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课程英文名称: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3.课程编号:4.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5.适用专业:全校本科生6.开课学期: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7.学时:488.学分:3二、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计划学时:6基本要求:从总体上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懂得在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4)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
研究性教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作者简介 : 明 (94 )男 , 王永 17一 , 安徽六 安人 , 常熟理工学 院人文学院讲师 , 哲学博 士 , 主要研究 方 向为马克思 主义哲学 、
伦理学 。
91
神和时代价值。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品格为研究性教学奠定 .
了深厚 的社会基 础。马克思主义来 自于社会实 践 , 实 践 性构成 马克思主 义 的根本 特性 。它 根植 于马克 思 主义不断变化 、 发展 的实 际 , 具有 强大 的生命 力 。马
究性教 学作 为一种试 图克服传统 教学模 式弊端 , 升 大学生创新思 维的教 学模 式 , “ 提 是 马克思主 义基 本原理概论”
教 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在 研 究性 教 学过程 中以采取 问题式 、 论坛式和 案例式等教 学方 法为主 , 坚持尊 重学生主体 性、 凸显教 学 内容时代性和 体现教 学手段先进 性的基本原 则 , 以此不断创新 和深化 “ 克思主 义基 本原理概论” 马 的 教 学改革。 关键词 : 究性教 学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 理概论》 教 学改革 研 《 ;
De .2 0 c, 0 9
No 2 .1
研究性教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 教学 改 革 的创新 路 径
王 永 明
( 常熟理工学 院 人文《 马克 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教学改革是 3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改革 的 中心环节之一。研 - "
一
于被动地位, 这种学生参与度极低的教学方式的长期 运用 , 造成 了学生学习原理课积极性普遍不高, 甚至 产生抵触情绪的教学现状 。研究性教学不仅有利于
、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 理概论》 研究性
教 学的必要性
1研究性教学是原理课 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 . 研究性教学是指融学 习与研究 为一体 , 以教师 为主 导、 学生为主体 , 以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锻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Sci ence en Tech d nOI Ogy n l nove i Her l t on ad
创 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育
马 克思 主义 基 本 原 理概 论 实 践 教 学模 式 创 新 研 究
邓 龙 奎 ( 重庆科 技学 院法政 与经贸 学院 重庆 4 1 3 ) O 1 3
摘 要 : 本论 文根据《 马克思主义基 本 原理概论 》 实践教 学的基 本规 律 , 结合 学生和教 学 实际, 马克思主 义基 本 原理 概论》 对《 实践教 学
的 特 点 、 则 和 模 式 的 构 建 等 相 关 问 题 进 行 了 初 步探 讨 。 原 关键词 : 马克思主义 实践教 学 模式 中图分 类号 : 4 G4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0 X( 0 ) 2 b一0 l 1 4 9 2 1 1 ( ) 1 一0l 6 8 o 9
对 所 学 理 论 有 深 刻 地 理 解 和 体 验 , 培 养 并 学 生 优 良的 道 德 品 质 和 提 高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 决 问 题 的能 力为 目的 , 解 从而 提 高 该 门 课 程 的 针 对 性 和 实 效 性 。 为 理 论 课 教 学 作 的延 伸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论 》 践 《 实 教学应体 现以下原则 : 1 理 论 联 系 实 际 的 原 则 。 理论 与 实 践 ) “ 的 统 一 ,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一 个 最 基 本 的 原 是 则 。 t{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论 》 ”2( 1马 的课 堂 其 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 学 理 论 教 学 是 一 种 理 论 知 识 的 传 导 , 主 要 的特点 功 能 是 帮 助 大 学 生 通 过 识 记 和 理 解 , 受 接 《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践 教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理 论 知 识 , 立 正 确 的 信 马 实 确 既 不 同于 课 堂 的 理 论 教 学 , 不 同 于 一 般 念 和 价 值 标 准 的过 程 。 又 的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 是 指 以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而 本 理论 知 识 为 基 础 , 教 师 的指 导 下 , 过 在 通 学 生 对 社 会 实 际生 活 的 参 与 与 体 验 , 学 使 生 在 实践 过 程 中 , 得 正 确 的认 识 、 刻 体 获 深 验 以 及 各 种 能 力和 良好 习 惯 的教 学 环 节 , 它具 有 以 下 几 个 基 本 特 征 。 1实 践性 。 践的 观 点是 马 克 思 主 义认 ) 实 识论 的 首 要 的 和 基 本 的 观 点 。 论 与 实 践 理 相 结 合 ,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本 质 特 征 , 是 是 也 《 马克 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 概论 》 学 的 方 法 论 教 基 础 。 此 ,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中 , 将 课 程 因 在 要 植根 于 社 会 生 活 的 沃 土 , 学 生 参 加 社 会 使 实践 、 与社 会 生 活 , 而 了解 社 会 实 际 情 参 从 况 , 得 直接 经 验 和 亲 身 感 受 , 高 学 生 对 获 提 社会 生 活 各 方 面 的认 识 能 力 。 2 渗透 性 和 交 叉性 。 ) 由于 人 的思 想 意 识 的复 杂 性 , 使 学 生 形 成 马 克 思 主 义 世 界 要 观 、 生 观 和 价 值 观 , 《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人 在 马 原 理 概 论》 践 教 学过 程 中 , 了要 具 有 马 实 除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理 论 知 识 外 , 要具 有 社 会 还 学 、 理 学 、 育学 、 理 学 等 学 科 的 理 论 心 教 管 和 知 识 , 该 门 课 程 的 实 践 环 节 既 有 经 济 使 方 面 , 有 政治 方 面 的 理 论 和 知 识 ; 又 既有 文 化方面 , 有思想方面的理论和知识 。 又 3 社 会 性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本 原 理 概 ) 在《 论》 实践 教 学 过程 中 , 生 只 有 身处 于 社 会 学 生 活 之 中 , 能直 接 感受 社 会 生 活 , 才 对相 关 2主导 性与主 体性相结 合的 原则 。 ) 在 Ⅸ 马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理 概 论 》 践 教学 过 程 实 中 , 师 必 须 按 照 实践 教 学 目 , 实践 教 教 标 就 学 的 目的 、 务 、 求 、 任 要 内容 、 意 事 项等 制 注 定 详 细 的 教 学 计 划 , 指 导 学 生 开 展 实 践 并 活 动 。 