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1.简述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的变化。
前期I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亚期。
①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凝集于核的一侧。
②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SC开始形成,并且合成剩余0.3%的DNA。
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bivalent)。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tetrad)③粗线期: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④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交叉端化,部分位点还在相连。
部分动物的卵母细胞停留在这一时期,形成灯刷染色体。
⑤终变期:交叉几乎完全端化,核膜破裂,核仁解体。
是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
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P70目前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归纳如下: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具有流动性,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膜二侧其它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3.简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根据分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将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6个时期。
1.前期:染色质凝集、分裂极确定、核仁缩小并解体。
2.前中期:核膜崩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
3.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的凝集,排列在赤道板上,小的在侧,大的在外侧。
4.后期:由于两条染色单体在主缢痕处分开,打断了中期纺锤丝力量的平衡,染色单体开始向两极移动。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第一、二、三章经典细胞学说1所有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4细胞来源于已经存在的细胞蛋白质的四级结构:1以肽键为主键,或有少量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
一级结构决定蛋白质的三维构象,从而影响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作用。
2在一级结构基础上,氨基酸残基之间借氢键在对应点链接,是蛋白质结构发生折曲。
分为三种类型:α螺旋,β折叠,三股螺旋。
3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再行折叠。
蛋白质有的区域为α螺旋或β折叠,其他区域则随机卷曲。
参与维系三级结构的有氢键、酯键、离子键和疏水键。
4由多个亚基借助化学键的作用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
*一二三级结构都是单条多肽链空间结构的变化。
只有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必须在三维结构水平上才表现出生物活性;由两条或多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必须构成四级结构,才具有活性。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1-10μm 较大,10-100μm细胞壁肽聚糖纤维素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有遗传物质一条没有与组蛋白结合的裸露环装DNA 若干与组蛋白结合的DNA核糖体70S(50+30) 80S(60+40)膜性细胞器间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细胞骨架无有转录与翻译均在细胞质转录在细胞核,翻译在细胞质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细胞膜细胞内膜:除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外,细胞内有许多膜性细胞器(如…),称为细胞内膜,它们共同构成细胞的内膜系统生物膜:细胞内膜+细胞膜+线粒体膜单位膜:“两暗一明”的膜相结构细胞膜的作用1限定细胞范围,维持细胞形状。
2作为屏障,防止胞内物质外漏。
具有高度选择性(半透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维持细胞内环境。
3接受外界信息,进行信息交流,使细胞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产生应答。
4对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分化癌变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5在进化上,膜的出现是细胞形成的重要阶段。
膜的分子结构模型单位膜模型:1认为所有的生物膜都具有“两暗一明”结构,其厚度大致是7.5nm。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1、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主要有三点:1、为各种细胞器维持其正常结构提供所需要的离子环境;2、为各类细胞器完成其活动供给所必须的一切底物3、同时也是进行某些生化活动,如糖酵解、磷酸戊糖反应等的场所。
2、简述信号假说的内容信号假说的内容主要有四点:1、信号密码被翻译为信号肽,翻译暂时中止;2、信号肽识别颗粒识别信号肽;3、信号肽被SRP通过与内质网膜整合的停靠蛋白引导到内质网膜上;4、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膜上继续合成,信号肽进入内质网腔后被信号肽酶切断。
3、粗面内质网的功能粗面内质网的功能主要有:1、帮助运输蛋白在内质网腔中合成;2、N-连接的糖蛋白的糖基化是在粗面内质网内进行的;3、参与蛋白质的分选与运转;4、合成膜质并进行组装。
4、滑面内质网的功能滑面内质网的功能主要有:1、除合成膜质外还合成脂肪、胆固醇、甾类激素等脂类;2、参与糖原的合成与分解;3、肝的解毒作用主要由肝细胞内的滑面内质网来完成。
5、内质网结构的特征及分类内质网结构的特征为网管状、泡状、扁囊状的封闭的网膜体系。
可分为两类:(1)滑面内质网,多为网管和小泡组成;(2)粗面内质网,多为扁囊组成。
7、详细描述信号假说的过程答:信号假说的内容:外输蛋白的5’端信号密码被翻译为18-3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信号肽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肽并与之结合形成SRP-核糖体复合体,翻译暂时中止;SRP还可与内质网膜整合的停靠蛋白相识别。
