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地理上知识点要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知识要点地理组第一章:行星地球〔注意:黑体表示为重点〕一:1.1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2.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地球月球层次:总星系恒星世界河外星系3.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太阳系八大行星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2〕巨行星:木星、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4.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钻木取火〕5、地球的普通性普通性:八大行星都是不透明的近似球形的星体;本身一般不发射可见光;围绕自身的轴自西向东〔除金星外〕不停地自转;公转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点。

6、地球的特殊性——生命的存在〔重点〕地球上宇宙环境①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物质②平安的空间运行轨道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液态水〕②质量体积适中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原始海洋的形成生命的摇篮二:1.2节太阳队地球的影响1.〔P8〕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来源:部的核聚变反响。

3.对地球的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直接利用〕,煤、石油〔间接利用〕]〔2〕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4.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外表、最亮〕。

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耀斑〔周期11年〕也是重要标志;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爆发生于太阳外表。

太阳黑子:影响气候〔降水量与黑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6. 对地球的影响耀斑影响大气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太阳风:在高纬地区出现极光三:1.3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形状: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新课标地理必修一讲义..

新课标地理必修一讲义..

地理必修Ⅰ(新课标人教版)讲义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和天系统统1天体:孤立的存在于宇宙空间的物质。

大概能够分为两类人造天体:宇宙飞船太空探测器航天飞机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卫星2自然天体的特色——恒星(星光闪耀);星云(轮廓模糊);行星 ( 恒星卫士 ) ;流星 ( 一闪即逝 ) ;彗星 ( 托着长尾 ) ;卫星 ( 行星卫士 )3天系统统:宇宙中的各样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依照级别由低到高包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地月系银河太阳系其余行星总星系其余恒星河外星系参照考题其余行星系统2000多亿颗恒星河外星系(包含地球在内的)天系统统级别从高到低分别是: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总星系是最高等其余天系统统,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宇宙部分。

并列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包含在银河系之中,是一个恒星系统。

主要由太阳(中心天体)和八大行星等构成。

地月系是最初级其余天系统统,是一个行星系统。

4 此中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又分别是什么呢?中心天体是:太阳依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次序也要记着),我们能够把它们分为三类.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 :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二地球是一颗既一般又特别的行星( 一) 一般性5 (1) 八大行星的运动特色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色分别为类地行星 :①质量和体积小,密度大;②表面温度高;③卫星极少,甚至没有巨行星 :①质量和体积大,密度小;②卫星数目多,且有光环远日行星 :①表面温度低;②有卫星,有光环综合 (1)(2),能够看出不论运动特色仍是结构特色, 地球都是一颗一般的行星. ( 二) 特别性 : 存在生命地球为何会出现生命 ?1 地球和太阳距离适中 , 使得地球表面具备了生命发生发展的温度和水分条件自己条件 2 地球拥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 就有了适中的引力 , 吸引四周的大气, 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3 大海的出现宇宙环境 1 地球处在一个相对照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间2 自从太阳系的出生到地球上生命的出现, 太阳光照都处在一个比较稳固的状态参照考题(图析考点)第10 页同步检测第二题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什么叫太阳辐射?太阳络绎不绝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黄赤交角 度数等于回归线度数。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年昼夜 等 长。 (2)春太分阳直→射秋北分半球(北,北半半球球昼夏长半夜年短),纬度越高,昼越
长 、夜越 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
②夏(冬)至日:由 北(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
侧递减。
(2)随季北半节球变节化达最: 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
夏至日
南半球 各地
各地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冬至日
北半球 各地