此 , 为 起 主导 作 用 的 教 师 来 讲 , 因 作 要 全 面 把 握 教 育对 象 在 个 性 特 征 、 识 能 认 力 、 维 方 式 、 值 取 向诸 方 面 的 差 异 。 思 价 然 后 结 合课程 内容 制定 切实 可行 的教 育 目 标 , 择 实践 教 学 的 内容 和 方式 , 组 织 学 选 并 生实施。 同时 , 学 教 育 的起 点 和 终 点 都 是 大 培 养 学 生 成 才 , 学 生 是 教 育活 动 的 主 体 , 而 只有 通 过 学 生 自觉认 同教 育 目标 和 教 育 要 求 , 立 作出判断和选择 , 独 自主调 节 行 为 , 并 在 实践 中 完 善 自身 品 德 , 高 自身 的 能 提 力, 能使学生成长成才 。 才 3 综 合 性 与 目的 性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 ) 在 Ⅸ 克思 主义 基 本 原 理 概论 》 践 教 学环 节 马 实 中 , 坚 持 全 员性 、 程 性 , 内 与课 外 相 要 全 课 结 合 , 而 其 实践 教 学 的 组 织 方 式 、 从 活动 方 式 体 现 出综 合 性 的 特 点 。 同时 , 校 思想 政 高 治 教 育 的 出发 点和 最 终 归 属 就 是要 提 高 人 们 认 识 世 界 和 改 造 世 界 的能 力 , 改 造 客 在 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与体系创新的具体路径探析
正解决教师如 何“ 的问题 教” 1集 中培训 与专题 培训相 结合 , . 充分 发挥高 校思想
政治理论课培训基地 的“ 培训功能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作 为马克思主义理 论和党 的路 线 、 方针 、 政策 的宣讲 者 , 社会 主义 意识形 态和精 神 文明的传播者 , 在教 书育人的同时 , 移默化地充 当着大 潜 学生健康 成长 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 其知识结 构 、 学水平 教 在教 学过程 中起 着至 关重 要 的作用 。就 “ 理” 原 课教 师 而言 , 更应该是博与专 的完美结合 , 即除具 备有扎实 的理 论功 底和专业知识素养外 , 还应 密切跟踪理论前 沿 , 拓展 相关 专业 领域 , 时更 新教 学资 源等 等。但这 对 目 从 及 前 事“ 原理” 课教学 的教 师来 说 , 无疑 是一 个难题 。 由于过
松 活泼 、 和谐 融洽 的学 习氛 围 ; 二是 要充分 利用 网络 资 源, 尽量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 以其图文并茂 、 声像结合 、 动静相宜 的优势 , 断提升 理论课 的生 动形象性 和感 染 不 力 。但是在运用视 频资料 提升 教学效 果 的同时 , 切忌 千
实施 人才培 养工程 , 提升现有 师资 队伍 素质 , 真
学 的初 衷 。
二 改革考核方 式 , 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 标准体 系, 真正解决学 生“ 的 问题 学” I 建立科学 的“ . 原理 ” 课程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 原理 ” 一般都是大课 , 同院系几个 班级一 二百甚 不 至更多的学生一起上课 乃 是家常便 饭 , 学生 的实 际学习 效果也就可想 而知 。而且“ 原理 ” 课是 “ 课” 门课 中 两 四 文本性 、 理论性 、 抽象 性特点 最为 突出 的课 程 , 内容 多而 课 时少 , 以 , 须建 立科 学 的“ 理 ” 程学 习质量 评 所 必 原 课 价体 系 ,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以最 终提 升 “ 原理 ” 的 课 教 学效 果。我们 可 以通过 以下途径 来加 以实施 : 一是 加 大平 时成绩 的 比重 , 可以 占到 4 %至 5 % , 0 0 除考勤外 , 由
基于雨课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雨课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智慧教学模式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本文旨在探讨基于雨课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智慧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特点、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效果分析以及学生反馈与改进等方面的研究,探讨智慧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启示,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通过对智慧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项研究还可以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助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正文2.1 雨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雨课堂是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育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雨课堂的应用可以带来许多便利和优势。
雨课堂可以实现课堂的在线直播和录播功能,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实时参与讨论和互动,还可以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回顾。
这样可以有效延长学习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雨课堂还可以提供在线答疑和作业批改功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及时得到答复。
老师在收到学生的作业后,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批改和评分,为学生提供更及时、精准的反馈。
雨课堂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资源。
通过智能算法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和提高学习效果。
雨课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教学创造更多可能性。
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内容深刻、严谨。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涉及到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的内容,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一
自己坚定 的 马克思 主义信 仰 、 尚的 品德 和 人格来 感染 高 从 而增 强教 学的 实效性 。
了一 定 的探 索 。 关键 词 : 克 思 主 义基 本 原 理概 论 ; 马 优化 教 师 队 伍 ; 实践教 学 中图 分 类号 : 6 2 G 4.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 40 (0 10 — 0 4 0 10 — 17 2 1 )3 0 8— 3
S ra O.39 e i 于 马 克 思 主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课 程 教 学手段和 方法 的创 新研 究与实践
刘莲 香 , 宋 周。 王正军
( 迁 学 院 , 苏 宿 迁 23 0 ) 宿 江 2 80
摘 要: 如何提 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的 实效性 , 是一个值得深入研 究与探讨 的课题。本文从优 化教 师队伍 、 深入研 究受众以及加 强实践教学等教学手段 和方法的角度 , 对如 何提 高“ 原理” 的教 学实效性作 课
作者简介 : 刘莲香(9 ) , 17 , 江苏徐 州人 , 迁学院基 础部讲师 , 女 宿 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 治教育研 究。
基金项 目:0 9年度江苏省宿 迁学院教 学改革研究项 目“ 20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 学手段 和方法的创新研究
与 实践 ” 20 Y G 7 (0 9 J 2 )
