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浅谈古代诗歌鉴赏

浅谈古代诗歌鉴赏
1 . 研读标题 , 明 白 内容
三、 研读 正 文
正文是作品的主体部分 , 诗歌的血 、 肉、 灵 魂均浓缩其 中, 是 诗
李 白《 听蜀僧溶弹琴》 , “ 听” 点 明 了 事件 , “ 蜀僧 ” 点明了人物。 歌鉴赏的关键核心所 在。 在研读诗歌正文部分 时, 要注意意象 和关
2 . 研读标题 , 理解 情感 李绅《 悯农》 , “ 农” 点明人物 , “ 悯” 则表 明了作者对农 民艰辛 生

知 道 了 诗 歌 的题 材 类 别 , 就 能 很 快 推 断 出 诗 歌 的 主 旨及 表 现 的 思想 情 感 及 作 品 的 主 旨 , 从 而更 准 确 地 鉴 赏 诗 歌 。
手法 , 这样 , 鉴赏诗歌就容易多了。
二、 研 读 作 者
首诗 歌 , 一旦给了注释 , 往往会有很重要的作用。阅读诗歌
杜 甫《 登高》 , 古人有登 高 、 望远 、 抒 怀的习惯 , 因此 , 可初步推
断, 这应是一首借景抒情 诗。
另外 , 一首好诗 中 , “ 诗眼” 往往起到 画龙点 睛的作用 , 它是全
诗的关键 , 牵一发而动全 身 , 抓住 “ 诗 眼” 便能很 快入诗 , 把 握作者
四、 研 读 注 释
海 南省 东方 民族 中学 )
・ ・ ‘ 、
、 . . , . ~ ~・ ‘
三、 本 节 课 对 学 生 自主 学 习方 面 的 内驱 力特 征 的挖 掘 1 . 思 维 的发 散 性 青 少 年 遇 到 问题 善 于 思 考 , 在 思 维 上 的特 点 是 由 一 点 想 开 去 ,
计 正 是 证 个人 的理想认识 。在这种具有 自主性和独立性的 “ 自我创 造” 中, 发 挥原型启发 的作用 , 豁然贯通 , 通过联想 找到解

什么是现代诗歌鉴赏

什么是现代诗歌鉴赏

什么是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诗歌鉴赏是一种对现代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过程,旨在理解诗歌的主题、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以及探讨其对社会、文化和个人情感的影响。

现代诗歌的特点在于其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和语言规范,追求个性化表达和情感传递。

这种文学形式通过运用独特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如跳跃性、多义性、象征和隐喻等,来展现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在鉴赏现代诗歌时,我们需要关注诗歌的语言、形式和主题等方面。

首先,诗歌的语言是其传达情感和意义的基础。

现代诗歌的语言往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精确的词句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意象。

其次,诗歌的形式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

现代诗歌的形式多样,包括自由诗、散文诗、图像诗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审美效果。

最后,诗歌的主题也是鉴赏的重要依据。

现代诗歌的主题往往反映出现代社会的关注点和个人经验,如孤独、自我、爱情、死亡等。

在鉴赏现代诗歌时,我们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比较和分析等方法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风格,以更好地理解其表达方式和情感指向。

总之,现代诗歌鉴赏是一种对现代诗歌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这种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以及感受其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诗歌鉴赏浅谈 ppt

诗歌鉴赏浅谈 ppt

• 凝:是诗歌中最具概括性和最具张力的一个字或 者一个词,是一首诗的中心,原点,最具张力。 • 如:“万里悲秋常作客”之“悲”,“中原北望 气如山”之“气” • D、注释 • 顺应高考题要求诗鉴降低难度,这是一种提示或 暗示。往往交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缘由, 甚至是诗歌内容都有暗示。 • 如:《琵琶行》 《孔雀东南飞》诗前小序
4、不断积累古诗词的常见意象,作为自己的基本常识。 5、学会审题。 分清题干问的是几个问,就回答几点,要有清晰的 明目和分明的条理。答题的时候要学会前后照应。 6、如果考的是选择题,一般是多项,不要漏选多选,宁 少不贪多。 7、文学常识在2005年开始已经很少在高考题中出现,不 要把这个作为复习的重点。 8、对比赏析类诗歌重点在于A,提出相同点,一般是内容 或者意象;B,对表现手法、语言形象、修辞手法的鉴 赏分析其不同。
• • • • • • •
B、联想 简单点将联想就是由此及彼,由实及虚。 联想包括(以火为例) 相似联想(激情似火,热烈如火) 相反联想(水,冰) 相关联想(抓住联系点;柴,冬天,灶台) 相因联想(抓住因果关系;因为什么,所以有火;因为 有火,所以有什么) • 另外联想还包括地点和时间的迁移 • 如:《商山早行》追怀古迹凭吊古人
• 风格例举: • 李白野,杜甫忧,屈子怨,王维静,陆游愤,苏轼 壮 • 李白的清新俊逸,放荡不羁;杜甫的沉郁顿挫;辛 弃疾陆游的慷慨激越;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陶渊明 的直白如话;王维的宁静清幽,悟尽禅机; •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作家的风格并不是固定的,豪 放的诗人也有婉约的一面,如陆游曾写过缠绵悱恻 的《钗头凤》,婉约的诗人也有豪放的一面,如李 清照也写过英气逼人的《绝句》(生当作人杰)
• 1、提取信息的途径 • A、标题 • 标题对整首诗歌是一个概括,或者讲它是诗人写作诗 歌的出发点。所以从标题,我们可以大致知道诗人在 本诗中写了什么。如:《山居秋暝》《书愤》《离骚》 等 • B、作者 • 任何作者的生卒年代,生活时代总是一个大环境,影 响着他的主题;而个人的经历又是一个小环境,影响 着他的风格。可以说个人的经历决定了个人的性格, 个人的性格不同导致了风格的不同。如:大李杜

