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 综合训练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广泛关注着人类与地球的共生关系。
人口与城市是地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人口的分布和城市的规划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呢?让我们通过人口与城市规划的相关练习题来深入理解。
一、选择题1. 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通常是:A. 高海拔地区B. 高纬度地区C. 低纬度地区D. 生态环境保护区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A. 自然环境因素B. 社会经济因素C. 历史文化因素D. 政治因素3. 大城市的主要特征是:A. 人口规模大、经济发达B. 人均收入高、环境优美C. 建筑高楼林立、人口密集D. 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4. 以下属于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特点是:A. 住宅区与工业区分离B. 城市主要依赖农业产业C. 城市建设简陋,交通不便D. 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条件较差5. 以下哪个城市规划原则是指城市的重心结构布局:A. 集约利用土地原则B.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原则C. 交通便利性原则D. 中心发展原则二、解答题1. 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
人口分布不均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首先,自然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会影响人类的居住与耕种活动,从而导致人口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
其次,社会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区域间的人口差异,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集,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人口相对较少。
此外,历史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也会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均匀性,例如,历史上某些地方因为政治中心的迁移而导致了人口流失或聚集。
2. 请简要描述一下大城市的规划特点。
大城市的规划特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口规模大,经济发达。
大城市通常聚集着大量的人口和资源,拥有较高的经济活动水平。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六人口与城市限时训练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2018·天津区际联考)据人口统计,中国的生育高峰在1991年停止,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
下图为1984~2020年(含预测)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时段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的是( )A.1966~1973年B.1973~1980年C.1980~1990年D.1990~2020年2.由图文材料推断,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持续到( )A.1998年B.2008年C.2018年D.2028年解析:1.B 2.C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199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最低,一般上大学的年龄是18~20岁,可推测18~20年前出生婴幼儿数量下降最快。
第2题,一般入读大学的年龄为18岁前后,根据材料,全国新生婴儿数目下降趋势从1991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18年后即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趋势将会缓解。
(2018·山东枣庄二模)下图为2011~2015年苏州市常住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3~4题:3.2011年苏州市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其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迁出数量激增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众多4.2011年后苏州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持续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有效调控房价的上涨B.户籍管理制度趋严C.产业结构调整升级D.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解析:3.D 4.C 第3题,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从表中可看出,苏州的机械增长率大于0,为净迁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为正值,但是由于苏州的经济较为发达,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众多,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常住人口增多,D项正确。
第4题,苏州经济发展快,随着地价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逐渐升高,不再适合在该地发展,因此该地不断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改造,从而导致迁入人口数量减少,故选C项。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是指()A.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物总数B.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男性总数C.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总数D.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人口总数答案:C2.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经济发展水平C. 政府政策D. 地形地势答案:C3. 以下哪个国家人口最多?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答案:A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人口增长的驱动力?A. 自然增长B. 家庭计划生育C. 城市化D. 移民答案:B5. 以下哪个国家属于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A. 日本B. 巴西C. 印度D. 埃及答案:A二、判断题1. 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答案:正确2.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的流动。
()答案:正确3. 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城市向农村流动的过程。
()答案:错误4.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答案:正确5. 人口增长速度在未来几十年内将继续加快。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解释人口密度的概念,并说明如何计算人口密度。
答案:人口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用于描述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稠密程度。
计算人口密度的公式为:人口密度 = 人口总数 / 地区面积。
通常以平方千米或平方英里作为地区面积的单位。
2. 列举三个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并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势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影响着农业生产能力和生活条件,较好的气候条件通常会吸引更多的人口居住。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发达地区通常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
