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的精要点滴
中医课感悟(实用20篇)
中医课感悟(实用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课感悟(实用20篇)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正文第一篇:中医学习心得体会_匡这学期有幸选到了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一方面更体会到中医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发现原来中医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医食疗更是让中医更加通俗、实用、真实、独特地融入了寻常百姓家的膳食当中。
由于生长在南方地区,从小就开始接触到中医药膳,对于“药补不如食补”、食药结合等药膳养生有一定的了解。
喜欢中医,因为它深邃的历史文化思想底蕴与健康的治疗之道。
在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除概括了解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外,我最大的体会是明白了怎样在日常的点滴生活中贯穿中医食疗之道,有时候看上去“貌不惊人”的一些食材竟然对一个人的身体有如此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我的家乡特产大枣,可以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但就像李恩庆老师说的,一学期的课远远不够了解到具体全面的知识,我们的课堂就是希望能够与对中医有兴趣的同学有所教导与交流。
三十多个课时的课程中,优质、实用的中医膳食疗法令我感受颇深。
通过课堂上李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比如,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它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它们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且,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其生理、病理无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证”与“症”的概念不同的,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会“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
在课堂学习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药膳食疗应用”这一块。
因为这些药膳食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体现。
记得当初刚刚来到珠海的时候,不是很适应这边的食物和气候,经常容易上火或者湿热。
现在通过对《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和常用的药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较好地跟随气候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饮食习惯,使得自己的身心都处于健康的状态,也能够为家人日常生活的健康饮食提供一些很有用的建议。
中医药膳食保健是中医中的重要部分,在将来也必将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辅助治疗和调养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并且会一代代的发展和流传下去。
学中医的4个方法
学中医的4个方法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对于想要学习中医知识的人来说,了解一些学中医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学习中医的四个方法,帮助你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
一、理论学习法中医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基础,具有复杂的体系和深邃的思想。
学习中医的第一步就是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知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此外,也可以参加中医学习班或中医相关的研讨会,跟随专业的中医师学习、讨论和交流。
二、实践探索法学习中医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实践的探索。
通过实践,可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并提高自己的技能。
可以选择参加一些中医临床实习或实践课程,亲自操作、观察和体验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此外,也可以找一些机会与有经验的中医师合作,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宝贵的经验。
三、研究文献法中医学术研究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有大量的学术文献问世。
通过研究文献,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派观点。
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中医学术期刊、学术会议论文等,阅读相关的研究成果。
同时,也可以参考前人的研究经验,探讨一些值得研究的话题,进行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
四、跨学科综合法中医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中医诊断学、中药学、针灸学等。