各地
二分日 赤道
南北两极点
3.四季的划分
夏季:一年内白昼最 长 ,太阳高度最 高 的季节
(1)天文四季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 短 ,太阳高度最 低 的季节
考点 一
考点 二
典例剖析
典例 (2015·山东淄博模拟)某同学查询到北京(116°E,40°N)Y月相邻
两天
(R日和R+1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1~2
题。
日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R 05:43:10 18:50:38
R+1 05:41:38 18:51:39
1.Y月是 ( )
考点 二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 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 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
考点 一
考点 二
3.昼夜长短计算——看“条件” (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昼(夜)长时数=昼 (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昼出长或时日数 落= (地12方-日时出时计间算) ×。2 = (日落时间-12) × 2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
微点 6 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 6 时的是晨线,为 18 时的是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微点 7 晨昏线上的点的地方时 位于晨线上的点正值日出,但日出地方时不同。位于昏线上的点正值日落,但日落地方时 不同。
11
微点 3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1)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 15°/h,卫星运行 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2
微点 4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 (2)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但如果地球不 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微点 5 晨昏线运动方向及速度 晨昏线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移动速度约为 15°/h。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4
微点 8 时间计算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两个特殊时间: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120°E)的区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世界时为 0°经线地方时或零时区的区 时。 (2)用东加西减法求区时时,东西方向的确定方法:若两地皆在东时区,则时区数大的在 东;若两地皆在西时区,则时区数小的在东;若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东时 区的在东。 (3)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位置越靠东。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4选D,5选B。第4题,图中β 角是地轴和地球 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目前为66°34′,这一角度和黄赤 交角互余,即和北半球热带所跨的纬度数互余,和极昼 (夜)跨的最大纬度数互余,和两极上最大正午太阳高 度数互余,等于南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时正午太阳高度 数。第5题,图中α 角是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为 23°26′,若变为20°,则寒带范围将变成70°~9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2)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夏至
_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北 各纬度
冬至
_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南 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达最小值地区 南半球各纬度
__北_半__球__各__纬__度__ _南__北__两__极__点__
【考场解题建模】
答案: (1)D (2)D
【重难全突破】 突破1——归纳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 黄赤交角并不是固定的,目前是23°26′。它的变化 会带来以下影响。
(1)对五带范围的影响、
(2)其他影响。
比较内容
黄赤交角变化产生的影响
变大
变小
太阳直射范围(即回 归线纬度、热带范围)
变大
变小
考点一 地球公转特征和黄赤交角 【典题细研磨】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 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 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回答(1)、(2)题。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
(3)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 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 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第四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基本特征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B.东南 D.西南
()
6.北京下一次 06:42(北京时间)日出时,最接近下列哪个节日
()
A.中秋节
B.植树节
C.端午节
D.国庆节
解析:第 5 题,根据两地日出时间判断,甲地比北京更晚日出,故甲地位
于北京的西面。10 月 31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出现极昼极夜的
地区外,昼长由北向南逐渐变长;此时,北京昼长 10 小时 31 分,甲地昼
3.对称性规律 在太阳直射同一纬度的两个日期时,昼夜长短状况相同。这
时间 两个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是对称的。如 6 月 12 日(夏 对称 至日前 10 天)与 7 月 2 日(夏至日后 10 天)的两天中,某地的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空间 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例如,23°26′N 对称 的昼长等于 23°26′S 的夜长
机的正上方,C 错,D 正确。 [答案] (1)A (2)D
题点(一) 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如图为某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长状况
图。读图完成 1~2 题。
1.从南北半球来看,甲、乙、丙、丁四个地点中
A.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
B.乙与丙位于同一半球
C.丙位于北半球,丁位于南半球
D.甲与丁不在同一半球
a 与 b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是相同的,c 与 d 两个时间的昼长、夜长也 是相同的;b 与 c 两个时间中,b 时间的昼长等于 c 时间的夜长。
[典题例析]
(2021 年 1 月新高考 8 省联考·河北卷)飞机于地方时 5 时
30 分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飞行,降落乙地时正值日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第四讲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答案】 (1)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 (2)6 0 (3)180° 8 (4)60°E 20°S (5)46°52′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2011·江苏高考)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 京时间)表。据此回答(1)~(2)题。
表1
时间 地点
① ② ③
当日
日出
日落
9∶00 23∶00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 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 夜长;也可能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2.(2012·郑州模拟)下图是冬至日四地纬线昼弧、夜弧分布状况。 据此回答(1)~(2)题。
(1)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乙
面积逐渐增大 ③春分至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信息提取】 通过分析图文材料可得到以下信息:
1.由图可知,该地冬夏太阳均从南方照射。 2.图示该地冬夏正午太阳高度差为46°52′。 【精讲精析】 第(1)题,依图示可知,冬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差 为46°52′,且冬夏太阳均从南方照射,故该地在北回归线以北, 故只有D项正确。第(2)题,由图示可看出,冬至到春分,正午 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减小;春分到夏 至,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气温逐渐升高,此时屋檐的遮阳 作用日显重要;冬季太阳高度角小,阳光可从屋檐下窗户照进 室内,增加冬季室内温度,这种窗户、屋檐的搭配使室内冬暖 夏凉,利于减少室内能源的消耗,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参考答案】 (1)D (2)C
4.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 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A.20°
B.23°26′
C.40°
D.无法确定
ppt精选
32
(2)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ppt精选
33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黄赤交角为20°, 而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第(2)题,图示信息表明黄 赤交角减小了,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时,太阳只能直射在南、 北纬20°之间,因而福州冬至日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现在大,冬 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相应增加,均温将升高。
ppt精选
27
典例导悟 【例1】 (2014·江苏地理)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 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 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1)~(2) 题。
ppt精选
28
(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ppt精选
9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示意。
ppt精选
10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
ppt精选
11
【特别提醒】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产生昼夜更替的主要 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 高,变化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象。
6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定义:绕 太阳 的运动。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行星地球1.4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

