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题实写
“虚题实写”与“实题虚写”
虚题实写与实题虚写虚题实写与实题虚写近年来的高考作文有些文题很虚玄,很诗意,考生常常感觉与现实相距甚远,像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就是一个很虚很玄的话题,不少考生一看到考题就晕了,以为这是要考生写科幻小说,考生以为越玄乎越好,于是有不少考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上天入地,任意驰骋,结果,想象是大胆的,只是读者一头雾水,不知要表现的是什么。
其实,像这种看似很虚很玄的话题,无论你如何想象,都不得离开现实生活,你要善于化虚为实,形式可以是荒诞的,但主旨却是现实的。
请看下面这篇《伤心儿女》:母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双目紧闭,嘴唇乌紫。
她中风的脑子迷迷糊糊的。
已经三天了,前两天,母亲的床前是没有人的,而今天,她的三个子女破天荒地都到齐了。
老大一脸横肉,倚着床,盯着母亲,眼里是一种攫取的光。
小弟小妹各有心事,有仿佛在等待什么。
病房的门被推开,一个声音叫道:3号床,准备记忆移植。
顿时,三个人几乎同时一跃而起……他们三个将要被移入母亲的记忆。
原因很简单,眼看着母亲快不行了,他们私下开始讨论分遗产的事,但由于母亲突然中风,什么话也没留下,加上三个人以前从未照顾过母亲,对母亲的财产谁也不知底……于是……记忆移植完毕。
一个声音叫道。
三个人睁开眼,立即在大脑里开始搜寻:……一间阴暗的小屋,潮湿,肮脏……沾满油渍的锅台,落灰的橱顶……这不是母亲的家吗?老大心想,这样陌生,却又熟悉。
当自己被冤入狱时,是母亲四处奔波,解救了他;又是在这间屋里,他休养了一年。
然后,自己找了媚子当老婆,媚子逼着他抢占了母亲的堂屋,把母亲赶进了这间破屋,从此,自己就再没有踏进这门槛。
小妹开始了回忆:……腹部的痉挛,巨痛袭来,一个血糊糊的孩子,可这孩子的双眼被血糊了个严实,睁不开。
有人低下头,在孩子的双眼上一口一口地吮,吮了九九八十一天,血淤散尽后是一双明亮的眼睛……这不是我吗?妈说过我小时侯闭着眼睁不开,原来是这样,小妹的心一阵抽搐。
正是这双眼睛,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江苏省宜兴市丰义中学余晓亚一道作文题有“实题”与“虚题之分:“虚题”是指宽泛抽象的感念,如<习惯>、《尝试》、《守望》。
“实题”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如《门》、《面向大海》《回家》。
所谓“实”,指提供的题目,材料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
实写重在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
“虚”指抽象。
虚写,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它能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写作学中,虚与实是相反的两个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朗的。
实题虚写“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和平面化,既不能“精鹜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有深度的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
“实题”要“虚”写。
“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作文题“回家”,如果单写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就是“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如果赋予“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生命归依之处,这就是“实题虚写”。
如何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做到“实题虚写”呢?一、大胆联想想象面对“实”的文题,学生要跳出现实的束缚,使思维和情感的触觉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
通过创设情境,大胆展开联想,化实为虚,用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
如由真实的脚印联想到人生的足迹,由脚下的道路联想到成长的历程,由房屋的窗户联想到对外的开放,由山涧的桥梁联想到感情的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的节操,由叶落归根的景象联想到思乡的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哲理……这种由眼前的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的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的手法,就叫实题虚写。
作文快速立意十六字方针
作文快速立意十六字方针作者:刘铭霞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08年第10期综观所有的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细心的人会发现,我们只要能巧妙运用“虚题实写、实题虚写;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这十六字方针,我们就能很快地构思立意。
一、虚题实写、实题虚写“虚”与“实”是一对相反相对、相辅相生的概念,“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
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
(一)“虚题”“实”写。
对于“虚题”,写作时要首先考虑话题或命题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从这些思想、感情、理念入手,发掘或选择具体材料,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作者对话题或命题的独到见解或感悟。
如对于一些抽象性的题目,如《责任》、《追求》、《宽容》、《合作》、《友善》等,它们如果写成记叙文,你可以构思成“通过一个我看到(听到,读到)的有关×××人(负或不负)责任(宽容、友善……)的故事,告诉大家生活需要……”,这时,题目“责任(宽容……)”就是你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如果你熟读古今中外书籍,拥有大量事例史实,擅长写议论文,你当然可以把它写成议论文,此时,题目就是你的议论的话题所在,就是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的中心词,你只需要罗列古今中外几个有关“责任”(宽容……)的事例,证明一下“责任大于山”,“勇于承担责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我们要对自己、家庭、国家负起应有的责任”……论点。
再如:“较量”这个话题看起来也很虚,但我们可以具体到谁跟谁的较量,譬如当年国共之间的较量,赛场上的较量,动物界的较量,生与死的较量。
总之,这类虚题要写得很实在。
掌握了虚实错位的方法,碰到这类题目就能立即做出决断,明确立意,而不会再冥思苦想,耽误时间,影响写作速度。
(二)“实题”“虚”写。
虚实巧转妙境生
虚实巧转妙境生永兴王礼平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大致可以分实题和虚题两大类。
