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黄牛和高原黄牛睾丸神经肽Y表达的比较观察

合集下载

180日龄高原牦牛和平原黄牛肺泡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

180日龄高原牦牛和平原黄牛肺泡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

Vo . 6 No 4 12 . Au . 0 g 2 08
10日龄 高原 牦 牛 和 平 原 黄 牛 肺泡 8 组 织结构 的 比较研 究
魏 青 , 红 贤 俞
80 1) 10 6 ( 青海大学 , 青海 西宁
摘 要 : 用光镜 、 利 透射 电镜和 计 算机 图像 分析 系统 对 10 日龄 高原 牦 牛肺 泡组 织 结构进 行 观 8 测, 并与 10 日龄平 原黄牛 的肺 泡组 织结构做 比较 。结 果表 明 :8 日龄 高原 牦牛 肺 泡组 织 结 8 10 构 与 10日龄 平原 黄牛的基 本相 同 , 10 日龄 高原 牦 牛肺 泡表 现 出快 速发 育 的 结 构特 点 。 8 但 8 10 日龄 高原牦 牛单位 面积 内肺 泡面积显 著 大于 10 日龄 平原 黄牛 相应值 ( 00 ) 但 两组 8 8 P< .5 ,
bewe n 1 0 d y l a a t e a so d y k nd an a te 8 pl i c tl
WE ig YU Ho g— in’ IQ n . n xa
( iga U ie i , ii 10 6 C ia Q nh i nvr t Xnn 8 0 1 , hn ) sy g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4期 20 0 8年 8月
青 海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 l f ig a U i r t( a r c n e o ra o nh i nv sy N t eSi c ) Q ei u e
n vo n m e e n g f a e( a da el u b r w r os ic c P>0 0 )b tentogo p .A t t a i — l a r s e i in n .5 e e ru s rh i ment c w w i me c h k

牦牛和犏牛睾丸中泛素结合酶基因Ube2n、泛素连接酶基因Trim36表达水

牦牛和犏牛睾丸中泛素结合酶基因Ube2n、泛素连接酶基因Trim36表达水

[ 1 2 ] 曾 静 ,窦 岳 坦 ,王 磊 ,等• 新 疆 地 区 盐 湖 的 中 度 嗜 盐 菌 16S
鸟瞰[ 1 ] . 动物学研究,2013,34(6):640 -650.
rDNA全 序 列 及 D N A 同 源 性 分 析 [ J ] . 微 生 物 学 报 ,2002,42 [1 9 ] 郭青云,郭道义,李 永 东 ,等 .几 种杀螺细菌的筛选与功效研究
ml8782278962@ 163. com。 通信作 者 : 郑 玉 才 ,博 士 ,教 授 ,主要从事泌乳生物化学、高原家畜生
化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E - mail :yucaizheng65@ hotmail. com。
睾丸中上调的情况[6]。也 有 研 究 表 明 ,犏牛睾丸中细胞凋亡 增 加 [7]*1023。尽 管 目 前 犏 牛 雄 性 不 育 的 分 子 机 制 尚 不 明 确 ,但总 体 认 为 ,犏牛雄性不育的机制可能涉及精子发生过程中复杂 的 基 因 调 控 网 络 ,并 与 睾 丸 中 多 种 特 异 或 非 特 异 蛋 白 质 的 异 常表达有关。然 而 ,这些变化是否影响睾丸中蛋白质降解尚 不 明 确 。鉴 于 蛋 白 质 泛 素 化 在 蛋 白 质 降 解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本 研究比较牦牛与犏牛睾丸中与泛素化相关的泛素结合酶
phylogeny reconstruction from genotype data [ J ]. BMC
[11] Tamura K ,Peterson D , Peterson N , et al. MEGA5 :molecular evolu­
Bioinformatics,2007,8 (1 ) :4 7 2 -4 8 6 .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E2 N ,Ube2n) 、?之 素 连 接 酶 (E3 ubiquitin - protein ligase TRIM36,Trim36)基因的 mRNA

中国黄牛Y染色体微卫星和SNPs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

中国黄牛Y染色体微卫星和SNPs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

中国黄牛Y染色体微卫星和SNPs遗传多样性与起源研究牛是反刍家畜,是指除水牛和牦牛之外的家牛的总称。

在中国俗称黄牛,包括普通牛(Bos taurus)和瘤牛(Bos indicus) 2个种,二者的共同祖先是原牛(Bos primigenius)。

中国黄牛的起源进化与遗传多样性一直是国内外动物遗传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之一。

目前国内研究黄牛遗传多样性与起源进化的报道主要集中于线粒体和常染色体。

而当前对黄牛Y染色体标记研究,仅使用了Y-STR(Y染色体特异区微卫星)标记,尚无Y-SNPs标记的相关报道。

因此,本研究以4头缅甸牛为对照,通过对我国16个地方黄牛品种(哈萨克牛、早胜牛、安西牛、蒙古牛、晋南牛、鲁西牛、秦川牛、郏县红牛、南阳牛、宣汉牛、吉安牛、海南牛、皖南牛、雷州牛、渤海黑牛、恩施牛) 284头公牛为研究对象,利用2个Y-STR标记(INRA18和BM861)和4个Y-SNPs标记(DDX3Y-7, ZFY-9, ZFY-10和UTY-19),及PCR-SSCP与测序方法,全面分析中国16个地方黄牛品种的Y染色体多态性,以揭示中国黄牛的Y染色体单倍型类型、频率、迁徙路线及其父系起源,获得了如下重要结果:1、两个Y-STRs标记可以分析中国黄牛的父系起源和遗传多样性2个Y-STR标记(INRA18和BM861)在中国黄牛中各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