(3)周期:(一恒星年)_3_6_5_日__6_时__9_分__1_0_秒__。
(4)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A点
远日点
_7_月__初__B点来自_近__日__点__1月初
公转速度 _最__慢__
最快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读黄赤交角形成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黄赤交角的概念:A_地__球__公__转__轨__道__平__面__(即黄道平 面)同B_赤__道__平面的交角。目前数值是_2_3_°__2_6_′__。 (2)影响:引起_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3)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_1_回__归__年__, 为365日5时48分46秒。
考点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通 必备知识·全扫描】 1.昼夜长短的变化: 读二分、二至日昼夜状况分布图,完成问题。 (1)写出上图中所代表节气:图1为_夏__至__日, 图2为_春__、__秋__分__日,图3为_冬__至__日。
时间 夏至日 冬至日 春秋分日
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夏至日 冬至日
春、秋分日
达最大值的地区 _北__回__归__线__及__其__以__北__各__纬__度__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赤道
达最小值的地区
南半球各纬度 _北__半__球__各__纬__度__
南北两极点
3.四季更替与五带: 读地球的公转和四季的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四季更替:
①四季的成因: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 高度随_季__节__的变化而变化。 ②四季的划分。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规律: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三 者之间的关系
夏至
速度 渐慢
春分
近日点
秋分 夏至
远日点
春分
冬至 秋分
速度 渐快
春分
冬至
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返回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太阳直射点 分至日 位置 春秋分 夏至日 冬至日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 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 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四季的划分: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 最高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 最低的季节,获得太阳辐射最少的 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 渡季节
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 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地球五带划分:
返回
前进
春秋分昼夜情况
此时全球各 地的昼夜均等 长,均为12个 小时
图表归纳:
节气 北半球昼夜长短 南半球昼夜长短
夏至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是极昼
冬至
昼最短,夜最长; 南极圈内是极夜 自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 昼最短,夜最长。 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内是极夜 南极圈内是极昼 自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月球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地球上有液态水7.存在生命安全的宇宙环境的行星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2.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3.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直接、间接地为地球上提供了能源4.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类型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地轴自北西逆向南东顺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等(15°/时)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公转太阳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线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线速度慢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备注:1.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3地球公转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1.3.3地球公转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H=90º-两地的纬度差(当地纬度-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的差值的绝对值(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当地夏半年取正
值;冬半年取负值))
C
A(直射点)
O
H
B(所求点)
地平线
H= 900 - ∠AOB = 900 - AB
例3:求两分两至日北京(约40ºN)的正午太阳高度
春夏冬秋至分日北京(40°N)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90°
60°
30°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90°´S
两纬线关于太阳直射点对称分布,则这两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位于太阳直射点同一侧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两地的纬度差
(2)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夏 至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6 22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
中午
下午
上午

