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认为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方法、课程设计和评估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教育方法提高认识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讲解创新的定义、价值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告诉他们创新不仅仅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也包括在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创新。
同时,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鼓励思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促进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艺术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者让他们进行一些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课程设计跨学科融合: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技文章,提供一些与科技创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讨论和分析。
这样的跨学科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培养他们在不同学科领域中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项目驱动学习: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历史文化调研项目,让他们亲自去实地考察,并通过调查、研究和整理资料,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题报告辉县市第一初中王春枝蒋志举郭树霞李宇霞一、课题的提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那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
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这个论断深刻阐明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创新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
研究和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其意义非同寻常。
探究性学习是创新教育的一种载体,它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独立思维,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究,进行实践,由学生自己提出、探究和解决每一个问题,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才可能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确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可见创新并不神秘。
教师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放手让学生创造的胆量,“好学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
这话不无道理,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化了“科学探究”的功能。
标准明确指出要突出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坚持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的新课程教学。
因此,在课堂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满足于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我们的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学习、工作的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
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重要途径。
一、在有效的教学观察活动中促进学生观察新知的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动起来。
”数学知识只有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把一根细线的两端各系一个小球,然后甩动其中一个小球,使它旋转成一个圆。
引到学生观察小球被甩动时,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旋转一周形成圆的过程。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小球旋转形成一个圆”“小球始终绕着中心旋转而不跑到别的地方去”“我还看见好像有无数条线”……从这些学生朴素的语言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渗透了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想等的的点的轨迹。
看到“无数条线”则为理解圆的半径有无数条提供了感性材料。
二、在有效的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数学实验是一种手、脑、眼多種感官协调参与下的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有利于激起大脑中探究区域的活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了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一、营造创新的教育环境一个鼓励创新的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都应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
在学校,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学校也应该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如科技创新社团、艺术创作社团等,让学生有机会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挥才能。
在家庭中,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思维和行动。
当孩子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支持和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索和创新。
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并加以引导和培养。
例如,如果学生对科学实验感兴趣,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相关的书籍资料;如果学生喜欢绘画,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绘画比赛或者举办个人画展。
通过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欲望。
同时,要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疑问和探索的欲望。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要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三、注重思维训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能力的训练。
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都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物理等学科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任务,如创意写作、设计方案等,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时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下一代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
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具备这两项能力学生的重任,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构建增强创新的教育环境1. 营造温馨、包容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容许犯错,并为他们提供安全的空间表达想法和进行实验。
2. 催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和项目,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创新奠定基础。
3.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迷信现状,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4. 鼓励跨学科学习:打破学科间的界限,鼓励学生将不同维度的知识融会贯通,以新的视角思考问题,增强创新的火花。
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 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 注重动手操作能力培养: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参加各类活动,学生可以接触不同的人群,学习不同的技能,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4.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源,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学习,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3. 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他们不断提升和进步。
4. 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不仅局限于考试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代和未来教育不可忽视的两项重要培养目标。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途径,需要从学生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着手,通过富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关注学生个体,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1. 尊重学生独特性,因材施教。
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2.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
3. 提供创新教育环境。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自由和鼓励性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教育应以动手实践为主,理论研究为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1.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体验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2. 提供实践项目。
学校要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学校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鼓励学生与同学、与社会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以实践检验教育,形成教育合力1. 加强与实践活动的衔接。
学校要加强与实践活动的衔接,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形成教育合力。
2. 加大对实践活动的支持。
学校要加强对中国学生国际实践的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积极探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看待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
1.营造创新氛围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自由、有归属感,从而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积极探索和尝试。
2.激发创新兴趣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教学设计、实际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内在动力,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培养创新思维方法教师应该教授学生一些创新思维方法,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能力提升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实践项目或实验,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和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2.引导实践探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3.评价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和实践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三、创新精神塑造创新精神是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动力和源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倡导创新意识教师应该倡导创新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和意识。
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让学生敢于尝试和创新。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成为了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作为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使命。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被要求遵循严格的规则和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即使这些想法可能与常规不同。
