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必背必考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必背必考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必背必考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较多,以下是部分必背必考知识点:1.经线与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四弧,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环绕地球并与经线相交的线,指示东西方向。

2.地球的运动●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

自转一周为一天。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

公转-周为一年。

3.地图上的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

4.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较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程度来判断地形的起伏状况。

5.气温和降水●气温:单位体积空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降水:一定时间内落在地面上的雨、雪香等的水量总和,单位为毫米(mm)。

6.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量大。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降水显小。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量适中。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温差大,降水少。

7.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8.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速度有快有恨。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

9.人口问题与环境●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给环境带来压力。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10.世界语言和宗教的分布●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

以上知识点是初一上册地理的重要内容,需要重点学握。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如使用地图、测显距离和高度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第一章: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地球呈近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所以赤道略偏大。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地球以西东方向旋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使人们看到了昼夜变换和星空相对运动;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形成季节。

3.地球的地理坐标确定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以经度和纬度作为地球地理坐标。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标志及其表示方法地球的标志为圆形,表示方法有平展图、球面图和柱面图等。

2.地图的图例和比例尺图例表示地图上各色块的含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3.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的制作为了避免变形,必须进行地图投影,有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和平展投影等。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洋、陆地、气压和风等。

全球的气候类型有副热带干旱气候、温带中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2.地形和水文地形有高山、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湿地等。

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有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种。

其中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等,动物资源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石油等。

第四章: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有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等。

2.文化和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有语言和礼仪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

3.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和水文等。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六章亚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汇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与结构-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2 地球的运动- 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天。

- 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一年。

1.3 地图的基本知识-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 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组成的网络,用于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第二章:我们生活的环境2.1 天气与气候- 天气:短时间内大气层的变化,如晴、雨、温、冷等。

- 气候:长时间内一个地区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2.2 气候类型- 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

- 温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适中。

- 寒带气候:全年寒冷,降水稀少。

2.3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 生态环境问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章:世界地理3.1 亚洲- 亚洲的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

3.2 欧洲- 欧洲的位置: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 欧洲的主要国家: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

3.3 非洲- 非洲的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南冰洋。

- 非洲的主要国家:埃及、南非、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

3.4 美洲- 美洲的位置: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称。

- 美洲的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

3.5 大洋洲- 大洋洲的位置: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

- 大洋洲的主要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等。

第四章:中国地理4.1 地理位置与区域差异- 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 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

4.2 地形与气候- 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山、平原、盆地、丘陵等。

- 气候: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

4.3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有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地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
2.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大气圈
-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圈的功能和作用
- 大气圈的气候分区
4. 气候与天气
-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 天气的形成和预报
5.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的循环和水循环过程-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6. 土壤与农业
- 土壤的形成和组成
-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 农业的发展和影响
7.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
- 人口问题和人口控制-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8. 交通与通信
-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工具-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影响-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9.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灾减灾措施
- 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精选知识点,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帮助!。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初一上册地理主要涵盖了地球与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析: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为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为赤道周长,若乘坐一架时速为800千米的飞机,要连续不断地飞行50小时才能到达赤道周长。

3.经纬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是纬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5.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二、陆地与海洋1.海陆分布: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其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4.海陆变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三、天气与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称为天气。

天气具有多变性。

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称为气候。

气候具有稳定性。

3.气温和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降水的单位是毫米(mm)。

(完整版)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完整版)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六章亚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地理上册七年级知识点(最全版)

地理上册七年级知识点(最全版)

地理上册七年级知识点(最全版)本文涵盖了七年级地理上册的所有知识点,包括以下部分:1.地球与地球仪2.经纬度与地球坐标3.时区与国际日期变更线4.地球的运动5.大地构造与板块运动6.地形与地貌7.气候和水资源1. 地球与地球仪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是一个近乎球形的天体,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球的直径约为12756公里,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也自转着。

地球的自转轴倾斜23.5度,这个倾角导致了地球的四季交替。

地球仪是用来表示地球的工具,它通常由球体和三条轴组成:地球的自转轴、黄道轴和赤道轴。

地球仪可以用来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也可以用来展示地球各个部分的地理信息。

2. 经纬度与地球坐标经纬度是一种用来描述地球位置的坐标系,它以地球的自转轴和赤道为基础确定了地球的参考系。

经度和纬度都被度量为角度。

经度用来描述一个点在东西方向上的位置,它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过位于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

