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出师表》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出师表》一、古今异义: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今:)2、臣本布衣。
(古:今:)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今:)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今:)5、由是感激(古:今:;古:今:)6、诚宜开张圣听(古:今:)7、临表涕零。
(古:今:)8、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古:今:)9、先帝知臣谨慎。
(古:今:)10、此臣所以报先帝(古:今:)11、引喻失义(古:今:)12、陟罚臧否(古:今:)13、晓畅军事(古:今:)14、猥自枉屈(古:今:)15、庶竭驽钝(古:今:)二、一词多义:1、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恐托付不效(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2、道:而中道崩殂;以咨诹善道3、遗:以遗陛下以光先帝遗德(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4、为:俱为一体;为忠善者5、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6、无:无兴德之言;事无大小7、感激:由是感激;臣不胜受恩感激8、行:然后施行性行淑均;必能使行阵和睦9、益:有所广益;斟酌损益10、而:而中道崩殂;计日而待11、分:今天下三分;而忠陛下之职分也12、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后施行13、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上先帝之明14、能:先帝称之为能必能裨补阙漏(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15、所:优劣得所有所广益(特殊的指示代词。
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16、当:当奖率三军咨臣以当世之事(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17、任:受任于败军之际;则攸之、祎、允之任18、临: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表涕零19、言:不知所言进尽忠言(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三、词类活用: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此皆良实;攘除奸凶亲贤臣,远小人优劣得所;则责攸之。
讳、允等之慢深入不毛;北定中原四、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2、而来二十有一年矣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五、虚词: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先帝不以臣卑鄙以光先帝遗德;以塞忠谏之路也受命以来;愚以为宫中之事咨臣以当世之事;许先帝以驱驰于忘身于外者;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报之于陛下六、出自本课的成语:1、2、3、4、5、6、7、8、9、10、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第1课时)导学案新
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表:
2.注音
殂()陛()以塞()忠谏之路陟()罚
臧否()()攸()以遗()陛下祎()
咨诹()裨()阙()倾颓()桓灵()
猥自枉屈()夙( )夜二十有一年()驽( )钝
攘()彰()咎()诹()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今义:
(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今义:
(3)由是感激。
古义:今义:
(4)开张圣听古义:今义:
(5)临表涕零古义:今义:
(6)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今义:
二、自主学习
(一)对联引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三、合作探究
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
第二部分( —段)
第三部分(段 -----最后)。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24、《出师表》预习学案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了解内容。
2.预习后,给加点字注音。
崩殂....陟.罚臧否..恢弘.菲薄裨.补阙.漏倾颓.猥驽..钝攘.除咎咨诹...长.史先帝遗.德以遗.陛下性行淑..均行.阵和睦3.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X禅(X后主)的言事呈文。
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X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X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5.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和疑惑,请写在下面。
24、《出师表》预习检测(共30分)一、文学常识(4分)1、作者:()是三国()、()。
字(),号(),谥号(),后世称其为()。
2、表:()二、通假字(6分)1、必通裨补阙漏()通(),解释为()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通(),解释为()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解释为()三、古今异义词(10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今:2、由是感激——感激古:今:3、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痛恨古:今:4、诚宜开X圣听——开X 古:今: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古:今:四、重点词语解释(5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2、当奖帅三军()3、后值倾覆()4、躬耕于某某()5、以光先帝遗德()五、读课文,用文中原话回答。
1、写出文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词句。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出师表》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第24课出师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2、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二、课前准备1、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蜀汉后主X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X禅的奏章。
其时蜀汉已从猇亭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于是出兵北伐,想要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2、课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作者诸葛亮。
3、本文的体裁是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尽管表的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课后题)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
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关于《出师表》的诗句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美诸葛亮及《出师表》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管仲)乐(乐毅)盖有余。
”(《武侯书堂》)“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文天祥的《正气歌》:“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三、学习过程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参照注释,小组合作,直译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
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
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
据此,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
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两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出师表学习目标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陛()臧()否()弘()菲()庶()弩钝()()2、解释下列词语。
开张圣听:光:恢弘:引喻失义:陟罚臧否:作奸犯科:斟酌损益:咨诹善道: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臣本布衣..。
(3)先帝不以臣卑鄙..。
(4)由是感激..。
(5)开张..圣听(6)临表涕.零(7)遂许先帝以驱驰..4、一词多义。
①遗深追先帝遗诏是与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②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每与臣论此事③效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④以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1)恢弘志士之气(2)亲贤臣,远小人(3)此皆良实良(4)以光先帝遗德(5)深入不毛(6)优劣得所优(7)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6、作者链接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官至丞相。
7、文体链接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
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8、背景链接这篇表写于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其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今湖北宜昌)战役的惨败中初步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稳定了自己的战略后方,伐魏时机臻于成熟。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1、翻译课文。
2、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划分层次。
三、拓展延伸1、古诗中的《出师表》:2、《出师表》中的成语: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大概了解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读这篇情词恳切、动人肺腑的表文。
人教版九年上册第6单元第24课《出师表》导学案(教师版)
出师表【课题解说】“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走进作家】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谥号忠武侯,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世称诸葛武侯,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曾隐居躬耕于南阳十年。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著有《诸葛亮集》。
【写作背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nìng),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这就是《出师表》。
《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重点解说】文章陈述的重点是什么?本文内容的重点是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又有三点内容,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这一点正是全文主旨所在。
(1)表文中谈到前两点(即开张圣听和严明赏罚)时,都是从正反两面加以申说,可见是有针对性的。
因为刘禅平日宠信宦官一类小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在诸葛亮远离国都的情况下,“忠谏之路”很可能被堵塞,“内外”也可能“异法”,结果必将导致国内政局的混乱。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出师表(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24 出师表
☆学习目标:
1 熟读课文
2译读课文5-9自然段
☆自主学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
汉所以倾颓
..于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
..于诸..,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
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
..。
后值倾覆
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
..忧叹,恐.付
..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
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甲
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
..,进尽忠言,
..损益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
谋,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合作探究翻译课文
课堂检测....