地形地势对农业生产和交通线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地势较低、交通便利的地区一般人口较多。
3. 解释人口迁移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答案:人口迁移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生活环境等。
例如,某个地区的工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前往寻找工作机会,这是一种经济驱动的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需求的变化B. 家庭因素的影响C. 自然因素的制约D. 政府政策的推动【答案】A2. 城市人口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A. 自然增长率B. 城市化水平C.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D. 城市建设规模【答案】B3. 下列不属于人口密度测算方法的是()。
A. 定期人口普查B. 样本调查C. 人口红外线扫描D. 遥感技术测算【答案】C4. 以下哪项不是城市化的特征?A. 人口城市化率的提高B. 城市人口的集中C. 增长速度较快D. 农业发展的加快【答案】D5.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 农村人口数量的增加B. 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C. 人口分布的集中D. 人口分布的分散【答案】C二、判断题1. 当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人口比重也会较高。
()【答案】对2. 城市化率是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指标。
()【答案】对3.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答案】对4. 人口红外线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测算人口密度的技术手段。
()【答案】错5.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答案】对三、简答题1. 什么是人口转移?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人口转移?【答案】人口转移指的是人口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的现象。
人口转移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包括:- 就业机会变化: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导致人口向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转移;- 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引起人口的流动;- 自然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恶化等会导致人口向安全、干净的地区迁移;- 政府政策的推动:政府推行的人口控制、城镇化政策等会影响人口的转移。
2. 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有哪些影响?【答案】城市化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数量会大幅增加,人口规模扩大;- 人口分布集中: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更倾向于向城市聚集,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人口密度变化:城市化使得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减少。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 (共100分)一、单项选择题(第小题4分,共44分)读“2015年2月18日铁道部在网络上发布的一幅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影响图示日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交通 C .政治 D .社会2.春运期间客运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是( ) A .京广线 B .焦柳线 C .浙赣线 D .陇海线 3.春运现象反映出( )A .京、沪、粤等省区劳务输出量大B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 .城市化进程过快D .区域环境质量差异大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及数量变化图,完成4~5题。
4.关于该城市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姓 名 邮 编 单位地址 电 话 银行卡号 开户行名 刘海荣 266510 青岛开发区致远中学(青岛开发区前湾港路888号)185615572966217994520005174544中国邮储银行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B.有极高的人口出生率C.0~14岁人口为零增长D.迁入该城市的人口多5.该城市潜在的人口问题有(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缺乏③社会抚养负担加重④兵源严重不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读杭州城区空间范围发展变化示意图及杭州市城市化进程图,回答6~7题。
6.对杭州市城市形态变化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①河流②地形③交通④气候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7.下列关于杭州市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乡镇企业的发展B.农业人口的数量和比重都在减小C.城市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一类工业区适宜大力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优势条件分别是( )A.钢铁、石油化工海运便利B.制糖工业靠近甘蔗产地C.劳动密集型产业员工通勤便利D.高科技产业环境优美,交通便利9.图中A、B两地分别适宜建设( )A.商业中心高级住宅区B.高级住宅区商业中心C.高级住宅区物流仓储区D.物流仓储区商业中心2014年10月16日到18日,第五届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在平顶山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多位嘉宾为中原城市群建设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6人口与城市
专题突破练六2020年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全国人口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约为8.9亿(低于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3.8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5.4%。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老年人和少年儿童)人口数量与劳动力人口数量之比,用来衡量劳动力人均负担的轻重。
下图为2020年四个省人口普查老年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统计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四省中,劳动力人均负担最重的是( )A.黑龙江B.广东C.贵州D.湖北2.人口普查结果中劳动年龄人口数低于预期的原因可能是( )A.城镇化过快B.农村缺乏劳动力C.育龄妇女比重低D.人口老龄化严重3.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直接原因是( )A.新型产业工人增加B.经济发展不平衡C.大量的流动人口D.经济收入的差异河南省是我国劳动力输出大省,下图示意2010~2020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4~6题。
4.2010~2018年河南省劳动力( )A.转移规模稳定B.省外转移逐年减少C.省内缺口较大D.省内转移逐年增多5.根据劳动力转移情况推断,河南省引入的企业主要是( )A.技术导向型B.市场导向型C.劳动力导向型D.原料导向型6.2010~2020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导致该省( )A.劳动力需求减少B.产业转型升级快C.工业化速度减缓D.城镇化水平提高(2023·广东韶关二模)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2010~2017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和小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