于是引导SRP-核糖体复合体到内质网膜上;SRP离开复合体,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膜上继续合成,信号肽进入内质网腔后被信号肽酶切断,最终完整的多肽链被合成出来。
8、比较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答:二者相同之处:均属于内质网膜系统,都是由封闭的膜与管腔构成,并且管腔相通。
二者不同之处:粗面内质网膜表面粗糙,含有核糖体;滑面内质网膜光滑,不含核糖体。
在功能方面:粗面内质网主要合成运输蛋白、N-连接的糖蛋白、膜质等;滑面内质网主要合成包括膜质以外的脂肪、胆固醇和甾类激素等脂类及糖原等,另外其也参与分解糖原。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就是什么?这些特征与生物膜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细胞膜基本结构特征有流动性、选择透过性、不对称性性。
细胞膜就是镶嵌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本身就是可以流动的同时其上的蛋白质可以穿入穿出双分子层也可以在双分子层上漂移,生物膜就体现出流动性磷脂双分子层亲油不亲水所以非极性物质比极性物质容易穿过生物膜同时膜上蛋白只允许一定构象的物质通过,因此生物膜有选择透过性不对称性在于生物膜内侧外侧的磷脂成分有差异蛋白质种类数量有差异导致其不对称性流动性有助于生物膜的更新选择透过性有助于吸收用用物质与排出废物以及某些细胞特异性识别不对称性有助于保持生物膜内外的物质差异2、简述膜蛋白及膜脂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特点?它们在保证生物膜的结构完整性与发挥功能方面具有哪些作用?答:膜蛋白按结构组分分为:激素受体与运输蛋白;按与膜的位置关系分为整合蛋白与外周蛋白当两亲分子悬浮于水中后,它们会立即重排成有序结构,疏水基因埋在核心以排出水分,同时,亲水基因向外暴露在水中。
当磷脂与其它两亲脂分子的浓度足够时就会形成双分子层,这就是膜结构的基础。
膜脂还与膜的下列性质有关:①膜的流动性(fluidity):包括侧面扩散、自旋转与翻转。
不饱与脂肪含量越高,流动性越强,胆固醇能增加膜的稳定性而不显著影响流动性,因为它有一个刚性结构(环)与一个弹性结构(碳氢链尾巴)。
②选择透过性:由于高度疏水性,膜酸分子层对于离子与生物性分子几乎就是不可透过的,必须借助于膜蛋白。
要穿过膜,极性物质必须部分或全部释放出它的水化层,结合到载体蛋白上跨膜转运或直接通过水性的蛋白通道,跨膜的水分运动就是与离子运输相结合的,非极性物质直接沿浓梯度扩散又穿过脂双分子层。
③自缝合能力:当脂双分子层被破坏时,它们能立即自动缝合起来。
④不对称性生物膜就是不对称的,也就就是说双分子层的两上半层的脂的组成就是不同的。
例如,人的细胞膜外层含有较多的磷脂酰胆碱,与鞘磷脂。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1、细胞的跨膜物质运输有哪些方式?2、为什么说线粒体的行为类似于细菌?3、简述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的变化。
4、细胞同步化培哪些类型?5、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有哪些方式?6、为什么说线粒体的行为类似于细菌?7、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8、简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9、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有哪些方式?10、原癌基因激活的机制有哪些?11、什么是TDR双阻断法?有什么优缺点?12、简述cAMP途径中的Gs调节模型13、什么是电镜负染技术?14、什么是蛋白质感染因子(prion)?15、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有哪些途径?请举例说明。
16、什么是细胞周期,可分为哪4个阶段)?17、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运输途径主要有那些?18、那些蛋白质需要在内质网上合成?19、简述JAK-STAT信号途径20、细胞骨架由哪三类成分组成,各有什么主要功能?21、让M期的细胞与间期的细胞融合,诱导间期细胞产生PCC,请描述各时期PCC的形态及形成原因。
22、根据光镜与电镜的特点,观察下列结构采用那种显微镜最好?如果用光镜(暗视野、相差、免疫荧显微镜)那种最有效?为什么?2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24、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25、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差别是后者有细胞器,细胞器结构的出现有什么优点?(至少2点)26、简述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
27、简述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原生动物应付低渗膨胀的主要方式?28、简述单克隆抗体的主要技术路线。
29、简述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30、受体的主要类型。
31、细胞的信号传递是高度复杂的可调控过程,请简述其基本特征。
32、简述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33、细胞通过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主要有哪几种方式?34、简要说明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主要特点。
35、信号肽假说的主要内容。
36、简述含信号肽的蛋白在细胞质合成后到内质网的主要过程。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1.简述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的变化。
前期I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亚期。
①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凝集于核的一侧。
②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SC开始形成,并且合成剩余%的DNA。
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bivalent)。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tetrad)③粗线期: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④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交叉端化,部分位点还在相连。
部分动物的卵母细胞停留在这一时期,形成灯刷染色体。
⑤终变期:交叉几乎完全端化,核膜破裂,核仁解体。
是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
