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全集(页)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案——《小池》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池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二、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小池的喜爱之情。

2.背诵课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事物,比如清澈的小溪、碧绿的荷叶、美丽的蝴蝶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大自然的课文——《小池》。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注意停顿和语气。

(三)学习生字词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它们。

2.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四)理解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池》这篇课文,谁能告诉我课文描绘了哪些景物?2.复习生字词。

(二)深入理解课文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池的喜爱之情。

(三)朗读课文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说如果你是小池里的一颗莲蓬,你会看到什么?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背诵课文,熟读《小池》。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小池》这篇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小池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并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课题6.蘑菇该奖给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真正本领。

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真正本领。

教学模式教具教学挂图教学方法读、演、体、悟、听、表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读题。

2、这个课题是一句话,如果让你们给它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们会加什么标点?为什么?3、(在黑板上画个特大的蘑菇)这个最大的蘑菇到底应该奖给谁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明辨事理新课标第一网(一)学习3、4自然段、自由读3、4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黑兔得了第一名,是什么心情?得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试着读一读。

小白兔拉在后面了,又是什么心情?难为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读?指导读题,读出疑问的语气。

教学步骤(二)学习5—7自然段过渡:刚才有的同学说要把最大的蘑菇奖给小黑兔,有的说要奖给小白兔,理由也很充分,让我们再朝下看,看看这个蘑菇到底该奖给谁。

、自由读5—7自然段,读后组内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教师仍然只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不做任何结论。

)(三)学习8—10自然段过渡:同学们的意见仍然不一样,谁也不能说服谁,没关系,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自由读8—10自然段,读后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2、交流,相机出示: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①什么叫高手?②课文里的高手指谁?③为什么说骏马是高手?④为什么要跟高手比呀?3、再次讨论:蘑菇该奖给谁?(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其实在我们班上也有像小白兔一样的好孩子,他们处处和高手比,所以进步很大,大家能说说吗?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过渡:在刚才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读得不错了,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朗读高手,你们敢不敢和他比?、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学习、体会。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会走路的树》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会走路的树》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会走路的树》教案教材:《会走路的树》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说,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保护环境意识。

3. 听写并书写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1. 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 学习并运用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植物标本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和想法。

Step 2 新知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图片等方式,展示树木生长的不同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认识树木的生长过程。

Step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将课本上《会走路的树》部分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和主题。

然后,教师将故事分段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回答相应的问题。

问题:1. 小树是怎样学会走路的?2. 小草的形状是怎么改变的?3. 树的变化最后是什么样子?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树木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力。

Step 5 语文运用(20分钟)教师板书一些与树木生长过程相关的词汇,让学生进行默写,并鼓励学生在文章中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写作。

词汇:生长、根、发芽、枝干、叶子Step 6 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树木,写一篇关于树木生长的文章,并运用课堂上学习的词汇。

Step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下节课内容进行预告。

备注:本教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提示。

(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教案

(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教案蚕姑娘是一篇以童话为形式出现的常识性课文。

从蚕身体的大孝肥瘦、颜色的变化,介绍了蚕成长过程的每个特征。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教案,一起来看看吧!蚕姑娘课文原文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

又黑又小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黑衣裳。

醒了,醒了,变成黄姑娘。

又黄又瘦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黄衣裳。

醒了,醒了,变成白姑娘。

又白又嫩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胖。

又白又胖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又睡在蚕床上,不吃也不动,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醒了,醒了,从此一天天发亮。

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的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儿来,要盖新的房。

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

茧子里面的蚕姑娘,一声也不响。

过了好几天,茧子开了窗。

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

蚕姑娘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掌握多音字“发〞(伯)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变化,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字词,会仿照例句写话,能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变化。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结合学习生字词“蚕〞、“姑娘〞,揭示课题1、出示蚕的挂图,引出课题生字教认。

问:这是什么(板书:蚕)出示“蚕〞的字卡,学生看拼音读“cdn〞。

注意“蚕〞字是平舌音、前鼻音。

分析字形:“蚕〞字是上下结构,上部是“天〞,下部是“虫〞。

书空记字。

问:谁知道“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蚕是一种昆虫,能够吐丝,蚕丝能织成美丽的绸缎)对,人们把“蚕〞看做像一个美丽能干的姑娘,亲切地称“蚕〞为“蚕姑娘〞。