据此完成7~8题。
7.东部人口数量的变化说明东部地区( )A.常住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外来人口本地化明显C.教育资源供给显著改善D.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8.为改善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改善生态环境B.健全养老保险体系C.优化产业结构D.增加教育资源投入(2023·河北邯郸二模)第七次全国人口(全国人口指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率达63.89%,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5.4%。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二部分专题六人口与城市考点2城乡空间结构
考点2 城乡空间结构命题视角:城市空间结构(2024·山东卷)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
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
O、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 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据此,完成1~2题。
1.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 )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供应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难2.O、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 )A.降低成本 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刚果主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
在城区简单诱发城市内涝,在新城区修建“串珠状”湖泊,利用湖泊调蓄洪水的作用,在汛期自动蓄水,肯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项正确;城区靠近刚果河,便于取水,C项错误;“串珠状”湖泊也可以提高周边地区土地的商业价值,改善用地的居住环境,但都不是首要的目的,A、B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第2题,刚果建材工业极不发达,水泥等建筑材料稀有昂贵。
紧邻着行政办公区的住宅区Q,大部分属于高收入人群,而O、P住宅区多属于中低收入人群,难以负担水泥等稀有建材,采纳装配式木质建筑可以借助当地高品质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引进外国装配式企业,最大限度降低成本,A项正确;装配式建筑主要便于拆卸,其品质较差,B项错误;木质建筑隔热防潮效果差,C项错误;木质建筑,主要借助当地高品质丰富的木材,就地取材,会造成当地植被的破坏,不利于生态环保,D项错误。
故选A。
[答案] 1.D 2.A1.聚落的外部形态类别集中式(团块状) 条带状、放射状组团式(2024·江门一模)2006年江苏省成立了第一个省内南北合作共建的新型城际合作园区——锡(苏南无锡)沂(苏北新沂)高新区。
从2006年至今,该高新区经验了从“转移工业化—新城化—产业高新集群化”三次转型时期。
初一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地理人口与城市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
以下哪个因素不影响人口分布?A. 水资源分配情况B. 土地利用状况C. 经济发展水平D. 政治制度答案:D. 政治制度2. 以下哪个是人口迁移的原因?A. 民族语言差异B. 环境污染C. 卫生设施改善D. 学校质量提高答案:B. 环境污染3. 下列关于城市和农村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A. 城市环境更好B. 农村交通更便利C. 农村医疗条件更好D. 城市污染更严重答案:A. 城市环境更好二、判断题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写“对”,错误的写“错”。
1. 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对)2. 人口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错)3. 人口迁移指的是人口从城市向农村的流动。
(错)4. 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大多低于城市地区。
(对)5. 城市的建设对环境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对)答案:1. (对) 2. (错) 3. (错) 4. (对) 5. (对)三、简答题请简述以下问题:1. 什么是人口密度?答: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人口数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人口的集中程度。
2. 请列举三个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答:山脉、河流和湖泊、海洋。
3. 请简述城市化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引起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会导致城市人口增加,农村人口减少,同时引发一系列城市交通、环境和社会问题。
四、综合题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以下问题,并给出你的观点。
问题:我国人口分布呈现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观点:我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城市多农村少的特点。
分析原因: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地区;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2. 地形地貌因素:中国地处亚洲东部,东部地形较为平坦,适合发展农业和城市建设,吸引了更多人口定居;而西部地形复杂,地势高山丘陵较多,限制了人口聚集。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六人口和城市练习
专题六人口和城市考点一结合“综合思维”,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考情报告] 人口增长模式、人口时空分布规律、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的人口问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常以统计图表、区域图、文字材料为背景,侧重考查人口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19·全国卷Ⅰ)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错误!错误!(1)C (2)B1.巧用综合思维分析人口问题及其产生原因(1)人口问题的判断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2.落实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考向1 人口性别结构(2019·福建福州期末)下图示意2017年甲、乙两国人口性别比(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其中甲国为西亚某产油国,乙国为南亚某人口大国。
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甲、乙两国2017年全国人口性别比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A.教育水平B.产业结构C.宗教信仰D.生育政策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西亚某产油国(甲国)人口性别比很高,南亚某人口大国(乙国)人口性别比基本正常。
产油国石油工业发达,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吸引其他国家男性劳动力大量迁入,使其男性人口比重增大,故B项正确.2.为应对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乙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促进城乡人口流动B.政策鼓励少生优生C.限制国际人口迁移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乙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较高,说明该国女性社会地位较低,故应提高女性社会地位,D项正确。
