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典》九族今古文异说的解释
国学解密:《尚书·尧典》究竟在说什么?
国学解密:《尚书·尧典》究竟在说什么?国学解密:《尚书·尧典》究竟在说什么?搜狐网2018-01-02 10:15有关《尚书》的真伪、著作时间,今天的学者仍存在争议,甚至时不时引发激烈的辩论与冲突。
当然这个话题不是我关注的范围,我所关注的是:现存的《尚书》或《书经》究竟在讲什么?我们今人从中能学到什么?《尚书》是中国古代学者必读的书,因为《尚书》又名为《书经》,是儒家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之一。
《礼记·经解》中引用孔子之言,对《诗》、《书》、《易》、《礼》、《乐》、《春秋》六部经典做出了功能性的解读,其中称“疏通知远,书教也”,也就是说《尚书》旨在“疏通知远”。
有关这个“疏通知远”,南怀瑾先生在解读《礼记·经解》时说:中国人过去读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懂得人生,懂得政治,懂得过去而知道领导未来,所以它要我们“疏通知远”。
人读了历史,要我们通达,透彻了解世故人情,要知道远大。
就是懂得历史——疏通知远——这是《书经》的教育精神。
如何能看到这个“疏通知远”的教育精神呢?我们不烦从《尚书》的第一篇《尧典》来分析一下。
《尧典》首先正如诸多学者所认定的,是一部有关尧舜历史事迹的记载,名叫《帝典》,举偏以概全,又称《尧典》。
《尧典》究竟在说什么呢?尧舜在世时的事迹肯定很多,作者为何只选择了文中的几件事?一般情况下,当今学者将《尧典》分成七大段。
第一段颂扬尧的品德和功绩;第二段说明尧制定历法节令的情况;第三段说明尧选拔官吏的情况;第四段叙述尧提拔虞舜代替自己的经过;第五段叙述舜在摄政期间的功绩;第六段记叙舜任用百官的情况;第七段赞美舜毕生为国鞠躬尽瘁而死。
然而,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们会发现,《尧典》其实只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述帝尧的功德;第二部分讲述帝尧的天治;第三部分讲述帝尧的地治;第四部分讲述帝尧的人治。
也就是说,《尧典》就是讲古代的圣贤之帝唐尧是如何治理天、地、人,也就是天文、地理、人事。
虞书·尧典
虞书·尧典【原文】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
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译文】从前唐尧称帝的时候,耳聪目明,治理天下果断有计谋,充任天下之主的位置(他的光辉充满天下)。
将要从帝位退下来,把帝位禅让给虞舜。
(史官根据这些情况)作了《尧典》。
【原文】日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
【译文】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敬慎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温和宽容,诚实恭敬又能够谦让,光辉普照(覆盖)四方,至于天地。
能够发扬大德,使宗族亲密和睦。
宗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
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和顺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随之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原文】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厥民析,鸟兽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
平秩南为,敬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鸟兽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厥民夷,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平在朔易。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厥民隩,鸟兽鹬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译文】(他)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数,取法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历法,敬慎地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
分别命令羲仲,住在东部滨海地区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
昼夜长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这一天为仲春(春分)。
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生育繁殖。
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来。
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这一天为仲夏(夏至)。
这时,人们就高地而居,鸟兽的羽毛稀疏。
“九族”是哪九族
“九族”是哪九族古代律法有“一人造反,九族全诛”的重刑,史书因此常有“刑九族”或“株连九族”之类的记载。
只是这“九族”究竟是哪九族,汉以来学者的说法并不一致。
汉今文派学者持异姓说,认为九族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并不都是同姓之人,是包括异姓姻亲的。
古文派学者则持同姓说,认为九族只是同姓宗亲,从高祖到玄孙九代人,不包括异姓姻亲。
现代辞书一般都取同姓说而兼及异姓说,《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最具代表性:“旧时指本身上及父、祖、曾祖、高祖,下及子、孙、曾孙、玄孙的亲属。
也有包括异姓亲属的说法,即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两代。
”我们不妨先从九族的“同姓宗亲说”说起。
《辞源》说:“明清刑律服制图,均以高祖至玄孙为同宗亲族的范围。
九族以自己为本位;直系亲,上推至四世高祖,下推至四世玄孙;旁系亲,则横推至三从兄弟,即以族兄弟、再从兄弟、堂兄弟、兄弟,同为高祖四世之孙。
”按此说法,九族除了同宗直系亲之外,也包含旁系亲,因此横向和纵向都有九层。
纵向的九层直系亲比较简单,都是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长辈(父、祖、曾祖、高祖)和小辈(子、孙、曾孙、玄孙),其中长辈都只是一个,小辈可能会较多,但总体上人数也不会很多。
横向的旁系亲就比较复杂了,人数也相对较多。
有同父所生的自己的亲兄弟;有父亲的兄弟(伯父、叔父)和他们的儿子,即自己的堂兄弟;有祖父的兄弟(伯祖、叔祖)和他们的儿子(堂伯、堂叔)以及他们的孙子,即自己的再从兄弟;还有曾祖父的兄弟(曾伯祖、曾叔祖)和他们的儿子(堂伯祖、堂叔祖)、他们的孙子(再从伯父、再从叔父)以及他们的曾孙,即自己的三从兄弟,也就是族兄弟。
这些人都是同一个高祖的四世子孙。
朝下还要包括兄弟、堂兄弟、再从兄弟和三从兄弟的后代侄子、堂侄、再从侄、侄孙、堂侄孙以及曾侄孙等。
这个范围就很广了。
这是古文派学者所说的同姓宗亲的九族。
若按此说而“九族全诛”,完全没有可操作性,因为一个家族绝无可能九世同堂。
所以,从可操作的角度说,异姓说似乎才比较可取,只是具体所指又有不同的说法。
今文尚书尧典
尧 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
