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药厂污水处理中的高效有机吸附膜的合成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生物膜法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进行降解和转化,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工作原理、应用范围、优缺点以及相关案例。

一、工作原理:污水处理生物膜法主要通过在固定载体上附着和生长的微生物来降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

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通过吸附、附着和生长,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和水,同时还可以将氮、磷等转化为可沉淀的形态,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应用范围: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它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难降解有机物、高氨氮和高磷含量的废水。

同时,生物膜法还可以用于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提升,有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的发生。

三、优点:1. 处理效果好:生物膜法能够有效降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2. 占地面积小:相比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需要的处理设备更加紧凑,占地面积更小。

3. 运行成本低:生物膜法不需要外加药剂,只需供氧和搅拌等基本操作,运行成本相对较低。

4.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生物膜法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能够适应突然的水质和水量波动。

四、缺点:1. 对温度和pH值敏感:生物膜法对温度和pH值的变化较为敏感,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pH值范围内运行。

2. 需要较长的启动周期:生物膜法需要较长的启动周期,通常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左右,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3. 对有毒物质敏感:生物膜法对有毒物质的抗性较差,如果废水中含有有毒物质,可能会对生物膜的生长和活性产生不利影响。

五、案例分析: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膜法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处理规模为每天处理5000吨污水。

该工艺采用了填料式生物膜反应器(MBBR)和生物接触氧化池(BCO)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MBBR中,通过填料提供大量的附着面积,使微生物能够充分附着和生长。

某制药厂污水处理方案

某制药厂污水处理方案

某制药厂污水处理方案
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污水排放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制药厂需要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案,将排放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一般来说,制药厂生产的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无机盐和微量物质等,这些物质极易对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因此,制药厂的污水处理方案应以科学、高效、可行为原则。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包括取水井、土建工程、污水处理站以及生化池等。

在建造污水处理设施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如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膜处理等,保证处理效果。

其次,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该注重节能减排,尽量采用低能耗、高效率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如利用生物膜反应器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大大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处理成本,同时,还可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同时,在实际操作中,还应从污水的源头抓起,采取有效的预处理措施。

如采用原位沉淀、调节水质等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污水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质的浓度,使后续处理更加有效。

除此之外,还应采取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措施,以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

如定期检查设备,及时清除污泥和堵塞的管道,更换老化的设备等,可避免设施运行故障,确保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制药厂污水处理方案应综合考虑治理效果、经济性、可操作性等多个方面,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引导制药企业逐步实现污染源减排,减缓环境压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解吸附与膜分离的工艺原理与应用案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解吸附与膜分离的工艺原理与应用案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详解吸附与膜分离的工艺原理与应用案例一、引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大量废水的产生,其中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排水等。

这些废水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

因此,污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吸附和膜分离是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工艺原理和应用案例将在本文中进行详细阐述。

二、吸附的工艺原理吸附是一种将污染物从溶液中转移到吸附剂表面的过程。

吸附剂通常是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和较好的吸附性能。

其工艺原理主要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指污染物与吸附剂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静电吸引力等。

这种吸附过程是可逆的,吸附剂与污染物之间的作用力较小,适用于废水中低浓度有机物的去除。

化学吸附是指污染物与吸附剂之间形成化学键的吸附过程。

这种吸附过程是不可逆的,吸附剂与污染物之间的作用力较大,适用于废水中高浓度有机物的去除。

吸附工艺通常包括吸附剂的制备和废水的处理两个步骤。

吸附剂的制备可以通过改性活化剂、生物质材料等方法进行。

而废水的处理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并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工艺参数的控制。

三、吸附的应用案例1. 废水中有机物的吸附去除在某化工厂废水处理中,利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去除。

经过试验和改进,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剂量为10克,pH值为7,吸附时间为1小时。

经过处理后,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率达到了85%以上。

2. 高浓度重金属的吸附去除某冶金企业废水处理中存在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为了将其去除,采用了纳米材料作为吸附剂。