活 的源泉 中才 能涌 现 出教 育 的力量 。”在 教育 中 , 切 效性 也就成 了一 句空 话 。 “ 一 马克思 也 曾说过 :理论 一经掌 握群 众 , 变成 物 “ 也会 都 应 以教育者 的人 格为基 础 , 因为只 有人格 才能 影响 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第一章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授课对象:一年级本科生教学时间:8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明确世界物本质和辩证本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
坚持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学会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树立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包括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时间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等。
本章的难点在于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等。
课外阅读文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分课时教学安排:第1课时: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第2课时: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第3课时: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第4课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第5课时:辩证法的总特征第6课时: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7课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第8课时: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实施方案):本章的教学内容可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是什么?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表现形态及本质区别是什么?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是什么?如何掌握与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怎么理解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本章的教学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前,先要对哲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行讲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其在当代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成功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实践。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论文,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辅助读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关学术论文和案例分析。
3. 网络资源:马克思主义相关网站、论坛和视频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引起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关注。
2.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实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论文,让学生深入思考和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 第二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3. 第三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4. 第四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实践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探析一、课程教学困境1.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困难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内容较为深奥,而且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原理和历史材料,学生们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消化。
特别是一些抽象概念和思想,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而这正是目前大部分学生所欠缺的。
2.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不高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学生们接触到的知识形式多样,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这导致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类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
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离自己较远,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这种单一的教学手段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精神。
二、对策探析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程设置,适当简化和精炼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减少冗长和抽象的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
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我们可以结合当下热点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开展小组讨论、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等形式,使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来呈现课程内容,增加视听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辨精神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通过课外阅读、小论文撰写、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理论联系实际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同度和实用性,我们可以引入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基层,了解社会现实问题,从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探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探究摘要:案例式专题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有效途径。