辨词性,析风格―――浅谈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

辨词性,析风格―――浅谈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应从下两个角度入手:(一)理解关键词语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抓住其中的动词。

因为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中的诗眼。

古人在创作、欣赏诗歌时,十分注意咀嚼字词,宋朝有一个姓陈的人读杜甫的诗,读到《送蔡都尉》一首时,有“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一联,上句最后一个字被虫蛀破了纸页而看不到了。

这个人便同他的朋友来揣度那该是一个什么字,有的说是“疾”字;也有的说是“落”字,还有人说是“起”字或者“下”字。

后来找着善本,原来大家猜的都不对,杜甫用的是“过”字。

“过”字表现人物的身影象飞鸟一样从眼前飘掠而过,形象地写出了蔡都尉矫健的身手,且正与下句气势相应。

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悦”字和“空”字均为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句中(温庭筠《商山早行》)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本联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作意象的叠加,如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此外,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中的“一”字使用即为传神之笔。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得此梅不同寻常。

诗歌鉴赏和创作浅谈

诗歌鉴赏和创作浅谈

诗歌鉴赏和创作浅谈一、什么是诗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所以,必先正名。

什么是诗,《新华字典》上说,诗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抒情文体。

《辞海》上说,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叶芝说,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时产生的是雄辩,在和自己争论时产生的是诗。

诺贝尔文学奖的又一得主艾略特说,诗是安慰有教养的人所作的游戏。

诗是什么,一定要有自己对诗的看法。

诗在文学体类中,是一种精粹的韵文,也是一种优雅的美文。

如果为诗再下一个详明的定义,则可说诗是运用精粹的语言,以简练的形式,特殊的意象,表现深度的内涵,和谐的节奏,能引起美感与共鸣,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文学作品样式。

诗歌分为古典诗歌(古诗)和现代诗歌(新诗),古典诗歌为我们常说的古体、近体、词、曲等等,现代诗歌指现代汉语诗歌,用现代汉语写的,不同于古典诗歌的形式与意味的诗。

这自然也就排除了今人写作的古典诗。

故事:有一位当代诗人去太白山。

一个朋友说,诗人,做首诗嘛?抵挡不住人家引诱,想了想,就冒出四句话来:举头望太白,不见太白峰。

太白泼墨处,诗在云雾中。

太白山有一处景点,叫太白泼墨处。

那天去时正好天阴,所以就有那么一句,诗在云雾中。

感觉挺好。

给朋友看。

朋友说,不错,有李白之风。

回来的路上,又有一首:回望太白山,山在云树间。

此身与我在,心已随之远。

朋友看了,说不错,像王维的诗风。

得到朋友的夸奖,有点得意。

就壮着胆子,存着侥幸的心理让一位研究古诗词的老先生看。

老先生笑笑,说,意思不错,但平仄不对。

你写古诗,就得讲这个。

不讲,你诗的声韵和意味就差。

今人写古诗往往如此。

古今语音变化很大——比如,古音里的入声消失了——你要讲平仄就很难。

不讲,效果就差。

另外,古人在这个领域里创造了千余年,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几乎把能够挖掘的题材都挖掘净尽,能够表现的思想情感都表达完了,今人难能逃出古代诗人的影罩。

二、诗的起源“诗歌”这个词来源于我国古代。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浅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浅谈
触发 与联 想 。 我们 谈寄 托 , 是 要 求 怎 样 正 确
( 1 ) 必 须 从 整体 上 去 把 握 诗 歌 的 意 境 ,
诗歌 虽然 短 小 , 每句看起来都相互独立, 但 理 解 诗 人 的原 作 , 不 能 凭 主 观 的 想 象 去 解 正搞清了, 也 才 能 更 好 地 去 鉴 赏 创造 , 从 而
事物有相似 或者不 同的感受 , 深 入 其 境 的 歌 的 前 提 和 条 件 。 但 与小说 、 散文 、 戏 剧 相 比较而 言 , 诗歌 又 有它 的特殊 性 。 篇 幅 短 小, 意 蕴深 刻 , 叙 事 简练 , 情感内敛, 它 虽立 足于 现 实 , 但 又往 往 高 于 现 实 。 诗 人大 多 采 来, 或 挖 掘 内心 , 学 生很 容 易 造 成 对 诗 歌 理 解 的 隔 阂感 。 在语文教学中, 对于 诗 歌 的 学 习和考查 , 无论 是 着 眼 于 训 练 学 生 的 思 维 品质、 增 强 其 知 识 的 逻辑 性 , 还 是 为 了 培养 学 生 的素 质 品质 , 塑 造 完 美人 格 , 都 显 得 尤 为重要 。 诗 歌 鉴 赏 都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重 要 组
i i j j 8 l 8 l — i . 。 。 . 。 。 。 .
科 教 研 究
高中语 文诗歌鉴 赏浅谈
刘 忠义 程新 ( 临沂市 第三 中学 山东临 沂 2 7 6 0 0 5 ) 摘 要: 诗歌是 文学之母 , 在早期 的世 界文 学史中 , 诗歌 占据 了大部分 内容 。 诗歌 鉴 赏不但 能提 高人 们的文 学审美情 趣 , 而且托培 养人 们 的 良好文化 涵养 。 在 某种意 义上 来讲 , 诗歌 鉴赏是 文学 鉴赏的最 高形式 , 所 以 自9 3 年诗歌 鉴赏 出现在 高 中考题 中以来就颇 受广大语文教 师 的好评 。 关 于诗歌 的 鉴赏我 们需要 掌握一 定的方 法 与技 , ,以融入诗歌 意境 , 体会 诗歌所 带给我 们的 完美意境 。 关键 词 : 诗 歌 鉴 赏 文 学 中图分类号 : G 4 2 0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z o 1 4 ) 0 g ( c ) -0 0 4 4 -0 1