“实题”是指根据客观实在的事物所命的题目,如2010年湖南长沙市的“给他人一朵花”,广东湛江市的“别丢了你的钥匙”,浙江金华市的“灯”,上海市的“黑板上的记忆”;“虚题”则是指宽泛抽象、比喻象征类的题目,如2010年辽宁大连市的“寸草心”,浙江温州市的“做一个行者”,湖北黄石市的“那一缕春风”,福建福州市的“路上”等,要想在这两类题目的立意上抢得先机,就需要懂得在虚实之间进行巧妙的转换。
一、虚题实写“虚题实写”就是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题目写得实在可感,把虚化的东西写得具体真实,把隐寓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富有新意。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曾有精辟的论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2010年山东威海市中考作文题是“美在路上”,这是一个比较虚化的题目,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只好写路上有哪些“美”,倘若如此,就会显得文意呆滞。
如果善于“化虚为实”,把“美”和“路”落实在具体生活中,思路就会豁然开朗,“美”是漂亮的风景,是动人的场面,是温馨的回忆等。
而“在路上”则可以是在马路上,在各种交通工具上以及成长的道路上等等。
有位考生这样构思:写公交车上,一位老爷爷为“我”让座的故事,把路上感人的一幕演绎成一首美的赞歌。
文章虚题实写,形象、具体、可感,颇有新意。
总之,“化虚为实”能让你的思维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发散性和创新性。
二、实题虚升“实题虚升”,即对那些以实际事物为素材的题目进行虚化理解,也就是说面对某个实际事物,我们要通过创设情景,借助联想和想象等手段,化实为虚,化具体为抽象,揭示题目的具体内涵,挖掘题目的引申义、比喻义或象征义,用虚拟的形象来表示思想感情。
如2010年湖南长沙市中考作文题是“给他人一朵花”,如果据实作文,可写内容必然十分有限,文章也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意蕴表面化。
此时不妨“实题虚升”,以“花”为抒情对象,通过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阐发“花”的寓意;或以“花”为虚拟素材,编写童话,寓言等,通过富于情趣的故事来抒发自己对“花”的感悟,马上就能让你的作文从立意匮乏的尴尬中脱身。
虚实结合篇-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精讲课堂(全国通用)
策略解密
3.虚实结合,文意通畅。 虚实结合,是艺术创作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写作时运用 虚写,一般而言,必须要立足生活实际。写作的内容来自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为此,在构思行文时,必须对所在掌握的材 料,要深入思考,寻找其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寻找其相关的历 史背景、社会世态,然后去推理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在相应的 年代或社会所拥有的真实感。在人们对过去的人物、故事和观 点中挖掘新的意义。真实的人物、事件及客观存在的为实,作 者的主观评价、用作对比衬托的内容为虚,两者相互结合,文 章才生动、感人。
要义解说
虚实相生,这也是古往今来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有持久生命力的原 因之一。就拿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说,文中既有对如 “雪中捕鸟”等真实活动的叙写,也有对“美女蛇”传说故事的串入, 又有对自己将被送到三味书屋读书的原因的猜测。前者为文章增添了神 秘色彩,后者加重我对百草园生活的留恋。这种虚实结合的行文方法, 同学们可以仔细咂摸一下,相信你会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方面的新体会。
真 名范写 题 师文作 解 点展导 析 评示引
真题解析
◆2023年陕西中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征稿启事,完成写作任务。(50分) 2023年的春天,梅香拂柔波,烟火满人间。又看到久违的笑颜,又听到 兴奋的呐喊,又感受到青春的跃动……为记录这些美好,校文学社面向 全体毕业班同学征稿啦! 明确写作任务是记录运动场上的美好征稿主题:运动场上的风采并要求考 生以征文的形式完成写作。征稿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 600 字。 征稿时间:2023年6月17 日
写作导引
二、我手写我心 精彩在身边 中考作文要求是在材料背景和话题“运动场上的风采”基础上,发 挥自主命题,考生的自拟题目必须要新颖有趣,诗情画意,作文题目必 将成为阅卷老师的关注重点。可选取学习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最感人 的场面,运动场上最美的“风景”等。学生只需要还原学习生活中真实 场景,在情景中提取素材,我手写我心,人人都有话说,生生有话写。
作文天地拟题篇:实题虚写,虚题实写2—1
作文天地拟题篇:实题虚写,虚题实写2—1何谓真?与之恒在者为真。
何谓实?与之互成者为实。
即自由世界中的人所看到的世界为真为实。
与真相对应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为虚。
实与虚本身就是作文的两种成文,如太极阴阳,和合共生,之前写到作文要修辞与叙述综合交织,而这里修辞为虚,叙述为真。
今天只分析拟题,拟题的规则为实题虚写,虚题实写,实实虚虚,方显高深莫测。
一:实题虚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我的心爱之物》,很多学生写的标题为《笔》、《书包》、《杯子》……这样的标题有问题?没有问题,但看了之后像喝了一杯白开水,让人不能回味。
那这样的标题如何写?状物作文,状物有情,状物作文的描写对象是动物是植物是静物,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状物作文一定要加入情感,在这不作细说,后期再聊!今日谈谈拟题,《笔》、《书包》、《杯子》三个题目如何写最好?《笔》改为《写不出的回忆》,扣住写与笔有关,加上摸不着看不见的回忆,就可以写出与笔有关的故事:同学跟我关系好,送我一支笔,转学了!我看着笔回忆…你看,这个套路,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但是不看作文的内容,只看标题,就是比《笔》要显得高端了!《书包》改为《书包里的母爱》,扣住书包,写上“母亲新学期为我准备书包,书包我不喜欢,母亲冒雨去换新书包。
”这个题材也是狗血,但是关键不在内容,而是题目(再次强调,敲黑板)。
《杯子》改为《手里的温暖》,内容的话你们就自己构思啦!又是一个简单的故事。
实为笔、书包、杯子,虚为回忆、母爱、温暖。
例文:507班胡高晟写过的《贝壳的记忆》,以贝壳为线索,写自己与同桌的感情。
贝壳为实,记忆为虚。
实题虚写,不错!二、虚题实写经常讲作文要大题小做,什么叫做大题,大题就是空洞的大主题(比如环保、爱国、爱母亲…),常见于学校各类征文以及议论文写作中。
那这样的题目我们要写出彩,绝对不能写成《我爱我的国》、《大家一起来环保》《母亲,我爱您》这样的题目,太大,大了就显得假了不真实了。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洪生作文训练法之七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里两个非常常见的概念。
在写作学中,虚与实是相反相对的两个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朗的。
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又有“虚题”与“实题”之分:“虚题”是宽泛抽象的概念,如《习惯》《尝试》《守望精神家园》等。