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医,可以尝试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学习,例如学习生物学、解剖学、药学等。
这样可以加深对中医的理解,并从其他学科中汲取有益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参与一些跨学科的学术研究项目,与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合作,共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总结起来,学习中医需要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注重实践探索,研究文献资料,以及跨学科的综合学习。
这四个方法相辅相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中医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医实践中。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位有才华的中医师,并为人们的健康作出贡献。
中医学心得体会6篇
中医学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学心得体会6篇为了记录出自己得到的一些启发或者见解,我们都要写好心得,无论大家经历了什么事情,记录自己的思想更新很是重要,让我们赶紧写一篇心得体会吧,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医学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中医学习心得
中医学习心得目录第一篇:中医学习心得杂谈第二篇:自认辩证法与中医学习心得第三篇:中医学习心得体会_匡第四篇:中医内科学学习心得第五篇:中医函授班学习心得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中医学习心得杂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要领与路径,是一个需要起首探究的题目。
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索这个题目,入门的方法八门五花,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克不及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侪们学医的初志。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许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苦,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朴明确,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秘密面纱。
在这个处处寻求服从的期间,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破除中医迷信,节约后来者的精神和时间,就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义的事变。
唯其如此,中医界方可吸引良好的年轻人,才能发扬光大。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人说过,并且各有各的原理,我要强调的是,下面这种学习方式得当有肯定底子,希望深入系统掌握中医体系的人,也得当已经学医几年,或(请你继续关注网:)者读完了中医院校还一头雾水,愿意重新研讨的环境。
一,先宏观后微观。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团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欣赏,然后再去学习详细的知识。
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种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临床上遇到很多医生已经号称可以霸占绝症了,效果本身得了伤风,还分不清是风寒照旧风热。
基本的观点都是一塌糊涂,如何能够登堂入室?二,造就进步思辨本领,不要夸大死记硬背。
中医科医生学习心得体会(七篇)
中医科医生学习心得体会(七篇)中医科医生学习心得体会 12023年3月17至2023年3月21日学习期间,我们从理论到操作实践进行了强化学习。
可以说,这期学习班起点高、模式新颖、效果良好。
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既关注了当前中医理论历史,又关注了实践的工作实际,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
虽然本期学习班只有短短的5天时间,但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个人的感受:一、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这次学习,我们完成了48学时的课程计划,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知名专家教授的授课,领略了名师的智慧和风采,老师们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知识渊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他们精彩的讲解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维理念不断地受到新的冲击,从而进一步理清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解开了许多工作、学习、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__地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正所谓:聆听的是智者的声音,感悟的是中医知识的力量;学到的是管理的精华。