钦敬、明通明、文、思安安,允恭恭勤克能够让让贤,光广被达到四表,格至于上天下地。
克能明俊德自明其德,以亲九族各氏族;九族既睦,釆b ìan 辨别章章明百姓百官。
百姓昭明清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是雍和。
乃命羲和,钦敬若顺昊h ào 天上天历象观察天象日月星辰(运行规律),敬授民时。
分命羲仲宅居住嵎y ú夷东方之处,曰旸y áng 谷,寅y ín敬宾迎接出日,釆b ìan 秩使之有序东作春季农事。
日中(春分)、星鸟,以殷确定仲春(春季第二个月)。
厥其民析分散开来,鸟兽孳z ī尾。
申重命羲叔宅南交,釆b ìan 秩南为夏季农事,敬致至。
日永(夏至)星火(火星),以正仲夏。
厥民因(就高地而居),鸟兽希稀疏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ji àn 送行纳日落日,釆b ìan 秩西成秋天收获。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厥民夷平地,鸟兽毛毨xi ǎn 盛。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釆b ìan在观察朔易即北易,指冬天农事。
日短、星昴m ǎo ,以正仲冬。
厥民隩y ù室内居住,鸟兽鹬r ǒng 细密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允信厘治理整顿百工百官,庶众绩功咸熙兴。
帝曰:“畴谁咨(语气词,表示叹息)若顺时四时登得庸功?”放齐(人名)曰:“胤y ìn子朱(尧的儿子丹朱)启明(智慧通达)。
” 帝曰:“吁!嚚y ín 善于说谎讼争讼可乎?”帝曰:“畴谁咨若顺从予我采办理政务?”欢兜d ōu 曰:“都(语气词)!共工方p áng 大鸠ji ū聚集僝zh àn 具备功。
”帝曰:“吁!静言说伪善的话庸违(做违背命令的坏事),象恭貌似恭敬滔轻慢天(国君)。
”帝曰:“咨!四岳(官名),汤sh ān ɡ汤洪水方大割祸害,荡荡怀包围山襄冲上陵高岗,浩浩滔天。
《尚书》虞书·尧典
《尚书》虞书·尧典原文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
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厥民析,鸟兽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
平秩南为,敬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鸟兽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厥民夷,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平在朔易。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厥民隩,鸟兽鹬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
”帝曰:“吁!嚣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
”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
”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
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
”曰:“明明扬侧陋。
”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
”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帝曰:“钦哉!”发展历史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首领。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称虞舜。
典是书名,《说文》解为五帝之书。
本篇是记叙尧舜事迹的书,名叫《帝典》,举偏以概全,又称《尧典》。
本篇开始有“曰若稽古”四字,这就表明它是后代史官所追记,成书的年代不可考了。
本篇晚出《孔传》分“慎徽五典”以下为《舜典》,经前人考证,西汉伏生本原是一篇。
三字经全文详细注释(3)
三字经全文详细注释(3)[译文]九族指的是同一宗族的人,依照辈分排列的长幼顺序。
从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到自己。
再由自己到儿子,儿子到孙子,再到曾孙、玄孙。
[原文]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负。
有叔伯,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
斩齐衰,大小功,至麻,五服终。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则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注:《三字经》早期文本没有这一段,可能是章太炎增补的。
此外,这里列举的“十义”,也略有不同。
据《礼记礼运》篇载,十义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四]这部分介绍的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
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读:古代称文辞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
[译文]教导刚入学的儿童,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原文]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俱其,但略说,能知原。
(注:《三字经》早期文本没有这一段。
)[原文]为学者,必有初①。
《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①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②《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澄所编,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仪节,向儿童输孔孟之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译文]作为一个读书求学的人,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
先把《小学》读完,再学习《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原文]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注释]①《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
此书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的书,分为20篇,共15917个字。
《尚书-虞书-尧典》原文翻译及赏析
《尚书-虞书-尧典》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尚书-虞书-尧典》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尧典》是古代文学著作,作品中记述了唐尧的功德、言行,是研究上古帝王唐尧的重要资料,是《尚书》篇目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何为九族
中国传统文化-何为九族
何为九族?
