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2孔姓家谱
孔氏家谱考略
孔氏家谱考略《孔子世家谱》是孔氏家族总谱,以其延时之长,纂辑之广被誉谱牒之冠,是世界上连续传承时间最悠久,记录最完整,资料最详谨,内容最广泛的家族谱牒。
2005年,《孔子世家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孔氏族谱虽然最早由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刊行于元丰八年,迄今已有九百三十三年,但是孔氏世系早已散见于各种史籍和官方谱碟及孔氏著述。
如《左传》、《史记·孔子世家》、《汉书·孔光传》、《后汉书·孔僖传》、《后汉书》太子贤注、《南史·孔愉传》、《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有被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刘义庆《世说新语》所引用的《孔氏谱》及唐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今已亡佚)。
孔氏家学著作《孔子家语》、《孔丛子》记载孔氏家学渊源和世系传承。
这些史料也同时佐证无论官修还是私修均有孔氏家谱历代相承并广泛流传。
孔宗翰创刊孔氏族谱就是凭依家传古谱而作。
但是此古谱只是记载袭封嫡长一系,所以他感叹“吾族家谱,但次承袭一人,疏略之敝,识者痛之。
盖先圣之后,于今千五百余年,世有贤俊,苟非见于史册,即后世泯然不闻,是可痛也。
”于是他搜集史料,汇集成册,“用广流传”。
从前面史料内容看早期孔氏族谱并非仅仅限于袭封一系,而是记载很多旁系孔氏如《孔氏谱》载会稽孔氏,《宰相世系表》记有下博孔氏。
孔宗翰元丰谱之后,孔氏族谱刊修不断,如:南宋绍兴谱(南宗)、南宋景定谱(南宗)、元大德阙里世系图(北宗)、元天历谱(南宗)、元中兴重立宗支图(北宗)、元至正谱(南宗)、明洪武谱(南宗)、明成化谱(南宗)、明天启谱、清顺治谱、清康熙谱、清乾隆谱、民国谱直至2009年。
另有收录孔氏世系和闻达子孙的《东家杂记》、《孔氏祖庭广记》、《阙里志》和《阙里文献考》。
纵览孔氏不同历史时期的家谱,从内容到体例是逐步发展,由简单粗略渐次充实完善,以致成为今日详尽完备的煌煌巨著,不愧为世界谱碟之冠。
孔子家族世系表
孔子家族世系表一、孔子家谱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
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
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由于孔氏谱系的完善,有时孔姓人也会遇到了一些小小的不便之处。
如若按孔氏家规规定,同姓同宗晚辈见到长辈一定要按辈份称呼,往往出现年龄相仿者辈分相差数辈甚至十数辈的情形。
另衍圣公府里面不用孔姓为佣人,主要原因就是衍圣公很可能比多数同宗人辈份要低,导致主仆关系和辈分关系发生尴尬。
一些孔姓贫穷人家可能会先改名姓再进府为仆。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二、世系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卌五世祖蟜极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卌三世祖契卌二世祖昭明卌一世祖相土四十世祖昌若卅九世祖曹圉卅八世祖冥卅七世祖振(王亥) 王恒卅六世祖上甲微卅五世祖报乙卅四世祖报丙卅三世祖报丁卅二世祖主壬卅一世祖主癸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廿四世祖商王祖乙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十九世祖商王廪辛十八世祖商王康丁十七世祖商王武乙十六世祖商王文丁十五世祖商王帝乙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 微子微仲衍十三世祖宋公稽十二世祖宋丁公申十一世祖宋愍公共十世祖弗父何九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孔家家谱
孔氏家族[编辑] 家谱孔孟后人现在取名,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
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
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明天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荫植)奏准。
后续二十个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
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
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
这并非是孔孟传人一直使用的,而是在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作为孔孟后裔行辈的顺序的。
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3],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他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编辑] 世系卌七世祖黄帝轩辕氏卌六世祖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蟜极卌四世祖帝喾高辛氏卌三世祖契卌二世祖昭明卌一世祖相土四十世祖昌若卅九世祖曹圉卅八世祖冥卅七世祖振(王亥) 王恒卅六世祖上甲微卅五世祖报乙卅四世祖报丙卅三世祖报丁卅二世祖主壬卅一世祖主癸三十世祖商王成汤(太乙) 廿九世祖太丁商王外丙商王仲壬廿八世祖商王太甲(太宗) 廿七世祖商王沃丁商王太庚廿六世祖商王小甲商王雍己商王太戊(中宗) 廿五世祖商王仲丁商王外壬商王河亶甲廿四世祖商王祖乙廿三世祖商王祖辛商王沃甲廿二世祖商王祖丁商王南庚廿一世祖商王阳甲商王盘庚商王小辛商王小乙廿一世祖商王武丁(高宗) 二十世祖商王祖庚商王祖甲十九世祖商王廪辛十八世祖商王康丁十七世祖商王武乙十六世祖商王文丁十五世祖商王帝乙十四世祖商王帝辛(纣) 微子微仲衍十三世祖宋公稽十二世祖宋丁公申十一世祖宋闵公共十世祖弗父何九世祖宋父周八世祖世子胜七世祖正考父六世祖孔父嘉五世祖木金父高祖祁父曾祖防叔祖父伯夏父叔梁纥孔子子孔鲤孙孔伋曾孙孔白玄孙孔求六代孙孔箕七代孙孔穿八代孙孔谦九代孙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十代孙孔忠十一代孙孔武十二代孙孔延年十三代孙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孔氏家族,作为“天下第一家”,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一个庞大家族。
其中,衍圣公是孔子的嫡系后裔,世袭公爵,在家族中是大宗;其余旁系等则为小宗。
随着孔子后裔的不断繁衍,为数益众。
为便于管理,在孔氏家族内部建立起了一整套组织系统。
最初曾分为“五位”,后又分为“十二派”,到明清两代,发展到高峰时期,又增为60户。
每户设有户头户举一至三人。
清代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六十户户头户举点名清册》中一一列举了60户的名称,诸如:大宗户、道沟户、终吉户、栗园户、泗北户……等等。