经过试验和实际操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纳米材料投加量为30克,搅拌速度为200转/分钟,pH值为6。

经过处理后,废水中的重金属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

四、膜分离的工艺原理膜分离是通过膜的选择性渗透,将废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离的一种工艺。

膜分离工艺原理主要包括逆渗透、超滤、微滤和纳滤等。

制药厂污水处理方案

制药厂污水处理方案

制药厂污水处理方案制药厂作为一个高污染企业,药物制造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废水。

这些废水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比如药物残留物、化学药剂、重金属、有机物等。

如果这些废水直接排入环境中,将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药厂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案来减少环境污染的程度。

首先,制药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来减少废水的产生。

比如通过管道回收和再循环来减少水的使用量,采用高效节水设备和技术来替代传统设备,减少水的浪费。

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废水的排放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

其次,制药厂可以在废水产生的源头进行处理。

比如在药物制造和处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低污染的合成方法,控制污染物的产生。

同时也可以对废水进行分散化处理,减少大规模集中废水的产生和处理难度。

此外,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和其他废水处理技术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

第三,制药厂需要对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

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处理方法。

比如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等物理处理手段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还可以利用化学方法,如氧化、还原、中和等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同时,也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

在制药厂污水处理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废水的排放标准和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废水的排放标准和要求各不相同。

制药厂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来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废水处理措施,并定期监测和检测废水的处理效果,确保达到排放标准和要求。

此外,制药厂还可以将废水中的有价值物质进行回收利用。

比如废水中的有机物可以进行沼气发酵,产生生物能源;废水中的金属物质可以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这样既可以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又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最后,制药厂还应加强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废水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废水处理工作,共同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制药厂的污水处理方案应综合考虑节水减排、废水源头控制、废水处理技术、排放标准和要求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等多个方面。

应用于药厂污水处理中的高效有机吸附膜的前体合成

应用于药厂污水处理中的高效有机吸附膜的前体合成

从所 查 阅的大 量文献 可 以得 出初 步结 论 鼓 风干 燥 箱 l l 0 天津 市 斯特 仪 器 有限 公 2 0 的丙烯 酸丁酯 , 0 0一 ( 0 mL 用4 mL1 %Na 5 OH水 溶 高效 有机吸附模聚 丙烯酸 ̄(oy cyae p la r l t
(, s 简写为P ) ) A 可以使某 些优先 控制 的有机物 搅 拌 器J 一 2 江 苏 省 金 坛 市 医 疗 仪 器 厂 ) J ( 。 质主要 是指 三 卤甲烷( HMs、 氯 酚 、 少 T ) 酚、 及 量 的半 挥 发性 有机 物 质等 的 最 大 污 染 水 平 ( L 降低至 为0 1 mg L 达到 美国环保 局 MC ) .0 / , (S P ) u E A 的标 准 。 羟 基 与 酸 酐 的 反 应 已有 深 入 研 究 , 但 将 该 反 应 用 于 涂 层的 交 联 固化 反应 却少 有 报 道 。 文 以 廉 价 的 马 来 酸 酐 和 甲 基 丙 烯 本
Q: 堑
Sci ce a Tech en nd nol y I og nnov i n at o He al r d
环 境 科 学
应 用 于药 厂 污 水 处 理 中的 高 效 有机 吸 附膜 的 前体 合 成 ①
许凤 ’ 常东胜’ 李 爽’ 付 双’ 袁 橙 郑 永杰 (. 1 齐齐哈 尔 医学 院药学 院 黑龙 江齐 齐哈 尔 1 1 0 ; 2 齐齐哈尔 大学 黑龙江 齐齐哈 尔 1 1 0 ) 6 60 . 6 60 摘 要: 本文将 白行合 成的室温 固化 的聚丙烯酸 爵(0y cyae s , p la rlt( ) 简写为P 涂膜后用于药厂污水深度 处理 , 利用固相微萃取 与气相色 A) 并
集7 2℃/ 3 k 的馏 分 。 5. 3 Pa