“九族”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血缘关系中较为密切的一些人的合称。
不过“九族”不同的朝代中、不同的情况下,其具体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九族”之说最早见于《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常有“满门抄斩,后灭九族”的事情发生。
其中的“灭九族”是封建社会中的株连制度,即一人犯了大罪,要株连其九族亲属。
九族具体指哪些具有亲属关系的人,历来说法不一,常见的说法有两种:
1、从自己算起,上至高祖,下至玄孙,称之谓“九族”,具体的来说指的是:从己身往上数: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再从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加上自己总共九代人。
2、指异姓亲族,即父族四(父亲本族四代),母族三(母亲同族三代),妻族二(妻子同族二代),这样合起来共九族。
(1)父族四:指自己一家(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等),加上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历史上的明成祖杀方孝孺时,曾诛其“十族”。
所谓十族,是在九族的基础上外加门下学生共十族,当时被杀之亲近之人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可谓残忍至极是也。
九族与五服、五父与龟孙——古词溯源
九族与五服、五父与龟孙——古词溯源九族与五服、五父与龟孙——古词溯源封建时代严刑酷法中有一条叫‘家灭九族’。
那么,九族究竟是啥含义呢?《书.尧典》:‘以睦高祖、玄孙之亲。
’指本身以上的父、祖、曾祖、高祖和以下的子、孙、曾孙、玄孙。
’旧时立宗法、定丧服、皆以此为准。
另有一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侄子)、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由此可见,家灭九族是非常灭绝人性的法律。
一般是将家族中十六岁以上的男性‘即行立斩’,妻妾姊妹等女性及十六岁以下男性迁徙边区,或者分发功臣家为奴!在历史上,曾发生过‘灭十族’的惨案。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直驱南京,惠帝闻风而逃,不知所终。
燕王命方孝孺(1357-1402)起草登基诏书,方不从,燕王威胁道:‘你就不怕家灭九族么?’方答道:‘株连十族我也不怕!’燕王一气之下,果然诛灭十族。
将他的朋友、学生列为第十族,共杀873人,充军远戍的不计其数。
五服是指九族中有人去世,按亲疏的远近,要穿五种不同的丧服,守不同的丧期。
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一般民间所说的未出五服,指血缘关系比较近而已!文革及以前,讲究阶级成分,不仅对家庭成员、对‘五父’的政治状况也有要求:凡五父有‘杀关管’的,参军和读大学恐怕要受影响。
五父就是:伯父、叔父、姑父、姨父、舅父。
中国人比外国人讲究:长幼有序,爸爸的兄和弟以伯叔区分。
西方人就一个‘叔叔’,笼而统之。
龟孙子就是第九代孙。
在邯郸东部大民县一带,多用‘龟孙’来骂人。
其实龟本是一种灵寿动物,龙凤麟龟并列为‘四灵’。
皆因《辍耕录》中金方的诗:‘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
’用以讽刺家中男人甘当‘王八’,女人行为不规,男人缩头不闻不问!至此龟字就有贬义了!下面将己身之上九代、己身之下十代的称谓罗列如下:己身之上: 1 父 2祖父 3曾祖父 4 高祖父 5 原祖父6 始祖父7 宗祖父 8太祖父 9鼻祖父己身之下: 1 子 2 孙 3 曾孙 4 玄孙 5 来孙6 昆孙(晜孙,晜音同昆)7 仍孙8 云孙9耳孙(龟孙)10 裔孙须要说明的是,一般家庭,四世同堂不多,五世同堂极少,六世同堂千载难逢,今逢盛世,网上有文章论及百岁老人六世同堂,可喜可贺。
尧典原文及注释
尧典原文及注释
《尧典》是古代文献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尧帝的功德和治理天下的理念。
以下是《尧典》的原文及注释:
原文: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注释:
1. 曰若:发语词,用于追述往事开头。
2. 稽古:考察古代的事情。
3. 放勋:尧的名字。
4. 钦明:心地光明,令人敬畏。
5. 文思:文化思想,管理国家的才能。
6. 安安: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7. 允恭克让:诚实、恭敬、谦虚、忍让是尧的美德。
8. 被:覆盖。
9. 四表:四方极远之地。
10. 格于上下:与天地相通,上达天神下至地祇。
11. 克明俊德:能够发扬光大尧的伟大德行。
12. 亲九族:使九族亲密团结在一起。
13. 九族既睦:九族和睦相处。
14. 平章百姓:使百官各尽其职,治理好百姓。
15. 百姓昭明:百官明白各自的职责。
16. 协和万邦:各诸侯国和平共处,天下太平。
17. 黎民:百姓。
18. 于变时雍:使百姓和谐共处。
汉书·平帝纪(4)全文
汉书·平帝纪(4)全文(1)昔尧睦九族:《尚书虞书尧典》有昔在帝尧,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句,言尧睦九族。