在INRA189位点中,中国黄牛的3个等位基因大小分别为166 bp、156 bp和144 bp,其中瘤牛的等位基因大小为156/144 bp,普通牛为166/156 bp;在BM861位点中,中国黄牛的3个等位基因大小分别为187 bp、169 bp与167 bp,其中瘤牛在该位点的等位基因大小为187/167 bp,普通牛为187/169 bp。

表明这2个Y-STR位点可以很好地区分中国黄牛中的普通牛与瘤牛起源。

2、四个Y-SNPs标记可以分析中国黄牛的父系起源和遗传多样性利用4个Y-SNPs标记(DDX3Y-7、ZFY-9、ZFY-10和UTY-19)中的三个标记(DDX3Y-7、ZFY-9和ZFY-10),可以把中国黄牛中的普通牛和瘤牛起源区别开来;通过UTY-19标记,可以把普通牛Y1与Y2单倍型区别开来。

黄牛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牛Y染色体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黄 牛 的 MS 区 可 分 为 x 染 色 体 转 座 区 ( — Y X
ta s oe ) X染 色体 退化 区( —e e eae 和 重复 rn p sd 、 X d g n rt) 区 (mo i) c 图 ) 区 只有 两 个 基 因 P AME 和 T PY, R Y S X染 色体 退 化 区是 由原 常染 色 体 演 化 成 X 和 Y 性 染 色 体 时 的 残 余 部分 , 含 了 Y 染 色 体 绝 大 多 数 的单 拷 贝 基 包 因 , 重 复 区均为 多拷 贝 的基 因家 族 , 中很 多 基 因 而 其
* 讯作者 : 通 雷初 朝 ( 9 8)男 , 南 常 宁 市 人 , 授 , 士 生 导 师 , 16一, 湖 教 博 主要 从 事 动 物 遗 传 资 源 研 究 。
4 4
中 国 牛 业 科 学
第 3 8卷
是 Y 染色体 单倍 型 仍有 着 不 可替 代 的作 用 , 为 单 作
5个 y S _ NP 标 记 ( DBy 、 Y 、 Y1 、 FY 、 1 DB 7 UT 9 Z 4
Z 5 , 次命 名 了普 通 牛 的 2种 单 倍 型 组 Y1与 FY ) 首
Y2 瘤 牛 的单 倍 型 组 Y3 表 1 , 通 过 对 原 牛 古 , ( )并 D NA 单倍 型分 型 , 出最初 从 近东 引入 欧 洲 的家 牛 提
对 这 3种单倍 型组 进行 分 型 , 不需 要 测 序 , 样 就 大 这
大降低 了分 型成 本 和工作 量 。
32 yS . _ TR 标 记
由 于 Y 染 色 体 核 苷 酸 多 样 度 较 低 , 靠 yS 仅 -NP
标记 只 能 定 性 地 区分 黄 牛 的 Y1 Y2和 Y3单 倍 型 、 组 , 3种 Y 染 色体 单 倍 型组 内部 仍 具有 不 同的单 但 倍 型 和多 态 性 , - NP 标 记 就 不 能 反 映 这 种 多 态 YS 性 。而 微卫 星标 记 的突变 率较 高 , 态 性 丰 富 , 多 因此 使 用 S 尺 标 记就 可 以反 映 黄 牛 3种 单 倍 型 组 内 丁 丰富 的 Y 染 色体单 倍 型与遗传 多 样性 。 目前 在黄 牛 Y染 色 体 MS 区已经 发现 了多个 Y

利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鉴定牦牛和犏牛睾丸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

利用双向电泳-质谱技术鉴定牦牛和犏牛睾丸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

收稿 日期 :2 0 1 3 . 1 0 . 1 6
通讯作 者:郑玉才( t 9 6 5 . ) ,男, 教授,博士, E - ma i l : y u c a i z h e n g 6 5 @h o t ma i l . c o n. r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l t ] J i  ̄ ( N o . 3 1 2 4 0 0 5 3 ) ;中央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课题( N o . 1 2 N Z YT H 0 6 )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 生创新 型科研项 目资助( N o . C X2 0 1 3 S Z 5 2 ) .
未 见报 道.
1 材料 与方法
1 . 1 样 品采 集 麦洼牦牛 o s g r u n n i e s ) 和犏牛睾丸组织均采 自成都市青自江一屠宰场. 选取健康的成年公牦牛( n = 4 ) 和公犏
牛( n = 2 ) , 屠宰后立刻取其睾丸, 纵切面剖开后用干冰带 回实验室, - 8 0  ̄ ( 2 保存至分析.
中图分类号: ¥ 8 2 3 。 ¥ 8 5 2 . 2 3 文献标识 ̄ i B - : A 文章编号: l 0 0 3 . 4 2 7 1 ( 2 0 1 4 ) 0 1 - 0 0 I l - O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牦牛主要分布于我 国青藏高原地 区, 对恶劣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是青藏高原地 区牧民的主要生活和生 产资料. 将普通牛同牦牛杂交, 其后代犏牛具有生长速度快、产肉产奶量高等特点. 然而,由 于物种间存在 生殖 隔离 ,使得 犏牛 具 有雄性 不 育 的特 点 , 这 极 大阻碍 了犏 牛优 良性 状 的横 向遗 传 和保 留.为解 决这 一难 题 ,国 内外 牦牛 研 究者 经过 大量科 学研 究 , 不 断探 索解 决犏 牛雄 性 不育 的方法 ,并 已取 得一 定成 果. 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对犏牛的精子发生水平、 生殖器官解剖和生殖内分泌、生化遗传学等方面研究¨ . 但迄 今为止, 有关犏牛雄性不育的机制仍不清楚. 胡欧明等 对精子的发生进行了研究, 发现犏牛精子发生存在各个 时期 的生殖 细胞 , 但 从精 母 细胞 细胞开 始 以后逐 级受 阻 ; H u a n g等 通过对 牦 牛及犏 牛 的乳 酸脱 氢酶 C基 因选择 性剪切变异体 的定量分析发现, 选择性剪切在调控该基因在睾丸组织 中的表达可能有一定影响, 可能与犏牛雄 性 不育有关. 对S Y C P 3 、D m c l等基因的分析发现, 犏牛与其他牛相比, 在转录、表达、修饰等环节存在一些差 异, 可能与犏牛雄性不育有关I 4 J . 然而, 有关犏牛雄性不育的因果关系仍不清楚, 尤其缺乏蛋 自质水平的证据. 目前, 蛋 白质组学 已经应用于植物雄性不育及 医学、: 衣学等领域 . 本研究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 分析牦牛和犏 牛 睾 丸组 织 中蛋 白质 的 表达 差 异,探索 犏 牛雄 性 不育 的可 能机 制 .将蛋 白质组 学应 用于 犏 牛雄 性 不育 的研 究 尚