污水处理中的高效吸附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高效吸附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高效吸附技术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关乎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治理和处理污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高效吸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既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又能节约资源。

一、高效吸附技术简介高效吸附技术是一种将吸附剂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吸附剂和污染物之间的物理或化学作用,使污染物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或内部,并从污水中得以去除的方法。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经济、环保的特点。

二、高效吸附技术的应用1. 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由于其特殊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能够有效吸附污染物。

在污水处理中,活性炭广泛应用于COD(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等有机污染物的去除。

对于COD高的废水,通过将废水与活性炭接触,废水中的有机物会被活性炭吸附并达到净化目的。

2. 分子筛吸附技术分子筛是一种微孔结构的吸附剂,具有选择性吸附特性。

在污水处理中,分子筛广泛用于去除氨氮、硝酸盐和浸出液中的杂质等。

分子筛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

3. 磁性吸附技术磁性吸附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吸附技术。

通过将磁性吸附剂添加到污水中,通过外加磁场的作用,可以实现对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和回收。

这种技术具有灵活性高、操作简单、吸附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废水处理。

三、高效吸附技术的优势1. 高效去除污染物:高效吸附技术能够对污染物进行精确的吸附,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2. 资源节约:高效吸附技术可以通过吸附剂的再生利用和回收,减少资源的消耗。

3. 环境友好:与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相比,高效吸附技术不需要添加大量的化学药剂,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四、高效吸附技术的挑战与展望尽管高效吸附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吸附剂的选择和合理使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吸附剂的再生和回收技术亦需要进一步创新。

制药废水常用处理工艺(一)

制药废水常用处理工艺(一)

制药废水常用处理工艺(一)制药废水常用处理工艺1.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常用的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之一。

•通过将活性炭添加到废水中,利用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强吸附能力,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

•活性炭吸附法适用于处理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制药废水,能有效去除有机物、色度、异味等。

2.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常用的生物处理工艺之一。

•通过将含有微生物和充足氧气的活性污泥与制药废水充分接触,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和代谢,去除有机污染物。

•活性污泥法适用于处理有机物浓度较低的制药废水,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氨氮等。

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工艺,常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不同类型的膜。

•制药废水经过膜分离,可以实现固体颗粒、细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有效分离和去除。

•膜分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高浓度废水的处理。

4. 其他处理工艺•除了上述常用处理工艺外,制药废水还可以采用化学氧化、Fenton氧化、电化学氧化还原等技术进行处理。

•这些处理工艺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废水和污染物,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

结论•制药废水的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污泥法、膜分离技术和其他处理工艺都在制药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或者组合使用多种处理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废水的污染物含量,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处理工艺,用于处理制药废水中的悬浮固体、浑浊物质和颜料等。

•通过添加混凝剂,使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凝聚成较大颗粒,然后通过重力沉降将其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浑浊度较高、含有悬浮物质较多的制药废水。

6. 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利用氧化剂产生高活性氧自由基,对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氧化降解的方法。

•常用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和紫外光催化氧化等。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

污水处理生物膜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生物膜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生物膜法的原理、应用、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原理1.1 生物膜法的基本原理生物膜法是利用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

生物膜法主要包括附着生物膜法和悬浮生物膜法两种形式。

1.2 附着生物膜法附着生物膜法是将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膜片等载体上,形成生物膜。

污水通过填料或膜片的间隙,微生物在载体上生长繁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常见的附着生物膜法包括固定床生物反应器(FBR)、生物滤池等。

1.3 悬浮生物膜法悬浮生物膜法是将微生物附着在悬浮载体上,形成悬浮生物膜。

污水通过悬浮载体的悬浮液中,微生物在悬浮载体上生长繁殖,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常见的悬浮生物膜法包括活性污泥法、MBBR等。