(板书:姑娘,补全课题)出示“姑娘〞词卡,学生看拼音读“g0 niong〞。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9台湾的蝴蝶谷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9台湾的蝴蝶谷

19台湾的蝴蝶谷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那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中去,在情境中感受蝴蝶谷的美。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你曾去过哪些地方?2、师:(多媒体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优美,有许多旅游胜地。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有一个岛,名叫——台湾岛(出示台湾岛图,板书:台湾)1、师:你知道台湾吗?(生答略)师:台湾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山(多媒体出示一座座山)人们把山与山之间低凹狭长的地方叫做“山谷”。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台湾的蝴蝶谷走一走,看一看,想去吗?(齐读课题)二、学生质疑1、出发之前,你最想知道什么?2、师: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多!只要我们认真读书,就一定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三、初读课文1、师:先请大家自由试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完后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交流: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3、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相机正音,表扬读准音、读通句的同学。

四、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源、茂、季、赶、景、撒、批2、指名认读3、看笔顺图,想想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4、说说自己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2、老师范写,指出注意点学生练习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多媒体课件2、你们想成为一只只蝴蝶和他们一起翩翩起舞吗?3、师生戴上蝴蝶头饰化身成蝴蝶二、学习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1、蝴蝶们你们是怎样来到山谷的?多媒体动画、演示2、出示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包括拼音的认读、字形的认读、词语的理解以及基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拼音的认读•教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生字拼音,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

•引导学生掌握拼音的规律性和读音技巧。

2. 字形的认读•引导学生认读二年级下册课本中的生字字形,特别是常见的偏旁部首。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和理解。

3. 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课文中常见词语的理解能力,包括词义、词性等方面。

•练习运用词语构造句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基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练习阅读理解题,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积极参与教学。

2.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课文内容,增强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促进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熟悉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准备相关教学工具和辅助材料。

2. 拼音的认读•通过拼音教学软件或卡片等方式,展示拼音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拼音的发音规则。

•利用课本中的拼音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纠正发音错误。

3. 字形的认读•利用课本中的字形习题,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字形,并进行拼写练习。

•对于生字字形较难的部分,可采用分解、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 词语的理解•针对每个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词义解释和语境运用的引导。

•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单词的拼写和用法,让学生进行跟读和模仿。

5. 基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针对每个课文进行阅读指导,并提问学生关于文章的理解问题。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掌握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本中的汉字、词语、句子;
2. 了解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诗文、故事等文本形式,了解其
中内容,领悟能力;
3. 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懂得如何从课文中获取信息。

能力目标
1.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学会自己思考、感悟和表达;
2. 识字能力得到加强,初步掌握组词、造句、辨别字形等语文
技能;
3. 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教学设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为主要教学材料,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三、教学方法
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1. 问答式授课:通过问答方式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鼓励学生
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2. 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情况、口语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
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组织阅读活动:将学生们分组进行阅读,以提高学生们的阅
读能力和阅读惯。

四、教学评估
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学生的综合评估:
1. 组织小测验:对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课堂测试,以检验学生的
研究效果;
2. 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以巩固研究
成果;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情况、发言情况、参与
情况等。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黑板跑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黑板跑了》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黑板跑了》导读:教材分析:第14篇课文《黑板跑了》。

课文具体描写了科学家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的后壁当黑板来演算的趣事,旨在教育学生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课文语言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观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教学要求:1、学习默读课文,并能有条理的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会讲述黑板跑了这个故事。

学会默读课文(动嘴,不动声)。

教学难点:课题上,黑板两字,为什么要加引号,黑板指什么;通过读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有关安培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学会默读(动嘴不动声);书写生字:数搞考始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板书:14黑板跑了学生齐读课题2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1自读要求:准字音,通句子,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2检查安培物理学家搞科学研究聚精会神思考计算演算竖着粉笔移动掏出开始结果车厢热闹准备继续车辆只顾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3学生默读课文做到:动眼(拼音和字一目双行)、动脑、不动声。

(教师检查) 4分段指名读全课文5齐读课文。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6讨论交流三、学习生字:数搞考始计1齐读生字,分析字形。

2教师范写。

3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围绕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这个中心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谁的故事?板书:安培二、讨论理解课文课文用一句话来介绍安培。

请找出来读一读。

1学第一段(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3)怎样读好这句话?(4)相机圈出: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课文就举了一件事,来说明安培搞科学研究非常专心。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教案1《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

