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教案优秀9篇
邓稼先教案优秀9篇邓稼先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课型:新授课教法:朗读、合作探究教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以学生搜集邓稼先的故事导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点研读。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句段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四)拓展练习(1)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2)“和科学家心灵的碰撞”,超越时空,采访“两弹元勋邓稼先”,一名同学作邓稼先,其他同学设计问题提问。
(五)评议。
总结。
回顾学习内容,自己。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参与学习的主动程度。
五、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出你对他的情感。
2、搜集杨振宁的故事。
《邓稼先》教案篇二【教学创意】此课的教学创意是:发现阅读。
发现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话按照一定的表达句式把它表达出来的一种阅读方法。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和任务要求本次说课稿是针对邓稼先的一篇获奖说课稿进行撰写,旨在详细介绍该获奖说课稿的内容和特点。
要求回复的内容应准确满足任务名称描述的内容需求,字数控制在1500字摆布。
二、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概述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科学家,他的一篇获奖说课稿是对他在教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的认可和肯定。
这篇获奖说课稿主要环绕着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展开,通过教学案例和教学方法的介绍,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详细内容1. 课程背景介绍本次课程是一节物理课,主题为“力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目标设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a. 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b. 掌握力的作用规律;c.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力的相关问题;d.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教学内容安排a.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力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概念讲解:对力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力的分类。
c.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型力的作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
d. 讲解作用规律: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力的作用规律,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e.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力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互动讨论。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4. 教学方法和手段a.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和实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力的作用,提高学习效果。
b. 合作学习法:设计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思量和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合作。
c.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和实验视频等,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 教学评价方法a.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对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引言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他的一辈子致力于航天科学研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次说课稿旨在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航天科学的重要贡献。
二、主体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邓稼先于1922年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市一个普通家庭。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1945年,邓稼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始了他的科学之旅。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各种科学知识。
毕业后,邓稼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这里,他深入研究了航空航天工程,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火箭技术和导弹系统的开辟中。
1956年,邓稼先回到中国,开始了他在中国的科研工作。
他积极参预中国的航天事业,并成为中国航天科学的领军人物。
他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并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稼先一辈子致力于航天科学研究,他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于科学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 邓稼先对航天科学的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航天科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以下是他在航天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1)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邓稼先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并成功发射。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2) 火箭技术的研究:邓稼先在火箭技术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研制了一系列火箭发动机,提高了我国的火箭技术水平。
他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导弹系统和航天器的研制中。
(3) 科研团队的培养:邓稼先注重培养科研团队,他积极推动中国航天科学的发展。
他亲自指导年轻科学家的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学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结论邓稼先是中国航天科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辈子致力于航天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邓稼先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曾获得过多项教育奖项,其中包括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的说课稿以其严谨的逻辑、清晰的思路和深入浅出的表达而著称,成为许多教师学习的典范。
本文将重点介绍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的特点和优势。
一、内容全面详细1.1 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在内容上非常全面详细,涵盖了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
1.2 他会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详细列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3 通过详细的内容安排,邓稼先的说课稿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遗漏任何重要知识点,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二、逻辑清晰严谨2.1 邓稼先的说课稿在逻辑上非常清晰严谨,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2.2 他会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点。
2.3 通过严谨的逻辑安排,邓稼先的说课稿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表达深入浅出3.1 邓稼先的说课稿在表达上深入浅出,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汇。
3.2 他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知识。
3.3 通过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邓稼先的说课稿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独特实用4.1 邓稼先的说课稿中包含了许多独特实用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2 他会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通过独特实用的教学方法,邓稼先的说课稿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五、总结展望5.1 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不仅在内容上全面详细,在逻辑上清晰严谨,在表达上深入浅出,在教学方法上独特实用,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5.2 通过学习邓稼先的说课稿,教师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5.3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借鉴邓稼先的说课稿经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稼先》说课稿(精品文档)_共6页
《邓稼先》说课稿一、说教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元勋、奠基、选聘”等17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说学情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2、文献法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4、妙点寻踪法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导语(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事迹、科学研究、教育理念、影响力和荣誉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邓稼先的伟大成就。