“实题”是客观实在的事物,如《门》《面向大海》《回家》等。
Ⅰ实题虚写“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
“实题”要“虚”写。
“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作文题目“回家”,如果单写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就是“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如果赋予“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生命的归依之处,这就是“实题虚写”。
方法:一、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
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如果以《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窗”的特点和作用是把封闭的空间打开,使其展示、了解、沟通。
据此可立意为:放眼世界,展示自我。
如果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桥”是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
据此可立意为: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如果以《路口》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路口”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
据此可立意为: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色彩”是实在的、可视的,贵在能跳出有形色彩的方框,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
常见的立意角度
常见的立意角度一、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
虚实相生法化实为虚法和化虚为实法所谓虚实相生,就是虚题实写,实题虚写,即由实写虚,由虚写实。
1、化实为虚法化实为虚即“实”题要“虚”写。
对一些以现实生活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为话题的文题,有时候要跳出现实的束缚,通过创设情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
但是要注意对实物的描绘不要面面俱到,主要描绘那些可比喻、象征的部分,虚作与实物应有相似或相关之处,不能生搬硬套,过渡要贴切、自然。
2、化虚为实法化虚为实法即“虚”题要“实”写。
对于“虚”题,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话题或命题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感情、什么理念,再从中发掘或选择具体材料,以具体详尽的叙述或描写表达对命题的独到见解或感悟。
正所谓“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这样把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象,能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看看名家是如何写“愁”的——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寇准《夜度娘》: 愁情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若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千秋岁》:飞红万点愁如海。
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二、顺向立意与逆向立意。
从与通常的情感倾向或与传统的观点、看法一致的角度来确立文章的中心,就是顺向立意。
反之,则是逆向立意。
蜡烛正面:蜡炬成灰泪始干,无私奉献。
蜡烛火焰向上:人无论身处何境地都应该积极向上。
反面:因倾斜而流了很多蜡油: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橡皮擦正面:擦去曾经的错误,只为重新抒写生命的轨迹。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洪生作文训练法之七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里两个非常常见的概念。
在写作学中,虚与实是相反相对的两个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朗的。
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又有“虚题”与“实题”之分:“虚题”是宽泛抽象的概念,如《习惯》《尝试》《守望精神家园》等。
“实题”是客观实在的事物,如《门》《面向大海》《回家》等。
Ⅰ实题虚写“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
“实题”要“虚”写。
“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作文题目“回家”,如果单写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就是“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如果赋予“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生命的归依之处,这就是“实题虚写”。
方法:一、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
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如果以《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窗”的特点和作用是把封闭的空间打开,使其展示、了解、沟通。
据此可立意为:放眼世界,展示自我。
如果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桥”是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
据此可立意为: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如果以《路口》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路口”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