日落
西
西北


中午影子

东南
下午影子
日出

东北
6)确定楼距、楼高
基本原理: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不挡住后一幢楼的阳光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32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34张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132地球的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课件34张
答案:(1)A (2)D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拓展延伸昼夜长短变化的几个规律 (1)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相反。 (2)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幅越 大。 (3)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纬度。 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②同一地点,在间隔 夏至日(冬至日)天数一样的日期,昼长(夜长) 相等。如某地6月2日和7月12日的昼长相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题2】 以下图是“某日同一经线日出时刻(地方时)随纬度变 化图〞。图内三条曲线,其中一条是正确的。请阅读正确曲线,完 成以下各题。
(1)假设上图表示6月22日状况,那么南纬40°~50°地区的夜长 约为( )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答案:(1)12 22 21 20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2)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等长 (3)ADE (4)见以下图。
谢谢!
4.过程
日期
二分二至日
3 月 21 日前后
春分日
↓a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北运动
6 月 22 日前后
夏至日
↓b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南运动
9 月 23 日前后
秋分日
↓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南运动
12 月 22 日前后
冬至日
↓d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北运动
直射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3)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多项选择)。
B.巴西圣保罗昼渐长,夜渐短
(4)请在图中画出太阳直射点位于C时,东、西半球的昼夜状况。 (要求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的季节 移动,其角度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因此 黄赤交角发生变化,直接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的变 化,进而影响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其他。
[1个示范例] 读图,完成(1)~(2)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 是( )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北__回__归__线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中_c__折线表示。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南__回__归__线___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图中_a__折线表示。
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_赤__道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 中__b_折线表示。
②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_太__阳__直__射__点__所在纬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假如地轴与黄道平面相交的角度为90°,那么当地球 自转和公转时,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全球任何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相等
B.沿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不存在偏向现象
C.全球任何纬度都昼夜平分
D.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解析】 第(1)题,寒带的纬度范围和晨昏线与地轴的 最大夹角都是23°26′。第(2)题,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90°,即黄赤交角为0°,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 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 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 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 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 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 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 23°26′N。第(2)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 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 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
(3)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__1_月__初___
最快
B点 _远__日___点__ 7月初
最__慢__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示意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__南__、__北__回__归__线___之间往返 运动。
小贴士:(1)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 夏至日靠东。(2)地球和太阳的距离越近,速度就越快;距离 越远,速度越慢。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__3_、__4_、__5_月为春季,依次 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_南__、__北__极__圈__为界限, 将全球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五个 热量带。
小贴士: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 小,纬度越高,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现 象。
知识点二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图甲
图乙
图丙
时间
北半球夏半 年(春分日 至秋分日)
北半球冬半 年(秋分日 至次年春分
日)
春、秋分日
变化特点
北半球各纬度_昼__长__大__于__夜__长__,纬度越高, 昼越长,夜越短。图甲代表日期是 _夏__至__日__,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 中_最__大__值__,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 象
考点一[008] 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 1.明确黄赤交角与几组数据的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 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 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 地轴的最大夹角。
2.明确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具体影响
(1)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 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 要4天。
第四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情展望] 1.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公转方向、 轨道、周期和速度。2.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规律及相关计算。3.掌握光照图的判读方法和判读内容。
知识点一 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1)方向:_自__西__向__东__。 (2)周期:1_恒__星__年___=365日6时9分10秒
北半球各纬度__昼__长__小__于__夜__长___,纬度越 高,昼越短,夜越长。图乙代表日期是 _冬__至__日__,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 中_最__小__值__,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 象
全球各地__昼__夜__等__长___ (如图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 ①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
(2)季节变化
北半球 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 区
夏至日
_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北各纬 度
__南__半__球_各纬度
冬至日
_南__回__归__线__及其以南各纬 度
_北__半__球__各纬度
二分日
赤道
3.四季更替和五带 (1)成因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季 夏季:一年内_白__昼__最__长__、 _太__阳__最__高__的季节。 冬季: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
【答案】 (1)D (2)C
考点二[009]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 此考点应重点抓住“三看”,具体分析如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 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 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 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 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 均温升高。
【答案】 (1)C (2)A
[1个对点练] 1.黄赤交角反映了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关系,其目前 的角度为23°26′。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理事物的数据中,与黄赤交角目前的度数相同 的是( ) ①寒带的纬度范围 ②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 ③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