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诊

合集下载

四诊的名词解释

四诊的名词解释

四诊的名词解释
四诊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体解释如下:
一、望:指观察病人的外表特征,如面色、舌苔、眼底等。

中医认为,人体各个器官都有与之相应的反映在外表上的特征,通过观察这些特
征可以了解病人身体的情况。

二、闻:指听取病人的声音和气味。

中医认为,病人的声音和气味也
可以反映身体内部的情况,通过听取这些声音和气味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三、问:指询问病人的身体感觉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

中医认为,通过询问病人可以了解其身体不适和生活习惯等情况,从而更好地诊
断疾病。

四、切:指按摩或用针刺等手段来检查脉搏和皮肤等方面的情况。


医认为,脉搏和皮肤等能够反映出身体内部经络和气血运行情况,通
过切脉或按摩等手段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总体来说,四诊是中医学中一种综合性的诊断方法,通过多个方面的信息来了解病人身体的情况,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四诊八纲

四诊八纲



寒证和热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辨阴阳盛衰)
寒 证
1.寒证的定义
寒证是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 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2.寒证的临床表现
怕冷恶寒喜暖,口不渴,面色苍白,肢冷 蜷卧,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 润。 脉沉迟。(阳虚)
热 证
1.热证的定义
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阴虚阳盛,机能活动过于亢 盛所表现的证候。
4、测知病情的预后:如舌苔的有无、舌形舌态等;
5、判断正气的盛衰:舌红润苔薄润,气血足;
舌淡气血虚;舌光苔无胃气衰败; 舌诊的注意事项:光线、姿势、染苔


听声音:语声: 语声强弱,语音错乱
呼吸: 少气、气粗、哮与喘 咳嗽: 重浊、低微 呕呃、嗳气:高亢而长,低沉而短
嗅气味:口气:臭秽、酸馊、腐臭
八纲辨证
八纲 辨证
表 里
寒 热
虚 实
阴 阳
表证和里证
表里是辨别疾病的部位、病情轻重
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表:皮毛、饥
腠、经络;里:五脏六腑)
表 证
1.表证的定义
表证是指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所致的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
2.表证的特点
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
3.表证的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脉浮为主。 可兼见头身痛、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
四诊八纲
课堂内容
四诊八纲的概念 四诊八纲的关系 望、闻、问、切的具体内容 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 诊断、鉴别和关系

“四诊”的概念
四诊:
是中医的四种诊查 疾病的方法,主要有: 望、闻、问、切。简称 “四诊”。是认识和诊 断疾病的具体手段。通 过“四诊”来收集与病 情相关资料,整理归纳, 以求病本。

四诊名词解释中医

四诊名词解释中医

四诊名词解释中医
四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基本方法,也被称为“四诊法”。

它由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组成。

“望”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形态等外在表现,来了解患者的内在病情。

“闻”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身体表现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问”是通过询问患者主诉、病史、家族病史等方面来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切”是通过摸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

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核心,通过四诊法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从而为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四诊法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熟练掌握四诊法,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提高诊断准确率。

中医四诊八纲

中医四诊八纲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 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 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 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 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 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 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 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 或为中风的征兆。