浅谈古诗鉴赏分析

浅谈古诗鉴赏分析

浅谈古诗鉴赏分析一、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的事物入手例一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尤其尾联的“艰难苦恨”,并分承五六两句。

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

“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以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例二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

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

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所以说它“无情”。

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依旧”二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

它暗示了一个腐败的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

堤柳堆烟,本来就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藉,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也就特别强烈。

“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感慨之中即暗寓伤今之意。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泡”与“三看三定”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泡”与“三看三定”
二 中 国古 代 诗歌 鉴 赏 的 “ 看 三定 ” 三
1 看 情 词定 基调 ” . “ 。诗 的主 要 功 能 在 于传 情 , 所 谓 “ 主 正 诗 情” 。而诗人在传情时 , 时不时地就会外化 , 就会在诗句 中显 这
现 出表达 情 感 的 词 汇来 , 些 词 汇 , 这 我们 称 之 为 “ 词 ” 情 。而这 个
或这些情词往往是诗人的主导情感 ,从而奠定 了全诗的感情基 调, 为我们鉴赏诗歌找到 了突破 口。 如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 字足情词 , ,愁” 整首词的基调就是哀愁 , 我们 自然会追问“ 缘何 而愁 ”联系全词就不难 同答 了。有些 诗 , 的情 词 是 暗 含 的 , 要 我们 感 悟 , 杜 甫 的 《 夜 书 怀 》 细 草 微 需 如 旅 “ 风 岸 , 樯 独 夜舟 。 危 星垂 平 野 阔 , 涌大 江 流 。 岂文章 著 , 应 有效 的方 法 。 月 名 官 老病休。飘飘何所似 , 天地一沙鸥 。” 乍看起来 , 没有情词 , 实则 “ 泡诗” 是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时一种形象化的说法 , , 它能使 不然 , 一个 “ 字 , 独” 一个“ 字 , 一” 正是情词, 这两个情词是诗人情 我们形成一种符合中国占代诗歌鉴赏规律的方法论 ,在此基础 感 的 物 化 , 面上 是 写 桅 杆 和 沙 鸥 , 表 实则 写 自己 的孤 独 与 漂 泊 。 上综合运用“ 三看三定” 的方法 , 在鉴赏时定会取得事半功倍 的 “ 岂文章著 , 名 官应老病休” 更是“ 情句”用说反话的修辞表达了 效 果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 。所 以 ,鉴 赏 中 国古 代 诗歌 的第一 步就 是 要用 现 代 语 言还 原 诗人生活的时代,继而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把这个过程 称之为“ 泡诗” 。诗歌语言和文言文语言大部分是相通 的, 如词 类的活用现象(春风又绿江南岸 ” “ 中的“ 字 , 绿” 是形容词 的使动 用法 )修辞手法( 花径不 曾缘客扫 , 门今始为君开” 、 “ 蓬 运用的是 互文的修辞手法 ) 。用现代语言还原诗人生活 的时代 , 等 不能简 单 地 认 为就 是 文 言文 翻 译 , 因为 诗歌 的语 言有 其 特 殊 的规 定 , 受 字数 、 平仄 、 押韵 、 对仗等限制 , 语序错位 、 时空颠倒 、 情感跳跃的 语 言 表达 方 式数 见 不 鲜 , 往难 以用 文 言文 翻 译 的方 法 去 解 释 。 往 尤其 是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诗句 , 如李商隐的《 锦瑟 》锦瑟无 “ 端 五 十弦 , 弦 一柱 思 华 年 。 生 晓梦 迷 蝴蝶 , 一 庄 望帝 春 心 托杜 鹃 。 沧海月明珠有泪 , 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 蓝 只是当时 已惘 然 ” 不 能从 字 面 的意 思 去 理解 。所 以 在这 里 说 的 “ 诗 ” 就 泡 , 不 仅 仅是 采 用 文 言文 翻 译 的方 法 ,更重 要 的 是 寻找 一 些 中 国古 代诗歌所表现 出来的共同特点 , 以其为突破 口, 进行全 面鉴赏 , 正所 谓 “ ” 泡 其一 点 , 解 全 篇 。 融

浅谈诗歌的鉴赏方法

浅谈诗歌的鉴赏方法
感 , 以从 语 言 节 奏 人 手 , 析 诗 中 蕴 含 的 情 感 。 为 不 同 的 节 可 分 因 奏 能 表 达不 同 的感 情 。 如 马致 远 的 小 令 《 净 沙 ・ 思 》 天 秋 :
枯藤 老树 昏 鸦 ,
小桥流水人 家,

