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美国知名公司企业竞争情报案例分析
美国法律案例解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可口可乐公司与百事公司作为全球两大饮料巨头,长期在市场竞争中相互竞争。
在20世纪90年代,两家公司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尤其是在商标领域。
1993年,可口可乐公司发现百事公司在未取得其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了与可口可乐商标相似的标识,于是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百事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百事公司是否侵犯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商标权,以及是否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院判决美国法院审理后认为,百事公司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判决百事公司停止使用与可口可乐商标相似的标识,并赔偿可口可乐公司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案件解析1. 商标侵权的认定商标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容易导致混淆的行为。
在本案中,百事公司使用的标识与可口可乐商标相似度较高,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因此构成商标侵权。
2. 商标相似度的判断商标相似度的判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标识的视觉相似度:包括形状、颜色、字体等。
(2)标识的发音相似度:包括拼音、字母等。
(3)标识的用途相似度:包括商品或服务的种类、质量、价格等。
在本案中,百事公司使用的标识与可口可乐商标在视觉和用途上具有较高相似度,因此构成商标侵权。
3. 商标侵权的法律责任商标侵权行为人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停止侵权行为:即停止使用与被侵权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
(2)赔偿损失:即赔偿被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3)消除影响:即消除侵权行为对被侵权人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本案中,百事公司被判决停止使用与可口可乐商标相似的标识,并赔偿可口可乐公司一定的经济损失。
五、案件启示1. 商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加强商标保护意识,防止他人侵权。
2. 商标注册人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并制止侵权行为。
3. 商标侵权案件的处理应依法进行,确保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4.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遵循公平、诚信的原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美国反垄断调查案例分析
美国反垄断调查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的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显著成就。
然而,随着它们的市场地位日益巩固,也引发了对其反垄断行为的担忧。
为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美国政府和监管机构积极采取反垄断调查行动。
本文将就美国反垄断调查相关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美国的反垄断立法和监管体系的运行机制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1. 美国反垄断调查案例一:谷歌被指控滥用市场垄断地位该案例中的主要角色是谷歌,该公司因其在搜索引擎和在线广告市场的垄断地位而引发争议。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等机构对谷歌展开了反垄断调查,指控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阻碍竞争,并向竞争对手施加不公平的竞争条件。
针对此案,美国反垄断法主要适用的是《谢尔曼反托拉斯法》(Sherman Antitrust Act),该法规定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禁止性规定。
此外,《克雷顿法》(Clayton Act)也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美国反垄断调查案例二:亚马逊被指控不公平对待第三方卖家该案例中的亚马逊被指控在电子商务市场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不公平对待第三方卖家。
监管机构对亚马逊展开调查,并要求披露与第三方卖家交易数据、合同条款以及对竞争对手的不公平待遇等信息。
在此案例中,相关法条有《禁止价格歧视法》(Robinson-Patman Act)、《联邦贸易委员会法》(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Act)等。
这些法条要求禁止与竞争有关的不公平贸易行为,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
三、案例影响美国的反垄断调查案例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它对科技巨头的市场行为形成了更加严格的限制,防止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
其次,采取反垄断调查行动强调了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增强了市场监管的力度。
另外,这些案例的发生也引发了对反垄断法的议论和反思。
有人认为反垄断法应更及时地适应和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以确保公正的市场竞争。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竞争战略案例分析
➢不断加强的文化诉求
企业文 化建设
➢职能了解并支撑一线
➢强调团队合作的培训课程
➢逐年增高的工龄工资
成本领 先思路
➢资产使用效率高 ➢人员工作效率高 ➢空地配合效率高 ➢顾客服务方式好
➢节约餐食费用 ➢节约维修和培训费用
培养优质的企业文化
在西南航空,管理层的工作的首要职责是确保所有的员工都能得到 很好的关照、尊重和爱。西南航空多年来从未辞退一名员工,它是 同行中第一家为员工开创福利事业且是福利额最高的美国航空公司; 西南航空不仅向员工提供了稳定职业,而且在员工内部建构了完整 的服务网络,白兰地、墨西哥菜肴和垒球队应有尽有。而事实证明, 西南航公司的这些付出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公司多年来从未摔过一 架飞机;员工向外跳槽率在同行业中居最低位;在海湾战争期间, 由于油价暴涨,员工们甚至主动要求从工资中扣除13万美元与公司 一道度过燃料涨价难关。
激励
4 step
家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招聘符合企业文化的人-录取六位短裤面试的人
招聘
邀请客户加入到机组乘务员新人面试
团队工作能力-飞行员的基本素质
态度比能力重要-聘用年轻人,没用15年经验的
招适合在公司工的人-MBA不一定招用
企业文化建设
培训
新员工
新的机组人员
管理者 领导能力
对客户的照顾
高管 职业生涯
基于西南航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员工拥有着三个基本工作价 值观:第一,工作是愉快的;第二,工作很重要;第三,工作有成 就感。良好的企业文化打造出来的一流劳资关系提高了员工的工作 效率,成为西南航空货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另一大功不可没的奠 基石。