二、增长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一是学习了很多中医理论基础知识,中医经典在护理中的应用、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临床应用推广等,科学的护理管理及病人管理方法。
可以说,通过这次研修,切实地增长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
管理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二是学习了很多新颖的思维方法。
如广西中医药大学*委副__杨连招的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探讨,这些新的思维方法,是在既符合__法规和规律,又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直面现实困难,突破常规思路,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问题迎刃而解,效率不断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这些思维方式所闪现出的智慧,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
因此,我觉得这些新思路、新方法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它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心态更加自信,思路更加开阔,方法更加灵活。
三是学习了很多有效的沟通方法。
学习中医优秀心得_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优秀心得_中医学习心得体会学习中医优秀心得篇一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单一,抽象思维多,形象思维少。
要想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显得特别重要。
那么,怎样来提高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以往当西医学生开始接触中医时,觉得很玄,难以理解,甚至难以置信。
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其次,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忆、考试的简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把所学知识置之脑后,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契机。
最后,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内容多而课时少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
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5]。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等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例如讲授诊法中舌象时,各种舌象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候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往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研究表明[6]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变成具体而直观的形象化教学,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
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心得
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心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心得中医临床经验总结心得通用10篇学习中医,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医知识与技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医理。
中医个人进修学习计划
中医个人进修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我是一名中医师,对中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我希望通过进修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中医医师。
因此,我制定了以下个人进修学习计划,以达到我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内容:中医基本理论、经络、气血津液、脏腑、病因病机、证候和辩证等。
进修方式:阅读相关中医经典著作,参加相关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参与讨论交流。
2. 中医临床实践学习内容:诊断、治疗、配伍、针灸、推拿、方剂等与中医临床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进修方式:参与临床实习,向资深老师学习临床技术和经验,参加临床技能培训。
3. 中医现代化研究学习内容: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研发等相关知识。
进修方式:深入研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学术论文,参与相关专题研究。
4. 中医药文化学习内容: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地域、学派等相关知识。
进修方式:参加古医籍研读班,参与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