志气 凌 云 , 而飘 飘 欲仙 , 有 出 世 之 想 。 以 情 见 , 由志 显 , 大 景 物 正
三、 体验 人生 。 成 心 灵 同 感 达 情感 阅历的深浅 , 直接影 响对诗 歌的理解 感悟 , 将 因为 鉴 赏 诗 歌 不 是 一 种 照 相 式 的 反 映 和 接 受 , 是 一 种 能 动 的认 识 与 而 创 造 。 鲁 迅 先 生 指 出 :文 学 虽 然 有 普 遍 性 , 因 读 者 的 体 验 不 “ 但
受 到 春 天 到 来 时 杏 花 盛 开 的浓 烈 的 生 命 活 力 。
储 的信 息 , 筑 新 形 象 的心 理 活 动 。 王 之 涣 的 《 鹳 雀 楼 》 四 构 登 共
句 . 两 句 实 写 , 两 句 虚 写 。 鉴 赏 时 要 抓 住 “ 日” “ 河 ” 前 后 白 、黄 这
四、 抓住 “ 眼 ” 挖 掘 情 感 底 蕴 诗 。
集 中地 反 映 社 会 生 活 , 丰 富 的 想 象 、 有 节 奏 感 和 韵 律 美 的 用 富
语 言 、 行排 列 的形 式 抒 发 了思 想 情 感 。 分 我 国 有 “ 言志 ” “ 缘 情 ” 说 , 为 诗 歌 “ 咏性 情 ” 是 诗 、诗 之 认 吟 , 情动 于 中而 形 于 言 ” 产 物 。无 论 是 抒 情 、 事 , 是 写 景 咏 的 叙 还 物 , 或 浓 或 淡 、 隐 或 现 地 寄 寓 着 诗 人 的 主 观 情 感 , 使 是 具 都 或 即 有 理 性 色 彩 的 哲 理 诗 。 常 常 以情 促 理 、 理 于 情 。 也 融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诗歌的鉴赏方法

诗歌的鉴赏方法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形式,诗人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诗歌常常采用比喻、象征、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意象的堆砌和联想的跳跃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注意捕捉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其次,要注重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诗歌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韵律和节奏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留心诗歌的押韵、韵脚和节奏,感受诗歌所传达出来的声音之美。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朗诵诗歌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音韵之美,感受诗歌的魅力。

再者,要关注诗歌的结构和形式。

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对诗歌的表达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诗歌形式和结构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在阅读诗歌时,我们要留意诗歌的行数、韵律、节奏等方面的变化,理解诗歌的结构和形式对诗歌意义的塑造和表达的影响。

最后,要注重诗歌的内在意义和情感表达。

诗歌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抒发,它蕴含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深入诗歌的内在意义,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

总之,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它通过精炼的文字、丰富的意象、深刻的思想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要欣赏诗歌,需要用心去品味,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可以从诗歌的语言特点、音韵和节奏、结构和形式、内在意义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来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希望大家在欣赏诗歌时,能够用心感受诗歌的魅力,体味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浅谈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

浅谈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

利箭 由强 弓射 出. 它所体 现 出来 的力 量
远非 投掷一 块石头所 能 比拟 的 . 它表 现 出来 的在空 间上 的深度 和广 度 以及美 感也要更为 突出与强烈 而这些 只有用 直观 、 形象 的汉 语言文 字才能淋 漓尽致 地表现 出来
二、 传 统 的 文 化 思想 基础
诗就 是有声 的画 . 而 画就是无声 的
要 了解几种特殊 的审美心理 . 去奠 定一 定 的审美心理基础
1 . 联 想

汉语 的语 言基础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
中 国古典 诗 歌的鉴 赏 依据 首 先是
这首诗从 字面可 以这样理解 . 一个 普 通 的农庄 .一 回鸡黍 饭 的普 通款 待
… …
诗歌语 言 .要弄懂 古典诗歌 的语言 . 首
临 四野 . 登高望所 思” 语 点 。第六 句“ 桑 麻” 用 陶渊 明《 归 田园居 相见无 杂言 , 但 道桑麻长 ” 语 意 末 两旬又用 陶渊 明 在重 阳节 出宅把菊 、酌酒 醉归典故 , 从
单音 节 . 它原本 的形态是一 只手举着杖 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形象 , 蕴涵着 力量 、 担当等信 息 , 是
基础课教学I ; 巧 趁曩一
浅谈 对 中 国古典 诗歌 的 鉴 赏
●新乡 市职业教育 教研 室 李家琰
鉴赏 中国古典 诗歌 . 是 一种高级 的 精 神活动 . 是与古 代的贤人智 者进行跨
越 时空的对话 、 思 想的交流 与情感 的共
重情感 、 重体悟 。如 : 故人 具鸡黍 . 邀我 至田 家。绿树 村

