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腐败的宏观经济学分析_杨灿明
行政腐败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2004 年第 9 期
上 , 对我国行政腐败的影响进行研究 。 本文的以下几个部分是这样安排的 :第二部分通过模型分析 说明行政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行政腐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 验 ;第四部分是基本结论 。
二 、基本模型
假设经济中存在大量的经济主体 , 经济主体只生产和消费一种产品 。该产品通过私人资本和
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行政权威浪费资源或到市场组织系统中寻求利益 。行政腐败与公共资金流失或
公共资金使用低效率相联系 。 换言之 , 行政腐败仅使部分公共资金发挥作用 。 为了分析的方便 , 用
θ表示行政腐败指数 。 当腐败发生时 , 只有行政支出的 1 -θ单位才能为私人部门生产发挥作用 。 此时 , 腐败者获取公共支出的 θg 部分 。 腐败发生时 , 公共支出的分配情况用等式表示为 :ty =θg +
关键词 :行政腐败 经济增长 调整成本
一 、引 言
通常地 , 人们把腐败定义为“政府官员为了个人的利益滥用政府权力或出卖政府资产的行为” 。 腐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损失 、社会污染和政治挑战 , 所以 ,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腐败展开 了研究 。大致地说 , 研究腐败问题一般集中在腐败的微观分析和腐败的宏观分析两个领域 。腐败 的微观分析主要是研究腐败交易中的主体行为或腐败市场的均衡 。 而腐败的宏观经济学分析主要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腐败规模大小的研究 。胡鞍钢(2001)认为 , 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 半期 , 各类税收流失性腐败 、地下经济腐败 、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 、寻租性腐败等四种主要类 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 9875 —12570 亿元之间 , 占当年 GDP 总 量的 13 .2 %—16 .8 %。倪星 、王立京(2003)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腐败所引起的经济损失进行了 估算 。他们从官方公布的腐败案件 、腐败黑数 ①和破案率 、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类租金的规模来估算 腐败的规模和损失 。 胡和立(1989)和万安培(1995)分别对 1988 年 、1992 年我国租金规模进行了估 计 。万安培得出的结论是 , 与 1998 年相比 , 1992 年租金绝对额增加了 2343.7 亿元 , 但占国民收入 之比低了 7 个多百分点 。二是对衡量腐败指标及腐败变动状况的研究 。倪星 、王立京(2003)通过 运用我国腐败案件数量与涉案金额的变动 、腐败案件涉案人数的变动 、涉及县处级以上官员人数的 变动等指标 , 把腐败变化趋势分为四个周期 。 他们认为 , 1980 —1988 年是腐败波动的第一个周期 , 1988 —1992 年是腐败波动的第二个周期 , 1992 —1998 年是腐败波动的第三个周期 , 1998 —2002 年是 腐败波动的第四个周期 。 王传利(2001)利用检查机关办理的自侦案件(贪污 、贿赂 、挪用公款)、被
对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思考
对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经济学思考由于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总是与政府、组织、权力、官员相联系,因此,这些年人们多从政治的角度对腐败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
然而也应该看到,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同政治、法律行为一样,与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从经济学的视角对其作一些分析思考是大有益处的。
一、党政机关腐败行为的本质是权力商品化各级党政机关,是具体履行我们党执政领导职能,代表人民行使党政管理职权的领导机关和办事部门。
在党政机关中,领导干部比较集中,党员在干部职工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他们掌握着大大小小的权力,其行为总是同权力紧密相连。
正因为如此,党政机关中的腐败行为也总是与权力密切联系。
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经济上的权钱交易、组织人事上的权官交易、生活作风上的权色交易等。
但无论何种交易,均离不开公共权力的变异,也离不开一个“钱”字。
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力的商品化是党政机关中腐败行为的基本特征。
应当说,各级党政机关中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
但确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经受不住考验,权力腐败现象仍在“边打边冒”。
从广州市直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材料分析看,党政机关中的腐败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一些领导干部处在领导位臵,手中的权力比较大,他们将其变成了谋私的条件和资本,利用掌握的审批权、决定权、发包权,收受贵重礼品和巨额贿赂,笑纳下属单位和求其办事的人员送给的各种名堂的“孝敬费”。
从1994年到1998年,广州市直机关受处分的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占违纪党员总数的53%。
第二种是,握有实权部门中的具体办事人员,“官不大,权不小”,他们“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致“行霸”式的“吃、拿、卡、要”现象屡禁不止。
这几年,广州市直机关查处的贪污受贿案件,相对集中在拥有各类实权的部门、部位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种是,一些部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用权力换取部门利益。
有些部门利用管理国有资产的权力,“近水楼台先得月”;有些部门利用行政管理的权力,随意增设收费、罚款项目,以致多一项管理就多一个收费项目;有的部门为了维护本部门、本系统的利益,利用权力限制“非嫡系部队”进行本行业自由经营,以致引起民怨。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供求均衡分析
贿赂/惩罚
S D
ABLeabharlann DS精选pptC 腐败活动
供给:Mi xfi(x)
需求: qj 1 if xDj(x)Pj qj 0 if xDj(x)P
精选ppt
腐败的经济效应
Corruption is like cancer,retarding economic development.(by Wolfensohn,J.)
