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薛氏族谱

合集下载

薛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薛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薛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薛Xuē姓源出有三:1、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之后,以国名为氏。

相传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一支叫禺阳的,被封于任地约今山东省济宁,得任姓。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子禺阳封于任,其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其于薛国今山东省薛城,后世子孙以国为氏。

曾一度迁邳今山东省微山西北。

奚仲十二世孙仲虺,在商汤时任左相,复居薛。

其裔孙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

商末,周伯季历娶挚国之女太任为妻,生姬昌,即周文王。

周武王灭商后,又封成的后裔为薛侯。

春秋后期,薛国再次迁到下邳今江苏省邳县西南。

薛国历夏、商、周三朝,共六十四世,至战国时为齐国所灭,公子登到楚国为官,因以国名为氏。

2、出自妫姓,为虞舜后裔孟尝君田文之后,以封邑名为氏。

据《吴录》所载,孟尝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父齐相田婴被齐缗王封于薛即任姓薛国旧地,田婴死后,田文袭封,仍以薛为食邑。

至秦灭六国,失封,子孙分散。

西汉初,田文之孙田国、田陵到竹邑今安徽省宿县北居住,以封邑命氏,遂为薛氏。

3、出自他姓或他族改姓而来: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的复姓叱干氏改单姓薛。

② 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

唐时有薛怀义,本姓冯。

③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辽西有薛姓。

④ 今满、蒙、土家、朝鲜族有此姓,客家人亦有此姓。

奚仲。

薛姓出自黄帝的任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分别得十二个姓,其中有一子名禺阳,因被封在任今山东济宁市而得任姓。

任姓传到十二世孙奚仲,奚仲在夏禹时任车正,为车的创造者,居住在薛,称为薛侯。

其后人祖已的七世孙曰成,举国迁于挚,改号为挚国。

商末时,周伯季历娶挚国女大任为妻,生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

到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

春秋时,齐桓公称霸诸侯,惟有薛侯不从,被黜为伯爵。

春秋后期,薛公子登在楚国做官,薛人迁往下邳今江苏邳州,楚怀王赐沛地为其食邑。

山东薛氏家族的家谱

山东薛氏家族的家谱

薛氏家族族谱字辈大全,最全的薛氏家族族谱【完整版】薛氏后世子孙须知,各地薛姓字辈排序汇总。

薛姓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国而得姓,以封邑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黄帝之子禺阳第十二世孙奚仲,后人有以国名为氏。

部分后裔为虞舜后裔孟尝君之后。

山东河东堂薛氏字辈:“仁义智信善文章道德长公忠和孝友永世发荣昌”。

注:该支为薛礼后裔。

山东临沂薛氏一支字辈:“会彦希俊余”。

山东临沂薛氏一支字辈:“万世启永运大清兆红吉学成培厚吉元庆启龙光”。

山东临沂薛氏一支字辈:“景汝肇(兆)吉(继)允(云)克念善恩树”。

山东蒙阴薛氏字辈:“仲永洪(尚)应庶雷国美以振继懋锡(西)庆其毓(玉)汝克家吉忠孝信广东爱善文德兴玉树良凤熙美元亨利贞。

”山东泰安薛氏字辈:“训(兆)文其玉福提家”。

山东巨野薛氏字辈:“传巨乃垂现广见成怀本首之念体正”。

山东青岛薛氏字辈:“青林忠云茅长星广胜风福寿吉安泰”。

山东东明薛氏字辈:“凤永连广庆”。

山东邹城薛氏字辈:“文言云福典光德继续常勇走光明路永远到大昌”。

山东兖州薛氏字辈:“德大有余庆”。

山东乳山薛氏字辈:“启君文兆先维思丕兴全祥和忠余庆昌都广世宣”。

山东莒县薛氏字辈:“秀市会彦喜(传)俊玉(兰)福增成科校”。

山东沂水薛氏字辈:“秀世会彦喜俊”。

山东平邑薛氏字辈:“支绍克秀发廷邦瑞庆善广夫纪得星忠义传世”。

江苏徐州薛氏一支字辈:“文广宏井道淮本自天生宜仁长方明增厚传家远”。

江苏徐州薛氏一支字辈:“继世(兴)公(明)守(帮)文传(子)书清云美江苏连云港薛氏字辈:”久玉开堂德凤运宏文章治国景盛兴传家聚宝宜太平光宗耀祖显朝上万代安邦永长春“。

江苏东海薛氏字辈:平明派序:”万寒林爱金玉开堂德凤运宏景元庆秀同“;浦南派序:”万寒林爱金玉贵满堂“;平明山派序:”久玉开堂德凤运宏文章治国景盛兴传家聚宝宜太平光宗耀祖显朝上万代安邦永长春“;石良河、赣榆派序:”一廷连永长应殿希明扬泰建广宇庆仁义言思良“。

白塔、浦南、牛山派序:”万寒林爱金玉廷华智祖德才继世昌“。

介绍自己薛氏的作文

介绍自己薛氏的作文

介绍自己薛氏的作文
薛姓是中国一重姓氏。

始祖奚仲,因分封在薛国而得姓,以封邑名为氏,后人有以国名为氏。

薛姓发源地有山东济宁,滕州,山西运城。

山西运城的薛氏又叫古河东薛氏。

我们历代祖先中有许多了不起的人物。

最有名的是薛仁贵,他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在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越,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下”等故事。