5. 职业规范和伦理素养学习内容:中医师的职业操守、伦理道德等相关知识。
进修方式:参加相关专题讲座和研讨会。
三、学习安排1. 通过阅读中医相关经典著作和学术期刊,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
2. 参加各类中医学术会议、讲座和研讨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3. 安排时间参与临床实习和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临床技术。
四、学习方法1. 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包括阅读书籍、学术期刊、参加讲座、进行交流等。
2. 结合自身临床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深化理论学习。
3. 勇于探索,敢于实践,不断挑战自己,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五、学习评估1. 定期进行学习总结和自我评估,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2. 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检验自身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 参加专业考核,测试自己的学习成果,持续提高。
六、学习背景我自小喜欢中医药,对中医学充满了好奇。
在大学学习期间,我报考了中医专业,完成了学业并取得了中医师资格证书。
中医知识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知识学习心得体会读历代中医大家的医案,有如名师在侧,耳提面命,最有助于提高医术。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知识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知识学习心得体会1 中医难学,但学好中医有方法。
如何学好中医?一般来说,我们先要把课本学好,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
以下谈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几点体会,愿与读者分享。
一则,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这一条非常要紧。
我读大学时,是先在课堂上读四年书,再开始临床实习(大四时曾有两个月的临床见习)。
我认为,临床一定要早,若临床太晚,不利于医术提高。
临床要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否则,先在教室里呆坐几年,等到了临床,课堂学的东西都不记得了。
再者,只有从临床上才能体会到何为疾病,如何治病,中医如何取效,若不临床,以上都不过是想象,是闭门造车。
我自己的体会,多多临床,大有裨益。
我们可以从临床中学习。
每个病人都是我们的老师,病人拿自己的健康与生命交付给我们,这是对于我们的极大信任,千万别辜负了病人的信任。
要从病人身上学习,病人的症状变化,病人叙述的病情资料,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医。
二则,读各家医案。
读历代中医大家的医案,有如名师在侧,耳提面命,最有助于提高医术。
医案不能滥读,要读适合于自己的。
比如,若想提高伤寒水平,就读伤寒医家的医案;想提高温病水平,就读温病医家的医案;想提高针灸水平,就读针灸医家的医案。
我向来重视读医案,且自己也收集了坊间所出版的几乎所有医案着述,方便随时翻阅。
我读医案的方法。
读医案时不妨先读前半段的病情描述,然后自己分析,琢磨其病当辨为何证,需用何方,如何加减化裁,然后把自己的结果与原案对比,看自己差不哪里,为什么达不到原案的水平,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再努力。
这样读医案,每读一篇,都能有所提高,多读多提高。
若能坚持数年,广览诸家的数百医案,我相信,必可提高医术,兼可学得诸家的临证经验。
这个方法的要点是先找些好医案,比如叶氏的《临证指南医案》,多是先述病,后辨证,再有议论,列出方药,甚是方便我们学习。
中医院进修个人总结
中医院进修个人总结一、前言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宝库,历经数千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医术,我报名参加了某中医院的进修培训班。
在这段时间里,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中医的理论知识,还有幸亲身参与了诊治工作。
通过与各位名医的交流,我对中医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医术水平。
下面将结合我在进修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进行详细总结与分析。
二、理论学习在进修期间,我参加了为期六个月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学习,我对中医的体系框架和治疗原则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1. 中医理论基础中医理论基础学习主要包括中医经典、中医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经典著作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不仅了解了中医学的根本理论,还培养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中医哲学思想的学习则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治疗思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也是临床实践的核心。
通过进修课程,我学习了中医四诊合参和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
在实践中,我通过观察舌诊、脉诊等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判断。
