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第12课认识传感器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word)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

(完整word)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

3。

1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河源东江中学物理科组张尉勇一、考点分析传感器是能够把它感受到的力、温度、光、声、磁、化学等非电学量按照一定规律转化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

光敏电阻可以把光照转化为电阻、热敏电阻可以把温度转化为电学量,话筒可以把声音转化为电流。

传感器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今后高考出现的机率相对较大.二、学情分析学生的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不强,但对新鲜事物较为感兴趣,新课讲授尽量深入浅出,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传感器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传感器。

2.了解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传感器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有关的传感器的介绍,并通过演示实验,了解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已有知识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常见的传感器;掌握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难点掌握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六、基本知识点(一)光敏电阻的特性光敏电阻是用金属硫化物(如硫化镉)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

当光照射到这些半导体物质上时,它的电阻率减小,阻值也随之减小。

入射光强,电阻小;入射光弱,电阻大。

(二)热敏电阻的特性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具有热敏特性,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对温度变化表现出非常敏感,是一种灵敏度极高的温度传感器。

它能测量出温度的微小变化,并且体积小,工作稳定,结构简单。

因此,它在测温技术、无线电技术、自动化和遥控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三)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常用于无接触温度测量,气体成分分析和无损探伤,在医学、军事、空间技术和环境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七、教学器材传感器实验箱,学生电源,各种有关传感器的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八、教学过程引入新课2008年9月25日,我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出舱活动顺利升空。

传感器教学设计教案

传感器教学设计教案

传感器教学设计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物理教材《传感器》一章,具体包括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传感器的概念,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2. 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传感器模型。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自动门的开关,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其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a. 传感器的作用: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

b. 传感器的分类: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c.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光电效应等。

3. 应用:介绍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a. 智能家居:温度传感器在空调、暖气系统中的应用。

b. 工业生产:压力传感器在汽车刹车系统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如自动车库的停车检测系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几个与传感器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传感器定义、分类、工作原理。

2. 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几种常见的传感器及其应用。

2. 请结合生活实例,说明传感器是如何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传感器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研究传感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环保等,探索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传感器的定义和工作原理1.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非电学量并将其转换为电学量的装置。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4《认识传感器》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4《认识传感器》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4《认识传感器》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传感器》这一课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

传感器是信息技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各种物理量转化为电信号,为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提供信息。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应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传感器这一概念比较陌生,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可能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并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应用,掌握传感器的接线方法和编程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应用。

2.难点:传感器的接线方法和编程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应用。

2.演示法:展示传感器的接线方法和编程技巧。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硬件:计算机、传感器、实验器材等。

2.软件:教学课件、编程软件等。

3.素材:相关实例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有趣的实例,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让学生对传感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演示传感器的接线方法和编程技巧,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心得,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提出自己的想法。

传感器教案

传感器教案

传感器教案引言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不断发展和应用。

在科学课程中,传感器技术的教学内容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教案旨在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应用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传感器的分类和常见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b.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阻、电容、电感、光电等)c. 传感器的特点和性能指标2. 传感器的分类和常见应用a. 按测量物理量分类(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强度等)b. 按工作原理分类(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光电式等)c. 传感器在生活和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案例3. 传感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a. 学生通过实验自行设计传感器实验方案b. 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c.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和改进方向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传感器应用相关问题b. 学生思考传感器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c. 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 教师授课: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分类和常见应用的案例分析。

2. 学生实验:根据教师指导,学生自行设计传感器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3. 学生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和改进方向。

4. 学生发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创新思路,展开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项目。

5. 教师评估:根据学生实验报告、讨论表现和创新项目成果进行评估,并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报告的设计和完成情况。

2. 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3. 学生创新项目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展示。

4. 学生对传感器应用前景和挑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传感器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举例说明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教学步骤: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传感器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

2. 讲解传感器的作用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传感器如何将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

3. 分享一些传感器在工业、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传感器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收集学生对传感器应用案例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常见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 讲解常见传感器的类型和特点。

