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经典精讲)课后练习
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后练习题附加答案(选择题)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汽油挥发B、粉碎矿石C、水变成冰D、木材燃烧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B、钢铁生锈C、瓦斯爆炸D、锅炉爆炸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发光B、空气液化C、光合作用D、海水晒盐5、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该变化的类型是, 你依据的理由是现象。
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A、气体生成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颜色改变7.在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气燃烧B、瓷碗摔碎C、食物腐烂D、面粉发酵8.化学变化的特征是()A、有发光、发热现象B、物质的状态或颜色发生变化C、有气体放出或沉淀生成D、有其它物质生成9.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药爆炸B、煤的燃烧C、矿石粉碎D、钢铁生锈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钢铁生锈C、钢锭轧成钢条D、蜡烛熔化11.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气中燃烧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12.下列变化可能属于化学变化,也可能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燃烧B、爆炸C、熔化D、冷凝13.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蒸发水B、干冰升华C、水变成冰D、煤炭燃烧14.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D、镁带消失15.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 【中考化学 全盘复练】(全国通用)(原卷及答案)
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 的变化。
的变化。
本质区别没有 。
。
微观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 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 ,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宏观现象 通常是 和 、 的改变。
常伴随 、放热、颜色变化、 、生成沉淀等现象。
能量变化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 变化, 、热能和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 等。
钢铁生锈、 、光合作用、酿酒/醋、食物变质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 。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是指 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 中变现出的性质,如: 、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 、 、状态、熔点、沸点和 等。
(2) 是指在 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 、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 ,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 ,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 ,变化体现 。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 的语言中有“可、易、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 ;而“镁条燃烧”则是 。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 ,用途反映 ;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1、【命题解读】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应关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2、【解题技巧】(1)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化学中考二轮复习专题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解析版)
考纲解读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作为初中化学的重要考点,也是中考的热点,一般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在试卷的第一题。
考查的主要知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
在中考题中以各种生活情境、图片或者诗句的形式出现,体现化学贴近生活的特点。
中考题揭秘1.(2018江苏南京)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石蜡熔化 C.水的电解 D.干冰升华(2018四川成都)2.能用物理变化现象解释的是()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牛奶变酸C.寒冷冬季室内窗户玻璃出现水雾 D.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要点归纳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它们之间联系是化学变化时一定伴有物理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常用“能”“易”“会”表示。
举一反三1.(2018江苏镇江)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解 B.滴水成冰 C.花香四溢 D.铁器生锈2.(2018浙江宁波)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升华B.铁栅栏生锈C.活性炭除臭D.霓虹灯闪烁3.(2018湖南娄底)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方法介绍物理变化:物质本身的组成没有变化,只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如酒精挥发是酒精从液态变为气态;化学变化: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即有新物质的生成,如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注意:化学变化中伴随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这些现象都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最主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如电灯发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为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发光,有新物质的生成,为化学变化。
初三化学知识点练习题附答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三化学知识点练习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中考要求:内容基本要求目标层次物质的变化1.能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无颜色变化B.有无新物质生成C.有无气体生成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例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 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C.镁条逐渐变短 D.放出大量的热【例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例4】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例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D.面包发霉【例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消化食物B.焚烧垃圾C.冰块融化D.西瓜腐烂【例7】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例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B.用苛性钠干燥O2、H2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例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C.汽油挥发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例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放烟花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海水晒烟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例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 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C.将泥水进行静止沉淀 D.净水时用氯气消毒杀菌【例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例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双氧水制氧气B.蜡烛燃烧 C.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D.分离空气制氧气【例14】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例15】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将胆矾晶体研碎至细末B.铜丝在火焰上灼烧至黑色C.新鲜牛奶久置后变味D.人体组织消化葡萄糖【例16】我们每天都和化学变化打交道,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人吃进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B.人体的呼吸作用C.使用煤气作燃料烧饭做菜 D.水在冰箱里结成冰【例17】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例18】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一定为化学变化的是( )A.