据此可立意为: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色彩”是实在的、可视的,贵在能跳出有形色彩的方框,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江苏省宜兴市丰义中学余晓亚一道作文题有“实题”与“虚题之分:“虚题”是指宽泛抽象地感念,如<习惯>、《尝试》、《守望》.“实题”是客观存在地事物,如《门》、《面向大海》《回家》.所谓“实”,指提供地题目,材料是具体地现实生活中地人、事、景物和情理.实写重在刻画事物地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地实际面貌进行具体地描写.“虚”指抽象.虚写,重在调动读者地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地表现,它能跳出现实地束缚,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为读者留下广阔地想象空间.在写作学中,虚与实是相反地两个概念:虚是主观地,实是客观地;虚是抽象地,实是具体地;虚是隐藏地、含蓄地,实是直白地,明朗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实题虚写“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和平面化,既不能“精鹜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有深度地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地事物转化为虚指地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地独到见解和思想.例如作文题“回家”,如果单写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地“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就是“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地情况;如果赋予“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地纯真净土、生活地自然之境、生命归依之处,这就是“实题虚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何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做到“实题虚写”呢?大胆联想想象面对“实”地文题,学生要跳出现实地束缚,使思维和情感地触觉伸向大千世界,古今中外.通过创设情境,大胆展开联想,化实为虚,用虚拟地“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如由真实地脚印联想到人生地足迹,由脚下地道路联想到成长地历程,由房屋地窗户联想到对外地开放,由山涧地桥梁联想到感情地沟通,由竹之有节联想到人地节操,由叶落归根地景象联想到思乡地情怀,由登高望远联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地哲理……这种由眼前地实在事物、景象或具体地事情写起,水到渠成地揭示其寓意地手法,就叫实题虚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地.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象地驰骋而获得更高地艺术美地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地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开阔、包孕丰富.如《面对大海》,若单纯写景,只将所见所闻化为文字,停留在表象地描述,缺乏深层思考,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由大海联想到“豪情壮志”,又想到精卫填海地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地“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最后归纳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迪人生哲理”,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地感觉.所以,行文时要尽可能唤起自己写作地冲动,自由地抒写心灵深处地真切感受,大胆地在虚设地空中驰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找准虚指意义面对“实”地文题,除了大胆联想想象之外,还应找准它地比喻义、象征意,歌颂具有这一类精神、品质、风格地人和事.需要注意地是:附着于“实题”地情感与认知,必须与题目有一定地相似性,如果揭示或挖掘不出相似性来,即使联想得再丰富,也仍然表现不出丰富地意蕴.如作文题“跨过这道坎”,如实写地话,思路很难展开,立意也较为浅显.所以我们要找准它地虚指意,这个“坎”,比喻人生道路上、事物发展过程中遇到地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因此,要写好这篇文章,选择什么样地“坎”至关重要,这是区别于文章境界和立意地关键.“跨过这道坎”地必要性,既与个人地处境和经历有关,又应同社会地需要有关.从这一点来看,是否注意文章地立意,能否写出文章地深度,是写好这篇作文地关键之“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结论:“实题虚写”,关键要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寻找“实题”地象征意义或者说附加意义,然后化“虚”为“实”,准确理解“实题”地具体内涵,附情于物地展开行文.这就要求考生借助一定地艺术知觉,因物兴感,借物寄情,把自己地主观情思、思想认识移植或投射到命题中地物象之上,让意旨超越描写对象或物象本身,才能出佳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虚题实写中考作文题有时候是一些抽象地概念,显得比较“虚”,比如“温暖”、“改变”、“财富”、“心灵地选择”等.对于这些比较“虚”地命题,就可以采用化虚为实、虚题实写地方法,把虚拟地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喻地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地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正是对这种表现技巧地形象化说明.“虚题实写”,即联系实际,展开联想,细化分解,将虚指地意义转化为现实地具体地人、事、物,让读者看到你对题目地独到见解和对现实人生地关注思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方法:化大为小,附情于物.这类题最忌没有具体实在地内容而不着边际地空发议论和空洞抒情.写作伊始就要首先考虑题目中包含什么思想,什么情感,什么理念,再从这些思想、情感、理念入手,调动我们脑中所有地素材仓库,发掘选择具体材料,以生动实在地内容和详尽地记叙描写来表达自己对题目地领悟和感受.如“追求”这个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地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了.可以写一个老师地追求,一个学生地追求,一个科技人员地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地人地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地追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有一篇优秀作文也可以给我们初中同学很好地启发,此文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地情景.然而,它化大为小,附情于物,真实、本色、真情、纯净,汹涌地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地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地情感表达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是虚题实写地佳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多方设问,细化分解.面对意义抽象虚化地作文题,在考试时怎样很快地入题呢?可以采用“多方设问,细化分解”地方法.例如,以“幸福”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设问联想:我在什么时候感觉到幸福?什么情况下感到幸福?什么人让我有幸福感?什么事情让我感觉到幸福?如果可以表达出来,我觉得幸福像什么?什么才是幸福?什么情况下,我渴望得到幸福?