这60户孔氏家族各设族长一人,负责管理全部孔氏族人,另设林庙举事一人辅佐族长。
族长是由衍圣公在孔氏族人中检选的,在家族中德高望重,辈长年高。
孔氏族人把族长的办事处叫做“族长衙门”,“族长衙门”和“知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合称“孔府四衙门”。
60户的户头户举则是“每户族众表率,必得老成持重,心地明白,衣冠整齐,为本户所钦服者,始克充选。
”曲阜的孔氏家族自分为60户以来,至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修谱时,仅在谱的人数就多达2万多人,每户约有数百人不等,人数多的达千人以上,只有极少数户为数十人。
孔府还要给族长约十大亩土地作为养赡,户头户举也拨给二、三大亩作为养赡,外地的户头户举则“各赐衣巾,赏给劄付”。
孔子的家乡在曲阜,对于所有迁居外地的孔氏族人,均称做“流寓户”。
孔氏的流寓户经过多年来的迁徙,已遍及全国,他们分布于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湖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黑龙江、云南、贵州、湖北等20余省。
这些流寓户在异地一般都是聚族而居。
孔氏家族还有一条规定,就是不准随意取名,要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行辈取名。
孔府曾专门颁布过《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
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
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
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
孔氏家谱考略
孔氏家谱考略《孔子世家谱》是孔氏家族总谱,以其延时之长,纂辑之广被誉谱牒之冠,是世界上连续传承时间最悠久,记录最完整,资料最详谨,内容最广泛的家族谱牒。
2005 年,《孔子世家谱》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长家谱” 。
孔氏族谱虽然最早由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刊行于元丰八年,迄今已有九百三十三年,但是孔氏世系早已散见于各种史籍和官方谱碟及孔氏著述。
如《左传》、《史记·孔子世家》、《汉书· 孔光传》、《后汉书· 孔僖传》、《后汉书》太子贤注、《南史· 孔愉传》、《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有被裴松之《三国志注》和刘义庆《世说新语》所引用的《孔氏谱》及唐黄恭之《孔子系叶传》(今已亡佚)。
孔氏家学著作《孔子家语》、《孔丛子》记载孔氏家学渊源和世系传承。
这些史料也同时佐证无论官修还是私修均有孔氏家谱历代相承并广泛流传。
孔宗翰创刊孔氏族谱就是凭依家传古谱而作。
但是此古谱只是记载袭封嫡长一系,所以他感叹“吾族家谱,但次承袭一人,疏略之敝,识者痛之。
盖先圣之后,于今千五百余年,世有贤俊,苟非见于史册,即后世泯然不闻,是可痛也。
”于是他搜集史料,汇集成册,“用广流传” 。
从前面史料内容看早期孔氏族谱并非仅仅限于袭封一系,而是记载很多旁系孔氏如《孔氏谱》载会稽孔氏,《宰相世系表》记有下博孔氏。
孔宗翰元丰谱之后,孔氏族谱刊修不断,如:南宋绍兴谱(南宗)、南宋景定谱(南宗)、元大德阙里世系图(北宗)、元天历谱(南宗)、元中兴重立宗支图(北宗)、元至正谱(南宗)、明洪武谱(南宗)、明成化谱(南宗)、明天启谱、清顺治谱、清康熙谱、清乾隆谱、民国谱直至2009 年。
另有收录孔氏世系和闻达子孙的《东家杂记》、《孔氏祖庭广记》、《阙里志》和《阙里文献考》。
纵览孔氏不同历史时期的家谱,从内容到体例是逐步发展,由简单粗略渐次充实完善,以致成为今日详尽完备的煌煌巨著,不愧为世界谱碟之冠。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孔氏家族,作为"天下第一家",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一个庞大家族。
其中,衍圣公是孔子的嫡系后裔,世袭公爵,在家族中是大宗;其余旁系等则为小宗。
随着孔子后裔的不断繁衍,为数益众。
为便于管理,在孔氏家族内部建立起了一整套组织系统。
最初曾分为“五位”,后又分为“十二派”,到明清两代,发展到高峰时期,又增为60户。
每户设有户头户举一至三人。
清代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六十户户头户举点名清册》中一一列举了60户的名称,诸如:大宗户、道沟户、终吉户、栗园户、泗北户……等等。
这60户孔氏家族各设族长一人,负责管理全部孔氏族人,另设林庙举事一人辅佐族长。
族长是由衍圣公在孔氏族人中检选的,在家族中德高望重,辈长年高。
孔氏族人把族长的办事处叫做“族长衙门”,“族长衙门”和“知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合称“孔府四衙门”。
60户的户头户举则是“每户族众表率,必得老成持重,心地明白,衣冠整齐,为本户所钦服者,始克充选。
”曲阜的孔氏家族自分为60户以来,至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 年)修谱时,仅在谱的人数就多达2万多人,每户约有数百人不等,人数多的达千人以上,只有极少数户为数十人。
孔府还要给族长约十大亩土地作为养赡,户头户举也拨给二、三大亩作为养赡,外地的户头户举则“各赐衣巾,赏给劄付”。
孔子的家乡在曲阜,对于所有迁居外地的孔氏族人,均称做“流寓户”。
孔氏的流寓户经过多年来的迁徙,已遍及全国,他们分布于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湖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黑龙江、云南、贵州、湖北等20余省。
这些流寓户在异地一般都是聚族而居。
孔氏家族还有一条规定,就是不准随意取名,要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行辈取名。
孔府曾专门颁布过《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
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
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
孔子世家谱之宗派户支
第十九派1户: 泾 为第五十八户,称息陬户
第二十派2户: —思度┬克佐 为第五十九户,称西林户
└克弼 为第六十户,称林西户
一. 派 派有两种,一种是在 53 代中,除迁居外地及无传者外,其余 20 人每人定为一派,按序号称第
一派、第二派等等,共 20 派。全部是 53 代。另一种是在分 20 派之前迁居外地的,以落居地为名, 如鲁山派、献县派、衢州派等,共 13 个派,不是一个代次,约在 35-49 代之间。[有一例外:39 代 温宪迁居湖南桂东,称湖南桂东支。]
中兴祖前支派
平阳派 郏县派 宁陵派 献县派 丹阳派 岭南派 临江派 浏阳派 鲁山派 湖南桂东支
上代失叙各支