“人口、城市与城市化”训练
C .营业 面积 、人 口 、密度 显相 关 的是
A. 甲 、乙 C 乙 、丙 .
单 复与练 元 习训
l .图 中甲乙丙丁不 同年龄段 的人 口迁移 ,有明 0
B. 甲 、丙 D. 乙 、丁
人 口迁移
∞ ∞
2 1 年 伊 始 , 民 工 荒 再 次 来 临 。 《第 一 财 经 E (1 ) l
D .扩 大 了联 姻 的地 域范 围
下 图为 某地人 1 移 与年 龄 关 系示 意 图 ,读 图回 : 2迁
答9 0 ~1 题
l .图中 甲区域成为 “ 2 偏好指数”偏低区域的主
要 原 因是
A.位于活火山及地震带上 B .传统 老工业区
C .夏季炎热 ,且人 口密度较高 D.冬季干冷 ,且以农牧业为主 l .美国某城 市虽然阳光明媚 ,旅游休憩设施 完 3
B .③④ D .①④
读 下列 两幅 图,完成5~6 。 题
震
售 商
业 20 0 00 面 积
零售商业面积( m)
l 0O 20 1 o0 0o
8O 00
( n
l 00 O 0
6o 00 40 oO 20 ) (0 O
2 .该指标最可能是 A .人 口数量 B .石油储量
料 和相 关知 识 回答1 题 。 1 ’
¨. “ 民工 荒 ”的出现 ,带来 对社 会 的多种 影
响 ,下列分析 ,合理的是 A.民工荒将导致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脚步
B .民工荒将使东部企业大面积倒闭 ,进入经济萧 条阶段
c .民工荒将使东西部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小 D.民工荒将使我国结束严格的生育政策 ,考虑在 局部地区实施宽松的生育政策
2020届二轮 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仿真演练
专题仿真演练(六)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四川四联)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注: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是: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
1.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A.卡塔尔B.阿联酋C.科威特D.沙特阿拉伯2.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会使所在国()A.就业困难B.文化多元化C.城市化受阻D.人口容量变大解析:第1题,人口结构最年轻,意味着儿童数量最多。
图中曲线表示老少比,依据老少比计算公式可知,老少比越高,表示人口年龄结构越老。
因此本题实质上就是选老少比最小的国家。
四个选项中,科威特最低。
第2题,图中国家均为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因此其经济以资源开采为主,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劳动力需求量大,故劳动力短缺,就业岗位多,A错。
外籍人口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会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使文化呈现多元化,B正确。
人口增加一般会促进城市发展,C错。
人口迁入不会使人口容量增大,D错。
答案: 1.C 2.B(2019·福建漳州质检二)读1986~2011年我国珠三角地区某市外来暂住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3~5题。
3.图示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的时期是()A.1991~1992年B.1997~1998年C.2000~2001年D.2004~2005年4.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增加对该市的有利影响是()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增加城市经济活动C.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D.缓解大气污染状况5.造成2008~2009年该市外来暂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工资水平下降B.就业机会增加C.经济水平降低D.产业结构调整解析:第3题,图中两条曲线斜率在2000~2001年间最大,说明该时间段外来暂住人口数量及占常住人口比重增加最快。
大单元06人口和城市练习2(教师)
大单元06 人口和城市练习2(教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2022秋·高二·湖北孝感·月考]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A.相似的空间形态B.相近的等级规模C.一致的功能定位D.趋同的主导产业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1.答案:C解析: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6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
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广州、深圳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量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的增加量,故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也在下降。
故C正确,ABC错误。
故选C。
2.答案:B解析: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
反之城市规模大小也反映人口规模的变化,故B正确;城市的形态、功能与城市人口变化没有多大关系,故AC错误;产业类型与人口变化关系不大,而产业规模的大小与人口变化有相关性,故D错误;故选B。
3.答案:B解析:由1题可知四城市总人口都在增加,而结合所学知识,四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增加大都来源于人口的迁移,外来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加大中心城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所以城市规划应该引导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减轻城市中心区环境、交通、住房、社会管理的压力,故A错误;B正确;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的疏解,会改变城市的职能与功能,故C错误;中心城区以外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区,人口均衡布局可能影响中心城区以外的功能区布局,故D错。
最新高考地理复习:专题限时集训6-人口与城市
专题限时集训(六)一、选择题(2020·常德市4月模拟)“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下图为东南亚四国的人口红利对经济的贡献率。
据此完成1~3题。
1.1990年前人口红利对东南亚四国经济的贡献率大多为负数,主要是因为()A.老龄化严重B.劳动者素质不高C.出生率过高D.男女性别比失调2.据图分析目前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是()A.印度尼西亚B.越南C.新加坡D.菲律宾3.为促进人口红利对经济的贡献率,四国应该()①提升城市化水平,积极加快城镇化进程②迅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③调整农业、工业、服务业布局和劳动力资源分布④不断提升教育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C 2.D 3.A[第1题,“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对经济的贡献率高;在图中,1965至1990年,为二战结束后,有较高的出生率,导致总抚养比较高,所以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多为负数,C对。
第2题,目前(2020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的经济贡献率都高于菲律宾,说明这三国的出生率都下降,处于“人口红利”期,对经济的贡献率高。
只有菲律宾人口红利对贡献率为负数,说明菲律宾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长快,D对。
第3题,促进人口红利对经济的贡献率,就是要利用劳动人口创造社会财富,①③④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会大量消耗社会财富,所以②不选,A对。
](2020·临沂市4月模拟)波鸿市是德国西部鲁尔区内的城市,市区内地势起伏和缓。
下图示意波鸿市儿童游戏场地按不同年龄段分级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波鸿市不同年龄段儿童游戏场地分布4.波鸿市儿童游戏场地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0~6岁B.6~12岁C.0~12岁D.12~16岁5.波鸿市的南区和西南区,最可能是()A.住宅区B.商业区C.行政区D.工业区6.推测波鸿市()①城市空间形态为组团式②中心城区儿童数量最多③按人口数规划游戏场地④游戏场地布局较为合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D 5.A 6.C[第4题,服务业的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综合训练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4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回答l-3小题。
1.A地区和B地区所在的地形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太行山脉2.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A.凌汛 B.水土流失 C.森林面积减少 D.泥石流频发3.本区北部人口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A.人口增长率低 B.处于自然带的过渡地带C.人口死亡率高 D.自然环境生产力较大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
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5、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6~8题。
6.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7.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8.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图是某地区某种人文景观的分布图。