回答了这些问题,学生基本上也能够明白可以写些什么了.写记叙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迅速展开写作思路,写散文化地议论文时,多方设问法有利于我们在脑海中多方搜寻和确定素材,加深对问题地认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结论:虚题实写,关键是化虚为实,附情于物,把表达主观思想、心理感觉、理性判断地题目或命题意旨蕴涵在具体地一个或一组物象之中.写作中往往需要运用象征、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腻逼真地形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使抽象地意旨外现化,使虚幻地概念具体化,使抽象地虚指意义变成了可感可知可悟,极富文学性、形象性和可读性地情节、形象和故事.如同样写“愁”,李煜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地“愁”化为具体可感地滚滚江水,让人回味无穷,他以水比愁,突出愁之广,愁之深;贺铸地“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三个物象来比愁,突出愁无处不在,绵绵不绝,新颖生动.现代诗人余光中地《乡愁》,分别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物象来比喻人生不同时期地乡愁,把抽象无形地乡愁刻画成有形可感地实体,突出了不同时期乡愁地特点,非常恰切,具体而可感.由此可见,虚题实写地关键是化虚为实、借物寄意,而借物寄意地关键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寻找题目或命题地意义载体,这个载体必须同命题意义具有相似性、具有可比性,使意义和载体虚实相融、合二为一,达到形象生动、具体鲜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中考作文技法解说之虚实互换
中考作文技法解说之虚实互换所谓虚实互换法,具体地说,就是虚题实做法,实题虚做法,即由虚写实,由实写虚。
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
因此,这种审题方法也可称之为大题小做法和小题大做法。
1.虚题实做法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学生难以把握,怎样写好这类题目呢?将这类比较大比较虚的题目化为比较小比较实的题目即可。
比如《追求》这个作文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非常容易下笔了:可以写一位老师的追求,一名下岗工人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
总之,各行各业的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论述当代青年应该追求什么,当代中学生应该追求什么。
2.实题虚做法有些作文题从表面上看实实在在,范围很小,如《路边小草》、《秋叶》、《春雨》等,这类作文题在写作时,不应就实物而写实物,而要写出它们的比喻义、象征义,歌颂具有这一类精神、品质、风格的人和事。
写《路边小草》就要歌颂路边小草默默无闻、自强不息的精神或者赞美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或者讴歌小草与世无争、不图名利的风格;写《秋叶》就要突出秋叶的奉献精神,或写叶落归根的情怀;写《春雨》就要写出春雨的及时和珍贵,写出春雨对大地万物的滋润,可以引申出党的好政策给人民带来的实惠。
【例文欣赏】倾听成长的声音成长是一种奇妙的声音,它不惧车辆的嘈杂声、人类的呼喊声,仍藏在各个角落发出自己的声音。
人人都在成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听自己成长的声音。
成长有谁听?是路旁的小草,它们在听。
绿绿、嫩嫩的小草摇摆着身子,舒展着腰肢,好像在告诉我:“我们听到了!”是的,昨日,我无所顾忌,小草一棵棵、一片片地被我们踩倒在脚下,听不到它们的呻吟,看不到它们的愤怒,却自以为“爽”,身后只留下一串魔鬼般的笑声弥漫着小草。
而今天,我总是款款地在小路上走过,用手去和小草打招呼而不再伸出双脚。
于是小草向我欢呼:你成长的声音是充满爱心。
成长有谁听?是空旷的校园,它们在听。
[作文范文]20XX年高考考前议论文探秘之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
20XX年高考考前议论文探秘之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里两个非常常见的概念。
在写作学中,虚与实是相反相对的两个概念: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朗的。
就一道作文题或话题而言,又有“虚题”与“实题”之分:“虚题”是宽泛抽象的概念,如《习惯》《尝试》《守望精神家园》等。
“实题”是客观实在的事物,如《门》《面向大海》《回家》等。
Ⅰ实题虚写“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
“实题”要“虚”写。
“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作文题目“回家”,如果单写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就是“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如果赋予“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生命的归依之处,这就是“实题虚写”。
方法:一、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
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如果以《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窗”的特点和作用是把封闭的空间打开,使其展示、了解、沟通。
据此可立意为:放眼世界,展示自我。
如果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桥”是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
据此可立意为: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如果以《路口》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就应该理解“路口”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
据此可立意为: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以《色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色彩”是实在的、可视的,贵在能跳出有形色彩的方框,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
高考作文立意---虚题实写法
高考作文立意---虚题实写法高考作文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一些题目看起来颇为抽象甚或“空洞”,如“尝试”、“诚信”、“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时间啊,时间”,有些描写议论的对象难以直接表现,如“独到的感觉”等。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硬着头皮直接从正面去写,其效果恐怕不会好,这就需要用由虚入实法。
它需要你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看得见、摸得着,把看起来很空洞的论说表达得具体形象、文采斐然。
古语云:“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正是对这种表现技巧的形象化说明。