二、应用2.1 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采用生物膜法可以高效降解这些有机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膜法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的净化程度。

2.2 工业废水处理工业废水中含有各种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采用生物膜法可以有效降解这些污染物,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生物膜法在化工、制药、纺织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2.3 农业废水处理农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和农药残留,采用生物膜法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养分,减少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

生物膜法在农田灌溉废水处理、养殖废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优势3.1 高效降解有机物质生物膜法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能够高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使水质得到有效净化。

3.2 能耗低相比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生物膜法在能耗上更加节约,能够降低处理过程的运行成本。

水净化用高分子膜材料配方和制备工艺流程设计

水净化用高分子膜材料配方和制备工艺流程设计

水净化用高分子膜材料配方和制备工艺流程设计
水净化用高分子膜材料一般采用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等,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稳定性高的优点。

以下是其中一种高分子膜材料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流程:
材料配方:
1.聚酰胺(PA);
2.聚亚醯胺(PES);
3.聚乙烯亚胺(PEI);
4.二甲酰胺(DMAc);
5.甲醇(MeOH);
6.异丙醇(iPrOH)。

制备工艺流程:
1.将聚酰胺、聚亚醯胺和聚乙烯亚胺按照质量比2:1:1混合,加入石油醚中搅拌3h,获得高分子膜材料前驱体;
2.将前驱体溶解于二甲酰胺中,获得高分子膜溶液;
3.将高分子膜溶液倾倒在聚酯膜基材上进行旋涂,使其均匀涂覆在基材上;
4.经过烘干后,将膜转移到反渗透膜生产设备上,先进行表面活化处理,再进行干燥,获得一个完整的反渗透膜;
5.对反渗透膜进行过滤性能测试,使其达到国家标准。

以上是一种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流程,不同的材料配方和制备工艺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水源和水质,选用适合的高分子膜材料来进行水净化。

膜吸附材料

膜吸附材料

膜吸附材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膜吸附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吸附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吸附容量、良好的选择性和可控性等特点。

它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油水分离、药物制备、废水处理等领域,在实际生产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膜吸附材料是指将吸附剂负载在膜基质上形成薄膜,通过薄膜的微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来吸附目标物质。

膜吸附材料的制备主要包括溶液浸渍法、原位聚合法、自组装法、溶胶-凝胶法等多种方法。

溶液浸渍法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吸附剂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将膜基质浸渍在溶液中,再通过干燥或热处理等方法得到膜吸附材料。

膜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吸附剂的种类和含量、膜基质的孔径和表面性质、溶剂选择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控这些因素来优化膜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提高其吸附效率和选择性。

膜吸附材料在环境治理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将吸附剂负载在膜基质上,可以制备出高效的废水处理膜,用于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

膜吸附材料还可以应用于土壤修复、大气净化等领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在油水分离领域,膜吸附材料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利用薄膜的微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可以将吸附剂定向负载在薄膜表面,形成高效的油水分离膜材料。

这种膜材料具有较大的吸油容量、良好的油水分离效果,在石油化工、海洋清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膜吸附材料还在药物制备、气体分离、催化等领域展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药物制备领域,膜吸附材料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目标化合物,提高药物的纯度和产量;在气体分离领域,膜吸附材料可以实现对气体的高效分离和富集;在催化领域,膜吸附材料可以用于固定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膜吸附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吸附材料,具有大比表面积、高吸附容量、良好的选择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吸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膜吸附材料将在未来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膜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1. 背景和应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数据,全球逾80%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水环境中,导致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污水处理技术成为了环保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污水处理中,生物膜法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具有设备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而生物膜的填料则是决定生物膜处理效果和关键的建设要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种用于生物膜处理的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流程,旨在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2. 生物膜填料的概述生物膜填料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它是利用生物膜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关键材料之一。

生物膜填料的作用是提供大量的附着面积,以便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形成薄膜或生物膜,利用其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去除。