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和讨论,我深感中医诊断的精确和独特,也更加了解了患者的需求和疾病的本质。
3. 中医方剂学中医方剂学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通过学习中医方剂学,我获取了中医处方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剂的使用方法。
在进修期间,我还有机会亲自参与方剂的调制过程。
通过调剂中药,我更加了解了草药的性味归经和药物的配伍禁忌。
此外,通过对方剂的实际使用,我也收获了一些独特的治疗经验。
三、临床实践进修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中医院的临床实习。
在实践中,我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与医师的指导和患者的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1. 病历书写病历书写是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进修期间,我学习了中医病历的书写规范和要求,包括病史采集、望诊、问诊、切诊等内容。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陈明松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
《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
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
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同样,中医仍旧从朴素的唯物观出发,对人体生病这样的现象阐发出“有诸内必形于其外”、“治病必求于本”这样的朴素的认识。
因此,中医临床必先望、闻、问、切,通过问寒热、察表里达到明虚实、辨阴阳的目的,这实际上是一个由症(外在表现)及证(病理)、由标(症状)到本(病因)的诊断过程。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
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医传统。
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
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
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
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
学习中医的四大步骤
学习中医的四大步骤中医有很多门派,各家各派又有各有风格,专精之路亦各有不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于我以上所言。
如果能找到好的师傅,帮助入中医之门,再琢磨出最适合自己的路子,则往往会事半功倍。
以上所论,不过抛砖引玉之言,愿与诸位医林前辈大德共勉之。
学好中医,必须配合读书,必需勤于临证。
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不临床而读书,只学到些想当然的医理。
只有从临床上回来,再读医书,则医理与临证豁然贯通,有情不自禁手舞之足蹈之之妙。
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则如药王所言:“具而学之尽善尽矣。
”如此方是病家之福。
四大步骤/方法方法/步骤1:修德为先。
我认为,医德大于医术。
德不修,徒论医术,不过是个普通的医生。
如果医德败坏,则根本就是含灵巨贼,也谈不上医术如何了。
修德之本,在于诚意正心。
这是居敬持志的功夫,也是最必要的功夫。
儒家在这方面达到了极致。
古人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是为人与治学的至境,是学医的最终理想。
学问的修得以至诚的德行为本,而德性的养成则以求知问学为途。
学医先“尊德性”,在这个信念的基础上,然后始能“道问学”而通医理。
我强烈建议读一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对于为人和为医教极有意义。
我曾在当当网的书评中写过这样的话:“极品中的极品,中国人必读。
这是国学入门的书,也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从初学者到饱学之士,皆需时时读几段这本书,可以提供无穷的儒家思想与智慧。
没有读的,抓紧读。
作为中国人,不管是哪个行当的,都要一读此书。
而且,此书不难,慢慢地就入手了。
”另外,学医还可以读读佛教方面的书,锤炼心性,修养佛性。
配合静坐,可以体悟许多与佛与医相关的东西出来。
再者,王凤仪老善人的嘉言录极有利于养心养性,不可不读。
之后,你就知道怎样学医,怎样行医,怎样做人了我曾经写过一篇《医德与医术》的文章,专门讲医德这个问题,可以找来参考一下。
强调一下,修德不是只管读书和背书,读书只是明了其中的道理,关键还得去做,去实践。
中医学习心得
中医学习心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
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在这个处处追求效率的时代,还原中医的本来面目,破除中医迷信,节约后来者的精力和时间,就是我现在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
唯其如此,中医界方可吸引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发扬光大。
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先从端正态度开始。
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说过,而且各有各的道理,我要强调的是,下面这种学习方式适合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系统掌握中医体系的人,也适合已经学医几年,或者读完了中医院校还一头雾水,愿意重新钻研的情况。
一,先宏观后微观。
一定要先对中医的学术体系有一个整体的大概印象,先通过走马观花式的浏览,然后再去学习具体的知识。
