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理论》知识全点1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_9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简答题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参考答案:参考解析: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
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其基本内涵是: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单选题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课的类型可分为_____A : 新授课和巩固课B : 讲授课和练习课C : 单一课和综合课D : 理论课和实践课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3、简答题学前教育班级管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参考解析: (1) 规则引导法。
(2) 情感沟通法。
(3) 互动指导法。
(4) 榜样激励法。
(5) 目标归纳法。
4、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是“功能固着”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答案】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比如都知道笔是用来写字的,但是还可以拿来当尺子来画直线。
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中可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比如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阻碍的作用。
5、单选题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_____。
A : 正迁移B : 顺向迁移C : 特殊迁移D : 知识迁移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6、判断题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一般而言,效能感高的教师比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更高。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全点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全点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必背考点一、教育体制1.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各种力量对青少年进行的有目的的影响和引导,以使他们在身心上得到全部发展。
1.2 中国教育制度中国的教育制度包括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义务教育为9年制,分为小学和初中。
高等教育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1.3 教育管理部门中国的教育管理部门包括国家教育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校管理机构。
国家教育部负责统筹全国教育工作。
二、教育理论2.1 学习理论学习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主体通过不断的接触和体验,获得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经验。
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
2.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内容。
2.3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质量、效果等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估。
教育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三、教学方法3.1 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一种通过互相交流讨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思维和批判性思考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3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利用多种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包括图像、声音、视频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育改革4.1 教育改革的意义教育改革是指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进行深刻变革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要求。
4.2 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4.3 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指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和学生需求的要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五、教育法规5.1 教育法规的意义教育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规、高等院校法规等,是保障教育权益和维护教育秩序的法律依据。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包括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下面就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归纳。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化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并促进社会发展。
二、教育的特征
1. 社会性: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展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
2. 思想性:教育在于培养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境界。
3. 强制性:教育一般是按照一定的制度和规则来进行的,有一定的强制性。
4. 整体性:教育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等多种形式。
三、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知识的传递、个性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社会的稳定和进步等。
四、教育的类型
教育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例如:按照教学对象
不同可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等。
五、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素质、培养人才,使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总之,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程,它的影响涉及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每个人都应该重视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1. 教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育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教育学的发展和演变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世界教育学派别及其代表人物
•中国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3. 教育目的与确立
•教育目的的分类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念
•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4. 教育活动要素与方式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活动方式和形式
•教育活动评价指标
5. 教育方法与手段
•教育方法的种类及特点
•教育手段的分类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6.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
•儿童认知和情绪的发展特点
•儿童教育心理学理论
7. 教育管理与领导
•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原则
•教育领导的基本要素及能力
•教育机构组织与管理模式
8. 教育制度与政策
•教育制度的组成和功能
•教育政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及措施
9. 教育伦理与教育法律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教育法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教育工作中的伦理和法律挑战
10.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教育学研究的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研究的应用与推广
以上是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必背考点的相关内容,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研究打下基础。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认识1.教育的定义(名词解释)广义的---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教育的定义(简答题—简述教育的含义)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该概念描述了教育的实践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2)该定义把教育看做是一个耦合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的社会化”,一方面是“社会的个性化”3)该定义强调了教育的“动力性”,即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或“加速”的作用4)该定义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2.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2)学习者—学习者的特征:A.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B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C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不同;D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3)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学习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3.教育的形态:1)非制度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从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出发的分类)非制度化的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制度化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划分)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划分)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来的观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沛西.能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集中在前苏联和我国.2.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_129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乐曲《茉莉花》不论用哪种乐器演奏,我们都能识别出来,这种现象属于_____。
A : 知觉的选择性B : 知觉的恒常性C : 知觉的理解性D : 知觉的整体性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2、单选题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_____。
A : 0.25~2 秒B : 0.2~0.5 秒C : 2 秒到 l 分钟D : 5 秒到 2 分钟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瞬时记忆贮存时间大约为 0.25~2 秒。
3、单选题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定应注意的问题包括_____。
A : 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B : 人的理性和非理性问题C :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D : 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确定应注意的问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适应和超越问题,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问题,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
教育目的的个人价值取向确定应注意的问题包括: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问题。
4、判断题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Y。
解析:新课程把发展的内涵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 (三维目标) 的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
5、单选题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是_____。
A : 语言教学活动B : 早期阅读C : 游戏活动D : 欣赏文学作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幼儿语言实践的最佳途径是游戏活动。
6、单选题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心理学上称为_____A : 差生行为B : 问题行为C : 逆反行为D : 心理障碍行为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总结归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教育领域中广泛适用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教育阶段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这些公共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教育工作者以及任何关注教育事务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教育科学概论教育科学概论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入门部分,主要介绍教育科学的定义、性质和研究方法等内容。
教育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研究和改善教育的过程和效果。
通过学习教育科学概论,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技巧,为后续学习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习者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以及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等。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和特点,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主要探讨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学习教育社会学,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属性,了解不同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深入思考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这对于教育从业者来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教育变革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和挑战。
四、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关于教育组织和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教育组织的组织结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等内容。
