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课程革新分析及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化学分析和药效研究的最新进展

中药化学分析和药效研究的最新进展

中药化学分析和药效研究的最新进展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独特的疗法,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已经形成完整的临床应用体系,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中药的药效研究和质量控制一直是中医药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药化学分析和药效研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多智慧。

本文章将从中药的成分分析、药效评价以及质量管理几个方面来介绍中药化学分析和药效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中药的成分分析中药的复杂性和多成分性是中药研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因为中药中含有数百种的成分,其中很多成分的结构和药理活性都不清楚。

近年来,高精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中药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1、代谢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是一种基于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系统化解析生物体代谢组的方法,通过对生物体内产生代谢物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发现药物在体内的转化代谢关系与代谢途径及代谢反应的调节机制。

中药材作为复杂的天然药物,代谢产物的多样,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代谢组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2、质谱成像技术质谱成像技术是将质谱成像技术和组织学技术结合的方法,能够以药物的分布、含量和生物反应为基础在组织层面上对药物进行三维成像。

质谱成像技术不仅可以检测到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和代谢物,还可以结合药效测试和组织学特征研究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影响机制。

3、成分组学技术成分组学是通过多重技术组合手段,通过分离、定量与鉴定,确定各种成分及其结构,研究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作用的机理与生物学效应,研究成分模式,找寻引导特异性治疗的有效成分。

成分组学技术在中药研究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为中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二、中药的药效评价众所周知,中药多成分,疗效多面,中药药效评定是中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在当前中药检出率高而疗效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评估中药疗效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近年来,从临床、分子、细胞和动物实验等层面分别开展了多种评价中药疗效的方法。

1、体内评价法体内评价法是通过对药物在作用器官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来评估中药的疗效。

中药化学教学模式革新探究

中药化学教学模式革新探究

中药化学教学模式革新探究本文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提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简称三以一化)”的职教理念。

据此,高职中药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应从“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1-2。

中药化学是高职中药、中药制药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性强,是培养中药提取分离专门人才的一个必备环节,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熟练完成中药提取分离工作中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皂苷、挥发油、强心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等具体工作任务,掌握其相对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为中药前处理综合技能、中药炮制技术、中药制药技术、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等后续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生产奠定基础。

目前,高职中药专业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模式单一,即传统讲授加实验教学,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存有着教学内容难度偏深、考核评价体系单一等实际问题,难以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从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的思路入手,建构情境化教学模式,进一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体系等环节对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优化,体现了中药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职业性和岗位适用性。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在高职教育中,中药化学课程是培养中药提取分离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备环节,从中药提取工岗位的实际出发,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分析,依据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化学基础普遍薄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课堂学习注意力的持续性上还不够)和工作任务的性质、考虑理实一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先教学生做,再拓展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与职业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胜任中药制剂工作中提取岗位的操作技能与必备知识,达到中药高级提取工的要求。

其设计思路为:¹通过岗位分析,确定教学目标;º以中药提取分离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教学方法多样化,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自主学习,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中药化学教育方式革新分析

中药化学教育方式革新分析

中药化学教育方式革新分析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在学习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实行的[1]。

根据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应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中药的临床功效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与药理作用等实行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好其他后续相关课程、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因为中药化学以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为主线,学生本身对化学类课程存有畏惧心理,对化学性质等变化较难理解和使用,在很大水准上造成学生学习中药化学课程的困难,同样也给中药化学课程的讲授增加了相当的难度。

鉴于中药化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性质,结合同行的改革经验,对如何提升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体会实行了初步探讨。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中药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贯穿“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理念,改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思想,变“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大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以大纲为核心教学目标,又发挥教材的学习载体作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积极地位[2]。

当前的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3]。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作为主动的施教者,学生仅仅被动的接受者。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仅作为指导者;而双主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前两者的优点,更适合中药化学教学的需要。

