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融入新进展的实践与体会
微生物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分类、分布、生态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科学。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学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微生物学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一次微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本文将详细阐述此次实践活动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心得体会。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微生物学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学生在实践环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此次微生物教学实践活动。
三、实践过程1. 实践准备(1)制定实践计划:根据教学大纲,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包括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步骤等。
(2)准备实验材料:我们准备了实验所需的试剂、仪器、设备等,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每组配备一名指导老师。
2. 实践内容(1)微生物分离与纯化:通过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方法,从土壤、水体、食品等样品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2)微生物形态观察: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3)微生物生理生化实验: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发酵实验、溶氧实验等,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代谢特点。
(4)微生物鉴定: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对分离纯化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3. 实践过程(1)实验指导:指导老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学生操作: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践结果1. 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微生物分离、纯化、观察、鉴定等基本技能,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了教学效果。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
如何改革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医学人才,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亟须解决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紧跟时代前沿的学科,由新发现的病毒等引起的疾病的流行屡见不鲜。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病原微生物学结构被解析,致病机理被阐释,预防和治疗的手段被更新,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首先,选用最新版的教材。
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专业的医学生,教师应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教材,同时,教材最好使用最近几年的修订版本,修订版本的教材会涉及最新的知识和观点。
其次,制订与时俱进的教学大纲。
对于一些陈旧的知识或过于复杂却与生活、临床联系并不紧密的内容,可以适当删减课时;对于新近研究的某些热点领域,可适当增加课时,以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研究知识的方向发展。
最后,实行有效的课程整合。
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联合运用传统、机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为主体,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花时间和精力钻研所学内容。
因此,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
随着时代的需求,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案例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的优势。
我校医学微生物学首先在2011级临床医学教改班开展PBL教学试点,经调查和期末成绩反馈,效果较好。
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
微生物学习体会_微生物学习心得(精选5篇)
微生物学习体会_微生物学习心得(精选5篇)微生物学习体会_微生物学习心得篇1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已经结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微生物的世界中,以前也只是在书本中学习,但是真正走进它们的世界中是通过这个课程开始的。
在开始微生物实验之前我是以为这个实验不会很难,但是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发现这个课程真的很难。
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你还需要有严谨的实验精神。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我们本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几个实验和报告的要求,也让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实验和以往其他实验的不同。
实验步骤虽然很简单,但是往往一个微小的细节处理不当也会导致你整个实验结果的失败。
这个我真的深有体会,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很不理想。
实验步骤说难也不难,其实无非是先对配置培养液,然后对清洗干净的试管、培养皿以及配置好的培养液进行灭菌,等灭菌完了就放入无菌室进行细菌的接种,最后将接种好细菌和培养液的培养皿放进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
看似很简单的操作过程我却状况百出。
我总结了几点导致这么多次实验失败的地方。
第一是操作不够规范,在培养皿中倒入培养液后没有摇匀导致培养基边缘开裂,未等琼脂培养液凝固就倒置导致培养基分布不均匀。
第二是理论知识欠缺,没有等培养液冷却至40到50摄氏度就倒入培养基然后马上就接种了细菌,导致细菌已经被烫死。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最后一个自主实验还是比较成功的。
试验以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为题设计实验,我们小组通过PH值,温度,紫外线照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很满意,很明显。
大肠杆菌在PH值为7时生长最适,在温度为37℃时生长最佳,紫外线会抑制其生长。
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有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自己参与了,操作了,才会知道。
也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照顾。