当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时,教师要给予肯定和支持,而不是轻易地否定。
例如,在课堂讨论中,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其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在科学课上,可以展示一些新奇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在语文课上,可以讲述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欲望。
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会更主动地去探索和创新。
再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对教师的讲解提出疑问,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锻炼,创新精神也会逐渐培养起来。
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应该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
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共同创造出新的想法;探究式学习则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发现新的知识和规律。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冒险。
创新往往伴随着失败和挫折,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同样是一种成长。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个人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引言在过去的学年里,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和积极探索,我对于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本文将总结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探讨其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而言,我采取以下几种教学策略:1. 探索性学习:我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获取知识。
例如,在地理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收集数据,从而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项目学习:我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历史课上,我给学生分配了一个研究课题,要求他们进行调查研究并制作展板。
这样的项目学习不仅让学生培养了调查研究的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展示能力。
3. 实验课程:我在科学课上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自体验和观察科学现象,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我发现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深入,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增强。
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我也尝试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以下是我所采用的策略:1. 激发兴趣:我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和学科的兴趣。
我会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活动,并引入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例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2. 提供挑战:我倡导学生主动挑战自己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学习中追求更高的目标。
例如,在语文课上,我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并互相评价。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学会了勇于尝试新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3. 创新思维培养: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了求职市场上重要的竞争力。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来促进实践教学:1. 实验和实地考察:组织实验课程和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操作和观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项目学习:引入项目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
通过合作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经验。
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是实践能力的基础,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下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1. 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创造宽松和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 激发兴趣: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3. 鼓励多样化思维: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四、提供资源支持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1. 实验室和设备:学校应当提供良好的实验室和先进的设备设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2. 图书和资料: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和资料,鼓励他们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研究,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
3. 专业导师:学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担任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评估和反馈评估和反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当今社会所需的一项重要素质,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将从教育方法、课程设计、学校环境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
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是培养创新精神的第一步。
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参与到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中。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一起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这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科技设施等,以及与实际应用相关的案例和资料。
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供前沿的知识和信息,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我们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的潜能。
同时,我们也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这种引导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强化创新教育课程为了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教育课程的设计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思考和解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和环境创新精神需要在良好的学校文化和环境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创新实验室和工作室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开放的学术氛围,鼓励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创新,营造一个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育者共同努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强化创新教育课程和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和环境,我们可以为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助力他们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越来越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关键,也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土壤来孕育和发展。
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
例如,在课堂上引入项目制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实地考察和社区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活动;开展创客活动,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制作并发挥想象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观察和思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观察和思考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总结规律;在文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内涵和人物形象等。
三、开展创造性思维培训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重要基础。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创造性思维培训,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练习,培养他们的关联思维和概念构建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头脑风暴活动,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是发展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支持。
例如,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采纳学生的意见,鼓励不同的观点和思考;在写作或演讲等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通常需要团队的合作和协同。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合作项目和团队竞赛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完成科研课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业比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六、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学校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持,为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提供良好的条件。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学科知识作为学生创新和实践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利用实际案例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创新能力。
二、提供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和条件。
此外,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需要教师树立开放包容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和创意,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三、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和发展。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探索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创新。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四、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课程,如创新思维训练、问题解决方法等,引导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讨论会、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能够灵活运用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应在实践中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支持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校应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实践活动的引导、思维培养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等方面下功夫,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并非都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即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渠道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
