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7诗三首短歌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找到本诗的诗眼“忧”,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结合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诗人人物形象和诗歌情感(2)简单了解建安风骨和歌行体的特点,学习并把握诗歌鉴赏中常用手法:比兴、用典等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新旧知识联想、师生共读、反复吟诵等方式进行文本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感受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在乱世的豪情壮志和求贤若渴的心情,引导学生树立时不我待、应有担当的人生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曹操的“三忧”(人生苦短,求贤不得,功业难成),体会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贤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使用的用典、比兴的手法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吗?我们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习过曹操的哪些诗句?《观沧海》《龟虽寿》结合你之前的阅读经历,曹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从名著、电视剧等分析)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指出:“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实方法。

”又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由于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确实具有多重性,要还其真实面目我们必须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当年曹操夜宴群雄,横槊赋诗时所吟唱的《短歌行》,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解题:1诗歌体裁:歌行体“行”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常与“歌”并称,可配乐歌唱,汉魏以下的乐府诗常题名为“歌”或“行”。

“长歌”“短歌”都是汉乐府中的曲调名称,根据歌词音节长短进行划分,通常长歌热烈奔放,短歌低吟短唱,所以我们可以从音律节奏和风格来判断长短歌行。

2.建安风格:(三曹代表人物)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之《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之《短歌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二、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讨论中国古代帝王不同的“人才观”)商纣王自高自大,—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贞观盛世”。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然而南方“孙刘联盟”虎视眈眈,统一天下的大业久久不能实现,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出了这首千古名作。

二、整体感知1、范读。

2、初步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忧”(全诗都有体现)3、齐读(带着忧的感情)三、课文赏析一、抓住作者的情感脉络,理解诗歌大意。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短歌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短歌行》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短歌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

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二、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7课《短歌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短歌行》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课前2分钟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一、导入新课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有这样一个人,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

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功过成败至今还令人评说不尽。

他就是——曹操。

〔说曹操,曹操就到。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乐府诗《短歌行》二、知人论世下面我们先走进作者,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点评: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今天语文课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三、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解题: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

行,那么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可配乐歌唱。

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2、李白边喝酒边唱:“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他在《将进酒》中更是高歌“与尔同销万古愁〞,可谓是豪气酒气冲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学生能够了解《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三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情感体验等,并运用到具体诗歌鉴赏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运用到具体实践中。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的理解,以及意象分析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三首诗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文本解读:《涉江采芙蓉》引导学生疏通文意,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短歌行》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以及主题;《归园田居》(其一)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运用所学诗歌鉴赏方法对三首诗进行分析,并展示交流成果。

4.拓展延伸:通过对比《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等三首诗与其他古典诗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与三首诗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运用和三首诗的相关知识点等。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其他古典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自主赏析,撰写赏析报告。

同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首诗歌进行朗诵练习,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必修2《短歌行》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的中的作用。

⑵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一些技巧。

⑵培养学生借助注解,疏通、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

3、德育目标:⑴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珍惜学习时间,⑵使自己锻炼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重点】1、品味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2、学习诗中用典的流畅自然。

3、分析本诗构思上的深入细巧。

【教学难点】诗歌在用典上如何跟主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1、点拨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拨)2、朗读法(让学生通过听、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并由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4、综合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古诗中的酒文化”)【教具准备】录音机和课文朗读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师:中国古代有四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也就是我们后来经常说到的四大名著。

那么,这四部小说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

师:说得很好。

看来大家的文学常识还是挺扎实的。

那请问在座的同学有多少人看过《三国演义》。

(学生纷纷举手,反应强烈。

)师:好。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特别是它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是相当成功的,如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曹操这一个人。

下面由哪位同学来介绍这一人物?(学生小声议论,陆续有人举手。

)生1:曹操乳名阿瞒,字孟德。

他曾率军镇压黄巾起义,后起兵讨伐董卓,又相继灭掉了袁绍和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最终统一了北方,与吴、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生2:曹操,东汉沛国谯郡人,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刘备等人视之为“汉贼”,后人评价为“一代枭雄”。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 诗三首-短歌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 诗三首-短歌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2)