教学步骤:1. 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如光电效应、磁电效应等。

2. 介绍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并讲解其特点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程度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对常见传感器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传感器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1.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自动门、智能家居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传感器的作用和原理,让学生了解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传感器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2. 收集学生对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和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想法。

第四章:传感器的选择与使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传感器教学设计教案

传感器教学设计教案

传感器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3. 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2. 教学重点:传感器的分类、原理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传感器实物、实验装置等。

2. 学具:学习手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知识讲解(1)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2)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3)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进行设计。

(2)实验演示:展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传感器相关的设计题目。

4. 知识巩固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传感器及其应用2. 内容:(1)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2)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3)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感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应用。

(2)列举三种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3)针对某一实际应用场景,设计一个简单的传感器应用方案。

2. 答案:(1)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3)传感器应用案例:温度传感器在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压力传感器在汽车刹车系统中的应用等。

《传感器》教学设计模版

《传感器》教学设计模版

《传感器》教学设计模版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3.学会传感器的选型和使用。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定义和原理。

2.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

3.传感器的选型和使用。

4.传感器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传感器示意图、实物传感器。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电脑、实践工具箱。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传感器的概念和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传感器,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原理。

-教师展示一些传感器的示意图,并询问学生对这些传感器的认识。

Step 2: 讲解传感器的定义和原理(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以及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强调传感器是将所测量的实物信息转化为可用的电信号输出,并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进行解释。

Step 3: 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2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并给出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具体应用领域。

-学生可以记录下课堂上展示的传感器类型和应用领域,方便后期进行复习。

Step 4: 传感器的选型和使用(20分钟)-教师讲解传感器选型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如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等。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种应用场景,通过PPT或小组讨论,找出适合该场景的传感器类型,并给出理由。

Step 5: 传感器的实验操作(25分钟)-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传感器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包括:选择一个传感器进行试验、搭建实验电路、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传感器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Step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师展望下一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多媒体教具的运用和实验操作的引导,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传感器教案》

《传感器教案》

《传感器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提高学生对传感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1)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2)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分类、特点及应用;(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教学内容:(1)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3)传感器的应用案例分析;(4)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以及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感器的作用;3. 动手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传感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等;2. 实验器材:各种传感器、实验板、导线等;3. 计算机及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传感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2. 讲解: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作用,以及常见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3. 案例分析:分析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感器的作用;4.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传感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实验报告;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4. 提出至少两个关于传感器应用的创新想法,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以及提出的创新想法。

传感器教学设计

传感器教学设计

传感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2、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并了解其应用领域。

3、学生能够掌握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并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感器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传感器技术在现代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传感器的定义、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

2、常见传感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二)教学难点1、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

2、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使用传感器的设备,如智能手机、自动门、智能家电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这些设备是如何实现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的,从而引出传感器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30 分钟)1、传感器的定义和工作原理(10 分钟)(1)给出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以温度传感器为例,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例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是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热电势差异来测量温度的。

(3)通过动画演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传感器的基本组成(5 分钟)(1)介绍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2)解释敏感元件的作用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将其转换成与被测量有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的作用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转换电路的作用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进行放大、调理和转换,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显示。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传感器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传感器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传感器教案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并测量周围环境参数的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传感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小学信息技术认识传感器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与探究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案名称:认识传感器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至小学五年级时长:2个45分钟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传感器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内容:a. 传感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 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领域;c.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示例分析。

2. 方法:a. 教师讲授与引导: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示,向学生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b. 组织讨论: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领域,并引导学生举例进行分析和讨论;c. 实验演示: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传感器工作的原理;d. 学科整合:将信息技术与传感器的应用结合,介绍一些相关技术和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a. 进行一个小游戏,让学生猜测图片上的物体是否是传感器,并请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

b.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传感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知识讲授(30分钟)a. 通过图片和教师简单的讲解,介绍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b. 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将传感器分为声音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并说出每种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c. 展示一些真实的传感器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传感器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3. 实验演示(4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使用一个光线传感器测量环境中的光照强度。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4《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4《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14《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传感器》这一课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传感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以及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传感器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探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技术产品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对传感器的认识还较为有限,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听说过传感器,但对其具体原理和应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了解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感器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传感器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