组长交换检测......。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 出师表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4 出师表【学习目标】:1.通过注释读懂并背诵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了解课文的作者、体裁及有关历史背景。
领会作者上表的主要用意,理解本文流露的态度和感情。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案【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Ⅰ.教材助读一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三国时蜀汉的军事家、政治家。
辅助刘备与孙权、曹操抗衡;后受刘备之托扶助刘禅。
民间传说他是智慧的象征。
2.文体及背景简介“表”是古代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出师表”是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两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第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第9段)表文的结束语。
Ⅱ.预习自测1.给下列各字注音。
殂()陛()菲()谏( ) 陟( ) 臧( ) 否( )攸( ) 遗( ) 裨( ) 阙( )苟( ) 猥( ) 夙( ) 驽( )攘( ) 咎( ) 诹( )2. 熟读课文,注意把握朗读的节奏和停顿,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4课24《出师表》导学案(人教版) (2)
24《出师表》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
2、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正音。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崩殂侍卫陟罚臧否郭攸之以遗陛下咨诹裨补阙漏性行淑均行阵和睦倾颓苟全遗诏猥自枉屈夙夜忧叹庶竭驽钝斟酌以彰其咎2..理清文意,对照注释译文。
课堂探究3、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4、解释下列加点次在文中的含义(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2)躬耕于南阳躬:(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4)至于斟酌损益益:当堂检测5、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先汉所以..资将军..兴隆也此殆天所以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7、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2、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
第24课《出师表》学案(人教新课标九上)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4课《出师表》学案教师寄语:“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来源:.Com](2) 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1)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2)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疲弊()陛下( )恢弘( )妄自菲薄()以塞()驽钝()陟罚()臧否()裨补阙漏( )郭攸之()费祎()行阵和睦()长史()猥自()夙夜忧叹( ) 以彰其咎()[来源:Z*xx*]咨诹( )以遗陛下()斟酌损益( )2.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 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3.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语气流畅,感情充沛。
2 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注意下列词语)(1).古今词义痛恨古义:今义:布衣古义:今义:卑鄙古义:今义:感激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出师表
课题:出师表(第二、三课时)
课型
新知预展课
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找出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并分析他提出的原因以及这三条建议之间的关系。
2、找出文中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理解文中所渗透的情感,说出诸葛亮是如何以情动人的。
学习重点:找出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并分析他提出的原因以及这三条建议之间的关系。
6、《隆中对》千古流芳,洋溢出诸葛亮的“才”;《出师表》广为传诵,满载着诸葛亮的“情”。你认为文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文中哪些词句有所体现?
7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具体说说。
8、通读《三国演义》,一般的人都会折服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雄才大略。可也有人认为:他事必躬亲,以致操劳而死,可谓不智;关键时刻,屡用错人,可谓不明;不能招贤纳才,以致“蜀中无大将”,可谓心胸狭窄;不自量力而六出祁山,可谓缺乏自知之明……你认为这些看法怎么样?试着结合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评论。
学习难点:说出诸葛亮是如何以情动人的
文本分析,合作探究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2、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归纳成精炼的四字词语分别是
3、诸葛哪一条最重要?理由呢?
4、请同学们梳理一下全文思路,在下面空白处列出本文提纲:
5、本文主要向后主进谏,开篇为什么从蜀国形式谈起,既然益州疲敝,又为何要出师伐魏?