我听爷爷说,我的祖父曾经是村长,在抗日战争时,日本侵略者来到我们村,让祖父交出村里所有的粮食,祖父宁死不从,被日本兵抓走,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折磨,我的祖父为了保护村里的粮食,就这样牺牲了。

祖父永远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我们要向他学习。

现在我们家是一个大家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好多好多人。

相互之间和谐相处、尊老爱幼、团结有爱,我喜欢我的这个大家庭,我为我是薛家的后代而骄傲。

关于河东三姓简介

关于河东三姓简介

中古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世家,特别是陈郡谢氏、琅琊王氏、彭城刘氏、兰陵萧氏等家族,为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对于中古颇有影响的“河东三姓”的文学研究还不系统深入。

为此,笔者选取“河东三姓”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文学发展过程以及呈现出的特点,特别是探讨家风家学对于家族成员文学观念及创作的深刻影响。

第一章:详细地介绍裴氏家族概况。

首先,根据大量墓志记载,证明裴氏家族的直接祖先是秦公子赢鍼。

裴氏房支繁多,主要分为东眷、西眷、中眷三支。

其次,西晋末年,裴氏家族四处迁播:或随皇室南下;或留守北方;或西迁凉州。

南北朝时期,裴氏成员或凭借深厚的学术文化修养、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确立了家族显赫的政治地位。

隋唐时期,裴氏进入更辉煌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唐代出现了十七位宰相。

最后,概括裴氏的家学家风:崇尚儒学,谨守礼制;严守孝悌,居丧合礼;躬履俭素,轻财重义;浸染玄风,擅长清谈;信仰佛教,弘扬佛法:将门有将,文武兼擅;多才多艺,文化传承;史学传家,著述丰富。

第二章:关于中古时期裴氏家族文学的总体考察与研究。

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裴氏家族成员大都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才能,其中成就较高的是裴子野、裴让之。

其次,在隋唐时期,裴氏家族成员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他们不仅从事诗文的创作实践,而且编撰诗集、参加诗酒聚会,并有唱和之作。

最后,考察裴氏家族文学观念的演变,并指出裴氏家族仍以传统的儒家诗学观为主。

第三章:对河东裴氏家族成员进行文学个案研究:以裴子野、裴度为代表。

裴子野强调政教文学观,诗赋作品则呈现出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等特点;裴度的诗歌创作以语言自然流畅,情感随文而出为特色,亦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而轻视艺术形式,同时,因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中唐诗人群的核心人物。

第四章:详细地介绍柳氏家族概况。

首先,柳氏源自姬姓,祖先为柳下惠,于秦并六国后,迁到河东解县。

从西晋开始,柳氏定著二房:西眷、东眷。

其次,柳氏东眷随皇室南迁,迁居雍州,凭借军功进入中央政权,获得了很高的发展。

最新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最新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裴氏家族兴盛的原因
▪ 世袭制
▪ “未冠推荫” ▪ “以荫仕累迁”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裴氏家族兴盛的原因
▪ 重视教育
▪ 博学尚儒 ▪ 推尚清俭 ▪ 德业并举 ▪ 廉洁自律 ▪ 留心政事 ▪ 孝悌传家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裴氏名人
▪ 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蕴、裴矩、裴他、裴让之、 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枢等;
生平 从政 治学 影响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薛瑄故里——万荣里望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 2、理在气中,理与气不可分先后。 ▪ 3、人性“非特具于心”,即不仅表现在意
念上,“凡耳、目、口、鼻、手、足、动、 静之理皆是”。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薛瑄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 人(今运城万荣县里望村),明朝官员、理学家,河东 学派的创始人,由于他曾在朱熹的白鹿洞讲学,深受欢 迎,所以人们尊称他为“薛夫子”。
▪ 军事家有裴行俭、裴茂、裴潜、裴叔业、裴邃、裴骏、裴 衍、裴宽、裴果、裴文举、裴镜民、裴济等;
▪ 法学家有裴政; ▪ 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224—271年) ▪ 南北朝时期的“史学三裴”:裴松之、裴骃、裴子野
第九讲河东世家文化
裴氏名人
▪ 唐代小说家裴铏著《传奇》一书,首先提出的“传奇”这 个专有名词。
▪ 隋代名臣裴政,是著名的法律学家。制定隋朝新律《开皇 律》。
▪ 隋朝文林郎裴世清,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率 领访日友好使团出访日本的外交大臣。
▪ 裴矩(547——627年)西域图记》 ▪ 裴寂,鼎助李渊起兵晋阳,建立了李唐王朝。 ▪ 裴度,中唐宰相,奠定了 “元和中兴”的政治局面。

《北史》列传中河东薛氏增加史料问题探析

《北史》列传中河东薛氏增加史料问题探析

入 关中, 猛 以巾褐谒之。 温日: “ 江东无卿比也, 秦 国定多奇士 , 如生辈尚有几人? 吾欲与之俱南。 ” 猛 日: “ 公 求
可与拨乱济时者, 友人薛威明其人也。” 温日: “ 闻之久矣。 ” 方致朝命。强闻之 , 自商山来谒, 与猛皆署军谋祭 酒。 强察 温有 大 志而无 成功 , 乃 劝猛 止 。 俄 而 温败 。 及苻 坚立 , 猛 见委任 。 其平 I r m,  ̄融为 书 , 将 以车马 聘 强。 猛