企业文化建设
1 step
招聘
微软的市场竞争案例
微软的市场竞争案例在科技行业中,微软是一家备受瞩目的公司。
凭借其创新的产品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微软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声誉。
然而,微软也经历了一些市场竞争案例,这些案例反映了科技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市场规则的变化。
案例一:微软的反垄断案微软的市场竞争案例中最为著名的是微软的反垄断案。
1998年,美国司法部门对微软提起反垄断诉讼,指控微软滥用其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
具体指控内容包括微软阻碍竞争对手进入操作系统市场、限制硬件制造商与其他软件公司的合作、操纵软件市场等行为。
这个案例是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科技公司行为的重要监管。
最终,微软与美国司法部门达成和解,同意改变经营行为,并支付了巨额罚款。
这个案例不仅影响了微软的经营策略,也对整个科技行业的竞争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案例二:云计算市场的竞争近年来,云计算市场迅速崛起,并成为科技行业的新热点。
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之一,微软也积极参与云计算市场的竞争。
微软的云计算平台Azure在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并与亚马逊的AWS展开激烈竞争。
云计算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功能、性能和价格上。
微软通过提供丰富的云服务、优化的性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个人用户。
与此同时,微软还积极与合作伙伴合作,拓宽云计算产品的生态系统,增加了其市场竞争力。
案例三:移动设备市场的挑战移动设备市场是科技行业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然而,微软在移动设备市场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虽然微软曾推出旗舰手机产品Windows Phone,但由于竞争对手如苹果和安卓的垄断地位,微软未能在市场上获得与其它领域相当的影响力。
微软的市场竞争案例反映了科技行业快速变化和不断演进的特点。
微软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市场需求,努力拓展业务并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尽管在某些领域,微软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但其作为一家全球科技巨头的地位仍然稳固。
总结:微软的市场竞争案例充分展示了科技行业的竞争环境和市场规则的复杂性。
公司财务美国EG公司案例分析
•1
财务现状
股东收益率为10%,低于市场水平和可比 公司的水平。
股价滞后于市场。EG公司的可比公司股 价也增长到将200,而EG公司增长到140.
•2
•3
•4
拉尔夫研究的公司存在的问题
1986—1991年间,EG公司大规模收购家具公司。每次收购相对于 市场和可比较的公司而言,EG公司的股票价格都下降。
•10
消费品业务的潜在行动
措施
增加研究与开发的投入25% 增加广告支出促进销售增加
5% 价格提高3%,销售量下降
3% 销售队伍成本下降
销售成本下降
原价值
潜在价值
价值增加 0.65 1.45
1.5
0.5 1.15 21.15 26.4
•11
家具部: 合并后改变策略。应该关注毛利,而不是销售
额的增长。 定位于大众市场。放弃原来的目标计划,即放
•21
从权益资本收益率成本来讲,消费品部超过35%,家具业的收益率持 续下跌的,食品业的利润额在增加,但权益资本收益率却很低,原 因是资本投资增加得更快。
从现金流量的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现金流量由消费品业产生, 而其中大部分投放到了家具和食品业。消费品业的再投资比率很低 。说明,EG公司从资本回报的产业中拿出现金,用于低回报的产 业。
•17
结论
1.独立上市。 简单地分解为独立的上市公司,不会增加价值
。减少管理费,会给独立后的公司带来价值的 增加。但把单个公司所获得的交易额加起来, 还低于公司目前的股票价值。
•18
2.杠杆收购。 各部分的价值总和不会高于整体价值。而且EG
公司出售业务,要交纳税款。那么所得到的价 值就更低。而且,收购者会愿意收购公司的消 费品业务,而不会愿意收购其他业务。
商业竞争案例
商业竞争案例案例名称:雪佛龙与标准石油公司之商业竞争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时间:1920年至1930年地点:美国主要参与者:雪佛龙公司(Chevron Corporation)与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事件描述:1920年代,美国石油产业正处于兴盛时期,雪佛龙公司(以下简称“雪佛龙”)和标准石油公司(以下简称“标准石油”)成为两大主导企业。
这两家公司在商业竞争中频繁发生争议,一起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以雪佛龙公司对标准石油公司的独占指控以及标准石油公司与铁路公司之间的勾结为中心展开。
具体事件描述:1.雪佛龙公司的独占指控(1922年)在1922年初,雪佛龙公司向美国政府提出一项指控,指责标准石油公司滥用垄断地位,通过控制输油管线和炼油设施,打压竞争对手。
雪佛龙公司声称,标准石油公司限制其他石油公司通过输油管线运送原油,从而压低了其他公司的收益。
2.标准石油公司与铁路公司勾结(1925年)1925年,雪佛龙公司再次控告标准石油公司与美国主要铁路公司之间存在勾结,并通过操纵运输成本和优先处理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削弱了竞争对手的地位。
雪佛龙公司指控标准石油公司非法获得了独家优惠待遇,违反了反垄断法。
司法程序:1.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介入(1927年)雪佛龙公司的指控引起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注意。
该委员会决定启动调查,以确定标准石油公司的行为是否构成了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
2.法庭审理(1928年至1930年)在1928年至1930年期间,法庭对此事件进行审理。
雪佛龙公司提出了大量证据,包括文件、证人证言和专业人士的意见,以支持他们的指控。
同时,标准石油公司也提供了自己的辩护证据。
法庭裁决:虽然法院确认了标准石油公司存在一些不公平竞争的行为,但最终裁定标准石油公司并未滥用垄断地位。
法院认为,雪佛龙公司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标准石油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
律师的点评:该案例是20世纪初美国石油产业中一场重要的商业竞争案件。
竞争情报成功案例
(3) 案例3
摩托罗拉公司在七十年代曾因不关注日本竞争对手的信息,在彩色电视机产业中败于竞争对手,与1974年退出彩电产业。到了八十年代,摩托罗拉公司开始将精力从单纯的指责日本公司转移到想了解日本公司是如何获得全球领先地位的。首先,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竞争情报部门,全面了解竞争对手的实力,将自己的运作模式与日本公司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公司开始重视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将生产出超过日本标准的产品确定为公司新的战略目标,对公司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制定了较高的管理标准,最终生产出竞争力很强的产品,成为国际移动通信设备市场的巨人。
竞争情报成功案例
(1) 案例1