形成酸雨B.云雾消失C.冰川融化D.温室效应【例19】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蜡炬成灰 D.木已成舟【例20】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石器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例21】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例22】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与对该变化的判断,不符合的是( )A.沙里淘金--物理变化B.滴水穿石—-物理变化C.百炼成钢--化学变化D.火树银花--化学变化【例23】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用海水晒盐浓硫酸使白纸变黑 B.牛奶变酸米酿成醋C.矿石粉碎食物腐烂 D.蜡烛燃烧酒精挥发【例24】加热某固体变成气体,则该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B.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25】当你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臭氧(O3),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化学变化B.氧气属于化合物C.该物质是物理变化D.臭氧是混合物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应用【例26】下列俗语或成语所涉及内容,有一项与化学变化或化学性质有关,它是()A.铁杵成针 B.积沙成塔 C.烈火熊熊 D.滴水成冰【例27】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进步史。
2024年中考化学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测试)(解析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试题分值:50分测试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原创题】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甘蔗榨汁B. 棉纱织布C. 白土烧瓷D. 楠木造船【答案】C【解析】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B、棉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C、白土烧瓷,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化学变化;D、楠木造船,没有新物质生成,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答案:C。
2、下列事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纸张燃烧B. 冰雪融化C. 粮食酿酒D. 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A、纸张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光合作用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密度比空气小B. 难溶于水C. 无色无味D. 具有可燃性【答案】D【解析】A、密度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无色无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 天然气用作燃料B. 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C.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D. 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答案】C【解析】A、天然气因为具有可燃性所以用作燃料,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B、氮气用作制造硝酸和氮肥是氮气含有氮元素,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转化为硝酸和氮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可以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含答案)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真题热身】1.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 ) A.碳循环 B.氧循环 C.氮循环D.水循环2.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4.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B.干冰汽化C.点燃蜡烛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食物腐烂 B.汽油挥发工业上制取氧气C.酒精燃烧铁生锈 D.水的电解干冰升华6.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7.对氧气的化学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反应B.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发光、发热、产生火焰C.氧气有可燃性,是一种常用的燃料D.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8.下列物质的用途只是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铜丝用来做导线 B.二氧化碳用来做灭火剂C.天然气用来做燃料 D.稀硫酸用来制氢气9.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氧化性 B.酒精有可燃性C.浓盐酸有挥发性 D.浓硫酸有腐蚀性10.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
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黏稠液体 B.熔点为-50℃C.有慢性毒性 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相关的是 ( )A.金属铜做导线 B.氧气用于炼钢C.氩气做保护气 D.天然气做燃料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棒做干电池电极B.天然气用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铜用于制造导线1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专题 0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中考化学重难点复习精讲精练(上海专用)(解析版)
1、会区分物理与化学变化例2.(2021·上海杨浦·二模)硫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判断的依据是A.硫磺逐渐消失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产生蓝紫色的火焰D.产生大量的热【答案】B【解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磺逐渐消失、产生蓝紫色的火焰、产生大量的热均是伴随的现象,只能辅助判断,但不是根本依据。
故选B。
例3(2021·上海崇明·二模)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盐酸挥发C.铁钉生锈D.湿衣晾干【答案】C【详解】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属于化学变化。
石蜡熔化、盐酸挥发、湿衣晾干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例4(2021·上海虹口·二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电灯发光B.热水袋散热C.燃料燃烧D.冰块融化【答案】C【详解】A、电灯发光,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热水袋散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燃料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冰块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4.(2021·上海青浦·二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铁铸成锅C.大米酿酒D.矿石粉碎【答案】C【详解】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汽油挥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铁铸成锅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大米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虽然氢氧化钠能中和过量的胃酸,但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如果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会严重腐蚀人的消化道,不符合题意;B、食盐水具有一定的消毒杀菌作用,可用于清洗伤口,符合题意;C、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水呈蓝色,因此可用于检验水,符合题意;D、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固体杂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目的,不能用于水的消毒,不符合题意。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讲义)-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复习讲义【要点归纳|典例解析】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现象多表现为形态、状态等的变化多表现为放热、生成沉淀等的变化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考点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
考点3:纯净物和混合物1.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如氧气(O 2)、水(H 2O)等。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如空气、海水、合金等。
考点4:单质和化合物1.按组成元素的种数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铜(Cu)、银(Ag)、氮气(N 2)等。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物质化学变化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稳定性、毒性等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可以表现出来3.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KClO3等。