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群体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才能实现中药化学理论、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意义建构。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区别对待 , 加深 了学生对于 中药化学课程 在 中药研究 体系 中
的重要作用 的认识 。 2 中药化 学课程实验改革 中药化学是一 门实践 性较强 的学科 , 中药 化学实 验教 学 是 中药化学课程 教学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它能将 理论知识应 用
1 中药化学理论课程教 学改革 中药化学的理论课教学是 中药化学教学工作 的重要组成 部分 , 是指 导学 生进 行中药有效成 分等相关 研究的理论基础 , 我们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了改革 。 11 整合教学 内容 。 . 提高效率 ・ 中药化学现有课程 内容体 系
于本 门课程 内容繁 多 , 理论 抽象 , 与基 础课 间关 系密切 , 生 学 常常感到难 以理解 和掌握 。因此为 了激发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增强创 新能力 的培养 , 我们在前 期对天然药 物化学课程教 学 改革 的基础 上 , 中药 化学 课程 的理 论教 学 、 践教学 和 对 实 和课程评 价体系进行 了改革 , 并取得 了较好 的教学效果 , 现报
道 如下。
与铝盐 络合 的显 色反应 既可 以用 于 黄酮类 化合 物 的定性 检 识, 也可 以用于定量分析 的原理 , 述关于菊花总黄酮和苦参 讲
总黄酮 总量 的含量测 定区别 , 使得学生 理解 由于不 同药材 中 含有 的黄酮 化合物 的结构类型 的区别 , 制定测定 方法时应 在
于实际 , 并能丰富和扩展理论知识 , 培养 和锻炼学 生的动手能 力、 观察能力 、 分析解决 问题 的能力 和创新能力 ] 。
目前大 多 数 中 医药 院 校 的 课 程 实 验 以验 证 性 实 验 为 主 , 证性 实 验 的 目的在 于验 证理 论课 上 所学 的基本 知 验 识, 起到加深和巩 固所 学的作用 。验 证性 实验作 为 中药化 学

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从中药化学的理论课与实验课两方面对中药化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标签:中药化学;教学改革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原理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技术等,研究中药中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即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结构鉴定或确定、生物合成途径和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有效成分结构与药效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1]。

本人结合当前中药学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在中药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的改进1.1充分了解学生,注重本门课程与基础课、专业课的联系要做到教与学互动,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中药化学的内容广泛,涉及无机、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等基础课,而这些基础课大多是大一或大二开设的,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遗忘。

在讲解新内容之前,要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做以简单的回顾,或提前告知学生复习哪些知识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药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知识点的应用涉及中药药剂、中药分析、中药炮制、中药鉴定等多门专业课,因此,要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介绍各专业课,医药、化妆品、食品等各行业的研究与生产和这门课——中药化学的关系。

1.2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采用综合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等的多媒体教学,既形象又生动,可以减少大量的板书,节省教学时间,缓解本课程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但不能全部依赖于多媒体,多媒体教学速度快,内容多,学生感觉比较被动,理解时间少,很多学生反应不过来。

因此,教师要将多媒体与黑板、粉笔授课很好的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以提问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是最直接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效果[2]。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此外,改革中药化学课程教学还要注重实践性的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药化学课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推动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还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研究特点,提高研究效果。

总之,中药化学课程改革是中医学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课程的改革不仅要从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方面改进,而且要注重实践性的活动,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对中药化学课程的研究效果。

未来,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必将成为中医药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化学课程的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必须在各方面充分考虑,并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师生等各方面的作用,共同推进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中药化学课程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质量化。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初探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初探

1292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初探刘浩宇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22004)摘要:《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要从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入手,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成绩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关键词: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中药化学是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地实践应用性。

而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长期以来职教院校的中药化学实验课还停留在以验证方式来配合强化理论教学内容的阶段,通常只是做几个经典的实验案例就草草了事。

导致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往往很差。

针对这一症结,我们按照职业教育“三以一化”的要求,对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经过在2年多来的不断修正完善,目前中药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掌握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其对中药化学课程的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据我校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情况,就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作一探讨。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近年来,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发现。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的要求,结合我们课程改革的目的,有必要对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让学生学到更多现代提取分离技术。

1.1调整课时安排,增加实验课时根据高职中药专业“以能力为中心”的课程培养目标,我们重新了制定课程标准。

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增加实验教学时数,使其与理论课的比例达到1.4:1。

如此安排可以有充足的课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1.2重新编写实验讲义,优化教学内容我们本着科学思维意识和职业能力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从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入手。

在实验讲义编写过程中,正确处理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与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关系,既要有基本操作知识的内容,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高职院校中药化学实训课程改革分析

高职院校中药化学实训课程改革分析

高职院校中药化学实训课程改革分析【摘要】目的探索中药化学实训课程改革的方向。

方法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的方法结果得到改革的方向及现实中实施的方法。

结论该分析切合实际,能有一定程度提高教学质量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中药化学实训课;改革中药化学实训课在中药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掌握中药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