施乐公司是美国复印机产业的巨人之一,在七十年代由于忽视了全球性的竞争威胁而被迫进入防御状态。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在世界复印机市场一直保持垄断地位。但由于忽视了竞争的存在,从1976年到1981年,施乐公司遭遇到了全方位的挑战,其中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是日本的佳能公司,该公司竟然推出了以施乐公司的成本价销售复印机的惊人举措,竞争结果是施乐公司的复印机全球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为了弄清佳能公司的降价策略,施乐公司开展了大量的竞争情报研究,通过对竞争对手和自身的对比分析,施乐公司多方面调整了复印机产品的战略和战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最终从日本佳能公司夺回了市场份额。施乐公司认为:如果没有竞争情报,今天得天复印机产业就不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了。
(2) 案例2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一直是全球消费电器和小家电产业的领导者,但由于公司没有跟踪全球竞争对手的信息,在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策略上固步自封,不愿关注世界竞争环境的变化,掌握产品的国际通用标准,学习竞争对手先进的产品生产和管理经验,到了七十年代末,通用电器公司陷入困境,此时公司才感受到来自日本公司优良产品的压力,开始寻求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的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一些产品上获得成功,但为时已晚,无力改变通用电器公司失去世界消费电器和小家电产业霸主地位的现实。
美国E.G案例分析
建议
• 保留消费品部,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并提高再投资比率。 理由:品牌效应明显、市场份额高、税前资本收益率高, 是公司主要业务部门。 • 整合家俱业,对各经营部门进行合并,统一品牌。理由: 合并后规模较大,行业对毛利敏感,可以提升公司价值; 短期内难以出售,长期看公司有能力进行整合。 • 出售食品部。理由:资本占用量大,税前资本收益率低, 是影响公司价值的主要业务;有一定的基础,便于迅速变 现,找到战略买主,并为公司提供大额资金。 • 出售报社、物业、贷款部门三个部门。理由:所占份额较 低,分散管理精力,经营状况对提升企业价值意义不大。
美国E.G公司部门优 劣势分析 美国E.G公司部门优、劣势分析 E.G公司部门
部门 品牌深入人心 消费品 自由现金流高 税前权益率37% 规模大,占公司业务60%以上 自创企业 食品 连锁网络规模不大 市场竞争激烈 利润不高,税前权益资本收益率12% 占公司业务的1/4 分散经营(8家公司) 品牌不一致 家具 属于中等竞争规模 利润8% 收益率持续下跌 报社 仍能赢利 还可以做广告 规模小 优势 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市场分额40% 再投资比率低 劣势
美国E.G公司案例分析 美国 公司案例分析
组长:史利君 成员:冯爽 陈婕 李为钢 玮丽斯 张凯 岳鹏飞 郭巍
美国E.G公司销售利润对比图
70
60
50
4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 30 xs
20
10
0 消费品 食品 家具 报社 物业 贷款
分析如下: 分析如下
• 1、 公司主导业务为消费品、食品、家具,销售比重分别为59%、 14%、24%,实现的利润比重分别为63%、17%、11%。报社、物业和 贷款部门所占比重不足10%。 • 2、 公司主业不突出,共有六个业务部门,各部门之间业务关联度不 高。 • 3、 家具的销售贡献率比较低。 • 4、 除消费品外,其他部门竞争力不强。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第一篇: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案例分析一、西南航空公司的战略是什么西南航空的制胜宝典就是实行低票价战略西南航空在成立之初,面临着来自竞争对手大陆航空公司的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自商业领域,还来自于政治和法规领域,从资料上看,包括不让其进入新建的达拉斯机场;政府通过立法的手段限制西南航空的发展等。
在这种情况下,西南航空果断的采取了低票价战略,这一战略可以形象的比喻为同地面交通的竞争,可以想象价格已经低到了何种程度。
另外,西南航空在低价的同时,服务质量并没有降低,我查了一些资料,西南航空将每天往返班机次数由 10 次增加到 15 次,这样一来,很多商务人员增加了出差次数,不用考虑旅费的问题,引用该公司营销部经理戴维德莱利的一句解释:“因公出差的商务人员可以早晨坐飞机出差,签完合同后,下午坐飞机回来继续工作,如果因种种原因错过了航班,你不必再等 4 个小时才能乘坐下次航班,你只需等 45 分钟或1 小时就可以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下次航班”。
西南航空正是靠这种低价质优的竞争战略,冲出逆境,在民用航空领域打出一片大大的疆土。
二、西南航空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什么“以人为先”理念和文化,是西南航空公司竞争优势的源泉:西南航空在最困难的时期,首先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将所谓的“人力资源部”更名为“员工部”,并网罗具有营销1背景的人员担任部门员工。
更名的举措主要是为了摆脱老式的人力资源部门“治安警察”的印象,而引进有营销经验的人员,则是要摆脱过去人力资源部门人员没有魄力、缺乏决策勇气、暮气沉沉的状况。
主要任务就是要营造一个符合公司企业价值的工作环境,让员工能够愉快地为公司效力,为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基于这个理念和定位,西南航空公司分别在人员招聘、培训、激励和利润分配方面也做了改革,充分考虑到员工的利益。
正如该公司使命宣言中所说:“我们认识到员工就是公司的竞争优势,我们将会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帮助我们的员工成为优胜者,以支持公司的发展和获利。
美国反垄断调查案例分析
美国反垄断调查案例分析反垄断调查是指政府机构对于垄断行为进行的调查和监管。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反垄断调查的国家之一,其反垄断法律体系已形成多年。
以下将分析美国曾经发生过的几个重要的反垄断调查案例,分别是微软的反垄断调查、亚马逊的反垄断调查和谷歌的反垄断调查。
一、微软的反垄断调查:微软的反垄断调查是美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反垄断案件之一,它开始于1998年。
此案件的关键争议点是微软公司滥用其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地位,限制了其他浏览器竞争对手(如Netscape Navigator)的市场份额。
最终,微软被判定为违反反垄断法,被要求分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部门,并支付高额罚款。
这个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一方面是因为微软在计算机软件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反垄断调查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担忧。
此案件对于未来的反垄断调查案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引导技术行业市场竞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亚马逊的反垄断调查:亚马逊的反垄断调查是最近几年美国反垄断调查的焦点之一、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掌握着巨大的市场份额。
调查机构对亚马逊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其对卖家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和市场控制力的滥用。
尽管调查机构对亚马逊的行为表示了担忧,但目前尚未有具体的裁决或诉讼结果。