微生物学习体会_微生物学习心得篇2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属限选课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及其初步应用。
微生物教学实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热爱生物学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微生物教学实习。
这次实习让我对微生物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心得体会。
一、实习背景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繁殖、分类、生态、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学校组织了微生物教学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实验室、学习了微生物的培养、观察、分离等基本技能,并参与了一些微生物实验。
二、实习过程1. 实验室参观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微生物实验室。
实验室环境整洁,设备齐全,给人一种严谨、有序的感觉。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的实验打下了基础。
2. 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的基础。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配制培养基、接种微生物、观察菌落特征等基本技能。
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微生物培养的严谨性和细致性。
3. 微生物观察微生物观察是微生物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习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了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等。
通过观察,我对微生物的多样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 微生物分离微生物分离是微生物学实验的核心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分离微生物的方法。
通过分离实验,我们掌握了微生物的纯化技巧,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5. 微生物应用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
这让我对微生物学的研究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实习体会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这次实习,我掌握了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深化了对微生物学的认识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微生物的结构、功能、繁殖、分类、生态等方面的知识,对微生物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医学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体会
必行 。本 文 从 多 媒 体 计 算 机 辅 助 教 学
( A ) 件 教学 、 学 与 临床 的联 系、 C I课 教 实
验教学和教师 的综 合素 质几个 方 面谈谈
燥无味 , 我们可 以采取结 合临床讲解 医学
微生物学专业 知识的方法 , 将临床微生物
学 病 例 分 析 引 入 课 堂 讨 论 教 学 中 , 本 思 基
果 。另外 , A 课 件易 于保 存 和修 改 , CI 在
一
和新技术 并应用于教学过程 中, 而提高 从
课 堂教学水平 。
定程度 上减 轻 了教师 的备课 负 担 。还
2 4 中 国杜 区医 师 ・ 5 医学专 业 2 1 0 0年第 2 1期 ( 2 第1 卷总 第2 6 4 期
微生物学的前沿知识 , 增加学科 内容 的深 度和广度 , 这是在医学微生物学教 学基础 上延伸 向临 床教 学的新发展与新动 向。
引导学生 主动学 习 , 高学 习效率 , 提 促进 创造性思维 的发展 , 强化 了课 堂教学的效
开阔教学思 维 , 加强教育学 和心理学的学
习, 加强师德 修养 , 断学 习教 学新方 法 不
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 的迅速发展 , 在
医学各专业 中应用 多媒 体计算 机辅 助 教
学( A ) C I 已成为必然趋 势 , 产生 的效果 是
传统的教学形式所不能 达到的。
以悬念 , 让学 生 自学 。然 后 以组 为单 位 ,
展开讨论 , 学生 解释 病 因, 出诊 治方 让 提 案 , 后 由老 师归 纳总 结 , 最 这种教 学 方式 将病原 微 生 物 的生 物 学特 性 、 病性 和 致 诊、 、 防 治措施 有机融合 , 准确导 向临床实
医学微生物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医学微生物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涉及微生物的基本知识,还包括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积累经验,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遗传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强化实验技能的培养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临床工作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强化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医学微生物学不仅是基础医学课程,更是临床医学的基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临床见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能力。
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在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结合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医学微生物教学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Ex e in e fme ia c o i l g x e m e t l e c i g p r e c s o d c lmir b o o y e p r i na a hn t
S I ig LU Z—u WA G Y a ,t l Dp H n ,I i , N un e a ( etfMi oioy T e or la dcl nvrt, ia 10 2 C ia Y y o c b l ,h ut Mitr Mei i sy X ’ n7 03 ,hn ) r og F h iy aU ei
微生 物学实 验课 是完 成理 论课 教 学 的重 要 手段 和环
有很强 的实践性 , 因此 , 好 医学 微生 物 学实 验教 学 做 对培养优 秀 的临床 医学 生有 着 重要 意 义 。本 文就 医
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的实践 , 谈几点体会。
1 重视 课前 准备 , 提升 自身素质 11 课前 精心 准备 充 分 做 好 准 备 工作 是 保 证 实 . 验教 学成 功 的关键 。长 期 以来 , 验课 总是 依 附 于 实
节 , 教学 目的是通 过 学 习 , 学生 牢 固掌 握 微 生物 其 使 学研 究 的基本 方 法 、 验技 术 与操 作 技 能 , 深 学生 实 加
对微 生物学基 本理 论 的理 解 与认 识 , 高学 生 观察 、 提
思考 、 分析和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 培养 学生 实事 求是 、 严 谨踏 实 的科 学态 度 和 良好作 风 … 。医学微 生 物 学具
参考文献 :
[ ] 周君 . 防 医学 教 学方 法 初 探 [ ] 当代 教 育理 论 与 实践 , 1 预 J.
20 1 3 :1 0 9,( ) 14—15 1.
