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家谱世系考证

合集下载

日照姓氏源流

日照姓氏源流

日照姓氏源流概览(一)一、安氏。

原籍东海,明朝洪武初年(相传系洪武二年)始祖母张氏携二世祖文诗、文礼公,由东海迁至日照湖水村,即以后之安家村。

时始祖母携子迁居日照之由,固无史籍可考。

二世祖文诗公,居日照未久,复迁往莒州,继由莒州转迁淄川。

现淄川安姓,或为文诗公后裔。

二世祖文礼公,随侍始祖母留居日照,娶贾氏生二子:长子福忠,次子福祥。

福忠公和福祥公,即三世祖。

两位三世祖,各娶妻生子,自此人口日繁,家道小康,乃教子孙读诗书,传至六世、七世,到明朝的万历年间,安氏读书之人日多,算得上是诗书门第,成为日照的大族。

日照安氏十五世以上,无统一之行辈,且命名多用单字。

清道光十一年五修族谱时,议定合族行辈统一用字。

自十六世始为「曰」字辈,其顺序为:「曰为茂郁丰,伯仲久长增,金祺华丽象,荣耀景加兴」二十字。

光绪十五年六修族谱时,发现每世限用一字,同辈同名者甚多,乃于「曰」、「为」而下,亦即自十八世起,每世增加一字,命名时可任意选用。

其顺序为「曰为贤可宝,传述利以贞,慎修昭正式,衍泽庆有功」。

民国十九年七修族谱时,安氏丁口已逾数万。

每世只限二字,仍感不敷应用,遂议定自十八世起,每世增加为四字。

例如「贤才培茂」,同为18世,「郁乃可宏」,同为十九世,其余类推。

下列之四字句共十八句,末句为「兴起功成」,即安氏之行辈:贤才培茂,郁乃可宏,丰宝熙良,传在百从,述作中继,肇利久清,建以常基,增尔元贞,效金慎言,修其箴名,光华克昭,美丽正廷,象举式全,延善敦荣,德泽普耀,景庆升平,有志加益,兴起功成。

二、赵氏南湖赵氏,原籍江南。

明朝洪武二年由海州东海之十八村北徒日照南湖镇定居,距今已有六百余年。

后分居四处:一莒州、一诸城、一淄博。

首次修谱于清咸丰九年。

共记载了八篇《族谱序》,修谱八卷。

卷一:南湖。

卷二:沈马庄、彭家河、官庄、花峡峪。

卷三:马陵前、三庄。

卷四:陈家沟、贺庄、湖水岭、徐家沟、陈家村。

卷五:莫家庄、梁家坪、郭村。

卷六:邱前、膏泽。

寻根问祖访纪台

寻根问祖访纪台

寻根问祖访纪台寻根问祖访纪台纪墨自从三十年前由老家山东博兴入伍到青岛,每次回老家探亲,都会特别注意到济青高速公路旁边的“纪台”路牌。

刚开始只是觉得这个带有自己姓氏的地名亲切,但没有深究。

后来慢慢知道,这个纪台,竟然是我们纪氏宗族的发源地。

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神农氏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寿光县东南纪台村一带),建立了纪国。

当时的纪国为侯国,与齐国为邻。

纪国领地包括今寿光、昌乐及昌邑、安丘、临朐、临淄等县市一部,是从西周到春秋初重要的诸侯国之一。

初,国力较强,曾与周王室、鲁国联姻。

纪国疆域图纪国的很多国君,在当时的西周王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的中央政府担任要职,并负有代表周天子监督、监视齐国的任务(即齐国的“监国”)。

齐哀公在位,因有不臣之心被纪侯告发而遭诛杀,周王室“烹哀公于鼎”,从此齐纪两国结下怨仇。

至春秋时期(公元前690年),齐襄公以替哀公报仇为名进攻纪国,攻下了纪国的郱邑(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鄑邑(今山东省昌邑西北)、郚邑(今山东省安丘西南)三座城邑,将三邑的居民迁往他处。

纪国从封到亡,长达300多年。

纪侯的子孙,为了纪念故国,从此便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

与其他诸侯国被灭全民采用国名为姓(如章等等)不同,纪侯国只有侯爵一族的人继承了国姓纪姓,因此现在中国纪姓的人并不是很多。

纪国君主世系表(来自《纪氏家谱》,其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证)纪文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26年)纪景侯(公元前1026年—公元前996年)纪昭侯(公元前996年—公元前975年)纪穆侯(公元前975年—公元前964年)纪烈侯(公元前964年—公元前948年)纪历侯(公元前948年—公元前942年)纪灵侯(公元前942年—公元前930年)纪怀侯(公元前930年—公元前903年)纪愍侯(公元前903年—公元前899年)纪悼侯(公元前899年—公元前897年)纪成侯(公元前897年—公元前891年)纪康侯(公元前891年—公元前889年)纪殇侯(公元前889年—公元前880年)纪炀侯(公元前880年—公元前865年)纪献侯(公元前865年—公元前862年)纪泯侯(公元前862年—公元前859年)纪厘侯(公元前859年—公元前848年)纪成侯(公元前847年—公元前838年)纪襄侯(公元前837年—公元前828年)纪定侯(公元前827年—公元前822年)纪闵侯(公元前821年—公元前800年)纪共侯(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91年)纪懿侯(公元前790年—公元前764年)纪孝侯(公元前763年—公元前758年)纪夷侯(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41年)纪厉侯(公元前740年—公元前708年)纪武侯(公元前708年—公元前696年)纪哀侯(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90年)8月19日,利用“卫所军制,邮戳铭记——胶东半岛明代海防遗迹寻访活动”去青州(青州左卫)的机会,到纪台这个多年来魂牵梦萦的纪氏宗族发源地进行寻访。

山东家谱知见录

山东家谱知见录

山东家谱知见录(家谱简目)时间:2008-1-17 22:18:20 访问量:4779 来源:华夏田氏网辑录辑录:田家祥山东家谱知见录以下所列,为近来根据书目著录整理出的山东家谱简目,所缺尚多。