但可以预测的是,亚马逊的反垄断调查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反垄断调查领域的重要案例之一三、谷歌的反垄断调查:谷歌的反垄断调查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案件之一、在这个案件中,谷歌被指控滥用其在在线市场的垄断地位,压制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并对广告市场施加不公平的影响。
调查机构对谷歌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和广告市场上的行为。
谷歌通过改变其算法,将自家服务排在结果的前列,使竞争对手的服务被压制在靠后的位置,从而限制其市场份额。
此外,谷歌还通过排除竞争对手的广告服务,使自家的广告服务无人能敌。
这个案件目前尚未有具体的裁决结果,但谷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监管,调查机构正在努力确保市场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美国cis案例分析
美国cis案例分析美国IBM公司的CIS战略简介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简称IBM)率先设计导入企业识别系统,IBM公司创建于1924年,开业伊始,IBM公司就实行了标准化的统一管理,使员工服饰也在统一之列。
进入50年代,电脑新技术沉重地打击了IBM公司的传统老产品,在市场和效益急剧滑坡的危难之际,小托马斯?沃森于1955年接替父亲就任IBM公司总裁。
上台不久,小托马斯?沃森就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改革的新决策及其新举措。
第一,集中全公司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开发新一代电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特别是软件系统和网络技术。
IBM电子计算机系统既能综合网络中各个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并且进行总体的监督和控制,又能连续不断地接收和存储各种瞬间变化的数据,并进行同步的实时处理和控制,单机技术和联网动手术设计组合更新的标准模块系统部件技术,大大简化了电子计算机的装配程序和操作和程序,从而提高了计算机生产制造和使用操作的标准化、便捷化、舒适化。
凡是IBM公司的客户,所有电子计算机都可以超越企业界限而统一联网。
不仅把单机系统万一发生故障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限度,而且各个企业因此不必另设辅机、配机系统。
第二,推行全天候、全方位、全球性的限时维修服务,特别是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的系列化、联网化、伙伴化优质服务。
50年代,IBM 公司既销售又出租电子计算机,向客户提供业务咨询、人员培训、软件开发、保养维修等各种服务,60年代,IBM公司又协助客户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承接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的开发业务,不仅可以以旧换新,而且可以在旧的基础上更新,避免企业有设备和技术因为不断更新而闲置的后顾之忧。
70年代以来,IBM公司还提供客户没有的设备、技术、人才,客户则利用自己的设备、技术、人才,共同开发、研制、应用企业发展中所必需的计算机设备和技术,为企业节省不必要的更新投资。
欧美企业案例分析报告模板
欧美企业案例分析报告模板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主要是介绍本报告的主题和范围,说明欧美企业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报告将针对欧美企业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公司背景、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通过这些案例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同时,本报告还将对欧美企业案例分析的意义和价值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报告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通过对多个欧美企业案例的剖析,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这些企业的经营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采取的解决方案,从而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报告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会对本报告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进行详细阐述。
在正文部分,将介绍三个欧美企业的案例,包括公司背景、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探讨欧美企业案例的启示,并进行结束语的总结。
整个报告将以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欧美企业案例分析的内容和结论。
部分的内容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是: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欧美企业案例的分析,总结出成功企业的共同特点和成功经验,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商业参考。
同时,通过对这些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欧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有效应对挑战和问题。
最终,本报告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欧美企业案例的深入理解,为读者在实际商业运营中提供启示和指导。
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欧美企业案例12.1.1 公司背景欧美企业案例1是一家跨国公司,总部位于美国。
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专注于电子产品的研发和销售。
在过去的20年里,该公司不断拓展业务,逐渐成为该行业的领先者。
公司拥有庞大的研发团队和全球销售网络,产品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
2.1.2 问题分析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公司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
首先,市场份额的竞争日益激烈,公司的利润率下降。
美国IBM公司利用联盟战略进入市场的经验总结
美国IBM公司利用联盟战略进入市场的经验总结联盟战略是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等进行合作,共同实现商业目标的一种战略选择。
在当今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联盟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进入市场、扩大业务规模的重要手段。
美国IBM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企业,凭借其深厚的实力和成功的联盟战略,不断拓展市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IBM公司利用联盟战略进入市场的经验进行总结,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一、建立多方利益联盟IBM公司充分认识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单打独斗已经难以取得长期成功。