《 北史 ・ 薛辩传》 中增加 薛强史料分析
匕 史》 卷三六《 薛辩传》 中详细记述了薛辩父亲薛强的事迹 : 薛辩 , 字允白, 河 东汾阴人也。 曾祖 兴, 晋尚书右仆射 、 冀州刺史、 安邑公 , 谥 日庄。 祖涛袭爵, 位梁州刺 史, 谥 日忠 惠。京都 倾覆 , 皆 以义烈著 闻。父 强 , 字威 明 , 幼有 大志 , 怀 军 国筹 略 。与北 海王猛 , 同志友善 。及桓 温
f 2 1 唐长孺. 论 北魏孝文帝定姓族 f A 1 . 魏晋南北朝 史论拾遗『 q冲 华 书局, 1 9 8 3 .
f 3 1 周 一 良. 瞎 巴三 千 生 啖 蜀子 L . 魏 晋 南 北朝 史札 记 f C 】 . 中华 书局 , 1 9 8 5 . 『 4 1 毛汉光 . 晋 隋之 际河 东地 区与河 东大族【 A 1 . 中国中古政治史论 『 C 1 . 上海书店 出版社, 2 0 0 2 .
李文涛 / E 史》 列传 中河东薛氏增加史料问题探 析
《 北史》 列传 中河东薛 氏增加史料问题探析
李 文 涛
( 海南热 带海 洋学院 人 文社会科 学学 院, 三亚5 7 2 0 0 0 )
摘 要 《 北史 ・ 薛辩传 》 在《 魏书・ 薛辩 传 》 基础上, 增 加 了其 父 亲 薛 强 的 大 量 事 迹 。 此 外《 北史 ・ 薛 修 义传 》 相 比《 北齐书・ 薛修 义 传》 也 增 加 了不 少 内容 。 但 这 些 增 加 的 内容 , 《 资 治通 鉴》 没有 采 用 。 此外 , 据 薛元 超 墓 志和 薛修 义 墓 志来 判 断 , 这 些 增 加 的 内容 可 信 度 不 高 , 基 本 上 是 为 了 掩 饰 河 东 薛 氏 来 自蜀 人 的痕 迹 。 关键 词 《 北史 》 河 东 薛 氏 蜀 族

薛仁贵

薛仁贵

薛礼(614-683年3月24日),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东十里之遥的修村),字仁贵,大业十年(614)生,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为薛安都的六世孙,属于河东薛氏家族,但是到他的一辈已经没落。

父亲薛轨早丧,虽自幼家贫,但是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天生臂力过人.但是生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大务农,娶妻柳氏,生得一副大饭量。

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子说:“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时机。

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一身的本事,何不从军立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父母也不迟!”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子,去新绛州城里找张士贵将军,应征入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四川美术09版《薛仁贵征东》(8张)家族后代:薛家将系列中《薛丁山征西》和《薛刚反唐》的故事,《薛仁贵传奇》中的薛仁贵薛仁贵其子薛丁山和其孙薛刚纯属虚构。

历史上薛仁贵的后代最有名的是儿子薛讷,字丁山,长期领军,战功卓著,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

薛仁贵的第三代,也确实出现过反唐的人物,即其孙薛篙,曾在安史之乱时投向反政府一方,占据相州一带,后归顺仆固怀恩的勤王军。

薛氏一族到嵩之子薛平、薛从之后,就湮没无闻了。

在小说和戏曲中,王宝钏是薛仁贵之妻,曾在寒窑中苦等薛仁贵18年,等待他衣锦还乡;樊梨花是梨山老母之徒,嫁薛丁山,曾登坛拜帅,是一位穆桂英似的巾帼英雄,极富神化色彩。

不过这两位是纯属虚构了。

[1]历史上的薛仁贵之妻姓柳,见于史传和地方史志,但未记名字。

柳姓也是河东著名大族,以薛仁贵的出身,与河东柳姓是门当户对的士族联姻。

当薛仁贵想在家改葬祖先时,是柳氏劝夫速速投军,“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

”在这位颇有见识的妻子劝告下,薛仁贵应征参军赢得了赫赫战功。

征讨高句丽显庆三年( 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征讨高句丽,以薛仁贵为其副将。

中古河东薛氏与文学概述

中古河东薛氏与文学概述

中古河东薛氏与文学概述内容提要:河东薛氏是中古时期重要的世家大族,随着家族性质由武力强宗向士族的转变,其家族成员大都具备了较深的文化修养,显现出鲜明的士族特征。

特别是隋唐时期,河东薛氏还涌现出不少重要的文学家,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世家”,其中某些成员对于仕途偃蹇的咏叹带有鲜明的“家族烙印”。

关键词:中古河东薛氏文学河东薛氏与裴氏、柳氏并称“河东三姓”,但是,薛并非世居河东的土著,而是魏晋之际由蜀地迁徙到此的。

根据《新唐书》所载,河东薛氏分为南祖、西祖两支。

起初,作为具有浓厚豪强色彩的豪族,河东薛氏凭借强大的地方势力、相当规模的武装力量和家族成员出色的军事才能得到统治者的重用,并逐渐确立了家族的政治地位。

之后,这两支的发展道路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南祖依然具有浓厚的豪强性质并继续沿着典型的武力豪族的道路发展,其作用多集中在军事方面;西祖则逐渐由武力强宗向文化士族转变,并沿着高级士族的道路发展,其成员大都具备了相当深厚的文化修养,其影响多集中在政治、文学、艺术等方面。