微生物学教学体验
微生物学教学体验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临床医学等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与疾病的病因、治疗等密切相关,其实践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等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直观形象。
教师将实验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上课时,教师与学生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是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感官认识。
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后,细菌形态的画面、病毒复制周期的动画展示既生动又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有意、有序地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高职高专医学生学制只有三年,在校学习时间短,基础课程学时压缩比较严重,导致实验学时相对缺乏,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方便同学及时观察和复习。
学生在课堂上随时观察,课后可以将课件拷贝下来,方便学生自行复习和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1.放手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实验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先讲实验原理、实验所需器材、操作步骤、示教操作,然后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存在学生操作时间短、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认识不到位、敷衍了事等问题,达不到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作好实验教学的预准备工作,指导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如革兰染色实验,由于学生无菌观念淡薄,只是课上听教师纸上谈兵,因此实验前要强调任何操作步骤要注意灭菌,教师与学生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能让同学们及时领会操作要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医学微生物学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重要桥梁课程。
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下,学生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
为切实提高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质量,我们尝试在教学模式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临床联系,注重知识更新医学微生物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又与其他临床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系统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也要找出与临床学科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注意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应用。
由于微生物学各论内容易懂难记,枯燥无味,我们可以采取结合临床讲解医学微生物学专业知识的方法,将临床病例分析引入课堂讨论教学中。
基本思路是变“以菌说病”为“以病说菌”,课堂讨论以病例为中心,先设疑问,给学生以悬念,让学生自学;然后以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让学生解释病因,提出诊治方案,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
这种教学方式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诊、防、治措施有机融合,准确导向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近年来,临床上的感染疾病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此,我们可以增开选修课,配合教学内容,聘请有关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每讲独立成章,讲授内容主要选择临床工作所需要的医学微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增加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是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基础上延伸向临床教学的新发展与新动向。
二、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手段上,我们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能力素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采用了多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综合应用。
1.调查体会教学法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与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传染病疫情以及某些社会焦点问题紧密联系的特点,在第一次授课时我们采用了调查体会教学法。
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
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根底课程,其与临床联系严密,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这一学科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课的学习,通过实验课,可以建立学生的“无菌观念”,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病原微生物的“形”,对病原微生物产生感性的认识,在理解和稳固微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根本技能。
因此,搞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培养优秀的临床医学生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就笔者微薄的实验教学经历,介绍如下。
由于我校是中专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多为中考落榜生,学生当中普遍存在学习根底差的问题;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内容较多、操作性强、实验标本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种情况下,实验课的预习就显得十分重要,有利于学生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在每次实验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就可以尽量减少错误操作,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带教老师要深入浅出地讲解每次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让学生知道用此种实验方法可以到达什么目的,以利于进一步了解这种实验的用途。
例如药敏试验的原理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粘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滤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便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
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细菌的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
该实验可以测试抗菌药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以指导选择治疗药物。
如果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强调该原理,学生便不能正确指导选择临床用药。
因此,强调实验目的和原理,有利于理解、分析实验结果,准确的辅助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由于微生物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实验中有的学生会出现因为害怕而不敢动手操作的情况。
所以对初次接触微生物学实验的同学,带教老师要耐心指导,向学生强调实验中做到“胆大心细”,告诉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展实验,就可以防止这些危险的发生。
通过悉心透彻的讲解,帮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危险性的同时,也能正确认识这种危险。
关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它的主要讨论对象是病原微生物。
作为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其相关技术的进步为微生物学的创建和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应用到了微生物学试验技术,并且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要想保证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必需把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
如何有效提高医学微生物学的试验教学效果,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合格的能适应社会进展需要的高素养医学人才,许多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人员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上进行了很多乐观而有效的探究。