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P70目前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归纳如下: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具有流动性,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膜二侧其它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3.简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根据分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将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6个时期。
1.前期:染色质凝集、分裂极确定、核仁缩小并解体。
2.前中期:核膜崩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
3.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的凝集,排列在赤道板上,小的在内侧,大的在外侧。
4.后期:由于两条染色单体在主缢痕处分开,打断了中期纺锤丝力量的平衡,染色单体开始向两极移动。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问答题细胞学说的内容以及意义。
内容:○1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2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3所有细胞都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形成○4所有细胞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5细胞含有遗传信息(DNA),在分裂时遗传信息传递给子细胞○6细胞内存在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代谢过程○7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组成,多细胞生物由多个细胞组成○8生物体的活性依赖于所有组成生物体细胞活性的综合。
意义: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这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 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之一。
3.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区别?①照明源不同:光镜的照明源是可见光,电镜的照明源是电子束;由于电子束的波长远短于光波波长,因而电镜的放大率及分辨率显著高于光镜。
②透镜不同:光镜为玻璃透镜;电镜为电磁透镜。
③分辨率及有效放大本领不同:光镜的分辨率为0.2μm左右,放大倍数为1000倍;电镜的分辨率可达0.2nm,放大倍数106倍。
④真空要求不同:光镜不要求真空;电镜要求真空。
⑤成像原理不同:光镜是利用样品对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颜色变化成像;而电镜则是利用样品对电子的散射和透射形成明暗反差成像。
⑥生物样品制备技术不同:光镜样品制片技术较简单,通常有组织切片、细胞涂片、组强压片和细胞滴片等;而电镜样品的制备较复杂,技术难度和费用都较高,在取材、固定、脱水和包埋等环节上需要特殊的试剂和操作,还需要制备超薄切片。
4.生物膜的主要化学组成有哪些?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主要成分有膜脂、膜蛋白和膜糖三大类。
特点:○1蛋白质不是伸展的片层,而是以折叠球形镶嵌在脂双层中,蛋白质与膜的结合程度取决于膜蛋白中氨基酸的性质○2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再是封闭的板块结构,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移动;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蛋白质有的镶嵌在膜的内或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细胞⽣物学简答题1.简述G蛋⽩偶联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的异同G蛋⽩偶联受体所介导信号通路分为三类:①激活离⼦通道;②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以cAMP 为第⼆信使;③激活磷脂酶C ,以IP3 和DAG 作为双信使激活离⼦通道:当受体与配体结合被激活后,通过偶联G蛋⽩的分⼦开关作⽤,调控跨膜离⼦通道的开启和关闭,进⽽调节靶细胞的活性。
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酸的cAMP信号通路:细胞外信号(激素,第⼀信使)与相应G蛋⽩偶联的受体结合,导致细胞内第⼆信使cAMP的⽔平变化⽽引起细胞反应的信号通路。
腺苷环化酶调节胞内cAMP的⽔平,cAMP 被环腺苷酸磷酸⼆酯酶降解清除。
cAMP信号通路主要是通过活化cAMP依赖性蛋⽩激酶A (PKA) ,激活靶酶开启基因表达,从⽽表现出不同的效应。
蛋⽩激酶A 由2个催化亚基和2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的结合可改变调节亚基的构象,释放催化亚基产⽣活性。
蛋⽩激酶A被激活后,⼀⽅⾯通过对底物蛋⽩的磷酸化,引起细胞对胞外信号的快速反应;另⼀⽅⾯,其催化亚基可进⼊细胞核,磷酸化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CREB) 的丝氨酸残基。
磷酸化的CREB蛋⽩被激活,它作为基因转录的调节蛋⽩识别并结合到靶细胞的cAMP应答元件(CRE) 启动靶基因的转录,引起细胞缓慢的应答反应。
cAMP信号通路中的缓慢反应过程:激素→G-蛋⽩偶联受体→G-蛋⽩→腺苷酸环化酶→ cAMP→ cAMP依赖的蛋⽩激酶A→基因调控蛋⽩→基因转录。
cAMP是由腺苷酸环化酶 (adenylyl cyclase,AC) 催化合成的,腺苷酸环化酶为跨膜12次的糖蛋⽩,在Mg2+或Mn2+存在下能催化ATP⽣成cAMP;细胞内的环腺苷酸磷酸⼆酯酶 (PDE) 可降解cAMP⽣成5’-AMP,导致细胞内cAMP⽔平下降。
因此,细胞内cAMP的浓度受控于腺苷酸环化酶和PDE的共同作⽤)。
cAMP信号调控系统由质膜上的5种成分组成:刺激型激素受体(Rs)、抑制型激素受体(Ri)、刺激型G蛋⽩(Gs)、抑制型G蛋⽩(Gi)、腺苷酸环化酶(E)。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一1.何为细胞学说,简述其内容。
2.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二1.简单比较DNA与RNA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的异同点。
3.简单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上有哪些不同?4.简单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基因组结构上有哪些不同?5.简述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结构模型和主要功能是什么?7.试比较mRNA、tRNA、rRNA三者的结构与功能。
三1.简单比较DNA与RNA的组成、结构及功能的异同点。
3.简单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细胞结构上有哪些不同?4.简单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基因组结构上有哪些不同?5.简述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结构模型和主要功能是什么?7.试比较mRNA、tRNA、rRNA三者的结构与功能。