据此回答9~12题。
9.这张图的标题可能是()A.乳畜带分布图 B.石油工业区分布图C.城镇分布图 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10.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此类景观多分布于 ( )A.平原地区 B.高原地区C.崎岖山区 D.复杂的丘陵地区11.影响图中景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开发时间的长短 B.宗教与军事C.气候与河流 D.自然资源与交通运输12.下列与该景观所在国家无关的地理事物是()A.大片棉田 B.东南信风 C.大片绿洲 D.旱涝灾害13.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发现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树桩年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④→①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B.靠P一侧枝叶茂密,水分较多C.靠P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D.靠P一侧光合作用强烈14.下面的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当前,轿车正逐步进入家庭,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
读下表判断15--16题。
15.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宜选择在()A.城市中心商务区 B.接近消费者的居民区C.市区商业街 D.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16.不同等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据此判断17—18题。
17.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水平B.人口密度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水平18.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读潜水位等值线图,右图表示甲图中XY两地间的剖面图。
读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①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向西C.自西南向东北D.从北向南20.在资源利用上,图中显示该地存在的问题是()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沙漠化C.滥砍乱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D.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得 3 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 1 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在生活中,确定正午的准确方法是()A.当地物体影子最短的时刻 B.当地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C.时钟指向12点的时刻 D.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刻辽宁省气象台对“暧冬”制定的标准是:从前一年的12月到当年的2月,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高于30年的平均值0.5°C,就说明是暧冬。
2006年冬季东北地区出现“暧冬”,据此判断下题。
22.“嗳冬”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果树病虫害加重,小麦减产 B.春节期间到东北旅游观光的人数增加 C.东北地区来年可能会出现春旱 D.会使水稻种植的北界南移“大气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发生时天空长时间灰蒙蒙的;能见度极差。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深受其害。
回答23-24题。
23.关于产生大气灰霾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燃煤和石油 B.夏季风的势力增强C.城市规模不断膨胀 D.植被破坏严重24.为减少灰霾发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扩大城市的面积和规模 B.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C.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D.集中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下表为我国几个城市1990~2000年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25--26题。
25A.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较差 B.近郊现代农业的兴起C.近郊大型工业的飞速发展 D.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26.以下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城市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B.甲市近郊区人口增长数量高于其它两个城市C.缓和了城市中心地区的工业和人口压力D.近郊区和远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使该变化产生的重要因素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
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
分析回答27~28题。
27.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
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A.Pl B.P2C.P3 D.P428.我国学者研究后发现:①在我国统计所有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人均效益逐级提高;②单独考虑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发现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就出现城市人均效益增加的情况。
你认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对策应该是()A.大力发展特大城市 B.大力促进城市规模扩大C.不能仅仅考虑城市规模来制订城市发展的政策D.针对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A.大多呈现消费量小于生产量 B.西部地区资源短缺造成石油生产量小 C.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 D.能源紧张的问题非常突出30.我国为拓宽能源供应渠道应该()A.加强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B.与周边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家合作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D.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0分)31.(10分)右图提供了某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试解释该国家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分)(2)根据图I和图IV内容,分别分析该国的人口问题及原因。
(8分)32.(12分)右图是“天津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分布及三环路分布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安居工程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
)(1)从经济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2)与这些安居工程配套建设的还应有区的布局与建设。
(2分)(3)你认为在这五片居民区当中地价更高一些的是居住区,试说明理由。
(8分)33.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5分)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材料2: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人口密度统计图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
(1)材料l 反映出1990年一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4分)(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4分)(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
(5分)34.(14分)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
根据所提供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
监测点分别为S11、S71、S72、S73。
材料二: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 3)。
材料四: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曲线和月降雨强度与PM10月平均浓度的关系图。
(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分)月平均浓度mg/m 3主导风向(度)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月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月月平均浓度mg/m 3(2)分析S11点的6-7月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4分)(3)根据以上图文资料,简述甲城市PM10浓度时空变化的规律。
(4分)(4)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2分)35.(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