特别是隋唐之际,薛氏西祖不仅迎来了政治发展的最鼎盛时期,同时,迎来了家族文学创作最辉煌的时期。

本文通过对河东薛氏文学创作的描述,以期更全面地展现河东薛氏家族的面貌。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东薛氏与文学前文已指出,河东薛氏南祖、西祖的发展道路完全不同。

南祖最重要的人物薛安都就是凭借军功出仕的典型代表,而其子孙也大都以军功入仕。

由于南祖成员长期担任军职,并主要活动于危险的军事斗争环境,长久的戎马生涯根本无法给其带来任何文化熏陶,因此,南祖仍然保持着浓厚的武勇豪侠之风。

不过,南祖中有一人例外,那就是薛憕。

史书载其“早丧父,家贫,躬耕以养祖母,有暇则览文籍”[1],由于在政治上没有任何可以依凭的条件,再加上江表取人多以世族,所以薛憕一直未被擢用,为此他常发出感叹,表示不愿低头倾首,俯仰向人,而是要有所作为。

当回归河东后,他“不交人物,终日读书,手自抄略,将二百卷”[2],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他的这一举动还引来族人的冷嘲热讽,对此他毫不介意,依然整日苦读。

河东薛氏族谱

河东薛氏族谱

河东薛氏族谱April 5, 1981 “第19世”薛宗庆编辑撰写October 10, 2011 “第19世”薛文庆修正编辑February 17, 2013 “第20世”薛豪技术处理2013-2-17[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目录1前言 (1)2台湾和祖先的简史 (2)3薛姓宗族简史 (3)3.1薛氏来源 (3)3.1.1源自任姓 (3)3.1.2妫姓后代 (3)3.1.3外族改姓 (3)3.2薛氏堂号 (3)4吾族从哪来 (4)1前言“河东薛氏”“第12世”薛信,大约在公元1730年左右,从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搬到台湾北路台北府淡水县桃涧堡霄里社仔庄。

“第14世”以前,没有族谱留传下来,幸而“第15世”薛玉田留下手抄族谱3册。

根据编者(薛宗庆)比较推测,其中一册(薛永生保存)最工整,可能是薛玉田抄给大哥(薛振带)留存;另一册(薛元法保存)较小、较简略,大概是薛玉田抄给二哥(薛振春)留存;而较完整的一册(薛凤兰保存)可能是薛玉田自己的;其中资料,大概是根据“第15世”以前的祖先口述记载而留传下来。

虽有3册族谱,但从“第15世”到现在(已经有“第22世”出生),子孙已较多,旧式手抄本不易增添,编者(薛宗庆)因此编撰族谱,首版印50本。

其中可能所有错漏,敬请族人指正并提供数据,编者拟于1991年,即10年后修订族谱。

“第19世”薛文庆(TEL:+88633672325, FAX: +88632209163, MOBILE: +886935007482, ADDRESS: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岛桃园县八德市大明街77号)于20年后,2011年重新修正族谱,编印60份。

附带一提,1971年岛内曾出版《薛氏族谱》。

该族谱是由一位廖氏所编撰,但不包括“河东薛氏”在内。

1972年,很多族人(包括编者)曾经预付给一位廖先生(住台北士林)编撰族谱费用数百元,经编者(薛宗庆)查访,廖君已在1976年过世。

〖通派字派〗中国各省姓氏辈分大全——薛氏字辈派行

〖通派字派〗中国各省姓氏辈分大全——薛氏字辈派行

〖通派字派〗中国各省姓氏辈分大全——薛氏字辈派行已发过的字辈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未发过的字辈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邹熊金陆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庞樊兰殷施陶洪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章鲁葛伍韦申尤毕聂丛焦向柳邢骆岳齐尚梅莫庄辛管祝左涂谷祁时舒耿牟卜路詹关苗凌费纪靳盛童欧甄项曲成游阳裴席卫查屈鲍位覃霍翁隋植甘景蒲单包司柏宁柯阮桂闵欧阳解强柴华车冉房边辜吉饶刁瞿戚丘古米池滕晋苑邬臧畅宫来缪苟全褚廉简娄盖符奚木穆党燕郎邸冀谈姬屠连郜晏栾郁商蒙计喻揭窦迟宇敖糜鄢冷卓花仇艾蓝都巩稽井练仲乐虞卞封竺冼原官衣楚佟栗匡宗应台巫鞠僧桑荆谌银扬明沙薄伏岑习胥保和蔺薛姓宗族虽然历史悠久、谱系绵长,但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其家族修撰家谱始于何时,今已无从考证。

不过从北朝薛安都家族事迹来看,当不晚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与当时盛行的门阀谱系之学有关。

目前保存最早的薛氏族谱为唐代人林宝的《元和姓纂》,是书于中唐以前姓氏族望,记载颇详。

其论得姓受氏,多源于《世本》、《风俗通义》、《三辅决录》及《姓苑》。

这些书后世颇多失传,赖《元和姓纂》之征引,后世学者方得以了解姓氏梗概。

北宋欧阳修等人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参考了《元和姓纂》,其《薛姓世系表》较为系统地记述了薛姓二大主支——任姓薛氏、妫姓薛氏的源流始末。