它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将课程内容梳理和整合成若干专题,并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增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案例专题教学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案例式专题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打破了过去按章节递进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对教学内容重新梳理和高度凝练的基础上,以专题教学为统领,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注重贯彻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在教学互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主体性,旨在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式专题教学的必要性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普遍存在教学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因循守旧,即按照章节顺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中心,搞“一言堂”、“满堂灌”。
其结果是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日益凸显。
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和复杂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变迁,因此亟待改革。
(一)案例式专题教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更好地联系实际。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
”[1]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单纯强调理论灌输,脱离大学生实际,说教意味过浓,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
而案例式专题教学以案例为支撑,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理论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为大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提供了有效渠道。
(二)案例式专题教学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体系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观念的创新
基 本 原 理 课 与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课 教 育 观 念 创 新 的 必 要 性 以及 马 克
思主 义基 本原 理课 教 学观念 的创 新要 求分 别进 行论 述 。
要 文 件 。文 件 对 目前 加 强 和改 进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做 了 一 个 全 面而系统的部署 , 出 了高 校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改 革 的新方 案 , 提 即
“ 5 案 ” 通 常 被 称 为 新 课 程 体 系 。根 据 要 求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0 方 ,
课 课 程 科 目 由原 来 的 八 门减 少 到 四 门 , 科 生 只需 学 习 “ 克 思 主 本 马
义 基 本 原 理 ” “ 国 近 现 代 史 纲 要 ” “ 泽 东 思 想 、 小 平 理 论 和 、中 、毛 邓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概 论 ” “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 而 专 三 重 和 思 。
科生只把“ 毛泽 东思 想 、 小 平 理 论 和 ‘ 个 代 表 ’ 要 思 想 概 论 ” 邓 三 重 和 “ 想 道 德 修 养 与 法 律 基 础 两 门课 作 为必 修 课 。 思
一
题 。最 终 达 到 教 学 相 长 , 高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教 学 实 效 性 的 目的 。 提 三 、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课 教 学 观 念 的 创 新 要 求 马
被 异 化之 时 。 这 才 是 教 育 的 悲 哀 , 知 识 僭 越 的又 一 表 现 。 是 面对 挑 战 ,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概 论 ” 必 须 改 变 以往 的教 “ 课 学 理 念 , 行 教 学 观念 创 新 , 师 生 共 同 努 力 下 采 取 多 种 形 式 , 进 在 共 同探 讨 、 究 、 答 和 解 决 时 代 、 会 、 生 所 提 出 的 难 点 、 点 问 研 回 社 人 热
基于雨课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智慧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雨课堂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智慧教学模式探索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概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的入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论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内容广泛,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会采用讲授、问答、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和信息。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如何利用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智慧课堂建设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平台建立起一个智慧课堂,将课程资料、教学资源、视频等内容进行整合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各种在线互动性教学活动,如在线答疑、讨论帖、小组讨论等,通过这些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和合作。
2. 课程知识点解读在课程知识点解读方面,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提供的直播功能,进行实时在线授课,结合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软件,更加生动直观地讲解和解读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 作业和测评通过雨课堂平台,教师可以布置各种形式的作业和测评,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等,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利用雨课堂的智慧教学模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效。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和提高,他们更加愿意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积极参与各种在线互动活动,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和融洽。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计划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计划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是我国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为他们将来的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和担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我们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