期望广大网友不吝指教,随时补充,使之不断完善。

梅安梁四氏[即墨]即墨白梅安梁四氏合谱六卷(清)梁义礼等纂。

清宣统二年(1910)刻本,即墨市博物馆藏。

毕氏淄川毕氏世谱不分卷(清)毕岱熞重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二册,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美国藏。

淄川毕氏世谱不分卷(清)毕文铎、毕岱舆等七修。

清道光十二年(1832)刊本,四册,日本、美国藏。

淄川毕氏世谱不分卷(清)毕(蒙+生)芳撰。

清光绪十四年(1888)刊本,五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美国藏。

淄西毕氏世谱六卷毕抚远纂修。

民国十二年(1923)石印本,淄博市博山区图书馆藏。

曹氏[邹平]于陵曹氏族谱二卷首一卷(清)曹守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恒升堂刻本,二册,济南市博物馆藏。

始修于明洪武二年。

末附《于陵曹氏附谱》。

[临沭]曹氏族谱抄本,临沭县临沭镇曹家洼藏。

[临沭]曹氏族谱抄本,临沭县临沭镇曹村藏。

[临沭]曹氏重修族谱抄本,临沭县南古镇曹宅子藏。

[临沭]曹氏支谱抄本,临沭县周庄乡前半路藏。

[临沭]曹氏支谱抄本,临沭县周庄乡前半路藏。

常氏泰安常氏族谱十一篇(清)常秀峰撰。

清光绪十六年(1890)敦亲堂写本,泰安市图书馆藏。

陈氏[长清]陈氏族谱不分卷(清)陈自般等修。

清光绪十年(1884)活字本,二册,日本、美国。

潍县陈氏族谱(清)陈嵩安等序。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抄本,一册,美国。

潍邑陈氏族谱十二卷(清)陈翮纂修。

清道光十一年(1831)刻本,十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藏。

[昌邑]陈氏家乘陈明侯等修。

民国三年(1914)山东印刷公司铅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美国。

[寿光]陈氏宗谱四卷王昌荣辑。

民国二十九年(1940)活字本,四册,吉林大学图书馆藏。

央上庄徐氏历代宗亲迁出一览表

央上庄徐氏历代宗亲迁出一览表

央上庄徐氏历代宗亲迁出一览表央上庄,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乡,历史上是寿光三大庄之一。

据央上徐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徐氏兄弟三人从枣强迁来,一(龍)居于寿光距淀湖东侧李家坞,一(鳳)居于寿光距淀湖西畔央上,三世祖名讳及迁居地不明。

而根据李家坞徐氏家谱记载,当初为兄弟四人(龍、鳳、虎、豹),龍居于李家坞,鳳居于央上,虎、豹迁居地不明。

央上,在1945年10月以前隶属于寿光辖制,1945年10月后划归广饶(广饶人“Rao”发音为“Lao”;"e"音广饶老辈人发音为“uo”,如:“乐安”读为“洛安”,“合家欢乐”读为“霍家欢洛”等),“广饶”在历史上称为“乐安”(也称为“乐邑”等),曾属青州府、惠民地区等。

央上庄徐氏宗亲迁往外地较多,为了便于迁出宗亲后人寻根,现将迁出人员明细列制如下:⑴五世:徐可蒙,迁居寿光南台头;徐扬蒙,迁居青州口埠镇郭集;徐东起,迁居乐邑杜家庄;⑵八世:徐尽忠,迁居青州口埠镇郭集;徐发宗,迁居蓬莱北沟(其子徐古文);徐致晏,迁居关东;徐致廉,迁居关东铁岭夏家铺子;徐致和,迁居关东铁岭夏家铺子;⑶九世:徐延龄,迁居关东;徐华,迁居益都藏匿(其父徐光武);徐观志,迁居关东;徐王臣,迁居口外黑城子;⑷十世:徐金赤,迁居营城子;徐金堂,迁居关东;徐金第,迁居即墨东宋公庄;徐金相,迁居黑鱼泡;徐金海,迁居北京;徐旺居,迁居广饶县大码头乡东常徐庄(该庄建立者);徐元贞,迁居关东;徐万一,迁居临淄城;徐文富,迁居黑鱼泡;徐福成,迁居关东榆树台;徐禄成,迁居关东;⑸十一世:徐一峦,迁居黑鱼泡;徐尊宗,迁居关东;徐书升,迁居乐邑西家口子;徐可则,迁居益都高刘庄;徐泮游,迁居平泉;徐盛功,迁居平度;徐盛松,迁居关东;徐念聪,迁居海北;徐恒升,迁居(广饶)城西河南头;徐华国,迁居口外三座塔;徐佃才,迁居口外敖汗(可能为“敖汉”);⑹十二世:徐家兰,迁居昌邑齐家庄(其子徐友邻,其孙徐藻池);徐家德,迁居关东陶鹿县;徐家厚,迁居关东;徐正统,迁居昌邑(其父徐玉宗);徐正初,迁居寿光石头屋子;徐天保,迁居半拉山门;徐云峰,迁居口外赤峰县;徐云庆,迁居关东凤凰城东边;徐茂林,迁居关东;徐长林,迁居朝阳;徐惠林,迁居关东;徐云骧,迁居关东;徐云霞,迁居关东;徐兆梦,迁居关东半拉山门;徐兆庆,迁居大码头;徐兆春,迁居半拉山门;徐维城,迁居半拉山门;徐道江,迁居关东川场鸭雀沟庄;⑺十三世:徐松龄,迁居奉天省开元县柴火沟温家屯(其子徐志道,其孙徐明远、徐明善);徐佐先,迁居关东安东县大泉眼;徐充俭,迁居关东半拉山门;徐友志,迁居东丰沙河镇;徐子宝,迁居青州府北李家庄;徐泽沼,迁居关东;徐尚宽,迁居东北平东;徐三甲,迁居邑西郝家庄子;徐鸣甲、徐墨甲、徐丁甲、徐魁甲、徐振甲、徐连甲(兄弟6人),迁居东北半拉山门徐家;徐荣昌,迁居东北白城子;徐献之,迁居半拉山门;徐枫园,迁居半拉山门;徐桂洲,迁居关东;徐化远,迁居黑鱼泡;徐盛远,迁居黑鱼泡;徐梦兰,迁居本县(广饶)河南头;徐梦伊,迁居本县(广饶)河南头;徐梦弼,迁居本县(广饶)河南头;徐葵芳,迁居益都(青州)演马庄;徐菡芳,迁居益都(青州)演马庄;⑻十四世:徐德一,迁居奉天凤凰城红同山;徐登庸,迁居关东;徐荫柳,迁居东北;徐荫材,迁居关东;徐鸣商,迁居关东;徐体修,迁居半拉山门;徐万庆,迁居东北五奎顶子;徐介祺,迁居海陇县莲花(莲河)(其子徐勤笃);徐理国,迁居平度城北黄道口;徐孝之,迁居吉林柳河集拉子沟;徐径之,迁居吉林磐石县;徐正之,迁居吉林海龙李庐公社;徐光人,迁居关东;徐芳烈,迁居平度兰村(可能为即墨蓝村);徐盛烈,迁居海北辽阳;徐乐江,迁居关东;徐道信,迁居即墨兰村(可能是蓝村);徐道通,迁居昌邑张家屯(其子徐淄阳、徐淄顺);徐道群,迁居昌邑张家屯;⑼十五世:徐峻山、徐为山、徐昆山、徐泰山(兄弟4人),迁居东北东丰县;徐汭滨,迁居关东沙河子;徐贡五,迁居半拉山门;徐勤才、勤朴、勤福、勤政、勤久,迁居海陇县莲花(莲河);徐升斋,迁居东北(其子徐水藻、徐在藻);徐晓易,迁居吉林半拉山门;徐晓敏,迁居寿光范家沟子;徐海山,迁居吉林半拉山门;徐俊卿,迁居吉林辉南;徐洪福,迁居吉林辉南;⑽十六世:徐普钦,迁居尚道口刘家;徐普儒,迁居东沟县全杨公社大白山村;⑾十七世:徐清傅,迁居吉林磐石;徐相传,迁居吉林东丰;⑿十八世:徐穆庆,迁居海陇县莲花(莲河)。