诗三首短歌行【学习目标】1、复习《龟虽寿》、《观沧海》;了解写作背景。

2. 完成课内重点字词的读音与词义的积累。

3.找出诗中用典的诗句,并并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诗中用典的作用。

4.学会正确看待诗人的“忧”。

【自主学习】1、文学常识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例如:《短歌行》中用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是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其原意为对心爱之人表达出连绵不断的情思,现表达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2、课前预习(一)默写《观沧海》《龟虽寿》。

(二)字词积累1. 给加点字注音:子衿.()呦呦..()..()鹿鸣阡陌何时可掇.()契.()阔谈宴绕树三匝.()2. 解释加点字:对酒当.()歌.();去.()日苦多;但.()为君故;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山不厌.()高;周公吐哺.()【合作探究】(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请作分析评价。

1、找出关键词:2、关键句3、用一段话总结诗歌表达的情感:4、归纳分析诗歌情感的方法:(二)鉴赏写作手法:(请以手法+诗句+作用+表达的情感的格式组织答案)1、古人用赋、比、兴来概括《诗经》的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随着文学创作的创新发展,理论上对赋、比、兴大三者的研究与概括也出现了许多新成果,又有许多新的表述,提出了铺叙、直抒胸臆、白苗、夸张、对比、复叠、比喻、比拟、借代、暗示、象征、用典、衬托、通感、点染等。

请研读诗歌,鉴赏分析本诗的写作手法?1、手法:用典。

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

短歌行教学设计3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曹操其人其文;2、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三)情感与价值:树立有担当、时不我待、及时建功立业的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体会诗人抒发的人生短暂和求贤若渴、建立功业的矛盾复杂情感。

PPT课件、视频、黑板课前预习、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我所教授班级学生的语文素养还不错,而且学生已经背诵了这首诗,所以这一节课我是从整体感知着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这节课主要通过诵读与讨论探究,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并树立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

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在体会诗人复杂情感的环节中,学生对诗人“忧”的概括可能不全面或理解不到位,这里教师应根据诗文及相关资料进行引导,并明确诗人的“忧”是积极的。

最后联系实际,畅所欲言,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但应作适时引导,可从待遇、环境、平台等方面作引导。

一、课前活动:1、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磅礴激昂的氛围,带领学生走进诗歌情境)2、导入:(设计意图:带领学生初识曹操)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曹操应该是三国时代留下了浓重一笔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曹操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画成白脸,印象中他也是阴险、奸诈、残暴的。

而《三国志》中曹操又是一个“忠臣贤相”、“杰出英雄”。

那么,你心中的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呢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曹操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而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二、文题理解(设计意图:文学常识积累)“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7课《诗三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word1 / 8诗三首word2 / 83、怎么写?问题: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四、合作交流五、解惑答疑 1、写什么?(2分钟)word 3 / 8word4 / 8word 5 / 8word6 / 8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 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

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归去如何?明确: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2、为何写?问题一: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问题二:那么你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怎么看呢?陶渊明选择放弃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是因为他生活在 一个社会黑暗、官场腐败的时代,他这种不愿同流合污,想要保持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后人尊敬的,是有其时代意义的。

(言之有理即可) 3、怎么写?问题一: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平淡自然,质朴无华,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问题二:本诗是如何抒发情感的?① 运用白描手法。

“白描”手法,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纯用线条学生阅读背景材料,筛选重要信息,记忆。

(3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结合书下注解完成字词解释。

教师质疑 (出示问题)word7 / 8勾勒而不加色彩渲染。

作为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即不加色彩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毕肖。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教案5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短歌行【教学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2.掌握诵读与背诵古典诗歌的技巧,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3.体会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层次,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过程】一、简洁导入以前,我们学过曹操的两首诗歌——《观沧海》和《龟虽寿》。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