然而,传统的中药化学实训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实验内容单一、实验设备过时、实验教材陈旧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中药化学实训课进行一定的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实践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课程改革的必要性1. 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中药化学实训课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需要将传统的课程理念转变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药化学实训课程是中药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掌握中药的提取、分离、纯化和鉴定技术,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针对现在存在的一些试验设置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必须对中药化学实训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对实验性人才的需求。

3. 适应社会需求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资源之一,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化学成分,在中国医药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药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技术的掌握程度更高,而现在很多实训课程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学生很难得到较为全面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训练,因此,中药化学实训课程的改革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需要。

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在我国的医学教学中,中药化学科目一直是其中的重要科目,在中药化学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对中药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有着启发与引导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现行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等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为促进中药化学科目的发展,本文对中药化学的课程教学进行研究,研究其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为中药化学教学科目的改革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中药化学科目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药化学;教学改革;研究;实践中药化学科目在中药类专业科目中具有一定的连接作用,它将专业理论科目与实验科目合理的连接起来。

由于中药化学科目所包含的知识面较为宽广,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但较为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是一个考验。

因此,对中药化学教学进行改革,不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自主理论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引导学生由专业知识过渡到实验技能培养,以达到中药化学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1中药化学科目的基础概论中药化学,顾名思义,这一门课程既包含中医药学知识,也包含相应的化学知识,将中医药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多种理论知识与方法研究中医药的各种成分,对中西药中的成分进行提取、检识、鉴定,并将这些成分的结构、性质、关系、合成途径等进行分析,某些情况下还会对其中的成分进行替换、修改等。

中药化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在有机化学、药用植物学、实验仪器的分析等知识之上,同时又是学习更高层次的药剂学等制药科目的基础,在日常应用中经常被应用到中医药的开发、加工、临床等方面。

因此,对中药化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与应用息息相关。

在中药化学学科的学习上,很多学生反映这门学科较为难学,对中药化学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

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基础较差,在学习中药化学时往往困难重重。

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并不多,大不是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没有思考过程。

中药化学的课时一般并不多,理论?c 实验各一半,但理论的学习与实验实践并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学生无法彻底理解实验的过程。

药学专业学生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改革

药学专业学生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改革

药学专业学生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改革摘要】针对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数据处理、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

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课改革创新分析化学实验是药学专业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不仅是分析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从我们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掌不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综合分析能力比较薄弱。

究其原因,主要有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实验内容重复多,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投入不足,扩大招生以后教学资源相对紧张等。

为此,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

1 精选实验内容以往我们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的实验。

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精选验证性实验,增加实践、综合设计性实验,建立了基础训练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研究性实验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

层次Ⅰ是基础训练性实验,以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实验常用仪器为主。

如: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等,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术,熟练使用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层次Ⅱ是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层次Ⅰ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操作技术和仪器解决较复杂的综合性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综合实验,掌握对分析技术的综合运用的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汁中 VC含量的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河水总硬度的测定等。

层次Ⅲ是设计研究性实验,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实验课题,写出设计方案。

在教师论证其可行性后准备实验,进行实验,写出实验小论文。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创新能力[1]。

2 转变实验教学方式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角色由教学的中心转变成教学的组织者、辅导者,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实验开始时,请学生讲述预习的实验内容、注意事项;实验结束时,请学生总结从实验中得到的体会、收获以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中药化学试验教育革新证明

中药化学试验教育革新证明

中药化学试验教育革新证明本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新形势下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中医药专业本科生是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中药将是我国创新药物研究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增强创新能力培养是新世纪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1]。

《中药化学》是基于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运用现代化学、物理学、分离分析科学、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来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中药学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2]。

《中药化学》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实验课所占比例大(60学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中药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中药化学理论课讲授内容的理解和吸收,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同时通过对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等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为中药有效成分及基于有效成分的创新药物研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3]。

增强实验教学是提升中药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4-5]。

同时我们根据实践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实验室的具体条件,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进一步深入开展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现就采取的改革措施与实践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1突出创新性和实践性持续完善教学内容1.1在传统中药化学实验中引入“生物活性指标跟踪下进行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理念我们在保留经典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活性研究的意义、基本思路和常用方法,希望学生除了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基本知识,还应重视中药活性成分的筛选与评价,以提升对有效成分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为了使学生对生物活性指标跟踪有更直观的认识,我们在“槐米中芦丁和槲皮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中增设了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筛选槐米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环节。