山西赵城县支 滨县孔家庄支 甘肃民勤县支 河北蠡县支 德州大刘庄支 河北清丰县支 河北武 清县支 河北青县支 吉林依兰县支 河北定县支 河北肃宁县支 青海亹源县孔家庄支 青海亹源县克 图沟支 甘肃永登县支 陕西吴堡县支 曹县孔油坊支 范县汤家庄支 胶县大沟庄支 河北邢台县支 新泰县万家庄支 察哈尔赤城县支 河北沧县支 寿张县支 河北献县支 河北武清县支 四川会理县支 奉天开通县支 河北新镇县支 奉天开通县支 黑龙江肈州县支 河北良乡县支 河北高邑县支 沂县富 义庄支 甘肃天水县支 陕西安康县支 江苏靖江县支 江苏铜山县支 福建闽侯县支 江苏上海县支 云南安宁县支 云南景东县支 广西平南县支 安徽亳县支 江苏铜山县支 江苏东台县支 贵州关岭县 支 江苏沛县支 江苏川沙县支 广西北流县支 四川渠县支 河南周家口支 河南嵩县支 广西陆川县 支 广西向都县支 广西养利县支 江苏铜山县支 河南信阳县支 河南伊阳县支 贵州清镇县支 贵州 黔西县支 贵州兴义县支 云南峨山县支 广西贵县支 江苏奉贤县支 云南弥渡县支 河南新郑县支 河南睢县支 江苏扬州县支 云南禄丰县支 河南鄢陵县支 江苏海门县支 云南华坪县支 江西赣县支 浙江嘉属县支 贵州贵阳县支 湖南衡阳县支 贵州安南县支
孔子家谱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纮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孟、曾、颜三族亦用孔姓行辈排序,唯开始时期和严格程度各有差异。
[编辑]
二、世系
卌七世祖 黄帝轩辕氏
卌六世祖 少昊金天氏(玄嚣)
卌五世祖 蟜极
卌四世祖 帝喾高辛氏
卌三世祖 契
卌二世祖 昭明
卌一世祖 相土
四十世祖 昌若
卅九世祖 曹圉
卅八世祖 冥
卅七世祖 振(王亥) 王恒
卅六世祖 上甲微
清乾隆5年(1740)御赐10字: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道光19年(1839)御赐10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民国9年(1920)孔子76代衍圣公孔令贻报北洋政府批准20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肈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孟子后代也沿用孔氏家族的排辈用字,但孟子晚孔子三代。所以实际上,孟家比孔家晚三辈。
因为孔子被称为圣人,而孟子被称为亚圣,所以孟家的辈分排列和孔家一样。同样的辈分排列的还有曾、颜两个姓氏,他们主要是因为曾子、颜回。比如,相声演员孟繁贵,就和孔繁森一个辈分,历史上还有一个叫孔祥熙的,比这低一辈。不过,因为孔家是圣人之后,为了表示对孔家的尊敬,一般说来,孟、曾、颜三姓氏要是在平常的交往中,遇到比孔
孔氏族谱
孔振 文宣公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昭俭 文宣公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光嗣 泗水主簿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仁玉
文宣公兼曲阜县 令
孔宜
文宣公兼曲阜主簿 、赞善大夫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延泽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宗愿 衍圣公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若愚 衍圣公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端立 衍圣公
27
二十七代 孙
28
二十八代 孙
29
二十九代 孙
30 三十代孙
31
三十一代 孙
32
三十二代 孙
33
三十三代 孙
34
三十四代 孙
35
三十五代 孙
36
三十六代 孙
37
三十七代 孙
38
三十八代 孙
39
三十九代 孙
40 四十代孙
41
四十一代 孙
42
四十二代 孙
43
四十三代 孙
44
四十四代 孙
45
四十五代 孙
46
四十六代 孙
47
四十七代 孙
48
四十八代 孙
49
四十九代 孙
50 五十代孙
51
五十一代 孙
52
五十二代 孙
53
五十三代 孙
54
五十四代 孙
55
五十五代 孙
孔乘 崇圣大夫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灵珍 崇圣侯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文泰 崇圣侯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渠 崇圣侯
孔家族谱;总谱;卷一
孔长孙 崇圣侯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
孔氏族谱的辈分说明孔氏家族,作为“天下第一家”,是由同一始祖孔子繁衍下来的一个庞大家族。
其中,衍圣公是孔子的嫡系后裔,世袭公爵,在家族中是大宗;其余旁系等则为小宗。
随着孔子后裔的不断繁衍,为数益众。
为便于管理,在孔氏家族内部建立起了一整套组织系统。
最初曾分为“五位”,后又分为“十二派”,到明清两代,发展到高峰时期,又增为60户。
每户设有户头户举一至三人。
清代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六十户户头户举点名清册》中一一列举了60户的名称,诸如:大宗户、道沟户、终吉户、栗园户、泗北户……等等。
这60户孔氏家族各设族长一人,负责管理全部孔氏族人,另设林庙举事一人辅佐族长。
族长是由衍圣公在孔氏族人中检选的,在家族中德高望重,辈长年高。
孔氏族人把族长的办事处叫做“族长衙门”,“族长衙门”和“知县衙门”、“百户衙门”、“管勾衙门”合称“孔府四衙门”。
60户的户头户举则是“每户族众表率,必得老成持重,心地明白,衣冠整齐,为本户所钦服者,始克充选。
”曲阜的孔氏家族自分为60户以来,至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修谱时,仅在谱的人数就多达2万多人,每户约有数百人不等,人数多的达千人以上,只有极少数户为数十人。
孔府还要给族长约十大亩土地作为养赡,户头户举也拨给二、三大亩作为养赡,外地的户头户举则“各赐衣巾,赏给劄付”。
孔子的家乡在曲阜,对于所有迁居外地的孔氏族人,均称做“流寓户”。
孔氏的流寓户经过多年来的迁徙,已遍及全国,他们分布于浙江、江西、山东、四川、江苏、广西、福建、河北、安徽、岭南、湖南、山西、甘肃、吉林、青海、陕西、黑龙江、云南、贵州、湖北等20余省。
这些流寓户在异地一般都是聚族而居。
孔氏家族还有一条规定,就是不准随意取名,要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行辈取名。
孔府曾专门颁布过《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
迩来我族人满数万丁,居连数百里。
岂唯目不能偏识,而且耳不能遍闻。
若无行辈则昭穆易紊,无表字则称谓不论。
孔氏家族谱
孔氏家族族谱孔氏家族族谱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
孔氏宗族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视修谱为合族大事,通过修谱可以把居住分散、血缘关系相对疏远的孔氏族人组成一体,从而达到“详世系、联疏亲、厚伦谊、严冒紊、序照穆、备遗忘”的目的,修谱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和清查“外孔”的渗入。
简介最初的孔氏家乘,只是以抄本传世,记载世袭奉祀的宗子名字。
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官居朝议大夫孔氏族谱图的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深感个别抄本易于散失,而且每代仅录一人,使家族中许多贤达之士未能载入史册,年代久远后必被湮没,决定广收资料,创修孔氏族谱。