2.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现实问题。
4.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担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原理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和革命理论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和形成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系统性的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思想和理论。
2. 讨论交流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问题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3. 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方案一、制定本方案的依据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要求,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特点,制定本方案。
二、制定本方案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概括出来的,是体现马克思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
因此,只有老老实实读原著,原原本本悟原理,才能深切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和发展的内在逻辑过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
三、实践教学安排(一)内容实践教学主题围绕“经典阅读”展开,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见附件一)。
学生可以就某一方面内容联系实际进行学习思考。
(二)时间与进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贯穿整个学期。
任课教师可结合理论教学安排指导学生研读。
课程结束前提交读书报告。
(三)组织与形式1、教师在开学初对每一个教学班级进行分组(建议10人一组),小组成员围绕选定经典文本各自撰写一份读书报告,字数不少于1000字;学期末小组成员围绕一学期以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特别是对经典文献阅读的感受、困惑、收获等,共同讨论写作完成一份《读书小组期末“经典阅读”总结》,字数不少于20XX字。
2、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班内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每学期末向教研室推荐优秀实践论文(读书报告)若干篇。
(四)考核与评价1、教师负责对实践活动的开展及论文(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并对学生读书报告进行认真批改。
根据学生完成的实践成果的过程和质量评定每个学生的成绩。
考核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
2、实践教学经典文献阅读评价标准A:(90-100)对文章理解准确,表达流畅;B:(80-90)对文章理解较为准确,表达清楚;C:(70-80)对文章认真阅读,理解不全面,表达不清楚;D:(70分以下)阅读了,但没有理解;E:特殊给零分,所写内容和布置作业没有任何关联或其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模式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模式创新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和基本原理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高校教学的需求,我们需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模式创新。
二、问题分析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思考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相对较低。
另外,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的抽象概括,忽略了实践与实例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模式创新1. 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将课堂教学和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教师可以提前录制讲解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
在课堂上,教师主要以学生的问题和讨论为导向,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教学模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实践教学是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调研、实地考察等,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
3. 科技辅助教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例,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讨论、资源共享等,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四、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意义:1.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等模式,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精神 , 高校应在优化课 堂理 论 教学 的同 时 , 努 力 探索 行 之有 效 的课 堂实 践教 学模 式, 充 分发 挥 课 堂 实践 教 学 的作 用 , 从 而 提高 思 想 政 治 理
模式
课堂实践教学 的模式创新进行探索。 加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堂实践教学的
一
、
必 要性
课堂实践教学是相对 于社会实践教学和校 园实践教 学而言 , 是 十 分 重要 的教 学 实 践方 式 , 是 实施 其 他 实 践 教 学 的前提和基础 , 是提高教学质量 、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 重要环节 , 其必要性在于以下几点。 1 . 课堂实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自主性 、 能动性和 创造性 。课堂实践教学需要教师转变两种观念 : 一是教师 是培养学生全 面素质的指导者 , 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
合, 把 课 堂 实践 教 学和课 外 实践教 学 密切 结合 , 同时对《 马克 思主 义基本 原理概 论 》 课 堂 实践教 学模 式作 了初 步探 索。 关键词 : 马 克 思 主义 基本 原 理 概论 ; 课 堂 实践教 学 ; 探索
中 图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O 1 3 ) 2 9 - 0 0 4 2 — 0 2
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经过反思 , 很多教师认为只有 加强课 堂教学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 想象力 , 才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
人 之 是 — — 大 学 生 应 该 成 为
什 么 样 的 人
结合 大学生所 关注 的“ 应该 成为什 么样 的人 ” 的 问题 , 在“ 原理 ” 课 的绪论 “ 马克思 主义是关 于无 产 阶
级和人 类解放 的科学 ” 部分 的教学过程 中 , 教师 可 以