牦牛与犏牛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牦牛与犏牛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牦牛与犏牛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牦牛资源十分丰富,仅《中国牛品种志》中收录的优良品种就有5个,而有代表性的优良类群就达11个之多,因此中国牦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并采用血液蛋白多态、微卫星标记、线粒体D-loop区序列、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和核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探讨中国主要牦牛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牦牛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畜牧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畜种,为当地牧民提供肉、奶、毛、役力、燃料等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但其生产性能较低,通过与黄牛杂交可大幅度提高其乳、肉等生产性能,然而F1代公犏牛雄性不育,因此阐明犏牛雄性不育的机制对牦牛杂交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以及提高牧民生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犏牛雄性不育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相关的核基因上,关于线粒体与犏牛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为了进一步研究中国牦牛品种遗传多样性以及线粒体基因组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本文拟采用克隆测序和文献追踪等方法获得中国5个主要牦牛品种(西藏高山牦牛、九龙牦牛、麦洼牦牛、青海高原牦牛和天祝白牦牛)36个个体和4个犏牛个体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中国牦牛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和序列特征、中国牦牛品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比较牦牛和犏牛线粒体基因组之间的差异,为揭示中国牦牛种质特性和雄性不育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通过克隆测序获得了西藏高山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发现牦牛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324bp,由13个编码蛋白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非编码区组成,基因组成、排列方式和位置均与牛亚科其它物种基本一致。

牦牛线粒体13个编码蛋白基因序列长度为11400bp,发现4种起始密码子,大多数编码蛋白基因(9个)均以ATG为起始密码子,ND2、ND3和ND5基因以ATA为起始密码子,ND6基因以AAT 为起始密码子。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Boule基因mRNA表达水平

黄牛、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Boule基因mRNA表达水平

摘 要 : B o u l e 基 因是D A Z家 族 成 员 之 一 , 在 生 殖 细 胞 中 特 异 表 达 是 精 子 发 生 过 程 中 减 数 分 裂 的 关 键 调 控 因 子, 其 表 达缺 乏 可 引起 减数 分 裂 阻滞 和精 子 生成 障碍 , 导 致 雄 性 不 育 。为 揭 示 B o u l e 基 因mR N A表 达 水 平 与 犏 牛雄性不育关系, 本 研 究 利 用 实时 荧 光定 量P C R法 , 对 黄牛 、 牦 牛 和 犏 牛 睾 丸 组 织 中B o u l e 基 因m R N A表 达 进 行 定 量 分析 。 结果表 明 : B o u l e 基 因在 黄 牛 和 牦 牛 睾 丸 组 织 中 的 表 达 水 平 相 对 都 比 较 高 , 黄 牛 与 牦 牛 差 异 不 显 著 ( P > 0 . 0 5 ) ;而B o u l e基 因 在 黄 牛 和 牦 牛 睾 丸 组 织 中 的 表 达 水 平 显 著 高 于 犏 牛 ,黄 牛 、 牦 牛 与 犏 牛 差 异 显 著 ( P < 0 . 0 5 ) 。 结 果提 示 , B o u l e 基 因在 犏牛 睾 丸 组 织 中低表 达 与 犏 牛雄 性 不 育相 关 , 可作 为研 究犏 牛 雄 性 不 育
的重要 候 选 基 定 量P CR; 犏 牛
中图分 类号 : ¥ 8 2 3 . 2 文献标 识码 : B 文苹编 号 : 0 2 5 8 — 7 0 3 3 ( 2 01 3) 0l - 0 0 1 0 - 0 4
换 的主要 调控 因子 ,可能 是 牛精子 发生 的潜 在 调控
I GF1 R.I GF2 R g e n e s i n a b d o mi n a l f a t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at f a n d l i v e r i n d u c k d u ing r t h e s t a g e f r o m we e k 1 t o we e k 8 we r e a n a l y z e d u s i n g r e a — t i me q u a n t i t a t i v e PCR .Re s u h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l e n g t h o f t h e I GF1 R a n d l GF 2 R s e q u e n c e we r e 7 9 8 b p a n d 71 4 b p,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a t d e v e l o p me n t a l e x p r e s s i o n p a t t e r ns o f I GF1 R a n d I GF 2 R i n a b d o mi n a l at f