而纬度用来描述一个点在南北方向上的位置,它的起点是赤道,赤道的纬度为0度,南半球为负数,北半球为正数。

地球坐标是一个用来表示地球上位置的三元组系统,由经度、纬度和高度组成,它通常以度,分钟和秒为单位,如果要精确表示,还可以用弧度来代替度。

地球坐标可以帮助确定一个点的具体位置,并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和地球科学领域。

3. 时区与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地球仪的限制,我们需要分割地球表面来确定时间和日期。

世界被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距离东西两端的经度相差15度。

不同时区内的时间相差一个小时,随着从东向西的移动,时间会递减,从西向东移动则会递增。

国际日期变更线是绕过地球的一条线,它位于实际的经度180度。

当处于该线东边的地区跨越该线时时间向前一天,而处于西边的地区跨越该线时时间向后一天。

4. 地球的运动地球同时作自转和公转运动,这两种运动共同产生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影响包括自转定理、昼夜和地球的四季交替。

七上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上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上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的重要科目。

以下是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二、世界地理概况1. 世界的海陆分布: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况。

2. 世界的气候: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 世界的人口: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人口问题。

三、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1. 疆域: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邻国。

2. 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划分。

四、中国的自然环境1. 地形:中国的三大阶梯和主要地形区。

2.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3. 河流与湖泊: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2.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 生物资源:主要的生物种类和分布。

六、中国的人口与民族1. 人口分布: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民族分布:56个民族的分布情况。

七、中国的经济发展1. 农业: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业区。

2. 工业:工业的分布和主要工业区。

3. 交通:主要的交通线路和交通方式。

八、中国的区域差异1.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

2.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气候、文化、饮食习惯等。

九、中国的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 环境保护措施: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十、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对地理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第六章亚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内容提要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2. 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地核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重点知识点-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第二节:地图内容提要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读图方法重点知识点-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的工具。

- 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经纬网、方位角。

-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要素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亚洲内容提要1. 亚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亚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 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多样,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 亚洲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城市有北京、东京、孟买、莫斯科等,名胜古迹有长城、富士山、泰姬陵、克里姆林宫等。

第二节:欧洲内容提要1. 欧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欧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欧洲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东临亚洲,西临大西洋。

- 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欧洲的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城市有巴黎、柏林、伦敦、罗马等,名胜古迹有埃菲尔铁塔、勃兰登堡门、大本钟、斗兽场等。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北方地区内容提要1. 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2. 北方地区的资源、农业、工业3. 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书本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书本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书本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到地理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它关注的是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学现象。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书本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扁球体的天体,它的南北半球上下短轴相等,东西半球左右长轴相等,它的直径在赤道处为地球的最大值,为1.28万千米,极半径为6,356.8千米。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同时也绕着自己的轴心自转,自转一周为24小时。

3.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地图的制作离不开地理基础设施和卫星遥感技术,使用地图则需要留意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二、气候1.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包括纬度、海拔高度、陆地形状及地表覆盖物、暖气团、冷气团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地球的气候。

2. 世界气候带:地球上的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个大气候带,这些气候带又可以分为具体的亚气候带。

3. 气旋和气压:气旋是指旋转的大气涡旋,通常由低气压中心和高气压中心组成。

三、水资源1. 水资源的分布:地球是蓝色星球,约71%的面积被水覆盖,但真正可利用的淡水占比不到1%,人类对全球水资源的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2. 世界主要水系:世界上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黄河、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等都是世界级主要水系。

四、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的分类:地震、火山、洪水、干旱、沙尘暴、台风等都是自然灾害,它们根据有无前兆和发生时间可以分为突发灾害和持续灾害两种。

2. 自然灾害的影响:灾害给人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包括经济损失、生命安全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等。

五、环境保护1. 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是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与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相关,也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2. 环境保护的措施:人类可以通过减少污染排放、进行垃圾分类、节约能源和水等方式来保护环境。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全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全部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如: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

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

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经度是西经的,与20°W比较,小于20°W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经度是东经的160°E比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影响(昼夜更替、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及其作用。

-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

- 简单地图的阅读和解读。

3. 地形图的识别- 等高线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 地形图上的基本地形特征(山顶、山谷、山脊、鞍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形成与流域的概念。

3. 陆地与海洋- 陆地地形的类型(平原、高原、山脉、丘陵)。

- 海洋与陆地的分布特征。

- 岛屿、半岛、海峡的基本概念。

4. 自然资源与环境-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 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 城市化的过程及其带来的问题。

2. 经济活动与区域发展- 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基本概念。

- 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

-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原因。

3. 交通运输与通信-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特点。

- 交通网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通信技术的进步及其对地理空间的影响。

四、地理实践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自然现象和地理特征的方法。

- 实地考察的准备和实施步骤。

2.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 数据的整理、分析和图表制作。

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

- 遥感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框架,对于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能够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技能。

