的范围;地史学的主要任务第二章地层系统、地质年代、历史大地构造学 4学时 地层学概念及地层单位类型;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地质年代单位及地质年代表历史大地构造学的分析方法、原理、古板快的恢复第三章太古代和元古代 4学时太古代和元古代的时间范围划分;中国北方的太古界和元古界;中国南方的太古界和元古界第四章早古生代4学时 早古生代生物界特征;中国早古生代的构造、古地理轮廓;中国南方下古生界及特征;中国北方下古生界及特征第五章早古生代地史小结2学时第六章晚古生代4学时 晚占生代生物界特征;中国晚古生代的古构造、古地理轮廓;中国南方上古生界及特征;中国北方上古生界及特征第七章晚古生代地史小结2学时 第八章中生代 4学时中生代生物界及特征;中国中生代各纪的古构造、古地理轮廓;中国南、北方三叠系;中国东部的侏罗系、白垩系;中国西部的侏罗系、白垩系第九章新生代4学时 新生代生物界及特征;中国新生代古构造、古地理轮廓;中国东部、西部的第三系;中国第四纪冰期划分第十章新生代地史小结 2学时课程名称:适用专业: 总学时:编写人:三、基本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地史学的任务和内容及其在地质科学中的位置。

高中起点本科史地考试大纲

高中起点本科史地考试大纲

高中起点本科史地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本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高中阶段历史、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目标: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事件、人物、时期、典籍等基础知识,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

2、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地理数据和地理问题,具备基本的地理素养。

3、通过对历史、地理学科的综合学习,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历史和地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4、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地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考试内容:1、历史学科:(1)、古代史: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科技、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了解古代世界的重要文明、帝国和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2)、近代史: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了解近代世界的重要战争、革命和思潮等方面的情况。

(3)、现代史:了解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了解现代世界的重要政治和经济体系、国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4)、世界史:了解世界各地区的重要文明、帝国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地理学科:(1)、自然地理:了解地球的结构、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人文地理:了解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区域地理: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地貌、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了解各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

四、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试卷结构:试卷分为历史和地理两个部分,每部分各占5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如简答题、论述题等)。

3、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与要求:1、评分标准:客观题(选择题)部分占总分值的60%,主观题(简答题)部分占总分值的40%。

(完整版)历史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历史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历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学科,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的研究和分析,帮助我们理解过去并为未来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掌握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了解历史背景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历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研究领域;2. 掌握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原因和意义;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4. 培养文献阅读和历史研究的能力;5. 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三、教学内容1. 历史学基本概念和方法- 历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 史料的获取和鉴别2. 世界历史概览- 古代文明的兴衰演变- 主要历史事件和时期的概述- 不同历史地区的特点和联系3. 中国古代史-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和文化成就4. 世界现代史- 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科技革命和工业化对世界的影响- 主要战争和国际关系的演变5. 当代历史和历史思考- 二十世纪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 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的转变-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反思四、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历史知识和理论,并提供典型案例和实例分析;-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大班讨论,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 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历史资料,培养文献阅读和分析能力;- 实践:组织实地考察、实验课程和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评估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历史学基本概念和课程内容的理解进行考核;-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课堂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课堂展示和讨论。

六、参考教材1. 《历史学导论》,作者:李维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2. 《世界历史概要》,作者:彼得·纽维克,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3. 《中国古代史》,作者:张之洞,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4. 《世界现代史》,作者:约翰·默里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6年。

广东高中历史会考大纲

广东高中历史会考大纲

广东高中历史会考大纲广东高中历史会考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古代史
1. 古代社会形态的演变与功绩
2.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的变革与发展
4. 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影响
二、近代史
1. 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启示
2. 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与思潮
3.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抗争与改革
4. 近代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与影响
三、现代史
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2.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3.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与变革
4.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世界史
1.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2. 近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启示
3. 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革
4.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与变革
五、地方史
1. 广东历史地理与文化特点
2. 广东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与启示
3. 广东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与思潮
4. 广东政治、经济的发展与变革
此外,考试大纲还可能规定相关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考察要求、评价标准等,具体会因各地情况略有不同。

为了确保准确、详尽的了解考试内容,建议参加考试的学生查阅学校或省区历史教育管理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