薛姓赋【徐州薛刚先生,撰于淮海云龙湖畔】山岳巍巍,江河汤汤;华夏文明,山高水长。

千秋英风,薛家枝叶郁郁;百代豪情,我族股肱煌煌。

始祖轩辕,日月同光;初生禹阳,家国共昌。

天赐万木,奚仲糅以为轮;地行千驾,神州借之而旺。

更有孟尝先君,引领名士;声震列国,力作栋梁。

皆能宜其子孙,绳绳兮宇内光显;教化一方,承承兮天下担当。

其始也,以国为姓,国小而不降其志;以迁为让,迁远而不辱其身。

几朝板荡,忍看家园荒弃;五度辗转,遍历江湖蹇屯。

“薛氏困惑”与消解之道——以1951年福建上杭《河东薛氏联修崇本族谱·首序》为中心

“薛氏困惑”与消解之道——以1951年福建上杭《河东薛氏联修崇本族谱·首序》为中心

二年,
1517)《杭 川 薛 氏 手 册 族 谱 序 》(明 万 历 元 年,
)
1573 《杭川薛氏编 修 崇 本 族 谱 序》(清 顺 治 十 六 年,
1659)《杭 川 薛 氏 续 修 崇 本 族 谱 序 》(清 雍 正 五 年,
1727)《泰 和 芬 溪 薛 氏 族 谱 序》(清 咸 丰 元 年,
他们已经敏感意识 到,这 一 制 度 与 族 谱 反 映 了 不 同
的价值体系,两者最终可能无法兼容。所谓“族谱会
消灭啦”云云,既是“或谓者”(有人说)不明所以的传
言,也是经历过革命运动、对中共纲领略有所知者的
担忧。细品上下文语境,似乎在整体上还未进至“恐
慌”的程度,故可称其为“薛氏困惑”。在 1950 年,由
2022 年
第一期
赣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J
ou
rna
lo
fGannan No
rma
lUn
i
ve
r
s
i
t
y
№.
1
J
an.
2022
引文格式:钱 杭 .“薛 氏 困 惑”与 消 解 之 道———以 1951 年 福 建 上 杭 《河 东 薛 氏 联 修 崇 本 族 谱 · 首 序》为 中 心
[
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充分自证。换言之,族 谱 欲 实 现 “其 宗 旨”“其 实 质”
的前提和被国史兼容的资格,必须要按照上述逻辑、
理论上确定新制与 传 统 之 间 不 同 的 政 治 目 标,营 建
框架、路径、标准,把族谱编成一部可得旁证的信史,
出各司其职、各擅所长的互补局面。作为新制,社会
于新制的政治内 含、覆 盖 范 围、实 现 步 骤、与 传 统 间

上望《薛氏族谱》的史料价值

上望《薛氏族谱》的史料价值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4年第 1 期(总第137期)上望《薛氏族谱》的史料价值潘猛补(温州市图书馆,浙江 温州 325000)摘 要 宋代永嘉薛氏,《宋史》有传的就有好几个人,其重要人物及直旁亲关系有名的就达50多个人,但对这一文化大家族的研究长期乏人关注。

温州图书馆现存万历三十五年薛继忠修《薛氏族谱》的史料价值颇高,其保存了薛氏家族重要人物的史料,可以纠正补充史实甚多。

不仅使人们对这一世胄之族的总体有所了解,而且对个体研究也有颇多帮助。

关键词 宋朝;温州;薛氏族谱;永嘉学派宋代永嘉薛氏,《宋史》有传的就有薛弼(卷三八)、薛徽言(卷三七六)、薛叔似(卷三九七)、薛季宣(卷四三四)、薛良显(卷四五三)等人,其重要人物及直旁亲关系有名的就达50多个人。

但对这一文化大家族的研究,除作为永嘉学派创始人的薛季宣略有人涉及外,其它却长期乏人关注,史料记载也充满矛盾,多有舛误。

温州图书馆现存万历三十五年薛继忠修《薛氏族谱》抄本复印件,虽是其分支瑞安上望薛氏的族谱,且又是残谱,但此谱最大的价值是记载了薛季宣世系,保存了薛氏家族重要人物的史料,可以纠正补充史实甚多,不仅使人们对这一世胄之族的总体有所了解,而且对个体研究也有颇多帮助。