四1.小分子和离子的主要跨膜运输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2.哪些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3.膜转运蛋白的概念、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4.门控通道的类型5.载体介导的主动运输的特点和类型6.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有哪些?7.胞吞作用可以分为哪三种方式?各有何特点?5.参与有被小窝和有被小泡形成的蛋白质9.有被小窝处网格蛋白包被的形成有何作用?10.细胞外被的概念及功能11.膜脂可分为哪几类,其功能是什么?12.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特性是什么?其功能主要由哪类分子完成?五1.内膜系统出现的意义是什么?2.核糖体分哪两种,各主要合成哪些蛋白质?3.简述分子伴侣的作用。
4.简述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5.简述溶酶体的功能。
6溶酶体的共同特征有哪些?7.按形成过程,溶酶体可分为哪几类,简述它们各自是如何形成的。
8.简述吞噬性溶酶体的类型及各类型的消化底物来源。
9.光面内质网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10.糙面内质网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其功能有哪些?11.简述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所含酶类与功能12.与分泌性蛋白的合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各起什么作用?13.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试回答以下问题:(1)当胰岛素合成时,内膜系统的哪些细胞器直接参与其中,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2)胰岛素以哪种方式分泌出细胞外?(3)在胰岛素合成旺盛时,细胞核中会出现一个大而明显的深染区,而当细胞进行分裂时,这种结构又将消失,这是细胞核的哪种结构?其功能是什么?14.溶酶体是细胞内进行消化的主要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酶体的酶是在哪里进行合成和初步加工,其进一步加工修饰及分拣是在哪种细胞器中进行?(2)溶酶体的标志性酶是哪种?(3)溶酶体具有高度异质性,但溶酶体共同的特点是什么?15.关于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分选与定向运输,科学家提出了重要的信号假说,请回答:(1)何为信号假说?(2)在信号假说中涉及到哪些分子或颗粒?(3)通过信号假说机制合成的蛋白质的最终去向有哪些?16.一种分泌性蛋白质分别在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进行了糖基化,试述该蛋白在两种细胞器中进行糖基化的方式及主要区别17.试述分泌性糖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详细过程。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1.简述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的变化。
前期I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亚期。
①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凝集于核的一侧。
②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SC开始形成,并且合成剩余0.3%的DNA。
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bivalent)。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tetrad)③粗线期: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④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交叉端化,部分位点还在相连。
部分动物的卵母细胞停留在这一时期,形成灯刷染色体。
⑤终变期:交叉几乎完全端化,核膜破裂,核仁解体。
是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
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P70目前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归纳如下: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具有流动性,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膜二侧其它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3.简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根据分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将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6个时期。
1.前期:染色质凝集、分裂极确定、核仁缩小并解体。
2.前中期:核膜崩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
3.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的凝集,排列在赤道板上,小的在内侧,大的在外侧。
4.后期:由于两条染色单体在主缢痕处分开,打断了中期纺锤丝力量的平衡,染色单体开始向两极移动。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汇总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汇总
1. 什么是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生理过程的科学领域。
2. 什么是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 细胞有哪些组成部分?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4. 细胞核的作用是什么?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理活动和遗传信息的存储与传递。
5. 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细胞膜在细胞内外之间起到物质交换和细胞保护的作用。
6. 哪些生物可以被称为“单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和原生动物等单细胞生物可以被称为单细胞生物。
7. 什么是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和生长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
8.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什么区别?
有丝分裂产生两个完全一样的细胞,减数分裂则产生四个具有一半染色体数目的细胞。
9. 细胞呼吸是指什么?