山东寿光岳寺李氏族源考

山东寿光岳寺李氏族源考

山东寿光岳寺李氏族源考作者:李沣水有源,树有根,人有祖。

相传李氏之始祖为尧舜禹时的重臣皋陶、伯益父子。

(宋)欧阳修《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和邓世铭的《古今姓氏书辩证》都言:“颛帝高阳氏生大业。

大业生女华。

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生(伯)益。

(伯)益生思成。

历虞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侯,为理氏。

至纣之时。

理徵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

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正,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皋陶、伯益、思成及其后代,一直是虞、夏、商的理官,所以“以官命侯,为理氏。

”到殷纣王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为纣王不容,被处死。

理徵妻与其子利正(贞)逃难时,得李子充饥,得以活命,因不敢言理姓,便改姓李氏。

因皋陶、伯益、理徵及利正(贞),都是虞、夏、商人,太为久远,尽管文献中有这些记载,但夏时文字不清,殷商甲骨文中至今无发现理、李二字。

因此李氏的始祖及早期世系,现在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

对李氏远祖,《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还载:“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

生彤德,彤德曾孙硕宗,周康王赐采邑於苦县。

五世孙乾,字元果,为周上御史大夫,娶益寿氏女婴敷,生耳,字伯阳,一字聃,周平王时为太史。

其后有李宗。

”西周时,利贞后人硕宗五世孙、周御史大夫乾,娶益寿氏女,生耳,字伯阳,即李耳。

《史记•老子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姓李,名耳。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也曰:“李氏,李伯阳之后。

”由此观之,老子李耳,乃是正史中明确记载的李氏第一人。

欧阳修的《新唐书》对老子李耳世系有很详细的记载,李耳之后有李宗、李同、李兑、李云、李恪、李洪、李兴、李昙等,李耳的这些后人,分别在秦、赵二国任将军、相、太子太傅等重要职务。

李氏是皋陶、伯益之后,而秦赵也是伯益后,看来李氏与秦赵不仅同祖,而且也同在一地繁衍生息。

《新唐书》还载:李昙入秦,为秦御史大夫,生四子,长子崇为陇西房,四子璣为赵郡房。

全国韩氏家谱字辈汇总(一)

全国韩氏家谱字辈汇总(一)

全国韩氏家谱字辈汇总(一)韩氏自万公(韩武子)受姓以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繁衍一百多代,人口众多,如今排名第二十五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68%。

家谱字辈代系排列严格分明,能区分一族众人之间的长幼、尊卑,表白宗族里世系血统顺序,可以作为宗亲们寻根的突破口,现强韩氏字辈整理归纳如下:(共两篇,此为第一部分)一.二甲命名以“维”为十八世,每辈占一字,至六十五世“生”字。

维淑昭宪,延保继庆;贻厥乃德,锡尔泰盛;超秀斯广,曰洪荣光;人文丕振,百载隆昌;俊杰相起,英才同兴;富贵永乐,福禄必生。

二.一九甲命名以“殿”为十八世,每辈占一字,至六十五世“生”字。

殿毓昭宪,延保吉庆;贻厥乃德, 锡尔泰盛;超秀斯广,曰洪荣光;人文丕振,百载隆昌;俊杰相起,英才同兴;富贵永乐,福禄必生。

三. 五甲命名以“百”字为十五世,每辈占一字,至六十三世“生”字。

百方承祚,昭式师云;绍乃曾衍,一念尔循;裕征传子,钧益馀中。

既广令教, 效友能统;俊杰相起, 英才同兴;富贵永乐,福禄必生。

注:五甲始祖比二甲、一九甲始祖晚两辈。

四.世韩谱字辈:礼善忠智恭,农曙义贤真;通志圣卞信,尚万永若晓;仲仕仁德天。

五.地区字辈1.北京市北京字辈:洪天凤丙运德。

北京韩氏字辈:方秉廷松。

2.天津市天津字辈:桂连少凤玉长燕青龙飞天津字辈:士连长永大广曾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韩氏字辈:金恩志忠桂,佳绍作景崇。