中药学实验课程革新

中药学实验课程革新

中药学实验课程革新药物分析实验:每一个实验小组将提取所得的药材浸膏经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利用归一化法确定提取产品的纯度及其他杂质含量,同时学习使用精密仪器检测的方法和原理,如果产品纯度不能达到标准,学生就重新回到中药化学实验室进行重结晶操作,直到提取的产品纯度及各有关物质均达到标准为止。

中药制剂实验:提取的药材浸膏和辅料按照一定的处方做成滴丸,并进行外观形状和重量差异检查。

中药药理实验:通过中药制剂实验制得的滴丸,来到药理实验室在动物体内进行测试,学习动物给药、取血、解剖等操作以及检测流程,利用实验原始数据制作药时曲线,确定半衰期、血药浓度等。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实验,一个中药研发的各个过程分别贯穿在每个基础学科的实验中,中药炮制、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及药物分析、中药药理这五门实验课程有效融合,学生切身学习和体会了药物研发的基本流程,又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各种基本操作、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了科研思维和综合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开展设计性实验项目。

关于设计性实验项目,学生可以自行分组,自选题目,前期让学生通过络或者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自己独立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

指导老师再组织学生对该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操作难易、注意事项等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反复修改方案,最终确立最佳的实验方案。

然后学生进入实验室独立操作,从准备实验开始就由学生自己动手,包括前期的配置溶液、挑选仪器到每一个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等。

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起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可以对实验方案提建议,但是要由学生自己分析和下结论,这种设计性实验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仿真实验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给中药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有些学校已开发出中药制药仿真实训操作、制剂生产质量管理实训等教学软件,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介绍部分中药剂型的生产操作流程,以及制药设备的外观结构、车间设计规范和GMP要求。

《中药化学》课程改革初探

《中药化学》课程改革初探
与学 生有更 多 的交流 ,还 为教 师
和学生 的发挥 留有相当的空间 ,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 2 采用师生互动式 的教学方式 。调 动学生 思维的主动 性和
积极性
“ 动式” 教学 ,就是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之 间心灵 互
学 术 探 讨
Ac d mi su y a e c td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ju lo tn m dc e ad e np am c hns oma fe o e in n t ohr ay h i h ・7 1・
《 中药化 学》 课 程改革初探
李 正文 李 良波
上 的一种交 往 、沟通 ,把 教学 过程 看作是 一个 充满 动态 发 展 的教与学统 一的互相 影 响和互相 活动 过程 。课 堂教 学 J 的实质在 于它 不仅 “ 老师教 ”或 “ 生学 ” 的过程 ,而且 学
随着近几年我 国高等 农林 院校 相继 开设 中药学 专业 或 药用 植物资源与利 用专 业方 向 ,如何 针对 农林 院校 学生 的 自身特点和专业特 点组织 好 《 中药化学 》 课程教 学 ,成 为 高等农林 院校相关教师面 临的十分 迫切问题 。 广西大学农学院 20 0 5年 开设 药用植物 资源与 利用专 业 方 向以来 , 《 中药化 学》 课 程 已经过 六轮 的理论 和 实验 教 学 ,进行 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我 们从人才 培养 目标出发 ,
识点多 ,各 化学 成 分 的理 化性 质 、生物 活 性 等 内容 繁 杂 , 要想获得较好 的教 学效 果并 调 动 学生 学 习 的兴 趣 和热 情 ,
的积极性 ,又有利 于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的能力 。课 堂提 问 不仅 可以检查 学生 所学知 识是 否扎 实 ,而且 能使 老师及 时 得 到信息 反馈 ,掌 握学生 所学 知识 的程度 和讲 课效 果 ,适 时调整授课计 划。

最新 中药化学教材革新思考-精品

最新 中药化学教材革新思考-精品

中药化学教材革新思考本文作者:严优芍郭丽冰沈志滨单位:广东药学院中药化学是中药学及其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使学生掌握中药中所含有效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为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和学生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从历届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反映来看,普遍认为中药化学是较难学的专业课程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有升,如何从我院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构建具有我院特色的中药化学课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调查情况与结果分析为对目前中药化学的教学现状有个整体了解,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对我院中药学2007级4个班的本科生进行了随机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4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220份,回收率92%。