该公司积极与其他企业、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多方利益联盟,共同致力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IBM公司与世界各地的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最新的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通过共享资源与技术,实现互利共赢。
IBM还与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等各方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二、注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IBM公司重视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积极开展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
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IBM公司与战略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IBM公司不仅与大型企业进行合作,还密切关注创新型公司和初创企业,积极寻找具有潜力的合作伙伴,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进行深度合作,实现快速增长。
三、灵活运用联盟模式IBM公司在联盟战略中注重灵活运用不同的联盟模式,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合作对象,选择合适的合作模式。
IBM公司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同投资、共享资源等方式进行深度合作。
而在一些新兴领域,IBM公司也采用快速迭代的方式,与多家合作伙伴进行项目合作,进行试错探索,快速实现商业化落地。
IBM公司还注重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联盟战略,确保与合作伙伴合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在联盟合作中,IBM公司注重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通过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确保各方能够形成高度的合作共识和协同效应。
美国IBM公司利用联盟战略进入市场的经验总结
美国IBM公司利用联盟战略进入市场的经验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国IBM公司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跨国科技公司,成立于1911年,总部位于纽约州阿蒙克市。
公司主要业务涵盖硬件、软件和服务,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创新实力。
作为世界顶级的信息技术企业之一,IBM一直致力于在全球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变化,IBM意识到传统的市场进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IBM开始尝试利用联盟战略来帮助公司更好地进入新市场,拓展业务。
通过与其他企业或组织建立战略联盟,IBM可以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降低进入新市场的风险,加快市场开发的速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联盟战略还可以帮助IBM更好地理解当地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制定更加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实现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结合美国IBM公司的实际案例,对其利用联盟战略进入市场的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探讨成功的关键因素、失败的原因以及联盟战略的优缺点,旨在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分析美国IBM公司利用联盟战略进入市场的经验,探讨其成功与失败的因素,从中总结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IBM在市场竞争中的实践,可以帮助其他企业了解联盟战略的应用,提升市场竞争力。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深入了解联盟战略的概念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二、分析美国IBM公司成功利用联盟战略进入市场的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三、探讨失败的原因分析,总结教训和经验;四、对美国IBM公司利用联盟战略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关建议;五、结合研究结果,对未来企业发展的展望进行探讨,为其他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探讨美国IBM公司的联盟战略实践,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企业市场竞争中的策略选择及其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联盟战略的概念联盟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的战略方法。
竞争情报战略--评美国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竞争情报战略--评美国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竞争情报战略--评美国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摘要本文以美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实践和案例为基础,从竞争情报的目标、组织、流程、方法、技术和文化等视角,揭示和剖析了美国企业竞争情报战略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做法,可为中国竞争情报实践和情报学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字竞争情报情报研究企业竞争情报美国企业竞争情报竞争情报战略Strategies i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Reviews on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ctivities of American CorporationsBao Changhuo Xie Xinzhou Wu Shuyan Wang YuAbstract Based on the practices and cases of American corporation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bjectives, organizations, processes, methods, technologies and culture, this paper reveals and analyses the basic ideas and main methods of the strategies in American corporation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actic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es of China.Keywor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telligence analysis corporatio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merican corporation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trategy in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美国是现代竞争情报的发祥地之一,把竞争情报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构成是美国竞争情报的重要特征,也是由笔者翻译、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竞争情报应用战略--企业实战案例分析》一书披露给大家的重要信息。