一、生平事迹1.1 早年经历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中国湖南省,从小就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1.2 教育背景他在国内著名的清华大学学习,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1.3 事业发展回国后,邓稼先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科研事业,先后担任多个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
二、科学研究2.1 空气动力学研究邓稼先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2 导弹技术研究他领导并参与了中国导弹技术的研究工作,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重要的导弹系统。
2.3 航天科技研究邓稼先在航天科技领域也有着杰出的成就,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设计师。
三、教育理念3.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邓稼先一直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3.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他主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3 培养创新人才邓稼先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四、影响力4.1 国内影响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科学热情。
4.2 国际影响他的科研成果和教育理念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科技形象。
4.3 科技合作交流邓稼先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五、荣誉与奖项5.1 国家级荣誉邓稼先荣获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5.2 国际奖项他也获得了多个国际科学奖项,成为中国科技界的骄傲。
5.3 纪念与纪念活动为了纪念邓稼先的杰出贡献,中国举办了多次纪念活动,并设立了相关奖项。
总结: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和教育家的代表,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理念,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精选4篇)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精选4篇)《“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体会文章运用小标题,使文章层次清楚的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崇高品质和鲜明的性格特征。
2、文中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课前准备收集邓稼先的事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谈话导入:一百多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过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血雨腥风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之中站稳脚跟,在国际的大舞台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烈焰翻滚的蘑菇状烟云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2、介绍邓稼先的主要事迹:邓稼先,安徽人,核物理学家。
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隐姓埋名28年,在戈壁荒漠艰苦创业,先后领导完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拟试验,为“两弹”的研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整体感知1、学生熟悉课文,朗读课文。
2、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指导。
3、掌握课文结构,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
三、师生互动1、结构特点(1)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
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
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
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
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
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
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2)提问: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回答: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2. 理解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份:邓稼先的生平事迹、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邓稼先的科学精神。
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第一部份:邓稼先的生平事迹1. 导入:通过展示邓稼先的图片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邓稼先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通过讲述邓稼先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让学生了解他的家庭环境对他的影响。
3. 邓稼先的求学经历:介绍邓稼先的求学经历,包括他在国内外的学习和研究经历。
4.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介绍邓稼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他在航天、火箭技术和核能领域的突出贡献。
第二部份:邓稼先的科学成就1. 邓稼先的航天事业:介绍邓稼先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的贡献,包括他主导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
2. 邓稼先的火箭技术:介绍邓稼先在火箭技术方面的突出贡献,包括他领导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
3. 邓稼先的核能研究:介绍邓稼先在核能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他在核反应堆技术和核电站建设方面的贡献。
第三部份:邓稼先的科学精神1. 邓稼先的创新思维:介绍邓稼先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包括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邓稼先的科学精神:讲述邓稼先对科学的热爱和追求,鼓励学生向邓稼先学习,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讲述法:通过讲述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引导学生了解他的贡献。
2.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邓稼先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他的形象和事迹。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说课稿一、教材位置及单元环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出色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迷信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对社会的开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传达。
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肉体,有利于先生的生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类题材的课文,它们依次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外延丰厚,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和生活路途,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明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冤家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言语引见了一位出色的迷信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只要助于提高先生的阅读才干,而且能激起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的剖析依据新课标肉体,结合七年级先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阅读才干,教学这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程和方法,知识和才干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的。
因此确定的目的是:1、知识目的:⑴了解积聚〝联系、谋划、徘徊〞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迷信家的有关状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了解文章丰厚的外延,体会作者的情感。
2、才干目的: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渐提高写作才干。
⑵了解本白话语句式多变,情感真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言语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聚言语,增强语感。
3、德育目的: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迷信、献给祖国、不计团体名利,鞠躬尽瘁、死然后已的无私贡献肉体,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邓稼先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在教育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
他的说课稿被认为是经典之作,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分析其中的亮点和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优秀的说课稿应该具备的要素。
一、内容丰富1.1 邓稼先的说课稿内容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涉及到课文的背景、主题、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
1.2 他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3 在内容的设计上,邓稼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表达清晰2.1 邓稼先在说课稿中表达清晰,语言简练,逻辑严谨,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2 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3 通过清晰的表达,邓稼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互动性强3.1 邓稼先的说课稿强调互动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3.2 他注重师生互动,倡导师生平等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3.3 通过互动性强的说课方式,邓稼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情感渗透4.1 邓稼先的说课稿充满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他用真情感染学生,激励学生积极学习。