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英雄气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在《三国演义》第48回“宴长江曹操赋诗”中,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这时候,看到乌鸦向南飞去,他已经喝得大醉,拿起自己的槊豪情满怀地讲述自己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等历史丰绩,一边唱起了《短歌行》并要求将士和之。

他的一位老部下刘馥认为其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栖?”不吉利,他很生气刘馥扫他的兴,于是拿起槊就刺死了他。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时曹操53岁,年时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贤纳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曹操,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曹操二十岁被举为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起兵讨伐董卓,先“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于赤壁。

曾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实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 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联系写作背景把握诗歌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诗歌的意境及主旨品味2.《短歌行》中的情感把握以及运用典故的技巧3.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三、书目推荐2009年,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

墓室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

但随后部分专家质疑曹操墓真假。

而曹操出生地安徽亳州称为抵制安阳抢夺名人资源将大打曹操故里牌,拟举办一场高规格的曹操学术研讨会。

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曾引起诸多争议的人物,如今又一次再掀波澜。

那么,曹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请大家去看看《三国演义》或读读《曹操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或从网上查找有关他的传记或诗文,对曹操作一自己的评价。

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

大家课后可以去网上阅读一下《古诗十九首》所有作品及其赏析,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

四、文本教学《涉江采芙蓉》(一)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

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是夫妻朋友的关系,但由于战争、徭役或仕宦,加上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这种亲密的关系往往长期地被截断。

这就成为许多私人生活中最伤心的事。

因此,,《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二)课文解读(1)反复诵读《涉江采芙蓉》,说说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这一主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诗三首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第7课《诗三首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诗三首·短歌行》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二、能力目标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赵本山有一句笑话,世界上谁跑得最快——曹操(说曹操,曹操就到)。

是的。

最近网上沸沸扬扬传闻在安阳发掘了一个大古墓。

据称为曹操高陵。

人们称曹操为奸雄,戏中为大白脸,其实,真实的他是政治家与文学家。

鲁迅称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爷。

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他有文采,领风骚。

2、播放录音,学生试读,再齐读3、学生根据预习质疑,老师巡视,师选择性作答去日苦多——苦(于)去日多但为君故——但只(但愿人长久)山不厌高——厌满足3、研讨内容启思:据《三国演义》,本诗写于赤壁之战以前,也有人认为,本诗写于赤壁之战后,此时作者已经五十多岁,永怀雄心,而功业未就。

本诗感情基调是什么?请用一字概括。

明确:忧。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启思:忧什么?明确:人生短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露”喻人生)贤才难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喻人才)启思:何以解忧呢?明确:诗中说“唯有杜康”。

延展:其实是不对的,是假相,诗人有感于人生短暂,是因为急于实现理想,要想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人才辅助。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诗中哪些方面写出了对人才的渴盼?明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启思:但贤才难得呀,诗人又生一忧,作者又是如何解决这个忧的?明确:以最大的诚意,热情的款待,宽广的胸襟,深情的呼唤人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契阔谈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启思:诗人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这其实反映了其内心深处更深更重的忧愁。

这“忧”又是什么?明确:功业未就。

必修二7-2《诗三首: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必修二7-2《诗三首: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诗三首: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短歌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由“说曹操曹操就到”引入对曹操在文学和历史上的评价,《短歌行》中的曹操的形象意义。

二、检查自主阅读:1、了解创作背景。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

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

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

2、朗诵。

在战场上鼓动群臣的时候,是怎样一种心情?三、合作探究、赏析诗歌:(一)微观入诗,赏析第一节。

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

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下这首诗呢?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

短歌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汇报课教案)

短歌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汇报课教案)

7、《短歌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歌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表达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讨论分析,品味作者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光阴、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斗志。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情怀。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明确诗歌内容;再读古诗,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主旨,即情感关键词:忧;三读古诗,引导学生挖掘作者因何而忧;四读古诗,引导学生发掘曹操以何解忧,并深入体会曹操求贤若渴的忧愁和一统天下的壮志豪情;五读古诗,请学生谈谈古诗情感对自己的启发。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一段关于《三国演义》中的图片视频,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为融入本节课教学情境做铺垫。