史志大纲模板

史志大纲模板

史志大纲模板
一、史志条目
1. 史官担任历史
2. 任期及历史时间段
3. 历史概要
4. 主要事件
5. 主要人物
6. 最终结果
二、历史概要
在清朝时期,曾有一位史官担任了清朝历史的记录工作,他的任期始
于康熙三十六年,止于乾隆十三年,主要负责记录清朝国家的旧行政
机构、考古发现、地域情况等,使得清朝的历史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与学术的深入探究。

三、主要事件
1. 康熙时期,由史官负责整理下述文书资料:《随园珍册》、《清文
目录》、《清明集》、《清后書籍》等。

2. 乾隆年间,史官受命历史研究考古史料,编写了《南京府志》和
《苗族考古》,为后期以苗族及其地理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3. 同时,史官还负责在益州、绥远等地进行考察,并记录了各地地形、自然景观、民居、历史遗迹等。

4. 史官还发现了多道大破宗门民间凶手等文书,探究了清朝的行政机
构流程,后来的研究者借此深入分析清朝的政治史。

四、主要人物
史官即为当时的历史研究者,负责提供历史教科书中记录的内容,这
位史官拥有高超的专业技术,认真记录,积极收集史料,他的经历以
及取得的成就备受赞誉和敬佩。

五、最终结果
史官的努力不仅丰富了清朝的历史研究,而且也树立了业界的典范,
后人也在继承史官的脚步,继续深入挖掘清朝的历史成果,令清朝的
历史研究不断前进,直到今日,研究者也在不断探究古代的历史秘密。

历史大纲详细表解之

历史大纲详细表解之
(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①严峻的经济形势②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③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
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②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10.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①华北事变②瓦窑堡会议③“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7.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①七七事变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③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①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②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③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的交流
(6)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注:蓝色为细化、强化和细化知识点:
红色为新增知识点
(增)①洋务派与顽固派②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③洋务运动的效果
⑵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②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甲午中日战争
①战争爆发的背景②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③《马关条约》及其影响
④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4)戊戌变法
①戊戌变法的背景②康、梁的维新思想(增)③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增)④百日维新⑤戊戌政变⑥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①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增)②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
①“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②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康藏史地大纲

康藏史地大纲

康藏史地大纲康藏历史地理大纲康藏是中华民族众多民族中最为特殊和神秘的一个民族。

该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新疆等地区,素有“高原上的瑰宝”之称。

一、历史文化康藏地区历史文化悠久。

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商代,康藏地区就出现了先秦时期的羌族、巴族等。

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封建制度的建立以及佛教的传入,奠定了康藏历史的基础。

此后,噶举派与萨迦派等宗教势力的兴起,更是深刻地影响了康藏地区的发展与变革。

二、建筑艺术康藏地区的建筑艺术独特而充满着神秘感。

主要体现在藏传佛教寺庙、宫殿等建筑陈设上。

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此外,藏族建筑更是突出了其民族特色,如宗教意义的经幢、麦秸房等。

三、民族饮食康藏地区的饮食习惯极具特色,主要以牦牛肉、羊肉、青稞米、酥油茶等为主要食品。

其中,酥油茶是藏族人不可或缺的饮品,被誉为“滋补止渴的饮品”。

四、自然环境康藏地区的自然环境范围广阔,包括高原、山地、戈壁滩、河流湖泊等。

这其中,高原是康藏地区的最大特色。

位于世界的屋脊上,高原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生态系统。

同时,孕育着藏族人丰富的文化、传说和民俗。

五、民间文化康藏地区的民间文化博大精深,主要表现在歌舞咏叹、藏族舞蹈、传统服饰、神话传说等方面。

其中,唐卡绘画、藏医药和金刚杵舞等属于康藏地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旅游资源康藏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旅游景点主要包括布达拉宫、大昭寺、净土禅寺、普安寺、才德康藏文化博物馆等。

此外,康藏地区的民俗、特色手工艺品等也是旅游者必去之处。

七、社会风俗康藏地区的社会风俗自古以来就被广大游人所瞩目。

康藏人尊敬天地、爱护环境、重视宗教信仰,建立了宗教生态文明实践。

此外,康藏人更是以家庭为重要社会单位,家庭文化良好,族人感情亲密。

总之,康藏历史地理与文化遗产璀璨夺目,是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财富。

西藏史地大纲

西藏史地大纲

西藏史地大纲西藏历史悠久,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和历史遗产的地方。

西藏地区与中国地域相邻,是中国历史及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西藏史地大纲进行详细阐述,探索西藏的历史和文化。