(2)舜惇叙之:《尚书虞书咎繇谟》有惇叙九族,庶明厉翼句,言舜惇叙之。
(3)朕:自秦始皇以来,帝王之自称。
这里是太皇太后(元后王氏)之自称。
(4)吴顷:指高帝之兄仲。
其子濞封为吴王,故追谥仲为吴顷王。
楚元:指楚元王刘交。
(5)纠:纠察。
(6)传云等句:引文见《泰伯》。
此言上能厚于亲族,则下受影响而兴于仁。
(7)宗师:汉平帝时郡国官名。
掌纠察宗室。
(8)邮亭:汉代邮递之名。
汉代官文书邮递,有三种办法:一以邮行,是由驿递寄发;二以亭行,是由乡亭递寄;三以次行,沿途露布之官示。
邮亭即以邮行与以亭行兼而用之。
宗伯:官名。
汉平帝时改宗正曰宗伯,掌宗室。
羲和刘歆等四人使治明堂、辟雍(1),令汉与文王灵台、周公作洛同符(2)。
太仆王恽等八人使行风俗(3),宣明德化,万国齐同。
皆封为列侯。
(1)刘歆等四人:刘歆、平晏、孔永、孙迁。
使治:为使者而典其事。
(2)文王:周文王。
洛:洛邑。
同符:相符。
(3)王恽等八人:王恽、闾迁、陈崇、李翕、郝党、谢殷、逯普、陈风。
征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1),在所为驾一封轺传(2),遣诣京师。
至者数千人。
(1)逸经:凡不在汉博士所习六经之列,而出于民间流行之书。
古记:历录。
钟律:音律。
小学:解说文字形、音、义的学问。
《史篇》:即《史籀篇》。
方术:医方,指方技而言。
(2)在所:所在地。
为驾一封轺传:以一马驾轺车而乘传。
闰月,立梁孝王玄孙之耳孙音为王。
冬十二月丙午(1),帝崩于未央宫(2)。
大赦天下。
有司议曰:礼,臣不殇君。
皇帝年十有四岁,宜以礼敛(殓),加元服。
奏可。
葬康陵(3)。
诏曰:皇帝仁惠,无不顾哀(4),每疾一发,气辄上逆,害于言语,故不及有遗诏。
其出媵妾(5),皆归家得嫁,如孝文时故事。
屈万里译注尧典
屈万里译注尧典尧典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聪明:视觉听觉灵敏.《孔疏》:“听远为聪,见微为明。
”文:治理天下。
郑玄、马融都认为“经纬天地谓之文”。
思:果断,有计谋。
郑玄说:“虑事通敏谓之思。
”宅:拥有、充满。
《尚书正读》:宅,宅而有之也。
逊:退避。
《孔传》:逊,遁也。
从前唐尧称帝的时候,耳聪目明,治理天下有计谋,他的光辉充满天下。
后来,他打算把帝位禅让给虞舜。
史官根据这些情况写作了《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曰若:又写作越若、粤若,常用在追叙往事的开端,发语词。
稽:考察。
钦:处事敬慎并且节约用度。
郑玄说:敬事节用谓之钦。
明:明达。
文:文雅。
思:谋虑。
安安:和柔。
允:的确,诚然。
恭:恭谨。
郑玄说:不懈于位曰恭。
克:能够。
让:让贤。
郑玄说:推贤尚善曰让。
光:同“广”义。
被:覆盖。
四表:四方。
格:感召。
上:天神。
下:地祗。
俊:大。
九族:即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
《孔疏》:上至高祖,下及玄孙,是为九族。
平:分辨。
章:彰明。
百姓:百官;此指各种官职。
《孔疏》:百姓谓百官族姓。
昭:明。
协:合。
万邦:指众氏族。
黎:众。
于:《尚书核诂》引高晋生说,“于”相当“以”。
时:是。
雍:和睦。
(我们来)考察古代的帝王尧,他名叫放勋,他敬谨,明达,文雅,有计谋,而又温和,他确实对人恭敬,能够让贤,他的光辉普照四方,感召了天地神明。
他能发扬伟大的美德,使家族亲密和睦。
家族既已和睦,就来辨明百官的职守;全体百官的职守都已辨明,又使各诸部落协调和顺,天下众人也都变得和善了。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
尧典原文及翻译
尧典原文及翻译原文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
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厥民析,鸟兽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
平秩南为,敬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鸟兽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厥民夷,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平在朔易。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厥民隩,鸟兽鹬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
」帝曰:「吁!嚣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帝曰:「吁!静言庸违,像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于!鲧哉。
」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
」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
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
」曰:「明明扬侧陋。