这是孔氏宗族的第一部族谱,将本族嫡系及支庶一并收入,正式镂版印刷。
孔宗翰之后的四百年间,宋、金、元历朝更替,屡值兵燹战乱,其间孔氏谱牒虽曾进行过重修,但没有正式刊刻。
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才又一次组织重修并付印。
这次重修的族谱接受以往濒于失传的教训,特对修谱之事作了文字上的规定:此后族谱“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大修以甲子为期”。
按此规定,应当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左右修谱,但由于种种原因,修谱工作比规定时间向后拖了六十多年,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才纂修族谱,这距上次修谱已有133年的时间。
而后的康熙、乾隆朝的甲子年均按时修谱,但乾隆甲子(1744年)负责修谱的是孔继汾,他后来因被告触犯了清朝《会典》而陷入文字狱,充军到新疆伊犁。
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没有再大修过族谱,直到民国九年(1920年)倡修全族大谱,经土7年努力,在民国二十六年方大功告成。
这部民国族谱是最大规模的一个孔氏全国合族大谱。
纂修北宋元丰及明弘治年间所修的孔氏族谱,久已亡佚,今天能看到的只有天启、康熙、乾隆和民国所修的四部。
从这四部族谱的纂修人员的设置来看,可以发现,随着世代推移,修谱机构的设置规模逐渐扩大。
为确保修谱工作的顺利进行,衍圣公府建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如乾隆九年(1744年)修谱时,设立鉴定一人,由衍圣公担任;监修二人,由三品执事官和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担任;提调二人,由正一品荫生候选员外郎和曲阜县世职知县担任;以下编次、掌收、校阅、誉录、督刊、收发等职,也是各由四品执事官、候选州同知之类有官职者及有科名的人员担任。
孔氏族谱
孔氏族谱惟/戈温*扌/纟昭/昌光仁*宀/曰延38 39 40 41 42 43 44 45宗若端*王*扌/应元之/万*氵思克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希言公彦承弘/宏闻贞尚胤/衍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有名(字)的排辈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
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
孔氏的辈份大多数孔氏都比较清楚,此次续修孔子世家谱有些地区的族人弄不清辈份。
续修办公室曾在发简报时做了介绍,但现在仍有人不太清楚,为什么有“希伯公彦承”的说法,其实是当时名字订了辈字,“字”也订了辈字,把两者弄混了。
当时给“字”订的辈字是:士、伯、文、朝、永,以、知、用、之、懋。
明崇祯二年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续订“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时,同时也订了“字”的辈字:起、鐘、振、体、京,显、法、泽、羽、瑞。
其后再续辈字时,没有再续“字”的辈,这一点可能有的孔氏族人不清楚,记混了。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五十七代“言”字辈,是因当时孔讷已袭爵,即以其言旁为辈,有的族人认为是“希讷公彦承”是错误的。
-- 告孔氏族人书续修孔子世家谱告全体族人书先祖孔子被历代尊为“大成至圣先师”,近代誉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其学术思想对后世中国以及整个东方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孔姓的来源与孔子的关系孔氏家谱及字辈排行
孔姓的来源与孔子的关系孔氏家谱及字辈排行孔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
孔氏,主要源于子姓,或以人名、祖名为姓。
如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后人以其名为姓;[1-2]宋国大司马孔父嘉为孔姓的孔姓始祖。
子姓。
或以人名、祖名为姓。
如春秋时郑国有出自姬姓孔氏,以郑穆公后人孔张的名为姓;卫国有出自古佶姓孔氏,为黄帝后裔,以祖字为姓;陈国有出自妫姓孔氏,以孔宁之名为姓,乃舜之后裔。
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8位的大姓,人口较多,人口约三百三十二万三千余,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9%,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的0.21%左右。
孔姓的历史来源■出自「子」姓,以王父为字氏,据《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宋微子之后。
宋襄公弗父何,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父,考父生孔父嘉。
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
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睾夷,睾夷生防叔。
防叔畏华氏之逼,奔鲁。
其叔为叔梁纥,生子孔丘。
■出自「姬」姓,据《姓考》所载,春秋时卫国有孔悝,以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姬姓之孔氏。
■出自「妫」姓,。
春秋时陈国(今河南淮阳)有孔宁,王父字为氏,其后有「妫」姓之孔氏。
■又据《左传》所载,春秋时郑穆公之后有孔张,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为郑国的姬姓孔氏。
■另据《姓考》等书的记载,卫国(今河南滑县东)有出自古佶姓的孔氏。
孔姓子孙已遍布全国各地,还远播海外,使孔姓成为我国诸多家族中一个著名的大宗族。
当今孔姓族人分布很广,以山东、江苏、吉林多此姓,上述三省孔姓约占全国汉族孔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而孔姓“圣地”山东独占百分之六十。
孔子溯源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时期,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执掌天子之印七十余年,一般认为,孔姓的中国人,就是黄帝的后裔。
说到孔姓,当然少不了说到被世人称为“至圣先师”的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宋国贵族的后代,可谓出身名门,其远祖与黄帝和商朝的建立者有关,孔姓的的姓氏的来源则与六世祖孔父嘉有关。
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