在纳依看来,腐败的范围远远超出非法 的范围。
精选ppt
腐败与寻租: 密切关联,但不完全等同。
精选ppt
腐败的“成长”
不是新现象: ——2000年前印度王国PM,Kautilya专著
Arthashastra讨论它;
——7世纪前,Dante将行贿者打入地狱最 深层;
——莎士比亚剧作中也有描述 ——美国宪法,明确提到的总统可受弹劾
对“车轮润滑剂”的提法进行深入的考 察,就会发现这一提法漏洞百出。在腐 败国家中的政治家和官僚在规制的形成 和解释上拥有自主权,因此,腐败不会 润滑僵化管理的生锈的车轮,而是加剧 了过度的和自由决定的管制。(《反》 P39)
精选ppt
腐败出一套新体制度期待也会由于腐败 的“内生”特征而落空。
腐败有可能“制度化”。 虽然有观点认为,制度化的腐败比随机
精选ppt
续前
——腐败可以是有用的政治黏合剂,使政 治家获得资金,用于保持国家团结(hold a country together),而这是经济增长的 必要条件。
——贿赂可以成为低工资的补充,从而可 以使政府保持较低的税收负担,这有利 于经济增长。
精选ppt
续前
——转轨过程中有可能腐败出一套新体制。
财政腐败的宏观经济分析:一个理论框架
Th a r e o m i a y i fFic l eM co c n o c An l ss o s a
Co r p i n: The r t lFr m e r u to A o e i a a c
Z HANG i— o g 。 L n y n YAN -u Li n j
m a tx a ec n b e sorhghe h n Ba r S o i a a a e,w h c e e l a r t a e ls i rt a ro’ ptm lt x r t ih d p ndso hepr da in e fc e y o a o lc i fi n t e to fiinc ft x c le ton e f—
张 林 永 , 丽 君 严
(.广 州 市 南 沙 区万 顷沙 镇 财 政 所 , 东 广 州 5 16 ; 2 1 广 142 .广 州 市 番 禺 区 国家 税 务 局 , 东 广 州 5 10 ) 广 14 0
摘
要 建 立 了一 个考 虑 税 收 腐 败 和 公 共 支 出腐 败 的 经 济 增 长 模 型 , 理 论 上探 讨 财政 腐 败 行 为 及 从
c pt l e u n a i t r ,wh c e r a e h r d c i i fma] f c u e sa d h n e s e o o cg o h i h o e e o d h p i a r ih d c e s s t e p o u t t o r a t r r n i d r c n mi r wt n t ewh l.S c n ,t e o t v y u —
《新西兰公共部门改革:实践与反思》专栏征稿启事
S a pe hr .
Sn u ,Y 2 0 ) o u tna dMakt i Cne prr i .I aa onl .(0 4 .Cr pi n re n o t o y C n r o s m a h a t c :C re h l
Unie st e s v riy Pr s .
《 西兰公共部 门改革 :实践与反思》 专栏 新
征稿启事
新 西 兰于 1 8 9 0年 代 上 半 叶 发 动 的公 共 部 门 改 革 ,以其 彻 底 、 激进 和持 续性 ,在西 方甚 至整个 世界 的公 共 管理 部 门和 学界 ,曾扮 演着新 公共 管理 运 动和新 自由主义 改革 的先锋 角 色 ,为众 多学 者 所
推崇 ,也 为众多 国家 所追 随 。然 而 ,近年 来 ,西方 公 共管 理学 界 出
现 了一 股 “ 新公 共管 理运 动 已经 死亡 ” 的强 烈 的声音 。 同时 ,考 虑 到在 18 9 0年代 和 19 9 0年代我 国公 共管 理 学科 重建 的过程 中 ,新 公 共管 理运 动影 响 巨大 的事 实 ,我们有 必要 对新 西 兰 的公共 部 门 改革
进行批 判性 分析 和研 究 。为此 ,本 刊将 组 织题 为 《 西 兰公共 部 门 新 改革 :实 践与反 思 》 的专 栏 ,诚 恳征 求 国内外公 共管 理 学者 、政 治
经济 学者 关于新 西 兰公共 部 门改 革 的理论 和实践 的学 术论文 。 投稿 请寄本 刊专 栏编 辑 厦 门大学新 西兰研 究 中心 张光教 授
公共选择理论角度下的行政腐败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角度下的行政腐败分析摘要:行政腐败是政府官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腐败现象由来已久,而反腐倡廉也一直是各国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更突显出对其治理的重要性。
本文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研究了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关键词:腐败公共选择原因对策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尽管有关部门一直在严厉打击腐败分子,腐败却仍困扰着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生活。
1982年至2011年30年中,因违犯党纪政纪受到处分的党政人员达420余万人,其中省部级官员465人;因贪腐被追究司法责任的省部级官员90余人。
仅2003年到2011年9年中,因贪腐被移送司法机关42000余人[1]。
由此可见,行政腐败仍是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本文主要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行政腐败现象。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内涵布坎南认为: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以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
缪勒认为: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
公共选择的方法仍然是经济学的方法。
因此公共选择理论就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都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及二者关系的一种理论学派。
其突出特点是,将政治过程看作某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在这个“经济活动”中,政府是“生产者”,选民是“消费者”,选票是“货币”,而选举制度则可等同于“市场制度”[2]。
简言之,公共选择理论是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我们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探索分析政治问题。
二、从公共选择理论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一)从投票机制看腐败。
在公共选择学派看来,政治过程中的投票行为相当于经济市场上的交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交易行为。
而从实际政治看,投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买卖选票,即利益集团收买选票的行为,另一种是互投赞成票[2]。
由于在现实政治中买卖选票是非法的,互投赞成票就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
腐败问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学透视