担着对大学生进行 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传授 、 帮助大学
题 。马克思 、 恩格斯 在青 年时期就确立 了要为无产 阶
易 陷入 单纯 的说 教 , 因此很难 引起 大学生 的共 鸣 , 更
难进入大学生的心灵 , 以至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
要 解决这一 问题 , 需 要教 师坚持 以生 为本 , 将 人 文关怀与理性解惑结合起来 , 进行教学方法 的改革和 创新 。 可 以说 , 如何使 自己在大学 四年学有所成 , 为自
基金项 目: 安徽师范大学教学研究项 目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课师生实践共 同体教学模式研究 ” ( 校教字[ 2 0 1 1 1 2 号)
作者简介 : 方 芳( 1 9 7 1 一) , 女, 安徽潜 山人 ,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 学院副教授 , 法学博士 , 马克思主义研 究 中心研 究 员, 国学
己未来事业 的发展奠 定坚实的基础 , 是每个 大学生都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2 - 1 9
级和全人类 的解放而奋斗终身 的明确 目标 。 为 了实现
这一 目 标, 他们进行了艰苦的理论探索 , 即使遇到再
大的 困难也从未放弃过 。 他们创立的马克思 主义理论 以揭示 自然 、社 会及人 的思维 发展 的普遍 规律 为 目
J 论’ ’ 课 教学方法创新初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设计〔摘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质量、凸显其实效性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高校教师要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认知、情感等实际情况,不仅要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而且要选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制作有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进一步提高其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原理”课教材在2001年出版后进行了多次修订,2015年版教材除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凝练之外,还融入了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和新精神。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要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原理”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必须精心规划,对“原理”课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必须以认清课程性质、制定教学目标为始端〔1〕。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预计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和选取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原理”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更加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然而,目前部分“原理”课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由于没有认识到“原理”课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以及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因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很好地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导致其制订的教学目标不是太高就是太大,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社会现象与问题。
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堂教学内容创新
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堂教学内容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我国各个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对大学生形成基本的思维方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高校普遍存在学生不爱学,教师不好教的窘境,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如何转变教师、学生观念,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革课程的整体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学习能力是问题的关键。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下发的 5 号文件及其实施方案指出,原理课要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是新课改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在整个原理课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主要的问题就是讲什么、怎么讲、讲的怎么样。
讲什么是前提,对整个教材内容的把握就尤为重要,科学地掌握和理解整个教材体系,是怎么讲、讲的怎么样的前提。
怎么讲则是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何把不同的讲授方法结合在不同的知识点上是问题的关键。
讲的怎么样则是讲授内容与讲授方法的结合效果。
本文仅从讲什么这点上作细致的探索。
新课改后的教材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对教材理解的关键就在于是孤立的分讲这三部分,还是将三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一块整钢。
一、马克思的哲学主要讲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人和人所生活的世界,马克思哲学说到根本是生活哲学。
理性地回观中国马克思 ( 主义)哲学的研究谱系,我们做出马克思 ( 主义)哲学本质上即是生活哲学的判断,是力图揭示、彰显马克思哲学的整体性本质与价值旨趣,并由此展开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探索与现实生活之间的互动。
[1]可见,整个哲学部分要讲出人的存在方式及人的生活世界的出场、演化与逻辑,这部分要讲出马克思哲学理论和现实生活世界的关系。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讲的都是此岸世界的真理,讲的是人生活世界的真理,了解了这些,才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真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
作者:王雁
来源:《学园》2013年第26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可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可从实践和批判的教学态度和理念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方面不断努力,使学生可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6-0056-02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内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通过不断努力,在促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提高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然而,在市场经济和网络条件下,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有的生命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新课题。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应在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原则的基础上,开辟马克思理论教学的新途径。