一、新课导入三国时期,狼烟四起,英雄辈出却伤时不我待,豪杰风流竞叹壮志难酬,有“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之称的曹操戎马一生,功业显赫,在其《龟虽寿》中依旧慷慨直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发出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最强音,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曹操的《短歌行》,再次领略曹操的英雄本色。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下面我们进入文本学习,我们知道曹操当时挥师浩浩荡荡南下,创作此诗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气和情感读出来,下面我们推荐一位同学为大家诵读《短歌行》。

提示:朗读完毕,同学点评。

明确:当时曹操军队声势浩大,志在荡平南方,所以一定要读得壮阔、雄宏、豪迈!要慢一点,要有重读字词,注意节奏感。

2、下面我们请集体朗读一遍,要注意读得壮阔、雄宏、豪迈,划出自己不懂得句子,并且找出直接表达诗人情感的词是哪一个?明确:忧三、合作探究,赏析诗歌。

1、曹操为何而忧?分组讨论,在诗中找出依据并赏析。

明确:(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设计: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Word版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设计: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Word版含答案

诗三首——短歌行目内容短歌行1.知目理解歌句。

2.能力目教课目初步体会(熟习内容),深入体会(剖析其思想感情),稳固体会(、听音)深入体会部分用三个来构(你中哪个句子有感想?“ ” 、“求”各了什。

么?曹操何人也?)。

3.感情度价目通和剖析,体会《短歌行》“ ”而、大方凄凉的思想感情。

教课重、你中哪个句子有感想?“ ”、“求”各了什么?曹操何人也?点教课法,解法方法一、熟习歌1.入::(指黑板)个人大家?我在初中的文《青梅煮酒英豪》中曾和他,《三国演》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面了。

《短歌行》大家听?在教课《三国演》的赤壁之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的面,唱的就是首《短歌程行》;同学会唱首歌?(渡:碰到古文,我怎行学呢?第一是不论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2.要修业生用 5 分的来背全,以后声背。

(渡:⋯⋯接着再来解决古文中的疑)3.解决懂的字句(要修业生参看讲解,提出不懂之,一同解决。

如“比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君故,沉吟到现在”,如“呦呦鹿,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南。

三匝,何枝可依?”)4.叫 2 个学生个歌。

分叫他自己什么要。

再指出其弊端。

二、剖析歌的思想感情。

(渡:⋯⋯以后,我再来悟古文的思想感情)1.剖析“名句”。

叫学生哪个句子他有启。

(如“ 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惟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心”)2.明确“ ”和“求”的思想感情内涵。

(1)提:你以在本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的感情呢?()从哪个句子能够看出呢?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板:酒当歌,的是人生苦短)(2)那么从本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的感情呢?(求)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呢?作者了什么而“求”呢?(求才己用,一天下的宏壮志)(板:求若渴,求的是一天下)3.解决“ ”和“求”的一:合板,提:既然曹操那么“ ” ,又深知“人生苦短” ,什么没有真的“惟有杜康”了呢,要那么辛苦地“但君故,沉吟到现在” ,要去“明显如月,何可掇”呢,要去“ 从中来,不行断”呢,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 一大”呢?不很苦?因世上多的是“享受人生”的人,多的是碌碌无为但安适的人。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诗三首短歌行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案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诗三首短歌行教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教学案

《诗三首》短歌行
【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文言句式
【教学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歌的基本特征2、体会曹操诗歌慷慨悲凉的风格
3、感受诗歌政治性与抒情性相交融的艺术特征;
1、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

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2、《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

曹操这首诗中按旧题写新内容。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联合实力。

赤壁大战是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

当时,曹操年过半百,壮志未酬,故有人生短暂之叹和求贤不得之愁。

赤壁大战的前夕,曹操宴请众文武官员,喝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向南飞去的声音,感此景而持长矛吟唱了此诗。

1、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2.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3.诗人是如何对待人才的?
4、思考:诗人已拥有许多人才,那他为什么还要“忧”?
基础知识过关重难点过关
5、贤士此时是何种境遇?
6、思考: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何弦外之音?。