二、 望 色(五色诊病) 正常人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五色主病: 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为气血不通,脉络阻滞所致。 赤色:主热证。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 旺之虚热。 黄色:主虚证,湿证。多为脾虚而水湿不化,或皮肤缺少气血之 充养。若面目鲜黄为阳黄,多属湿热;面目暗黄为阴黄,多属寒 湿;面色淡黄、枯槁无泽为萎黄,多为脾胃虚弱,营血不足;面 色黄胖多为气血虚而内有湿。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若面色苍白而虚浮多气虚;面色 苍白而枯槁多为血虚。 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证,瘀血证。常为久病、重病、阳气 虚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总 按
单 按
(二)正常脉象 三部有脉,不浮不沉,节律均匀,和缓有力,60~90次/分。 胃、根、神
有胃:从容、和缓、流利
脾胃功能强健
有神:节律整齐、柔和有力
有根:沉取有力、尺脉明显
气血充足,心神健旺
肾气旺盛,肾精充盈
(三)脉诊的意义 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预后转归。 脉浮—表证 脉沉—里证 脉迟—寒证 脉数—热证 脉虚—正气不足 脉实—邪气亢盛 脉细—久病气血虚或失血,脉洪—邪盛正衰(危 候) 外感热病,脉急数且烦躁—病情发展
(三)望形态——形体姿态
肥而食少——脾虚有痰湿 瘦而食少——中气虚弱 形瘦颧红——阴虚 形瘦倦怠——气血虚 四肢抽动——肝风内动
(四)望局部
头颈:头、颈、发 五官:眼、耳、口、鼻、齿龈 皮肤:形态、色泽、皮肤病
(五)望小儿指纹
小儿指纹又称小儿食指络脉。是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的脉 络(浅静脉),是手太阴肺经的分支,与成人诊寸口脉意 义相同。适用于三岁以内小儿。 方法:诊察时需于光亮之处,医生用左手拇食二指捏着 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小儿食指端推向指 根,连推数次,使络脉明显,便于观察。小儿指纹可分为 风、气、命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 三节为命关。
脉象 7 洪脉
脉 形 浮大满于指下,来盛去衰
主 病 实热证 虚劳、失血、久泻 气血不足
8
细脉
脉细而软,状如丝线
9
滑脉
往来流利
实证(实热、痰饮、食积)
10
涩脉
艰涩不利
气滞血瘀痰阻食积 ——涩而有力 精亏血少——涩而无力
脉象
脉 形
主 病
11

四诊望诊、闻诊

四诊望诊、闻诊

鼻翼煽动

流青涕

流浊涕
流 涕
流脓涕,气腥臭
鼻腔出血(鼻衄)
主病与病机
新病—虽病而正气未伤,病轻
久病—为胃气来复,向愈之征
气血亏虚 肺、脾蕴热
阴寒腹痛 肾虚,寒水内停 胃气已衰,病重 胃热或血热 肺、胃蕴热 兼眉毛脱落,见于麻风 高热日久,或阳毒热深
肺气不宣,呼吸困难,肺热或哮喘病人
病重而出现兼喘而额汗如油,病危
4、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 面色苍白无华:气血虚亏,血虚尤为多见。 面色青白:寒证。 突然(tūrán)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阳气暴脱。
第十五页,共102页。
5、黑色 主肾虚、水饮、瘀血。 面黑浅淡(qiǎn dàn):肾阳虚寒。 面黑而干:肾精亏耗。 目眶色黑:肾虚水泛。 面色黧黑,伴肌肤甲错:为瘀血内停。
第十页,共102页。
(一)常色 1、主色 :人出生后基本不变的面色。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五脏之色,随五行之人而见, 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 2、客色:随季节气候(qìhòu)而发生变化的正常面色。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四时之色,随四时加临,推 迁不常,故为客色也。”
第十一页,共102页。
原理: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是呼吸、进食的通道。 足少阴肾经循喉咙(hóu lóng)挟舌本。
-- 故望咽喉主要可以侦察肺、胃、肾的病变。
第三十六页,共102页。
项目 红肿 成脓
溃烂
望咽喉(yānhóu)
内容
主病与病机
咽部深红,肿痛明显
实热证,肺胃热毒壅盛
咽部色红娇嫩,肿痛不显
阴虚证,肾阴亏虚,虚
火上炎
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于目
第二十五页,共102页。