地方才休止 。”因此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 导致腐败 。原 山东泰安市 委书记 胡建 学在腐败 案发前 曾说: “ 官做 到我这一级 ,就没有什 么 人能管得着 了。”胡长青在升到江 西省副省长 的位置后,就有 了一种 “ 牛栏关猫 ,进 出自由”的感悟。这些反面教材清楚地告诉我 们:现 阶段我 国腐败现象 的泛滥与我国的政治体制缺少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乐 ” 。干 百年 来 , 中 国 民众 按 照 这 一 道德 标 准来 要 求 他 们 视 为 “ 百 姓 父母 ” 的文 武 百官 。与 此 相 对 , 儒 家 经 典 也推 崇 安 定 有 序 富 足 的 家庭
远远 高于 收益 ,这就使得许多腐败案件 的查处从经济利益上失去了根 基 。对 国家专 门从事反腐败 的部 门而言 ,不 同的案件其成本、收益也 极不对称 ,如受贿1 万元的案子与受贿 1 0 0 万元的案子 ,可能要花同样 多的调查 费用 ,动用 同样 多的人员 。对公众个人而言,对反腐败所得 到 的收益远远低 于其从事监督 、检举所花费的成本,因此其理性的行 为便 是采取机会主义 ,寄希望于别人从事监督 、举报活动。对腐败者 而 言,腐败 成本 的提 高可 以用收益 的扩大来弥补 ,惩罚越严厉,可能 导致腐败 的金额越来越大 ,腐败 的收益越来越高。从而使许多身居要 位者心存侥 幸心理 ,进一步挺而走险,以身试法 , “ 前腐后继 ”。 2 腐败问题的政治学透视 “ 物必先腐 ,而后虫生 。”中共 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 中央政治 局第一 次集 体学 习时谈及 的这 八个字 引发 了公众 的强烈 兴 趣 。 的确 ,腐 败 是 当今 中 国社 会 最 受 关 注 的 问题 之 一 。胡 锦 涛 在 十 八 大报 告中说: “ 腐败 问题解决不好 ,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 党亡 国。” 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运行规范正在经历由高度集权向社会主义民 主法制过渡 。正在逐步建立一个高效务实、公开透明、民主法制化 的 政府 。然而在一些领域个人高度集权的现象仍很严重 ,权力过分集中 于个人或少 数人手 里,同时又缺 乏有效 的监督机制时 ,必然造成官僚 主义和腐败 现象。另外 ,我 国的民主法制仍很不健全 ,表现在立法不 完备 、执法不严及 民主选举制度不完善上 。我 国的某些法律条文过于 粗疏 ,弹性很大 ,或 内容不完整 ,表述不准确 。对某些罪行量刑轻, 又 具有很 大的伸缩 性 ,如对 贪污 、行贿、受贿 、失职渎 职等罪行 的 量 刑与其他 各种犯 罪的量刑相 比,显得较轻 。执法不严表现在以罚代 刑 、以纪代刑 。有许多披露 的案件 ,本应对当事人给 以刑事处罚,但 往往 以党纪或政纪处分取而代之 。民主选举制度不完善表现之一就是 我 国 目前 大 多数 的 官 员任 职 都 是 采 用 上 级 任 命 制 , 而 不 是 民 主 选举 , 这造 成一些 官员只唯上 ,而不顾群众 的利益 ,忘记 了自己是人民的公
基于经济学原理探究贪污受贿犯罪形成机制与治理
基于经济学原理探究贪污受贿犯罪形成机制与治理摘要:贪污受贿犯罪已成为中国当下社会的顽疾,一系列的贪污受贿犯罪所形成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
考察我国诸多文献对贪污受贿犯罪治理的有关论述,都缺乏对该犯罪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仍很难从根源上展开治理。
这里的分析是基于已出现了贪污受贿行为,而给出的经济学分析。
因此,对于那些光明磊落的官员没有任何意义。
关键词:经济学原理贪污受贿犯罪形成机制治理贪污受贿犯罪已成为中国当下社会的顽疾,一系列的贪污受贿犯罪所形成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
“社会成本巨大”不但表现为:其对国家资源的大量侵蚀;更体现为政府在民众心中公信力的下降。
考察我国诸多文献对贪污受贿犯罪治理的有关论述,不难发现:建立在社会道德与法基础上的论述,似乎充分证明,贪污受贿犯罪通过当事人的自省和组织监督是完全能够规避的。
然而,在缺乏对该犯罪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仍很难从根源上展开治理。
因此,问题就转换为:如何才能深入探究出贪污受贿犯罪的形成机制。
为此,笔者尝试在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回答。
通过回答其机制的形成根源,然后再给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最后须明确一点:彻底探究贪污受贿犯罪的形成机制,需纳入到多学科的分析框架之中。
而本文,只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理解。
一、贪污受贿犯罪形成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在经济学分析框架下考察贪污受贿犯罪的形成机制,首先应建立以下几个假设条件:(1)至少有两个当事人。
即:贪污受贿犯罪的产生,至少是在两个当事人互动过程中形成的。
(2)当事人具备有限理性。
即:尽管,当事人可以通过成本——收益之间的比较,来评估贪污受贿行为是否值得实施;但是,他们却无法计算出未来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可能。
(3)当事人之间实现了演化博弈过程。
即:追求过程理性,在外部环境作用下逐渐形成博弈均衡。
在三个假设条件下,其形成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如下:(一)当事人的权利资本化使然“权利资本化”:是学界对在位当事人通过利用自身权利进行创租活动的称谓。
政府审计腐败之经济学分析
审计 成果 的衡 量主要 以查 处违 法违纪 案件 多少 ,涉及 金额 多大
共资 源的经 济性 、效率 性等 进行检 查和评 价 ,并依 法将 审计结 果向 以及 移送 法办 的人 员职 务和 数量 为标准 。
三、政府 审计腐败之经济学理论分析
新 中 国 的审 计监 督 从 无到 有 ,从 小到 大 ,特 别是 随 着政 府 审
1 9 年 1 1 《 华人 民共 和 国审计 法 》的 实施 .这 从 法律 上进 调 查 ,直到对 审计 发现 问题进 行处理 、处 罚等 ,贯 穿于 审计 监督 的 95 月 日 中
一
步 确立 了政府 审计 的地位 ,为其进 一步发展 奠定 了 良好 的基础 。
一
全 过 程 。最 后 ,审计 机 关 出具 的 审计 决 定 等具 有 法律 效 力 。在 我 国 ,审计 机 关对被 审计单 位违 反政 府规定 的财 政财 务收 支行 为 ,可
二 、政府审计 的特征
利益 的 多元化和 审计 人 员价 值 观念 的变化 ,逐 渐有 蔓延 的趋势 ,审
我 国 的政府 审计不 单纯是 一种 经济监 督 ,它还 与行政监 督 、党 计监 督乏 力 的问题 已成 为人 们 关注 的一个 焦点 。 因此 ,如 何防 止腐 纪监督 、法律 监督 等相 关联 ,共 同形 成一 套比较 完整 的维护社 会 秩 败 ,最大 限度地 减 少审计腐 败 成为我 们不 得不 考虑 的一个 重要 而严
● 点 分 0 热 I, 祈 'J - - Ht 一 ' l,-
政府审计腐败之经济学分析
一 张贺玲 山东省泰安市城建国有资产经营有 限公司
[ 摘 要 ]政府 审计是 指政府 审计机 关独 立检 查会计 帐表 、凭证 以及相 关资料 ,监 督财政 财务 收 支真 实、合法 、效益 的行 为 ,其 实质 是 对受托 经济 责任履行 情况进 行独 立的监 督。政 府审计 主要职 能是对政 府公 共管理 职能和公 营事业运转 效益进 行检 查和评 价。但 是随 着审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旨在从经济学的视角深入探讨腐败现象的本质、成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反腐败策略。