教育管理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掌握教育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五、教育评价与测量学教育评价与测量学是研究教育评价和测量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评价理论、评价设计与实施、测量工具的运用等内容。
教育评价与测量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设计和实施科学、公正、有效的教育评价,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决策和改进教育质量的依据。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引言: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旨在通过教学和学习来培养个体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教育理论是研究教育过程、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教育目的的学科。
本文将综合介绍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主要学派,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以及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古代的教育思想,如中国的儒家教育思想和希腊的柏拉图教育思想,到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每个时期的教育理论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影响。
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主要受到启蒙时代和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如约翰·洛克的教育理论和让·雅克·卢梭的教育理论。
二、教育理论的主要学派在教育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学派和流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理论基础。
其中,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是较为重要的教育理论学派。
行为主义强调对行为的塑造和加强;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自主建构知识。
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指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
这些原则包括个体发展性、社会性、整体性和个性化。
个体发展性指的是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点来设计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社会性指的是教育应当与社会和文化背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责任感。
整体性指的是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个性化指的是教育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四、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环境的创造、课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的进行。
在教育环境的创造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机构和教育者如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教育文化的思路。
在课程设计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学科能力、兴趣和发展需求来设计合理的课程。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教育理论提供了指导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 发现教育理论的问题与不足 • 指导教育理论的完善与深化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相互促进
教育理论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
• 提供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指导原则 • 促进教育实践活动的改革与创新
教育实践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 提供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与案例 • 促进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完善
05
•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 强调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 倡导“精神分析式教育”的辅导方法
03 阿德勒与个体心理学教育理论
• 自卑心理理论 • 强调儿童个性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 倡导“优势教育”的辅导方法
02
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与范畴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 规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 • 反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期待 • 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育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理论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融合发展
教育理论的全球化发展
• 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经验 • 促进教育理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发展
• 结合本国实际与教育国情 • 促进教育理论的本土创新与实践
教育理论的创新与跨学科交叉研究
教育理论的创新
• 突破传统教育理论的框架与局限 • 提出新的教育观念与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
• 强调通过外部刺激与条件反射来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 倡导“刺激-反应”的学习机制 • 注重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性与实用性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 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教育实验的开展 • 影响了教育技术的创新与教育方法的改革 • 为行为主义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认知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影响
教育理论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 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 促进教育理论的多元化与综合化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指的是能够使人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教育、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理论、教育体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既是基础性的、纵向的,也是广泛的、横向的,对于提升国民的教育素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教育知识的基础和核心,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理论包括教育本质、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本质是指教育的根本属性和特点,教育对象是指接受教育的人群,教育目标是指教育的意义、价值和目的,教育方法是指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式。
二、教育体制教育体制是指教育机构的体系和管理规范,包括教育层次、教育类型、教育规范、教育课程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它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和状况的优劣。
教育体制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类型,基础教育又分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等级别。
三、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针对教育问题制定和发布的政策文件和规范,它是教育行政和教育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政策规范,是推进全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教育政策包括教育法规、教育条例、教育计划和政府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政策的制定有其对应的运作机制和实施方式,它影响着整个社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节奏。
四、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是指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它包括教育自身发展和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
教育发展具有方向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
教育发展包括教育资源、教育科技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教育科技是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它对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五、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行为、教育结果进行判断、测定和分析的行为和方法。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教育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教育评价包括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公共教育学重点
教育概论练习题第一章学校的性质、价值与目的一、填空题1、在我国,教育学界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三乐也”一句。
2、(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学校)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社会组织和机构,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所建构的、以专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为核心任务的社会组织和机构。
4、(教师)是学校价值的具体承担者和实现者。
5、学校的目的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目的;另一层是指学校(教育)活动所追求的目的。
6、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简称“三个面向”。
二、选择题1、我在这部影片中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指的“教育”概念中关于(A)的用法。
A.思想转变的过程 B.影响儿童成长的方法C.特殊的社会制度 D.学校的发展2、美国教育家(B)是非学校化运动的倡导者A.杜威B.伊里奇C.斯宾塞D.巴格莱3、学校的个体价值中的“个体”主要指(C)A.校长B.教师C.学生 D、督导4、“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要是考虑(B)A.学校的发展价值 B、学校的个体价值C、学校的社会价值D、学校的人类价值5、(C)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
A.《共同纲领》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6、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D)的变革是学校变革的序曲。
A.宗旨B.效率C.公平D.目的三、简答题1、简述日常生活中“教育”概念的三种用法?(1)作为思想转变过程的“教育”,像“我在这部影片中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2)作为一种影响儿童成长的方法的“教育”,像“您的孩子真有出息,您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3)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制度的教育,如“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要点一、教育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的定义和目的: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和影响来帮助人们在心理、思维和行为方面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康、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有创新能力的公民。
2.教育的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交往理论、建构主义、情感教育理论等。
3.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4.教育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等环境对个体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政策与制度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政策: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教育计划和教育管理等。
2.教育制度:包括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阶段的教育制度。
3.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课程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
4.教育评估:包括学校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等。
三、教育教学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学理论和方法: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
2.课程与教材:包括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材编写等。
3.教学过程管理:包括教师角色、教室管理、学习环境等。
4.学生评价:包括学业评价、素质评价等。
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1.发展心理学: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发展特点及阶段。
2.认知心理学:包括学习理论、记忆理论、思维发展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等。
4.社会心理学:包括人际关系、人格发展等。
五、教育法律和伦理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法律:包括教育法、劳动法、儿童权益保护法等。
2.教育伦理:包括师德师风、教育职业道德等。
3.学生权益保护:包括学生权益保护机制、学生权益维权等。
六、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方面的基础知识1.教育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的定义、分类、应用等。
2.教育信息化:包括数字化校园、网络教育等。
3.教育应用软件与平台:包括教学管理软件、教育平台等。
以上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要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育学专业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掌握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不仅对于考试备考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于日后从事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教育思想流派、教育学派、教育目标以及人格教育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考生做好考前复习的准备。
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和促进个体的个性、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和活动,是社会对个体的有意识的影响和引导。