化合物主要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蛋白质等。
(2)无机化合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但有些含碳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包括CO、CO2、H2CO3、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等。
【易错辨析】(1)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时不看元素种类,看物质种类。
相同的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如H2O和H2O2等。
(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
考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例1】(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怀化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下列土特产的制作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辰溪酸萝卜B.溆浦枕头粽C.新晃风干牛肉D.靖州杨梅酿制酒【答案】B【解析】A、酸萝卜的腌制过程中生成酸性的新物质,化学变化;B、枕头粽的制作过程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风干牛肉的熏制、发酵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D、杨梅酿制酒生成了新物质酒精,化学变化;故选B。
2020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考点真题自练:专题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练习版+ 解析版)
2020中考二轮复习真题自练自测专题0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练习版+解析版)1.【2019年北京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天然气用作燃料D.氧气用于气焊2.【2019年海南省】下列常见的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面包发霉B.汽油挥发C.瓷碗破裂D.冰块融化3.【2019年河南省】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陶瓷烧制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4.【2019年安徽省】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织布B.耕田C.生火D.灌溉5.【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
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B.密度较大C.导电性良好D.能被氧化6.【2019年山西省】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
“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A.均为物理变化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7.【2019年天津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湿衣晒干C.粮食酿酒D.石蜡熔化8.【2019年重庆B】森林火灾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树干燃烧B.树叶飘落C.大树倒塌D.树枝折断9.【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滤纸折叠C.红磷燃烧D.食物腐烂10.【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下列变化过程,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海水晒盐C.钢铁锈蚀D.沙里淘金11.【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铁水铸锅C.粮食酿酒D.分离液态空气12.【2019年甘肃省平凉市】丝绸之路将我国古代的方面与技术传送到了国外。
下列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瓷器B.湿法炼铜C.高梁酿酒D.纺纱织布13.【2019年江苏省扬州市】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氧气液化C.氢气燃烧D.矿石粉碎14.【2019年广东省】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酒精挥发C.食物腐败D.塑料降解15.【2019年江苏省宿迁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16.【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液化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燃烧17.【2019年重庆A】我国古代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炼铁B.水车灌溉C.活字印刷D.雕刻石像18.【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金属拉成丝B.盐酸除铁锈C.空气液化D.石油分馏19.【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变成CO2气体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C.海水晒盐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20.【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甘蔗榨汁B.自行车胎爆裂C.炭包吸附异味D.鲜奶制成酸奶21.【2019年四川省凉山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B.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中考化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第1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经典精讲)试题
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经典精讲重难点突破题一: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
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氨气溶于水显______ 性。
(一)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通常只是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通常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2.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热量)的变化。
题二:向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滤纸上一定没有铜B.滤纸上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可能含有盐酸D.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二) 几种化学反应1.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1.判断金属跟稀盐酸、稀硫酸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及其反应的快慢。
2.判断金属跟盐能否发生置换反应(K、Ca、Na除外)。
题三:Xg A物质和Yg B物质发生化合生成C物质。
反应后得到一种混合物,则C物质的质量为( )A.等于(X+Y)gB.大于(X+Y)gC.小于(X+Y)gD.不大于(X+Y)g(三)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金题精讲题一: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题二: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题三:某同学为了验证Zn、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序号)_______ 。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课时作业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及化学用语一、选择题1.“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下列有关说法能反映正确化学观点的是() A.改变物质的性质不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B.天然物质都比人造物质好C.一种元素可有多种离子,但只有一种原子D.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下列情况不能用胶体知识加以解释的是()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B.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C.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工厂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牛油与烧碱溶液共热,向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食盐,则有固体析出3.(2010·上海,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酸酐一定是氧化物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 () A.空气(混合物)、C2H5OH(醇)、H2SO4(离子化合物)、CO2(非电解质)B.液氨(氢化物)、NH4Cl(铵盐)、HNO3(含氧酸)、NaOH(强电解质)C.HCl(共价化合物)、CH3COOH(羧酸)、Na2O2(碱性氧化物)、CH3I(卤代烃)D.NO2(酸性氧化物)、CH3CHO(有机物)、CO(有机物)、CH3COOCH3(酯)5.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鱼虾放置时间过久,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腥臭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入少量食醋B.“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C.被蜂蚁蜇咬会感觉疼痛难忍,这是由于人的皮肤被注入了甲酸的缘故,此时立即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则可以减轻疼痛D.苯酚皂溶液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均在于可使蛋白质变性凝固6.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恢复了磁性。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考点练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湿衣晾干B.食物腐烂C.纸张燃烧D.钢铁生锈2.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B.铁钉: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空气中生锈了C.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D.蒸馏水:我被酒精灯加热后蒸发了3.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俗称“一滴香”的物质对人体有毒,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
