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评价

合集下载

对于诸葛亮我们该怎么去正确的评价这个人

对于诸葛亮我们该怎么去正确的评价这个人

对于诸葛亮我们该怎么去正确的评价这个人在东汉末年,天下最终三分,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国家,而刘备所建立的蜀汉,可以说是人才济济的国家,其手下的谋士,诸葛亮和庞统,法正等人,皆是谋士之中的高人,尤其是诸葛亮和庞统,得其中一个人就可以得到天下。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在评论司马懿的品德时,李世民是这样说的,认为司马懿“饰忠于已诈之心”。

李世民认为,司马懿受到先帝之托辅佐幼主,被两代皇帝视为托孤重臣,但他却没能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权政权,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

当李世民在论及司马懿的军事才能时,李世民的话语更加耐人寻味。

李世民一方面认为,司马懿“雄略内断”,堪称“兵动若神,谋无在计”,可以说用兵之道很神,李世民对他的军事才能十分佩服。

另一方面,却认为他在面对诸葛亮大军时,“闭军返垒莫敢争锋”,是胆怯之举,有失“良将之道”。

其实,李世民这是言不由衷,口是心非掩人耳目。

他内心深处的真实看法与此完全相反,对于司马懿坚壁不战、后发制人的这一招,不仅极为赞同,还身体力行模仿借鉴,并靠这一招打下唐朝江山。

看看李世民在以往的战役中,李世民在击灭唐朝几大强敌时所用的招数,几乎都鲜明体现出这个特点。

李世民在有一次战争中,曾有一个强悍的对手,此人就是割据陇西的军阀薛仁杲。

薛仁杲和他父亲薛举,都是号称“万人敌”的猛将,善于用兵。

在《新唐书》记载,武德元年的浅水塬大战中,薛举大败唐军,并俘获唐朝多名大将。

当时李世民统兵出战薛仁杲。

他这次采用了司马懿坚壁不战、后发制人的战术,闭门不战长达两个多月,薛仁杲部队粮草都快吃完了,士兵的士气也日渐低落,提不起士气打仗。

这时李世民这才突然发起猛攻,彻底歼灭了薛仁杲的陇西军。

李世民通过用司马懿这一招,可谓是得心应手,坚壁不战后发制人成为他用兵习惯。

诸葛亮的评价2在此后的几次大战中,李世民无论是面对窦建德、王世充,还是刘武周、刘黑闼,李世民是使用这个策略。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的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的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的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代明相,为了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受后人推崇。

诸葛亮辅佐刘备白手起家,建立蜀汉,又受刘备托孤,辅佐后主刘禅,诸葛亮在当政时期,大权在握,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又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都失败了,最后一次病死在五丈原军中。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个人评价1武侯一伐最有可能成功先说武侯一伐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曹睿刚刚即位,诸葛亮命赵云出箕谷做疑兵吸引曹真大军,自己出祁山攻陇右,陇右五郡南安天水安定投降,广魏陇西坚守待援。

从地理位置来看,诸葛亮从汉中出兵,赵云走汉中北方的萁谷向东北方向进军,而诸葛亮则率大军向汉中西北部的祁山进军,目的很明确,诸葛亮一伐的第一任务不是拿下长安,而是截断陇右,也就是截断凉州和长安的联络,吃掉凉州,再东进要挟长安。

这样一来,坐拥凉州益州的季汉和拥有扬州交州半个荆州的孙吴,可以呈两面夹攻之势。

而且凉州产马,蜀汉组建骑兵,兵力更盛因此曹睿才御驾亲征坐镇长安,曹真去眉县截住赵云,张郃抵抗诸葛亮,凉州刺史徐邈也派人进攻南安此时的蜀军分为四部分,诸葛亮本部,顶住了上邽郭淮部同时扼住陈仓出口,街亭马谡部,把守陇山道出口街亭,赵云部和曹真对峙,剩下的蜀军,在进攻南安和陇西郡,对诸葛亮来说,只要能够截住曹魏援军,撑住一段时间,那么在南安和陇西两郡的蜀军就能够收复两郡,而这些兵员,不管是和诸葛亮本部汇合吃掉郭淮,还是支援街亭马谡部,诸葛亮截断凉州的意图就达成了诸葛亮的个人评价2魏国驰援部队的任务就是攻破诸葛亮的封锁线,有两条路可以走,一,陈仓道,水道很快,但是路窄,不适合大军团展开,而且陈仓道的出口就是和郭淮对峙的诸葛亮本部,而另一条路,就是马谡把守的陇山道,街亭。