孔子世家谱六十户起因及分布户名起因现地名现居曲阜分布曲阜镇林前、官园、东关、西关、龙虎、南泉、红星、池涯、阙里、通相圃;防山乡钱家、南陶洛、梁公林、尚家庄、万柳庄、东大庙;南辛镇彭家、大烟庄、西位庄、北桑庄、南辛;尼山乡张马、小新、西龙泉、苏家、新趙、刘家楼、周家庄;息陬乡衍圣公为孔氏宗冷家庄、西夏候、紫家峪、蒋夏候、一张曲、二张曲、三张曲、小峪、步家庄、北夏大宗户宋、东陬;小雪镇武家、东陈、南小雪、大埠南、石家、西大雪、陵城镇辛庄、西公、子故称红庙、小果庄、朱家、后学、东南庄、古路套、程庄东、西郭;王庄乡毕家、王家、东焦沟;姚村镇王家庄、姚东、胡家铺、马厂;吴村镇三官庙;时庄镇大柳、东颜、薛家曲阜镇苗孔;防山乡刘家庄、徐家、程庄;南辛镇东白、小湖、西位庄、东墁、南辛所居之村苗孔南临中、南辛北;息陬乡冷庄;小雪镇北小雪、阮家、前宣东、西鲁贤、北兴埠;陵城镇临沂户曲阜镇苗孔村沂河得名西程庄曲阜镇林前、后宰门、龙虎、更道;息陬乡北息陬;小雪镇前苗营、前宣东、后宣西;陵城镇西程庄、前果庄、何家、古路沟;时庄镇单家、前杨庄、前时、后时、防岭; 孟村户姚村镇颜家庙、西孔、薛家、纪庄、席厂、庙东、马厂;吴村镇孟官庙、三官庙曲阜镇林前、西关、南泉;防山乡土门;南辛镇东位庄、西位庄、南辛、中辛、北辛;息陬乡南元町;小雪镇前彭、后彭、前西庄、后西庄;陵城镇中疃;书院乡张阳北;道沟户东北道沟村王庄乡孔家道沟村王庄乡后孟、后王、刘家、南马、西石桥、车家庄、孔家道沟;董庄乡北大庙、后夏庄、林家洼、黄沟现大部分居山东省滕州市滕阳户滕西吉锁村滕州市级索镇孔楼户名起因现地名现曲阜居住分布曲阜镇东关、龙虎、西关、红星、北关、阙里;防山乡东高家、钱家、土门、无粮庄、东河套、西河套;南辛镇西墁山、南辛、中辛、东余;尼山乡东鲁;息陬乡冷庄、西夏候、北息陬;小雪镇北小雪、南兴埠、袁家、铁炉、后西庄、后彭;陵城镇红庙、旧县户城东旧县书院镇旧县陵北、何家、马家庙、杨庄;书院乡旧县二、三、四街;王庄乡前王庄、邱家庄;姚村镇颜家;董庄乡北大庙、前夏庄、林家洼曲阜镇官园、东关、、南关、南泉;防山乡南陶洛西、防后官庄;南辛镇西白、东位庄、北桑庄、北辛、中辛、南辛、西余;小雪镇南凫、北凫、店北头、前苗营、后苗营、终吉户城东南终吉村息陬乡东、西终吉村北小雪、前西庄、东鲁贤;陵城镇仓门、西程庄、范庄、牛厂、古路沟;时庄镇八里铺、后杨庄、西石桥、车家庄、历家庙;姚村镇保安、吴村镇秦家曲阜镇龙虎、南泉、西关;防山乡南陶洛西;息陬乡西终吉、终吉;小雪镇后彭、书院乡前瓦头;王庄乡李庄、毕家、后孟、三门庙、前王庄、仙家店、东焦沟、蔡庄、蔡庄户城北蔡庄王庄乡蔡庄袁家、车家庄、郭家堂;董庄乡北大庙、林家洼、西焦沟、董庄时庄镇戴庄前、后两村曲阜镇更道;陵城镇曹家庄;时庄镇后戴庄;姚村镇东辛庄戴庄户城西戴庄防山乡东河套、马庄;息陬乡三张曲、小终吉、东终吉、西终吉;小雪镇店北头;时栗园户城东南栗园息陬乡原栗园村庄镇后戴曲阜镇西关、阙里;防山乡东高家、东刘家庄、土门;南辛镇东位庄、大湖、王家庄;时庄镇时庄前、后两小雪镇姜家、南兴埠;陵城镇西程庄、北果庄、古路套、中疃;姚村镇戴家洼、姚东; 时庄户城西时庄时庄镇东颜;董庄乡董庄南村; 村克勉本住泗水之南曲阜镇龙虎;南辛镇王家庄;息陬乡北夏宋;陵城镇红庙;书院乡南张阳、东瓦头;张阳村而不知何故王庄乡后孟、纸坊、邱家庄、冯家、褚家;吴村镇郭家店;董庄乡大西庄、西焦沟、泗北户书院镇张阳村名为泗北北焦沟、董庄小雪镇北小雪店北户城南店北头村小雪镇店北头户名起因现地名现曲阜居住分布所住之村苗孔位于防山乡东张、杨家庄西郭户曲阜镇苗孔村城西而得名所居之村旧县本为防山乡万柳庄、南辛镇大湖、尼山乡东官、书院乡旧县二、三、街仙源户书院镇旧县宋代仙源县而得名所居之村张曲位于息陬乡二、四张曲;小雪镇白杨店泉南户息陬乡张曲村诸泉之南而得名曲阜镇龙虎、西关、苗孔;防山乡胡二窑北、杨家庄、纪庄、王家、齐王坡、南陶洛东、西村、徐家;南辛镇东白、西位庄、东墁山、中南辛;尼山乡东鲁、周家庄;息齐王户城东齐王坡防山乡齐王坡村陬乡东、西夏候,东、西息陬;小雪镇前、后彭;陵城镇红庙;时庄镇八里铺;书院乡旧县四街、东瓦头;王庄乡车家庄王庄乡北陶乐东、西曲阜镇官园、防山乡南陶洛西、南辛镇王家庄,南、中、北南辛;小雪镇南小雪、石盛果户城东陶乐村家、东鲁贤;王庄乡蔡庄、历家庙、郭家店;董庄乡北大庙,东、西黄庄、何夹店村曲阜镇西关、更道、阙里、苗孔;防山乡南河套、钱家;南辛镇南、中辛;息陬乡东息陬;小雪镇西小雪、前彭、后彭、东凫、大埠南、东鲁贤、大雪;陵城镇仓门、陵苗孔户苗孔村(长子) 曲阜镇苗孔村北、驻跸南、北店;书院乡旧县二街曲阜镇官园、苗孔文献户苗孔户曲阜镇苗孔村所住村苗孔位沂河曲阜镇阙里、苗孔、东关;息陬乡东夏候、小雪镇西陈、陵城镇后学、王庄乡邱家庄、之北而该村又有六沂北户曲阜镇苗孔村董庄乡衡庙户,所以称沂北户旧县村曲阜镇北关街、东关街;南辛镇大湖黉门户书院镇旧县户名起因现地名现曲阜居住分布曲阜镇西关、池涯;尼山乡西龙泉、息陬乡西终吉;小雪镇石家、北兴埠、白杨店、石村户城西南石村小雪镇石家村东鲁贤、西鲁贤;陵城镇玄帝庙曲阜镇东关、阙里;息陬乡西夏候;小雪镇武家、西小雪、前苗营、前宣东、西鲁贤、鲁贤户城东南鲁贤村小雪镇鲁贤村鲁贤所住村苗孔位于沂曲阜镇西关;小雪镇北小雪、西小雪、店北头、西陈;董庄乡林程店沂阳户曲阜镇苗孔村河之北(阳)曲阜镇东关;防山乡南陶洛东;南辛镇王家庄;尼山乡刘家楼、息陬乡步家庄;陵城镇后学、何家;时庄镇土坡、张家;书院乡书院;王庄乡李庄、东石桥、前王、前孟;孔村户城西北孔村时庄镇前孔、后孔姚村镇保安;吴村镇郭家店;董庄乡林程店姚村镇姚西王堂户城西北王家塘时庄乡王家堂王庄乡西焦沟;董庄乡黄沟小庄户城西小庄时庄镇小庄子村曲阜镇防上、时庄镇东颜宫瑞户曲阜镇阙里、于家庄、苗孔;南辛镇王家庄;尼山乡西龙泉;小雪镇南凫、南兴埠、后宣东、东前宣、西前宣;陵城镇仓门、南庄东、南庄西、程庄东、程庄西、鲍家庄;华店户城西梨铧店时庄镇梨铧店姚村镇席厂、于家庄;书院乡高家;王庄乡毕家、西焦沟、前夏庄、管村、石头河、衡庙、郭家沟、林家洼、杨家洼、董庄中、董大城、河东、董庄北曲阜镇东关、西关、更道、池涯;防山乡胡二窑北、东高家、南陶洛东、梁公林、土门、徐家、王家、南河套、齐王坡、防后官庄、大官庄;南辛镇西位庄、南辛、王家古城户城东古城村曲阜镇古城村庄;息陬乡刘家庄、曹夏候、西终吉;小雪镇阮家、后西庄、石家;书院乡旧县二街;王庄乡前孟户名起因现地名现曲阜居住分布初居城南南公埠村,邹城市中心店镇前、后遗邹县冈山埠南陵城镇东程庄、西程庄;姚村镇戴家洼、羊厂岗山户宫村中、后南宫村曲阜镇古城;息陬乡元疃;姚村镇黄屯鲁城户住古城村曲阜镇古城村董庄乡孔家屯孔屯户城西北孔屯董庄乡孔家屯村陵城镇何家;王庄乡车家庄;董庄乡董大城西城户王庄乡陶西、车家庄、横沟泉;董庄乡杨家洼、防山乡梁公林旧城户住旧县书院镇旧县姚村镇春亭;董庄乡前夏庄吕官户城西吕官庄时庄镇前、后吕家村曲阜镇后宰门、林前、龙虎、更道;防山乡土门;南辛镇东余、中辛;小雪镇三合、住孔林门前林前后彭;尼山乡西龙泉、西鲁;姚村镇岗子、颜家、西坊上、保安;书院乡荀家、西林林前户书院镇林前村西;王庄乡西焦沟;吴村镇秦家村所住瓦窑头位于防山乡南陶东、东河套、南河套;南辛镇西位庄、王家庄;尼山乡西鲁;息陬乡北息防西户书院乡西瓦窑头前陬、西终吉;书院乡前瓦、王家庄;董庄乡林程店、梨园防山之西而得名户名起因现地名现曲阜居住分布所住村林前位于曲阜镇林前、更道;防山乡钱家、南陶洛东、马庄、大官庄;书院乡东瓦头;姚村镇林门户书院镇林前村保宁;吴村镇高街;时庄镇张家; 