1 从《薛氏族谱》看薛季宣世系薛季宣的世系,据有关史料考证其先世家河东,汉平元始间有曰丕者,渡江寓毗陵。

薛令之,字君珍,居福唐长溪之廉村,为闽第一进士。

子薛国进于天宝末年随父还乡。

孙怀仁,始为温州人。

对于上世寥寥数语带过,至于其祖和其子孙辈也语焉不详。

而《薛氏族谱》记载的薛季宣世系甚为详尽。

最早能追溯到其五世祖薛待聘,字征卿,唐国子监司业。

六世正明,字允瑞。

唐昭宗朝以明经贡士,摄安固令。

七世文揵,字伯郁,吴郡长史。

男二,长元辅,次元礼。

自八世始居永嘉。

谱以薛元辅,字秉钧,为永嘉之一祖,宋车辂院使。

薛元礼,字秉度,为永嘉之二祖,是为薛季宣支派之祖。

娶蒋氏,永嘉场处士绛之女。

男二,长庠,次唐。

福建薛氏:漳州薛姓源流考

福建薛氏:漳州薛姓源流考

福建薛氏:漳州薛姓源流考薛姓入闽始于西晋,主要有二个支派:一是晋永嘉二年(308年),薛推为避“五胡之乱”,由河东举家南迁江左(今江苏南京)。

传至薛贺,官南朝梁光禄大夫,于梁天监二年(502年)从南京入闽,先居晋安,后辗转至长溪县(今福安市溪潭乡廉村),其后裔分衍仙游等地。

南朝宋时,有河东薛氏入闽,定居连江马鼻赤石村。

二是唐总章二年(669年),河南固始人薛使(武惠),随陈政率军入闽,开基长泰,传数代至薛一平,为漳浦开基祖。

至明时,薛仲显迁永福(今永泰县)。

唐末,河南薛氏为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的27姓之一。

宋德v 二年(1276年)河东人薛尚舍随宋皇室由杭州渡海至福州,其子薛节翁隐居福清文峰,世称“文峰薛”。

南宋始,福建薛姓分衍广东王华、兴宁、梅州等支派。

唐总章二年(669年),薛使(武惠)随岭南行军总管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镇戍、开漳,薛使任“行军统管使”,先率军辗转征战于今云霄、漳浦、诏安一带,后奉命进驻长泰三(山)重。

山重地势险要,却处漳州腹地,且有古驿道分别与同安、深青驿相联,系交通和军事要隘,故薛使驻守而后又定居于此。

其后裔传衍漳浦。

薛使为漳州薛姓始祖。

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兴化仙游人薛京迁诏安,为渐山七贤之一,其祖父薛利和曾任潮州知府。

薛姓 | 长泰县 | 薛使派系长泰县陈巷镇山重村是薛姓祖居地。

山重薛姓开基祖薛使,传数十世至薛丕列(具体世系资料待考),薛丕列被奉为宋一世。

丕列传J,J传天相,天相传宣教,宣教传二子:长子一平,次子一正。

宋宝v四年(1256年),薛一正登进士,任长泰县府推官。

薛一正传五子(宋六世),其长子伯仁、四子伯达留居山重,其余三子移居县城南隅(邑南)。

薛伯仁生二子:长子季卿(字兴宗),次子应宗,分别当里长,被奉为山重薛姓明一世祖。

由此,两个房派在山重逐步发展。

衍居于大坊、后园、乌石、北、石洋、土楼、吴厝、圳仔、菜园内、前厝、禀仔内、赤土埋、后厝等社,又分衍于祖地、至岭、后坊、旺头等社。

薛氏唐宰相世系表

薛氏唐宰相世系表

薛氏唐宰相世系表薛氏出自任姓。

黄帝孙颛顼少子阳封于任,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薛侯,其地鲁国薛县是也。

奚仲迁于邳,十二世孙仲虺,复居薛,为汤左相。

臣扈、祖己皆其胄裔也。

祖己七世孙曰成,徙国于挚,更号挚国。

女大任,生周文王,至武王克商,复封为薛侯。

齐桓霸诸侯,独薛侯不从,黜为伯。

历三代,凡六十四世,其可记者:畛生初,初生厉侯陵,陵生宣武侯房,房生哀侯褒,褒生庄侯元,元生平侯贵,贵生昭侯直,直生襄侯夷,夷生桓侯辨,辨生康侯安兴,安兴生定公箱,箱生恭侯尚,尚生景侯魏,魏生宣侯伯勤,伯勤生简侯文欢,文欢生惠侯夷黄,夷黄生灵侯英,英生文侯俱,俱生隐侯清,清生愍侯洪,为楚所灭。

公子登仕楚怀王为沛公,不仕,隐于博徒,因以国为氏,所谓薛公也。

生云,云生卬,卬生倪,为楚令尹。

倪生翁,翁生鉴,汉初献策灭黥布,封千户侯。

生瑑,瑑生茂宣,茂宣生怀则,怀则生引孙,引孙生广德,字广德,御史大夫。

广德生饶,长沙太守。

饶生愿,为淮阳太守,因徙居焉。

生方丘,字夫子。

方丘生汉,字公子,后汉千乘太守。

汉生彪,字辅国,司徒祭酒。

彪生侍御史安期,安期生中山相修,修生马邑都尉山涂,山涂生山阳太守固,固生龙丘令文伯,文伯生东海相衍,衍生兖州别驾兰,为曹操所杀。

子永,字茂长,从蜀先主入蜀,为蜀郡太守。

永生齐,字夷甫,巴、蜀二郡太守,蜀亡,率户五千降魏,拜光禄大夫,徙河东汾阴,世号蜀薛。

二子:懿、始。

懿字元伯,一名奉,北地太守,袭鄢陵侯。

三子:恢、雕、兴。

恢一名开,河东太守,号“北祖”;雕号“南祖”;兴“西祖”。

雕生徒,徒六子:堂、晖、推、焕、渠、黄。

堂生广,晋上党太守,生安都。

安都字休达,后魏镇南将军、河东康王。

敏济,左金吾大将军。

荣,后魏新野武关二郡太守、都督、澄城县公。

衍,后周御伯中大夫。

仁贵名礼,松漠道大总管。

楚玉字瑶,左羽林将军、汾阴县伯。

<山咢>,相卫节度使、太子少师。

嵩字嵩,相卫节度使、平阳郡王。

平字坦涂,左龙武大将军、韩国公。

薛礼——精选推荐

薛礼——精选推荐

薛礼薛礼,字仁贵(614-683年3⽉24⽇),⼭西绛州龙门修村⼈(今⼭西河津市修村⼈),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创造了“良策息⼲⼽”、“三箭定天⼭”、“神勇收辽东”、“仁政⾼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