Ngb和HIF-1α在牦牛与黄牛不同脑组织表达与分布的比较研究

Ngb和HIF-1α在牦牛与黄牛不同脑组织表达与分布的比较研究

Ngb和HIF-1α在牦牛与黄牛不同脑组织表达与分布的比较研究Ngb和HIF-1α在牦牛与黄牛不同脑组织表达与分布的比较研究引言:牦牛和黄牛作为重要的家畜,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

与其他动物相比,牦牛和黄牛在高寒地区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其耐寒和高原适应性能力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

脑组织作为动物体内最高级别的组织,其代谢活性与功能调控与维持生物体内稳态密切相关。

Ngb(neuroglobin)和HIF-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作为脑组织内重要的分子,在氧供应不足条件下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

本文旨在比较研究牦牛与黄牛不同脑组织中Ngb和HIF-1α的表达和分布差异,以期深入了解牦牛和黄牛对高寒环境的适应机制。

方法:1. 选取满1岁的牦牛和黄牛各6头,宰杀取得脑组织样本,包括前脑、中脑、后脑和小脑。

2. 使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Ngb和HIF-1α在不同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将抗体标记在脑组织切片上,使用显色剂进行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

3.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不同脑组织中Ngb和HIF-1α mRNA 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将提取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再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扩增和检测。

结果:1.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牦牛和黄牛脑组织中均可检测到Ngb和HIF-1α的免疫阳性细胞。

Ngb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细胞质和细胞核,而HIF-1α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和少部分神经元内。

2.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牦牛不同脑组织中Ngb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而黄牛的表达水平较低。

而HIF-1α则相反,在黄牛脑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而牦牛表达水平较低。

3.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牦牛和黄牛不同脑组织中Ngb和HIF-1α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牦牛和黄牛的脑组织中,Ngb和HIF-1α均表达,并且其分布和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Real-time PCR检测黄牛、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Boule、Dazl基因mRNA表达

Real-time PCR检测黄牛、牦牛、犏牛睾丸组织中Boule、Dazl基因mRNA表达
中国畜牧兽 医文摘
2 0 1 3 年
2 9 卷
第8 期
牧 业 论 坛
摆脱 “ 牛荒 "困 境 的措施
邱青瑞’ 洪 涛
( 1 .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畜牧局 ,山东东营 2 . 陕西冠嘉高科生物技术有 限公司 ,陕西西安 2 5 7 5 0 0 ; 7 1 0 0 6 1 )
近2 年 来 ,牛 肉市 场价 格持 续 大幅攀 升 ,网友 惊 呼 “ 牛魔 王 ” 涨 ,不 会 下 落 ,养 牛 是 一 条 致 富 的好 门路 。有 专 家 甚 至 说 :谁 来 了。据业 内人士分析 ,牛肉价格连续上涨 ,其背后的原 因除了 掌 握 了牛 源 ,谁 就 掌 握 肉牛 产业 发 展 的命 脉 ,所 以 ,对 于 从 事 市 场 需求 旺 盛 之外 ,更 为深 层 的原 因是 我 国肉 牛繁 育 体系 与 市场 肉 牛 繁 育 来 说 意 义 重 大 而 又 前 景 广 阔 。但 肉 牛 繁 育 前 期 投 入 不 配套 ,再加 上 “ 贷 款难 ”、 “ 用地 难 ”等 因素 ,造 成 “ 牛荒” 大 ,需 要 资 金 铺 垫 ,所 以探 索 新 的养 殖 模 式 ,降 低 养 殖 成 本 是 蔓 延 ,助 推 牛 肉市 场 持续 高 位 运行 。如何 摆 脱 “ 牛 荒 ” ,走 出 肉 当务 之 急 。在 做好 母 牛 繁育 这 条 长 线 的基 础 上 也 要 兼 顾 短 期 效 牛 产业 发 展 困境 ,笔 者认 为 ,扩 大 能繁 母 牛群 体 是 摆脱 困境 的有 应 。
收益 为 :4 8 0 0 元 ( 收入 )一6 1 0 0 元 ( 支 出 )=一 1 3 0 0 元 ,也 就 源问题 。实 践表 明 ,只有 将 长线 发 展 与短期 获 利相 结 合 ,形成 优

不同来源牛囊胚IFN-τ分泌水平的比较

不同来源牛囊胚IFN-τ分泌水平的比较

娠信号… F — 具有抗 溶黄作用 , 。IN t r 在维持 黄体功能 、
妊娠建立 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F — 基 因的表 IN t r
素后 , 用病毒 进行细胞感 染 , 胞病变 的程度会 因 再 细 干扰素 的作用而 比对照组减 轻 ,通过 观察细 胞病变 程 度 确定 干扰 素 的抗 病 毒 活 性 ,常用 抗 病 毒单 位
直径 的平 方是 否有 相关性 。研 究 目的 旨在 为克服牛
胚胎 的早 期死亡 、提高体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胚胎 受胎率 的相关
技 术研究 提供理论依 据 。
1 材 料 与 试 剂
11 材 .
1 . 试 2
囊 胚 细 胞数 均 无 相 关性 。P 囊 胚 分 泌 的 IN— A F r与 囊胚 直径 平 方无 相 关性 , I VF囊 胚 的 IN— F r的 分泌 量 与 囊胚 直 径 平 方 中等 相 关 。 关键词 : 囊胚 ;F r 牛 IN— ;
中图分类号 : 833 ¥ 2
文献 标识码 : A
(. 1中国农业 大 学动 物胚胎 生物技 术 实验 室 , 京 109 ; 北 0 13
2沈 阳农 业大学动 物科技 学院 , 宁沈 阳 100 ) . 辽 100
摘 要 :干扰 素 一a(F r 在 妊娠 建 立 中有 重要 生物 学功 能 , t IN— ) u 对提 高 体 外胚 胎移 植 成 功 率 有 重要 意 义 。 为 了探
差 异 ; 2 不 同培 养 体 系 ( R a () C la和 S Fa S 下 生 O aB A)
产 的牛 孤雌 发育 囊胚 分 泌 IN t的量 是否 有差 异 , F— r 即这两 种培养 液对牛孤 雌发育 囊胚分 泌 IN t的量 F— r