腐败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腐败行为的动机、成本与收益,揭示腐败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和政策的优化来遏制腐败的滋生。
文章首先将对腐败的定义和类型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
接着,通过对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揭示腐败行为的成本收益结构,以及影响腐败行为的各种因素。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腐败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资源配置效率、市场公平竞争、政府信任度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随后,文章将着重分析当前反腐败工作的挑战与困境,包括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力、法律执行不严格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反腐败策略,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执纪、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公众参与度等方面的措施。
文章将总结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强调反腐败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为反腐败斗争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二、腐败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其存在与蔓延有着深刻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腐败的产生和持续存在可以归因于信息不对称、权力寻租、机会成本等多个因素。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腐败问题产生的重要经济学原因。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权力的拥有者和权力的使用者之间往往存在信息差距,这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权力的使用者(如政府官员)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权力的所有者(如公民和纳税人)无法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些信息时,权力的使用者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通过腐败行为来谋求个人私利。
权力寻租是腐败现象的另一重要经济学理论基础。
在市场经济中,权力往往成为一种可以交换的资源,掌握权力的人可能会利用这种资源来寻求租金最大化,即通过腐败行为来获取额外的经济利益。
中国腐败问题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腐败问题影响因素的经济学分析四川大学陈少炜、周俊、张玉娇【摘要】腐败问题历来是受到学界和社会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它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的各个方面。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反腐败已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引起的国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
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历来集中在腐败对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定性的分析反腐败系统的构建和腐败的预防方面,而对腐败问题的定量分析则较少。
仅有的定量分析多集中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层面的分析,而基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地位,这些分析对中国现实的指导意义有限。
而对中国各省市区的腐败问题进行经济学的定量分析,则有利于找出当前中国国情下的腐败根源和重要影响因素,对反腐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综合中国当前社会经济运行现实,提出了影响腐败最可能的八个方面,并运用这一理论框架,采用1988年——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
相关数据来源为各年统计年鉴、检察年鉴和各省市自治区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
通过计量分析证明了该八个方面各自对中国腐败问题的影响程度,并从中得出了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腐败影响因素面板数据目录一、问题的提出 (3)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3)(一)国内研究现状 (3)(二)国外研究现状 (5)三、理论假设 (6)四、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9)(一)变量选取 (9)(二)数据描述 (9)五、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10)六、实证分析 (11)(一)分析方法 (11)(二)基本回归 (11)(三)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12)(四)面板协整检验 (13)(五)工具变量方法的结果分析 (14)七、结论与建议 (15)【参考文献】 (16)一、问题的提出腐败,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腐败问题也日益凸显。
当前,反腐倡廉课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治国安邦的重要举措。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层次的腐败 ,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权力腐败是整 个社会腐败的核心层 ,行业腐败是权力腐败的延
伸和扩展 ,社会腐败是国家公共权力不能正常运
最早的腐败是一种政治概念 ,它的定义是指
公共权力的滥用。在经济学上 ,腐败的概念是指 “ 通过关系而有意识地不遵从规则 ,以图从该行
为中为 个 人 或 相 关 的 个 体 谋 取 利 益 ( az Tni ,
念, B 即 f 、
1认为渎 、以车谋私 、贪 污或挪 用公 款 ,乱 收费 ,乱罚 款 ,以及 ‘ 吃、
为的经济收益大大高于循规蹈矩 的权力行为正常
D
收益 , 兰 >1 这就是权力腐败 的经济问题根 即 ,
C
拿、卡、要 ’等行 业 不 正之 风 ;3 会腐 败 , .社 是指消费行为 的扭 曲、人 际关 系的恶化 、如嗜
人利己的负的外部性行为 [ ] 5。
本文在此采用建立效用函数最大化模型的方 法, 有效地将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为腐败行为所带 来的经济效应表示出来 。
在权衡 了收益和成本之后 ,就更容易选择腐败作