中医学四诊

中医学四诊

汗粘腻而汗出不畅为湿热证; 先恶寒战栗,然后发热大汗为战汗,多见于热 病邪正交争剧烈,为疾病的转折点。 出汗后预后:
如果汗出热退身凉脉静为邪去正复;如果 汗出身热,烦躁不安,脉搏急促为邪盛正衰之象。
3、局部辩汗
头部出汗可因阳热或湿热; 额部出汗,冷汗淋漓,伴脉微欲绝为元阳离散,虚阳
外越的危证; 半身汗出,因痰湿或风湿内阻,营卫不和,或中风。 手足心汗出甚则为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 阴囊汗出而潮湿为肝经湿热。
六、问二便
了解脾胃、大小肠、膀胱的情况,主要问二便的次 数、量、质地、颜色、性状、气味、以及伴随状况。
1、问小便 小便颜色黄赤而短少为热证;尿色白而清长为寒证
伴频为下焦虚寒;多饮伴多尿而消瘦的为消渴;
夜间遗尿或失禁为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老年人小 便不利或癃闭为肾气虚弱,或血瘀湿热所致;重病而 神昏无尿,遗尿为阳气外脱,精气衰败。
切脉可以了解疾病病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 、病情轻重及预后等。
(二)脉诊的部位及方法
寸口诊脉法:分为寸、关、尺三部。
左手
心(君火)
右手
肺(金)
肝(木)
脾(土)
肾(水)
肾(相火)
阴、血、精
阳、气
寸口脉诊病的原理: (1)寸口部位为脉之大会 (2)寸口部位脉气最明显 (3)可反映宗气的盛衰 (4)寸口处部位固定且脉诊方便
独语:喃喃自语,逢人则止为心气不足的虚证, 或痰气郁结,清窍敝阻。
狂语: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为痰火扰心。
言謇:舌强语言不清为风痰阻络。
3、呼吸。 呼吸声高气粗而促为实,热证;声低气微而慢为虚, 寒证。呼吸急促而气弱为元气大伤;呼吸断续为气欲绝。 喘:呼吸急促,甚至鼻翼煽动,张口抬肩,难以平卧。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中医诊断学四诊望闻问切
花茶等。
望舌—望舌质
舌形 胖大舌 胖嫩舌:淡白胖嫩,属脾肾阳虚,痰湿内盛。注意保暖,平日熬鸡汤、 骨头汤,汤中加山药、茯苓。 肿胀舌:红而胖大,心脾热盛;青紫而胖大,中毒。清热、解毒。 瘦薄舌 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气血两虚。补气血,人参、黄芪、当归。 瘦薄而色红绛干燥者,多是阴虚火旺,津液耗伤。补阴。
问诊:询问——病人或陪诊者……… 切诊:触觉——触、摸、按压病人脉或肌肤等………
《魏文王问扁鹊》.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魏文 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 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
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於诸侯。” 问:扁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
黄苔——主热证、里证 。 淡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为热结。 清热:金银花、菊花、板兰根、夏枯草、黄连等。多吃苦瓜、黄瓜、西 瓜、绿豆等。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望舌—望舌苔
灰苔——主里证。 苔灰而干——里热证,清热。 苔灰而润——寒湿证,祛寒。
望舌—望舌苔
黑苔——主里证 黑而燥——热极 黑而润——寒盛
湿热等。 祛湿:车前草、薏苡仁(米仁)、藿香、佩兰、茯苓等。
多吃赤小豆 、冬瓜、苦瓜 、丝瓜、马兰头等。 消食: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陈皮、保和丸等。少
吃或吃清淡食物,水果、蔬菜之类。
望诊——望舌—望舌苔
剥脱苔 光剥苔(镜面舌)——胃阴枯竭,胃气将绝。
俗话说"不怕舌上脏,就怕舌上光" 花剥苔(地图舌)——胃之气阴两伤。 补气阴:西洋参、百合、雪梨、山药等。小
瓜、绿豆)等,少吃辛辣、肥腻、油炸食物。 虚热证: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滋阴清热,西洋

四诊八纲

四诊八纲

“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手段。

中医经典《难经》云:“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如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指甲、舌象等)、排出物(如痰液、大小便等)及分泌物(如脓液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状态。

所以患者就诊前不要刮舌苔,不要化妆,不要涂指甲油,不吃太冷、太热和容易染色的饮料、食物等,如果染了发应主动告诉医生,以免影响望诊的准确性。

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听声音和通过嗅觉闻气味,以了解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诊察病情。

所以患者就诊前不要进食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柑橘、口香糖等,抽烟、饮酒还会使从口腔中出现特殊气味。

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就诊前患者应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主要不适和发病时间、伴随症状、处理经过及治疗效果等,并如实回答医生的有关询问,如发病前的情况,平时健康状况,月经、生育和家族病史等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