3.河北省河北保定定州大辛庄韩氏(祖籍山西):守蕴万清锡士(世)文河北泊头韩氏字辈:景振树庆广明河北承德:(祖籍山东登州府)字辈:国振兴华盛,福长宏景鸣。

久志树广富,建起百世宗。

河北承德蹬上乡河南营(祖籍山东莱州) :***继,一(一)春庆唯山俊河北承德(祖籍山东登州府)韩氏字辈:国振兴华,盛长宏景;鸣久志树,广富建起,百世宗。

河北沧州市泊头市字辈:宝洪永炳成河北磁州字辈:自洪洞迁出后字派从琦公十二世(中州20世)起为:友和民安世来尚,会山阳书同太法;华泰荣玩德进玉,大清明富志子炫;万世延宗文生秀,昆照龙邦振朝元。

斟灌李氏大事年鉴(表格形式)

斟灌李氏大事年鉴(表格形式)
1783年
乾隆四十八
癸卯
十一世祖李世涟中举人,出任云南滨川州知州。
十一世祖李世治修筑西玉村花园,名“也园”。
1784年
乾隆四十九年
甲辰
九世祖李封复授四川宁远府知府,寻升福建汀漳龙道。
1785年
乾隆五十年
乙巳
九世祖李封任江苏布政使;
八世祖李琬与李烒同赴千叟盛筵,蒙恩赐诗杖、貂帽、锦缎多珍。
1786年
乾隆五十一年
山东寿光斟灌李氏大事年鉴
斟灌李氏十七世孙永吉根据史志与家谱线索整理
公元
年号
干支
家族大事记
明初
原籍江西丰城县湖茫屯。明初,上世祖母带三子迁居山东。长子李士定居安丘,次子李农定居日照,三子李民定居斟灌。
1601年
万历二十九年
辛丑
五世祖李汝秀取监生(后出任河南商丘县丞)。
1620年
万历四十八年
庚申
六世祖李适、李迥同年出生。
1813年
嘉庆十八年
癸酉
十世祖时任宗人府丞李鋐撰写《湖茫六修族谱序文》。
十一世祖李启南中武举人。
1817年
嘉庆二十二年
丁丑
十一世祖李世治由湖北德安知府升甘肃西宁兵备道,旋因竹溪公李鋐致仕而辞归。
1818年
嘉庆二十三年
戊寅
十世祖李庭训中举人、十二世祖李长龄中副榜。
1820年
嘉庆二十五年
庚辰
十世祖广西布政使转宗人府丞李鋐去世,享年80岁。山东巡抚某撰写碑铭。
嘉庆四年
己未
十世祖李鋐升广西布政使。
1780年
嘉庆五年
庚子
十世祖李鏴中副榜举人。
1801年
嘉庆六年
辛酉
十世祖李钤考取优贡生,考补方略馆。十世祖李鐏拔贡。

(寿光市稻田镇丹河村)董氏迁徙记

(寿光市稻田镇丹河村)董氏迁徙记

寿光市稻田镇丹河村的董氏迁徙记
元至正四年至十年(公元1344-1350年)严重水旱灾害持续六年之久.大饥荒刚过,又染大瘟疫流行,灾区人民死亡过半.山东河北两省首当其冲.至此庞大家族史记又遭中断.我太始祖志先等家人幸免于难.继而励精图治,繁衍生息.原配陈氏生士明.士敬.士能.士安.士诚.继配朱氏生士新.士廉.士宽等兄弟八人,先后都成家立业.至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岁在癸卯,人地不均,异地交迁.除长支士明公仍住前王寿村,次支士敬公住后王寿村外,先后迁入山东六股.奉牒四支士安公迁居章丘县康家庄和董高唐寨两村,太始祖志先墓在董高唐寨.五支士诚公迁居青州董家庄.士新,士廉,士宽三公同迁章丘县张家林.惟士廉公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又奔东土,在寿光东南距城四十华里的溎河村安家落户.枣强谱书与溎河谱书所述史实一致,惟名字有异.可能士廉公到溎河后更名为士贤.部分后裔已散布于昌乐,潍县,安丘,诸城等地...
我三支士能公原住枣强县张家庄,在前后王寿村之间,于明永乐四年(1406)初,迁济阳县董家道口.含辛茹苦惨淡经营,至永乐十三年(1415),留鼎鼐二公固守基业,亲携雪,林,会等三公选迁仓颉圣地寿光,定居丹河村,至今已成望族.
公元一九九一年重修. 二OO六年抄本
寿光市稻田镇丹河村
二0O六年七月八旬龄十七世孙董迎三抄录。

〖通派字派〗中国各省姓氏辈分大全——徐氏字辈派行

〖通派字派〗中国各省姓氏辈分大全——徐氏字辈派行

〖通派字派〗中国各省姓氏辈分大全——徐氏字辈派行徐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

少昊重孙为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

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

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

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归入楚国。

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徐氏字辈(一)山东徐氏字派录;001、鄣城徐氏一支字派(每字后有四个备用字)自17至58世:荣茂光复衍玉兴元临安尚景书忠镜怀齐俊兰贤勤纯乾承先启后坤继往开来同德松鹤寿协力登髙峰。