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要求把圆想像成一个具体物体,写出一个画面、镜头或场景。
这就要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把圆想像成旭日、夕阳、瓷盘、足球、露珠、车轮……运用这种技法要注意以下两点:一、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
题目除字面上的意义外,还有丰富、深刻的隐含意义。
这就需要我们对重点词语,进行反复推敲,理解蕴意,从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如“诚信”包括诚实、有信用,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切题。
若把诚信理解为真诚、诚意等显然不十分切合本意。
二、化大为小,联系实际。
如“追求”这个话题,看起来很大、很虚,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到某一具体的人和事上,就容易写作了。
这一话题可以写一个老师的追求,一个学生的追求,一个科技人员的追求,还可以写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的追求,甚至可以写某一集体或某一国家的追求。
三、先发散,后聚合。
在准确审清原意的基础上,依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
化抽象为具体,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虚拟事物想到现实事物,由个别想到一般等。
在联想中应特别注意两者的相似点或相通点。
如上海高考作文“时间啊,时间”,有考生这样写“是什么使稻米变成香醇的佳酿?是时间。
是什么使咿呀学语的孩童变成沉默的老人?还是时间。
是什么使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变成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国?也还是时间。
时间,是一个多么伟大的魔术师啊!”作者在议论说理时,采用“虚则实之”的方法,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干巴枯燥的说教,把“虚”的概念阐述得真切可感。
实题虚写 与 虚题实写
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实题虚写"与"虚题实写"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中指出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艺术在表现(空间)上的特点是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仅以王之涣诗《登鹳雀楼》为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实景,语语如在眼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屋楼",则由实见虚,把景物与心胸打成一片,从视野的开阔,可以想见抱负和气度的远大,诗作从实处着笔,凭虚传神。
这里的"虚""实"我们将其通俗理解为: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以李贺诗《将发》来说明:"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
那么前路如何,诗人心中又在想什么,这层意思没有直接说,诗人只是写了眼前的景。
秋色空旷辽远,弥天漫地;月光如水,洒满路途,似乎没有尽头。
这就是虚笔。
笔者想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探求高考作文的一点写法,以解除部分考生的困惑。
以下有两则材料,阅读后,根据要求作文:材料1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人生处处会留下脚印:路上桥下,街头巷尾…脚印或许不会磨灭,但是,路已改了,桥已塌了,街已没了,巷已变了…我们还能捡拾过去的脚印吗?许多事物随时间的脚步走过,也都留下了自己的脚印,你能联想到哪些?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
材料2亲情是无形的,没有人能够说请楚它是什么样子;亲情是无偿的,没有人会让你为此付出钱物;亲情是无价的,没有什么事物的价格比得上它,亲情是无私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更能牺牲自己…关于亲情,你一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作文立意详解
作文立意详解立意,就是给文章确定写作主旨,通俗地讲,就是平常我们所考虑的“写什么”的问题。
对于议论文来讲即是中心论点。
1、实题虚写用具体的物象作话题,在立意的时候,可以化具体为抽象,这个方法叫做实题虚写。
举例:以“窗”为话题立意。
“窗”是一个特别的对象。
一类是把“窗”看成具体的物象,从实来立意;一类是把“窗”看成抽象的事物,从虚来立意。
(比如心灵之窗、文化之窗、社会之窗、国家之窗……)比较一下,那一类立意更符合我们“出新”的要求呢?立意:通过“窗”可以沟通心灵,交流文化,促进合作。
2、虚题实写用抽象的概念作话题,我们在立意的时候,可以用虚题实写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
这是立意的第二个方法——虚题实写举例:“脸”是大家所熟悉的字眼,其内涵是丰富的。
平时我们常会想起与“脸”相关的问题。
请以“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化实为虚:可以写生活中的“脸”,社会的“脸”“脸”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面子”(自尊心),所以可以写人的“顾全面子”的性格。
可以写“天有不测风云”,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种变脸的前因后果,探讨社会的变迁,给人以启示。
在日本等四国谋求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时,世界各国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脸色”,阐明国家的利益是永恒的利益;大自然的变脸和环境的关系;3、化大为小,择其一点对话题的整体思考,从宽泛的话题中演绎成一个小角度,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大题小做,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在叙事写景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
举例:“幸福”是一个大而空的概念,如果就此写开,文章一定会空而无物、苍白无力;而把它“化小”,则会使材料容易把握,立意明确。
①限制法即在话题词语加上必要的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话题变小。
如“不可思议的幸福”、“老张的幸福”、“妈妈幸福的一天”、“一个贫农心中的幸福”等,就已经比“幸福”小多了,也容易写出好文章。
(适合写记叙性文章)②置疑法即用设疑的方式把话题变小,同时引起对话题内容的思考。
作文审题——虚实变写法 (2份打包)
•
3.抒情往 往不会 单独出 现在文 中,它 常与记 叙、描 写、议 论等结 合在一 起。一 般来说 ,直接 抒情一 般要与 议论结 合在一 起,而 间接抒 情一般 与叙是 指作者 带着强 烈的主 观情感 去描写 客观景 物,通 过景物 来抒情 。
我们可以通过一 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
虚题的主题
你是否不理解过他人?最后是什么事让 你理解了他?