笔者就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说说个人想法。

一、习惯的界定和形成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

哲学家认为: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实践活动,二是内隐的认知活动,这二者辩证统一。

因此,习惯应包括可闻、可见的外在行为,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的相对不变的内在的思维模式。

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要调用自己的已有的与问题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和经验(即相似块),然后再通过具体有序的操作来解决。

所以,好的习惯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经过反复历练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操作技能的自动再现。

这其中,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内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从这两个方面的建构入手。

先说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问题。

列宁说过: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

如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呢?张光鉴先生认为:思维规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在社会中获得的直接实践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建构、储存起来的相似块,去对所要认识的事物或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问题求解的。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交流互动的能力。

2.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会使用恰当的阅读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能够感受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培养同理心。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课文内容本节课将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课文《XXX》。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XXX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XXX 的品德和价值观。

生字词本节课将学习以下生字词:XXX、XXX、XXX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

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交流互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课文理解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可以分段讲解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情节,培养学生的交流互动能力。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和课文大意。

然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要复习本节课的生字词,并尝试阅读课文。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如何,以及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
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掌握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内容,培养其对语文的研究兴趣和基本技能。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本册教材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1. 熟练掌握每篇课文的字词、语法和篇章结构;
2. 理解每篇课文的情节内容和含义;
3. 培养良好的阅读惯和自学能力;
4. 能够进行简单的语文写作和表达。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互动教学:通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内容,增加学生的兴趣;
2.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探讨课文内容,提高合作研究能力;
3. 剧场化教学:在适当的课文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戏剧表演,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绘本、故事书,拓展其词汇量和阅读广度。

教学评价
1. 课堂练:通过课堂上的小测验、口头回答问题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研究内容的消化和复情况;
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考试以评测学生对整个教材的掌握情况,对研究效果进行综合评估;
4.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主动性等,
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表现。

参考资料
-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 其他相关绘本、故事书等。

以上为《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的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我们将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水平,培养其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安徽省霍邱县河口中心校陈家富1、古诗两首【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春雨》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春晓》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场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

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要指导学生观察、想象。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知道这些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认识一个多音字。

3、懂得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懂得生字在诗句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教法:点拨、引导、鼓励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互相学习。

思路:创设情景—小组讨论—交流会报—拓展延伸【教学时间】:两课时【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双主”互动的教学模式。

双主互动的核心在于“先学后导,互动生成”。

使课堂的学习方式成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延展学习为主。

教师适时相机点拨,引导。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互动教学理念。

同时以体现了语文教学要注重,读懂课文,走进文本,内化文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学习理念。

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运用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春雨》中的生字。

2、理解《春雨》一诗的意思,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一自主学习:1、激趣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正好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教师板书:春雨2、教师带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023年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3年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23年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 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内容
本教案涵盖了2023年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单元:
1. 第一单元:阅读与表演
2. 第二单元:悦读童话
3. 第三单元:中国篇
4. 第四单元:生活篇
5. 第五单元:阅读与书写
6. 第六单元:欣赏诗词
7. 第七单元:玩转语文
教学策略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研究主动性
- 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 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 运用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教学评估
为了知晓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掌握教学效果,采取以下评估方式:- 课堂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研究态度
- 组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 布置作业,考察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思考水平
- 定期组织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资源
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
- 教材教辅资料:包括课本、教师用书、学生练册等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 课外阅读书籍:提供给学生拓展阅读的机会
以上是2023年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的简要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安排和调整。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熟练掌握拼音的读音和书写方法;
- 了解并认读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词语;
-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2. 能力目标: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交流的能力;
-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3. 情感目标:
-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
- 培养学生尊重并欣赏中华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 研究掌握拼音的读音和书写方法;- 认读一些日常生活常见的词语。

2. 教学难点:
-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四、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研究表现,包括参与度、动手能力等。

2. 收集学生的练作品和笔记,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问答练,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 笔和纸:用于学生书写和绘图等活动
4. 教具:拼音卡片、图示卡片等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语文
学习活动。

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增强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动力。

在评估方面,可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教师还应继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巧,以提升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
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

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

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

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
二、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交流讨论:
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


⑵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3.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与“识字”、“课文”组成。

“识字”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每单元1个综合练习,共8个。

“识字”课有三种形式:词串识字(1、2、5、6)、形近偏旁的比较(3、4、7)、特殊偏旁的认识(8)。

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春光篇(1-4);第二单元:哲理篇(5-8);第三单元:亲情篇(9-12);第四单元:勤学篇(13-16);第五单元:爱国篇(17-20);第六单元:科技篇(21-24)。