为 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手段了。 ( )在转型的过程 中,老 的制度体 系因不 3 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而在很大程度上被废弃了,取
立起来。在该过程中就形成了对公共权力监督的
真空地带。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官员利用行使公 共权力的机会为 自己谋私利的而被发现的概率较 小,从而增加 了政府官 员采取腐败行为的动机 。
2 败行 为产 生 的非正 式 制度 原 因 .腐
生了公共权力的外部性。由于政府官员是在行使 公共权力 以谋求公共 收益 ,这些行为的成本 自 然
由社会来承担,但是在行使这些权利的过程 中, 是无法将公共 目的和私人 目的区分开来 的,所以
政府腐败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引言
目前 许 多 国 家 的 政 府腐 败 现 象 十 分 严 重 , 巨额 腐 败 、高 官 腐 败 、集 体 腐 败 的 程 度 越 来 越 严重 ,惩 治 腐 败 己成 为许 多 国家 的~ 项 重 要 任 务 。腐 败 对 经 济 资源 造 成 巨大 浪 费 , 阻碍 经 济 发 展 ,具 体 来 说 : ( )腐败 影响 资源 的有 效配 置 。 ( )腐 败 导致 生 产 成 1 2 本 上 升 ,效 率 下 降 。 ( )腐 败 阻 碍和 破 坏 改 革 和 创 新 。 ( )腐 3 4 败 造 成 经 济 管理 失 衡 ,增 加 社会 的不稳 定 。 ( )腐 败 妨 碍和 减 少 5 国 际 间投 资 者 交 流 和 资 源共 享 。 国际 上 有 一 种 公认 的观 点 ,即 廉 洁 的政 府 也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投 资环 境 。一 个 贪 污 腐败 的 国家 是 很 难 吸 引来 外 资 的 ,更 难 以建 立和 其 他 国家 的 资源 共享 。腐 败 会 极 大 地 扰 乱 市 场 经 济 运 行 的 正 常 秩序 ,破 坏 公 开 、 公 正 、公 平 有 序 竞 争 的 市场 运 行 原 则 , 导 致投 资者 之 间 的不 平 等 竞争 ,恶 化 投 资 环 境 。鉴 于此 ,有必 要对 腐 败 问题进 行研 究并 提 出相 应措 施 。 二 、 成本 收 益分 析 政 府 腐 败 能 否 发 生 , 关键 取 决于 权 力 掌 控 者 突破 约 束 所 耗 费 的成 本 以及 对 于 腐 败 收 益 的 预期 。 当权 力 掌控 者预 期 腐 败 带 来 的 收 益要 高于 他 突 破 约 束 所 付 出 的成 本 时 ,就 会 铤而 走 险选 择 腐 败 行 为 。 下面 通 过 一 个 模 型 来 说 明权 力 掌 控 者 和 社会 反腐 败 机 构 之 间 的博 弈 。 假 设 : ( )社 会 拥 有 查 处 腐 败 的政 府 特 别 机 构A 权 力 掌 控 1 和 者B 且双 方 都 是理 性 的 经济 人 ( 府 特 别机 构 作 为政 府 代表 其 目 , 政 的 是 追 求 社 会 效 用 的最 大 化 ) 。 ( )权 力 掌 控者 有 腐 败 和 不 腐 2 败 两 种 选 择 ,政 府 特 别 机 构有 查 处 和 不 查 处 两 种 策 略 。 ( )权 3 力 掌 控 者 在 约束 条 件 范 围 内运 作 ,总 能获 得 正 常收 益E ;抛开 约 束 条 件 ,选 择腐 败 行 为而 另 获 取 的非 法所 得 为F,但 导致 的 社会 损 失 为s ;权 力 掌 控 者 的腐 败 行 为 被 查 处后 ,之 前 所 享 受 的 正 常 收益 E 将 不复 存 在 ,而 且 还 伴 随 有 其它 物 资 损 失w 名 誉 等 无 形损 失M 和 。 ( ) 政府 特 别 机 构 维 护 约 束 条 件 正 常运 行 而 支 付 的 固 定 成 本 为 4 G ,查 处 公 共 权 力 腐败 行 为所 支 付 的 查 处成 本 为 C ,清 除腐 败 行 为 所 带 来 的社 会 效用 为H 。该博 弈模 型 可 以用如 下 支付 矩 阵表 示 :
廉政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廉政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作者:朱焯娅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2年第4期◎文/朱焯娅一、廉政建设提出的原因任何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有其客观原因的,而近年来廉政建设的提出正是因为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日趋严重。
(一)腐败的定义当代西方学术界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定义腐败:第一,以公职为轴心的定义。
即从人们与公共职务的关系以及公职人员所承担的职责来确定腐败的定义。
第二,以市场为轴心的定义。
这类定义受到经济学方法的渗透,也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体系不健全的制约,在这些社会里,调节公职人员的规范尚未明确规定,或者根本不存在。
第三,以公益为轴心的定义。
有的学者认为第一类定义太狭窄,第二类定义太宽泛,因而采用“公共利益”概念来阐述。
随着腐败现象在全球的蔓延,腐败也引起了有关的国际组织的关注,它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腐败的定义。
对于腐败比较中国化的定义是“执政党组织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包括受其委托从事公务的组织和人员,为满足私欲,谋取私利或局部利益而实施的严重违背纪律和法律,侵犯人民利益并造成恶劣政治影响的蜕化变质行为”。
(二)腐败的存在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对于腐败,学者们普遍认为,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腐败使社会公共积累的资金流失,侵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腐败增加了改革的难度,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腐败扭曲资源的合理配置、恶化投资环境、导致资本外流、浪费资源,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腐败是破坏中国政治稳定的严重隐患。
腐败腐蚀了党和国家的肌体,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执政的合法性。
腐败的滋生蔓延毒化了社会风气。
腐败现象对社会的文化建设是一种严重的干扰和冲击。
它动摇人们的理想和信念,助长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泛滥,从而削弱了人们对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忠诚感,腐败还会降低道德水准,毒化社会风气,使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弱化,伤害社会公平,严重腐蚀人们的精神意志。
反腐败的公职人员甄选机制——基于个体特征与腐败倾向的理论分析
【政治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反腐败的公职人员甄选机制———基于个体特征与腐败倾向的理论分析廖晓明,陈洋庚(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31)摘要:文章从性别、风险态度和个体信念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术界在腐败与反腐败微观研究方面的前沿成果。