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参与项目和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来深化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初一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归纳
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分为内、外核、地幔和地壳。

- 地球被大气层包围,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和平流层。

- 地球的表面主要由陆地和海洋组成,陆地面积较小,分布不
均匀。

2.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
-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一天的时间为
24小时。

-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的时间为365天。

- 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3.地理经纬度和地理坐标
- 地理经度是指从地球上某个固定点到本初子午线的角度,以
东经和西经表示。

- 地理纬度是指从地球上某个固定点到赤道的角度,以北纬和
南纬表示。

- 地理坐标是指根据地理经纬度确定地点位置的一种方式。

4.地球的气候和天气
- 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和气压等。

-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气候状况,通常以一天为单位。

- 气候受地形、纬度和海洋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差
异较大。

5.地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 地球上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
源和能源等。

- 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了许多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
和土地退化等。

- 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的重要任务,要进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初一地理上册必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要点整理地理七年级上册学问要点(一)大洲和大洋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外表积的71%,陆地占地球外表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匀称,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识记P29图2.6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输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输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限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地理七年级上册学问要点(二)语言和宗教(一) 主要语言的分布(见教材P75图4.13)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运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运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____、伊斯兰教、佛教____: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建筑:____mdash;mdash;教堂;伊斯兰教mdash;mdash;清真寺; 佛教mdash;mdash;寺庙,佛塔。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地理七年级上册学问要点(三)地球的形态、大小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望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逝,桅杆后消逝。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我国地理环境1.1 我国地理位置1.1.1 东亚大陆1.1.2 东经73°33' 到134°7731',北纬3°51'到53°33',南纬3°51'到53°33'1.2 我国地形1.2.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 1.2.2 大致分为西北高原、北方平原、青藏高原、东南丘陵、西南山地等1.3 我国自然资源1.3.1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1.3.2 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巨大1.3.3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第二章我国的人口与民族2.1 我国的人口分布2.1.1 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2.1.2 城市人口增长快速,农村人口流失严重2.2 我国的民族2.2.1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2.2.2 少数民族分布在边疆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第三章我国的交通运输3.1 公路交通3.1.1 公路网络不断完善3.1.2 公路交通是我国主要的交通方式3.2 铁路交通3.2.1 铁路网络遍布全国各地3.2.2 高铁的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出行首选3.3 水路交通3.3.1 我国沿海和江河地区发达3.3.2 水路交通与两广铁路、环庆铁路、苏州港、宁波港等对外交通物流网络相互衔接第四章我国的农业4.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4.1.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4.1.2 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4.2 我国的农业现状4.2.1 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4.2.2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第五章我国的工业5.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5.1.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5.1.2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5.2 我国的工业发展5.2.1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5.2.2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六章我国的经济发展6.1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6.1.1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6.1.2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6.2 我国经济发展挑战6.2.1 区域发展不平衡6.2.2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结束。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通过科学家的测量,我们知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地球仪与经纬线:为了方便研究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纬线表示纬度,经线表示经度。

重要的纬线有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重要的经线有本初子午线等。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一般通过指向标或者经纬网来确定,图例和注记则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意义。

二、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1.陆地与海洋: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盖,而只有29%是陆地。

陆地被分割成七大洲,海洋则被分割成四大洋。

2.地形与地势: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地势则描述地表的高低起伏,如大陆架、大陆坡、海沟等。

3.气候与气象:气候描述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

气象则研究短期的天气变化。

世界气候基本可以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种。

三、世界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分布不均,一般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稀疏。

人种根据肤色等体征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2.语言与宗教:世界上的语言众多,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宗教方面,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3.聚落与城市:聚落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

城市是聚落的一种高级形式,通常有较大的规模,更多的人口,以及更复杂的职能。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全球变暖等。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们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以上便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全册知识点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3、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气温的分布:(1)不同纬度地区: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3、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降水的分布:A、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温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其特点:时间长、变化不大。

2、几种气候类型的特点:A、热带草原气候:湿季草木茂盛,干季高原枯黄;
B、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E、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4、热带种植水稻一年能收获三次;*带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温带一年只能收获一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等于0,表示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南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4、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7、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黑种人:
主要分布在非洲。

8、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0、*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11、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创始于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佛堂。

13、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14、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地区的房屋墙厚、窗小;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从陆地面积看,俄罗斯1707万KM
2、加拿大997万KM2、中国960万KM2、美国937万KM2、巴西854万KM2、澳大利亚769万KM2。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4、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6、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7、联合国是世界的国际组织,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