2. 教育思想流派2.1 教育主义教育主义是强调以教育为中心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孔子、庄子、孟子等。
他们认为教育是人的本质需求、人格修养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强调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2.2 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强调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弗洛伊德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
2.3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强调以社会为基础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马克思、恩格斯等。
他们认为教育是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教育应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劳动者和公民。
2.4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强调以人为本的一种思想流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3. 教育学派3.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强调行为塑造和条件反射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斯金纳、沃特森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通过外部刺激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习惯和技能。
3.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强调思维过程和知识建构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3.3 心理主义心理主义是强调情感体验和人格发展的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有罗杰斯、马斯洛等。
他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我实现的能力。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史:
教育史是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学科。
教育史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19世纪兴起的现代教育等。
另外,还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史,比如中国教育史、美国教育史等。
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目的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教育哲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发展理论、教育的教学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哲学流派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存在主义等。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学习理论、记忆理论、动机理论、情感与情绪理论、教学设计原则和评价原则等。
另外,还有不同心理学流派对教育的观点,比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改革、教育的结构与分化、教育的社会不平等、教育与文化、教育与社会变革等。
另外,还有不同社会学理论对教育的看法,比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符号交互主义、结构主义等。
以上就是教育学理论重要知识点总结。
教育工作者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教育活动,指导教育工作。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一、教育理论简介教育理论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探讨。
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指导教育实践和改革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理论古代教育理论主要体现在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教育思想中。
例如儒家注重教育的仁爱、礼义,强调教育的培养人格和道德素养。
2. 近现代教育理论近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罗洪家、杜威等。
他们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对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包括培养人的品德、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的理解有所不同,但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2. 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一般包括学生、教师等。
不同教育理论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有不同的解释,对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等。
合理的教育内容安排是教育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路径,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
不同的教育理论提倡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此指导教育实践。
四、教育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理论对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的,指导实践活动。
同时,教育理论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进步。
五、结语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教育理论,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公共知识)
华图2013版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重点整理第一篇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概念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人类特有的一种教育现象,是一种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社会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侠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又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3、教育的起源:1)法国社会学家勒图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说”,错在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也是其代表人物;2)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因而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实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中。
4、教育的发展阶段1)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即学校。
2)我国在夏朝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宋代以后“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被视为考试的基本教材。
3)西方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教育体系: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重视对军人和武士的培养,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教育内容包括哲学、政治、文学、体操、艺术等学科,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欧洲封建教育以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最为流行。
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释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绪论【大纲】(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孔子的《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固定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停留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1632年,捷克的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等)1762年,法国的卢梭《爱弥儿》,系统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1776~1787年,德国康德在哥伦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开授教育学讲座的教授,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实科教育思想:1861年,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反映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要求,但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
(2)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1908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等,基本观点①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儿童的生活和学习;②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活动和表现;③采用实验的方法。
夸大容易走上“唯科学主义”的迷途。
(3)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1916年杜威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为主的“传统教育”提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全知识点2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简答与问答【1】教育: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2】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功能,其主要表现有三点: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因素得到发展,使心理生理素质得以呈现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人类精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中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认识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地发展原则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4】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属性 1历史性2永恒性3相对独立性【5】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那几个阶段?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马克思主义教育阶段4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中青年脱盲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机会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4教育的多元化。
包括教育资思想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阶段性3不平衡性4互补性5个别差异【8】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9】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的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实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即考虑稳定性,不随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征,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11】我国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 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12】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机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13】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基础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 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5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15】简述教师劳动的主要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 2连续性,广延行 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性【16】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17】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18】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3发扬教育民主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19】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20】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1首先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能力修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和反思能力【2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22】教学应该遵循哪些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3】教学的基本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 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4】教学基本任务?1使学生掌握系统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5】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4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的灵活性有限【26】论述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2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并不是期末复习阶段的事,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3组织好学生的复习工作,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复习要抓住两点①复习要及时,要抓住基本的,规律性的知识,②复习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要多样化要把经常性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末复习结合起来,使复习成为体系,逐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教会学生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很多如,提出明确的记忆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注意调动多种感官等,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并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