细胞呼吸是细胞利用氧气和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
10. 什么是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有序的细胞死亡过程,通常发生在细胞损伤、发育过程中或细胞寿命到期时。
以上为细胞生物学简答题汇总。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及答案简答题(答案仅供参考)题目与答案序号1. 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极其生理意义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主要由膜脂双层的动态变化引起,质膜的流动性由膜脂和蛋白质的分子运动两个方面组成。
膜质分子的运动:侧向移动、旋转、翻转运动、左右摆动膜蛋白的运动:侧向移动、旋转生理意义:1、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如物质跨膜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2、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
不对称性:质膜的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膜蛋白和糖在膜上均呈不对称分布,导致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即膜内外两层的流动性不同,使物质传递有一定方向,信号的接受和传递也有一定方向生理意义:1、保证了生命活动有序进行2、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2. 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1、胆固醇:相变温度以上,会降低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以下,则阻碍晶态形成。
2、脂肪酸链的饱和度:不饱和脂肪酸链越多,膜流动性越强。
3、脂肪酸链的长度:长链脂肪酸使膜流动性降低。
4、卵磷脂/鞘磷脂:比例越高则膜流动性越增加(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5、膜蛋白:镶嵌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小6、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3. 1.简述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①细胞类型不同:胞饮作用见于几乎所用真核细胞;吞噬作用对于原生动物是一种获取营养的方式,对于多细胞动物这种方式仅见于特殊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嗜中性和树突细胞)。
②摄入物:胞饮作用摄入溶液,吞噬作用摄入大的颗粒性物质。
③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150 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250 nm。
④摄入的过程: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组成型过程,无需信号刺激;吞噬作用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
⑤胞吞泡形成机制:胞饮作用需要网格蛋白形成包被、接合素蛋白连接;吞噬作用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参与,如果用降解微丝的药物(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则可阻断吞噬泡的形成,但胞饮作用仍继续进行。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1.简述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的变化。
前期I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亚期。
①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凝集于核的一侧。
②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SC开始形成,并且合成剩余%的DNA。
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bivalent)。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tetrad)③粗线期: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④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交叉端化,部分位点还在相连。
部分动物的卵母细胞停留在这一时期,形成灯刷染色体。
⑤终变期:交叉几乎完全端化,核膜破裂,核仁解体。
是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
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P70目前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归纳如下: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具有流动性,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膜二侧其它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3.简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根据分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将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6个时期。
1.前期:染色质凝集、分裂极确定、核仁缩小并解体。
2.前中期:核膜崩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
3.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的凝集,排列在赤道板上,小的在内侧,大的在外侧。
4.后期:由于两条染色单体在主缢痕处分开,打断了中期纺锤丝力量的平衡,染色单体开始向两极移动。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简答题与答案
(完整版)细胞⽣物学简答题与答案简答题(答案仅供参考)题⽬与答案序号1. 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极其⽣理意义流动性:膜蛋⽩和膜脂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主要由膜脂双层的动态变化引起,质膜的流动性由膜脂和蛋⽩质的分⼦运动两个⽅⾯组成。
膜质分⼦的运动:侧向移动、旋转、翻转运动、左右摆动膜蛋⽩的运动:侧向移动、旋转⽣理意义:1、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如物质跨膜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等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2、当膜的流动性低于⼀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
不对称性:质膜的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膜蛋⽩和糖在膜上均呈不对称分布,导致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向性,即膜内外两层的流动性不同,使物质传递有⼀定⽅向,信号的接受和传递也有⼀定⽅向⽣理意义:1、保证了⽣命活动有序进⾏2、保证了膜功能的⽅向性2. 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1、胆固醇:相变温度以上,会降低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以下,则阻碍晶态形成。