而不是一下就陷入到各种秘方,技法当中,纷纷扰扰,一锅浆糊。
临床上遇到很多医生已经号称可以攻克绝症了,结果自己得了感冒,还分不清是风寒还是风热。
基本的概念都是一塌糊涂,如何能够登堂入室?二,培养提高思辨能力,不要强调死记硬背。
中医学让人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就是要背诵大量的内容,而这是否有必要呢?我的体会是中医学里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是不多的。
远远不如法律,外语等专业。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1现在很多人学经典是带着一种批评的眼光来学,觉得经典这也不科学,那也不科学,你比经典都高明了,那你还学什么经典呢?你以一种抵触的情绪,认为经典过时了,那你怎么学得进经典?所以,学经典这个态度很重要,你必须完全地相信它,接受它,然后再思考怎么按照经典的思想去奉行。
只有这样,经典才学得进,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收获。
经典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考验,那么多人依靠经典成了名医,你有什么担心呢?所以,对于经典完全地可以信受奉行。
这里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条件和素质呢?因为它太重要了。
不具备这个条件,经典的学习整个就成了障碍。
记得在读《本草纲目》的时候,谈到白术这一条时,李时珍引了张锐《鸡峰备急方》的一则案例:"察见牙齿日长,渐至难食,名曰髓溢病。
用白术煎汤,漱服即愈。
"大家看到这个案例,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会不相信。
牙齿长到一定程度就定型了,怎么会越长越长,以致进食都困难呢?这太离谱了。
即便有这个髓溢病,牙齿那么坚硬的东西,怎么用白术漱漱口就能缩回去呢?简直太不科学了。
但,我不这么想,我首先是相信它,然后,再来思考它的道理。
首先,这个病名很有意思。
牙齿为骨之余,由肾所主。
肾主骨生髓,骨与髓乃是异名同类的东西。
牙齿日长,就好像是髓满了在往外溢一样,所以,叫做髓溢病。
现在要考虑的是这个牙齿为什么会日渐长长?髓为什么会往外溢?这一定是约束骨、髓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
骨、髓由肾所主,肾为水藏,故骨髓亦属水类,明白了这层关系,就知道对骨、髓的约束功能是由土系统来完成的,这亦是前面所讲的土克水。
现在土系统出了问题,土虚了,当然就会发生水溢,当然就会发生髓溢。
髓溢了,牙齿自然会日渐变长。
这个道理明白了,用白术来补土制水,控制髓溢,就是十分简单的事了。
这是我对髓溢病及其治疗的思考过程。
去年接治一位跟骨骨刺的患者,患者的双跟都有骨刺,疼痛厉害,以致足跟不敢落地,要踮起脚来走路,所以,生活感到很困难。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医学习心得体会中医学习心得体会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
学习中医的心得
学习中医的心得展开全文按:熟悉我的朋友知道除了新闻考古以及时评之外,我还写一些哲学方面的内部,比如甲骨文,周易,风水以及面相。
特别是对古文字以及其背后的地缘以及哲思有了了解之后,看中医方面的内容更为畅达。
当初老师授学的时候,谈论过几句中医,其也是世家,只不过他学文了,便无缘中医,又云,中医的消亡不会毁于中医医生而是毁于中药。
象数易大师尚秉和先生既通易理,也通中医,目前仍有弟子在北京行医。
在我看来,中医在寻找自己合法性地位以及在哲学以及科学方面的探索是走在非常前面的,而且千年积淀,虽然中医流派纷呈,但是根基以及脉络都在,这些是很多西方科学都无法比拟的。
还有一点,在西医以及哲学语境中,人生是神秘的,不可认识的,而这些在中哲看来,人生以及人是可以认识的。
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以前人看《史记》并不是看其中的历史掌故,而是学习其“文气”。
在搜资料的时候发现这篇文章,气脉具在,作者不知道是谁,分享给大家。
------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极不情愿地登上了从佛洲回多伦多的飞机,飞机在高空翱翔,我的心又回到跟诊在老师身边的日子里,数周以来,亲眼看到经方出神入化的治病威力,看到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被老师信手捻来的几味药救回来的笑脸,也看到一桩桩一件件因激素、化疗和手术摧残饱受痛苦而冤枉丢了性命的案例。
肃然惊起,原来中医可以做到如此,暗自庆幸有机会来到桃花岛学到正统的中医。
说来汗颜,学医从医至今十多年,书是翻了几本,病人也看了不少,其实心知肚明,辨证之法实在不通,临证治病,仅凭浅薄经验,乱枪打鸟是无上法宝,以所知一切有效之法并用,以求有效,一旦得效,则以为得法,雕虫小技视为至宝,现在想来无地自容。
入宝岛,岂能空手而归?就把我一些粗浅的体会说来与大家分享:一、知常达变看老师人纪录影时,经常听到老师说何为正常人,当时觉得这些都是常识,未加重视。
到了老师看诊现场才知道正常人定义的重要。
西方医学为什么拥有大量先进的高科技设备,建立了庞大复杂的医学理论,仍然常常会漏诊、误诊,常常不是过度治疗就是根本不知从何入手,究其原因就是被一大堆细枝末节的信息所蒙蔽,因果颠倒,反而忘了什么才是正常人,忽略了人的本能反应,既然不知何为正常,又怎么知道何为不正常,自然动手即错。
中医学生在校个人总结
中医学生在校个人总结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学生在校个人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中医学生在校个人总结1大学中医学院的生活让我收获匪浅,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同时,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注重于对各种相关医学知识的学习。
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参加各种活动,这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
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