安徽不同地方牛种精液品质的分析

安徽不同地方牛种精液品质的分析

中国牛业科学2019,45(6) :11-13China Cattle Science科学试验安徽不同地方牛种精液品质的分析徐德志、卢浩诚、刘善斋2,李柏旭3,张运海M,刘洪瑜(1.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230036:2.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亳州综合试验站,安徽亳州236822;3.凤阳县大明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安徽凤阳233124;4.安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生物育种省级实验室,合肥230036)摘要:[目的]为研究安徽省内地方牛种的精液品质差异,[方法]试验对皖东牛、大别山牛、皖南牛3种种公牛的冬春季节所采集的精液质量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结果表明:射精量方面,大别山牛射精量低于皖东牛和皖南牛,差异显著(户<〇.〇5) ;3种牛的精液颜色都为乳白色;精子活力方面,皖南牛的原精活力相对最高,其次是皖东牛,大别山牛最低,不同牛种间差异不显著(P >0.05);皖东牛的冻精解冻后活率最低,与大别山牛和皖南牛差异显著<0.05);皖南牛冻精解冻后精子直线运动的数量最高,与皖东牛和大别山牛差异显著(P <0.05);精液细菌数方面,大别山牛的每剂冻精细菌数最高,与皖东牛和皖南牛差异显著(Z3 <0.05);畸形率方面,皖东牛的精子畸形率最低,与大别山牛和皖南牛差异显著(P <0.05)。

[结论]3种种公牛中,皖东牛与皖南牛的射精量高,皖东牛解冻后精子畸形率低,皖南牛与大别山牛解冻后精子活率高。

关键词:精液品质;冷冻精液;皖东牛;大别山牛;皖南牛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11 (2019)06001143种公牛精液品质的优劣能够直接影响到母牛的 受胎率、犊牛的生产性能以及牛场的效益。

安徽省 地方黄牛种质资源丰富,皖南牛、大别山牛、皖东牛 是我国宝贵的畜禽遗传资源,在优质肉牛生产中具 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皖南牛主产于安徽省长江 以南的地区m,大别山牛产于湖北省大别山西部和 安徽省大别山东部[2],皖东牛主产于安徽江淮分水 岭地区[3),以这3种牛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种牛精液 品质的测定,在2017年10月一2018年4月采集种 牛精液数据。

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间质形态学特点及肽能神经定位

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间质形态学特点及肽能神经定位

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间质形态学特点及肽能神经定位关键词:牦牛;睾丸间质;形态学特点;肽能神经;功能引言牦牛作为我国高原地区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具有繁殖能力强、适应力强的特点,但其生殖功能与睾丸发育密切相关(王永胜,2008)。

睾丸是牦牛生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其内部结构复杂,主要由血管、间质和生精小管组成。

其中,间质是组成睾丸的重要组织之一,它在维持正常睾丸功能、调整睾丸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间质中存在着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包括肽能神经。

肽能神经作为一种主要的神经调整途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以调控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然而,目前对牦牛睾丸间质形态学特点及其与肽能神经的定位干系尚知之甚少。

因此,本探究旨在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间质的形态学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肽能神经在牦牛生殖调整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1. 试验动物本探究选取不同年龄的健康牦牛作为试验动物,包括早期幼年期(1-2岁)、青年期(3-4岁)和成年期(5-6岁)。

2. 睾丸组织采集在试验动物处于麻醉状态下,通过剖腹方式取出睾丸组织,快速放置于冷冻离心管中,随即用液氮快速冷冻冷存。

3. HE染色和肽能神经免疫组化染色将冷冻切片进行HE染色和肽能神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间质的形态学特点。

结果1. 牦牛睾丸间质形态学特点从HE染色结果可以看出,早期幼年期的牦牛睾丸间质呈现为较少的间质细胞和较少的血管,间质细胞形态相对规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牦牛睾丸间质中的间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呈现出分叶状。

在成年期,间质细胞更加发达,血管丰富,形成了比较复杂的3D网状结构。

2. 肽能神经定位肽能神经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肽能神经主要定位于牦牛睾丸间质区域。

早期幼年期的睾丸间质中,肽能神经免疫反应较弱,仅有少许的阳性细胞存在。

青年期和成年期的睾丸间质中,肽能神经免疫反应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且呈现出分布匀称的趋势。

谈论与结论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牦牛睾丸间质形态学特点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睾丸间质在不同发育阶段呈现出明显的形态学变化。

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牦牛和犏牛附睾尾部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牦牛和犏牛附睾尾部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1273·赵旺生(1983-),博士,副教授,留学生博导,西南科技大学龙山学术人才青年学者,主要从事反刍动物遗传改良及种质资源挖掘利用研究工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犏牛和牦牛A 型精原细胞差异表达关键基因的功能分析”及四川省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犏牛附睾组织精子成熟转录调控通路分析”,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青海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西藏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Therioge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Research in Veterinary Science 》《BMC Veterinary Research 》《南方农业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教材1部,申请发明专利2项。