作为从事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一员,我们在日常的实践教学中,就如何有效提高试验教学效果,提升整体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肯定程度的思索与探究。
医学微生物学试验教学是医学微生物学这门课程教学不行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有效提高其试验教学效果,首先要弄清晰目前高校本科阶段医学微生物学试验教学目标。
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试验教学在整个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有着不行替代的作用。
通过试验教学,主要要达到以下目标:①让同学把握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学问及基本的试验操作技术。
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同学对理论学问的理解。
③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其核心是主动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力量的培育。
④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健康的人格。
在传统的试验教学中,由于对人文教育在专业学问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熟悉不够,很多专业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注意于专业学问与技术的传授,而忽视或弱化了其中的人文教育。
这样必定降低了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同学对专业学问的理解。
基于这一考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留意人文教育在教学中的自然融入,通过对试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把传统的以传授学问为主体的人才培育模式转变为以综合素养培育为目标的育人体系上来。
1 试验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与构建由于现阶段我国高校本科阶段的医学微生物学的试验教学内容多是以验证性试验为主的,所以要想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必需有效提高验证性试验的教学效果。
医学微生物实训报告总结
一、引言医学微生物学是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深对医学微生物学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我们开展了医学微生物实训课程。
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我们对微生物的基本形态、生理特性、培养方法以及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现将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过程1. 实验一:微生物的基本形态观察(1)实验目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微生物的基本形态。
(2)实验内容:油镜观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
(3)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特点,如细菌的球状、杆状、螺旋状等,真菌的菌丝、子实体等。
2. 实验二:微生物的生理特性观察(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如营养、代谢、生长繁殖等。
(2)实验内容:观察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测定其生长曲线。
(3)实验结果:我们发现微生物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迅速,生长曲线呈现典型的S型。
3. 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1)实验目的:掌握微生物的培养方法,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2)实验内容: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并进行纯化。
(3)实验结果:我们成功分离出多种微生物,并进行了纯化。
4. 实验四:微生物的生化鉴定(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的生化特性,进行微生物的鉴定。
(2)实验内容:进行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等生化反应。
(3)实验结果:根据生化反应结果,我们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鉴定。
5. 实验五: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
(2)实验内容:观察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长繁殖,了解其致病机制。
(3)实验结果:我们了解到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生长繁殖及其致病机制,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心得体会1. 实验操作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操作,我们不仅掌握了微生物的基本知识,还提高了实验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谨、细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生物实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微生物实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微生物篇1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发病,院内感染不断增加。
细菌由于人类不断婪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潜在对实验室人员的威胁也日趋严峻。
生物安全的宣教必不可少,怎样把只有基本微生物知识的学生,与临床实验室大量面对病人标本的采集、运送、接种、培养、观察、鉴定、药敏、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实践结合起来,由基础知识向专业技能有效转化,把基础理论知识在实习中有效发挥,与实践相结合使之升华,是培养合格检验人才的关键。
现就微生物室的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重视标本送检前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每天都收到来自病房,门诊病人送检的大量标本,有痰、中段尿、伤口分泌物、生殖道拭子、血培养、脓液、术中临时所采集的标本等等。
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是否得当及时对试验结论有直接影响。
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全面认识标本采集与处理的全过程及影响因素,才能确保检验结论的准确性、有效性。
1.1标本的采集例如中段尿的采集,应告知学生尿道内是人体无菌的腔道,尿道外则是有菌的部位。
所以采集中段尿时必须对外阴进行彻底消毒,排出前一段尿液,以便冲洗外尿道或外阴,留取中段尿于无菌杯中送检。
如痰标本的采集,应嘱病人于清晨嗽洗口腔,咳出深部的痰液于无菌杯中送检,如是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测,则应留取女性宫颈拭子或男性尿道拭子,因为支原体和衣原体都只寄生在宫颈或者尿道的柱状上皮细胞内。
1.2标本的处理学生应知道,标本的及时处理接种对微生物的成活率至关重要,例如淋病奈瑟氏菌,需要保温,保湿送检,提倡床边接种,培养基应先预温,接种后放36℃温箱、5%co2环境,保湿培养。
又如痰标本应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基,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上,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主要观察病人痰标本里的基础菌群的生长状态。
沙基主要观察是否有念珠菌生长,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主要是观察是否有嗜血流感杆菌属的生长,此平板在配制时加入了针对性抗菌药物,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生长,只适合于嗜血杆菌属的生长。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是认识微生物的基础理论和实验室诊断技术,旨在探索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理解微生物的生态行为。
实验教学的设计如何符合本门课程的学习需求,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首先,在进行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时,必须符合学习体系的要求,如研究对象、实验方法、实验内容等等,以确保获得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应根据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采用适当的实验方面和实验步骤,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仪器,以确保实验安全可行,严格实施实验检查,确保实验过程中实验结论准确可靠,以保证实验效果表现出来。
此外,实验教学还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贯穿科学技术、实践能力和新技术
应用,并在实验中深入探索实验背景和理论依据,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特长,提高实验技能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实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需要充分尊重学习系统,合理组织和实