实现新课程改革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下简称“马原”)是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关于“马原”课的教学研究成果很多,有人从教材和理论性质和特点研究,有人从教学方法出发探讨如何做好教学;有学者对“马原”课教学中所遇到的各方面问题予以思考;也有人考察“马原”课在实施教学中的时效性。
但大多都是理论化的探讨,缺乏实践性的研究,提出的对策也缺乏操作性。
经过长期对“马原”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问题予以调查和研究证明,要改变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现状,最重要的是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老师愿教,学生爱听。
笔者认为,要对“马原”课的教学态度、教学管理两部分予以讨论。
一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具备实践和批判的教学态度和理念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要求的,也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必备的素质。
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教学的最大期望就是要能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大学生们感到有所失望,既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或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故厌学就不可避免;不少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基本特征是“一多一少”,教师讲的多,学生想地少,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往往使得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失去热情。
当然,现实中很多专业甚至非专业的教师也认为“马原”教材中不少内容与社会现实存在较大反差,对现实的解释力不强,再加上有的教师
鉴于教学管理“严格”和社会环境的“压力”,讲课要“谨慎”和“小心”,在教学中不敢理论联系“现实”来讨论一些社会热点,照本宣科,不能解答学生心中的困惑,大大降低和弱化了理论的生命力和现实性的力量。
这其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困境。
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
以经典著作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作为案例,做到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实践性、时代性、群众性和批判性的特征都能给予这些问题以彻底的回答,问题的解决也是在于理论教学者是否坚持和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
作为专业的教学人员在面临当前种种教学困境时,自身不仅仅应该要有较强的、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应具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活动的技巧,就是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和很好的切入点来传授和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有生命的、鲜活的理论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欢迎的,它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世界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170多年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变化与发展也证明了此理论一定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二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
在当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新其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实现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
如何不断更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以切实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也是解决当代高校大学生马克思理论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现象的有效途径。
就目前来讲,“原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讲授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做到精讲原理,立足现实。
但是,现实又是一个综合的范畴,从横跨面看,现实是指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包括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军事乃至社会思潮、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等,不可以狭隘、单一地理解。
从纵向度看,现实是一个历史流变的范畴,需要将其放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把握,不可以静止、孤立地理解。
也就是说,不能将现实仅仅理解为历史过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而应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有机联系中辩证地把握。
总之,只有综合、辩证地看待、认识现实,才能展示其丰富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才称得上严格意义的立足现实。
因此,授课老师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予以把握,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
要把原理放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兴趣。
总之,这一学科担当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据考察,高校在总体上的教学还不错,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大量的理论工作者、管理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群众默默做出奉献。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践者,直接对教学问题予以小题大做的讨论更显得尤为必要。
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效性应该是从制度上严格落实国家政策,管理上积极为教学研究者营造一种自由活泼的学术氛围和创造一定的教学条件。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自由地去实践自己所追随的共产主义理想,教学的有效性、实效性将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体会和讲授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
〔责任编辑:范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