在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理论甄别与阐释的基础上分析了性别、风险态度、个体信念三大个体特征与公职人员腐败倾向的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研究成果的政策意涵,即建立反腐败的公职人员甄选机制,具体而言:适度增加女性公职人员的比重;选拔过程中重视风险态度的测量;选拔过程中重视个体信念的测量。
关键词:性别;风险态度;个体信念;反腐败;甄选机制中图分类号:D63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40(2014)06-0032-05收稿日期:2014-04-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途径和措施研究》,项目批准号:12C ZZ044作者简介:廖晓明(1957-),江西南城人,南昌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洋庚(1984-),江西于都人,南昌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领域为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
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14年6月(第6期,总第206期)Jun.,2014(No.6,General No.206)一、问题的提出把腐败当做一种社会行为来进行研究已为人们广为接受。
当前几乎所有从制度视角对腐败进行的研究都试图证明,政府制度和政治过程是决定腐败规模和水平最为关键的因素。
毋庸置疑,“制度因素才是腐败蔓延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
”[1](P 46-52)制度视角也是中国腐败与反腐败研究的核心命题,因为“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
然而,在我们不断强调反腐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如果仅依赖于制度就能遏制腐败的话,那么为什么在同样的制度条件下,有的公职人员会选择腐败,而有些却能够恪守党纪国法,坚持廉洁自律?换句话说,除了制度因素之外,公职人员的性别因素[2](P 116-125)、个体信念[3](P 51-59)、风险态度[4](P 46-60)等个体特征因素对腐败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腐败问题的经济学思考(2010年上期)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主体班课件
1、政府反腐败的成本——收益分析
政府的反腐败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 : 直接收益是收回的“赃款赃物”。间接收益包 括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政府反腐败的前提条件:政府反腐败的收益≥ 反腐败的成本。 政府反腐败成本与有条件搞腐败的人数成正比。 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大幅度削减政府的规模和政府 官员的数量,将政府的规模和政府官员的数量控 制在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所必须的最低限度内。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主体班课件
社会评价
(1)专家的评价。根据社科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课题组对百名专家的调查,2003年社会发展中存在 的问题前三位分别是:“三农”问题依然严重;腐 败现象依然突出;经济发展中的隐患显著。 (2)党政官员的评价。根据上述课题组在中央党校对 百名党政领导干部的调查,2003年社会形势中存在 的问题前三位分别是:收入差距;失业;腐败。 (3)城市居民的评价。根据社科院“当代人民内部矛 盾研究”课题组对31省市15000多名城市居民的调 查,2003年对城市主要社会问题的判断前三位分别 是:失业下岗;腐败问题严重;收入差距拉大。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主体班课件
3、群众反腐败的成本—收益分析
群众的自觉举报,意味着他将不计自我支付举 报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即举报人将这两项 成本视为零。因而,预期举报成本=遭受打击报 复成本
举报发生:预期纯收益=预期收益-遭受打击报 复成本>0 结论:必须建立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制 度,保证群众举报免遭打击报复,不支付任何 成本代价,保护群众举报的积极性。
中共郴州市委党校主体班课件
2、执法人员反腐败成本—收益分析
办案的纯收益=办案预期收益-反办案成本 由于司法的不独立,导致庇护人反办案的成本 非常大,往往超过了办案的预期收益。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一)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一)在严格的经济学分析中,行为分析的基础和出发点只能是个体。
巴泽尔指出,一切行为分析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所谓“组织”的行为最终不过是众多个人行为的整合。
因此,如果我们以经济学为基础展开对腐败行为的分析,就必须从个体分析入手,某些所谓的“集体腐败”、“群体腐败”现象只不过是多个个人腐败行为的结果或行为组合。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所定义的腐败仅是指公职人员的一种个人行为。
一般而言,腐败总是与权力联系在一起。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把腐败定义为:“腐化(败),即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公认规范的行为”,“腐化(败)的基本形式是政治权力与财富的交换。
”。
美国经济学家A.谢莱法和R.韦欣尼则把腐败定义为“政府官员为了个人利益出售政府财产。
”这里所谓的政府财产是指政府“生产”的“物品”,包括执照、许可证、通行证、签证以及其他一些禁止或限制“私人”提供的“物品”。
换言之,已有研究中多将腐败的基本形式或内容定义为权力与金钱的交换。
此外,由于寻租行为更多、也更容易产生腐败,因而国内部分学者将腐败定义为权力寻租。
这是不准确的。
寻租是指厂商或其他组织、个人为获取政府特许以获得额外的或垄断的利润而向政府官员施加各种影响的努力。
其中尽管包含了“钱—权交易”的可能,但这种活动在更多情况下是对利益的一种合法再分配活动,更多地是采取法律允许的方式和针对集体,如院外游说。
进一步地讲,政府的“设租”行为与腐败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政府被定义为,在一定地理区域内拥有专有的权力来强制执行一些行为规则的机构,其基本任务被认为是提供博弈的基本规则。
一般而言,政府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有两种基本方式:其一,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这将使政府的租金最大化;其二,在第一个目标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政府税收增加。
换言之,不仅调整“租”的分配是政府固有的职能之一,而且“设租”以制造更多的“公共领域”是政府增加其收入的一种手段。