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的牦牛和犏牛附睾尾部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赵旺生1,李柯锐1,张婷婷2,潘美兰1,王鹏1,李春海1,张鹏3,张永德2*(1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2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四川绵阳621000;3果洛雪山食品有限公司,青海果洛814099)摘要:【目的】探明牦牛和犏牛的附睾尾部差异表达基因(DEGs ),筛选出与精子成熟和贮存密切相关的功能基因,为揭示犏牛精子发生及其成熟过程的分子机制打下理论基础。

【方法】以牦牛和犏牛的附睾尾部为研究对象,通过Illumina 127-HiSeq 2000平台完成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经过滤、质量控制及拼接组装后,依据FDR<0.05且|log 2Fold Change|>1的筛选标准,通过EBSeq 筛选出DEGs ,然后进行GO 功能注释分析和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 验证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准确性。

牦牛、普通牛及其杂种犏牛HSFY2、DAZAP2基因表达的研究

牦牛、普通牛及其杂种犏牛HSFY2、DAZAP2基因表达的研究

牦牛、普通牛及其杂种犏牛HSFY2、DAZAP2基因表达的研究柴志欣;王侠;姬秋梅;张成福;信金伟;钟金城【摘要】牦牛与普通牛的种间杂种犏牛雄性不育机理一直是畜牧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牦牛、普通牛及其杂种犏牛的HSFY2、DAZAP2基因进行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HSFY2基因在牦牛和普通牛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犏牛(P<0.01);DAZAP2基因在牦牛中的表达量极显著地高于犏牛和普通牛(P<0.01),但在普通牛和犏牛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作者认为牦牛、普通牛和犏牛的睾丸组织中这些基因表达的差异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27)003【总页数】6页(P1278-1283)【关键词】牦牛;犏牛雄性不育;HSFY2基因;DAZAP2基因【作者】柴志欣;王侠;姬秋梅;张成福;信金伟;钟金城【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西南民族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9;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9;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9;西南民族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国家民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3牦牛(Bos grunniens)是分布于海拔3000 m以上,以我国青藏高原为中心及其毗邻高山、亚高山地区的特有牛种之一,对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是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畜种,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畜牧产品[1]。

然而牦牛的生产性能远低于其它牛种特别是培育品种,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慢,成熟期晚,产乳、产肉量低等。

为提高牦牛的生产性能,近30多年来,牦牛产区用黑白花牛和西门塔尔牛的冻精进行了牦牛种间杂交改良,结果杂种F1代犏牛产肉量比牦牛高0.5~1.5倍,产奶量高1~4倍,且对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寒草地气候环境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

牦牛小脑不同区域神经营养素-4及其受体的表达特征与定位研究

牦牛小脑不同区域神经营养素-4及其受体的表达特征与定位研究

牦牛小脑不同区域神经营养素-4及其受体的表达特征与定位研究刘珊珊;杜晓华;刘霞;吴亚娟;郑丽平【期刊名称】《核农学报》【年(卷),期】2024(38)5【摘要】神经营养素-4(NT-4)及其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2(NTRK2)在小脑神经元存活、生长以及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探讨NT-4和NTRK2在牦牛高原低氧适应中的作用,本研究以高原牦牛(Bos grunniens)和平原黄牛(Bos taurus)小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B)、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IHC)对NT-4和NTRK2在牦牛与黄牛小脑不同区域中的表达分布进行分析。

qRT-PCR和WB结果表明,NT-4基因和蛋白在牦牛小脑半球皮质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NTRK2基因和蛋白在牦牛小脑蚓部皮质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

与黄牛相比,牦牛NT-4蛋白在小脑各区域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牦牛NTRK2蛋白在蚓部髓质和小脑半球髓质中的表达量低于黄牛或无差异,其余区域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

IHC结果显示,NT-4和NTRK2蛋白阳性表达特征基本一致,皮质区主要分布于分子层的篮状细胞、浦肯野细胞层以及颗粒细胞层,而髓质区则散在分布于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神经纤维中。

由上述结果可知,NT-4和NTRK2在小脑各区域的表达差异可能与其参与脑组织生理功能以及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有关。

在低氧环境下,NT-4和NTRK2通过上调激活相关通路以发挥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进而保护脑组织免受低氧损伤。

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牦牛脑组织低氧适应机制提供基础。

【总页数】9页(P852-860)【作者】刘珊珊;杜晓华;刘霞;吴亚娟;郑丽平【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相关文献】1.牦牛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基因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研究2.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3.溶血磷脂酸受体1-3在牦牛不同时期卵巢中表达定位4.G蛋白偶联受体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研究5.EGF和EGFR在不同年龄牦牛肺脏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序列分析及睾丸组织转录水平研究_李贤

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序列分析及睾丸组织转录水平研究_李贤

中国农业科学 2010,43(15):3221-3229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0.15.021 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序列分析及睾丸组织转录水平研究 李 贤1,李齐发1,赵兴波2,徐洪涛1,顾 垚1,朱 翔1,谢 庄1,刘红林1(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 210095;2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摘要:【目的】研究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构和睾丸组织mRNA表达水平,探讨Dmc1基因与犏牛雄性不育的关系,为揭示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部分c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编码区序列、蛋白结构和进化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Dmc1基因mRNA表达水平。

【结果】牦牛和犏牛Dmc1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均为1 023 bp,编码340个氨基酸,与黄牛Dmc1基因的同源性为100%,与哺乳纲其它物种的同源性在90%以上。