」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像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
」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帝曰:「钦哉!」慎微五典,五典克从。
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
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汝舜。
询事考言,乃言凪可绩,三载。
汝陟帝位。
”舜让于德,弗嗣。
译文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
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虑至于天地。
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
再论九族今——精选推荐
再论“九族”今、古文说钱杭五年前,笔者曾有《论"九族"今、古文说》一文,对经今文学派与经古文学派的"九族"观,及其谱系学意义和社会历史意义作了初步的梳理分析。
笔者认为,九族古文说对"九族"作出的实证性解释,依据的是自然生成的父权家族,故带有经验的气息,而今文说则将立足点建立在人为组成的扩大了的父权家族集团之上,目的是综合全部血缘关系以利于政治统治。
这个基本观点至今看来仍然是对的。
但是,有些很重要的材料当时没有提到,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和结论当时考虑欠周,这都影响到了课题开掘的深度,需要有所补正,同时,国内外学术界这几年的研究也已经证明,"九族"问题对于深刻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结构特征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值得再度关注。
有此二因,即成此文,是之为"再论"。
一、族与党"九族"今、古文解说的基本分歧是九族是否包含有本姓宗亲之外的异姓异宗亲属,双方的思路应该都是很清楚的。
但有一点我们往往会忽视,那就是,无论是今文家还是古文家,谁都不认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会有什么根本的或常识性的错误,我相信这一点。
汉代的经师学问渊博,在他们的本业范围内一般很少说外行话。
古文经学家说,"族"是父系宗亲,因此"九族"也就三是部是指父系宗亲,而今文经学家却认定"九族"中除了父系宗亲之外还包括着异姓有服亲。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据此得出一个结论说,今文经学家不懂"族"不可能不是父系宗亲这样一个起码的基本规定,他们的"九族"观因而一开始就错了?我以为不能作这样的结论。
研究将表明,今文经学家关于"族"的理解是非常深刻且多层次的。
对此略加总结,有助于理解许多重要的问题。
从现象上看,今文家对"族"的理解是有问题的。
三字经详解:九族十义
三字经详解:九族十义三字经详解:九族十义九是九族,十是十义。
那么,九族包括哪些呢?十义指的是什么呢?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高曾祖父是上四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自身位于中,子孙曾玄(元)为下四代,就是儿子、孙子、曾孙与玄孙(元孙),一共九代亲族,称为九族,与我们有直系的血缘关系。
前面讲到,血脉关系的传承依靠孝道,孝是同天地贯古今、超越时间与空间、无穷无尽的血缘通道,祖先积累的福德要依靠这条“孝”的管道遗传给子孙后代。
九族之中自身居中,承上启下,是血统传承关键中的关键。
自己不讲孝、不尽孝就会自断祖先遗德的通道,这个恶果不仅仅是你一代人的事,你的后世子孙都会因你的不孝而被断了这条血脉传承的根,这个因果就背得太大了。
同理,如果你能化性立命,立身成道,就上可以超拔祖先,下可以骘蔽子孙,你的福德就积得太大了。
族者众也,伦者序也,尊卑长幼,定而不乱,诸父子侄本于天伦一本之源,本是同根连枝,凡事不忘亲情,就自然敦睦敬爱了。
苛法酷刑中有灭九族之说,实在是残忍之极,毫无人性。
秦灭六国以后,人心不服,为巩固统治地位,秦始皇实行苛法,动辄祸灭三族,剪草除根。
九族还只是垂直的父子一脉,三族则要加上母族、妻族二脉,要灭27族,上千口人,李斯造孽自己被腰斩不说,还被灭了三族。
明以后又加上师族,连老师一脉也牵扯进来,这样的帝王哪能不断子绝孙呢?不是中国人生得多、生命力强,自己杀自己也早就杀绝了。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这里讲的就是儒家著名的五伦十义。
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最基本的关系。
性之中要常存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心之中要常怀此五伦之道。
五常是天道,五伦是人道,在天言五德,在人间就表现为这五种伦常关系。
例如,父子之间讲仁,仁德是父子之道;夫妻之间讲智,智慧是夫妻之道;朋友之间讲信,诚信是朋友之道;君臣之间讲义,义是君臣之道;兄弟之间讲礼,礼是社会秩序的总称,能知道长先幼后,兄友弟恭,家庭秩序才能不紊乱。
古时候,皇帝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诛你九族”,在现代“九族”包含哪些人?