001-1,德州齐河赵官镇北街始祖徐学第字派:12世祖明道、明远。

13世保文、保武。

14-大庆远文广照世家永.....001-2德州齐河徐氏字派:a“九红世茂月”。

b“星空艳士茂,月希术玉”。

c“中志延士茂月希”。

002、山东郯城徐氏一支字派…简靖淑慎贞敏祗勤熙嘉辑新绍振丕烈祉履笃臻…003山东郯城徐氏一支字派;...俭敬福绅贞敏祗勤熙嘉乙欣绍镇培列....徐昶;004,郯城西高庄徐氏一支字派…经允庆永荣坤钦…005、郯城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显同钟赐予其传绪乃延安善学宗广锦昭庆思祥…006、郯城徐氏一支家谱字派…显同钟赐予其传绪乃延安善学宗广锦昭庆思祥……007、郯城徐氏八祖合谱字派(淮涟郯新四县合谱,均为明麟祖之后)…简靖淑慎贞敏祗勤熙嘉辑新绍振丕烈云光呈秀瑞月照海东方安邦全忠孝春发焕向阳天爱增万宝龙乐朝京堂立登峻崐峰仁德寿荣昌…008、临沂徐氏一支字派:(34世祖胜公之后)沂水发公支系字派,自59世始…厚以从善再修延先嘉熙润本乃长沂源……沂水徐氏,徐良为胜公第8代孙.老谱,徐良为用仁公四世孙,用仁就是文盛…009、东鲁徐氏统系洼陡支派卜鸽崖分支字派…绍(法)广凤(清)来明敬慎功可成为嗣忠先业方显秀毓灵…010、潍坊高密市柴沟镇徐家楼子一支字派:…世文金汉凌怀学连日…011、潍坊诸城徐氏一支家谱字派…世玉德磬景文明会家安;仁(云)海永昌泰忠燕光聚远…012、聊城市冠县范寨乡祁务村徐氏一支家谱字派…书克怀以玉成山…013、山东聊城徐氏字派:…善士占庭尚贵学书长富裕…014、登洲市莱阳县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元学春广兆仕复日焕祥连仲丕继本玉树振永昌…015、烟台市海阳市辛安镇徐家村一支字派:明朝洪武年间徐姓在此建村,据说祖辈前几辈是二字,在第几辈弟兄六个第五个无子,过继第六个一子,字辈排序:…希维世炳正乐同元…016,烟台福山徐氏一支字派:...福修善积家道乃昌...017,山东烟台(登州府)徐氏字派:...守帮天文法峰成秉(单字)云年鳌德海(堂)龙...017、临清市唐元镇徐氏一支家谱字派……始祖:显祯、显明(无坟茔)。

记录寿光‖刘旺村及“刘旺家族墓地”

记录寿光‖刘旺村及“刘旺家族墓地”

记录寿光‖刘旺村及“刘旺家族墓地”寿光刘旺村西,有“凤凰嘴”。

“凤凰嘴”是刘旺村的“刘旺家族墓地”。

特别是刘氏始祖墓,封土高大,很有气势。

以前从县城出来,经刘旺、去大仓、去朴里,刘旺村的刘氏始祖墓又高又大,老远就能看见。

在寿光,把家族墓地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大概有两处,一是上口的“李铉家族墓地”,二是圣城街道的“刘旺家族墓地”。

不管你家来自大槐树,他家来自枣强,俺家本土坐地户……先祖名讳很多只是见于家谱记载。

几百年下来,经历了兵荒马乱及各种运动,“始祖墓”能完好保留下来的不多,实物与家谱相互印证,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坟头的大小,能“佐证历史”、“家族发展史”,这或许就是家族墓地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原因吧?关于刘旺村及“刘旺家族墓地”,文保碑上是这么写的““刘旺家族墓地”,位于圣城街道刘旺村西南角,现存面积约五千平方米。

按《刘氏族谱》,刘氏始祖,明洪武年间由枣强迁至寿光'兰家庄’,后更名为'刘旺庄’。

始祖卒后葬于庄西之“凤凰嘴”,此后,刘氏历代先祖皆葬于此。

据光绪十二年刘氏合阖族公立“刘氏三茔地界弓尺清册”碑文记载“原墓茔范围包括'东茔’,'西茔’,'西茔祭田’”。

为了进一步了解“刘氏家族”及“刘旺家族墓地”的相关信息。

我采访了寿光世盛民俗博物馆的刘继武馆长。

刘继武,刘旺村人。

痴迷收藏,热爱本土文化,作为刘氏后人,谈及先祖,言语间充满崇敬自豪。

前一段时间和他微信交流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刘旺家族墓地”现在是文物保护单位了,有空写写我们刘旺吧……”明洪武年间,刘氏始祖携“二子八孙”从枣强迁到了寿光兰家庄,后刘氏家族人丁兴旺,改村名刘旺庄。

此后“二子八孙”中又有多支从刘旺迁出。

刘继武说“从刘旺迁出的和刘旺有联系的涉及十八个自然村,还有省外的,东北的,我们刘旺村也就一千来口人,祭祖的时候我们统计过人数连迁出的一共加起来一万多人……”“刘旺村的墓田很大,分为南墓田,北墓田,从庄前一直到了医院后,南墓田种着松柏,北墓田种着杨树,后来修北环路,开发小区,村庄拆迁,墓田也快占没了……但是不管怎么开发,我们都要保住老祖宗的墓地,这是我们刘旺的根啊……现在好了,我们村的刘氏始祖墓成了文物保护单位,政府给保护起来了……”刘继武说。

寿光历史沿革

寿光历史沿革

寿光历史沿革沿革北辛文化时期(元前 5400年~前 4400 年)所谓北辛文化,1962年国家考古研究所在薛河两岸考古时,于兰陵县北辛一带发现了众多石器、骨器、陶器,经碳14测定,距今约7300多年。

于是,考古界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北辛文化”。

与薛河一样,弥河成为寿光之母亲河。

同时,邑境依山傍海,境内多河,肥田沃野、鱼盐之利,为人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生存环境。

边线王(西)遗址 1988年11月,在羊益公路拓宽工程施工中,于边线王村西2公里处,发现了先民聚落遗址。

东西300米,南北200米,文化层厚为2-2.5米,分北辛和大汶口两个文化层次。

主要考古发现有:石刀一件,半圆状,外形粗糙,因使用久刃已严重残缺(见图1-1)。

陶片若干,破碎严重,其中两件可复原,一件为陶鼎,一件为陶罐(图1-2)。

陶罐约高28厘米,腹径21厘米,胫下部有二系鼻。

经有关专家论证,这些遗物为北辛文化时期。

北辛文化时期,是一个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开始形成,一夫一妻制婚姻形态开始出现,以男系为世系的父系继承权和对父系祖先的崇拜,使部落更具凝聚力。

传说,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是“三皇”之首伏羲,为中原部落联盟首领,最大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教人作网以渔猎,驯养野兽。

《尚书序》云:“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开启了中华民族之文化之源大汶口文化时期(公元前4100~前2600年)大汶口于泰山脚下,泰安西南,最早于1952年发现了距今约6000年的人类遗址,并有大批遗物出土。