短歌行课文教案

短歌行课文教案

短歌行课文教案短歌行课文精品教案本文短歌行课文精品教案,有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精心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教材分析:《短歌行》是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歌。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曹操的《短歌行》就是建安时期杰出的名作。

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内容庄重典雅,艺术手法灵活多样。

学生学习此诗不但在艺术上能得到享受,而且也能从诗中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得到鼓舞的力量,可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这一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进入高中学习的时间只有三个多月,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

学习了现代诗歌单元,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

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新的.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教学目标:1.体会曹操忧愁苦闷与豪情壮志相结合的复杂心情;2.理解诗歌用典及比兴的艺术手法;3.借反复诵读课堂背下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2.理解用典及比兴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林俊杰的歌《曹操》导入,请学生谈谈对曹操的印象。

二、诵读1.听读,正音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3.学生就不懂的字词提问4.老师检查重点字词掌握情况对酒当歌:理解“对”“当”的含义,翻译准确何以解忧:句式,宾语前置去日苦多:理解“去日”含义,整个句子含义忧思难忘:直译与意译的区别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用典,《诗经小雅鹿鸣》,原指欢宴宾客时唱的诗,这里借用表示诗人对招贤纳士的热情。

心念旧恩:旧恩指往日的情谊。

5.齐读,注意体会情感。

三、探究品味1、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忧愁苦闷豪情壮志2、直接表现“忧”的句子是哪几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从中来,不可断绝”3.(1)这首诗是在什么场合下写的(宴请群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7《诗三首》《短歌行》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7《诗三首》《短歌行》名师教学设计

《短歌行》名师教学设计渝中区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何燕一、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抓住重点意象和关键字词,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

2.思维发展与提升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意象图式理论强调,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常用身体经验形成的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来理解各种事物。

古典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剖析这组诗所蕴含的意象、意象图式及其隐喻,揭示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内心感受,从而帮助读者对这组诗中的隐喻及诗人的内心情感有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为古典诗词的研究和赏析提供新的视角。

3.审美鉴赏与创造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

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

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

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

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

”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

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二、教学参考(一)教学建议在本单元学习指导中,编者写到:“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诗歌时,一个大的指导思想是要多诵读,因声求气,在节奏的把握中和联想想象中揣摩诗歌情感,并注意三首诗歌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学情分析:对于今天的高中生而言,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是细致的理解和表达,朗朗的读书声反而非常欠缺。

《短歌行》字词上的障碍较小,是一首特别适合朗诵的诗歌,荡气回肠的文字、慷慨激昂的情感、朗朗上口的语言······这是一首更适合读而非细致讲解的诗歌,所以,学生一定要把大部分时间的时间放在诵读上,并在诵读的过程中走进诗歌、走进曹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反思
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 2、要求学生用 5 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 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
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如“但为君故,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4、叫 2 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 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1、 讨论分析“名句” 。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 “何 以解忧,唯有杜康”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 (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 、 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 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求贤)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 壮志) (板书: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结合板书,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 ,又深知“人生苦短” ,为什么没 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还要去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 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 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 (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他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 是曹操的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 《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三、诵读体会:
诗三首.短歌行
项目 课题 诗三首.短歌行 一、知识目标 理解诗歌词句 二、能力目标 初步体味(熟悉内容) ,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 ,巩固体味(诵 教学 读、听音乐) 。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 目标 “忧” 、 “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 “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 情; 教学 重、 难点 教学 诵读法,讲解法 方法 一、熟悉诗歌 1、导入: 导语: (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 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 《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 教学 了。 《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 过程 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 ;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 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 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 、 “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内容
(过渡语: „„最后, 还是要归结到诵读上来, 通过诵读进行巩固。 ―― 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大法) 1、叫 2 个学生个读(配乐) ,分别叫他们说说为什么这么处理,再简 评;再齐声诵读。 2、听歌曲《短歌行》 。 短歌行 曹操 板书 设计 悲歌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英雄的慷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