上及下. 由表及 里 . 这 样才 能真 正欣 赏
诗歌 的意趣 鉴赏 是一 种 富于创 造 性 的艺术 活

高中语文《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浅析诗歌鉴赏的方法》

高中语文《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浅析诗歌鉴赏的方法》
1、要“识字〞,正确理解关键字、词含义。
2、注意对古典诗歌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 的理解。
3、调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来解 读诗词。
二、什么是"知人论世"
欣赏、吟咏诗歌作品时,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 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 相通的好朋友。
具体做到:
①.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十分重要,并结合此时诗 人的人生经历。
③.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两张表格告诉Leabharlann 们:诗人不同,生平和为人不同,所处时代和环境不 同,诗风各异,诗情有别,精神迥异。
小结: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方法,从以下几个维度解读诗词: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作业:
看标题 抓关键词 赏意象 看作者 知背景
赏析P16陆游《书愤》
情感?
主题:
缅怀
羡慕 《蜀相》 借古抒怀 敬仰
惋惜

苦闷 郁
顿 挫

送韩侍御之广德
•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shì〕酒与君倾 。
•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南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看标题 • 抓关键词 • 赏意象 • 看作者 • 知背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刘 雪 花 ( 河北省保定市清来自县清苑 中学诗 歌 鉴赏 不 但 能提 高人 们 的文 学审美 情 趣 ,而且 能 培养 人们 良好 的文 化 涵养 。这一 知 识 点在 高考 试题 中 出现 以来 ,一 直深 受 好评 。但 由于考 生 文 化底 蕴 薄弱 ,诗歌 鉴 赏题 的得 分率 一直 偏 低 。有 必要对 之 进行 专题 强 化 训练。 诗 歌 注重 于 形象 的 “ 神 ” ,即 内在 的精神 。叙事 诗 , 白居 易的 《 卖 炭 翁 》 中通 过 “ 满 面尘 灰烟 火 色 ,两鬓 苍苍 十指 黑 ” 、 “ 可怜 身上 衣 正单 , 心 忧炭 贱 愿天 寒 ”两 句诗 文 分别 从 肖像和 心 理两 个角 度 刻画 出艰 辛和 受 剥 削 惨重 的老人 的 形象 ,用 墨 简洁 而神 态毕 现 。抒 情诗 ,李 白的 《 梦游 天 姥 吟 留别 》 通过 描 写是 人梦 游 梦境 、仙 境 、幻 境 ,刻 画 了一位 不满 现实 ,追 求 自由的 文士 形 象 ,杜 甫的 《 茅 屋 为秋风 所破 歌 》刻 画 了一 位有 过游 民、 苦 己利 人 的文 士 形象 。形 象 都是 诗人 内心 世 界的 真实 写照 。写景状 物 诗 , 不 管是 湖 光 山色还 是 田 园桑麻 : 不管 是浩 瀚大 漠 还是 烟雨 江 南 ,诗人 都 抓 住 景物 的特 征 做简 洁 描绘 。 如杜 牧 《 山行 》 中 “ 霜 叶红于 二 月花 ”一 句 写 出了秋 天 景色 独特 的勃勃 生机 ,让读 者感 到秋 天 像春 天一 样 的生 命力 。诗 歌 形象 的 刻画 的 方式 多样 , 直接 与 间接 ,精雕 细琢 与 白描 ,铺 垫 与衬 托 , 甚 至可 以借 助想 象 和联 想来 塑造 。 诗 歌语 言 具有 音乐 性 、跳 跃性 。如近 体诗 律 诗 、绝句 的平 仄对 仗 、偶 句 押韵 : 词本 身就 是 可 以唱 的诗 , 同一词 牌 的词 中每 句 的字 数 ,那 些 字要 求 “ 入 韵 ”都 有 明确 的要 求 。这些 就 是诗 歌音 乐性 的表现 。跳 跃性 主 要 是 为 了讲 究变 化 。诗 句 中往 往不 用连 接 字 ,直接 把 意象 进行 组合 。马致 远 的 《 天净 沙. 秋思》 “ 枯 藤老 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 家… … ”。意 象与 意象 之 间 没 有一 个连 接 字 ,就像 一 幅幅 画面 的组合 :李 清照 的 “ 寻 寻 觅觅 ,冷 冷清 清 ,凄 凄惨 惨 戚戚 。”三 句相 连 ,七 组叠 字 ,从外 到 内 , 由浅入深 ,层层 递进 ,将 诗人 无可 寄 托 ,若有 所 失 ,茫 茫然 的心 态 ,淋 漓尽 致地 勾 画出来 , 既 匠心 独运 ,又 浑 然天成 。 诗 歌语 言 的风 格多样 。或 庄或 谐 ,或雅 或 俗 ,或凝 练 工整 、字斟 句酌 , 或 幽默 风趣 、 活泼 俏皮 。如王 维 的 《 山居 秋暝 》 : “ 空 山新 雨后 ,天气 晚 来 秋 。明月松 间照 ,清泉 石 上流 。竹I 埴归浣 女 ,莲动 下渔 舟 。随 意春 芳歇 , 王 孙 自可 留。”语 言凝 练 典雅 ;元代无 名 氏的 《 醉太 平. 讥贪 小利 者 》: “ 夺 泥燕 口, 削铁 针头 ,刮 金佛 面细 搜 求 ,无 中 觅有 。鹌 鹑嗉里 寻 豌豆 ,鹭 鸶腿 上劈 精 肉 。蚊 子腹 内刳 脂 油 ,亏老 先 生下 手 。”语言 幽默 风趣 、活泼 俏皮 。 有 的诗 歌语 言 晓 自如话 ,朴素 自然 ,毫无雕 琢 之痕 。如 “ 一望 二三 里 ,烟 村 四五 家 。亭 台六 七座 ,八九 十枝 花 。 ”诗歌 语 言风 格 的辨析 ,需 要 学 生 细 读品 味 ,从诗 歌 本身 出发 ,具 体诗 歌具 体分 析 。 “ 诗言 志 ,歌 咏言 ”,诗 歌侧 重 于抒情 言 志 ,不 仅抒情 诗 如此 ,即或