邑境于1972年最先发现了呙宋台遗址,至今已发现大汶口文化遗址15处。

遗址集中在境南部孙集、胡营、纪台、田马一带,分布于三元王、朱家岭、火山埠、侯家庄、后胡营、达字刘、安家庄、赵家仕庄、赵旺铺、薛家庄、青田湖等村庄周围。

先后出土文物有石刀、石铲、骨镞、玉铲、玉环、陶鬶、陶鼎等上千件遗物,其中黑陶杯、弧形器和一件陶鬹,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一世祖庄公后裔山东省内居住地分布情况

一世祖庄公后裔山东省内居住地分布情况
利津县:郭家屋子、贾家庄子、驾屋、阁屋、
沾化县:义和庄
青州(益都):城里、阳河镇、马家庄子、刘家庄、
广饶县:码头乡小码头村、广北、六口村、
莱阳县:十世杨重禄,住莱阳三皇东庄,子杨百顺,后失考。
十一世杨宗禹,住莱阳平辽院,子嗣:长子杨百图、次子杨百章,其后失考。
十世杨中华,住莱阳西北小官庄,子嗣:长子杨梦琯、次子杨梦柯、三子杨梦锦。其后失记。
山东省寿光市境内:
东埠乡:同兴庄
洛城乡:马家庄子、官桥村
留吕乡:岔河、南岔河、斟灌城、亓家庄子、屯
寒桥乡:尧水
孙家集:大李庄、萧店铺、王裴村、泽科村、后胡营
城关镇:西关、东玉兔埠、曹家、徐家(徐宗庄)、夏家庄子、九巷、单屯
文家乡:桑家营子
北洛乡:杨家庄、曹家庄、俎家庄、临泽、杨家尧河、尧水
古城乡:赵家井子、贺家、王胡城、呙宋台、
田柳镇:寨里、张僧疃
王高镇:瓦子桥、常家庄
台头镇:南洋头、
广陵乡:半截河
大家洼镇:后楼、郭里央、郝家呈子、刘家呈子、驾屋、
道口乡:南单、黑塚子、宋家庄子
杨庄乡:杨家庄子、齐家庄子、菜央子
卧铺乡:杨家卧铺、八面河、杨家围子
营里镇:东浊北村、西中疃、西浊北、
一世祖庄公后裔山东省内居住地分布情况 (2011-03-05 14:10:25)
标签: 杨氏 迁居 地名 文化 分类: 寿邑杨氏寻亲信息
山东省寿光市营里镇孙家庄杨氏一族,为名门望族,经明、清两朝,徙居外埠者甚多,今仅仅依据《杨氏族谱》(庄公一族支谱)所记略作统计,地名参照1995年族谱列出,乡镇名称大部分已经变更新名。
沂水县:
莱芜
化龙镇:马庄

岳雷山东寿光后裔考

岳雷山东寿光后裔考

岳雷山东寿光后裔考山东寿光岳氏是岳飞次子岳雷后裔寿光岳氏是岳飞次子岳雷后裔,明洪武年间迁至寿光。

我知道一个关于我们岳姓中‘岳相科举中进士,惹怒龙颜后出家’的故事,不知道有没有价值?近日,圣城街道岳家庄村岳姓第三十二世的岳召成,向记者讲述了寿光岳姓的来源。

岳姓起源河南汤阴“寿光岳姓族人是南宋爱国将领岳飞的后代,也就是说岳飞是我们的祖宗,岳姓族谱记载到我这一代是第三十二世。

我们岳姓族人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都会为岳飞过生日,家家户户吃水饺,供奉岳飞像。

”岳召成介绍,今年是岳飞诞辰908周年了,岳姓人都以岳飞作为第一世,如此说来,岳姓人的根出自河南省汤阴县,寿光岳姓自山西迁来。

寿光在圣城街道、侯镇、化龙镇等地都有岳姓人家分布,而且一般都是使用岳家村的名字来表明村中主要姓氏。

族谱记载,山东地区的岳姓是明朝洪武年间,历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徙时,从山西洪洞迁徙而来,当时岳姓的一支兄弟共十余人(岳飞第十世传人)。

兄弟中,老七岳乾和老八岳坤迁到了潍坊地区,迁徙时岳乾走到寿光境内,发现当地民风淳朴,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躬耕生息,便在寿光定居下来,经过世代发展,寿光岳姓人在寿光广泛分布;而老八岳坤则迁至昌乐一带,这就是昌乐也有个岳家庄的由来。

史料记载,明朝初期,山西岳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陕西等地。

明中叶后,有沿海之岳氏赴台,或迁居东南亚。

明朝末年,张献忠大肆屠川,四川之岳氏有避居云贵高原一带者。

清朝以后,岳氏分布地更广,并有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的岳氏闯关东进入东三省,寿光岳氏后裔有千余人寿光岳氏为宋武穆王次子绍忠侯讳雷后裔,南渡后由河南汤阴县移居山西洪洞县,明初洪武年间乾坤二祖奉旨迁山东,落户青州府寿光城北岳家庄。

多年热衷于岳氏族谱修订和岳氏发展渊源研究、岳氏思想研究会成员岳喜华介绍。

寿光岳氏是岳飞次子岳雷的一支后裔,岳氏族谱记载,寿光岳氏后裔散居在圣城街道岳家庄、洛城街道浮桥村、孙家集街道高阜营子、文家街道台柳村、古城街道北洛村和化龙镇北柴村等处,有数千人。

寿光吴氏家族资料考证

寿光吴氏家族资料考证

整理:泰伯106世种和公22世孙吴明远根在哪里?老家在何处?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结。