牦牛和犏牛Dmc1蛋白含有RecA蛋白家族典型的第二结构域,且与人、鼠Dmc1蛋白结构域一致。

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牦牛、犏牛和黄牛首先聚为一类,后与家犬相聚;人、黑猩猩和猕猴聚为另一类,而与鸟纲动物相聚较远,与经典分类基本一致。

定量结果显示犏牛睾丸组织Dmc1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低,与牦牛差异极显著(P<0.01),且犏牛表现出来的减数分裂障碍表型与小鼠Dmc1基因突变或敲除的表型一致。

【结论】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推测牛Dmc1蛋白与人、鼠一样,在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源重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mc1基因在牦牛和犏牛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结合犏牛雄性减数分裂障碍表型,表明睾丸组织Dmc1基因可能与犏牛的雄性不育有一定的关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牦牛与黄牛端脑不同区域的表达与分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牦牛与黄牛端脑不同区域的表达与分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牦牛与黄牛端脑不同区域的表达与分布郑丽平;刘霞;杜晓华;吴亚娟;刘珊珊【期刊名称】《解剖学报》【年(卷),期】2024(55)1【摘要】目的探讨高原牦牛与平原黄牛端脑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与分布,探讨BDNF功能发挥与高原低氧适应性之间的关联。

方法选取牦牛和黄牛各5只,应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BDNF在牦牛和黄牛端脑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大脑白质以及海马中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

结果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在牦牛与黄牛端脑中,BDNF mRNA均在颞叶皮质中的表达量最高,海马次之,其后依序为顶叶皮质,枕叶皮质和额叶皮质,在大脑白质中的表达量最低。

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BDNF蛋白在牦牛颞叶皮质中含量最高,海马次之,其他组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顶叶皮质、额叶皮质、大脑白质,枕叶皮质中含量最低。

BDNF蛋白在黄牛端脑颞叶皮质中含量最高,海马次之,其余组织含量由高及低依次为顶叶皮质、枕叶皮质、额叶皮质,大脑白质中蛋白含量最低。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BDNF蛋白在牦牛和黄牛端脑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基本相似,主要分布在额叶皮质、颞叶皮质、顶叶皮质、枕叶皮质的颗粒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大脑白质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海马的锥体细胞层和多形细胞层,在端脑皮质区的马丁诺提细胞和海马的分子细胞层中有少量分布。

结论BDNF mRNA和蛋白在牦牛和黄牛端脑不同区域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推测与端脑不同分区的特定功能密切相关。

牦牛端脑中的表达水平除枕叶皮质外,均高于黄牛,推测与其生存的高原低氧环境有关,BDNF在动物机体适应低氧环境过程中可能发挥着增强低氧耐受性和保护机体内环境稳态等重要功能。

【总页数】7页(P10-16)【作者】郑丽平;刘霞;杜晓华;吴亚娟;刘珊珊【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相关文献】1.脂肪源性干细胞促进大鼠受损坐骨神经传导及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2.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3.大鼠杏仁核点燃癫痫后不同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因表达4.电针不同腧穴对功能性便秘小鼠结肠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乙酰胆碱转移酶表达的影响5.不同疗程灯盏细辛对大鼠脑缺血恢复期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表达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牦牛和黄牛三个微卫星基因座种间特异性等位基因分析