艰苦奋⽃三⼗载,家⾥穷苦志不穷 薛礼,字仁贵,⼭西绛州龙门⼈,⼤业九年(614)⽣,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后代,属于河东薛⽒家族,但是到他的⼀辈已经没落。

⽗亲薛轨早丧,虽⾃幼家贫,但是习⽂练武,刻苦努⼒,天⽣臂⼒过⼈.但是⽣于乱世之中,未有什么发展,长⼤务农,娶妻柳⽒,⽣得⼀副⼤饭量。

到30岁的时候,记载中描写他穷困不得志,希望迁移祖坟,以希望带来好运,他的妻⼦说:“有本事的⼈,要善于抓住时机。

现在当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的时候,你有这⼀⾝的本事,何不从军⽴个功名?等你富贵还乡,再改葬⽗母也不迟!”仁贵听了,觉得有道理,就告别妻⼦,去新绛州城⾥找张⼠贵将军,应征⼊伍,开始了他驰骋沙场40年的传奇经历。

跨海保主征⾼丽,⽩袍⼀举成威名 刚当成⼩兵不久,薛仁贵就凭借⾃⼰的勇猛⽴功了,贞观⼗九年(645),唐太宗于洛阳出发出征⾼丽。

同年三⽉,在辽东安地战场上,唐朝将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困,⽆法脱⾝,⽆⼈能救,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出,直取⾼丽⼀将领⼈头,将头悬挂于马上,敌⼈观之胆寒,遂退,刘君邛被救.想⼀想他只是唐军的⼀个⼩兵,但敢为⼤将之事,勇⽓甚甲,本领更佳,此役过后,薛礼名扬军中. 随后不久,薛仁贵在安市之战中把⾃⼰的武艺发挥的淋漓尽⾄,凭此⼀战,完全可以说他是唐朝武⼒第⼀猛将。

贞观⼗九年(645)四⽉,唐军前锋进抵⾼丽,不断击败⾼句丽守军,六⽉,⾄安市,⾼丽莫离⽀遣将⾼延寿、⾼惠真率⼤军25万依⼭驻扎,抗拒唐军。

唐太宗视察地形后,命诸将率军分头进击。

此战薛仁贵可能是要把握机会出名,于是⾝着奇装异服,与其他⼠兵不⼀样的⽩⾐,⼿持⽅天画戟(历史明确记载,他才是使⽤⽅天画戟这种武器的名将)腰挎两张⼸,单骑冲阵,⼀个⼈杀⼊敌⼈25万⼤军的阵势⾥⾯,打的敌⼈是阵型混乱⽽⽆法战,⾼延寿、⾼惠真屡次想重新组织队列杀起来,可是被薛仁贵冲杀的七零⼋落,唐军⼤举跟进,⾼丽军⼤败。

薛瑄家庙及墓地【山西万荣】

薛瑄家庙及墓地【山西万荣】

薛瑄家庙及墓地【山西万荣】
万荣县城往北就是里望乡,此乡管辖着15个行政自然村,其中平原村有薛瑄家庙和墓地,南阳村有宋塔这2国保。

1971年万荣割了一个公社给了临猗,又并进稷山1个和河津通化、里望2个公社,从此
薛瑄和“三王”(王通、王绩、王勃)落户万荣,这足以让河津面对黄河惆怅个三年两载。

关西郡姓有六大望族,韦裴柳薛杨杜,其中薛氏是蜀汉灭亡后从蜀地内迁至河东的一支强族,薛仁贵、薛道衡、薛元超、薛曜、薛稷、薛绍等等,光唐朝的薛家人就能说出一大堆。

平原村村口有一碑楼,上有董其武题“薛文清公故里”,下有嘉靖年陈棐书“真儒里”,是一款精致的文化村广告牌。

薛瑄家庙在村中,是薛瑄裔孙所建,有木匾“薛夫子家庙”,可惜在大修,无法入内。

斜对面是个砖雕门楼,下有“薛公家庙”刻字,上悬“黄堂大夫”石匾。

黄堂,太守之厅事,大概薛家人有太守之职。

薛瑄是明代河东学派的创始人,擅理学、文学,偶读过他的《读书录》,哲理兼鸡汤,如“知一理即行一理,知一事即行一事。

”隆庆年薛瑄从祀孔庙,这般待遇只有历代孔系的真儒才能配享。

世有南阳明北薛瑄之说,足见其影响。

薛瑄家族墓地在村西几百米,照壁和国保碑分居公路左右,木牌坊两边是4个墓道碑楼,往前就是长200多米的神道,传说中的石羊、石马等刻件一个都不见踪影。

再进一门就进入墓区核心,柏木森森,荒草萋萋,石碑林立,明清坟茔蜿蜒如丘。

薛瑄墓前有其子孙于成化元年(1465年)立的“学士薛公墓”碑,旁边是景泰六年(1455年)追封薛夫人的“肃天诰命”碑,院中有一献殿,大概为祭祖所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东薛氏族谱
April 5, 1981 “第19世”薛宗庆编辑撰写
October 10, 2011 “第19世”薛文庆修正编辑
February 17, 2013 “第20世”薛豪技术处理
2013-2-17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在此处键入文档的摘要。