2.难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传感器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等。

2.软件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实验指导书、视频资料等。

3.教室环境:宽敞、明亮,便于学生操作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呢?从而引出传感器这一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传感器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对传感器有更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传感器,观察和记录传感器的输出数据。

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让学生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传感器;(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传感器的选用和应用;(3)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通用技术的认同感;(3)提高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1)传感器的定义;(2)传感器的作用;(3)传感器的分类。

2.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1)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4)压力传感器;(5)红外传感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传感器的选用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实例视频;(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感器?它有什么作用?2. 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1)讲解传感器的定义;(2)介绍传感器的作用;(3)讲解传感器的分类。

3. 学习常见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1)温度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光线传感器;(5)红外传感器。

4. 案例分析:(1)分析实际应用中的传感器选用和应用案例;(2)引导学生学会传感器的选用和应用。

5. 实验操作:(1)安排学生进行传感器实验操作;(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概念、作用和分类的理解;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传感器选用和应用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3)学会使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2)学会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定义与作用2. 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3.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4.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5. 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和分类;(2)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3)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调试和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常见传感器的原理;2.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传感器的作用;2. 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3. 分析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进行实验演示;4. 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5.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6. 讲解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方法;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感器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具:传感器实验器材、电脑、投影仪等;2. 教材:传感器相关教材或课件;3. 课件:制作传感器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4. 实验器材:传感器、导线、电路板等。

《第12课 使用碰撞传感器》学历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六年级下册

《第12课 使用碰撞传感器》学历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01六年级下册

《使用碰撞传感器》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使用碰撞传感器”。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碰撞传感器进行简单的编程和操作,了解碰撞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碰撞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机器人编程中的应用。

2. 技能与操作: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碰撞传感器进行基本编程和操作的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简单的机器人项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碰撞传感器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2. 技能评价: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和编程作品,评价学生使用碰撞传感器进行编程和操作的能力。

3.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碰撞传感器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碰撞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机器人编程中的作用。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碰撞传感器,教师指导学生在机器人编程软件中添加碰撞传感器模块。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编程和操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

5. 总结反馈:小组展示作品,教师点评并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碰撞传感器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2. 编程作业:布置简单的机器人编程作业,要求学生使用碰撞传感器完成一个简单的避障任务。

3.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碰撞传感器的其他应用,如搭建自动寻线机器人等。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自己在掌握碰撞传感器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方面的不足,并思考如何改进。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传感器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器是可以感知和测量物理量或化学量的设备或装置。

他们能够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或其他可识别的形式,并将它们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通过传感器,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并用它们来解决各种问题。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传感器的作用。

我们可以虚构一个场景,比如一个小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系统,该系统可以感知到道路上的车辆数量,并根据道路上车辆的密度来提供交通拥堵的状态。

在设计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如距离传感器、声音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并选择适合这个场景的传感器来感知车辆的数量。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红外传感器来感知车辆的距离。

2. 收集和处理数据: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程序语言或编程工具来收集从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并将其传递给计算机进行处理。

他们可以使用类似于Arduino或Micro:bit的硬件设备来编程,并编写代码来读取传感器的数据。

3. 分析和解释数据: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分析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解释交通拥堵的状态。

他们可以比较不同时间段的车辆数量,判断是否存在交通拥堵。

4. 提供解决方案: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利用传感器的数据来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他们可以设计一个交通灯控制系统,根据交通拥堵的程度来自动调整交通灯的时间间隔,以减少交通堵塞。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游戏元素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乐趣。