孔林林门之前因别墅位于城东曲阜镇龙虎、南泉、池涯;防山乡高家、南陶东、徐家、王家、程庄、大官庄;南辛镇东余、小湖、西魏庄、王家庄;息陬乡北息陬、大辛庄、北元疃、步家庄、杜家庄、官庄户防山之阳官庄而防山乡大官庄村西息陬、北夏宋、西终吉;小雪镇武家、姜家;王庄乡辛庄、后王、东焦沟;书院乡旧县一街、旧县二街得名南辛镇中辛;小雪镇前宣东、西陈;陵城镇红庙、陵北、东郭大薛户城南大薛村小雪镇大雪村曲阜镇官园;姚村镇寨后、崔家屯;吴村镇孟官庄广文户城西北广文店姚村镇崔家庄曲阜镇后宰门;息陬乡步家庄、南息陬;陵城镇北公、朱家、杨家屯、鲍家庄;小雪镇店北头;后苗营、北小雪、前西庄;书院乡张阳南;董庄乡大西庄、东夏庄、河夹小薛户城南小薛村小雪镇小雪北村店;吴村镇峪西村王庄乡北陶洛东、西曲阜镇林前、官园、坊上、南关;小雪镇白杨树;姚村镇前张家、毕家、孔家、保安;陶乐户城东陶乐村王庄乡北陶洛西;董庄乡歇马亭、林程店、西焦沟、孔家洼、石头河村曲阜镇更道;小雪镇东陈、北兴埠、后彭;陵城镇南杨庄北公户城南北公埠村小雪镇北兴埠村户名起因现地名现曲阜居住分布陵城镇后学;姚村镇红新庄、颜家;书院乡荀家;王庄乡李庄纸坊户城北纸坊村王庄乡纸坊村董庄乡董家庄北、防山乡南陶洛东;书院乡高家;王庄乡车家庄;董庄乡郭家沟、林程店、前夏庄、董董庄户城东北董家庄庄中、董庄北中、南村防上原有曲阜县尹孔克别业,长子希姚村镇保安;王庄乡西孟庄防上户曲阜镇防上村从居住而得名王庄乡前王、孔家、高家店高庄户城西北高庄王庄乡小高庄陵城镇刘家、玄帝庙、古路沟南宫户城南南公埠村小雪镇南兴埠陵城镇陵西、北公、星家;小雪镇东凫、北凫;姚村镇红新庄;王庄乡后孟;董庄乡星村户城西南星家村陵城星家村偏午庄息陬乡西息陬古柳户城西古柳头村时庄乡古柳树村王庄乡袁家;吴村镇秦家、高家楼、车站;董庄乡杜家、林家洼、小西庄吴孙户城北吴孙集吴村镇吴村户名起因现地名现曲阜居住分布东村户城西南的东村陵城镇东家村五庄乡前孟庄、后孟王庄乡前孟庄、后孟庄磨庄户城北磨庄庄村曲阜镇南关;防山乡李家、防后官庄、宋家;南辛镇西白;息陬乡店子、东夏候、西息陬乡一、二、三、夏候、大辛庄、南元疃、二张曲、三张曲、曹夏候;南息陬;小雪镇店北头;陵城镇张曲户城东南张曲村仓门;姚村镇庙东四张曲村曲阜镇龙虎、南泉、更道;防山乡李家、石汪、土门、防后官庄、东河套、大官庄、梁公林;南辛镇东余、西墁山、大湖、中辛、小北山、西位庄;息陬乡冷庄、大辛庄、息陬乡息陬南、北、柴家峪、南息陬、北息陬、东息陬、西息陬;小雪镇店北头、东陈、阮家、彭家、西息陬户城东南息陬村鲁贤、白杨店;陵城镇红庙、鲍家庄;王庄乡横沟泉、东黄庄;董庄乡林程店、河夹东、西四村店家于孔林之西的书院乡东林西、西林曲阜镇林前;书院乡西林西、张王;姚村镇保安、苏村;王庄乡东孟;息陬乡南元疃西林户林西村而与弟户西村所区别而得名曲阜镇官园、东关、西关、红星、南泉、苗孔;防山乡东张、胡二窑东、万柳庄;南家于孔林之西的辛镇东位庄、小湖、南辛、北辛、中辛;息陬乡南元疃、西夏候;小雪镇前彭、后彭、林西户书院镇林西村石家;姚村镇纪家庄、兴隆桥、毕家、保安;书院乡东林西林西村2005-4-15孔子世家谱研究中心制。
孔姓卫子辈分排列
孔姓卫子辈分排列
孔姓家谱辈分排列(孔氏行辈字);明洪武年间定十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士)、言(伯)、公(文)、彦(朝)、承(永)、
宏(以)、闻(质)、贞(用)、尚(之)、衍(茂)。
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二月十七日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起)、毓(钟)、传(振)、继(体)、广(京)、
昭(显)、宪(法)、庆(泽)、繁(羽)、祥(瑞)。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定十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后来,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这二十个字,定下了孔子第八十六代孙至一百零五代孙的行辈。
孔子世家谱之宗派户支
孔子第 43 代孙孔仁玉被称为“中兴祖”是由于一段历史渊源: 公元 442 年,南北朝刘宋文帝诏令蠲免孔景等五户的课役专司林墓洒扫称洒扫户(原不姓孔改姓孔) 至公元 913 年孔景之后人孔末,尽杀曲阜孔裔将 42 代孔光嗣杀害夺爵。光嗣子仁玉时出生九个月幸 其母张氏抱归外祖家幸免于难。后至公元 930 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鲁人将孔末夺爵事告于官, 朝廷杀孔末授仁玉县主薄,后封文宣公,后来的二十派六十户皆仁玉一人之后,所以称为中兴祖。 而孔仁玉的外祖家则成为孔家的世代恩亲,世称张姥姥。近年电视台还曾播放过张姥姥家的近况。
第五派3户: 澄—思履—克伸—┬希祚 为第十九户,称苗孔户 │ ├希武 为第二十户,称文献户 │ └希绪 为第二十一户,称沂北户
第六派4户: 济┬思凯-克义┬希皋 为第二十二户,称黉门户 ││ │ ├希岩 为称二十三户,称石村户 ││ │ └希云 为第二十四户,称鲁贤户
│ └思直-克允-希显 为第二十五户,称沂阳户
- 八世祖 世子胜 - 七世祖 正考父 - 六世祖 孔父嘉 - 五世祖 木金父 - 高祖 祁父 - 曾祖 防叔 - 祖父 伯夏 - 父 叔梁纥 - 孔子 - 子 孔鲤 - 孙 孔伋 - 曾孙 孔白 - 玄孙 孔求 - 六代孙 孔箕 - 七代孙 孔穿 - 八代孙 孔谦 -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 十代孙 孔忠 - 十一代孙 孔武 - 十二代孙 孔延年 -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者简介王衍钊:男,汉族,中国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柳林镇张表村东街人,祖籍浙江绍兴,当代知名网络作家。
先后发表《新生活友情梦》《乡恋》《续<祝福>》《冬之感》《回眸往昔》《那夜,那月》《<乱世佳人>中斯佳丽的爱》《论曹操》《情系兰河》《又是杨柳青》《青春断想》《儿时的胡哨》《盼望》等作品。
二、具体内容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姬轩辕)┃少昊(又名玄嚣)┃蟜极┃帝喾(姬夋/姬夒/姬夔)┃契(一作卨)┃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王亥(又名振,王恒之兄)┃上甲微(简称微)┃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一作示壬)┃主癸(一作示癸)┃商王成汤(子天乙,又名子履,商朝开国君主)┃太子太丁(子丁,又名子以跌)┃商王太甲(子至)┃商王太庚(子辩)┃商王太戊(子伷)┃商王仲丁(子庄)┃商王祖乙(子滕)┃商王祖辛(子旦)┃商王祖丁(子新)┃商王小乙(子敛)┃商王武丁(子昭)┃商王祖甲(子载)┃商王康丁(子嚣)┃商王武乙(子瞿)┃商王文丁(子托)┃商王帝乙(子羡)┃宋微仲(又称微仲,本名子衍,微子启之弟,宋国第二任君主) ┃宋公稽(子稽)┃宋丁公(子申)┃宋前湣公(子共)┃弗父何(子何)┃宋父周(子周)┃世子胜(子胜)┃正考父(子正)┃孔父嘉(子嘉)┃木金父(子木)┃祁父(子祁)┃防叔(子防,孔姓族人称他为“孔防叔”)┃伯夏(子夏)┃叔梁纥(子纥,孔姓族人称之为“孔纥”)┃孔子(孔丘,山东曲阜人)┃孔鲤………………孔子的第1世孙┃孔伋………………孔子的第2世孙┃孔白………………孔子的第3世孙┃孔求………………孔子的第4世孙┃孔箕………………孔子的第5世孙┃孔穿………………孔子的第6世孙┃孔谦(孔慎/孔顺)……………孔子的第7世孙┣━━━━━━━━━━━━━━━━━━━━━━━━━━━━━━━━━━┳━━━━━━━━━━━┓孔腾(次子) 孔鲋(长子) 孔树(三子) ┃┃┃孔忠孔随孔藂(cong) ┣━━━━━━━━━━━━━━━━━━━━━━━━━━━━┓┃┏━━━━━━┫孔武(长子) 孔安国(次子) 孔某孔臧孔某┃┃┃┃┃孔延年孔卬孔某孔琳孔某┃┣━━┓┃┣━━┓┃孔霸孔衍孔驩孔某孔黄孔茂孔某┣━━━━━━━━━━━━━━━━━━┳━━┳━━┓┃┃┃孔福孔捷孔喜孔光孔立孔吉孔宣┣━━━━━━━━━━━━┳━━┓┣━━┓┣━━┓┃┣━━━┓孔房孔某孔某孔永孔某孔某孔放孔元孔某孔何齐┃┃┃┏━━┫┃┃┃┃孔均(孔莽) 孔某孔尚孔奋孔奇孔寿孔建孔某孔弘┃┃┃┃┃┃┃孔志孔某孔某孔嘉孔仁孔某孔安┣━━━┳━━┓┃┃┃┃孔损孔恢孔澍孔某孔某孔丰孔某┣━━━┓┃┃┃┃孔曜孔旭孔某孔宙孔僖孔某┣━━━━━━┓┃┣━┳━┓┏━━┫┃孔完(长子) 孔赞(次子) 孔某孔褒孔谦孔融孔长彦孔季彦孔某┃┃┃┃孔羡孔郁孔猛孔某┃┃┃孔震孔扬(此支单列) 