具体调查结果如下:1.学生的学习态度(见表1)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目的比较明确,但学习兴趣、主动性有待提高:64%的学生认为学习中药化学是为专业学习做准备,但对该课程的兴趣上,仅31%的学生对其有兴趣,56%的学生兴趣一般。

在平时学习中,61%的学生只是偶尔预习复习,而21%的从不预习复习。

50%的同学认为学习中药化学的主要困难是知识量太大,31%的学生认为是本身化学基础不好,使学习中药化学有困难。

另外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期望值的调查中(见表3),仅13%的学生喜欢设计性实验,还有26%的学生希望理论课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主体的独白式讲授,21%的学生希望老师在实验课上能演示或详细讲解每个步骤,学生照着做。

由此可见,部分学生还没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大。

2.学生对中药化学课教学现状的评价(见表2)对于教学内容,学生普遍反映课程所授内容安排较好,而内容先进性有待加强:54%的人认为中药化学课授课内容符合专业要求,有一定深度、广度,35%的人认为老师在授课时有实际案例分析,并用新的发展成果充实教学内容,53%的人认为理论课、实验课学时安排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化学课程革新分析及研究的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测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就课程性质来说,中药化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所以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课程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以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契机,大力推动了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并收到了显著成效。

在学院推动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创新水平的背景下,作者结合从事中药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就深化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以期共同提升教学质量。

1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实验课程在中药化学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比重,国内中医药院校中药化学实验课和理论课教学时数比多在1∶1至0.8∶1[1]。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所设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制药工程(中药)三个中药类本科专业均开设了中药化学课程,课程总学时为126学时,其中实验课54学时。

实验内容涉及生物碱、黄酮、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以及中药化学的预试验。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安排在第三学年,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时实行,教学内容在一学期内完成。

实验教学由中药化学教研室组织实施,实验器材准备和教学实验室管理则由中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统一管理。

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实验室由一位老师负责,共容纳32名学生,2人一组。

近年来,我院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在实验体系设计、实验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实行了改革,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但也发现存有一些问题,如实验教学连贯性不足,实验考核手段单一,实验内容缺乏更新机制,对学生创新水平的培养有待增强等[2-3]。

2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2.1基于水平和素质培养构建多层次的实验体系基于学生水平和素质培养,我们设计了“验证性、综合性、综合设计性”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将涉及生物碱、黄酮、蒽醌类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三个实验项目设计为验证性实验,通过此类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中药化学实验的一些常用实验技能。

如溶剂提取法、结晶法、盐析法、pH梯度萃取法、柱色谱法等提取分离方法,薄层色谱法、化学显色反应等检识方法。

将中药化学成分预试验实验项目定位为综合性实验,通过对未知中药中化学成分实行预试验来培养、锻炼学生综合使用前一阶段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均给学生提供参考实验讲义,对于验证性实验,在授课时对实验原理和操作实行详尽讲解,必要时实行操作演示。

对于综合性实验,在实验项目设计时使实验结果具有开放性,授课时压缩讲解时间,教师以引导为主,仅对关键环节实行简要点拨。

此外中药化学还开设了一门35学时单独设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安排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实行。

已先后开设了“穿心莲内酯提取分离和鉴定”和“丹参药材中丹参酮IIA的分离与鉴定”两个实验项目。

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教师发布实验项目→学生选题→教师布置实验任务→学生文献调研→撰写实验设计方案→方案陈述→教师点评→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撰写研究报告→收集反馈意见→项目优化和改进。

本层次的实验以水平和科研素养培养为主,旨在综合培养学生研究文献的系统查阅、整理和总结水平、实验设计与统计、选择仪器设备以及撰写实验性论文等各方面的水平,训练学生对事物实行客观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2.2优化实验教学安排提升实验教学效率我院中药化学实验现设有四个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14个学时左右,而每周只有一次4学时左右的实验课,所以每个实验项目要延续多周才能完成。

致使实验连贯性较差,两次内容相关的实验课程间隔时间偏长,不利于学生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掌握。

所以从教学效果出发,最好能将相关实验内容安排在一天中完成,但是因为中药化学实验的自身特点,部分实验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难以在一天或一次实验中完成。