美国威尔金森 .斯沃德.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美国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案例分析个人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市场营销1101班一、问题的提出1.1案例背景及决策问题美国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极度下降,而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公司没有自己的销售队伍。
过去公司在美国使用的制造商推销员,商业经纪人,或其他公司的销售团队代理它的剃须刀和刀片产品线。
如果他们决定组建美国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的销售团队,他们必须把存在本公司30年之久的一项政策颠倒过来,如果不建,由于原先依赖的Scripto 公司被卖,他们必须自己担任其销售和市场推广的责任。
所以现在面临的紧迫问题是:是否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1.2决策者公司总裁诺曼·R·普罗克斯之前是Scripto公司副总裁和总经理销售副总裁罗纳德·E·迈尼欧之前是Scripto公司的销售副总裁1.3决策时间Scripto公司的销售团队在兼并后的两个月内会继续代理美国威尔金森·斯沃德公司的产品,但两个月后公司必须自己担负销售和市场推广责任,另外,由于销售团队的建立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决策时间相当紧迫。
二、决策方案选择1、依然采用原来的方法,由制造商推销员,商业经纪人,或其他公司的销售团队代理它的剃须刀和刀片产品线。
2、自己建立销售团队,由自己的销售团队来销售和推广产品三、分析数据3.1搜集数据制造商代理和经纪人佣金:销售额×10%现有的实际销售额:400万美元(市场份额1%)招聘培训一个销售人员成本:2万美元大众分销商关键客户数量:25个销售团队服务普通客户:400个销售代表工资加费用:4.2万美元/年需要关键客户经理:2个关键客户经理工资加费用:4万美元销售人员和关键客户经理佣金:销售额×5%销售人员工作时间:190*8=1520小时普通客户需要时间:3*10=30小时3.2计算数据设销售额为x则有:需要销售人员数量:400*30/1520=8个故需要10个销售人员2*10+4.2*8+4*2+5%*x=10%*x解得 x=1232万美元3.3分析数据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如果公司的销售额达到1232万美元以上,公司就应该建立销售团队,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司由于没有自己的销售团队,公司在每个市场的市场份额由15%下降到不到1%,即400万美元,如果组建销售团队,很可能会扭转公司局面,带来市场份额的回升,只要市场份额达到3%,建立销售团队就比采用以前方法有利。
美泰克公司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美泰克公司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公司背景美国美泰克(Maytag)公司建于1907年,1987年改用现名,现有员工26000余人,系美国四大家电生产公司之一。
从一家单一生产洗衣机的家电企业,后逐渐扩大生产范围。
美泰克生产包括洗衣机、干衣机、洗碗机、电冰箱、灶具与吸尘器等众多产品,美泰克家电产品中洗衣机是全美品牌最好、知名度最高的产品;美泰克所生产的自动售货机在北美乃至全世界是最畅销的产品之一。
它目前大约占有17%的美国家用电器市场份额。
美泰克公司的历史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世纪之交的创业时期,F.L 美泰克创办了这家公司,并使其成为没过洗衣机市场上的领导者;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公司从市场领导者的地位退下来,转而关注洗衣产品市场中的高质量部分;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时期,公司在丹尼尔·克鲁姆的带领下,通过一系列的并购活动获得了新生,从而成为一家拥有全套生产线、面向全球的家电制造商;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在这一时期,公司对于该如何稳定发展好重新定位进行了探索。
案例分析Ⅰ.现状A.目前形势在9.11事件后,公司的业绩每况愈下。
05年刚过,公司就面临巨额亏损。
B.战略情况1.目标(1)“美泰克的每一个产品线都要成为行业中高利润率的领先者。
”显然美泰克更看重利润而非市场份额。
(2)“在消费者满意度方面名登榜首。
”(3)“发展北美地区的家电业务,成为北美第3大家电制造商(销售量)。
”(4)“提高北美地区电器和地板清洁用品业务的可盈利市场份额,达到6.5%的销售回报率、10%的资产回报率、20%的权益回报率。
在满足消费者、代理商、建造商、和施工企业方面与对手展开竞争,年产品销量上升到第3位。
”2.战略(1)通过与西门子的兼并和联盟促成全球化发展。
(2)采用不同个品牌名称以形成竞争优势。
(3)在各公司之间、产品开发、工厂和设备投资等方面形成协同效应。
3.政策(1)高质量居首位,降低成本居第二位。
美股 上市公司 并购 案例
美股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分析1. 背景介绍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另一家公司的股份或资产,以扩大规模、增加市场份额、获取技术或资源等目的。
在美国股市,有许多著名的并购案例,下面将介绍其中三个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分别是AT&T收购Time Warner、Walt Disney收购21世纪福克斯和Facebook收购WhatsApp。
2. AT&T收购Time Warner2.1 案例背景AT&T是美国最大的电信服务提供商之一,而Time Warner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媒体和娱乐公司,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和内容。
AT&T希望通过收购Time Warner来扩大自己在媒体和娱乐领域的业务,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内容给用户,增加用户粘性和市场竞争力。
2.2 案例过程2016年10月,AT&T宣布以8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Time Warner,这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媒体交易之一。
交易得到了两家公司的董事会一致通过,但面临着监管部门的审查和反垄断法的挑战。
2017年10月,美国司法部提起诉讼,试图阻止这笔交易。
他们认为,AT&T收购Time Warner将导致市场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
双方在法庭上进行了长达六周的诉讼辩论,最终于2018年6月,法官裁定允许这笔交易完成。
2.3 案例结果AT&T收购Time Warner案例最终在2018年6月完成,AT&T以854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Time Warner,并将其改名为WarnerMedia。