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每单元一个综合练习,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

[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⑴继续掌握正确的勤查字典,并养成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⑵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⑶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⑷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⑴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⑵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⑴准确认读373个生字。

⑵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13个常用偏旁部首。

⑶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83个。

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⑴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⑵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⑷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⑴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题6.蘑菇该奖给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真正本领。

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才能显示出真正本领。

教学模式教具教学挂图教学方法读、演、体、悟、听、表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读题。

2、这个课题是一句话,如果让你们给它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们会加什么标点?为什么?3、(在黑板上画个特大的蘑菇)这个最大的蘑菇到底应该奖给谁呢?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明辨事理新课标第一网(一)学习3、4自然段1、自由读3、4自然段,读后小组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小黑兔得了第一名,是什么心情?得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试着读一读。

小白兔拉在后面了,又是什么心情?难为情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应该怎么读?指导读题,读出疑问的语气。

教学步骤(二)学习5—7自然段过渡:刚才有的同学说要把最大的蘑菇奖给小黑兔,有的说要奖给小白兔,理由也很充分,让我们再朝下看,看看这个蘑菇到底该奖给谁。

1、自由读5—7自然段,读后组内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教师仍然只引导学生说出理由,不做任何结论。

)(三)学习8—10自然段过渡:同学们的意见仍然不一样,谁也不能说服谁,没关系,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1、自由读8—10自然段,读后讨论:兔妈妈应该把最大的蘑菇奖给谁?为什么?2、交流,相机出示:因为他敢和高手比呀!①什么叫高手?②课文里的高手指谁?③为什么说骏马是高手?④为什么要跟高手比呀?3、再次讨论:蘑菇该奖给谁?(四)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其实在我们班上也有像小白兔一样的好孩子,他们处处和高手比,所以进步很大,大家能说说吗?三、练习分角色朗读过渡:在刚才辩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已经读得不错了,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朗读高手,你们敢不敢和他比?1、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学习、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

笔者就此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说说个人想法。

一、习惯的界定和形成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

哲学家认为: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实践活动,二是内隐的认知活动,这二者辩证统一。

因此,习惯应包括可闻、可见的外在行为,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的相对不变的内在的思维模式。

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要调用自己的已有的与问题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和经验(即相似块),然后再通过具体有序的操作来解决。

所以,好的习惯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经过反复历练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操作技能的自动再现。

这其中,“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内外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从这两个方面的建构入手。

先说“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问题。

列宁说过:“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

”如何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呢?张光鉴先生认为:思维规律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在社会中获得的直接实践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大脑中建构、储存起来的相似块,去对所要认识的事物或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问题求解的。

人总是先从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后才去认识事物运动的相似、结构的相似、联系的相似,才能认识到事物千变万化中那些相对不变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相似论》曾明确指出:“一般说来,应从事物的两个主要关系去认识和掌握它的本质:一个是从静态到动态相似过程去认识它;一个是从宏观相似现象与微观结构相似关系来认识它。

”(以上请参阅张光鉴等著《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页和第21页)总之,“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要从研究存在与思维之间的相似性入手,要符合自然之道。

接下来说说“操作技能”的建构问题。

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一个人有意识的行为通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和神经冲动引发的,是一种通过大脑的高级神经控制和运动神经支配若干肌群协调收缩而进行的有目的、合乎内外要求、有正常次序的运动,是一种思维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应。

张光鉴先生在提交给思维科学第111次北京香山会议的报告中指出:人对不熟悉和没有养成习惯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反应时间约为2~3秒,最快也不少于1秒,但只要经过几天的连续强化训练,养成了初步的习惯,反应的时间就能缩短到1000微秒左右,就能使反应速度提高100倍以上。

由此可见,人们对事物愈是熟悉、习惯的程度越高,反应速度或解决问题就越快,动作就越准确。

这也就是钢琴家、舞蹈家、运动员……为什么要对弹奏的乐曲、舞蹈动作、运动项目中的各种动作要进行日复一日的相似练习,以求获得快速反应的能力的重要原因。

关于此,科学家、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也不会例外,他们都需要从小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阅读、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

没有“熟”怎能生“巧”呢?没有长期艰苦的锻炼,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培养非凡的直觉顿悟能力,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因此我们认为,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是一个由外显转化为内隐的过程。