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行政腐败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目录摘要....................................................一、行政腐败的相关界定 (1)(一)行政腐败的定义 (1)(二)行政腐败的特点分析 (1)(三)行政腐败的危害 (2)二、当前我国行政腐败的主要原因 (3)(一)行政腐败产生的原因及伦理分析 (3)(1)行政选拔机制存在缺陷 (3)(2)权力的监管机制存在漏洞 (3)(3)我国政治法律体系上存在漏洞 (4)(4)国家的福利制度未能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4)(二)造成行政腐败的主要根源 (5)三、行政腐败的对策 (5)(一)行政腐败管理的有效途径 (5)(1)加强行政伦理责任建设 (5)(2)加强依法行政 (7)(二)行政腐败治理的具体措施 (8)(1)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健全公民参政议政机制 (8)(2)加强廉政思想教育,完善行政制度建设 (9)(3)提高行政人员的收入,加强惩治腐败的力度 (9)参考文献 (11)摘要腐败乃万恶之源。
行政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是国家和社会的毒瘤,是法制国家民主躯体上的“癌细胞”。
行政腐败是国家政府人员滥用公共权利谋取私立的行为,是权利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异化和时空现象。
它的滋生、蔓延,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与形象,危机到了党的生存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们必须找出其滋生蔓延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遏制对策,将其铲除。
关键词:行政腐败, 原因, 对策一、行政腐败的相关界定(一)行政腐败的定义行政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的变异现象。
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二)行政腐败的特点分析行政腐败的特征有如下四点:(1)在腐败形式上,行政腐败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腐败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杨灿明 赵福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430060) 内容提要:本文在增长模型中引入行政腐败和由行政腐败而引起的调整成本,考察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当政府公共支出的边际生产率比较高,税率比较低以及由腐败引致的调整成本比较高时,行政腐败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占主导地位。
通过对我国行政腐败与公共支出、经济增长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我国市场化过程中,行政腐败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率;在我国公共支出领域,行政腐败行为的发生浪费了大量的公共支出。
不论以受贿金额占GDP 的比重,还是以腐败涉及县处以上官员的变动作为衡量行政腐败的指标,行政腐败与公共支出占GDP 的比重都呈现正相关关系;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预算外支出。
预算外支出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便利。
而且,预算外支出由地方或政府官员控制,由此引起围绕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上升。
这表明,预算外支出就整体而言阻碍了经济增长。
关键词:行政腐败 经济增长 调整成本*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的修改意见,但对文中可能存在的错误负责。
¹ 腐败黑数是潜伏的腐败总量的指标估计值,指客观上已经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尚未暴露,尚未被司法和纪律监察机关追究责任的腐败数量。
一、引 言通常地,人们把腐败定义为/政府官员为了个人的利益滥用政府权力或出卖政府资产的行为0。
腐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损失、社会污染和政治挑战,所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腐败展开了研究。
大致地说,研究腐败问题一般集中在腐败的微观分析和腐败的宏观分析两个领域。
腐败的微观分析主要是研究腐败交易中的主体行为或腐败市场的均衡。
而腐败的宏观经济学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腐败规模大小的研究。
胡鞍钢(2001)认为,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各类税收流失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寻租性腐败等四种主要类型的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12570亿元之间,占当年GDP 总量的13.2%)16.8%。
倪星、王立京(2003)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腐败所引起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
他们从官方公布的腐败案件、腐败黑数¹和破案率、经济转型过程中各类租金的规模来估算腐败的规模和损失。
胡和立(1989)和万安培(1995)分别对1988年、1992年我国租金规模进行了估计。
万安培得出的结论是,与1998年相比,1992年租金绝对额增加了234317亿元,但占国民收入之比低了7个多百分点。
二是对衡量腐败指标及腐败变动状况的研究。
倪星、王立京(2003)通过运用我国腐败案件数量与涉案金额的变动、腐败案件涉案人数的变动、涉及县处级以上官员人数的变动等指标,把腐败变化趋势分为四个周期。
他们认为,1980)1988年是腐败波动的第一个周期,1988)1992年是腐败波动的第二个周期,1992)1998年是腐败波动的第三个周期,1998)2002年是腐败波动的第四个周期。
王传利(2001)利用检查机关办理的自侦案件(贪污、贿赂、挪用公款)、被101查处的县处级干部等几项指标对1990年至1999年中国社会的腐败频度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1990年是处于腐败频度波动周期的衰退期,1991)1992年为波动周期的起步期,1992)1996年为波动的上升期,1996)1997年为波动的高峰期,1997年后为波动的下降期,1998年进入新一轮频度波动酝酿期。
并且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腐败频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正相关关系。
万安培(1998)对我国1992)1997年中国租金构成及价值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对照1992年的租金价值构成来看,5年间租金构成中各项的增减,大致可以归纳为基本持平、持续减少、基本消失、较大幅度增加四种状况。
1996年租金总额占GDP的比重虽然比1992年有所下降,但绝对额仍为6229亿元。
三是影响腐败的因素分析。
王传利(2001)认为,社会制度与体制安排、权力监控、官员的素质和腐败力量与反腐败力量的较量等因素影响腐败的频度。
四是对腐败影响的研究。