不理解(妈妈的批评、“狠心”)
理解(爱我的一种 表现)
不理解(撕我作业、批评我) 理解(严格要求,对我负责)
不理解(班干部不留情面、铁面无私) 理解(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我严格要求)
1、抓住细节描写,把事例写清楚, 写丰满。
我们理解了虚题的含义后,能不能 把所有有关理解的事例都写出来?
不能,应选自己亲身经历或感触最深 的一件事进行具体叙述。从而突出题旨,
达到虚实统一的效果,即虚题实写法。
诚信是什么意思呢? 诚实、守信用
诚信为人之本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言必行,行必果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诚信走遍天下,骗人寸步难行
2、事例要选择感触最深的,这 样才能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引 起读者共鸣。
小结:
《理解》这一题目范围广、内容宽泛,我们可以 可以通过典型的事例来体现这一虚的主题。写作时 先交代以前你对别人(别人对你)有哪些不理解,最后 是什么事让你(别人)理解了对方(自己)。情节要曲折、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虚题实写法”。
• 2`不畏严寒,在寒风中傲然屹立
《芦荟》
在我们生活中,你还 见过哪些动物也具有特殊 的品质?
《蜘蛛》
只见蜘蛛从窗子的这头吐 了一根丝粘在窗子那一头,又 从这边吐了一根丝,蜘蛛不断 地来来回回,正当蜘蛛网要完 工的时候,一阵风刮来,把刚 要完工的蜘蛛网毁了。可蜘蛛 并没有放弃,又重新开始织网, 密密麻麻的丝来回交叉,看得 我眼睛都花了。好了,终于大 功告成了!我在心里暗暗为蜘 蛛高兴。
虚题实写思如泉
虚题实写思如泉口曹保顺所谓“虚题实写”,就是把抽象的话题落到“实处”来理解,化抽象为具体。
它能把以抽象的概念、词语或句子为话题的文章。
写得实在可感,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可信,把隐寓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富有新意。
那么。
在写作中如何做到“虚题实写”呢?我觉得不妨作到以下“三化”:化抽象为物象。
如同样写“愁”.李煜的“间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滚滚江水,让人回味无穷。
它以水来比愁,突出愁之广,愁之深;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 --J TI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连用三个物象来比愁,突出愁之无处不在,绵绵不绝,新颖生动。
同时虚景实写,情景交融,实在是妙不可言。
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更是化抽象为物象的典范:“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人分别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物象来比喻人生不同时期的乡愁.把抽象无形的乡愁刻画成有形可感的实体.突出了不同时期乡愁的特点,非常贴切,非常具体可感,可谓巧妙之极。
这种化抽象为物象的手法.在议论文里也是不乏其例的。
如某考生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的《四季,镌刻心灵的石碑》一文。
开头就运用比喻把“忘记和铭记”的话题进行物象化:“如果忘记是春天里消逝的冰层,那么铭记就是灼灼其华的桃花;如果忘记是夏季里落英缤纷的桃瓣.那么铭记就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如果忘记是秋天里已无擎雨盖的荷花,那么铭记就是犹有傲霜枝的金菊:如果忘记是冬季里比西风更瘦的残菊,那么铭记就是傲雪独立、犹有暗香的雪梅!”这段文字扣紧“忘记和铭记”的特点,生动形象,加之春夏秋冬,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化用古诗。
如盐溶于水,不露痕迹,表现了作者很好的语文素养,使文章开头亮丽精彩.先声夺人。
小学作文-3.第三课 虚实变写法
最新小学作文教学精品资料设计最新小学作文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1 第三课 虚实变写法虚实变写法:是指对于题意宽泛较虚的题目,首先是缩小写作的范围,其次是精选写作的内容,从小处落笔,变虚为实;而对于含义偏窄较实的题目,审题选材时,一定要选有典型意义的“实”事,绝不能是平凡小事的堆砌或拼凑。
一、实题虚写法镜子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个卖报的老人。
他的报摊在一个不起眼儿的位置。
刚开始,老人一天只能卖出几十份报纸,然而,他一点儿都不着急。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报摊前,看着过往的行人。
不管认识不认识,买不买报纸,他总是微笑着跟别人打招呼。
渐渐地,老人的报摊前红火起来,最多时一天竟卖出四百多份报纸。
爸爸每天情愿多绕一点儿路,也要到老人报摊上买一份报纸。
有时候,爸爸兜里没带零钱,老人就会笑着说:“先拿去看,找零怪麻烦的。
”我也经常看见一些没带零钱的人与老人笑着打一个招呼,接过报纸就走人。
有一次,我奇怪地问老人:“老爷爷,您能记住那些没付钱的人吗?如果忘记了,不就要赔钱了吗?”老人笑着说:“不用记,他们从来不会忘的。
就像镜子一样,你对它做什么,它就会对你做什么。
”老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微笑的面容上始终带着一种自信的神情。
现在,老人卖报的数量越来越多,听说每月能挣两千多哩。
其实,这不就是生活的真谛吗?老人知道在向别人付出诚信之后,别人回报给他的也会是一份诚信。
生活就是一面无形的镜子,当你对它付出真诚和自信的时候,它反馈给你的也会是微笑和甜美;如果你对它付出的是怨责和冷漠,那么生活带给你的只有是孤寂和失望。