4.2 他善于运用情感故事和情感渲染,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理解和接受知识。
4.3 通过情感渗透,邓稼先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情感纽带。
五、启发思考5.1 邓稼先的说课稿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5.2 他通过提出问题和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5.3 通过启发思考,邓稼先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引言概述: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说课稿被广泛认可并获得多个奖项。
本文将详细介绍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并从五个大点展开论述。
正文内容:1. 课程设计1.1 课程目标: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首先明确了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点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等。
1.2 教学内容:邓稼先精心选择了与课程目标相符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 教学方法2.1 启发式教学:邓稼先强调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2.2 实践教学:邓稼先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手段3.1 多媒体辅助:邓稼先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板书设计:邓稼先在板书设计上注重简洁明了,用图表和关键词概括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学生参与4.1 小组合作:邓稼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2 互动讨论:邓稼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5. 评价方法5.1 多元化评价:邓稼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作业、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反馈及时:邓稼先注重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促进学生的进步。
总结: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参与和评价方法等方面都体现了高水平的教学理念和实践。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邓稼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最后,他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学范例,对于教育教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的一辈子致力于科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
其中,他的说课稿《获奖说课稿》是一篇备受关注的文献,深受泛博科研人员的爱慕。
本文将对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进行详细解读,带您了解他的科研思路和成果。
一、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思路1.1 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邓稼先在《获奖说课稿》中指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他认为,科学家应该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求,致力于解决重大的科学难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步骤邓稼先强调科学研究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步骤。
他提出了“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思路,即先通过观察和实验,提出假设,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科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邓稼先认为,科学研究的创新和突破离不开对问题的深入思量和勇于尝试。
他提倡跨学科的研究,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创造出新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从而取得重大的科学突破。
二、邓稼先的科研成果2.1 核武器研究与开辟邓稼先在核武器研究与开辟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他领导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为国家核力量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邓稼先对空间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他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2.3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邓稼先在《获奖说课稿》中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他认为,科学家应该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积极参预国家的科技发展战略,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三、邓稼先的科学研究精神3.1 勇于创新和探索邓稼先的科学研究精神体现在他勇于创新和探索的态度上。
他不断尝试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不畏难点困苦,为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2 严谨的科学态度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中向来保持着严谨的态度。
他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说课稿概述本说课稿是针对邓稼先的一堂课进行的详细分析和总结,该课程是一堂获奖课程,旨在通过对邓稼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以供其他教师参考和借鉴。
本说课稿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贡献,了解科学家的职业素质和科学精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贡献,科学家的职业素质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研究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他在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科学研究的情景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和研究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实验教学法: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实验过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邓稼先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探索欲望。
2. 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贡献,引导学生了解他在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和影响。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邓稼先的科学成就进行深入研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4. 实验操作:根据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进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在教学方面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和赞赏。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并将其总结成了一份获奖说课稿。
本文将详细介绍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以及其中的五个重要部分。
一、引言概述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是他多年教学实践的结晶,其中包含了他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学理念。
这份说课稿不仅在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对今后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1.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中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素养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结构,它包括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等方面。
通过科学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邓稼先在获奖说课稿中提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他认为,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邓稼先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获奖说课稿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合作精神是指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素质。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2.1 科学实验教学邓稼先在获奖说课稿中提到了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进行科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身参与,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从而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邓稼先在获奖说课稿中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单纯的理论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因此,他提倡在教学中融入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邓稼先》的说课稿
《邓稼先》的说课稿《邓稼先》的说课稿一、说大纲本册书共六个单元,所选《邓稼先》是第四单元传记体裁中的一篇,是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1。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
了解传记类文章的特点。
3。
学习杰出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奋斗精神。