一、古代西藏古代西藏是指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七世纪的时期。

这段时期,西藏地区是由多个氏族和部落所组成的,主要是毗那至玛尺、附至、罗裳、龟兹等族,其中以威利、贡缪、俄泥三族为最重要的三大部落。

古代西藏社会的核心结构为氏族部落,政治制度多采用部落联盟或阵营的形式。

同时,西藏还出现了秦、汉、玄奘等多位历史名人的传说。

二、西藏下部时期西藏下部时期是指公元七世纪至十二世纪之间的时期。

这段时期,西藏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天葬、圣山压龙为代表的一系列独特文化和宗教传统。

同时,随着唐朝和吐蕃王朝的兴起和崛起,西藏地区的政治和宗教文化也陆续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

三、西藏中部时期西藏中部时期是指公元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之间的时期。

这段时期,随着元朝的兴起,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藏传佛教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兴盛起来,成为了西藏地区最为重要的宗教信仰。

四、西藏上部时期西藏上部时期是指公元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之间的时期。

这段时期,关于西藏地区的政治和文化变化已经具有更为明显和明确的时代特征。

从大清帝国统治到现代,西藏地区一直受到各种时间和地域的影响。

五、西藏地理和民族文化西藏地理和民族文化极具独特性。

由于地理环境及海拔高度的不同,西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都极具特色。

同时,西藏境内的藏族文化也是极其独特的,藏族文化充满了与外界汇流而融合而成的气息,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六、现代西藏现代西藏是指二十世纪以来西藏地区的社会和政治历史变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地区就成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1951年和1959年,中国政府曾经对西藏实行过和平解放和镇压叛乱,掌握了对西藏地区的政治权力,之后在多个领域上对西藏地区逐渐进行改善和革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地理1.总体目标要求全国成人高等雪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地理测试强调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基本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一)记忆:观察描述基本的地理现象及分布,历史事实及相关知识,了解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意义。

(二)理解: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概念与结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历史地理事物形成,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各种数据,图表,公式,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

(三)应用:能发现,提取有效信息和能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贫家,解决问题。

2.学科具体能力要求历史(一)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

(二)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论点;分析不同的历史材料,得出正确结论。

(三)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

(四)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

(五)作出文字准确,条理清楚的表述。

地理(一)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相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二)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今本国策和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三)了解世界地理概况,各洲及主要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四)理解地理概念,并能运用所学概念区分,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五)掌握判读和填绘地图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示意图,各种统计资料图表等分析说明地理问题。

(六)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及其成因。

(七)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运用正确的地理观点和基本理论,分析评价有关地理问题。

(八)运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规范化的地理名称,准确的地理图像等地理语言,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叙述。