小时候,听老人讲,我们是从江南徐州乌龙江移居,是明朝军人后裔,自明初迁到寿邑。

前些年,我看到青州报道关于井塘的历史资料,其中讲到吴仪宾为衡王女婿,和母亲砍柴为生。

家族老人口传当年仪宾瑁公和家族近支共居一村曰井塘,父亲聪为衡王府引礼官,大哥璿为衡王府寿官。

康熙六年家谱皆有详细记载,在此不做叙述。

自明末壬午之乱兵变,家族总谱遗失,幸各支存有支谱,康熙六年重序。

后清朝道光,咸丰,乾隆,光绪,民国时期,我寿光吴氏由红河牵头共聚寿光吴氏始祖安身之处吴家营家谱联修。

父老相传寿光吴氏、红河吴氏乃为本家,故此散居各地先祖跋山涉水共聚一堂重修世系。

可叹后人皆无法考纪红河始祖源自何支,何族,原自缺井塘参与。

经过多方考证,方知红河吴氏四世迁于井塘,寿光吴氏三世兄弟三人,思贤支居岔河,思礼支居吴家营,唯有思元世系无考。

经阅现存老谱,考知思元公支明初留守应天(南京)后迁后宰门侯府。

1380年胡案起,此时吴良授朱元璋(1379年诏书)皇命,居青州为女婿齐王建设王府。

受当时政治影响,功臣之后皆人人自危。

1381年12月26日,吴氏始祖吴良病故。

为保证后人安全,祥远尊父遗命,南京守孝三年结束于1384年底结伴徐州沛县姑舅兄弟高氏(吴良妻子高氏)长子思贤二子思礼移居青州寿邑屯田隐居。

思元支自后宰门侯府经河北枣强移居吴家井。

后吴良长子吴高铁卷被夺除爵,弟吴帧长子除爵,受形势所迫,思元公后人散居各地。

一曰高柳吴家庄,二曰红河,三曰井塘。

此时四世豹公熊公亦不知远走何方。

可叹我吴家隐姓埋名四世至八世开始单字传家(康熙老谱有记载)。

直至宣德年间,家族沉冤得雪,六世进入衡王府,七世再次同朱家结亲。

一直至明末,我吴家人丁皆旺。

好景不长,清兵入关,我寿光吴家营和红河吴家廟子充当反清复明先锋,后人此时多有劫难,并有多支系此时失考。

并有一支改姓石。

(叶剑英元帅机要秘书石楚乃我吴家营人)家族自始祖至今史料基本如此,如有疑问可共同探讨,有家谱资料为证,历史资料为证。

山东寿光吴氏始祖碑解释

山东寿光吴氏始祖碑解释

山东寿光吴氏始祖碑解释如下吴良原名吴国兴字種和号老实吴,朱元璋赐名良,洪武十四年(1381年),病逝于青州,追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中军都督、江国公,赐谥“襄烈”。

1382年(洪武十五年)二月,赐葬钟山之阴。

下图这块吴氏始祖碑族人称之为種和碑,是依据乾隆碑和光绪碑原貌复制,旧碑风化严重,目前仍保存完好。

【内容提要】传统儒家从未停止对事物根源与本质的探索。

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始”之字义常常兼具逻辑上的原初性与价值上的根本性。

始祖作为生民存续之始和人道的开端,其形象隐含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关联着儒家思想与制度的核心。

本文分别从感生之祖、始封之祖、生民之祖三种形态出发,追溯始祖形象的特点,并试图通过这一讨论来理解儒家家国建构的不同模式及其基础。

【关键词】始祖,人伦,家国对现代人而言,祖先不过是一块记录家族历史的牌位,或是长辈们口中不可捉摸的传说,似乎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影响甚微。

但在传统儒家看来,如《礼记·郊特牲》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①,如何“本乎祖”关系着人心与政治的大问题。

作为祖先谱系的开端,始祖的重要地位并不仅仅局限于家族内部,也体现在众多政治制度中。

禘祫、郊祀、明堂等种种大祭,均与始祖息息相关。

也正因此,现代学者一般倾向于将始祖形象内化于礼制问题中,并深入探讨具体的实施细节与历史争议。

②这固然有助于我们了解始祖背后的制度史变迁,但也因其常常局限于某一时期或事件,而缺少了看待始祖形象的整全视角。

本文试图聚焦于不同始祖形象的义理背景,以期对始祖形象在儒家思想中的理论意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一、“感生”与“推尊”——感生之祖的一体两面始祖概念的广泛使用肇始于汉代。

大体上,早期的始祖之义可分为两类:一类多见于史书传记,以考辨某一世系源头为主,普遍具有明确所指,如契、后稷便分别为商、周之始祖;另一类则分布于六经注解中,多泛指各国族、宗族中最初之远祖,并通常与宗庙、祭祀相关。

儒家经传直言始祖之处极少,据《十三经注疏》,经文(包括传、记)中明确提出“始祖”二字的仅见于《仪礼·丧服传》一处:禽兽知母而不知父。

寿光古今(三十八)

寿光古今(三十八)

寿光古今(三十八)寿光古今(三十八)营里镇及其所属村庄的来历寿光乡镇(14)营里镇及其所属村庄的来历㈠营里镇地图㈡营里镇概况寿光市营里镇位于寿光市中北部,总面积77.46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3万口人,耕地面积5.6万亩。

2004年,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府提出的“争创全国50强,建设世纪新寿光”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23 %;地方财政收入280万元,同口径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4800元,同比增长10%;完成工业投入2亿元,招商引资8200万元,分别增长156%和128%。

㈡营里镇村庄及其来历1、北岔河得名时间:明初得名原因:据刘氏族谱考:明初,始祖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首迁居寿光木桥头,至九世祖刘天孝由木桥头复迁此地立村。

隆庆二年,弥水改道北流入海。

因村位弥河岔西侧岔河庄以北,故名北岔河。

2、北陈家得名时间:明初得名原因:据陈氏族谱考释:明初,始祖自京师真定府枣强县迁居寿邑之孙云子,至七世祖移居望海台以北土堆处立村,时名土堆盖,后改称北陈家。

3、北单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得名原因:据单氏族谱考释,明洪武二年,始祖单玉,元朝时期,由河南行省汝宁府固始县,迁至寿邑弥河下游卜居今南单立村,时名称单家。