施实验操作,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医学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医学院校“医学微生物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医学科技也不断地在发展和创新中,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作为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微生物学在医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传统医学教育中,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且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和深度思考的环节。
而面对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完善医疗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针对此情况,医学院校开始进行微生物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和需要。
首先,医学院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展和深化。
针对微生物在临床诊断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增加了临床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以及现代医学中微生物检测、鉴定和培养技术的应用。
同时,针对微生物药物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增加了相关内容的教学,包括微生物药物的发现、筛选、优化、生产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微生物与医学的最前沿的研究进展。
其次,医学院校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微生物学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讨论的学科。
医学院校改变了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提出疑点、交流与讨论,并在课程中加入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探究实例来进行,通过思考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的思路,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并提高了知识的融合度。
再次,医学院校注重教学方式的变革。
传统的微生物学教学中,多数采用课堂讲授的方法,缺乏实践操作环节。
针对此情况,医学院校坚持以实验为核心,将实践操作作为主要工具,以实验教学为基础,并将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实验和创新课程设计。
在实验环节中,学生能亲身体验知识,在实验操作中融合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并加强动脑思考的能力,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最后,医学院校注重课程评价的改良。
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的模式,医学院校以教学目标为导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实验报告、论文撰写、展示等,通过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评价自身学习成果。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作者:叶吉云叶吉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09期【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操作技术的一个学习过程,也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技术;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作风。
如何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课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以下谈些粗浅体会。
1 精心做好实验准备,是提高实验教学的前提教师是决定实验课质量的关键,充分发挥实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上好实验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前提。
微生物实验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能否上好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重要环节之一是做好实验准备。
微生物学的实验准备内容较多,操作性强。
例如,做好实验用品的准备,培养基的制备,示教用阳性标本的留取、制作,染色液的配制等都需要提前保质保量准备到位;有些实验还要做好课前预备实验。
这是由于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试剂的放置时间或培养基因生产厂家不同,实验结果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预备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笔者通常是提前3~4 d 进行实验准备工作,按照教学大纲内容做好预备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认真找出问题,及时处理和分析,直至准备无误后才拿到实验课上去。
此外,带教老师还要先复习每次实验课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如原理、操作步骤、影响因素、注意事项等,在实验课中巧妙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结合起来,可使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
总之,只有精心做好实验准备,才能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
2 加强自身实践技能的提高在实验课的带教中,对带教教师来说,不但需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
不论是从接种环的握持方法、细菌的接种,到涂片染色、生化反应结果的观察,或是从肠道细菌的分离鉴定到菌种活力的检测等,都要给学生正确示教,并结合基础理论、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给学生进行讲解,同时将自身的体会及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技能。
医院微生物室实习总结
医院微生物室实习总结在本次医院微生物室的实习中,我通过对微生物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了微生物学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加深了对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一、对微生物培养和鉴定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对不同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细菌学和真菌学的基本操作技能,比如无菌操作、接种技术、凝胶扩散法等,来鉴定不同类型的微生物。
我还学会了如何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以期准确鉴定致病微生物种类及其感染方式,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对药敏试验的学习和实践在药敏试验方面,我学习了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操作技能,包括如何进行药敏试验的基础操作、抗生素药敏结果的解释等内容。
通过实践,我熟悉了药敏试验的步骤和操作流程,了解了不同药敏试验对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的检测,以及在临床中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细菌污染、药敏试验结果的解读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主动与带教老师和同事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及时总结和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逐渐掌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提高了自身的微生物分析和解读能力。
四、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微生物知识的应用通过本次在医院微生物室的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微生物学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带教老师和同事的交流和合作,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相信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医院微生物室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改革与教学法研究・
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融入新进展的实践与体会
杨敬,雷迎峰,徐志凯(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西安710032)
摘要:科研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互渗透。
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科研新进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等。
该校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注重融入一些科研新进展。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生物学;新进展;科研活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R37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249(2009)06—0641—02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主要是以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病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阐明其致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相互交叉,医学微生物学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科研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互渗透…。