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墙上悬挂条幅的选择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只是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些,有的学生可能在那方面表现突出些。
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就应在教学过程中为他们营造一个创新学习的氛围。
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及手段都应给予理解和重视,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克服那种满堂灌、一切都教师说了算的教学方法。
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态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既要有严父般的谆谆教诲,又有慈母般的暖暖爱心,使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说、敢做。
即使学生说错或做错了,教师也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是要多鼓励少批评。
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善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环境,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努力把教学活动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当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变得尤为重要。
传统教育强调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考试成绩,而现代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具备主动探索、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生需要一个没有束缚和压力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创造力。
其次,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激励,培养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机会。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创意设计比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促使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其次,学校可以与实际企业、社会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实际工作环境,通过实际工作锻炼技能。
另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性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这些活动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支持体系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需要建立相应的支持体系。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人力资源。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实验基地,提供先进的实践设施和资源支持,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学校还应该与社会各界建立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与实际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将学生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在当今社会中求职和成功所必需的重要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仅是为了他们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繁荣。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正文:一、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创新精神是指个人拥有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精神是迎接挑战、寻求突破和适应变化的关键。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以下重要性:1.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种能力在他们未来面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困难时将非常有用。
2. 促进科技进步: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科学和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而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3. 培养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可以帮助年轻人成为创业者,开展属于自己的事业,并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
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的能力。
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如下:1. 提高学习效果: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增强工作竞争力:具备实践能力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会更具竞争力,雇主更愿意选择能够立刻将知识应用到工作中的人。
3. 培养合作精神: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十分重要。
三、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方法1. 提供实践机会:学校可以提供实践机会,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习项目或科研项目等。
这些机会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培养实践能力。
2. 鼓励自主性学习: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 提供创新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创新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竞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索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
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呢?、一、转变教学思维。
定位教师角色1、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标则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着眼于未来社会剥国家,对国民素质的要求。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培育学生纯洁品质和创新能力,塑造一个完整的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新的课程教学中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从关注教师转变为关注教师;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从关注统一转变为观之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倡导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者,而应当是引导者、促进者。
课堂氛围和谐、民主、平等。
教师应主动将自己的身份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
课前设计理念要新,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方案,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创建一个学生能够接纳的,宽容的,心理上安全,精神上鼓舞的,能够充分释放创造性的,乐于参加的课堂氛围,组织好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一切探索,发现和创新行为。
2、教师讲授变为教师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新课改的主旋律和重点、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和工具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很多:如课外活动、社会设计等,但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关注是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授课模式,死记、苦学只能培养高分低能儿.扼杀学生的激情,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挥。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创造性学习先导者和内在动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人的发展,还能够为社会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为什么这一能力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重大。
首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校应该提供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通过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和提出新的想法,学校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创新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强调实践与实验。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创新的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比赛、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同时,学校也应该建立良好的实验室设施,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
通过实践与实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此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还需要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
创新往往伴随着失败,学生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
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继续尝试。
同时,学校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激励,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通过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失败,可以激发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培养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
最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需要与社会和行业紧密结合。
学校应该与各个行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师资支持。
同时,学校还应该关注社会的需求和问题,引导学生的创新方向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通过与社会和行业的紧密结合,学校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强调实践与实验、引导正确看待失败以及与社会和行业紧密结合,学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还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的贡献。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涉及教育、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问题,具有长远性和广泛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各自的责任。
下面从学校和社会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共同努力,为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学校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1. 建立良好的创新教育理念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将创新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让创新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把手,应该积极推动创新教育理念,建立敢于尝试、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鼓励教师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2. 提供丰富的创新实践机会学校应该为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比赛、实践活动和课程设计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创意课程、组织创意沙龙、举办创意比赛、开展课题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