2、脂肪酸链的饱和度:不饱和脂肪酸链越多,膜流动性越强。
3、脂肪酸链的长度:长链脂肪酸使膜流动性降低。
4、卵磷脂/鞘磷脂:⽐例越⾼则膜流动性越增加(鞘磷脂粘度⾼于卵磷脂)。
5、膜蛋⽩:镶嵌蛋⽩越多流动性越⼩6、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强度等3. 1.简述胞饮作⽤和吞噬作⽤的主要区别。
①细胞类型不同:胞饮作⽤见于⼏乎所⽤真核细胞;吞噬作⽤对于原⽣动物是⼀种获取营养的⽅式,对于多细胞动物这种⽅式仅见于特殊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嗜中性和树突细胞)。
②摄⼊物:胞饮作⽤摄⼊溶液,吞噬作⽤摄⼊⼤的颗粒性物质。
③胞吞泡的⼤⼩不同,胞饮泡直径⼀般⼩于150 nm,⽽吞噬泡直径往往⼤于250 nm。
④摄⼊的过程:胞饮作⽤是⼀个连续发⽣的组成型过程,⽆需信号刺激;吞噬作⽤是⼀个信号触发过程。
⑤胞吞泡形成机制:胞饮作⽤需要⽹格蛋⽩形成包被、接合素蛋⽩连接;吞噬作⽤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的参与,如果⽤降解微丝的药物(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则可阻断吞噬泡的形成,但胞饮作⽤仍继续进⾏。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与答案
简答题(答案仅供参考)题目与答案序号1. 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极其生理意义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
主要由膜脂双层的动态变化引起,质膜的流动性由膜脂和蛋白质的分子运动两个方面组成。
膜质分子的运动:侧向移动、旋转、翻转运动、左右摆动膜蛋白的运动:侧向移动、旋转生理意义:1、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如物质跨膜运输、细胞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以及激素的作用等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2、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
不对称性:质膜的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
膜脂、膜蛋白和糖在膜上均呈不对称分布,导致膜功能的不对称性和方向性,即膜内外两层的流动性不同,使物质传递有一定方向,信号的接受和传递也有一定方向生理意义:1、保证了生命活动有序进行2、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2. 影响膜流动性的因素1、胆固醇:相变温度以上,会降低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以下,则阻碍晶态形成。
2、脂肪酸链的饱和度:不饱和脂肪酸链越多,膜流动性越强。
3、脂肪酸链的长度:长链脂肪酸使膜流动性降低。
4、卵磷脂/鞘磷脂:比例越高则膜流动性越增加(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
5、膜蛋白:镶嵌蛋白越多流动性越小6、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3. 1.简述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①细胞类型不同:胞饮作用见于几乎所用真核细胞;吞噬作用对于原生动物是一种获取营养的方式,对于多细胞动物这种方式仅见于特殊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嗜中性和树突细胞)。
②摄入物:胞饮作用摄入溶液,吞噬作用摄入大的颗粒性物质。
③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150 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250 nm。
④摄入的过程: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组成型过程,无需信号刺激;吞噬作用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
⑤胞吞泡形成机制:胞饮作用需要网格蛋白形成包被、接合素蛋白连接;吞噬作用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参与,如果用降解微丝的药物(细胞松弛素B)处理细胞,则可阻断吞噬泡的形成,但胞饮作用仍继续进行。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生物膜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细胞膜基本结构特征有流动性、选择透过性、不对称性性。
细胞膜是镶嵌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本身是可以流动的同时其上的蛋白质可以穿入穿出双分子层也可以在双分子层上漂移,生物膜就体现出流动性磷脂双分子层亲油不亲水所以非极性物质比极性物质容易穿过生物膜同时膜上蛋白只允许一定构象的物质通过,因此生物膜有选择透过性不对称性在于生物膜内侧外侧的磷脂成分有差异蛋白质种类数量有差异导致其不对称性流动性有助于生物膜的更新选择透过性有助于吸收用用物质和排出废物以及某些细胞特异性识别不对称性有助于保持生物膜内外的物质差异2.简述膜蛋白及膜脂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特点它们在保证生物膜的结构完整性和发挥功能方面具有哪些作用答:膜蛋白按结构组分分为:激素受体和运输蛋白;按与膜的位置关系分为整合蛋白和外周蛋白当两亲分子悬浮于水中后,它们会立即重排成有序结构,疏水基因埋在核心以排出水分,同时,亲水基因向外暴露在水中。
当磷脂和其它两亲脂分子的浓度足够时就会形成双分子层,这是膜结构的基础。
膜脂还与膜的下列性质有关:①膜的流动性(fluidity):包括侧面扩散、自旋转和翻转。
不饱和脂肪含量越高,流动性越强,胆固醇能增加膜的稳定性而不显著影响流动性,因为它有一个刚性结构(环)和一个弹性结构(碳氢链尾巴)。
②选择透过性:由于高度疏水性,膜酸分子层对于离子和生物性分子几乎是不可透过的,必须借助于膜蛋白。
要穿过膜,极性物质必须部分或全部释放出它的水化层,结合到载体蛋白上跨膜转运或直接通过水性的蛋白通道,跨膜的水分运动是与离子运输相结合的,非极性物质直接沿浓梯度扩散又穿过脂双分子层。
③自缝合能力:当脂双分子层被破坏时,它们能立即自动缝合起来。
④不对称性生物膜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双分子层的两上半层的脂的组成是不同的。
例如,人的细胞膜外层含有较多的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
膜上大部门的磷脂酰丝氟纹和磷脂酰乙醇胺位于内层3.试以Na+-K+泵为例概述ATP驱动泵在主动转运过程的作用、分类及其生物学意义答:Na+--K+ 泵作用和分类:Na+--K+ 泵构成:由2个大亚基、2个小亚基组成的4聚体,实际上就是Na+-K+ATP酶,分布于动物细胞的质膜.(1)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2)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3)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 (4)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Na+-K+泵的生物学意义: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③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4.归纳比较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的功能答:粗面内质网功能:①附着核糖体的支架②参与蛋白质的运输③参与蛋白质的修饰;滑面内质网功能①脂类的合成②糖原的合成与分解③解毒功能④在特化的细胞中执行特殊功能5.简述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修饰、包装和转运的过程及与内膜系统的关系。
细胞生物学简答题
1.简述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的变化。