古时候,皇帝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诛你九族”,在现代“九族”包含哪些人?谈秦说汉(288)“九族”的说法最早出现在礼制中,是讲究人与人之间的亲疏恩爱,区别不同宗族之间的血脉关系。
但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推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被灭族,甚至“株连九族”。
所以“九族”的划分就变得复杂起来。
关于九族的划分目前有两种主流的说法,一种是自高祖至玄孙按顺序共九代;另一种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到底哪一种说法更合理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血统顺序说:从高祖至玄孙共九代按《古尚书》、《尧典》记载:九族是指:高王母、曾王母、王母、母、身、子、孙、曾孙、玄孙,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共九代。
其中的“身”,是指当事人。
也就是说,九族是指当事人的上四代,下四代,加上自己本身。
《尚书正义·仲虺之诰》:《古尚书》说九族,从高祖至玄孙凡九族。
《尧典》云“以亲九族”,传云“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则此言“九族”,亦谓高祖玄孙之亲也。
《古尚书》与《尧典》成书最早,历史的早期是母系氏族制社会,按自上而下的九代顺序,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早期之九族说法,主要是为了区分人与人之间的血脉关系。
因此,早期按血统顺序的九族论,从高祖至玄孙是合理的。
•按刑律关系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按白虎通义》、《正典》等记载: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一族;外孙一族。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族;外祖母的娘家一族;姨母及其儿子一族。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族;岳母的娘家一族。
《白虎通义》:谓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父族四者,谓父之姓一族也,父女昆弟适人有子为二族也,身女昆弟适人有子为三族也,身女子适人有子为四族也;母族三者,母之父母一族也,母之昆弟二族也,母昆弟子三族也;母昆弟者男女皆在外亲,故合言之。
妻族二者,妻之父为一族,妻之母为二族,妻之亲略故父母各一族。
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封建君主制定了严苛的刑律,国与国之间的征伐,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往往恩怨相报,没完没了;同时,为了震慑不良分子,于是产生了“灭族”的刑律。
尧典·《尚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尧典·《尚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尧典《尚书》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厥民析,鸟兽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鸟兽希革。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
厥民夷,鸟兽毛毨。
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
平在朔易。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51〕。
允厘百工〔52〕,庶绩咸熙〔53〕。
”帝曰:“畴咨〔54〕,若时登庸〔55〕?”放齐〔56〕曰:“胤子朱〔57〕,启明〔58〕。
”帝曰:“吁〔59〕!嚚讼〔60〕,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61〕?”驩兜〔62〕曰:“都〔63〕!共工方鸠僝功〔64〕。
”帝曰:“吁!静言庸违〔65〕,象恭滔天〔66〕。
”帝曰:“咨!四岳〔67〕,汤汤洪水方割〔68〕,荡荡怀山襄陵〔69〕,浩浩滔天〔70〕,下民其咨〔71〕,有能俾乂”〔72〕?佥〔73〕曰:“于〔74〕!鲧〔75〕哉。
”帝曰:“吁!咈〔76〕哉,方命圮族〔77〕。
”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78〕!”九载,绩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
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79〕?”岳曰:“否德忝帝位〔80〕。
”曰:“明明扬侧陋〔81〕。
”师锡帝曰〔82〕:“有鳏〔83〕在下,曰虞舜。
”帝曰:“俞〔84〕!予闻,如何?”岳曰:“瞽〔85〕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86〕,以孝烝烝〔87〕,乂不格奸〔88〕。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89〕,观厥刑〔90〕于二女。
厘降二女于妫汭〔91〕,嫔于虞〔92〕。
尚书尧典文言文翻译
尧典曰:“维禹之绪,启后世之基。
吾闻古者帝喾,德莫盛焉。
帝喾者,帝尧之兄也。
帝喾既崩,天下归心于尧。
尧于是举贤才,以佐己治天下。
”译曰:尧典曰:“大禹的事业,为后世奠定了基础。
我听说古时候的帝喾,德行最为崇高。
帝喾,是帝尧的哥哥。
帝喾去世后,天下的人都归心于尧。
尧于是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治理天下。
”尧典又曰:“帝尧者,圣德之君也。
其仁爱天下,如父如母。
尧以德服人,天下归心。
尧乃命羲和,敬授民时。
羲和者,历象日月星辰,以授民时也。
”译曰:尧典又曰:“帝尧,是一位具有圣德的君主。
他关爱天下百姓,就像父母一样。
尧以德行来服人,天下的人都归心于他。