本篇在本单元中属典型人物,典型文章。
1。
邓稼先在中国历史性重大变化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本篇是传记类中的回忆性散文,形式灵活,感情充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3。
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和奋斗精神,典型且感人,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式的人物。
理解了邓稼先,才能很好地执行语文教科书的指导思想:联系生活,扎实,灵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全人格,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步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即导流又开源,即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又达到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的效果,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通过多方面努力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
在这个精神指导下,我确定了教学目标:1、积累和运用词语2、了解邓稼先先生生平事迹,卓越贡献3、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二、说教材这册书的学习重点是说明文,而说明文是相对枯燥的。
安排这样一个人物传记单元是为了增强趣味性,同时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而本篇又是本单元中非常典型的。
《邓稼先》这篇回忆性散文,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做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在介绍另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时,通过多视角,多层面追述他所熟悉的人物的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内容,把读者带进往昔的岁月,从而使读者获得真切的感受。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在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介绍、科学研究成就、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影响等五个方面来阐述邓稼先的重要性。
一、邓稼先的生平介绍1.1 家庭背景和早年经历1.2 学术背景和教育经历1.3 事业成就和荣誉二、邓稼先的科学研究成就2.1 核武器研究2.2 导弹技术研究2.3 航天技术研究三、邓稼先的教育理念3.1 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3.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3 推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四、邓稼先的教学方法4.1 实验教学4.2 问题导向教学4.3 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五、邓稼先的影响5.1 科技事业的推动者5.2 教育改革的倡导者5.3 对后继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影响邓稼先是中国科学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生平和事业成就令人钦佩。
他在科学研究方面,致力于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的研究,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邓稼先也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独到的见解。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邓稼先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他也是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对后继科学家和教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邓稼先是中国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科研成就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教学方法也为后来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邓稼先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为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说课稿以其深入浅出的解释和生动的教学示范而闻名,因此获得了多项教学奖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邓稼先的获奖说课稿。
一、理论基础1.1 教学目标明确:邓稼先的说课稿始终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为导向,他清晰地表达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通过具体的活动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1.2 教学内容合理:邓稼先的说课稿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他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知识体系。
1.3 教学方法灵活:邓稼先的说课稿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验、讨论等,他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步骤清晰:邓稼先的说课稿中每个教学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安排,他详细描述了每个步骤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2.2 教学资源丰富:邓稼先的说课稿中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等,他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3 教学评价有效:邓稼先的说课稿中注重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他通过提问、小组讨论、作业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调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教学示范3.1 教学语言准确:邓稼先的说课稿中,他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和描述教学内容,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术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3.2 教学示范生动:邓稼先的说课稿中,他通过丰富的教学示范活动,如实验演示、实物展示等,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和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3 教学示范激发思考:邓稼先的说课稿中,他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4.1 学生学习兴趣高:邓稼先的说课稿中,他通过生动的教学示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邓稼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 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能力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和赞颂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
根据课文语言结构多变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难点放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3、学情分析
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4、教材处理
拟用一课时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
二、说教法
依据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情境设置法:在本节课上,充分利用音乐设置情境。
3、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播放音乐《歌唱祖国》)
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邓小
平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耻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实力的强弱决定国家的地位,我国核武器的发展,使帝国主义绝不敢胡作非为。
今天的和平是来之不易的,无数优秀的科学家为了祖国奉献了他们的一切,才赢得我们今天的幸福。
我们在安享生活的同时,能忘了为之贡献青春的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两弹元勋”邓稼先。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和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配以激情的乐曲,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
(二)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及邓稼先。
2、浏览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3、让学生选一两段配乐朗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特别是有感情朗读,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为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4、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怎样理解每一部分内容?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协作质疑
默读课文,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全班交流。
教师抛出如下问题:
1、文章第一部分与中心有何关系和作用?
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作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
(四)语言品赏
教师结合练习二,提出阅读要求。
学生勾画修辞方法及长短句结合,长句、短句配合的例子。
(五)拓展迁移
要求:以奉献为题写一段话。
引导学生回忆发生在身边、生活中曾见过的乐于助人的人。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环节把课本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
(六)师生小结
首先学生自发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课堂上踊跃发言者鼓励。
(此环节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系统、完整的印象。
)
[板书设计] 邓稼先
1、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创设背景
2、两弹元勋——总述生平事迹鞠躬尽瘁
3、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忠厚朴实
4、民族感情?友情?——严谨求实死而后已
5、我不能走——默默奉献
6、永恒的骄傲——无比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