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人口与城市提升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提升卷
读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7~9.卧城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1)据图分析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
(6分)
(2)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4分)
(3)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12分)
13.(2017·茂名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流域下游,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
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是与该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分不开的。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城市规划图(2009~2020年)。
(1)简述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标志。
(8分)
(2)试描述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8分)
(3)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人口增加的主要方式及原因。
(8分)
专题六人口与城市
提升卷
1.C 读图中0~14岁人口比例折线可知,0~14岁人口比例1953~1964年呈上升趋势,2000~2010年呈下降趋势;1964~1982年,0~14岁人口比例迅速下降,老年人口比例变化不大,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增加较快;由图中65岁及以上人口折线曲线可知,在2000~2010年增加速度小于1990~2000年。
2.D 该市在2010年人口总数接近900万,总量大,且劳动力人口比重大,劳动力充足,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人口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统计数据中没有关于文化素质的数据,按一般发展规律,城市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在2010年该市老年人口比重已经接近10%,未来一段时间内,老龄化问题会加重。
3.D 根据图中曲线可知,25~29岁,30~34岁年龄段生育率呈波状变化趋势。
人口生育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故人口自然增长在减慢。
各个时段生育高峰年龄段仍主要出现在25~29岁之间,没有明显变化。
2005年生育高峰年龄段在30~34岁的百分比增加,说明有推迟生育的趋势。
4.B 总人口数量变化由自然增长率决定,生育率影响出生率,图中生育率下降,说明自然增长率下降,说明人口增长变慢,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增加,但总人口变化还要考虑死亡率。
生育率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明显。
5.A 上海、北京、天津是东部地区的超大城市,是城镇老年人口比重最高的地区。
故A项正确。
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中部省区城镇老年人口比例在4%以下,比例较低。
广东经济发达,其农村和城镇老年人口的比例都不高,还未进入老龄化阶段。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小于城镇,因而城镇老龄化现象更明显。
故B、C、D项错误。
6.B 贵州、湖南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大量农村青壮年到东部经济发达的城市务工、经商,导致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
7.A 昼夜人口变化反映的是城市人们空间活动的变化。
卧城的人口应该是昼少夜多,因为白天去上班,晚上回家休息。
图中卧城应在③处,位于东部。
8.D ①处人口昼夜均少,说明人口分布、流动小,应是郊区;②处人口昼多夜少,应是人们工作区(比如工厂);③处为卧城(如上题所述);④处人口昼夜均多,应是商住混合区,白天来购物,晚上要睡觉。
9.D 在城市功能区布局时,风向对功能区布局影响较大。
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对住宅区的影响,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地带。
据上题解析可知,③以住宅为主,④中也有住宅区,因此当地盛行风可能为东北风或东南风。
10.A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伦敦城市人口减少,处于逆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向配套设施趋于完备的郊外、乡村和小城镇迁移,但城市用地规模并未缩小;东京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人口要向城区迁移,产业结
构早已转变到“三二一”模式。
11.C 目前,东京、伦敦和纽约三城市人口增加,处于逆城市化后的再城市化阶段,城市“空心化”现象减轻,说明城市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城市化成熟阶段,制造业日益衰退,第三产业迅速扩张,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12.(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由西向东逐渐递减)。
(6分)
(2)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4分)
(3)评价一个地区合理人口容量应考虑该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
(12分)
13.(1)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非农业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城镇数量和用地规模快速扩张。
(8分)
(2)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数量大增;农业用地数量减少。
(8分)
(3)人口迁移。
加工制造业等迅速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业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及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了来自外地的大量务工人员向珠江三角洲聚集。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