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年最新一年级数学(下)整册电子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最新】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人教版下册一年级全套数学教案
人教版下册一年级全套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学会用数线表示数,能正确估计和判断数的大小。
(3)理解时间和货币的概念,学会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数线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数感。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加减法(1)100以内数的加法(2)100以内数的减法(3)加减法的混合运算2. 第二单元:数线与估算(1)数线的认识与应用(2)数的估算(3)加减法的估算3. 第三单元:时间与货币(1)时间的认识与计算(2)货币的认识与计算(3)折扣的概念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数线的认识与应用。
(3)时间与货币的概念及计算。
2. 教学难点:(1)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数线的绘制与运用。
(3)折扣的计算与应用。
四、教学安排1. 教学时间:(1)第一单元:4课时(2)第二单元:3课时(3)第三单元:3课时2. 教学方式:(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利用数线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数感。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利用数线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全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及简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打算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亮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日子空间,并举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日子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事情,使学生能采纳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依照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根据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举行编排。
也算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子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究的活动中,观看、感知、推测、感受“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记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日子,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1、经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可以在具体情景中,依照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觉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NO:1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举行观看的适应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咨询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个儿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预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教学过程:一、从日子经验动身,初步体味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觉了啥?2、再看,你的上面有啥?3、想像:假如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啥?4、再看,你的下面是啥?接着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啥呢?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觉“上、下“二、创设情境,明白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全册)
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材P1——2教学目标:1、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知道10个十是一百。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熟练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课前准备:100根小棒,橡皮筋。
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出示P1情景图师:小朋友们,你从这副图上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汇报)这些数都是比20大的数,除了从图上观察到的再想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数?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不能用20以内的数表示的吗?(生交流)2、揭示课题3、师:100以内的数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会有用的,你们想认识这些数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首先让我们学习数数,(板:100以内的数)二、探索新知教学例一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你能数出桌上这堆小棒有多少根吗?(生数)师:你们在数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交流)师:数到28时你是怎样往后数的?29再添一根,该数几了?数到45时呢?请你把这一百根小棒,每10根捆一捆,看看能捆成多少捆?生捆、汇报全班一起10根10根的数到一百。
师:100里有几个十?(板:10个十是一百)师:你还有其他的数法吗?指导生看书:书中的小朋友数数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小组交流)师引导生总结数数时的方法。
三、练习1、课堂活动:12、练习一:13、游戏:对口令成功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备注:数的组成教学时间::教学内容:P3—4 例2、3 练习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这种形式,让生直观的了解数的组成,让生理解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2、让学生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100以内的数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课前准备:小棒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复习1、游戏:开火车,数数2、十个十个的数,数到一百二、探索新知(一)、例二1、师:请小朋友数数白色的小兔有几只?(生数、汇报)你是怎么数的?28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师小结:28这个数,是由2个十8个一组成的。