尧命令羲和,恭敬地授民时令。
羲和,是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以授民时令的人。
”尧典又曰:“帝尧既明,天下大治。
百姓咸宁,诸侯咸服。
尧乃命羲和,正历象,定四时,以正天下之政。
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尔其敬哉!’”译曰:尧典又曰:“帝尧既明智,天下得以大治。
百姓安居乐业,诸侯都服从他的统治。
尧命令羲和,校正历象,确定四时,以正天下之政。
尧说:‘天命在你身上,你要谨慎啊!’”尧典又曰:“帝尧既明,天下大治。
百姓咸宁,诸侯咸服。
尧乃命羲和,正历象,定四时,以正天下之政。
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尔其敬哉!’”译曰:尧典又曰:“帝尧既明智,天下得以大治。
百姓安居乐业,诸侯都服从他的统治。
尧命令羲和,校正历象,确定四时,以正天下之政。
尧说:‘天命在你身上,你要谨慎啊!’”尧典又曰:“帝尧既明,天下大治。
百姓咸宁,诸侯咸服。
尧乃命羲和,正历象,定四时,以正天下之政。
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尔其敬哉!’”译曰:尧典又曰:“帝尧既明智,天下得以大治。
百姓安居乐业,诸侯都服从他的统治。
尧命令羲和,校正历象,确定四时,以正天下之政。
尧说:‘天命在你身上,你要谨慎啊!’”尧典又曰:“帝尧既明,天下大治。
百姓咸宁,诸侯咸服。
尧乃命羲和,正历象,定四时,以正天下之政。
尧曰:‘天之历数在尔躬,尔其敬哉!’”译曰:尧典又曰:“帝尧既明智,天下得以大治。
祖制称呼,九族,序
祖制称呼在中国民俗中,祖制称呼一般写至上九代、下九代。
巧记:上九世——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下九世——子孙曾,玄来弟,乃云耳。
九族三字经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从秦代起,“九族”有经学上的今文和古文两种解说,各有其社会、政治背景,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九族”泛指亲属。
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
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关于“序”的知识“序”即序言,是一种放在著作正文前(放在著作正文后的叫“跋”),用来说明写作经过、写作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
作者为自己的著作所写的序叫“自序”;别人为自己的著作写的序,叫“他序”;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的,叫“代序”。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词。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
如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kuí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
序的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如《指南录后序》就采用了叙述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想
:
( 一 ) 如 淳 和 杨惊都 认为 三 族 是
父
母
妻族
”
这 和欧 阳
“
夏侯 训 释 九 族 为
子
、
父族 四
母 族三 ( 二 ) 《 仪礼
,
、
、
妻 族二
、
》
“
《
符合 《 礼 记 》 的 郑玄 注 说 周礼 》
、
”
。
三族 谓 父
、
孙
,
”
这和
古 文 家 说 法九 族 系
( 三 族三代
上 自高 祖
,
”
。
史记 史记
·
高祖 本 纪
,
》
;
说
:
十一年 春
淮 阴 侯 韩信 谋反 关 中
”
,
夷三 族
夏
,
梁 王 彭 越谋 反
《
·
废迁 蜀
。
复欲 反
:
遂 夷三 族
。
李斯 列 传
》 说
“
二 世二 年 七 月
”
具 斯 五刑
,
,
论 腰斩咸 阳市
,
。
斯出
狱
族
,
与其 中子 俱 执 遂 父 子 相 哭 而 夷 三 族 : , “ 《 史记 渴请病 因召 入 李斯列传 》 说 高王
。
“
九
族
”
钓说法 完 全二样
( 一 ) 欧阳
夏 侯 的 今文 说
“
父 族四
母族 三
,
妻族 二
,
”
( 《 尚 书 正 义 》
引 ) ①
( 二 ) 马融
·
郑 玄 的古文 说
》
:
“
上 自高 祖
:
“
下至 元 孙
,
凡 九族
。
。
”
( 《 经 典 释
文 》 及 族者
,
《
尚 书正 义
。
引 )
,
《
诗
·
葛盆 序 》
。
周道 衰
。
由 一 家 一 族 进 而 扩 充 成 为 关 心 到 三 家 三 族的 观 念
;
因 为单 独 保 持
,
一 家一 族里 的 平 静无 事 显 然 不 够
必 须 三家 三 族 里 面 都 不 发 生事故
,
,
然 后 这 一家 一 族
才得 以 安 全
从 前 始皇
、
。
欧阳
·
夏侯 的 武 帝 时 候
,
虽 然这
弃 其 九族
”
《
毛传 》
、
:
“
九
据 己 上至 高祖
,
下 及 元孙
,
”
《 毛传 》
讲 法 也 属 于 古文 派
。
,
跟 马融
郑玄 的古 知道 这 些
。
文说 相 同
这 样二 说 相 异
究竟 谁 对
,
历 来没 有 公 允 的 解 决
“
其 实我 们 仔 细 考 察
。
,
都 属于 后 起 的 说 法
文 家所 说 是九 代 一
“
” 夷 三 族 的 法 律 已 经 稍稍 废 弃
,
不象
高 祖 时 候 的 轻易 乱 用
“
但是 这 观 念 意 识 一 定 仍 旧 潜 伏 着
,
一时 不 会 马 上 消
除 去
。
因 此 容 易影 响 到他 们 解 释经 义 训 释成 为
把 《 尧典 》
”
“
九族
”
采 取 当 时 三 族 的 见 解运 用 上
,
似 乎没 有 疑 义
古文 说来 源 的解 释
、
为什 么 东 汉 马 融
而生
,
郑 玄 辈 会发 生 这样 九 代 的 见 解 呢 ? 古文 家立 说 固 然 也 是 应 运
,
脱 不 了 时 代现 实 的产 物
、
但是 也 有 和 今 文 说 显 然 立 异 的
,
,
下 至玄 孙
.