浅谈诗歌的鉴赏

浅谈诗歌的鉴赏

首先 是 学 会 用 自己 的语 言 复 述 诗 歌 内容 ,即 在 诗 歌 鉴 赏 的 过 程 中完 成 “ 境 再 现 ” 意 象 是 诗 歌 的 基 本 单 位 , 意和 象 融 会 意 。 是 的 复 合体 , 作 者 主 观情 思 与 客 观 物象 相 凝 集 的产 物 。 由情 和 是 它 景 两个 元 素构 成 ,象 ” 客 观 存 在 的物 象 , 是 诗 中描 绘 的艺 术 “ 即 它 形象 ,包 括 自然 景 色 和 人 文 景 象 ;意 ” 是 指 诗 人 的 感 知 ,它 由 “ “ ” 发 . “ ” 是 “ ” 载体 . 者 互 为 依 托 。 “ ” “ ” 象 触 而 象 则 意 的 二 象 和 意 的水 乳 交 融 就 构 成 了 一 种 “ 境 ” , 是 作 品 通 过 意 象 组 合 所 意 美 这 描绘 出 的生 活 图景 .是 与 诗 人 的 审 美 情 感 融 合 为 一 而 产 生 的一 种艺术境界 , 系列“ 象” 合成 , 在情景 交融 、 实相生 中 一 意 的 可 虚 诱 发 开拓 出 丰 富 的审 美 想 象 空 间 。意 象 和 意 境 的 区 别 就 在 于 意 境 的 范 围 大 .而意 象 只不 过 是 构 成 诗 歌 意 境 的 一 些 具 体 而 微 的 素材 ; 则 “ ” 再 象 比较 实 ,境 ” “ 比较 虚 。 因 而要 准 确 了解 诗 歌 的 意 境 , 键 是 把 握 好 诗 中设 置 的 意 象 ,意 境 再 现 ” 可 依 律 而 循 。 关 “ 就 完 成 “ 境 再 现 ” 先 是 要 学 会 抓 准 意 象 , 象 的形 成 主要 用 赋 、 意 首 意
用 可 营 造 出一 种 回环 往 复 、 唱 三 叹 的旋 律 … … 。 型 句 式 表 达 一 句 方 面 , 反 问 句 、 问句 、 重否 定 句 、 叹 句 等 在 诗 中 的灵 活 运 有 设 双 感 用 ; 长 句 、 句 、 句 、 旬 等 各 自不 同 的 表 达效 果— — 长 句 显 有 短 骈 散 得 语 气 舒 缓 悠 扬 , 意 绵 长 而 细 腻 ; 句 则 显 得 语 气 急促 刚 劲 , 情 短

诗歌鉴赏方法

诗歌鉴赏方法

浅谈诗歌鉴赏的方法摘要:诗歌鉴赏就是人对诗歌作品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判的一种思维活动。

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

关键词: 诗歌鉴赏感受体验理解和评判高层次的阅读活动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诗歌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活动。

如果我们不懂得鉴赏诗歌,我们就不能从诗歌作品中汲取营养精华。

所以,懂得诗歌的鉴赏是非常重要的。

诗歌的鉴赏就是通过感受诗情、领悟诗意、把握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达到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的目的。

鉴赏诗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情理诗抒情是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任何一首优秀的诗歌都是诗人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都是诗人真实感受的结晶。

因此,赏析诗歌可以从情入手, 深刻地意会这些诗歌以情动人的艺术震撼力。

郭沫若的《炉中煤》这首诗,我们可以以情作为钥匙来打开诗意这扇大门。

它以恋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爱,愿意为她掏出”火一样的心肠”。

以煤自喻,表示甘愿为祖国贡献出全部的光和热。

愿为祖国献身的精神十分感人。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顺着诗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体味喉咙为什么会嘶哑,爱国者的形象即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诗人一问一答,直接抒发对祖国的深情。

二、以事解诗有些诗歌,作者描绘的意境,突出的主题,往往和人物活动(即事件)有关。

鉴赏这类诗歌时要以事件作为鉴赏的钥匙。

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通过回忆大堰河煮饭、缝补衣服、包扎伤口、掐虱子等日常生活的小事,由衷地赞美了她勤劳、善良、忠厚、对乳儿倾尽无私母爱的高尚品质。

在学习这首诗时,如果我们能够丝丝入扣地抓住大堰河所干的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够以小见大地看到大堰河那美好的心灵。

浅谈诗歌意象的鉴赏

浅谈诗歌意象的鉴赏

浅谈诗歌意象的鉴赏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它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反复揣摩、体味,抓住意象本身的特点,分析意象之间的关系,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鉴赏诗歌意境的关键。

一、把握意象的“小”和“大”分析诗歌切忌空泛,要抓住其中“小”的典型细节,体会整体的形象和感情,即“大”的意义。

例如:杜甫《北征》诗中,描写“小儿女”身上的补丁,“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运用这个细节来表现杜甫家人艰难的生活,就很有力。