二、虚题实写法生命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学校植物园看菊花。
看着这几盆花,我心里想:“这些哪里是花啊,明明就是一株株光秃秃的小树枝。
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正是去年春天同学们栽下的菊花。
大家面面相觑。
呀,怎么可能呢?你瞧,它们的枝干枯黄,原本光彩照人的花朵不见了踪影,只剩下几个干瘪的花心还挂在枝干上,叶子全部凋零,没有了一点生机,远远看去就像几位暮年的老爷爷。
作文审题之虚与实
作文审题之虚与实高考作文从题目的抽象和具体这个角度来划分,可以分为“虚题”和“实题”。
这两种题目,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审题方法。
一、虚题实写“虚题”给出的题目或材料十分抽象,通常用某个概括、充满隐喻的概念、词语或句子来做命题材料。
比如2011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这是一道典型的虚题,虚就虚在“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充满隐喻,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对于这样的命题,我们需要把虚的地方落到实处,让晦涩的隐喻变成明确的概念。
“你”可以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鲜花”“掌声”“父亲”“友人”等;“你”也可以是一个穿越时空的人物,如“李白”“苏轼”“鲁迅”等;“你”还可以是抽象的精神品质,如“诚信”“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等。
虚题变成实题,文章就容易下手了。
二、实题虚写“实题”给出的作文题目或材料,往往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等。
比如2011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题目“旧书”,这是个典型的实题,旧书这个概念具体、明确,看到这个题目,很容易有坠入云里雾中,不知如何下手的感觉。
对于这样的“实料”,我们要化实为虚,让材料“虚“起来。
我们可以想想旧书的意义、旧书的意蕴、旧书的象征意味等,材料虚化,我们就有思路了。
再比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的“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也是个实题。
这种实题通常以情景描绘、人物言论、故事情节等形式出现,对这种题目,我们要寻找、挖掘其中蕴涵的哲理,让实题虚起来,让具体的内容灵动起来,写作的思路就打开了。
三、虚实结合,平中见奇还有一些题目,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内涵非常丰富。
我们则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充分拓展写作的思路。
如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这个题目,看起来既具体,又空泛,是个有虚有实的题目。
对这种题目,我们既要考虑到实的内容,也要充分拓展虚的空间。
实的方面,我们可以聚焦身边的凡人小事,可以写家乡的变迁,也可以写校园生活的丰富和生动……虚的方面,我们可以写凡人小事带来的温暖和启迪,可以写家乡的变化带来的沧桑,可以写校园生活带来的成长感悟和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审查这一类题目,虚实结合,思路才会更加开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不禁想:它死了吗?还能活吗?老师看出了我们的 疑惑,她告诉我们说:“这可不是什么枯枝败叶,这是一 个顽强的生命。”哦,看出来了,它的根部已经发出了新 的嫩芽,小小的嫩芽里有一股顽强的生命力,在没人浇水 没人施肥的情况下,它依然能冲破土壤,顽强不屈地生长 着。 古诗讲“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今年 的秋天它一定能绽放出更加美丽、更加光彩照人的菊花。
生命
文章结构: 开头:开篇设疑
虚:生命
中间:具体事例
顽强 实:菊花
结尾:以古诗结尾,深化主题
题目自拟
文章结构: 开头:开篇设疑
虚
中间:具体事例
实
品质
结尾:以古诗结尾,深化主题来自(实 )1. 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从菊花身上发现了什么? 2.本文哪些部分是实写?哪些部分是虚写? 3.实写的句子在文章起到什么作用?
生命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学校植物园看菊花。 看着这几盆花,我心里想:“这些哪里是花啊,明明是 一株株光秃秃的小树枝。”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正是去年春 天同学们栽下的菊花。大家面面相觑。呀,怎么可能呢?你 瞧,它们的枝干枯黄,原来光彩照人的花朵不见了踪影,只 剩下几个干瘪的花心还挂在枝干上,叶子全部凋零,没有了 一点生机,远远看去就像几位暮年的老爷爷。 记得去年的秋天,这些花盆里长出一株株美丽的球状菊 花枝干绿色粗壮;叶子像婴儿的小手掌,嫩绿光亮;花朵盛 开的时候,美丽的绒球绿中透黄,就像数位活泼的仙子,充 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它们现在竟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黄媛媛
我们在遇到以虚物为题目的作文 时,不仅要学会观察其特点,还要善 于发现其所具备的精神品质,以及由 此联想到具有这些品质的人(由此及 彼),在结尾处画龙点晴。这种方法 就叫“虚题实写法”。
(虚 )
驱散黑暗、带来 光明
(实 )
(虚 )
温暖心灵、思乡、 爱家…… (实 )
(虚 )
指引方向、思乡、 失落、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