2015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探究新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不同点:共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不断开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二、巩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个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记:第二课时:拼一拼总课时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最新版)电子课本、教案、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最新版)电子课本、教案、课件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1 认识图形(二)电子课本2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电子课本3 分类与整理电子课本4 100以内数的认识电子课本5 认识人民币电子课本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电子课本7 找规律电子课本8 总复习电子课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1.1 位置_上、下教案1 ◇ 1.1 位置_上、下教案2 ◇ 1.1 位置_上、下教案3 ◇ 1.2 位置_前、后教案1 ◇ 1.2 位置_前、后教案2 ◇ 1.2 位置_前、后教案3 ◇ 1.3 位置_左、右教案1 ◇ 1.3 位置_左、右教案2 ◇ 1.3 位置_左、右教案3 ◇ 1.4 位置(第4课时) 教案1 ◇ 1.4 位置(第4课时) 教案2 ◇ 1.4 位置(第4课时) 教案3 ◇ 2.1 十几减九的减法教案1 ◇ 2.1 十几减九的减法教案2 ◇2.1 十几减九的减法教案3 ◇ 2.2 十几减九的减法习题课教案1 ◇ 2.2 十几减九的减法习题课教案2 ◇ 2.2 十几减九的减法习题课教案3◇ 2.3 十几减几的减法教案1 ◇ 2.3 十几减几的减法教案2 ◇ 2.3 十几减几的减法教案3 ◇ 2.4 十几减几的减法习题课教案1 ◇ 2.4 十几减几的减法习题课教案2 ◇ 2.4 十几减几的减法习题课教案3 ◇ 2.5 十几减八的减法教案◇ 2.6 十几减七的减法教案◇ 2.7 十几减六的减法教案◇ 2.8 十几减几的减法习题课2 ◇ 2.9 用数学教案1 ◇ 2.9 用数学教案2 ◇ 2.9 用数学教案3 ◇ 2.10 用数学习题课教案1 ◇ 2.10 用数学习题课教案2 ◇ 2.11 整理和复习教案1 ◇ 2.11 整理和复习教案2◇ 2.11 整理和复习教案3◇ 3.1 平面图形的转换教案◇ 3.1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3.2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案1◇ 3.2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案2◇ 3 图形的拼组习题课教案◇ 4.1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4.2 数数、数的组成教案◇ 4.2 数数、数的组成习题课教案◇ 4.3 读数、写数教案1◇ 4.3 读数、写数教案2◇ 4.4 读数、写数习题课教案1◇ 4.4 读数、写数习题课教案2◇ 4.5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1◇ 4.5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教案2◇ 4.5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习题课◇ 4.6 数的估计教案◇ 4.7 比多少教案◇ 4.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案1 ◇ 4.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教案2 ◇ 4.8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习题课◇ 4.9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1◇ 4.9 摆一摆、想一想教案2◇ 5.1 认识人民币教案1◇ 5.1 认识人民币教案2◇ 5.2 人民币的换算教案◇ 5.3 买东西教案◇ 5.4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案1◇ 5.4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案2◇ 5.5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习题课◇ 5.6 小小商店教案◇ 5.6 小小商店教案2◇ 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1◇ 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案2 ◇ 6.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6.3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6.4 两位数加一位数教案◇ 6.5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6.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6.7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案1◇ 6.7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案2◇ 6.8 比多少的应用题教案◇ 6.8 解决问题教案◇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1◇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2◇7.1 认识时间教案◇7.1 认识时间(一) 教案◇7.2 认识时间(二) 教案◇8.1 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1◇8.1 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教案2◇8.2 找规律(数)教案◇8.3 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教案◇8.4 稍复杂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教案◇9 统计教案1◇9 统计教案2◇100以内的数的复习复习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案◇元角分、认识时间的复习复习教案◇位置与图形、统计的复习复习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2015年3月更新)-> 一认识图形(二)* 人教数学:1.1 认识平面图形PPT课件1* 人教数学:1.1 认识平面图形PPT课件2* 人教数学:1.1 认识平面图形PPT课件* 人教数学:1.1 认识平面图形Flash课件* 人教数学:1.2 平面图形的拼组PPT课件1 * 人教数学:1.2 平面图形的拼组PPT课件2 * 人教数学:1.2 平面图形的拼组PPT课件* 人教数学:1.2 平面图形的拼组Flash课件* 人教数学:1.3 用七巧板拼组三角形Flash课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人教数学:2.1 十几减9 PPT课件1* 人教数学:2.1 十几减9 PPT课件2* 人教数学:2.1 十几减9 PPT课件* 人教数学:2.1 十几减9巩固练习PPT课件* 人教数学:2.2 十几减8、7、6 PPT课件1* 人教数学:2.2 十几减8、7、6 PPT课件2* 人教数学:2.2 十几减8 PPT课件* 人教数学:2.2 十几减7、6 PPT课件* 人教数学:2.2 十几减7、6 Flash课件* 人教数学:2.3 十几减5、4、3、2* 人教数学:2.4 数学游戏Flash课件* 人教数学:2.5 例5解决问题PPT课件* 人教数学:2.5 例6解决问题PPT课件* 人教数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PPT 课件-> 三分类与整理* 人教数学:3 分类与整理PPT课件1* 人教数学:3 分类与整理PPT课件2* 人教数学:3 分类与整理PPT课件3* 人教数学:3 分类与整理例题1FLASH动画* 人教数学:3 分类与整理例题2FLASH动画->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人教数学:4.1 数数、数的组成PPT课件1* 人教数学:4.1 数数、数的组成PPT课件2* 人教数学:4.1 数数、数的组成PPT课件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课件(2015年3月更新)* 人教数学:4.2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PPT课件1 * 人教数学:4.2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PPT课件2 * 人教数学:4.2 数的顺序PPT课件* 人教数学:4.2 比较大小PPT课件* 人教数学:4.3 解决问题PPT课件* 人教数学:4.4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PPT 课件1* 人教数学:4.4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PPT 课件2-> 五认识人民币* 人教数学:5.1 认识人民币PPT课件1* 人教数学:5.1 认识人民币PPT课件2* 人教数学:5.1 认识人民币PPT课件3* 人教数学:5.2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PPT课件1 * 人教数学:5.2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PPT课件2 * 人教数学:5.2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PPT课件3 ->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人教数学: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PPT课件* 人教数学: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课PPT 课件1* 人教数学:6.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课PPT 课件2* 人教数学:6.2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PPT 课件* 人教数学:6.