只要马谡能够利用地势,坚守一段时间,让张郃大军无法通过,凉州就到手了,曹睿也只能撤退并加强长安防御。

但是,马谡是纸上谈兵也好,是为了争取击溃魏军而主动行险也罢,或者是单纯的蠢都不重要了,街亭丢了,张郃大军进入凉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二伐,起因是石亭之战陆逊杀败曹休,魏军不得已大举东进,关中空虚,走散关,攻陈仓,被郝昭坚守二十多日,曹真派费耀增援,在加上粮草问题,蜀军退兵三伐,陈式攻取武都阴平,诸葛亮牵制郭淮,安抚羌人退兵。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1.岳飞: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千古奇才”,他的智谋和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拜。

2. 李白:诸葛亮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他的才华和智慧在古今中外都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3. 孙权:作为对手,我对诸葛亮有着深深的敬意,他的智谋和谋略让我敬佩不已,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如何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

4. 郭沫若: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代表之一,他的诗词、书信和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文化素养。

5. 陈毅:诸葛亮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都非常先进和现代,他对政治、军事和文化领域的影响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6. 梁启超: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7. 毛泽东: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智慧和谋略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

8. 周恩来: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和智慧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不可估量。

- 1 -。

诸葛亮有什么方面是厉害的

诸葛亮有什么方面是厉害的

诸葛亮有什么方面是厉害的诸葛亮作为三国里神话般的人,真实的他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全才诸葛亮。

1,精制兵器。

诸葛亮对兵器的制造极为讲求。

陈寿在《亮传》称“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宋书》卷86《殷孝祖传》载:“御杖先有诸葛亮筩袖铠帽,二十五石石弩射之不能入”。

《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言:“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具发。

”这种武器在当时也算是先进的。

故《亮传》注引《蜀记》载晋初李兴之言曰:“神弩之功,一何微妙!”诸葛亮的军队战斗力所以很强,擅长用箭,当为其原因之一。

还有两个小地方,一是诸葛亮觉得军中伐木斧损坏很快,于是亲自监造了千余斧头发到军中使用,新斧头非常坚固耐用,然后他才处罚负责军需的相关人员。

还有一个出自《太平御览》记载,蒲元在斜谷为诸葛亮造刀三千口。

他造成的刀,能劈开装满铁珠的竹筒,被誉为神刀。

种.种地方可以看出,因为蜀汉地寡民少,兵员不足,诸葛亮就从装备着手,尽管用钱非常节省,但仍然为士兵配备了最精良的装备。

2,各种军械。

一、木牛流马诸葛亮从汉中北伐曹魏,由于征途崎岖,军队不便运输粮食,因此诸葛亮对旧式车辆加以改装,称为「木牛流马」。

据说「木牛」载一年的粮食每天能行二十里,「流马」有方囊二个,每个可以装米二斛三斗,能够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行走。

其实「木牛」即有前辕的小车,「流马」类似后世的独轮车,仍然需要人力的推动。

从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木牛运粮」,第六次北伐「以流马运粮」的史实可知,「木牛流马」使得蜀兵能在险恶的蜀道上迅速行军,对当时的军粮运输有很大的贡献。

二、八阵图由于后世的附会臆测,加上小说戏剧的夸张渲染,八阵图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其实,八阵图只是古代作战时用以掩蔽士兵及阻碍敌军的防御工事或军事阵法,在战国时已经出现,山东临沂县出土的《孙膑兵法》中就有《八阵篇》的残简。

人物评价之诸葛亮

人物评价之诸葛亮


3、诸葛亮是一个十分忠心的人。起初刘备 死后将大任交给他,他并没有嫌弃刘后主 的无能,而是鞠躬尽瘁地为国事分忧。而 后在驻军五丈原时,面对北伐无望的他病 情严重,但依然写表章来劝谏后主。死前 他嘱咐姜维,在临终之际还不忘蜀国大业, 将撤退计划吩咐妥当,后来司马懿大败, 被后人称为:“死诸葛吓退活司马”。他 所作的一切,无一不忠心耿耿,认真负责。
课堂任务

1、请给每个短文打分,并说明理由。 2、分析完这五个小作文,你认为如何写人 物评论?