这使得AT&T成为了一家拥有丰富媒体和娱乐资产的综合性公司,包括HBO、CNN、TBS、华纳兄弟等知名品牌。
这笔交易对AT&T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使其能够在电信业务之外拥有更多的内容和娱乐资源,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增加用户粘性和竞争力。
然而,这笔交易也引发了对垄断和市场竞争的担忧,监管部门对此保持着高度关注。
案例:美国钢铁公司
2020/6/6
9
问题2
负担
问题3
一、 100亿美元的福利成本
二、远离海岸线 运输成本高,其 众多工厂位置见 右图。
2020/6/6
10
美国钢铁公司在遭遇困境时,并 没有退缩,积极响应客户对服务 和管理方面的需求,与其他软件 公司合作,开发了供应链系统及 其他系统,并成立直销中小企业 客户的部门( StraightLine Source)。主席托马斯以开拓和 进取的精神带领百年企业拓展新 技术老树发新芽,成为业界革新 的领头羊。
2020/6/6
3
二、美国钢铁公司改进信息 系统前存在的问题
1.订单人工填写,传统生产流程和信 息传递缺乏效率,影响了下游生产企 业的生产和销售。
美国钢铁公司拥有4家工厂和120家加工厂,每个加工厂各 自有一套追踪与订购系统,各自为存货编写代码,使得流程追 踪困难,无法追踪订单在生产流程中的动向,不能告知客户其 订购的钢铁何时才能送达。
4. 赚取高额的利润回报。
2020/6/6
13
五、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解决的问题
1.影响美国钢铁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 题: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过高始终制约了企 业的优势竞争力。
由于用工成本、企业地理位置、原材 料采购成本过高等问题的制约,信息管理 系统降低单位产品成本空间有限。
2.企业发展规模不能适应全球化竞争的 需要,信息系统管理效益不能通过规模效 应进行有效放大。
之后才有可能这么做的。
2020/6/6
12
问题6
美国钢铁公司销售软件给其他公司。但是保证比美国钢铁 公司落后一个版本。这是很明智决策,理由如下:
1. 使管理革新和技术进步成为持续进程。
2. 使美国钢铁成为钢铁技术和管理的领头羊,保持行业 领先,有利于其竞争战略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知名公司企业竞争情报案例分析作者:不详来源:慧聪网2006-09-081、引言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近年来兴起的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分析研究及其新型服务方式,受到图书情报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图书馆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涉足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引进和应用国外竞争情报的技术方法。
因而,国外一些企业成功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案例和经验也开始逐渐被学习借鉴。
美国作为竞争情报实践和理论的发源地之一,其企业开展竞争情报活动是源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日本等外企业的激烈竞争。
20世纪50-60年代期间,随着日本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美国公司在很多传统优势产业的全球霸主地位受到强大的挑战,通用汽车、IBM、摩托罗拉、柯达、施乐等美国王牌企业在强劲的竞争对手面前纷纷败北,有的甚至被竞争对手彻底打垮。
后来美国企业界和经济学家经过认真研究、惊奇地发现日本企业在激烈的商战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从政府到企业都对竞争情报高度重视,而美国企业则把竞争的失败归结于政府没有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对国外企业设置相应的关贸壁垒,以保护美国企业的利益,从根本上违背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基本规律。
通过认真的反思和总结经验教训,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一些公司如IBM、施乐、惠普、摩托罗拉、柯达等先后认识到竞争情报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纷纷建立了企业自己的竞争情报研究部门,有效地搜集、分析和利用竞争情报,使得企业在与竞争对手进行的市场争夺战中,重新占有先机,陆续夺回了竞争的主动权。
本文重点介绍摩托罗拉、IBM和施乐三家企业成功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案例和经验,以期能够对开展竞争情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有所启发。
2、摩托罗拉公司依靠竞争情报果断确立发展新领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案例摩托罗拉公司创建于1928年,最初生产汽车收音机,1965年进入彩色电视机市场,并于1967年开发推出美国第一台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很快成为美国著名的电视机制造商。
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彩色电视机市场需求已向高质量便携式和台式机型发展,但该企业忽视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新的竞争对手已迅速崛起,仍然集中力量生产落地式电视。
而索尼、松下等日本企业在认真研究国际市场彩电竞争态势及其发展趋势,以及美国顾客需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顾客消费心理,迅速研制开发高质量的便携式彩电,并不断增加产品品种和功能,以满足美国用户的要求,与摩托罗拉公司在彩电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竞争。
由于摩托罗拉公司拒绝改变自己的经营发展模式以迎接索尼、松下等竞争对手的挑战,最终在竞争中失败了。
摩托罗拉公司于1974年退出电视机市场,被迫将国内电视机业务卖给了日本的Matsushita公司。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摩托罗拉公司开始认识到竞争情报研究与系统建设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精力从单纯指责日本企业,寻求政府保护方面转移到通过研究竞争情报,来深层次了解日本企业是如何获得全球领先地位的。
首先摩托罗拉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竞争情报研究部门,设立企业信息主管(CIO),专门聘请了曾担任过美国联邦政府科技情报执行官的简?赫林先生任公司竞争情报部主任,加强了以竞争情报为核心的信息管理,先后通过运用竞争者动态分析、Benchmarking 等竞争情报分析技术将自己的运行方式与日本业内最好的公司进行对比,重新审视自己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程序,同时针对日本索尼、松下等竞争对手企业的优势、运营状况及其销售态势进行情报研究。
发现尽管摩托罗拉等美国企业在彩电产品生产核心技术方面仍然拥有较大竞争优势,但日本竞争对手企业在生产规模、经营管理和产品价格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已经能够以很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生产出很高品质的产品,并且迅速推向世界市场。
其企业总体水平已在全球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美国企业在彩色电视方面继续与日本企业在彩电产品领域进行竞争已不可能取胜。