摘要通常是对文档内容的简短总结。

]
目录
1前言 (1)
2台湾和祖先的简史 (2)
3薛姓宗族简史 (3)
3.1薛氏来源 (3)
3.1.1源自任姓 (3)
3.1.2妫姓后代 (3)
3.1.3外族改姓 (3)
3.2薛氏堂号 (3)
4吾族从哪来 (4)
1前言
“河东薛氏”“第12世”薛信,大约在公元1730年左右,从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搬到台湾北路台北府淡水县桃涧堡霄里社仔庄。

“第14世”以前,没有族谱留传下来,幸而“第15世”薛玉田留下手抄族谱3册。

根据编者(薛宗庆)比较推测,其中一册(薛永生保存)最工整,可能是薛玉田抄给大哥(薛振带)留存;另一册(薛元法保存)较小、较简略,大概是薛玉田抄给二哥(薛振春)留存;而较完整的一册(薛凤兰保存)可能是薛玉田自己的;其中资料,大概是根据“第15世”以前的祖先口述记载而留传下来。

虽有3册族谱,但从“第15世”到现在(已经有“第22世”出生),子孙已较多,旧式手抄本不易增添,编者(薛宗庆)因此编撰族谱,首版印50本。

其中可能所有错漏,敬请族人指正并提供数据,编者拟于1991年,即10年后修订族谱。

“第19世”薛文庆(TEL:
+88633672325, FAX: +88632209163, MOBILE: +886935007482, ADDRESS: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岛桃园县八德市大明街77号)于20年后,2011年重新修正族谱,编印60份。

附带一提,1971年岛内曾出版《薛氏族谱》。

该族谱是由一位廖氏所编撰,但不包括“河东薛氏”在内。

1972年,很多族人(包括编者)曾经预付给一位廖先生(住台北士林)编撰族谱费用数百元,经编者(薛宗庆)查访,廖君已在1976年过世。

编者(薛宗庆)现已完成首版族谱,以后可不必依赖他人,更不必预付费用。

今后族人若有生卒婚嫁,请填写在族谱内。

子女出生后、命名前,请翻阅族谱,避免名字与祖先或族人一样,并联络编撰者,以便记入编辑者手中的族谱,以供其他族人查考及修订之用。

台湾和祖先的简史
几千年以来,台湾就是中华民族生存活动空间的一部分。

除少数时期有外族入侵以外,台湾居民都是源自中华民族,也就是炎黄子孙。

汉末三国以来,国人经营台湾。

元朝时,在澎湖设巡检司,属福建同安,正式纳入我国版图。

公元500年左右,中国人开始移民台湾岛,直到公元1600年以后,才大量移居岛内。

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岛;直到1661年,郑成功攻克台湾;1684年(清康熙23年),清正式统治台湾。

1874年(清同治13年)日军侵略台湾,1895年(清光绪21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割让台湾给日本,因此台湾被日本殖民。

1945年(民国34年,日本昭和20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

连雅堂著《台湾通史》记载:“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

”他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明、清二代先民渡海来台的,比以往历代要多,而且主要来自闽南及广东东部。

假使追溯更早、更远,则都是来自中华民族发祥地的黄河流域。

中原氏族主要大举南迁的活动,大约发生在下列几个时期,计有西晋末五胡之乱、唐初陈元光到福建开辟漳州、唐末王潮迁入福建、北宋末逃避金人、南宋末逃避元兵等。

闽南人的另一种称呼是“河洛人”,原因是从中原迁来。

先民因生活原因,有的先迁入福建再迁到广东,也有先到广东再移居福建。

现在虽有“闽南”、“客家”的称呼,追究根源,实为一家人。

“河东薛氏”的族人,现分布居住在台湾北部地区,有的方言是闽南话,有的是客家话。

若问其是哪里人呢?现在是台湾人,二百年前是福建人,再以前是山西人,更远古一些,可能是山东人,但最正确而简便的称呼应是中国人。

薛姓宗族简史
3.1薛氏来源
3.1.1源自任姓
黄帝25子,有一个“任”姓,裔孙叫“奚仲”住在“薛”(位处现在山东东南),几世代都是侯伯。

周朝末年,被楚所灭,后代就以“薛”为姓。

3.1.2妫姓后代
战国时,孟尝君(田文)齐国宰相,封于“薛”。

秦灭六国,后代就以“薛”为姓。

3.1.3外族改姓
薛氏源于山东,子孙后代沿着黄河,向各个地方迁移居住。

汉朝洛阳太守薛愿,其子孙薛永跟随刘备到四川,传至薛齐,搬到“河东”居住,后来成为“河东”有名的望族。

3.2薛氏堂号
河东、新蔡、沛国、高平等。

河东:战国时,梁有“河东”地方。

秦汉时,设置郡。

黄河流经山西西部,成南北直线,所以山西境内在黄河以东的部份,都称“河东”。

吾族从哪来
山东,薛地
河东(今山西一带)
福建,漳州府海澄县海沧普庵
台湾北路台北府淡水县桃涧堡霄里社仔庄
✧公元1730年左右,祖先从长山过台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