破衣服补上这块颠三倒四的绸子补丁,说明其家人穷得连一块合适的补丁也没有,在“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的气氛烘托下,又与小儿女“垢腻脚不袜”的形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显示了细节的艺术生命力,耐人寻味。

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的记载,而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李商隐《隋宫》抓住“宫锦”,且只突出一点“裁”,至于种桑到织锦的过程全部省去,但“春风举国宫裁锦”,则杨广动用劳力之多已显现,“半作泥障半作帆”,其生活荒淫之极更昭然,杨广南游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给自己带来的后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能获得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效果。

二、要把握意象的“简”和“丰”诗歌的语言是概括的、简约的,而其内容是丰富的、多向的。

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应多侧面、多角度地剖析诗歌意象本身的内涵。

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谓以水喻愁的千古名句,诗人把愁比作一江春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诗歌鉴赏范文

诗歌鉴赏范文

诗歌鉴赏范文
《诗歌鉴赏:发现美的艺术》
诗歌是一种艺术,是一种语言的美的表达。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鉴赏诗歌并不是简单地读懂文字,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诗歌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诗歌的形式包括诗的格律、音韵、韵脚等,这些都是诗歌表现力的重要元素。

通过分析诗的结构,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其次,要关注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诗歌常常表达诗人对生活、情感、人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体验,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

再次,要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许多诗歌通过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最后,要培养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诗歌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要欣赏诗歌就需要培养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用心去体味诗歌中的音韵和情感,感受诗歌所传达出来的美的艺术。

总之,鉴赏诗歌是一种发现美的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理解和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对诗歌形式、主题、意象
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以及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诗歌,发现其中的美的艺术。

浅谈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浅谈诗歌的鉴赏和评价

诗歌鉴赏与评价,是一种审美活动。

它是读者以诗歌作品为审美对象,从语言人手,通过审美感受、体验和思考,调动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积累,进行想象的二度创造,从而在独特的艺术境界中获得美感享受的审美心理过程。

诗歌的鉴赏既是受动的,同时又是主动的。

鉴赏诗歌,必须要把握诗歌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诗是一种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不同于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所以它作为审美对象不具有直观性和直接性的品格,而表现为很强的间接性。

语言本身是抽象的、概括的,但由于词义的共义性,它除了传达概念之外,也能传达生活的表象。

语言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性所创造的形象,虽是间接的,但也能作用于读者的知觉和想象。

同时,艺术语言也不同于日常语言,语言进入诗歌表现出了一系列自身的特征,诸如造型性、表情性、音乐性,以及高度的精炼和大跨度的跳跃等等。

试举一例,贺敬之《放声歌唱》中有这样几句:五月——麦浪。

八月——海浪。

桃花——南方。

雪花——北方。

……我走遍了我广大祖国的每一个地方----呵,每一个地方的我的每一个故乡!这些诗句是形象生动的,抒发感情的,并具有一种音韵的铿锵。

同时前几句,只是八个名词,没有任何字面的联系,时间从“五月”跳到“八月”,空间由“南方”跳到“北方”,连同物象的跳动,表明小麦丰收刚过又迎来渔业增产,在南方是桃花盛开而北国却是搅天风雪。

这种语言跳动的蒙太奇,不仅极为精炼地表达了祖国大地的辽阔、壮美和富饶,而且字里行间跳荡着诗人热爱祖国的激情。

诗歌语言是诗的鉴赏的门户。

从语言进人诗歌,首先审美感知到的是诗的形象,即所谓“瞻言而见貌”。

语言的各种信息把诗中对象的空间形式、色彩、音响等多种要素综合起来,从而在读者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映象和图画。

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首涛,以精妙的语言,绘声绘色,状景抒情,给人一种真切的画面感。