,
”
也 相 符合
,
就 是 专 指 一 门 之 内 上下 几 代
“
九 族九代 )
,
而 不旁 及于他 族
”
。
如此 互 相 符 合
更加可 以 证 明欧 阳
“
夏侯 所 讲 九族 有
父族
、
母族
、
妻族
”
说法
。
的思 想意识 是从 当时 二
、
夷三 族
法 律 的 历 史 条 件 上 所 反 映 的 产物
,
只 算 汉代 人 对于
,
。
九族
”
、
的见解
,
未 必 能 够 代表 古 书的 真 谊 古文 家 所 说
,
今
,
质实 地 讲仅 仅 有 三 族
就 是父族
母 族 和 妻族
质 实 地 讲只
还 不能 够 算 为 九 族 今 文 说 来源 的 解释
·
、
西 汉欧 阳
, 夏侯 氏 传 授 《 尚 书 》 时 候 为 什 么 会得 发 生 这样 三 族 的 见 解 呢 ? 如 果
·
令韩 谈 刺 杀 之
。
夷其 三
。
”
《
史记
·
龟 策列传
》
说
:
“
。
百 僚 荡恐
。
,
皆 日龟 策能 言
后 事 觉奸 穷
,
亦 诛三
族
。
”
按此 条 已 在 汉 武帝 时
,
这 种 严 厉 的 法律 当 时 人 们 自 然看得 非 常 着 重
渐 地 发生 一 些改 变
结 果一 定 会影 响 到 人们把 家 族 的 观 念渐
,
我 们从 那 时 候 的 历 史 环 境 上 加 以 考 察
必 定 是 因为 周 末
。 、
就 知 道这 也是 思 想 意 识 属 于 社 会存 在 的 反 映
。
;
秦
、
汉 时 期 原 来 有所 谓 夷 三 族 法 律 的缘 故 盛 行于 秦
》
”
:
、
夷 三 族 的法 律 起 始 于
、
周 末 ( 秦 文 公十 年 )
DOI : 10. 14096 /j . cnki . cn34 1044 /c . 1982. 02. 012
阜
阳
师
院
学
)
报
一
乙 夕
2
二 年
一
社 会科 学 版
第 二 期
《
尧 典 》 九 族 今古文异 说 的 解释
金德建
《 尚书
·
尧典 》 说
:
·
:
“
克 明 俊德
:
,
以亲九 族
,
。
”
汉 代今 文
,
、
古文 两 家 对 于
,
、
、
妻也
《
”
”
吕氏 春 秋
贵卒 篇
》
》
说
:
:
且荆 国 之 法
丽兵 于王 尸者
”
尽 加重 罪
,
逮三
。
《
史记
·
始皇 本 纪
说
“
以 古 非 今者 族
。
《
史记 史记
·
高祖木 纪
》
说
:
:
“
父老苦 秦苛 法久矣
,
诽 谤者 族
,
。
”
。
《 《
·
高 祖 本纪 》 说
“ “
九年
,
,
赵 相 贯 高等 事 发 觉
,
。
夷 三族
:
,
父 族四
·
,
母族 三
》
,
妻族 二
“
了
。
不 但九 族
族也
。
,
后 世 关 于三 族 的 注 释也 有 相 象 的 二 种不 同说 法 秦本 纪
说
:
( 一 ) 《 史记
”
法初有 三族之 罪
。 。
。
”
如淳 曰
:
:
“
父族
、
母族
、
、
妻
荀 子 君子 篇 》 杨 惊 注 同 : “ ( 二 ) 《 士 昏礼 记 》 说 唯是 三 族 之 不虞
}
。
《
·
”
郑注
“
“
三族 谓 父 昆 弟
、
己昆
弟
、
子 昆弟
《 周礼 《
”
·
小 宗伯
》
》
:
:
“
掌三 族 之 别
。
。
”
郑注
:
:
三族 谓父
,
子
、
、
孙
。
” ”
。
仲尼 燕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说
“
故 三族和 也
,
”
郑注
《
、
“
三族
,
父
、
子
孙也
·
。
三 族 有 这 样 二 种不 同讲 法
“
恰 正 符合 于
“
尧 典 》 九 族 今古 二说 的 不 同
,
汉
。
这项 法 律所 谓 三 族 刚 刚 也 正 是 父 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