食用下列方法处理过的食品,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A.用工业酒精配制的饮用酒B.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C.用甲醛浸泡的海鲜D.用干冰冷藏的食品4.当你在复印材料时,经常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是臭氧的气味。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
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反应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臭氧与氧气的性质完全相同5.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B.玻璃破碎C.牛奶变酸D.燃放烟花6.下列变化中,与其他变化有根本区别的一种是()A.樟脑丸放在衣橱中消失B.木材做成课桌C.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7.“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8.某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iO2属于氧化物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C.该保鲜剂可以与明火接触D.酒精挥发发生了物理变化9.人体中发生的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汗水的挥发B.蛋白质的水解C.葡萄糖的氧化D.油脂的消化吸收10.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慢慢融化B.吃进的食物被消化C.电灯泡通电发光D.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11.下列关于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水是循环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会减少B.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C.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属于物理变化D.更多利用太阳能可减少环境污染1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氧气的可燃性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是利用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解于水B.饱和石灰水升温后变浑浊C.海水晒盐D.澄清石灰水在空气中表面形成一层白膜二、多选题14.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A.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硫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银丝)B.区分二氧化锰和氧化铁两种固体粉末(观察颜色)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分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粉末(加水溶解,过滤)15.(多选)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丝作导线B.活性炭作吸附剂C.天然气作燃料D.氮气用作保护气16.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O2)变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D.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17.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工业污水需要处理后才可以排放D.在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18.下列物质颜色为黑色的是()A.氧化镁B.二氧化锰C.碳酸氢铵D.氧化铜19.下列关于化学发展的看法错误的是()A.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提升人类健康水平C.有助于人类开发新能源D.帮助人类研制电脑软件三、填空题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________ 21.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都由两种相同放入元素组成,C、D均为气体单质,人和动物吸入C后,体内的营养物质会发生缓慢氧化,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 ,B________;(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3)A、B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22.生活处处化学,请列举与衣食住行有关的四种化学制品________ .23.下列是对物质的一些性质和变化的描述:①铜在空气中加热能跟氧气反应;②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的固体;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的固体;④铁矿石被粉碎;⑤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含答案和解析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
在瓷器制造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2、下列不能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B.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C.在火焰上放置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D.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4、厨房里的下列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拉面条B.磨豆浆C.切黄瓜D.酿米酒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食物消化C.香水挥发D.酒精燃烧6、下列描述,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铜能导电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C.水在4℃时密度最大体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频繁出现的沙尘暴天气B.蜡烛越烧越短C.天空突降雨的过程D.温室气体使地球气温上升的过程8、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燃烧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烛焰分为三层B.罩在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9、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煤气做燃料B.用铜做导线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D.用干冰人工降雨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气球爆炸B.双氧水消毒C.铂金加工成首饰D.分离空气制氧气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天然气用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用于制造导线1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B.酒精挥发C.瓷碗破碎D.蜡烛燃烧14、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铁钉生锈C.蜡烛燃烧D.水的蒸发15、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形成白雾B.打开浓盐酸瓶盖,涌出白雾C.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造成酸雨D.气态氧通过降温加压变成淡蓝色液体1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石墨用做电极B.氢气可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活性炭用于吸附有异味物质1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用铝作导线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1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乙醇燃烧B.用熟石灰来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C.干冰升华D.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化1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氦气用于充填气球B.硫酸铜和熟石灰用作农药“波尔多液”C.活性炭用作净水的吸附剂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20、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石器B.青铜器C.铁器D.高分子材料二、填空题()21、物质变化的奥秘现有下列变化:①镁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②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③给水通直流电;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用电热水壶给水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上述变化中,写出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在上述变化中,属于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的是(填序号);(3)现有下列选项:a.