孔潜┃┃孔嶷孔竺┃┏━━━━━━━━━━━━━━━━━━━━━┻━━┳━━━━━━━━━┓孔抚孔恬孔冲孔奕┃┣━━━┓┃┏━━━━━━┻━┓孔懿孔愉孔祗孔偘孔伦孔群┃┣━━━━━━━┳━━━━━━━━━┓┏━━━┫┃┃孔鲜孔訚孔汪孔安国孔坦孔滔孔严孔沈┃┣━━━━━━┓┃┃┃┣━━┳━━┓┃孔乘孔晋孔靖(字季恭,以字行) 孔某孔混孔俟孔道民孔静民孔福民孔廞(xin)┏━━━━━━┫┃┏━━╋━━━━┳━━┓┃┃┏━━━━┫孔景进孔灵珍孔祐孔山士孔灵符孔灵运孔道穰孔景伟孔幼孔琳之孔璩之┏━━━━━━┫┏┻━┓┏┻━┓┃┣━━┓┃┃孔文憘孔文泰孔某孔道徽孔谌之孔渊之孔琇之孔滔孔某孔瑶之孔邈┃┃┃┃┃┃┣━━━┓孔渠孔总孔臶(jian) 孔岱孔某孔华孔觊孔道存┃┏━━━━┫┃┃┃┃孔长孙孔稚孙孔虔孙孔范孔德仁孔佩孔长公┏━━━━━━┫┃┃┃┃孔嗣悊(次子) 孔英悊(长子) 孔奂孔祀孔某孔休源┃┏━━━┳━━━┫┃┃┣━━━┓孔德伦孔绍新孔绍安孔绍忠孔顶孔思政孔云童孔宗范┣━━━━┓┣━━━┓┃┃孔崇基孔子叹孔构孔桢文纲(唐朝僧人) 孔伯鱼┃┃┏━━━┫┃┃孔璲之孔贤(宁陵派) 孔若思孔仲思孔季诩孔德绍┃┃┃孔萱孔至(鲁山派) 孔昌寓┃┃孔齐卿孔祖舜┣━━━━━━┳━━━━┓┃孔惟晊孔惟昉孔惟时(郏县派) 孔齐参┃┏━━━━━━┳━━━━━━━━┳━━━━┫孔策孔全桢孔克符(河洛派) 孔克让孔述睿┣━━━━━━┳━━━━┓┃孔振孔拯孔郁孔敏行┃┃┃孔昭俭孔述孔望回┃┃孔光嗣孔桧(平阳派)┃孔仁玉┣━━━━━━━━━━━━━━━━━━━━━┳━━━━━┳━━━━━━┓孔宜(长子) 孔宪(次子) 孔冕(三子) 孔勖(孔勗,四子)┣━━━━━━━┳━━━━━━┓┃┃┣━━━━━┳━━━━┳━━━┳━━━━┓孔延泽(次子) 孔延世(长子) 孔延渥(三子) 孔延之孔延龄孔道辅孔良辅孔延济孔彦辅孔延范┃┃┏━━━┫┃┏━┻━┓┣━━━┓┣━━━┓孔宗愿孔圣祐孔宗简孔宗亮孔宗旦孔宗翰孔舜亮孔宗寿孔宗哲孔宗英孔宗彀┣━━━━━━━━━━━━┳━━━━━━━┳━━━━━━┓┏━┻━┳━━━┓┣━━━┓孔若愚(三子) 孔若虚(次子) 孔若蒙(长子) 孔若拙(四子) 孔若升孔若谷孔若古(孔传) 孔若盤孔若璞┃┏━━━━━━━┫┏━━━┳━━━┳━━━┳━━┻┳━━━┓孔端立孔端操(次子) 孔端友(长子) 孔端己孔端守孔端位孔端植孔端隐孔端问┃┏━┻━━━━━┳━━━━┳━━━━━━━━━━━━┓┏━━━┳┻━━┳━━┓孔琥孔瑄(长子) 孔璠(次子) 孔瑱(三子) 孔玠(四子) 孔珦孔璹孔珉孔琬(临川) ┃┣━━━┳━━━━━━━┓┃┏━━┳━━╋━━┳━━┓孔拂孔抟孔摠(孔詌,次子) 孔拯(长子) 孔搢孔撝孔撙孔摅孔抚孔掾┣━━━━━━━┳━━━┓┃┣━━━━━━┓┃┏━━━╋━━━┓孔元孝(次子) 孔元直孔元用(长子) 孔元恭孔元綋(次子) 孔元措(长子) 孔文远孔应选孔应发孔应达┃┃┏━━━┫┏━┻━━━┓┣━━━━┳━━━━┓孔之厚孔之全孔之昇孔之固孔万春孔万龄孔之绍孔之言孔之廉┣━━┳━━┓┣━━┳━━┓┃┃┏━━╋━━┓┏━━━╋━━━━┓孔浣孔沂孔潾孔治孔澄孔济孔浈孔洙孔濂孔汮孔泗孔澜孔演孔津┃┃┏━━━┫┃┣━━┓┏━━━┫┃孔思晦孔思诚孔思溥孔思俊孔攘孔思仁孔思义孔思桂孔思棣孔思许┃┃孔克坚孔克忠┃┃孔希学孔希路┃┃孔讷孔议(南宗)┃┃孔公鉴孔公诚(南宗)┃┃孔彦缙孔彦绳(南宗)┃┃孔承庆孔承美(南宗)┣━━━━━━━━━━┓┃孔宏绪(长子) 孔宏泰(次子) 孔弘章(南宗)┃┃孔闻韶孔闻音(南宗)┣━━━━━━━━━━┓┃孔贞干(长子) 孔贞宁(次子) 孔贞运(南宗)┃┃┃孔尚贤孔尚坦孔尚乾(南宗)┣━━━━┓┃┃孔胤椿孔胤桂孔衍植(孔胤植) 孔衍桢(南宗)┃┃孔兴燮孔兴燫(南宗)┣━━━━━━━━━━━━┓┃孔毓圻孔毓埏孔毓垣(南宗)┏━━━┳━━┳━━━┫┃┃孔传钲孔传鋕孔传镛孔传铎(长子) 孔传钜孔传锦(南宗)┃┏━━━┳━━━╋━━━┳━━━┳━━━┓┣━━━━━━━━┓孔继涵孔继溥孔继泂孔继汾孔继涑孔继澍孔继濩孔继洙孔继涛(南宗)┣━━━━┳━━━┳━━━┳━━━┓┏━━┻━┓┃┃孔广栻孔广根孔广休孔广闲孔广权孔广棨孔广柞孔广槐孔广杓(南宗)┃┃┃孔昭焕孔昭熙孔昭烜(南宗)┏━━━━━━━┳━━━┳━━━┳━┻━┓┃┃孔宪增(次子) 孔宪圭孔宪均孔宪堃孔宪培(长子) 孔宪型孔宪坤(南宗)┣━━━━━━━━━━┓┣━━━━━━┓孔庆镕(孔宪培嗣子) 孔庆銮(此支单列) 孔庆仪(南宗) 孔庆镛┃┣━━━━━━┓孔繁灏(孔庆镕之子) 孔繁英(次子) 孔繁豪(长子,南宗) ┣━━━━━━━━━┳━━━━┓┃孔祥珂孔祥玑孔祥璞孔祥楷(长子,孔繁豪嗣子,南宗)┃┏━━━┻━━━━━┓孔令贻(字谷孙) 孔令誉(孔祥玑嗣子) 孔令谟┃┃孔德成(1920-2008) 孔德垚(yao)┣━━━━━━━━┳━━━━━━━┳━━━━━━┓孔维益(长子) 孔维宁(次子) 孔维鄂(长女) 孔维懋(次女)┃孔垂长┣━━━━━━━━━┓孔佑仁(长子) 孔佑心(长女)【79世之后的辈分字: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孔扬………………孔子的第21世孙┃孔某┃孔某┃孔某┃孔某┃孔某┃孔某┣━━━━━━━━━━━━━━━━━━━━━━━━━━━━━━┓孔某孔灵龟┃┃孔某孔硕┃┃孔某孔安┃┃孔某孔颖达┃┣━━━━┳━━━━┓孔某孔志玄孔志约孔志亮┃┃┃孔某孔惠元孔琮┃┣━━━━━━━━━┓孔务本孔立言(献县派) 孔慎言┃孔如珪┣━━━━━━━━━━━━━━━━━━━━━━━━━━━━━━━━━━━━━━━━━━━━━━━┓孔岑父孔巢父┣━━━┳━━┳━━━━━━━━━━━━━━━━━━━━━━━━━━┳━━━━━━━━━┓┃孔载孔戣孔戡孔戢孔戵孔瑛(浏阳派) ┏━━━┻━━━━━━━━━┳━━━━━━┳━━━━━━━━┓┃┃孔温质孔温孺孔温宪(南雄派) 孔温裕孔温业孔温谅┣━━━━━━┳━━┓┣━━━━┳━━┓┏━━┫┣━━┓┃孔绚(丹阳派) 孔纶孔纁孔纬孔绛孔缄孔纾孔续孔晦孔炅孔缋(临江派)┃┃┣━━┓┃┃┃孔崇弼(岭南派) 孔昌广孔还鲁孔后鲁孔昌序孔昌庶(洛阳派) 孔昌明┃孔庄┃孔承恭------------------------------------------------------------------------------------------------------------ 孔宗翰………………孔子的第45世孙┣━━━━━━━━━━━━━━━━━━━━━━━━━━━━━━━━━━━━━━━━━━━┳━━━┳━━━━━━┓孔恂孔忱孔惇孔恢┣━━━━━━━━━━━━━━━━━━━━━━━━━━━━━━┓┃┣━━┓┃孔镗孔镐孔壎孔渊孔潜孔松┣━━━┳━━━┳━━┓┣━━━━━┳━━┓┃┃┃孔瑶孔玷孔玘孔琦孔珌孔琙孔璚孔琯孔灌孔班┣━━━┳━━━━━━━━━━━━━━━━━━━━━━┓┣━━┓┃┣━━┓┃┣━━┓孔权孔桸孔櫏孔搷孔掾孔挃孔捆孔招孔持孔摛孔挥┃┃┃┏━━━┳━┻━┓孔元楷孔元恩孔元顺孔元石孔元康孔元则┣━━━━━┳━━━━┳━━━┳━━━┓┣━━━━━━━━┓┃孔之温孔之廷孔之延孔之选孔之孚孔之英孔之某孔之文┣━━━┓┃┏━━┫┃┏━┻┳━━┓┣━━┳━━┓┣━━┳━━┳━━┓┏━┻━┓孔曇孔沼孔河孔瀚孔海孔湛孔淇孔汶孔洙孔湲孔涓孔溥孔澡孔滨孔濬孔泗孔淑孔注------------------------------------------------------------------------------------------------------------ 