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PPT课件1* 人教数学:6.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PPT课件2* 人教数学:6.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PPT 课件* 人教数学:6.2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 PPT课件* 人教数学:6.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PPT 课件1* 人教数学:6.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PPT 课件2* 人教数学:6.3.2 小括号PPT课件1* 人教数学:6.3.2 小括号PPT课件2* 人教数学:6.3.2 小括号PPT课件3* 人教数学:6.3.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解决问题) PPT课件* 人教数学:6.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练习课PPT课件-> 七找规律* 人教数学:7.1 找规律PPT课件1* 人教数学:7.1 找规律PPT课件2* 人教数学:7.1 找规律PPT课件3* 人教数学:7.2 找规律练习课PPT课件。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分类与整理(3)-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分类与整理(3)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学习按照物体的属性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学习用图示和文字的方式表示分类的结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物品进行分类。
2. 学生能够用图示和文字的方式表示分类的结果。
3. 学生能够参与到分类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分类的过程和结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学生能够对物品进行分类。
2. 学生能够用图示和文字的方式表示分类的结果。
难点:1. 学生能够按照物体的多个属性进行分类。
2. 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分类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PPT课件2. 分类卡片3. 实物物品(如玩具、书本、文具等)学具:1. 分类卡片2. 笔和本子3. 实物物品(如玩具、书本、文具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呈现一些混在一起的物品,如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玩具、书本、文具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将这些物品分类吗?请试着用手将它们分分类。
”2. 分类活动(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套实物物品。
引导学生观察物品,并按照教师给出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分类。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分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分享与交流(5分钟)每个小组将分类结果用图示和文字的方式表示,并在班级内进行分享。
其他同学在听分享的过程中,可以提出疑问或者给予建议。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分类的例题,如“请将下面的物品按照颜色进行分类”、“请将下面的物品按照形状进行分类”等。
教师在讲解例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解释分类的依据和过程。
5.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随堂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精品】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人教版(6)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人教版 (6)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让我们来看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我们将会使用教材中的第六章,重点讲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们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快速准确的计算整十数之间的加减法。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掌握这个计算方法。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和教学课件,学具则包括练习本和计算器。
然后,我会讲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我会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比如,我们要计算30+20,我们可以先计算个位数0+0=0,再计算十位数3+2=5,所以30+20=50。
”同样地,我会用一个例子来讲解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在讲解完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我会及时批改他们的练习,并给予反馈。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的数字和简洁的公式来展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关键的信息。
在作业设计上,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们回家后进行巩固练习。
我会提供详细的答案,以便他们在做作业时能够自我检查。
我会进行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资源,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内容。
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掌握这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通过小明和小红的苹果问题,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是有的边长,有的边短。
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
三角形有3条边。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
圆是一条首尾相连的封闭曲线……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
如:长方形对边相等……(3)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
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
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2)记忆想象。
①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贴在黑板上。
②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四种图形的样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整版)【最新】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本册内容结构图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新知识点: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2、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新知识点: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8、7、6的口算。
3、十几减5、4、3、2的口算。
4、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发展个人的学习潜能。
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