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病人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

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

八纲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各种辨证的总纲。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肤腠、经络为外;脏腑、骨髓为内。

外有病属表,内有病属里。

从病势深浅上讲,表证病浅而轻,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表里辨证适用于外感病,可察知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势趋向。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四诊法

四诊法
四诊法
医学领域术语
01 定义
03 闻诊
目录
02 望诊 04 问诊
05 切诊
07 史料记载
目录
06 特点及原理 08 脉经记载
四诊法,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他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 病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总称“四诊”,古称“诊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 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它自创立以来,得到了不 断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
望诊
是用肉眼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如痰、粪、脓、血、尿、月经和血带等),来 推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
是通过医生的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证的参考。
问诊
是医生通过跟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 的方法。
《奇经八脉考》是研究「奇经八脉」的专论。
感谢观看
特点及原理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做 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 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史料记载
据《史记·扁鹊传》记载:有一次扁鹊行医到晋国,正遇上赵简子患重病,已经昏迷5天,不省人事。他的亲 人和幕僚非常担心,请扁鹊来给赵简子治病。扁鹊通过切脉,察觉赵简子的心脏还在轻微跳动,又通过问诊,了 解到当时晋国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于是断定赵简子是由于在政治斗争中用脑过度,一时昏迷,并没有死。经过 扁鹊精心治疗,3天之内,赵简子的病就好了。这说明,扁鹊非常精通四诊法。四诊法有深刻的科学基础。中国古 代医学经典《内经》上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就是说,人与外界环境是统一的,外界环境 对人体机能的活动有影响。外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一定的自然环境又是人 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有着物质的同一性。自然环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涉及到许多方面,如季节 气候的变化,区域环境的差异等等。就连一天24小时的变化对人体机能的活动也产生一定的作用。《内经》指出: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阳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也就是说,人体内阳气 的活动呈现出规律性的昼夜波动。而这一变化趋势与现代生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人体温度日波动曲线是十分吻合的。 现代时间生物学研究表明,几乎人体所有的机能活动都有着似昼夜的节律性变化。科学事实证明,古代中医学的 认识是很正确的。至于剧烈的社会环境对人身心机能的影响就更大。上面谈到的那个赵简子,因为在政治斗争中 用脑过度而昏迷不省人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所以,中国古代医学家很重视问诊,通过问诊,了解患者生病 的外界环境,有助于寻找到病证的根源和病变的本质,从而确诊。古代中医学还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 种脏腑器官、组织在生理和病理上是相互、相互影响的。“有诸内,必形诸外”,也就是说,机体的外部表象与 内部情况存在着确定的相应关系。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

• 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痕。主病:阴 津亏损,血虚不润。
• 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多与 胖大舌同现,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14
• (3)望舌态
• 强硬: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或中风先兆。
歪斜:中风或中风先兆。主因风痰或痰瘀阻滞。 短缩:常与萎软并见。主病情危重。可因寒凝 筋脉,气血虚衰,热盛津伤,风痰阻络。 吐弄:均为心脾有热。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 已绝。弄舌,动风先兆,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 2、小便
• (1)尿量增多:虚寒证、消渴病 • (2)尿量减少:热盛、汗吐下伤津、 肺脾肾 功能失常,气 化不利;
• • • • •
小便短赤而急迫,甚至癃闭,膀胱湿热; 尿道涩痛,湿热下注; 小便量多色清,肾气不固、膀胱失约; 遗尿或余沥不尽,肾虚不固; 小便失禁,肾气不固、肾阳虚衰。
• (六)问睡眠
• 1、失眠,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表现。多 见于阴血不足,阳热亢盛;痰火食积,邪气干 扰。
• 2、嗜睡,多见于阳虚阴盛、痰湿内阻的病症 。若昏睡见于急性热病者,多属邪入心包、热 盛神昏。
• (七)问耳目 • 1、耳鸣、耳聋:临床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属 肝胆火盛,虚证多属肾虚精亏。 • 2、目眩:多因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气血 不足,目失所养。 • (八)问经带 • 1、月经:经期、经量、色质,行经腹痛等。 • 2、带下:量的多少,色质与气味。
23
• 4、呃逆与嗳气(噫):均为胃气上逆。依 临床表现,有虚实、寒热、积食、气郁的 不同。
• (二)、嗅气味 • 1、口气 • 2、排泄物:包括二便、痰液、脓液、带下, 等。秽臭者多为热证,有腥味的多属寒, 奇臭者多为积食。
24
• 三、问诊 • (一)问寒热:询问有无怕冷或发热感。 “寒”有恶寒、畏寒之分;“热”,体温升 高,或体温不高,自觉全身或局部发热。 • 1、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外感表证。外邪性 质的不同,寒热有轻重之别。(1)恶寒重发 热轻为风寒表证;(2)发热重恶寒轻为风热 表证。 • 2、但寒不热:只感寒冷而不发热,里寒证特 征。寒邪致病,或阳气不足而阴寒内生。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