生物膜填料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高的表面积和极好的吸附能力,能够容纳大量的细菌群落,有利于细菌群落在其中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填料的材料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塑料填料、陶瓷填料、植物纤维填料等。

3. 本文介绍的生物膜填料及其特点本文介绍的生物膜填料是一种新型的填料材料,它是由一种特殊的塑料制成,具有极高的表面积和优良的微生物附着能力。

与传统的填料材料相比,本文所述的生物膜填料具有以下特点:1.高的表面积。

由于其特殊的材料组成和制备工艺,本文所述的生物膜填料表面积相对于传统的填料材料而言更大,因此能够容纳更多的细菌群落,提高生物降解效率。

2.高的微生物附着能力。

本文所述的生物膜填料在制备过程中添加了一定的催化剂,使其表面粗糙度增大,从而增加了微生物在其表面的附着数量,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果。

3.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本文所述的生物膜填料采用了特殊的制备工艺,使其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耐氧化、耐高温等性能,提高了填料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4. 生物膜填料的制备方法和流程本文所述的生物膜填料制备方法和流程如下:1.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所需的原材料,包括塑料、催化剂和颜料等。

科学家制备出稳定高效有机纳滤膜

科学家制备出稳定高效有机纳滤膜

科学家制备出稳定高效有机纳滤膜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唐智勇和李连山研究团队提出,通过表面引发聚合的方法制出共轭微孔聚合物滤膜(CMP),实现稳定高效有机纳滤膜的制备。

该成果于7月24日凌晨在线发表于《自然—化学》。

据介绍,传统分离纯化过程主要依赖高能耗基于热的过程,例如蒸馏、精馏等。

化工工业中用于分离和纯化的能源消耗占据了全部能源消耗的一半,其中80%被蒸馏过程消耗。

因此,开发低能耗、高效的膜分离纯化技术十分重要。

李连山告诉记者,共轭微孔滤膜的主链由C-C和C-H共价键构成,这种材料相比于传统的一维柔性聚合物材料有非常大的优势:第一,三维全共轭结构使得这类材料在任何溶剂中不溶,且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第二,刚性骨架支撑起丰富的自组装微孔,有利于溶剂的传输;第三,可通过化学手段对孔结构或尺寸进行调控。

然而其三维刚性结构在解决了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其不溶于任何溶剂的特性也同时带来了材料成膜困难的问题。

所以如何获得高质量的薄膜是解决这类材料在膜分离领域应用的关键一步。

受一维聚合物表面聚合的启发,课题组在二氧化硅表面修饰初始聚合位点后进行表面聚合反应,通过精细控制表面修饰及聚合反应条件,获得了平方厘米级的无缺陷薄膜并成功转移至超滤膜多孔支撑层。

实验表明,在聚丙烯腈表面负载42纳米厚的CMP,无论对正己烷(非极性溶剂)还是甲醇(极性溶剂)来说,都实现了很高的过滤通量。

李连山表示,该研究在理论上证明了共轭微孔聚合物滤膜这一材料的有效性,在染料、医药和半导体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他们正在寻求大面积制备类似薄膜结构的方法,以实现工业化应用。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于药厂污水处理中的高效有机吸附膜的合成摘要:本文用自行合成的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共聚物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合成了可在室温条件下固化的聚丙烯酸酯(polyacrylate(s),简写为PA)涂膜后用于药厂污水深度处理,并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SPME—GC)评价其涂层对污水中的极性有机物的萃取效率可达到50%,说明室温条件下固化的聚丙烯酸酯对水中的有机物氯酚有较佳的萃取效果。

关键词:药厂污水高效有机吸附膜聚丙烯酸酯涂膜SPME—GC
聚丙烯酸酯(PA)涂层是极性涂层,适用于萃取极性物质,如三卤甲烷(THMs)、酚、氯酚等[1-2],且具有优良的保光、保色、耐候、耐水等性能。