因而果断地决定充分发挥摩托罗拉公司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制造核心技术的特长,迅速将主要产品开发重点转移到移动通讯领域方面,并且与一些美国公司和政府合作成立了一个名为Sematech的机构,专门从事针对日本企业的竞争情报研究工作,为制定竞争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摩托罗拉公司还集中力量重点跟踪诺基亚、爱立信和西门子等新的竞争对手的发展动向,加强新产品研制、开发和营销环节等的信息集成管理,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从而确定了摩托罗拉公司作为世界顶级移动通讯产品生产商的地位。
正是由于摩托罗拉公司依靠竞争情报,在竞争情报投入上居全美第2位,从而保障了公司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全球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实力,果断地重新确定新的发展重点,使其电子通讯主要产品,如寻呼机、移动电话等产品在世界范围的市场上有着杰出的表现。
目前摩托罗拉公司已进入世界电子信息技术100强企业之列,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美元,其中竞争情报对销售收入增长的贡献高达12%。
3、IBM公司通过建立竞争情报体系,实现企业扭亏为盈的案例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IBM公司对市场竞争趋势的判断出现重大失误,忽视了当时迅速发展的个人电脑革命,仍然认为大型主机硬件设备的研制开发会给公司带来持续的繁荣。
而且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IBM集权化的组织结构和官僚化的管理体制,加快了公司经营危机的来临,到20世纪90年代,公司终于陷于严重的困境中,在1991年至1993年,IBM公司的亏损超过147亿美元,成为美国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净亏损户,其在全球电脑市场上的销售排名1994年下降到第三位,股票价格下跌了50%,公司发展和生存面临严峻的挑战。
1993年1月,IBM董事会决定辞退公司总裁,并由曾任职于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原美国RJR食品烟草公司总裁路易斯?郭士纳(Louis Gerstner)先生临危受命,担任IBM 新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郭士纳先生一上台就发现该公司的竞争地位已受到实质性侵害,决定对公司的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改组,以完善具备战略性的领导体制,成立了IBM中、长期战略决策组织,即政策委员会和事业运营委员会。
并认识到建立一个公司层面统一和正式的竞争情报体制的重要性,提出要“立即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将可操作的竞争情报运用于公司战略、市场计划及销售策略中”。
在郭士纳先生的大力支持下,IBM公司启动了一个建设和完善竞争情报体系的计划,并建立了一个遍及全公司的竞争情报专家管理其全部运作的核心站点。
IBM公司的决策层希望通过该计划,能够及时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竞争对手拉拢IBM公司客户的企图。
为了对付这些竞争对手,公司组织实施了“竞争者导航行动”竞争情报项目,重点针对IBM在市场中的12个竞争对手,派出若干名高级经理作为监视每个竞争对手的常驻“专家”,责任是确保IBM公司掌握其竞争者的情报和经营策略,并在市场上采取相应的行动,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司的竞争情报体系。
该竞争情报体系包括完善的管理信息网络和监视竞争对手的常驻“专家”和与之协同工作的IBM公司的竞争情报人员,以及生产、开发、经营和销售等职能部门的代表,由这些人员构成一个个专门的竞争情报工作小组,负责管理整个计划中相关方面的竞争情报工作。
分布在整个公司的各个竞争情报工作组每天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通过基于Lotus公司Nores软件的系统为工作组提供在线讨论数据库,能够使IBM公司全球各地的经理们和分析家通过网络进入竞争情报数据库,并作出新的竞争分析。
竞争情报小组还使用IBM公司的全球互联网技术获取外界信息,利用IBM公司的内部互联网技术更新企业内部的信息。
随着这一体系的不断完善,竞争情报开始融入到IBM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在经营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竞争情报工作重点及建立新的竞争情报体系,使IBM公司各部门的竞争情报力量能够有效地集中对付主要的竞争对手和主要威胁,并提供各种办法提高各竞争情报小组的协作水平,优化了原有的情报资源,增强了公司适应市场变化和对抗竞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球市场上客户们的需求,公司销售收入持续增长。
竞争情报在IBM公司经营改善中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
据调查,在1998-2000年期间,竞争情报对整个公司业绩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和9%。
以后IBM公司在信息技术行业中又重新获得了领先地位,到2001年公司利润总额达80.93亿美元,股东权益为194.33亿元,IBM高速增长的商业利润再次受到公众的关注。
4、施乐公司运用竞争情报加强竞争对手分析,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反败为胜。
美国施乐公司作为世界复印机行业的巨人之一,于20世纪60年代在世界首次推出办公用复印机(型号为Xerox914),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施乐公司也因此垄断世界复印机市场长达10多年之久。
后来,由于随着理光、佳能等日本企业先后进入复印机市场,该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是施乐公司忽视了全球性的竞争威胁情报研究,不能及时对经营战略进行调整,最后被迫进入防御状态。
到20世纪80年代初,施乐公司的复印机全球市场份额由82%下降到35%。
这时施乐公司才开始分析日本的产品和价格,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日本佳能公司竟然采取了以施乐公司的成本价销售复印机。
起初与其他美国企业一样,施乐公司怀疑日本产品质量差,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施乐公司又认为日本产品采取低价倾销策略,价格如此之低肯定赚不到钱,结果又错了。
经过对日本产品深入细致的竞争情报分析对比后,施乐公司才发现竞争对手企业在产品导入市场的时间和投入的人力都只有本公司的1/2,而且设备安装时间仅是本公司的1/3,这就是竞争对手可以大幅度降价的关键原因。
为了夺回已失去的市场份额,施乐公司加强了对竞争对手情报的搜集、处理和分析工作,决定以公司市场调研部为基础,成立了专门的竞争情报研究部门,协调和领导整个公司的竞争情报工作。
为了时刻获得情报信息,施乐公司在3个层次上开展了竞争情报研究:①全球性的,由施乐公司的营业部负责收集和分析影响公司长期计划或战略计划的信息。
②全国性的,由美国顾客服务部收集美国国内的竞争情报。
③地区性的,充分利用在公司遍布在美国的37个销售服务网点,要求通过各自的市场经理收集和分析所在地区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公司建立“竞争数据库”和“顾客数据库”。
而且为了实施竞争情报分析,施乐公司还成立了竞争评估实验室,组织实施反求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专门用以剖析竞争对手产品或有竞争威胁的产品。
情报专家们通过合法渠道将这些产品买来并拆开,对其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点、每一个优点和每一个缺点,尤其是公司可能面临的专利技术和秘密技术的应用及其特点,以了解竞争对手产品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实用方法和制造原理,而后将分析报告传送给设计师和工程师,使他们能够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开发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