前期I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亚期。
①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凝集于核的一侧。
②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SC开始形成,并且合成剩余0.3%的DNA。
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bivalent)。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tetrad)③粗线期: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④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交叉端化,部分位点还在相连。
部分动物的卵母细胞停留在这一时期,形成灯刷染色体。
⑤终变期:交叉几乎完全端化,核膜破裂,核仁解体。
是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
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P70目前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归纳如下: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具有流动性,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膜二侧其它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3.简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根据分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将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6个时期。
1.前期:染色质凝集、分裂极确定、核仁缩小并解体。
2.前中期:核膜崩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
3.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的凝集,排列在赤道板上,小的在内侧,大的在外侧。
4.后期:由于两条染色单体在主缢痕处分开,打断了中期纺锤丝力量的平衡,染色单体开始向两极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减数分裂前期I细胞核的变化。
前期I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5个亚期。
①细线期:染色体呈细线状,凝集于核的一侧。
②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SC开始形成,并且合成剩余0.3%的DNA。
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bivalent)。
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tetrad)③粗线期: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④双线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开始分离,交叉端化,部分位点还在相连。
部分动物的卵母细胞停留在这一时期,形成灯刷染色体。
⑤终变期:交叉几乎完全端化,核膜破裂,核仁解体。
是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
2.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膜的不对称性和流动性P70目前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归纳如下: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生物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与功能。
生物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具有流动性,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膜蛋白与膜蛋白之间及其与膜二侧其它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3.简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根据分裂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变化,可将连续的有丝分裂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6个时期。
1.前期:染色质凝集、分裂极确定、核仁缩小并解体。
2.前中期:核膜崩裂,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向赤道面运动。
3.中期:染色体达到最大的凝集,排列在赤道板上,小的在内侧,大的在外侧。
4.后期:由于两条染色单体在主缢痕处分开,打断了中期纺锤丝力量的平衡,染色单体开始向两极移动。
5.末期:随着后期末染色体移动到两极,染色体被平均分配,此时染色体上的组蛋白H1发生去磷酸化,高度凝聚的染色体解旋,染色质纤维重新出现,RNA合成恢复,核仁重新形成。
6.胞质分裂:细胞分裂末期,在中部质膜的下方,形成收缩环。
收缩环不断缢缩,形成分裂沟。
随着分裂沟不断加深,细胞形状随之变为椭圆形、哑铃形,当分裂沟加深至一定程度时,细胞在此发生断裂。
P2804. 简述cAMP途径中的Gs调节模型?当细胞没有受到激素刺激,Gs处于非活化态,α亚基与GDP结合,此时腺苷酸环化酶没有活性;当激素配体与Rs结合后,导致Rs构象改变,暴露出与Gs结合的位点,使激素-受体复合物与Gs结合,Gs的α亚基构象改变,从而排斥GDP,结合GTP而活化,使三聚体Gs蛋白解离出α亚基和βγ基复合物,并暴露出α亚基与腺苷酸环化酶的结合位点;结合GTP的α亚基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使之活化,并将ATP转化为cAMP。
随着GTP的水解α亚基恢复原来的构象并导致与腺苷酸环化酶解离,终止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作用。
α亚基与βγ亚基重新结合,使细胞回复到静止状态。
活化的βγ亚基复合物也可直接激活胞内靶分子,具有传递信号的功能,如心肌细胞中G蛋白耦联受体在结合乙酰胆碱刺激下,活化的βγ亚基复合物能开启质膜上的K+通道,改变心肌细胞的膜电位。
此外βγ亚基复合物也能与膜上的效应酶结合,对结合GTP的α亚基起协同或拮抗作用。
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5. 细胞的跨膜物质运输有哪些方式?对于小分子物质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也叫异化扩散。
其中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ATP才能进行、逆浓度梯度:而异化扩散则只需载体但不需要ATP,自由扩散既不消耗ATP也不须载体,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
对于生物大分子物质,像蛋白质,葡萄糖之类的跨膜运输是胞吞和胞吐P766.让M期的细胞与间期的细胞融合,诱导间期细胞产生PCC,请描述各时期PCC的形态及形成原因。
①G1期PCC为单线状,因DNA未复制。
②S期PCC为粉末状,这与DNA由多个部位开始复制有关。
G2期PCC为双线染色体,说明DNA复制已完成。
8.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虽然凋亡与坏死的最终结果极为相似,但它们的过程与表现却有很大差别。
坏死(necrosis):坏死是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
表现为细胞胀大,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核变化较慢,DNA降解不充分,引起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凋亡是细胞对环境的生理性病理性刺激信号,环境条件的变化或缓和性损伤产生的应答有序变化的死亡过程。