如从“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这个实验项目,水煎煮提取液必须长时间静置才能得析出晶形较好的芦丁粗品。

要解决上述矛盾,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实行优化,把密切相关的实验环节尽量安排在一次实验课中完成。

例如“虎杖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这个实验项目,通过对提取时间实行优化,将原来分两次实验实行的乙醇提取和蒸馏浓缩两步压缩到一次实验完成。

又如在成分检识时需用到硅胶薄层板,以前是单独安排一次课来铺制薄层板,通过内容优化将其和小檗碱的重结晶实验合并为一次实验课完成。

此外,因为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同时实行的,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内容难以完全同步,有些实验内容开始时理论课可能还未授课,所以必须强化实验预习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预习明了实验目的和意义,熟悉实验过程,从而避免因实验内容生疏而降低实验效率。

通过上述实验内容和设计方面的优化,显著提升了教学效率。

2.3实验考核方式多元化强化水平考核现行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较单一,对实验过程考核展开较少,主要从实验出勤率、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对学生实验水平的区分度不高。

中药化学实验考核可根据实验课程体系的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验证性实验项目考核方法可采用“实验报告+操作规范+现场提问、笔试”等方式相结合;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考核以水平考核为导向,以综合设计水平和科研素质考核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

中药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由教师指导小组负责对学生的考核,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方案陈述效果、实验操作、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报告及答辩情况等多环节的综合评判来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该考核方式因为注重对实验过程和综合水平的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热情,受到了学生普遍欢迎。

此外,我们还初步建立了考核效果的评价及反馈体系,在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了学生评教、师生总结的环节,在下一次实验中根据教学效果反馈即时对教学实行调整。

2.4改进教学方法强化科研思维训练通过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逐步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实验教学手段上,能够采用启发式教学。

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例如实验中的薄层分析、重结晶操作,学生在基础化学已经实行了相关操作,在实验教学涉及到相关内容时,能够设计相关的提问,如“重结晶操作的关键是什么?”“怎样才能展出一块效果好的薄层板?”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实行点评,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直至获取问题的答案。

实验报告是学生实验课堂学习的延续,它不但能够反映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的掌握水准,也能够作为锻炼学生科研思维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我们对实验报告撰写模式实行了改进,在验证性、综合性实验项目中引入了讨论式实验报告,强化对实验结果和讨论部分的要求,并通过在实验报告成绩评定时增大分析讨论部分的比重来引导学生的重视。

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撰写时,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过程实行描述,结合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实行分析,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

在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中引入了论文式实验报告,在报告中加入中英文摘要、讨论、参考文献等内容。

同时要求学生提交原始记录,从而锻炼了学生对实验中相关问题的分析水平,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理念。

2.5适合学科发展更新实验内容现阶段我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化学实验普遍存有实验项目和实验技术更新缓慢的不足,而中药化学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却更新、发展迅速,所以有必要持续引入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例如在芦丁酸水解产物中糖的鉴别实验中,以前曾采用纸色谱法,而现在纸色谱法已很少使用,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取消了这部分内容。

超声提取法当前已成为一种常规提取法,而原有实验教学内容却未涉及,为此在实验项目中增设了相关实验内容。

波谱法如今是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常规手段,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却几乎没有涉及,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波谱法也应纳入教学内容。

对此,我们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中,结合本院的教学条件设计了红外波谱鉴定的环节,让学生自行对纯化产物实行红外光谱的测定。

更新后的实验内容因为更加贴近工作实际,因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6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拓展课外空间多媒体充分使用图像、视频、声音、文字等手段,使表现的信息生动直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辅助教学日益普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把仅用语言讲述效果较差的实验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从而提升知识传播效率。

因为教学时数的限制,有些实验内容学生无法实行实践,对于这部分内容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补充。

如今网络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很多高校已经构建了课程的网络学习平台,如精品课程网站。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将制作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资源纳入网站内容,供学生在课外学习。

我院中药化学实验现行实验项目主要涉及了生物碱、黄酮和蒽醌类成分,其它成分的实验项目则没有展开,对此教师能够把其它类型成分的相关实验拍摄成图片或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实行扩展学习。

3结语实验教学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具有其他任何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本文从实验体系构建、教学方法、实验考核等方面对我院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实行了总结,并对深入改革实行了探索和思考。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如何适合新形势下高等中医药教育需要,继续推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强水平、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中药化学课程革新分析及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