原子的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分子的数目;e.元素的化合价.在变化②中,不变的是(填序号).22、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①干冰②小苏打③石墨④氯化钠(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3)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的是.(4)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23、(1)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①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性;②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性.(2)2013年6月初,我国连续发生了三起大的火灾——中储粮林甸粮库失火、大连油罐爆炸、吉林禽业公司火灾,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灾难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未成年的你在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是(写一条即可)2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2)一个丙分子由个原子构成;由大量丙分子聚集成的丙物质(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5、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3)图书资料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①、②.2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氢气、金刚石、干冰、小苏打四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用途对应的物质,填写在空白处.(1)用作高能燃料的是;(2)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3)用作人工降雨的是;(4)镶在玻璃刀头上用来裁玻璃的是.27、柳州晚报报道,2013年1月18日,一辆载有约30吨硝酸的罐车在某厂道路发生侧翻,硝酸泄露,散发出黄色烟雾,流到石灰石地面,发出嘶嘶声,产生大量气泡.泄露出来的硝酸不断流进路边的排水沟,气味十分刺鼻.?(1)由题给信息可知,硝酸的物理性质之一是;它泄漏到石灰石地面发出嘶嘶声,说明硝酸与石灰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是(2)硝酸见光后,除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外,还生产水及占空气体积分数约21%的气体,实验室保存硝酸应密封,,放在低温阴凉处,硝酸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中考化学第二轮 复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经典精讲 )课后练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经典精讲题一: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请问根据下图所表示的物质的用途,能归纳出氢气的哪些性质。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二:一辆运输苯的罐装货车在桥上坠落到水中,发生苯的泄漏,消防官兵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将浮在水面上的苯打捞上来,并进行了焚烧处理,成功地化解了一场灾难。
请你从上面的有关信息中归纳出苯的相关性质: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三: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滤纸上可能含有铜B.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亚铁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D.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题四: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A.滤渣中一定有FeB.滤渣中一定有CuC.滤液中一定有Fe2+D.滤液中一定有Ag+、Cu2+题五:agA物质和bgB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物质,则C物质的质量()A.一定小于(a+b)gB.一定等于(a+b)gC.一定大于(a+b)gD.一定不大于(a+b)g题六:加热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反应完全,得到固体物质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c)gB.(c-b)gC.(a+b-c)gD.(a-b-c)g题七: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物质的挥发性B.溶液的酸碱性C.物质可燃性D.金属活动性题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D.铝用于制造导线题九: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CaCO3CaO+CO2↑B. Cu+2AgNO 32Ag+Cu(NO3)2C. 2Fe+6HCl2FeCl 3+3H2↑D. 2KMnO 4K2MnO4+MnO2+O2题十: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P + O2P2O5B.3CO+ Fe2O32Fe + 3CO2↑C.Na2SO4 + CuCl2CuSO4↓ + 2NaClD.2NaHCO3 Na2CO3+CO2↑+H2O题十一: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
(人教版)中考化学考点跟踪【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第1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冰雪融化B.棉线织布C.酒精燃烧 D.干冰升华2.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3.(2018,无锡)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A.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B.用糯米等原料制甜酒C.用彩纸折幸运星D.用小苏打、柠檬酸制汽水4.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 )A.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B.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停止使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C.科学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D.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有助于人类防病治病、保障人体健康5.(2018,宜宾)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A.酒精挥发B.植物发生光合作用C.自行车日久出现生锈D.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6.(2018,鞍山)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C.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7.下列关于SO2的自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D )8.(2018,济宁)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B )A.氮气性质稳定保护气B.酒精可燃性消毒剂C.食醋酸性除水垢D.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9.在对人体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前,小王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多”。
那么,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环节?( A )A.猜想或假设 B.提出问题C.结论 D.制定计划10.(2018,滨州)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C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11.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D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12.(2018,雅安)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B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C.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干冰可用做制冷剂——干冰升华吸热二、填空13.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易燃烧;⑥当点燃酒精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经典精讲题一: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请问根据下图所表示的物质的用途,能归纳出氢气的哪些性质。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二:一辆运输苯的罐装货车在桥上坠落到水中,发生苯的泄漏,消防官兵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将浮在水面上的苯打捞上来,并进行了焚烧处理,成功地化解了一场灾难。