1、联系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 2、依据人物的主要事迹(生平经历)。 3、把握人物的主体性格特征和形象特点。 4、从精神境界角度入手。

4、诸葛亮有忠义之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汉谋划,从他初出茅庐向刘 备提出隆中对,到赤壁之战前舌战群儒,再至攻 伐益州,他一直忠心耿耿。不管刘备有多么落魄, 有多少次险些遭遇危难,他不曾离开刘备另寻主 公。在他的帮助下,刘备在乱世中取得一席之地, 在他的帮助下蜀国发展了起来。在刘备兵败白帝 托孤时,他泪流满面接下重任。所以他之后六出 祈山,忠心辅佐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他为蜀汉 亲自经营大小事务,以至终于积劳成疾,病倒在 五丈原,然而直到他死前谋划如何击败魏军。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对这位忠臣的一生1、诸葛亮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为报答 刘备的“知遇之恩”,殚精竭虑,辅佐刘 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 贪权势,不谋私利,严于律己,知人善任, 谦恭待人,治蜀有方。他还重视人才,平 定南方,是国家的功臣。

2、一代蜀相。便是你,自南阳与玄德相会, 便随他一生奔走。你足智多谋,夷陵一战, 锁贼于八卦阵中;你顾全大局,华容纵阿 瞒留云长继续征战,而非一斩;你富有人 情,立于玄德病榻前,誓不自立成都之主; 你鞠躬尽瘁,北伐五丈原,却只出师未捷 身先死。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

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优点:一、博学多思。

当年躬耕南阳,闭门十年精读经典,因而成为饱学之士;二、找老婆不以外貌为依据。

年轻潇洒的诸葛亮,偏找了个其丑无比的黄阿丑。

认才学不认相貌,天下男子有几人做得到?三、一个战略理论家,一篇《隆中对》,分析天下大势,非常透彻。

四、勇于承担责任,如失街亭后,自贬三级。

五、重视科学,,亲自发明木牛流马。

六、正确确定和执行少数民族政策,如七擒七纵。

缺点:一:架空刘禅。

刘备死后,由于刘禅年幼,由诸葛亮执政。

当刘禅长大成人后,诸葛亮理应把大权移交给刘禅。

但诸葛亮没有这样干,而是把军政大权进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更派人监视后主的一举一动。

令刘禅敢怒不敢言,刘禅想抢回大权,但满朝都是诸葛亮的亲信,只好信任宦官黄皓,造成千古遗憾。

二:穷兵黩武,祸国殃民。

诸葛亮在执政期间,仅为完成“先主之心愿”和他自己的“隆中对”的策略而不顾国力民力,六出祁山。

由于力量相差太远,无法收复中原,反而令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并直接影响他的继承人姜维,令北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不挖掘,吸收,培养新人才。

刘备死后,诸葛亮不挖掘,吸收,培养新的人才。

原来的老后,造成人才青黄不接,“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可悲局面,驾驶了蜀国的灭亡。

四:压抑,把击原有优秀人才。

刘备死后,很多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

如赵云老死赎中。

而很多虚有其表的得到重用。

五:处理内部矛盾不恰当。

对内部将士之间的矛盾,诸葛亮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

刘备在世时,封关羽,赵云,张飞,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时关羽不受。

诸葛亮让费诗拍关羽的马屁,令关羽更加骄横,为失荆州埋下祸根。

对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同样采用两边安抚的方法,使两人矛盾无法根除,为魏延Z反埋下祸根。

六:不敢直言刘备过失,不敢劝阻刘备过错。

刘备调诸葛亮入川,授意留关羽守荆州。

诸葛亮明知关羽不可当大任而不让赵云代关羽守城,对失荆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备东征东吴,不敢直言利害,也不要求从军,只负责后方建设,导致刘备兵败,死于白帝城。

用一段话“评价诸葛亮”

用一段话“评价诸葛亮”

用一段话“评价诸葛亮”
1、我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2、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象征,还是人性光辉灵魂的化身。

他所发的一寸热,一分光,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3、诸葛亮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才智过人,天文地理样样精通。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曾经做过错事。