近年来,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注重融人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新进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学生中反映良好。
1新进展具有很强的探索性,有助于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精神
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往往忽视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
我们发现在授课中穿插讲解书本中一些知识点的新进展,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大有裨益。
譬如,“受体”是病毒学中一个重要概念。
病毒与它结合是其进入细胞的始动环节,受体介导病毒内化,并参与细胞内信号事件的发生。
受体的亲嗜性决定着病毒的宿主范围,并与病毒致病密切相关。
阐明病毒受体对了解病毒的感染机制,以及开发预防及治疗新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受体一直以来都是病毒学研究的热点领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有新发现和新认识,关于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受体研究在近几年来特别突出。
由于HCV体外培养系统的限制,其受体研究始终处于探索阶段,而近年来对其认识不断深入。
首先,1998年Piled等发现囊膜糖蛋白E2和细胞表面分子CD81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且抗E的中和性抗体能阻断E2和CD81的相互作用,于是推测CD81是HCV的受体分子,后来实验表明HCV和CD81的结合导致病毒进入细胞,但是抗CD81的抗体不能完全阻断病毒进入细胞。
1999年,Agnello等发现HCV也可通过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进入细胞:自由LDL能竞争性地阻断HCV和细胞的结合;原来不结合HCV的细胞在表达LDL受体后能结合HCV;并在体外实验中对多种细胞使用抗LDL受体抗体部分阻断了HCV的内吞怛J。
由此看来,介导HCV入胞的受体不是唯一性的,可能有多种。
随后,又发现了SR—BI(2002)、Claudin-1(2007)、Oe-cludin(2008)也可能是HCV的受体。
随着间隙连接蛋白“Oeeludin”作为HCV受体的最后一个关键组分的发现,利用这些受体在小鼠细胞上实现重建,为建立HCV可以感染的鼠细胞提供了可能,并将为突破HCV感染的种属限制建立其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学生了解了HCV受体发现的来龙去脉,就对HCV的基础研究有了着眼点。
对于这个问题的深入了解,不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科研的永无止境,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和追求。
2新进展解释了书中的问题。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科书主要表述的是目前大家公认的知识、理论,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深入了解的方向和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利用各个知识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学习结核分枝杆菌时,卡介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卡介苗接种往往被称为“出生第一针”,以预防儿童结核病,但是近年来成人的发病率增长很快,这是为什么?我们在讲授这个问题时,结合研究新进展给学生解释:卡介苗1921年研制成功后,在数十年的反复传代和保存中,缺失了一些结核菌毒力因子,同时也丢失了一些免疫保护作用的基因(如MPT64、A985B和ESAT-6等)pJ。
所以现
・642・
在众多的研究小组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技术,寻找更加有效的抗原组分来进行抗原组合,期望达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以及改进卡介苗和增强佐剂效果等来提高免疫保护的效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保护性疫苗、治疗性疫苗等。
这些研究现状的知识既让学生从卡介苗的问题上巩固了所学的免疫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对于安全有效的结核病新疫苗研究的热情和兴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也引发了他们对这些知识内容的思考。
3新进展常常联系实际应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务实和创新的理念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与医学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与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
在课堂上联系临床实践,能够启发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务实和创新的理念HJ。
譬如,与细菌相比,抗病毒治疗至今仍是一个难题。
但是自从20世纪70年代建立单克隆抗体技术以来,抗体分子是抗病毒治疗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
关于抗体在治疗病毒学方面的应用,学生非常想了解。
因此,结合我们在制备重要病毒的抗体制剂方面做出的出色工作,我们在授课时把目前我室肾综合征出血热单克隆抗体制剂的现状给学生做一介绍,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似乎“高深莫测”的东西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将新技术应用于病毒学就会研制出临床疗效很好的治疗制剂,有利于对学生务实精神的培养。
而且还要做进一步的引申,尽管我们的肾综合征出血热单克隆抗体制剂已经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在临床上应用效果良好,但是它毕竟是鼠源性抗体,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容易产生人抗鼠抗体、半衰期短等。
因此我们也在对鼠源性抗体进行改造,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等多个技术平台使之人源化。
通过一系列的讲授,学生对这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点有了大致的了解,无疑也会培养他们创新的理念。
4新进展常常运用了新技术。
有助于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医学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医学微生物学属于实验学科,它的进步更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5】。
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目前由于新技术带来突破的新进展,有助于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譬如,在呼吸道病毒这一章中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每个人都患过流感,而且流感病毒株每年都发生一些变异。
流感病毒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因此需要注射疫苗来预防。
但是每年都要制备新疫苗,这些疫苗是怎么来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引入病毒学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即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
反向遗传学技术是一种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它被引人病毒学中后取得很大的发展。
它通过构建RNA病毒的感染性分子克隆,在DNA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体外操作,从而达到研究病毒结构、功能和制备疫苗等。
因为这种技术避免直接接触到易传染、易流通的大流行病毒株,所以目前的大多数季节性流感疫苗都是通过这种技术来制备的。
而且该技术已在很多RNA病毒上得到广泛应用,如HIV、HCV等。
结合构建病毒疫苗示意图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而又神秘的东西有了近距离的认识。
这样类似的新进展,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拓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融入新进展的实践和体会,也是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推崇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习热情高涨,其自主学习能力,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玉萍,熊峻,宋涛.科研活动对于医学教学的改善与促进[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26(3):470-471.
[21吕欣,薛小平,徐志凯.丙型肝炎病毒受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3,10(5):151—155.
[3]柏银兰,薛莹,徐志凯.结核分枝杆菌esat6・mpt64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J】.生物技术通讯,2007,18(2):196—
198.
r4]韦跃宇.创新教育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2):173.
[5]闻玉梅.现代医学微生物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5.
作者简介:杨敬,女,1976—10生,博士,讲师.
[收稿日期:200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