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并要求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传感器系统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然后,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并进行评价和讨论。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让学生掌握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3)培养学生运用传感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让学生体验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1)传感器的定义(2)传感器的作用(3)传感器的分类2.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1)温度传感器在空调中的应用(2)光传感器在自动开关灯中的应用(3)红外传感器在电视遥控器中的应用3.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电阻式传感器(2)电容式传感器(3)电压传感器(4)电流传感器4. 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1)传感器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2)传感器在交通工具中的应用(3)传感器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5. 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1)纳米传感器(2)无线传感器网络(3)智能传感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传感器的概念、作用和分类;(2)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3)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手段,直观演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增强实践体验;4. 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分享。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感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1)传感器的定义;(2)传感器的作用;(3)传感器的分类。

《第12课使用碰撞传感器》教案

《第12课使用碰撞传感器》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碰撞传感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碰撞传感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碰撞传感器参数的理解与应用: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参数,学生较难掌握。
(3)电路设计与调试:学生可能在设计电路、进行调试时遇到问题,需掌握一定的调试技巧。
(4)实验数据分析:如何从实验数据中找出规律,分析不同因素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举例:针对传感器内部物理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这一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传感器在不同碰撞力下的电信号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传感器内部的工作过程。同时,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参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碰撞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特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碰撞传感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碰撞检测电路搭建。这个操作将演示碰撞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碰撞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导入环节的实际案例提问,学生们能够迅速将新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理论讲授环节,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碰撞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特性,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看到这些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我发现,实物演示和图示的辅助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非常有效。

2019-2020年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2课 认识传感器教案 闽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2课 认识传感器教案 闽教版

2019-2020年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12课认识传感器教案闽教版教材分析:人类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获取外界的信息,机器要获取外界的信息就需要通过传感器,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信息技术又一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课内容着重介绍有关传感器的科普知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传感器,了解传感器作用与应用价值。

教学目的:1.使同学们了解传感器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2.懂得传感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不同作用。

3. 培养同学们的学习迁移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传感器的概念。

教学难点:传感器的各种功能与用途。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课时:共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我们在前面几节课里认识了机器人,它们的工作是靠传感器才能给人端茶、递物,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感器吗?说说你们知道的所谓的传感器有哪些。

二、新授:活动一:认识传感器的概念。

1.引导学生看课本68页的内容,教师讲解电子温度计。

2.传感器:就是能够替代人的感觉器官来完成某些功能的装置。

活动二:传感器的分类1.光电传感器举例《绝色神偷》里的故事。

2.声电传感器举例:手机送话筒就是传感器,卡拉OK的麦克风也是传感器。

3.气电传感器以前学校周围的垃圾场没有搬走,我们在傍晚就会会闻到空气中弥漫着臭味。

用气电传感器就可以测出空气中的各种成分,有毒气体的含量。

4.力电传感器举例拳击运动员测量拳头的力量;市场里称菜的电子称。

5.温度传感器大家都熟悉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

活动三:传感器的应用1.普通小轿车(车速表,发动机转速表,油表,水温表等。

2.全自动洗衣机3.电饭煲4.电磁炉5.红外线夜视仪请学生自己看书本70页到72页。

活动四:想一想:让学生自己说说你都知道哪些传感器。

三、课堂总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分类和应用,大家都了解了吗?还有什么疑问?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4课铺地砖教案浙江摄影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自选图形的绘制、旋转、移动与大小调整,激发同学们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完整版)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完整版)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

通用技术《认识传感器》课件及其教案选修选修1: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控制技术是一门运用电子电路实现信息或能量改变的技术。

本模块提供了学习设计和制作电子控制系统的机会,以使学生接触和尝试解决更具有趣味、更富有价值的技术问题。

本模块由“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和“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四个主题组成。

前面三个主题分别阐述电子控制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突出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第四个主题是将前三个主题组合成一个控制系统,并通过应用性设计,对“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内容进行应用、综合和拓展。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电子控制电路的构成,知道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及其在电子控制技术中的应用;学会设计和安装电子控制电路,能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电子控制的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故障,并用试验的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典型实例,把重点放在电子控制电路的实际运用和改进上,强调综合运用系统和控制的方法,分析和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一) 传感器【课程目标】1.认识常见的传感器,能用多用电表检测传感器。