对腐败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大多数学者(Mauro,1995,1998;Monte和Papagni,1997;Tanzi和Davoodi,1997)认为,腐败降低了经济发展水平。
Mauro(1998)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腐败指数由6上升到8(0代表腐败程度最高,10表示腐败程度最低),年均GDP增长率将会增加015%。
第二,腐败对财政支出及其结构的影响。
Barreto(2000)认为,在腐败盛行的社会里,政府应该维持较小的规模。
Tanzi和Davoodi(1997)认为,较高的腐败水平会导致较高的公共投资支出、低运营和维持支出、低公共基础设施质量。
Mauro(1998)认为,从腐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性可以看出,政府容易在一些项目上出现腐败。
对于寻租者来说,教育是很难寻租的,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的提供不需要寡头垄断的政治家提供高科技含量的投入。
Gupta,de Mello Sharan(2000)认为,腐败会导致较高的军事支出。
第三,腐败对税收及其结构的影响。
Barreto(2003)认为,在腐败盛行的社会里,国家应该更依赖于消费税而不是收入税作为其主要的融资工具。
因为消费税比收入税更容易监督。
Tanzi和Davoodi(1997)指出,由于腐败会影响税收结构,所以,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采用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
Tanzi Davoodi(1997),John、Kaufmman和Zido-Lobaton(1999),Friedman, Johnson,Kaufmann和Zoido-Lobaon(2000)认为,高程度的腐败水平将会导致较低的税收收入。
Tanzi (1999)认为,腐败将会使逃税行为更盛行。
Hindricks,Keen和Muthoo(1999)证明,腐败除了会引起税收收入的减少外,还会使税务检查人员采用勒索的方式征收更多的税收收入。
要使税务检查人员在征收累进税时,不发生腐败行为,需要给税务检查人员较高的收入水平。
第四,腐败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Shleifer和Vishery(1993)认为,为避免腐败的被查处和被惩罚,腐败分子通常会付出努力使得腐败比税收更具有扭曲性。
Barreto(1998)认为,在不存在腐败的情况下,公共部门会以边际成本的价格提供公共商品。
在存在腐败的情况下,公共部门会以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提供公共商品。
谢平、陆磊(2003)在研究金融腐败的宏观经济后果时得出:金融机构通过寻租制造稀缺,从而扭曲资源价格,导致了资源错误配置,由此造成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低下。
Barreto(1998)指出,腐败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收入的再分配。
胡振华、朱菀琴(2003)认为,腐败与收入分配差距正相关,即腐败现象越严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
陈宗胜、周云波(2001)的研究表明,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如偷税漏税、腐败、走私、诈骗等)是导致全国(及城乡)居民收入差别/非正常扩大0的基本因素。
他们认为,几种非法非正常收入在总体上使收入差别上升13%到23%(各年份不同)。
从总体构成来看,非法非正常收入已经占总差别的1419%之多。
第五,腐败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Friedman,Johnson,Kaufmann和Zoido-Lobaon(2000)证明,腐败增加了非正规经济的规模。
Li,Xu和Zou(2000)认为,腐败降低了人力资本积累、城市化水平、金融深化程度等。
以上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是考察国外腐败的情况及其影响。
这些研究对我国行政腐败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基础。
其中,也有一些研究是对我国腐败情况及其影响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是停留在经验性的描绘上。
目前,国内对行政腐败尤其是与财政相关的腐败的研究很少,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吴俊培(1996)和邹薇(2003)。
本文在借鉴国外对腐败及其影响的研究方法的基础102上,对我国行政腐败的影响进行研究。
本文的以下几个部分是这样安排的:第二部分通过模型分析说明行政腐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对我国行政腐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第四部分是基本结论。
二、基本模型假设经济中存在大量的经济主体,经济主体只生产和消费一种产品。
该产品通过私人资本和公共商品这两种投入品生产而成。
因为政府通过公共支出为私人商品生产提供公共商品,所以,我们把政府的公共支出引进生产函数。
把政府的公共支出引进生产函数最先由Arro w 和Kurz(1970)使用,它的广泛应用是在Barro(1990)的内生增长模型中采用这种形式的生产函数来考虑政府最优的税收结构之后。
用g 表示政府的公共支出,并假设政府通过对产出征收税率为t 的比例税来维持其财政支出,则有ty=g,其中y 表示人均产出。
政府在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时,可能要从私人商品生产者那里购买一些产品为公共商品生产服务。
由于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和不透明性,因此,行政官员与私人商品生产者(企业家)容易就其中的/利润分配0达成一致,这样,腐败行为就产生了。
我们认为,行政腐败(舞弊)是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行政权威浪费资源或到市场组织系统中寻求利益。
行政腐败与公共资金流失或公共资金使用低效率相联系。
换言之,行政腐败仅使部分公共资金发挥作用。
为了分析的方便,用H 表示行政腐败指数。
当腐败发生时,只有行政支出的1-H 单位才能为私人部门生产发挥作用。
此时,腐败者获取公共支出的H g 部分。
腐败发生时,公共支出的分配情况用等式表示为:ty =H g+(1-H )g 。
当腐败成功时,企业家将获得H ty 。
在经济活动中,把资源分配于消费和资本积累受腐败的影响。
假设经济主体的效用函数为u (c )=c 1-R -11-R(R 为边际效用弹性,c 为人均消费量),每个企业家从合法经济活动和非法经济活动中获取收入,假设在无限期内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并且受一定的预算约束。
该问题可以写为:Max u =Q ]0c 1-R -11-Re -B t dt s.t.Ûk =(1-t +H t)y -c(1)Ûk 表示资本积累的数量,B 为效用的时间偏好。
(1)式表示为,经济主体通过生产活动获取收入y,当政府征收税收收入ty 后,税后净收入为(1-t)y 单位。
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可能发生腐败行为。
当腐败行为成功时,可获取H ty 单位非法收入。
经济主体的税后净收入和腐败收入的总和,就是可供消费和资本积累的部分。
政府在提供公共支出时,在一些公共支出领域容易发生腐败行为,而在另一些公共支出领域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