为提高涂膜的机械强度、耐久性、耐热和耐溶剂等性能,通常在涂膜的同时使大分子链相互交联。

常用的固化技术为热固化和光固化,但这些方法较麻烦,还费时且能耗大,因此在室温条件下固化得到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室温交联固化体系主要有环氧/胺基、羟基/异氰酸根[3]等,其中环氧固化体系的交联密度大,但固化产物脆性大且易于光降解。

而基于异氰酸基的固化体系则由于异氰酸酯的毒性和价格问题而受到限制,迫切需要研制出新的交联固化技术[4]。

羟基与酸酐的反应已有深入研究,但将该反应用于涂层的交联固
化反应却少有报道。

本文以廉价的马来酸酐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为原料,合成了含有酸酐基团和羟基基团的聚丙烯酸酯组分,通过该两组分与催化剂三乙胺混合均匀后涂膜,得到一种可在室温固化的聚丙烯酸酯吸附膜。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循环水多用真空泵SHB—3(郑州杜甫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DK—89—1单列二孔(天津市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101—0(天津市斯特仪器有限公司);氮气钢瓶(八六五二二部队);增力电动搅拌器JJ—2(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

试剂: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过氧化苯甲酰,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乙酸丁酯,顺丁烯二酸酐(马来酸酐),丙酮,盐酸,三乙胺均为分析纯。

1.2 聚合物的合成
1.2.1 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马来酸酐(Ma)共聚物的合成
将占反应单体总量75%的溶剂(醋酸丁酯)加入装有电动搅拌器四口烧瓶中,同时安装回流冷凝装置,加料装置,通入氮气保护。

采用半连续加料方法。

当水浴温度达到反应所要求的温度时,先加入1/3单体和引发剂的混合物,其余2/3单体和引发剂的混合物倒入加料漏斗中,控制其滴速,在1.5h内滴完。

然后,在反应要求的温度下,反应一定时间,
将得到的聚合物转移到烧杯中,加入沉淀剂正庚烷,洗涤数次,以去除残留溶剂和没反应的引发剂、单体,沉淀下来的共聚物在室温下晾干,称重,计算收率,涂膜性能待测。

1.2.2 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物的合成
合成步骤同上。

1.2.3 室温固化下PA的合成
取相同质量的自行合成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共聚物,分别溶于丙酮,待二者完全溶解后,和并,加入一定量的三乙胺,搅拌均匀后,涂膜。

1.3 膜的制备
取数根一定长度的胶丝,用10%的盐酸浸泡一定时间,晾干后测其平均直径。

然后涂成一定厚度的涂层,室温晾干后,分别测其耐水性和耐热性,见表1、表2。

2 红外光谱测试及解析
取少量的合成的PA涂于红外检测仪的盐片上,晾干后分别进行红外光谱测定。

PA结构如图1所示,IR图见图2。

(1)3443.68cm-1νO-H缔合产生的吸收峰。

知其有羟基。

(2)1726.96cm-1为νC=O产生的吸收峰,1165.12cm-1为νC-O产生的吸收峰,知有酯基。

(3)1860~1800cm-1 1800~1750cm-1无峰,知已没有酸酐,所以聚合完全。

3 结语
利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SPME—GC)评价其涂层对药厂污水中的氯仿的萃取效率知a膜萃取效率最高。

参考文献
[1] 朱守文.饮用水深度处理工艺设计的探讨[J].水、电、暖通、空调与其他。

安徽建筑,2001-5:94-95.
[2] mbropoulou,V.A.Sakkas,T.A.Albanis.Validation of an SPME method,using PDMS,PA,PDMS-DVB,and CW-DVB SPME fiber coatings,for analysis of organophosphorus insecticides in natural waters.2002(11):23-24.
[3] Chen W,Poon K,Applications of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Lam M Environ Sci Techno.l998,32:3816-3820.
[4] 潘祖仁,于在璋.自由基聚合[M].化学工业出版社,1983:61-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