隆庆二年,弥水泛滥土地被淹,五世祖单钦,由单家村北迁一里许,另立村庄,故称北单。

4、北李家庄得名时间:元朝得名原因:据挖掘的坟墓考证,元朝即有住户,相传,清道光年间,李万峰从蒲台迁此,以姓氏故名李家庄。

为便于区分故改称北李家庄。

5、南河得名原因:该村历史悠久,何时立村无祥稽。

相传,阮,姬两姓首迁此处定居,时因居古弥河,运粮河之间,村南为古弥河故名南河,据王氏族谱考:始祖王宗闵,于明洪武元年,由河南省彰德府东门里迁居南河村。

从而断言明朝以前立村备注:为便于行政析前、北南河两个村民委员会。

寿光田马镇村庄来历

寿光田马镇村庄来历

寿光田马镇村庄来历寿光古今系列(二十七)寿光乡镇(15)田马镇及其所属村庄的来历㈠田马镇地图㈡田马镇概况田马镇位于寿光市东南部,面积61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辖56个行政村,10527户,4.1万人口。

200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2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63元。

田马镇农业优势突出。

近年来,田马镇按照“培植优势产业,做大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立足实际,围绕香瓜、芹菜做文章,形成西香瓜、东芹菜两大优势支柱产业。

田马镇是“中国洋香瓜第一镇”,香瓜产业早就闻名全国。

全镇现有香瓜大棚2万多个, 4万亩,年产量3亿公斤,带动周边县市区形成了10万亩的种植规模,有黄皮、白皮、网纹三大系列六十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俄罗斯及东南亚各国。

2004年,“王婆”牌香瓜被指定为国际风筝会专用食品,荣获“世界蓝天杯”驰名食品称号。

芹菜产业也逐步做强做大,形成了以桂河为中心,辐射到周围十几个村的万亩芹菜方,主要有玻璃翠、文图拉、美国吨等优良品种,年产量达5000万斤,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芹菜生产基地。

田马镇工业发展迅速。

现有各类企业182 家,职工2000多人,形成了以盐业化工、建筑建材、食品加工、工艺美术为主的工业体系。

田马镇交通位置优越,创业环境良好,仅2004年,就有三和水泥、路兴制管、华泰水泥、华东包装材料、安得利涂布纸、鲁盛板材、华鹏新型建材等项目前来落户。

2005年,为加快工业发展,在丹河以西,东二环路与南二环路交接处,依托市东城项目区,规划建设了田马镇项目区。

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

㈡田马镇村庄及其来历1、北屯得名时间:唐朝得名原因:据碑文考释:北屯原名屯里,立村于唐朝,相传,唐王征东时在此屯兵休整,将老弱病残者留居此地耕田为民,故名屯里,至1958年因位于公社驻地田马村以北,遂更称北屯。

2、北夏得名时间:清康熙三十年得名原因:清康熙三十年,夏氏一族由夏家庄北迁此地立村,以姓氏及方位,故名北夏家庄。

寿光古今(三十六)

寿光古今(三十六)

寿光古今(三十六)寿光古今(三十六)化龙镇及其所属村庄的来历寿光乡镇(12)化龙镇及其所属村庄的来历㈠化龙镇地图㈡化龙镇概况化龙镇位于寿光市西部,面积75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人口5.3万,耕地8.5万亩。

2004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工业投入4.2亿元,招商引资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7元。

近年来,化龙镇立足实际,把发展以胡萝卜为主的特色蔬菜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探索出了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截止目前,该镇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40000多亩;新落实大棚5000亩,菠菜、香椿等大田菜5000亩;新建各类高标准农业示范区12个,畜牧小区15个。

以万亩胡萝卜种植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在其带动下,全镇已发展农业加工企业35家,总投资9000万元。

其中,胡萝卜深加工项目8家,深加工生产线12条。

最大的胡萝卜加工园区-裴岭村胡萝卜加工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固定资产投入5000万元。

拥有占地总面积20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1处,胡萝卜加工企业27个,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税2800万元,该园区已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胡萝卜集散中心。

㈢化龙镇村庄及其来历1、安乐得名原因:明隆庆年间立村。

王氏为了便于耕耘在此盖了几间护坡草房,后来别的姓氏为种地方便也相信结舍,逐渐形成一个小村庄,时因在傅家庄南部,而取名为傅家屯。

备注:在此居住的姓氏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安宁,有安家就乐之感,便更称安乐庄。

2、白家桥得名时间:明洪武二年得名原因:明洪武二年,白始祖白文明,文光、文举兄弟三人由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迁居此地立村,时因村东侧王钦河上有一石桥,故名白家桥。

3、板桥得名原因:据出土的碑石考证,该村原名为史谢土桥村。

因史、谢两姓立村,至明洪武二年,纪氏始祖文学由京师真定府枣强县(今河北省)徙居此村,因村处王钦河畔,为交通方便在河上用木板搭桥一处,遂更名为板桥。

4、鲍家得名时间:清顺治元年得名原因:据鲍氏族谱考释:清顺治元年,鲍氏由鲍家楼(今胡营乡)迁此立村,以姓氏得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庙》一诗“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尊湿中堂。

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事迹】太王有意传位给季历之子昌,太伯携弟仲雍逃到荆蛮句吴,建立吴国。

【考证】《诗经·皇矣》曰:“帝邦作对,自泰伯、王季”。

孔子:“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下天让,民无得而称焉。

”刘昭云:“无锡县东皇山有太伯冢,去墓十界上坪有旧宅,其井犹存。


中华吴氏新编统一字辈:从泰佰一百零一世起: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

章嗣国斯永,寿承名始雄,季贤其见博,友善观光中。

至德启公同,海东表大风,高祖树典范,远孙锦程通。

棠棣真毓秀,兰桂胜劲松,俊杰英豪汉,安邦智谋勇。

好学期上进,览月步九
依据家族口传资料考证寿光高氏和李氏亲戚关系:家族自古父老传云,高氏姑舅兄弟关系,源于吴良妻子高氏家族后裔,迁居于徐州沛县。

父老传云和李氏(李家官庄)是亲戚,经过查阅历史档案,朱元璋、吴良是儿女亲家(次女朱元璋七子齐博为妻),朱元璋的二姐夫姓李名贞,儿子李文忠《族谱》、《明太祖实录》亦有记载。

寿光李氏支系家谱记载先祖红巾军出身,始迁居地上口,后人口繁衍散居各地。

后记,高氏已经考证无误,寿光李氏家族是否属于李贞一支有待李氏家族继续考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