在“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下,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在校期间,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及其方针、路线和政策,政治思想觉悟高,积极参加各项思想政治学习活动。
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及学院各项规章制度。
在校风的鞭策下,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进取、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我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以“热情、求实、尽职”的作风,积极完成学校和年级的各项任务,在临床实习期间,持着主动求学的学习态度,积极向医院的医生学习,秉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信念,孜孜不倦地吸收医学知识为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我崇尚的理念。
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是我个人的基本原则。
身为学生的我在修好学业的同时也注重于对社会的实践。
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
大学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中医的精要点滴-JT叔叔的老师-蔡壁名教授专访学习中医的精要点滴星期六, 六月6th, 2009 一位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研究造诣深厚的学者,提出了对于学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经验与心得,非常难得,也非常珍贵,特别在这里引用,与大家分享。
※※※※※※※※※※※※※※※※※※※※※※※※※※※※※※※※※※秀才学医,笼里抓鸡前言──访问缘由古谚云:「秀才学医,笼里抓鸡。
」自古以来,众多医家皆有共识:若未深刻体悟中国文化及思想,便难以穷尽医道的精微。
是以高举「不学易不足以言太医」、「医道同源」、「医为格物致知一事」等说者甚多。
近代以降,由于历史因素,使中医系的教育脱离传统路线,中西医汇通及中西医一元化成为现代中医教育的核心思维。
全面吸收西方科学的长处,固然是使中医登上国际舞台的一大利器,但是向传统思想叩问顶礼,更是不可忽略的浚源壮本之道。
就中医系的教育现况而言,虽不乏坚实的科学知识与思维架构,但若谈到对传统医家的文化背景的深切认识,便往往付之阙如。
因此,系学会一直期盼能寻得一位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医家思想深入钻研的师长,并与之对话,希冀能为本系埋下生机盎然的文化种子。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多方打听,系学会得知目前于台湾大学中文系任教的蔡璧名先生,不仅国学基础深厚,对中医更有深入的研究。
于是系学会利用寒假的时间,特别向蔡教授进行专访。
约莫一个半小时的访谈过程中,教授精辟的论述,加深了我们对中医本质及如何学习的了解。
以下是访谈内容,愿与全系同学分享。
教授简介蔡璧名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班,现任台湾大学中文系专任副教授,暨台大望月诗社指导老师,并身兼台大中医典籍研究社的指导老师,一向致力于传统医、道思想的学术研究。
着有《身体与自然──以《黄帝内经素问》为中心论古代思想传统中的身体观》、〈五行系统中的色彩──试论色彩因何存在于系统化五行说中〉、〈《本草备要》中的认识观──以《本草备要》为中心重审阴阳五行理论〉、〈重审阴阳五行理论:以本草学的认识方法为中心〉、〈庄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新诠(上)〉、庄子「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新诠(下)〉、〈疾病场域与知觉现象:《伤寒论》中「烦」证的身体感〉、〈身外之身:《黄庭内景经》注中的两种真身图像〉等学术著作。
另着有诗集《渡口芙蓉》。
问:可否请教授就您求学历程的各个阶段,谈谈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邂逅与因缘?答:走上和中医相关的道路,不完全是意外。
小时候的我非常喜欢文学,大学联考后我只填了八个志愿,全部都是中文系。
读中兴大学中文系时,我非常喜欢中国哲学,并且遇到了一名我很尊敬的老师:王淮先生。
他时常在课堂上灌输我们这个观念:「女生不够聪明,不适合走思想。
」,由于我实在太尊敬王淮老师,所以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因此之后我一直认为自己会研究中国文学。
不过当时的中国文学研究受西方学术影响甚深,如新批评法等理论,而我个人对此并不那么喜爱与认同。
后来我考上师大国文研究所,当时师大正处于经学研究的全盛时期,而经学同时是师大研究所的特色,所以我有计划的在硕士班修完五经的课程。
当时我已经打算要研究经学了,但有天和一群同学到图书馆找数据时,突然有位同学感叹道:「外面阳光正好,我们却要在这里做这些事情,一、两百年后,我们也许就像某些经学家一样,只留给图书馆一个名字。
」忽然间,我有点不太想就此埋首经学研究了。
后来我的指导老师周何先生给了我关于礼学方面的题目,回去看了那个题目之后,过了两个礼拜,我对老师说:「老师,对不起,这个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不够壮美,无法让我燃起研究的热情与感动。
」那年寒假我到中国大陆,在北京图书馆寻找论文数据时,凑巧看到文革时代刘少奇打算废医存药的相关文章。
他认为中医理论在现代已经行不通,但中药无罪,仍有许多利用价值,我们仍可用西方医学理论指导中药的运用。
现在不管在日本、中国大陆,甚至是台湾,很多中医都已走上这条路。
当我接收「中医理论不行」论点的一剎那,身为中文系人的本能反应油然升起。
中医的理论在现代不是还没有好好被人研究过吗?还没有进行研究,就让人否定了这门学问,岂不是被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真是冤枉至极。
那时我想,或许我可以做这个题目。