1建议:诚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导学案(无答
课文题目:《出师表》学生姓名:检查情况:★★★【学习目标】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掌握重点词句。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积累∙欣赏《书愤》南宋·陆游·七律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学习路径】☆☆导入课文:对联引入新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基础练习: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崩殂:疲敝:秋:殊遇:开张圣听:光:恢弘:妄自菲薄:引喻失义:陟罚臧否:异同:作奸犯科:刑赏:平明之理:良实:志虑忠纯:简拔:遗:咨:裨补阙漏:淑均:优劣得所:猥自枉屈:驱驰:后值倾覆:尔来:夙夜忧叹:不毛:庶竭驽钝:攘除:斟酌损益:慢:彰其咎:谘诹善道:察纳雅言:3、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本文中的古义是。
(2)痛恨:今义是,古义是。
(3)卑鄙:今义是,古义是。
(4)感激:今义是,古义是。
(5)谨慎:今义是,古义是。
(6)涕:今义是,古义是。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虚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欲报之于陛下也()教师学生批注栏:【翻译】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抗金名将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出师表》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出师表》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掌握一、二段重点文言词语、句子。
4、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X。
【课前演练】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X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X飞带着礼物到襄阳古隆中(今襄樊市西)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X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X备又和关羽、X飞三顾茅庐。
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X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X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X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
X飞却主X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
X备把X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当他们到诸葛亮家前,已经是中午,诸葛亮正在睡觉。
X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X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X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X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X备“三顾茅庐”于襄阳古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的宏伟蓝图,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茅庐对》【学法指导】文言文翻译方法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七课课出师表《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
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妙何在?“忠有《出师表》,孝有《陈情表》”一语道破。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
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
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学习重点】1.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2.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3.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学法指导】学习本文应先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在此基础上疏通文义,突破重点词句,通过反复诵读领会内容大意。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概括段落层次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本文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
学习时应分清哪些地方是议论,哪些地方是叙事,哪些地方是抒情,认真体味议论、叙事、抒情的佳妙之处。
本文语言率直质朴,感情恳切忠贞,要认真体会语言上的这些特点,进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训练提升】一、基础巩固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中道崩殂.()裨.补阙漏()以彰其咎.()陟.罚臧否()以遗.陛下()庶.竭驽钝()猥.自枉屈()咨诹.善道()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光.先帝遗德()(2)引喻失义.()(3)猥.自枉屈()(4)斟酌损.益()(5)咨诹.善道()(6)以彰.其咎()(7)晓畅..()..军事()(8)遂许先帝以驱驰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古义:今义:(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4)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今义:3.写出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及意思。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4 出师表 导学案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24《出师表》教师寄语:“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
2、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助读材料:1、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2、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
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
之如父!”’3、关于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
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
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二、初读正音。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正音。
崩殂侍卫陟罚臧否郭攸之以遗陛下裨补阙漏性行淑均行阵和睦倾颓苟全猥自枉屈夙夜忧叹庶竭驽钝斟酌以彰其咎咨诹遗诏二、理清文意对照注释译文。
三、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明确:1.宜开张圣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效;效
3.翻译句子
①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所选文段①②是作者追叙自身经历,相继写了、几件事,而且紧紧与先帝相连,作者希望以情感动后主,也表达了
的思想。
5.选文第三段,作者主动请求出征,并把出征后的政事也作了安排,紧扣一词。
六、课外拓展
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第24课《出师表》
学习目标:1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辈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2重点目标3难点
学习过程: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无;①若无兴德之言()②事 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①然后施行()②性行淑均()③必能使行阵和睦()
益:①有所广益()②至于斟酌损益()
7.虚词
而: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可计日而待也()
于: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欲报之于陛下也()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④还于旧都()
以:①咨臣以当世之事()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一.预习导学:
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
2.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二、自主学习:
4.听读课文,正音
崩殂( )侍( )卫陟( )罚臧否( )郭攸( )之 费祎( )
以遗( )陛下苟( )全裨( )补阙( )漏行( )阵和睦倾颓( )
猥( )夙( )夜庶竭驽钝( )斟酌( )以彰其咎( ) 咨诹( )遗诏( )
(1)第六段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回答。
(2)第六段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品质?
(3)分别概括六、七两段意思。
(4)第八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希望?分别与上文哪些内容照应?
五、达标测评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题探究
9.朗读课文一至五段,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展示:
(1)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2)第一段是怎样提出建议的?
(3)第三四五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10.再读六至九段,思考交流后展示: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 (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
三、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5.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古义
(2)痛恨:今义古义
(3)卑鄙:今义古义
(4)感激:今义古义
(5)谨慎:今义古义
6.一词多义:
遗: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①俱为一体()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众议举宠为督()
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每与臣论此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先帝只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⑤愚以为宫中之事()
8.我会翻译: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 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在文中空格处填上句子,并指出其修辞手法。
2.解释加点的词语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shuài)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