4. 4. 引导学生开展实践项目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创新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志愿者活动等,引导学生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5.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学校应该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宽容学生和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敢于尝试、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形成良好的创新风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我省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中要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
在关于“把能力还给学生”的问题上特别强调:我国基础教育确实有自己的传统和优势,这就是学生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但是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不够。
从国际范围内来看,我们的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确实不高。
而新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也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即在整个社会宏观背景下,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因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其分析整个课堂处于教师的严密控制之下。
因为教师牢牢控制了课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势必受到制约,常常出现课堂讨论不到位,活动放不开手脚等现象。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有机械的讨论和活动,讨论不到位,活动不充分,思维不深入,这样师生之间就不能真正达到情感互动和思维碰撞。
这种模式使学生不会交流,不会思考,不会质疑,这种没有交流的课堂效率极为低下。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无条件地尊重教师,甚至屈从于教师的权威,必然导致盲从和迷信,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缺乏创造性、主体性。
2.弊端二:无所适从,放任自流。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不再是老师唱主角,新的课堂中,师生“动”起来了,学生“活”起来了,这势必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部分教师面对课堂变化,一时束手无策,不知该怎样去管理。
他们不敢再用“规矩”去约束学生不良行为,生怕被扣上“不尊重学生”的帽子,担心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正因为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存在着认识误区,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管理缺少了以往的力度,或者教学管理不到位、不得法,无所适从。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一旦缺乏了有效的管理,势必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在课堂上学生想说就说,胡乱插嘴,旁若无人;或者人声鼎沸,高谈阔论,游离主题;或者想动就动,东张西望,自由离开座位。
这样课堂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势必成了一句空话。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非都要像科学家、发明家那样,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什么惊人的发现,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只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即是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很多,其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根本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不懈的、多渠道、多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做了许多尝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家陈景润因为爱好数学而发明“哥德巴赫猜想”;瓦特小的时候观察到壶里的水沸腾后壶盖会跳动而深受启发,长大后发明了蒸气机。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打破教材的条条框框,努力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声、像于一体的教学场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获取新的感受、新的想法、新的发现,进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萌动创新意识。
比如在讲授重力时,我对同学们说:千百年来,“苹果”不知“落地”多少次了,而人们只看到“苹果落地”就可以吃了,但有一个人──牛顿却独具慧眼看到了“重力”,并由此推广到宇宙间的万有引力,再介绍后来人们根据这一引力定律推导出了海王星的运行轨道,并导致海王星的发现。
这样,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及知识的力量所在,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激情。
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科学家为追求真理而不怕艰辛、百折不挠的研究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知难而上,不怕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
从中充分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在创造背后所隐藏着的鲜明的个性。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情感场。
加强师生情感的沟通,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
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特别注重教室的布置、板报的设计、墙上悬挂条幅的选择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物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中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在的创新能力。
只是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些,有的学生可能在那方面表现突出些。
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就应在教学过程中,为他们营造一个创新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一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及手段,都应给予理解和重视,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克服那种满堂灌,一切都教师说了算的教学方法。
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态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即要有严父般的谆谆教诲,又有慈母般的暖暖爱心,使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说、敢做。
即使学生说错或做错了,教师也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是要多鼓励少批评。
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善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环境,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努力把教学活动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3.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要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就必须打破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渴望创新,追求创新,参与创新。
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学生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才能产生创新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捕捉那些善于质疑,敢于发问,思维敏捷,好奇心强的学生,并善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克服老师主宰课堂,只有教师提问学生,不准学生向教师质疑的弊端,要把学生提问、讲座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的思维从狭窄的封闭的圈子里解放出来。
对能提出一些创见性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其次要根据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年龄特征和教材本身特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互相讨论主动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解决问题。
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我模仿“气功”大师,通过憋气、运气、跺脚、伸腰等一连串优美而夸张的动作,将一只手插入半盆水中,然后大喊一声,将脸盆用一只手吸了起来。
同学们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师用什么办法能把半脸盆水提起来。
等老师把手伸出,原来手中有一塑料吸盘,这种吸盘可以贴在镜子或墙壁上,可用来挂衣物等,用手将吸盘内空气挤出后,利用大气压,便可把脸盆吸了上来。
从而顺利引出了《大气压强》,并揭穿了生活中的“空手取物”伪科学表演。
使学生认识到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就会发现处处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不拘泥课本,不依常规,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
以“科学探究”为主要形式,通过探究性实验增加学生探究过程体验,学生能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实中的美妙与和谐;能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实和日常生活中的道理。
通过一个个探究性实验,来辨析真伪引发认识冲突,激起探究的深入,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体会成功的乐趣,为以后创造、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重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究,在自主中学习”,带给学生一种创造的激情。
如在《光的传播》一节时,以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条件为核心,重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从教学模式上突出“探究”,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
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
传统教学常常将“光的直线传播”作为介绍课来处理,忽略了课题的方法教育功能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
因此笔者力图将本课题的教学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课。
设计引入课题从常见的“人眼看物体”开始讨论,以激发学生认识光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劳动创造人类文明的思想教育。
问题提出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同时,对于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化,让学生从直观的物理现象中自行探究得出结论。
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充分展现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比较灵活的方法,使学生产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在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安排“个体探究”、“小组探究”、“集体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的环节,让学生体验到“发现规律”的快乐,达到深化知识,弘扬个性,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5.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
新课标教材中很多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好的教材,而且各知识点都是彼此的联系,按一定逻辑顺序组成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大胆创新。
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能改变传统学习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模式,形成了对于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在学习《热和能》一章时,可以拟订“走进微观世界”这个研究课题,让学生登陆网站、翻阅图书,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形象的结构模型会展现一个异彩纷呈的微观世界。
“花香从何而来”、“原子、分子概念的发展简史”、“快乐的水分子”……这些生动的小课题有对分子性质的描述,有对分子、原子发现历史的探讨,有对原子结构的概说,也有对生活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学生们用现代的眼光、用自己的智慧注视着微观世界,比较着宏观与微观两个世界的异同,不断地收集整理,不断地创造展示,通过《分子热运动》和《内能》讨论了地球资源的供不应求;通过《比热容》和《热机》感悟物理世界的神奇;通过物理与生活单元探讨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鲜明地感觉到“原来物理的世界这样精彩,原来物理世界离我们这么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去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