望色:
色是各种色泽,它反映脏腑气血的外荣,也是疾病变化的表 现。色,通常为青、黄、红、白、黑五种;泽,是色的荣、
枯、明、暗等。色与泽心须等同重视,根据不同的色泽,可
以看出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察色须分辨常色与病 色。

常色:又分为主色和客色。但也有个体差异,有的人可
能肤色稍白或稍黑些,也为常色。应考虑到,人的肤色可随
受损;行时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为心痛。

2)坐姿:坐而仰首,为痰盛的肺实证;坐而俯首,气短
懒言,多为肺虚或肾气不足,坐时常以手抱头为头痛。

3)卧姿:卧时身重不能转侧,喜加衣被者,多为虚证、
寒证。坐卧不安烦躁,多为腹满胀痛。

4)站姿:站立不稳,多为眩晕,气血并走于上。不耐久
站,属气血阴虚。站立时双手护心或腹,多为心、腹痛。
黄色——主虚、湿证
• 萎黄——脾胃气虚 • 黄胖(虚浮)——脾虚湿蕴 • 黄疸:一身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阳黄(湿热证) 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证)
望舌与养生
病色主病
红(赤)色:主要见于热证(虚证、实热),有表 里虚实之分。面红、发热或微恶寒、不渴或 微汗、脉浮数的多为表热,可见于感染性疾 病的早期;面色较红、发热、口渴、多汗、 脉洪大的为里热,如兼有胡言乱语、便秘, 则为里实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机体反应较 强烈的阶段;如午后两颧发红、低热,则多 为阴虚火旺,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 结核等。面红目赤,不发热的,为肝火上逆。
赤色——主热证
• 满面通红——实热证 • 两颧潮红——阴虚证 • 面红如妆——假神(戴阳证)
望舌与养生
病色主病
黑色:主寒,主痛,主水气,主瘀血。 可见于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肾不纳气,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诊是临床用以检查疾病,搜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种诊察手段,简称四诊。

望诊是生运用视觉对患者的神、色、形、态等全身情况、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的异常变化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脏腑病变,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分为望金身、望局部和望排出物三部分。

望神和望色是全身望诊的重点,因为它们与人体精气和脏腑功能关系极为密切。

局部望诊以舌诊最为重要,可分为望舌质和望舌苔两部分。

望排出物,一般来说,排出物色白质清稀,多为虚证、寒证;色黄质粘稠,秽浊不清,多为实证、热证。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查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是指听患者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等各种声响;嗅气味是指嗅患者体内所发出的各种气味以及分泌物、排泄物和病室的气味。

问诊是者对患者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借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诊的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一般情况、既往病史、家族史、发病经过和现在症状等。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生用手对患者身体的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等,借以获得病情资料的方法。

脉诊是生以手指触按一定部位的脉搏来诊察脉象,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方法。

通过诊脉,可以识别疾病的病位和病性,推测病因和病证,判断疾病的预后和转归。

按诊,是生用手直接触按患者体表某些部位,来测知局部冷热、润燥、软硬、压痛、肿块或其他异常变化,以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的一种诊察方法。

按诊应用广泛,包括按肌肤、按胸腹、按手足等内容。

按诊的手法大致分为触、摸、按、叩四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