“阳”是“残阳”,江是一半“瑟瑟”一半“红”,而夜色笼罩,“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些情景交融的描述,常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 育乃至美育的作用 。再说 ,教育是按 照一定 的 目的要求 ,对受教
育 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 的活动 ,教 师只要 强化 育人的意识 ,就 会有 目的地 自觉地 以教材 中感人 的事迹 、 高 尚的思想情操熏陶 、感 染学生 ,在学生心 中撒播知识种 子的同时 ,撒播做人的 良种 。要妥 善寻找教文与育人 的最佳结合 点 , 缘 文释道 ,因道解文 ,既废除离 开字词句篇 的架空说教 ,又力戒 置思想 内容于一旁的支离破碎 的词 句诠释 ,力求把思想教育与语文训练结 合得 水乳交融 ,使学生思想 上受教育 ,情感 上受 熏陶 , 语 文能力获得有效 的提高 。 语文教学要发挥教文育人的综合效应 , 不但要掌握学生 的共性 , 更要注重学生个性 的发展 。教 师不能站在学生世界 的外面观察 ,要 站到学生世界之 中眼看耳 听 ,摸准他们的脉搏 ,了解他们 的思想 、 性格 、情趣 、爱好 、知识 、才 能,长 善救失 ,因势利导 ,使他们 的 潜力 ,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健 康地充 分发展 。 从育人 的高度 、从教 师的崇高职责 、从语文学科的个性特点 出 发 ,语文教学应该不仅是提供 知识 ,而且要给学生 良好 的教育 ,发 挥教文育人 的综合效应 。 ( 作者单 位 : 河北省魏县 大磨 乡中学 )
语言 的感情 , 培 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培养社会 主义思 想品质和 爱 国主义精 神。显然 ,语文智育方面 的要求是 主干 ,德育 、美育 、
智力 因素 的开发 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都应渗透 于语 文知识、语 文 能力 的训练之 中。 语文教学要实现学生素质 、能力 、智力等方 面的综合效应 ,这 是 由语文 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语文学科 的基本特点 是工具性和思 想性 。语 言文字是表情达意 、交流思想 的工 具 ,既要表达情意 ,那 么 ,用它组成的作 品,都寓有一定 的思想情感 。思想情感为里 ,语 言文字为表 。课文 ,是思想 内容 和语文形式 的统一体 ,内容决定形 式 ,形式 表现内容 ,教学 中完全可 以发挥课 文本身所固有的德育 、
语 文教 学要培 养学生读 、 写、 听、 说 的真本领 。学生青春年少 , 学得 的知识 往往熟记在心 ,储存在 自己的头脑仓 库里 ,一旦需要 , 会立 即显现 ,脱 口而 出;技能也是如此 ,小时候 练就 的读写听说能 力犹 如 自己身体的有机部分 ,用起来得心应手 , 后劲很 足。训练能 力要树 立全面培养的观念 ,不能 以偏概全 ,以局 部代 整体。 由于科 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 ,生活节奏加快 ,信息频繁 , 人们 交流思想常常 说 与写并重 ,说的作用应提高到相 当重要 的位置。为此 ,进行语文 能力 训练时 , 应 把握读 写听说 四种 能力相辅相成 的关系 , 全面培养 。 众所 周知 ,听和读是 吸收 ,说和写是表 达,既要培养学生合理吸收 的本领 ,又要训练他们具备准确表 达的基 本功。训练要有明确的 目 的。从出发点到 目的地有一段路程 ,在 这段路程中要步履清楚 ,拾 级而上 。语文教学大纲 中的教学要 求是 训练的全局 ,这个全局是 由 初中与高 中两个大 阶段、六个年级 分年要求的小阶段组成 ,每个小 阶段有读写 听说能力各 自 具 体的要求 ,四种能力之间又相互渗透 与 穿插 ,故而训练时力戒笼 统混沌 ,要有合理的布局 ,要安排好恰 当 的顺序 。训练语文能 力的主要依据是教材 ,洞悉各类课文 的个性 , 充分发挥它们 的例子作用 ,可有 效地训练学生读写听说 的能力 。在 运用教材为例子 的同时 , 不 可忽视它们的教育作用 。有些课文有认 识价值 ,有些课文有 审美价值 ,有些课 文情透纸背 ,训练时扬其特 点 ,文字技巧和思想情操双管齐下 ,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学生在学校期间不可能学会他在 日 后投人社会生 活、参 加现代 化建设 的全部知识和能力 , 所以要培养他们会学习、 会 思考的本 领。 有 了这些基础 ,将来 就能举一反三 ,有所创造 ,有所前进 。培养 学 生读写 听说 能力的同时 ,须有意识地在思维力 、想象力 、观察 力、 记忆力 ,尤其 是思 维力的锻炼上下功夫 。在学生的脑 力劳动 中 ,首 要 的不 是记 住别人的思想 ,而是要 自己积极思考 ,学会思 考。培养 学生 的语 文能力 ,无论是遣词 、造词 、谋篇 、布局 , 无论 是记事 、 写人 、状物 、说理 ,都离不开积极的思维 ,因此 ,在训练读 写听说 能力 的同时 ,必须增进和发展他们 的思考能力 。 语文教学在学生素质 、能力 、智力方面发挥重要 的培育作用 , 也就是 在教 学过程中既有形成语文能力 的侧面 ,又有形成个 人思想 情操 、思维品质和行为方式的侧 面,二者有机 和谐 地统一 ,教学就 能获 得综合效应 ,学生就能得到多方 面培养 。当然 ,有一 点必须十 分明确 :语文教师教学生 学语 文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能力 的训练 , 这是语文教学 的主旋律 ,须牢 牢抓住不放。 《 九年义务教育全 日制 初级 中学语文教学 大纲 》中对 教学 目的的规定是 :在小学语 文教 学 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正确 理解 和运用祖 国的语言文字 ,使他们具 有 基本 的写作 、听话 、说话 的能力 ,养成学习语文 的良好 习惯 。在 教 学过程 中,开拓学 生的视 野 ,发展学生的智力 ,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
浅谈 语 文教 学
李 蓓 蓓
摘 要 :教 师要 对 学 生 进 行 严 格 的 语 文 基 础 训 练 ,使 学 生 正 确 理 解 和 运 用 祖 国 的 语 言 文 字 ,具 有 一 定 的 读 写 听 说 能 力 。 与
此 同 时 ,必须 高度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的 思 想 素 质 、道 德 情 操 和 文 化 素 质 。语 文 教 师应 树 立 鲜 明 的 育 人 目 标 。认 为教 文 是 语 文 教 学 的 硬 任 务 ,育 人不 过 是 说 说 而 已 ,这 种 看法 不可 取 。任 何 真 正 的 教 学 ,不仅 是 提 供 知 识 ,而 且 要 给 学 生 以 良好 的 教 育 。离 开 了 人 的培 养 作 的制 高 点 ,也 就 失 去 了教 学 的 真 正 价值 。 关 键词 :语 文 教 学 能力 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