牦牛和黄牛三个微卫星基因座种间特异性等位基因分析

FENG Dong-mei1,2,ZHAO Hui-jing2,3,LUO Yu-zhu1,HAN Jian-lin2,3
(1.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3,China;2.Key Laboratory of Farm Animal Genetic Resources and Utilization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193,China;3.CAAS-ILRI Joint Laboratory on Livestock and Forage Genetic Resources,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 100193,China)
第4期
冯 冬 梅 等 :牦 牛 和 黄 牛 三 个 微 卫 星 基 因 座 种 间 特 异 性 等 位 基 因 分 析
23
属仅有牦牛(Poephagusor Bos grunniens)1个种. 183bp,均为奇数;而 在 SPS115 基 因 座 上 的 特 异 性
我国的黄牛是指除牦牛和水牛以外的所有家 牛,在起源上包括普通牛和瘤牛2个种[1].牦牛 分 布
1.2 微 卫 星 标 记
于等位基因的序列测定.
本研究所用的3个微卫星标记是上述3个牛种 1.3 方法
间特异性等位基因片段 大 小 的 基 因 座[5],选 自 Bov- 1.3.1 DNA 的 提 取 及 PCR 扩 增 样 品 DNA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A b s t r a c t G r o w i n e l l o w c a t t l e( B o s T a u r u s, 2. 0~3. 5y e a r s o l d f r o mc e n t r a l C h i n a( 1 0 0~4 0 0 m) g y a n d 3 0 0 0~3 5 0 0m) w e r e u s e d t o e x l o r e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n e u r o e t i d e Y( N P Y) i n t h e t e s t i s l a t e a u( p p p p o f d i f f e r e n t e l e v a t i o n i n t h i s l a r e m a mm a l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N P Y w a s m a i n l e x r e s s e d w i t h i n t h e g y p , , v a r i o u s l e v e l s o f v a s c u l a r w a l l i n t h e t e s t i s a n d a l s o e x r e s s e d i n t h e t u n i c a a l b u i n e a i n t e r s t i t i a l c o n n e c t i v e p g , s e t u l u m t e s t i s a n d s u r r o u n d i n s e m i n i f e r o u s t u b u l e s . I t w a s o b v i o u s l d i f f e r e n t t h a t t h e e x r e s s i o n t i s s u e p g y p , o f e l l o w l a t e a u N P Y i n t e s t i c u l a r v e s s e l s o f c a t t l e f r o m a c t i v i t d e n s i t o f t h e h e a d a n d t h e b o d w a s y p y y y , , m u c h h i h e r t h e s e r m a t o e n i c c e l l s w a s a l s o o s i t i v e b u t s e r m a t o e n i c c e l l s w e r e o s i t i v e i n t h e c a t t l e g p g p p g p , , l a i n r i m a r f r o m i n a d d i t i o n t o s e r m a t o c t e s a n d t h e r e w e r e n o s i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h e a d p p y p y g , , b o d t a i l o f t e s t i s . I n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N P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d e n s i t i n t e s t i s o f c a t t l e s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a l t i t u d e s y y , w e r e v e r d i f f e r e n t i t w a s s u e s t e d t h a t t h e r e u l a t i o n o f t e s t i c u l a r b l o o d f l o w, n d r o e n a n d r o d u c t i o n y g g g g p s e r m a t o e n e s i s w e r e e f f e c t e d b n e r v e d i r e c t l o r i n d i r e c t l . I t m i h t b e a l s o c o n c l u d e d t h a t e t i d e r i c p g y y y g p p g t h e e f f e c t s l a e d a n i m o r t a n t r o l e i n c a t t l e r e r o d u c t i v e d e e n d o n t h e a l t i t u d e a n d 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y p p p
+ ( ) 中图分类号 : S 8 2 3. 8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4 3 1 5 2 0 1 4 0 3 0 0 2 3 0 5 - - -
DOI:10.13432/ki.jgsau.2014.03.005
C o m a r a t i v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 n e u r o e t i d e Y i n t e s t i s p p p l a i n l a t e a u a n d c a t t l e( B o s T a u r u s) b e t w e e n p p
( )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 甘肃 兰州 7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甘肃 兰州 7 1. 3 0 0 7 0; 2. 3 0 0 7 0 摘要 : 采用免疫组化 S 在平原黄牛和高原黄 牛 睾 丸 的 分 布 特 点 , 探索 P 法观察神经肽 Y( n e u r o e t i d e Y, N P Y) p p 其在不同海拔黄牛睾丸组织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生精功能的关 系 . 结果表明: N P Y 主要表达在睾丸各级动脉血管周 围或血管壁内 , 在睾丸白膜 、 间质结缔组织 、 睾丸小隔 和 曲 细 精 管 周 围 也 有 表 达 . 在高原黄牛睾丸血管周围和血管 壁内 N 头部和体部的表达明显比尾部高. P Y 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部位差异 , N P Y 在高原黄牛各级生精细胞中为 阳性表达 , 而在平 原 黄 牛 除 了 初 级 精 母 细 胞 外 其 他 各 级 生 精 细 胞 为 阳 性 表 达 . 平原黄牛睾丸头、 体、 尾3部分 N P Y 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 高原黄牛睾丸头部和体部 N 不同海拔条件下黄牛睾丸 N P Y 的表 达 明 显 比 尾 部 高 . P Y 阳性表 达部位和分布密度具有一定的差异 , 提示肽能神经直 接 参 与 睾 丸 内 血 流 调 节 , 直接或间接影响睾丸雄激素生成和 精子发生 , 对不同生活环境黄牛生殖生理的适应性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 . 关键词 : 黄牛 ; 免疫组织化学 ; 表达 N P Y;
2 0 1 4年6月 第3期2 3~2 7
甘 肃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J OUR NA L O F GAN S U AG R I C U L TU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第4 9卷 双 月 刊
平原黄牛和高原黄牛睾丸神经肽 Y 表达的比较观察
谷来凤1, 袁莉刚1, 朱俊峰2, 闫振龙2, 田旦增1
, : 第一作者 : 谷来凤 ( 女,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 1 9 8 7 E-m a i l 6 3. c o m u l a i f e n 2 0 0 8@1 -) g g : 通信作者 : 袁莉刚 , 女,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 E-m a i l u a n 2 9 1 8@1 2 6. c o m y ) ;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 甘肃省教育厅项目 ( 3 1 1 6 0 4 8 8 1 0 1 0 R J Z A 2 1 0 0 9 0 2 B 0 3 . - ;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 2 0 1 3 0 4 1 6 2 0 1 3 0 4 2 5 - - - -
2 4








2 0 1 4年
c o n d i t i o n s : ; ; K e w o r d s c a t t l e N P Y; 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e x r e s s i o n y p y 哺乳动物睾丸内神经的分布既广泛又具有一定 选择性 , 这种分布对 睾 丸 功 能 性 调 节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睾丸自主神经分为胆碱能神经纤维 、 去甲肾上腺 素能神经纤维和肽能神经纤维 3 类 . 神经肽 Y( n e u - 是肽能 神 经 纤 维 的 主 要 标 记 物 , r o e t i d e Y, N P Y) p p 属含 YY 肽和胰多肽结构的多肽家族 , 由3 6 个氨基 酸残基组成 . N P Y 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具 有 多 种 生 物 学 功 能, 参 与 调 控 下 丘 脑 -促 性 腺 中, , 激素释放激素 ( o n a d o t r o i n r e l e a s i n h o r m o n e - g p g 的脉冲式释放和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 , 而 G n RH) G n RH 可 诱 导 垂 体 分 泌 促 黄 体 素 ( l u t e i n i z i n h o r - g , 和卵泡刺激素( m o n e LH) f o l l i c l e s t i m u l a t i n h o r - - g , , 以维持睾丸正常的生理功能 m o n e F S H)
1 1 2 2 1 GU L a i f e n YUAN L i Z HU J u n f e n YAN Z h e n l o n T I AN D a n z e n a n - -g - - - g, g, g, g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