在外显认知阶段,人们为了认识和解决新的问题,必然要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配、相似创造。

在最初阶段,由于需要调用的信息量比较大,处理的时间长,必然会导致反应的速度相对较慢。

但经过了无数次的相似重复,大脑就会产生“易化”和“募集效应”,就会使外显认知操作转化为内隐认知,形成“快速反应通道”,使反应的过程定型化、自动化、快捷化。

章太炎先生说:“学患其不习,既习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精。

偶有所得不可以为智,犹要自视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学始有成。

”章太炎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习”和“愚三次,智三次”都是在强调习惯养成的过程,而“学始有成”则是说习惯养成后的结果。

可以设想:当诸多好的“快速反应通道”集于一身的时候,此人也就“学始有成”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了。

二、习惯的特性和养成明白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原理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了。

现代教育理论和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习惯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第一,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持之以恒。

笔者一直认为: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

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

许多人之所以能够在说话时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是他们认真、仔细地考虑了如何组织主、谓、宾语的结果;演奏家之所以能够用乐器奏出优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样运用指法的;驾驶员在处理道理上的偶发事件时,头脑里不一定想到了该怎样刹车……他们所依靠的都是快速反应的直觉。

这种高度自动化的习惯反应是长期实践、多次相似重复运动的必然。

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

许多语文学习的操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养成习惯却绝非易事。

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甚至是半途而废。

第二,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习惯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终身的好习惯,也有遗误终身的坏习惯。

因此,我们要在积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随时注意抵制不良习惯的滋生。

好习惯如不能长期坚持,势必会由坏的习惯来取代。

勤勉的习惯不能养成,必然归于懒散;工细的习惯不能形成,必将变得粗疏。

其实,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欲和惰性,而许多有害身心、遗患无穷的事恰恰能够满足人一时的嗜欲,迎合人的惰性。

所以人们常会明知不对和无益,却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做,久而久之,不良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相反,许多可以受用终身,影响人的前途和命运的良好习惯,既不能满足人的一时嗜欲,更不能迎合人的惰性,不可能自然形成,往往需要下决心禁绝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欲,克服、战胜天生的惰性,自觉接受一定规矩的约束,愉快地投入某些带有“强制性”的训练,甚至要长期坚持与自己“过不去”。

我们说,人既有个体的本性(个性),又有类的本性(社会性)。

一般人都有从众的心理倾向。

一种习惯如果已成为众多人的群体意识,那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习俗”。

家有家风,族有族风,班有班风,校有校风,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影响个人的成长。

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

我们不能总是消极地去逃避不良环境,而应当一起努力,从我做起,扫歪风,树正气,营造一个有助于养成好习惯的外部环境。

第三,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固本培元。

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

我们必须做个“有心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我们所说的从大处着眼,就是要从习惯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虑。

王尔德指出:“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所谓从小处着手,就是从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见“大”。

对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生发表了很好的见解。

他说: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我看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

起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

要把着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

要使过去被视为“软”的东西真正地“硬”起来。

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殊不知宏观目标恰是通过这些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来实现的,不去抓这些小事,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请参见张庆著《我的小学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103页)三、教学建议最后,我们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具体说说如何操作的问题。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

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

比如“勤查字典”一项,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明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

你看,不论是什么样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检字法,它首先是将数以万计的字(现象)按照一定的规格(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笔画数量、或按照字形特征)进行分类;其次是从微观结构上对每一个字进行单元或层次(比如字形、注音、释义等)的分析;最后是以举例的方式,在分类分析之后,将其进行综合优化,以便于使用者迁移运用,解决问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字典的过程是一个领悟编写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写的过程。

教学的第二步是要解决“怎样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问题。

关于这一步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查字典?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一个与实际的阅读高度相似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字典这位“不开口老师”的功能和魅力,让学生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要学会查字典的道理。

第二,要通过实际的翻检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检索的步骤、方法。

正如陆放翁所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许多方法是在实践中掌握的,“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

第三,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包括拿不准的)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

坚持这样做,久而久之,“勤查字典”的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

至于其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同而小异,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

诸如“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看图渎韵文识字,将表示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

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1个只识不写的字。

第三部分是练习。

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包饺子、赛龙舟、赏月的欢乐场面,以及祭扫革命烈士时庄严肃穆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教学要求】德育目标: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