2.知道传感器的作用及其应用。

【学习要求】1.能认识常见传感器的实物外形和电路符号。

2.能使用多用电表检测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等常见传感器。

3.知道传感器的作用和应用。

【教学建议】1.在教学中,应尽量收集多种传感器实物,让学生从外形上认识常见的传感器。

2.在教学中,可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与传感器的对应类比,引入并认识传感器的特性。

3.在传感器的应用案例教学中,可通过实地观察、调查、咨询、查阅产品说明书或有关的技术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各种传感器在生活、生产、军事等方面的应用,分析它在电子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如:热敏传感器可以在自动电饭锅、冰箱等电器中用来控制温度。

(二) 数字电路【课程目标】1.通过比较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了解数字信号的特性,知道数字信号的优点。

2.知道数字信号中“1”和“0”的意义,了解数字电路是一种能够方便地处理“1”和“0”两种状态的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第12课认识传感器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传感器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作用。

2、懂得传感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
讲清传感器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传感器的各种功能与用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在前面几节课里认识了机器人,他们的工作是靠传感器才能给人端茶,递物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感器吗?说说你知道的所谓的传感器。

二、新授
活动一:认识传感器的概念。

1、引导学生看课本68页的内容,教师讲解电子温度计。

2、传感器:就是能够替代人的感觉器官来完成某些功能的装置。

活动二:传感器的分类
1、光电传感器
举例电影里的故事
2、声电传感器
举例:手机送话筒就是传感器,卡拉OK的麦克风也是传感器
3、气电传感器
以前学校周围的垃圾场没有搬走,我们在傍晚就会会闻到空气中弥漫着臭味。

用气电传感器就可以测出空气中的各种成分,有毒气体的含量。

4、力电传感器
举例拳击运动员测量拳头的力量;市场里称菜的电子称。

5、温度传感器
大家都熟悉体温计“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

活动三:传感器的应用
1、普通小轿车(车速表,发动机转速表,油表,水温表等
2、全自动洗衣机
3、电饭煲
4、电磁炉
5、红外线夜视仪
活动四:想一想
让学生自己说说你都知道那些传感器。

教学反思: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第13课滑雪机器人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步骤
教学目标:
1、知道机器人动作设计的方法
2、学会编写机器人滑雪程序
教学重点:
学会编写机器人滑雪程序
教学难点:
知道机器人动作设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灵敏的触觉
做一做:试试机器人的触觉灵敏吗?
1.从“控制模块库”拖一个“永远循环”模块
2.从“传感器模块库”拖一个“碰撞检测”模块到“永远循环”模块下。

3.在“碰撞检测”模块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设置对话框,单击“监测判断”按钮。

4、在方向设置中的“前”上打上“√”,然后单击确定按钮,来判断前方有障碍物的情况。

5.在流程图上原来的“碰撞检测”模块变成了需要判断的“碰撞检测”的模块
6.在“碰撞检测”模块“是”的流程线上添加“转向模块”。

当机器人前方碰到障碍物,就转向180度。

7.在“碰撞检测”模块“否”的流程线上添加“直行模块”。

当机器人前方没有碰到障碍物,就直行。

二、自动地调整方向
8.在活动场地中首先要设置“环境”,添加障碍物。

单击“实体”——“添加障碍物”——“矩形”(单击)
9.用鼠标在活动场地中添加一条“矩形”障碍物。

10.重复第7步和第8步的操作,在活动场地中再添加一条“矩形”障碍物。

11.好了,让我们的“主角”闪亮登场吧。

12.快看,机器人碰到障碍物后,自动转向了。

比一比,说一说:
“直行”模块中时间设置的长或者短,对机器人有什么影响?
试身手:
设置“碰撞检测”模块来判断身后有障碍物的情况,注意“直行”模块要设置成后退才行!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选择多种方法实现效果,本节课知识掌握比较好。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4 页共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