其细胞及组织的变化与坏死有明显的不同9.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有哪些途径?请举例说明P811、离子梯度,如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伴随着钠离子的进入,而钠离子又会被钠钾泵排出细胞外;(2分)2、水解ATP,如钠钾泵、氢钾泵等等;(2分)3、光能,如细菌质膜中具有光驱动的质子泵。
(2分)10.什么是细胞周期,可分为哪4个阶段?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终了所经历的过程。
G1期:M期与DNA合成开始之间的阶段;S期:从DNA合成开始,到核DNA含量倍增核染色体复制的完成结束;G2期:S期到有丝分裂开始;M期:由核分裂和胞质分裂组成。
11.什么是Hayflick极限?有什么理论依据?“Hayflick”极限,即细胞最大分裂次数。
细胞增殖次数与端粒DNA长度有关。
DNA复制一次端粒DNA就缩短一段,当缩短到Hayflick点时,细胞停止复制,走向衰亡。
端粒的长度与端聚酶的活性有关,端聚酶是一种反转录酶,正常体细胞中缺乏此酶。
13.简述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对于维持生物世代间遗传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经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生物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由2n变为n。
经受精,配子融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又恢复为2n,由此保证了有性生殖的生物上下代在染色体数目上的恒定。
14.简述钠钾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P82Na+-K+泵——实际上就是Na+-K+ATP酶,存在于动,植物细胞质膜上,它有大小两个亚基,大亚基催化ATP水解,小亚基是一个糖蛋白.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大亚基以亲Na+态结合Na+后,触发水解ATP.每水解一个ATP释放的能量输送3个Na+到胞外,同时摄取2个K+入胞,造成跨膜梯度和电位差,这对神经冲动传导尤其重要,Na+-K+泵造成的膜电位差约占整个神经膜电压的80%.若将纯化的Na+-K+泵装配在红细胞膜囊泡(血影)上,人为地增大膜两边的Na+,K+梯度到一定程度,当梯度所持有的能量大于ATP水解的化学能时,Na+,K+会反向顺浓差流过Na+-K+泵,同时合成ATP.Na-K泵作用是:①维持细胞的渗透性,保持细胞的体积;②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15.泛素化途径对周期蛋白的降解过程。
P2921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差别是后者有细胞器,细胞器结构的出现有什么优点?(至少2点)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又称”动力车间”.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场所。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场所。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
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含有色素。
17.简述CDK1(MPF)激酶的活化过程。
无活性的Cdk分子中含有一弯曲的T环结构,将Cdk的袋状催化活性部位入口封闭,阻止了蛋白底物对活性位点的附着。
Cdk与cyclin结合使T环结构位移、缩回,Cdk底物附着位点由此转向其袋状催化活性部位分布,Cdk具有了部分活性。
Cdk完全激活还需T环上的特定位点发生磷酸化。
18.简要说明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有那些?P323一、胞质中的细胞分化决定因子与传递方式影响细胞分化的命运二、胚胎细胞间相互作用协调细胞分化的方向三、激素是不相邻的远距离的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分化调节因子四、细胞分化的方向可因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改变19.什么是MPF?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其功能是什么? P296MPF:即成熟促进因子,为cyclinB-Cdk复合物,在启动M期起着关键作用,为促进M期启动的调节因子。
在细胞由G2期进入M期后,依赖于其蛋白激酶活性,MPF可对M期早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MPF可通过磷酸化组蛋白H1上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特殊位点,诱导染色质凝集,启动有丝分裂。
MPF也可直接作用于染色体凝缩蛋白,散在的DNA分子结合于磷酸化的凝缩蛋白上后,沿其表面发生缠绕、聚集,介导了染色体形成超螺旋化结构,进而发生凝集。
第六部分论述题1.论述生物膜的结构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关于膜结构的学说很多,以1972 年美国S.J.Singer 和G.L.Nicolson 的“流动镶嵌模型”最为大家所接受。
其主要之点:生物膜具有液晶态结构,有流动性;生物膜的骨架是类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嵌合在膜上,即具镶嵌性;无论类脂,蛋白质( 含糖蛋白) 等在膜内外的排列都是不对称分布的,具不对称性;膜在不断运动、变化、更新之中。
简单来说,生物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物膜将内物质包裹起来,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内环境。
众所周知,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都是酶催化反应,而酶化反应的前提就是适宜的环境(包括温度,浓度,水环境等),而生物膜恰好提供了这一环境,所以生物膜对生物体的存活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生物膜还发挥着向膜内结构运输养料和排出代谢废物,传导信息等重要的作用。
2.谈谈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层次,研究热点,特别谈谈你最了解的热点问题。
答:1)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3)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4)细胞增殖及其调控5)细胞分化及其调控6)细胞的衰老与调亡7)细胞的起源与进化8)细胞工程研究层次从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研究热点问题1)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主要是非组蛋白对基因组的作用2)细胞增殖、分化、调亡(编程性死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3)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4)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浅谈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细胞信号通路出现故障导致癌症有2项新的研究对助长正常细胞转变为2种最致命癌症的基因组的变异进行了描述,它们是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这是最常见类型的脑癌)和胰腺癌。
尽管每种癌症类型的特异性基因组变异每个肿瘤都有所不同,但这2项研究披露了一个核心组的细胞信号通路和调节过程出现了偏差,从而导致了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