请你从上面的有关信息中归纳出苯的相关性质: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三: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A.滤纸上可能含有铜B.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亚铁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D.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题四: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A.滤渣中一定有FeB.滤渣中一定有CuC.滤液中一定有Fe2+D.滤液中一定有Ag+、Cu2+题五:agA物质和bgB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物质,则C物质的质量()A.一定小于(a+b)gB.一定等于(a+b)gC.一定大于(a+b)gD.一定不大于(a+b)g题六:加热a g氯酸钾和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反应完全,得到固体物质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c)gB.(c-b)gC.(a+b-c)gD.(a-b-c)g题七: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物质的挥发性B.溶液的酸碱性C.物质可燃性D.金属活动性题八: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B.一氧化碳用于炼铁C.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D.铝用于制造导线题九: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 CaCO3CaO+CO2↑B. Cu+2AgNO 32Ag+Cu(NO3)2C. 2Fe+6HCl2FeCl 3+3H2↑D. 2KMnO 4K2MnO4+MnO2+O2题十: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P + O2P2O5B.3CO+ Fe2O32Fe + 3CO2↑C.Na 2SO4 + CuCl2CuSO4↓ + 2NaClD.2NaHCO3Na2CO3+CO2↑+H2O题十一: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
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人稀盐酸中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人CuCl2溶液中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人FeCl2溶液中题十二: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A.①③B.②④C.④⑤D.②③题十三: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⑴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⑵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⑶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⑷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题十四: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便可以将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的气体。
如果用表示碳原子,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氮原子,如图所示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⑴从宏观上看A和B两种物质在组成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微观上看C和D两种物质在构成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描述该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⑷从微观的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经典精讲题一:⑴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⑵可燃性⑶还原性解析:⑴能够用氢气制备金属材料,说明氢气具有还原性;⑵氢气球能够升于空中,说明其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⑶氢气能用作高能燃料,说明其具有可燃性。
题二:①难溶于水(或:密度比水小)②能燃烧(或:具有可燃性)解析:)①由将浮在水面上的苯打捞上来,可知苯的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以上性质属于物理性质;②对苯进行了焚烧处理,说明苯易燃烧,该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题三:B解析: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生成的硫酸铜又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B项错误;由于硫酸的量不确定,因此加入的硫酸不一定能够把铁和氧化铜全部反应掉,所以滤纸上可能含有氧化铜,D 项正确;铁的量也不确定,所以无法确定铁与硫酸反应后是否还有剩余的铁再与硫酸铜反应,故滤纸上可能有铜,滤液中可能有硫酸铜,A、C项均正确。
题四:C解析: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铁已经与AgNO3、Cu(NO3)2完全发生反应并生成了硝酸亚铁,A项错误、C项正确;由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即使溶液中有铜生成,生成的铜也会与硝酸银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银,可见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没有Fe,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2+,可能含有Ag+与Cu2+,B、D项均错误。
题五:D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agA物质和bgB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物质.如果agA物质和bg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为(a+b)g;但如果agA物质和bgB物质,不论哪种物质过量,有剩余,则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小于(a+b)g,故C物质的质量≤(a+b)g,即一定不大于(a+b)g。
题六:C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加热ag氯酸钾和b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反应完全,得到固体物质c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g+bg-cg=(a+b-c)g。
故选C。
题七:A解析:物质的挥发性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溶液的酸碱性、物质的可燃性及金属活动性都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都属于化学性质。
题八:B解析:“石墨棒作干电池电极”和“铝用于制造导线”均是利用了石墨和铝能导电的物理性质;“稀有气体制成霓虹灯”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在通电条件下能够发出不同颜色光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用于炼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
本题应选B。
题九:B解析:碳酸钙分解时需要高温;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银的前面,可以把银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和盐酸的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才分解。
本题应选B。
题十:D解析:A选项没有配平;B选项中生成物CO2不能标注气体符号,因为反应物中有气体CO参与;C 选项中CuSO4不是沉淀,该反应不能发生。
题十一:D解析:A选项只能验证Zn和Cu的活动性强弱;B选项只能验证Fe和Cu的活动性强弱;C选项中Zn和Fe都能与CuCl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无法验证Zn和Fe的活动性强弱;D选项中Zn能与FeCl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Cu不能与FeCl2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题十二:D解析:首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将三种金属的顺序排列,然后根据设计的实验得到的现象逐一进行判断。
①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能置换出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②铜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能置换出银,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③铜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④铁放入稀盐酸中能置换出氢气,说明铁排在氢的前面⑤铜放入稀盐酸中不能置换出氢气,说明铜在氢的后面。
A不能得出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B不能得出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C只能得出铁大于银,而铁和铜、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不能得出;D中②得出铜大于银,③能得出铁大于铜,因此能得出三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题十三:⑴2 ⑵14:3 ⑶AD ⑷14:27解析:从图中能直观看出:1个B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A的化学式为NH3,则该物质中氮、氢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化合物的分子是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则A、D属于化合物;据图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分子模型,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则生成C(N2)、D(H2O)的质量比为14:27。
题十四:(1)都含有氧元素(2)二氧化碳是有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3)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每两个一氧化氮分子和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氮分子;2NO+2CO 2CO2+N2 ;15:22(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会发生改变;化学变化的过程是旧分子破裂,新分子形成的过程;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等(写出一条合理即可)解析:本题借助微观图示,考查考生对物质构成及化学反应的认识。
并涉及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物质间质量比的计算。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微观图示分析化学反应。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