孔舜亮………………孔子的第45世孙┣━━━━━━━━━━━━━━━━━━━━━━━━━━━━━━━━━━━━━━━━━━━━━┳━━━━━┓孔若升孔若谷孔若古(孔传)┣━━━━━┳━━━━━┳━━━━━┳━━━━━┳━━━━━┳━━━━┓┃孔端臣孔端愨孔端智孔端夫孔端义孔端节孔端直孔端朝┣━━━━━┳━━━━━┓┃┏━━━┳━━━╋━━━┳━━━━━━━━┳━━━━━━━━┓孔琇孔琚孔瑴孔璟孔瓒孔玖孔琰孔瑀孔琛孔环┃┃┃┃┃┣━━━┓┃┏━━━━╋━━━━┓孔接孔摭孔播孔掖孔掎孔挺孔换孔授孔抢孔捷孔掞┃┏━━━━┫┏━┻━━┓┃┃┃┃┃孔元让孔元灏孔元淳孔元孙孔元凯孔元达孔元佑孔元长孔元愈孔元善┃┃┃┃┃孔之深孔之寿孔之将孔之纪孔之纯┣━━━┓┣━━━┓┏━━━╋━━━┓┃┃孔演孔源孔溱孔渥孔汜孔涖孔淙孔洧孔浦------------------------------------------------------------------------------------------------------------ 孔宗哲孔宗寿……………孔子的第45世孙┣━━━━━━━━━━━━━━━┳━━━━┳━━━━┳━━━━┳━━━━┓┏━━━┻━━┳━━━━━┓孔若冰孔若惠孔若采孔若时孔若晦孔若水孔若讷孔若陟孔若涉┣━━━━━━━┳━━━━━━━┓┃┃┃┃┃孔端懋孔端用孔端国孔端礼孔端樗孔端行孔端佐孔端方┃┏━┻━┓┏━┻━┓┏━━━━━┳━━━┻━┓┏━━━┫孔瓍孔琪孔瑞孔玭孔莹孔璪孔琏孔瑊孔璔孔瑁┃┏━━━━┫┏━┻━┓┃孔搆孔执孔拭孔抪孔撢孔挌┃┃┃孔元祚孔元量孔元凤┃┏━━━━━┳━━━┻━┓┏━━━┻━━━┓孔之曇孔之景孔之是孔之著孔之柔孔之某┃┏━━━━━┳━━━━┫┃┃孔溕孔法孔沦孔湜孔滋孔洯------------------------------------------------------------------------------------------------------------ 孔宗彀………………孔子的第45世孙┣━━━━━━━━┳━━━━━━━━┳━━━━━━┳━━━━━━━━┳━━━━━━━━━━━┳━━━━━━┓孔若冲孔若鼎孔若符孔若钧孔若师孔若初孔若鉴┃┃┏━━━┻━━┓┃┏━━━┻━┳━━━━┓┏━━━┫孔端穆孔端修孔端伟孔端思孔端委孔端肃孔端扩孔端甫孔端诚孔端颐┣━━━┓┣━━━┓┏━━━┫┃┏┻━┓┃┃┏━━━┫孔珍孔玙孔琇孔珦孔珂孔琢孔璘孔璐孔瑕孔傑孔瑾孔瑺孔瑭┃┃┣━━┓┃┃┃┏━┻━┳━━┓┣━━━┓孔扦孔鼒孔拓孔抑孔损孔绍庭孔抱孔提孔据孔拟孔摅孔抚┣━━━━┓┣━━━┳━━━━━━━┳━━━━━━━━━━━━━━━┳━━━━━━━━━━━┓┃┣━━━┓孔渊明孔汝文孔元伸孔元冲孔元敬孔元裕孔元正孔元质孔元祐孔元衹┏━━━━┳━━━┫┣━━━┓┣━━━┳━━━┳━━━┓┣━━━┳━━━┓┃┏━━━┳━━━┫孔之威孔之严孔之肃孔之善孔之刚孔之谨孔之载孔之敏孔之熙孔之德孔之安孔之宁孔之祥孔之恭孔之才孔之泰┏━━━┳━┻┓┏━━┫┏┻━┓┏━━╋━━┓┏━┻┳━━┓┏┻━┳━━┳━━┓孔渤孔测孔漷孔洊孔滔孔汎孔江孔汭孔瀛孔泽孔涣孔淳孔洵孔洛孔溉孔渡孔潝------------------------------------------------------------------------------------------------------------ 孔元质孔元祐……孔子的第50世孙┣━━━━┳━━━┳━━━━━━━━━┳━━━┓┣━━━┳━━━┳━━━┳━━━┓孔之强孔之彬孔明之孔之进孔之容孔之谦孔之起孔之可孔之绪孔之忠┃┃┣━━┳━━┓┃┣━━┳━━┳━━┳━━┓孔濡孔泺孔淦孔渠孔泌孔汾孔淋孔浩孔汴孔津孔沔------------------------------------------------------------------------------------------------------------ 孔之威………孔子的第51世孙……………………孔之肃孔之谨孔之敏孔之宁孔之祥┣━━━┳━━┳━━┳━━┳━━┳━━┓┣━━┓┣━━┓┣━━┓┣━━┳━━┳━━┓┣━━┳━━┓孔蒞孔潀孔溶孔洸孔淦孔派孔漳孔灨孔澈孔泳孔涇孔洽孔渚孔漕孔洁孔澜孔清孔澐孔澳孔策------------------------------------------------------------------------------------------------------------ 孔宗愿………孔子的第45世孙┣━━━━━━━━━━━━━━━━━┳━━━━━━━┳━━━━━━━━┓孔若愚(三子) 孔若虚(次子) 孔若蒙(长子) 孔若拙(四子)┣━━━━┳━━━┳━━━┓┣━━━┳━━━┳━━━┓┣━━━┳━━━┳━━━┳━━━┓孔端立孔端禀孔端稚孔端弼孔端恪孔端裕孔端廉孔端本孔端申孔端中孔端常孔端美孔端孜┃┣━━┓┏━━┳━━┫孔琥孔珵孔琢孔浇孔璋孔珪------------------------------------------------------------------------------------------------------------ 孔应选………………孔子的第50世孙┣━━━━━━━━━━┳━━━━━━━━━━━┳━━━━━━━━━━━━━┳━━━━━━┓孔谟孔煃孔昭孙孔学孙孔福孙(过继给孔应得)┃┃┏━┻━━┳━━━━━━┓┣━━━┓孔淮孔海孔淇孔瀛孔浒孔涓孔洧┣━━━━┓┏━┻━┳━━━┓┃┋┃┃孔思枢孔思荣孔思永孔思鼎孔思辅孔思远孔思森(孔灏第三子) 孔思机孔思构------------------------------------------------------------------------------------------------------------ 孔宪圭………………孔子的第71世孙┋孔庆鏻(孔宪圭嗣子)┋孔繁渥(孔庆鏻嗣子)┣━━━━┳━━━━┓孔祥霦孔祥霖孔祥霂┃┣━━━┳━━━━━┳━━━┳━━━━━┳━━━━━━━━━┳━━━━━┓孔令仪孔令修孔令仁孔令佑孔令保孔令侃孔令健孔令佺┋┏━━━┫┏━━━┳━━┻┳━━━┓┃┏━┻━┳━━━┳━━━┓孔德囧(孔令仪嗣子) 孔德聃孔德闻孔德聘孔德再孔德世孔德宥孔德聪孔德冉孔德耿孔德鲁孔德宏┃孔维棋------------------------------------------------------------------------------------------------------------ 孔庆銮………………孔子的第72世孙┣━━━━━━━━━━━━━━━━━━━━━━━━━━━━┓孔繁洙孔繁沂┣━━━━┳━━━━┓┏━━━━━━━┳━━━━━┫孔祥棫孔祥榛孔祥楫孔祥桓孔祥桢孔祥棣┏━━━━┫┏━━━━━┳━┻━━━━━━━━━━━━━━━━━━┓孔令炜孔令焜孔令煜孔令灿孔令烜┏━━━━┻┳━━━┓┃┏━┻━┳━━━┳━━━━━━━━━┓┣━━━┓孔德垣孔德埏孔德堉孔德墉孔德埴孔德垲孔德坚(孔令誉嗣子) 孔德墴孔德堂孔德坊┃┃┃┃孔维阳孔维航孔维众孔维群┃┃孔垂燊(shen) 孔垂滨------------------------------------------------------------------------------------------------------------ 孔宪均………………孔子的第71世孙┣━━━━━┓孔庆鍸孔庆鏻(出嗣,孔宪圭嗣子)┃孔繁准┣━━━━━┓孔祥采孔祥操┣━━━━┳━━━┳━━━┳━━━┓孔令猷孔令煦孔令鉴孔令熙孔令沅┏━━━━╋━━━┳━━━┓孔德埙孔德坦孔德周孔德箎(chi)┣━━━━┳━━━┓孔维镛孔维针孔维镠※※※※※※※※※※※※※※※※《孔姓家谱》※※※※※作者:王衍钊※※※※※※※※※※※※※※※------------------------------------------------------------------------------------------------------------ 孔宪堃………………孔子的第71世孙┃孔庆銈┣━━━━━┓孔繁渥孔繁瀚┃孔祥霂┣━━━━━━━┳━━━━━━━━━━━━━━━━━━━━━━━━━━┓孔令侯孔令伟孔令俊┃┏━━┻┳━━━┳━━━┳━━━━━┳━━━┳━━━┓┣━━━┳━━━┓孔德同孔德囧孔德冈孔德高孔德瀹(yue) 孔德靖孔德常孔德威孔德冕孔德纶孔德庸※※※※※※※※※※※※※※※※《孔姓家谱》※※※※※作者:王衍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