回台湾后,我便跟指导老师说,我想改作传统医家思想的研究,老师听了非常紧张,因为那个年代没有人在中文系从事「身体」研究,也没有人在历史系作「医疗」方面的题目。
老师说如果我坚持作医家思想,可能会考不上博士班。
与老师讨论后,采了折衷之道,我的硕士论文就写五行思想,好歹五行思想也是先秦诸子的一家,应该「合法」,老师听了也勉强接受。
我那时写这题目十分自在,因为我真的很想了解这门学问的来龙去脉。
研究这个题目的过程很有趣,有天我无意间翻到一本生理学专著,是日本人在中日八年抗战期间,以中国人为活体解剖对象的研究书籍。
过程极不人道,但那本书至今仍难以超越,从中可以看到非常真实的人类活体脏腑颜色。
我那时发现,五行理论的色彩配应和真正的身体居然如此契近。
后来参考了星象、土壤等方面的研究,我觉得五行学说的起源应该有一些经验基础,不是穿凿附会,也不是许多近代中国学者所认为的──幼稚的机械循环论。
后来我考上台大中文所博士班,不再受到限制,就开始作传统医家思想研究,并决定研究《黄帝内经》。
我找了一位治学方法非常严谨,功力也很深厚,并且能让学生自由发展的指导教授:林丽真先生,开始作这个题目。
当时我把整部《黄帝内经》做成电子文件,将王冰注、林亿、高保衡校正的文字一一输入计算机,一边点校,一边写论文,把所有观念从一个小饤饾,慢慢荟萃,发展茁壮。
从逐字消化,以及查阅生难字词,在批注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把脉的功力竟随之增进,便对这门学问愈加感兴趣了。
初到台大任教时,我的资历尚浅,第一年申请的计划是《黄庭内景经》,当时的想法是,从《黄帝内经》里我知道了中医的身体,那么「丹道」的身体又是如何?那段期间由于经费有限,助理很少,而我习惯先做半年的研究才提出计划,所以我便想,不如在《黄庭内景经》完成前先做些东西。
当时突发奇想,想到一般人都是透过一本书来了解本草,但我想到另一条途径,透过研究汉代至民国的本草书籍,对每一味药的历史做一个纵观的了解。
最后决定从「本草学中的认识观」切入,并以此计划申请国科会的补助。
初步搜集的历代本草著作便已超过百本,若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显然无法完成爬梳的工作,于是我召募了一些助手,主要来自我所教授的大一国文班上的学生,他们同时也是望月诗社的成员。
这些学生的国文程度都有一定水平,我制定凡例,请他们帮忙剪贴、收集并整理重复或类似的内容,后来便将《神农本草经》里所列出的三百六十五味药的历代流变都整理完毕了。
当中耗费的人力十分可观,起初我曾想过自掏腰包,但没想到一下子就花去十余万,把我吓坏了。
因为历代的资料太多,而书籍也很昂贵,即便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中国医药学院印制数据,同样需要一笔支出。
后来我决定义务帮学生上中医课,而他们则相对地帮我工作。
当时甚至还有几位欲报考中医检特考的学生闻风而来,他们认为与补习班动辄数万的上课费用相较,用义务工作换取免费的中医课程非常划得来,于是一年内,我的学生从个位数累积到上百人,我甚至必须向学校借教室上课。
虽然是编制外的课程,我仍然认真准备,甚至为了增进学生的理解而做了精美的投影片。
例如《伤寒论》便用图片分解每一条经文,让他们认识病机。
于是我在做《黄庭》计划的两年中,本草计划的申请已有初步规模,《黄庭》的研究计划结束后,就接着做本草。
除了医家思想之外,我个人非常喜欢庄子,所以研究计划也一直依违在这两者之间。
由于当初台湾大学是以先秦诸子学门的专长聘用我,因此我谨守本分地,一篇道家论文、一篇医家论文交错发表。
发表医家论文时我往往会有些踌踷,因为审查的人向来都不是中医系的教授。
而国内有一些研究领域跟医疗相关的学者,对这套学问却不一定认同,他们难免会觉得我的论文充满「宣扬中国文化伟大论」的思想──这是对我论文的评语中,一句令我十分惊讶的话。
我认为在技术之外与内,看待这门学问的眼光真的很不一样。
我早年认穴位的时候也要经过背诵,可是现在却觉得不需要背,只要一个人站出来,穴道的名字就在那里了。
同样地,每多读一次《伤寒论》,我都会觉得又比上回进步许多,但这种感觉并非「我觉得进步了」,而是「我去年怎么讲解得那么糟?」自问去年怎么没有发现呢?后来因缘际会参加了中研院民族所余舜德先生所领导的读书会,本来个人子计划的研究题目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坐相与身体感」,可是第一年读书会主持人设计的题目是「物与身体感」。
他说不一定要篇篇都写自己原初申请的题目,只要在三年计划完成前写好该题即可。
正好这年暑假我拜一位上海的经方老师为师,投注了大量精力重习《伤寒论》,而暑假时我觉得自己实在离不开这本书,也不想离开这个主题,于是就从《伤寒论》里找寻研究题目。
那年刚好遇到几位性情忧郁的学生,成天将「烦」字挂在嘴上,我的论文题目就此诞生:〈《伤寒论》中烦证的身体感〉。
伴随着《伤寒论》的学习,从经典缜密的叙述切入,了解中国人如何认识「烦」,以及烦证的身体感。
近年台大成为五年五百亿经费补助政策的对象之一,学校为了提升通识教育的内容,找我开大班通识课。
几经考虑,为了同时满足中文系阅读经典的需求以及一般学生修课的需要,我尝试开了:「医家经典中的身体论述」。
上课讲义原建构自我的几篇相关论文。
由于当初论文撰写时即考虑文科读者对这个领域可能不甚熟悉,所以诠释原典力求浅显详细。
每堂课我上完九十分钟的演讲课以后,便让TA带领三十分钟的体验课,在各组分配到的体验课教室教导同学舌诊、脉诊及足六经的穴道,因为唯有实际体会过,才能相信和接受这套理论。
这门二百多人的课程排在早上一、二节,我通常在八点十分抵达教室,每周比我晚到的学生大约只有五人,他们彷佛觉得晚到教室就吃亏了。
学期中我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主要是《内经》、《伤寒论》的缮本、标点本,和其它的参考书籍。
后来我发现买书的状况非常热烈,虽然这只是参考书目,而非必读书目。
此时,我深刻觉得若是只是敎授论文的内容似乎有点对不起同学的用心,而考虑更换课程内容。
最后我被一位中文系学生的热诚感动。
记得刚讲完《黄帝内经》,准备讲《伤寒论》的时候,那位学生下课后来问我:「请问老师,我回家要预习哪个部份?」我说先预习「太阳上篇」。
她又说:「预习完太阳上之后呢?老师,我从这个礼拜到下礼拜都要一直念这一科。
」当下我决定换课,那时学期还剩八周左右,我打算教完《伤寒论》。
我的助教都曾在寒、暑假集训时听过我讲《伤寒论》,有些人不止听过一遍,我常与他们讨论,一边修正教学方式,直到学生能跟得上进度。
课程非常吃重,要读的内容很多,到了最后一周,我发现课上不完,便和学生讨论是否要删减或压缩课程,但他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最后决定在期末考当天早上七点准时加课,八点半进行期末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