一·复习考试内容历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远古时代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2.远古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二)中国古代朝代顺序(三)夏商周1.夏商二里头文化殷墟甲骨文青铜器2.西周武王伐纣分封制3.春秋,战国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百家争鸣(四)秦汉1.秦朝秦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陈胜吴广起义楚汉战争2.两汉文景之治王莽改制光武中兴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丝绸之路3.秦汉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纸术张衡张仲景华佗史记复交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五)三国两晋南北朝1.从统一到分立三国分立五胡内迁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2.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屯田制江南的开发3.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祖冲之《齐民要术》范缜王羲之云冈石窟(六)隋唐1.隋唐政治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文成公主武则天安史之乱黄巢起义2.隋唐经济大运河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轩辕犁两税法3.隋唐文化赵州桥雕版印刷术曾一行《千金方》唐诗敦煌莫高窟4.中外交流玄奘鉴真遣唐使(七)五代辽宋夏金元1.政权并立王安石变法澶(chan)渊之盟岳飞2.元朝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民族分化政策3.五代辽宋夏金元得文化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沈括郭守敬宋词元曲《清明河上图》(八)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明末农民战争2.清朝努尔哈赤建国军机处文字狱收复台湾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3.明清经济文化一条鞭法摊丁入亩黄宗羲徐光启宋应星李时珍明清小说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一)鸦片战争1.第一次鸦片战争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二)太平天国1.太平天国的兴衰金田起义天京变乱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三)洋务运动江南制造总局北洋舰队(四)民族危机的加深1.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2.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3.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五)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天演论》2.百日维新(六)辛亥革命1.孙中山与同盟会2.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七)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白话文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成立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八)国民革命1.第一次国共合作2.北伐战争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九)国共对峙的十年1.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暴动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2.日本侵占东北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十)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爆发七七事变淞沪抗战南京大屠杀2.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3.抗战的胜利(十一)解放战争1.内战爆发2.三大战役3.国民党政府覆亡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协《共同纲领》2.新政权的施政土地改革抗美援朝3.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二)在曲折中前进1.大跃进“大跃进”人民公社2.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八字方针”大庆油田(三)文化大革命“516”通知红卫兵九一三时间五四运动粉碎四人帮(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历史的转折真理标准的讨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区建设邓小平南方讲话3.“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回归(五)新中国的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3.尼克松访华(六)新中国的文化1.科学技术两弹一星杂交水稻2.文学艺术3.教育第四部分世界近代史(一)资本主义的兴起1.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麦哲伦2.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3.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抗议书克伦威尔光荣革命(三)美国独立战争波士顿倾茶事件来克星顿枪声《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四)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1.法国大革命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雅各宾专政2.法兰西第一帝国(五)第一次工业革命1.英国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瓦特与蒸汽机2.工业革命的影响(六)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巴黎公社(七)沙皇俄国的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2.1861年改革(八)美国内战南方奴隶制林肯《解放宣言》(九)日本明治维新黑船事件明治维新(十)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1.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2垄断组织3瓜分非洲(十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军事集团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大战的结束与巴黎和会第五部分世界现代史(一)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1.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2.工业化和农业集团化(二)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意德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入侵波兰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攻占柏林日本投降(四)冷战1.北约和华约2.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五)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2.苏联解体(六)世界格局的新变化1.欧盟的建立2.波黑内战3.9.11事件与阿富汗战争地理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在宇宙中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恒星,星云。

天体系统: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太阳系及其成员。

太阳概况。

太阳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二)地球的形状,大小和运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两极,赤道。

经线和经度。

本初子午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

纬线和纬度。

经纬网。

南北半球及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昼夜更替和时差。

时区的划分,国际日期变更线。

地球公转的轨道和周期。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及其影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四季更替。

(三)地图地图上的比例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地图上的方向。

图例注记。

海拔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和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四)地壳与地壳运动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陆地地形的种类: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海底地形的种类: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洋盆,海沟,海岭)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褶皱,断层。

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六大板块及其运动。

火山,地震。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分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地表形态在内外力作用下的变化。

(五)地球上的大气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

降水的形成。

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世界降水的分布。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环流。

形成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

运用气温,降水的图表资料。

归纳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六)地球上的水自然界的水循环。

海水的盐度。

海洋表面盐度的分布。

风海流。

寒流,暖流。

洋流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

河水的补给: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

河流径流的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

(七)陆地上的自然带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海陆面积及其比例,全球陆地分布特点。

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和界限。

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二)亚洲亚洲的位置和范围,亚洲的分布,东部的孤岛。

南部的三大半岛。

以山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的名称和分布。

主要河流,湖泊。

复杂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亚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日本:领土组成。

经济特点。

工业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东南亚国家联盟。

印度:人口。

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主要农作物,新兴产业的发展。

中亚的位置,干旱的气候,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石油资源。

西亚的位置。

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

干热的自然环境,水资源缺乏。

(三)非洲非洲的位置和范围。

海岸平直。

几内亚湾和马达加斯加岛,高原大陆,主要的高原,山脉,刚果盆地。

非洲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撒哈拉沙漠和东非裂谷带的分布。

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

丰富的矿产,水能和生物资源。

居民(黑人,阿拉伯人,欧洲人后裔)的分布。

非洲主要国家和首都。

埃及:位置。

世界长绒棉的重要产区。

旅游业。

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

(四)欧洲欧洲大陆的轮廓特点,主要半岛,岛屿,海峡的分布。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冰川地形广布;阿尔卑斯山脉。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河网稠密,水量丰富;主要河流的分布。

欧洲的旅游业。

欧洲的主要国家和首都。

欧洲联盟发达的工业国:英国,法国,德国,各国的经济特点和主要的工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