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十几减9第一课时十几减9第二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第三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及练习二第5、第6、第8、第9题2、十几减8、7、6第三课时教材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第四课时十几减7、6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5—第10题3、十几减5、4、3、24、综合应用第三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第四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的练习课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第二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第三课时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新知识点:1、按单一标准将物体分类、整理。
2、按不同标准将物体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
教学要求: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整理。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建议: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3、要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注意开展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
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更牢固地掌握选择分类标准、正确分类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分类、整理一课时分类、整理2、统计表一课时简单的统计表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新知识点:1、数数、数的组成及读数和写数。
2、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3、综合应用。
4、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要求: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计算。
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
为此,老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为学生提供如下服务:①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
②指定人人参与的、高效的活动规则。
③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概念。
如“比大小”的教学,通过应用实物—计数器—抽象的数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出比大小的基本方法。
为后面学习万以内数的大小打下坚实的基础。
④对学生进行爱护学习资源的教育。
2、突出基本原理的教学。
100以内数的认识,还处在认数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它的基本原理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就是“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制,这是引领本单元内容的两个概念,其他的概念如计数单位“一”“十”“百”,数的组成、数的读写、比较大小等都是由这两个概念来确定它们的含义的。
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理解:①一个一个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十位进一;一十一十地数,每满十个,就应向百位进一,由此引出计算单位“一(个)”“十”“百”。
②每个数的大小是由本身的数字和它所在数中的位置决定的,掌握数位的这个基本内涵,并能根据数位的意义正确读数和写数。
3、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本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体现在:①结合现实素材,感受100以内的数,并能进行估计。
②体会100以内各数在日常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③会用100以内各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培养学生简单数感的活动。
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举实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制定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带领学生做“抢100”的游戏等。
1、数数数的组成第一课时数数2、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第二课时数的大小的比较第三课时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3、综合应用4、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摆一摆想一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新知识点: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的进率。
3、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
4、认识用小数表示物品的单价。
5、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要求:1、为学生提高本单元学习用的模拟钱币。
人民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殊商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不能空空无物,必须依托我国发行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来学习。
如果让学生用真币来学习,一来不安全,给家长带来负担;二来不卫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用真币作为本单元的学习材料是不合适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改用模拟的人民币来学习比较恰当。
2、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从主题图开始,包括例1至例7七个例题,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
因此,设计好学生的实践活动成为本单元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例1的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小值的人民币。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归纳出我国发行的人民币的种类以及各种人民币的面值和图案、色彩特点,把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活动落到实处。
又如,例2的教学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这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换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和1元、1角和1分的币值的大小。
3、关于物品单价的教学。
物品的单价用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来表示。
体现了数学符号的简洁、明了和使用的方便。
教学时,不必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有关概念,只需让学生知道:①单价中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②物品价格用这种方法表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商品交换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1、认识人民币2、简单的计算第一课时简单的计算第二课时简单的计算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新知识点: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
3、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4、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5、连加、连减运算式题。
教学要求: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1、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有时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
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
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
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