但他的功劳远远的超过了他的过错,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4、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范。

5、诸葛亮不仅善于心计,而且他学识渊博,善于发明创造。

他发明了木流流马用于在山路中运输粮草。

发明了孔明灯用于照明。

6、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可谓是汗牛充栋,虽然无法列举所有人的评价,但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评价:1. 曹操:“亮智胜余,操计绝伦。

以遗诸葛亮,此乃曹彰不如也。

”这是曹操对诸葛亮的评价。

曹操认为诸葛亮的智慧超过了自己,自己的计策远不及诸葛亮。

他还特别强调,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将所有计谋留给诸葛亮,那么曹操自己在智谋方面就远远不如。

2. 孙权:“草船借箭,如此计策,亮之风范也。

”这是孙权对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一战中所展现的计谋和智慧的评价。

孙权认为,诸葛亮能够运用极其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充分展现了他的智谋和风范。

3. 刘备:“亮之妙法,超出人类,堪称圣人。

”这是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

刘备非常赞赏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认为他的计谋和策略超出了常人,堪称圣人。

刘备还将自己和诸葛亮相提并论,说明了对他的高度评价。

4. 杨修:“世间之名士,诸葛孔明为之数也。

”这是杨修对诸葛亮的评价。

杨修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他认为在世间的名士中,诸葛亮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他认为诸葛亮的才华和智慧是无可比拟的。

5. 陈寿:“诸葛亮兢兢业业,处事谦和,是公正明智的典范。

”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陈寿认为诸葛亮一直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工作,他的处事方式谦和公正,智慧明智。

陈寿将诸葛亮视为典范。

综上所述,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无一不表达出对他智慧、才华和为人处事的赞赏。

他们认为诸葛亮在智谋方面超出常人,是当时的顶尖儿的智者之一。

此外,他们还赞赏诸葛亮的为人,认为他谦和、正直,是典范的代表。

最新对诸葛亮的评价7篇

最新对诸葛亮的评价7篇

对诸葛亮的评价7篇对诸葛亮的评价7篇对诸葛亮的评价(1)诸葛亮人家都说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依我看,他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一),诸葛亮隆中钓刘备;刘备一心想成就帝业,但他那两个拜把子的兄弟--关羽,张飞却没有能力给他出谋划策,再加上水镜先生徐庶的大力推荐,孔明的身价自是大涨。

他倒好,跟人刘备玩捉迷藏,刘备每拜访一次,他的身价就以直线上升到他满意了,才肯与刘备成交。

于是乎,便有了著名的“隆中对”。

其实这是诸葛亮给刘备暗露自己的才能作为筹码,让人刘备愿出高价请他。

又有身价又有面子,何乐而不为?(二),池塘边上谋荆州;孔明一到新野就要钓鱼,而且为他服务的还是刘备手下的三员虎将,叫关羽,张飞给他做鱼竿,条件还特别苛刻,弄得人关羽,张飞一肚子怨气。

叫人家赵子龙去找池塘就算了,去池塘有一段路他那车过不去,得!派人家去修路。

等到要去钓鱼了,还让人把张飞带去,说是让他挖蚯蚓,要不是刘备在,张飞不把他杀了算不错了。

钓鱼是假,玩把戏是真,是等刘备把军事指挥权给他。

孔明自己也知道,他在人家眼里就是一臭读书的,就会指挥人。

尤其是名声在外的关羽,张飞,又和刘备是拜把子的兄弟,就更不买他的帐了。

要指挥他们就必须有剑印在手,又不好和刘备明说,于是,他百般刁难三员大将,使关羽,张飞的脾性表露无遗,再来向刘备伸手要剑印,刘备也就无话可说。

等剑印一到手,名正言顺了,张飞也不得不认账了。

孔明带一百人去荆州吊唁刘表本就是无限的夸张,他自己心里明白,去荆州受制于他人,带多少人都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就他和赵云同去,也就足够了。

他却借此夸张自己的胆识和谋略,以此取得刘备的赏识。

事前就安排了孙乾准备筵席,还让简雍准备好功劳簿,营造胜券在握的气氛,打败曹军后,又是大摆筵席,又是记功劳的,刘备帐下还有谁不服他呢?(三),孔明装腔作势激鲁肃;孔明知道鲁肃意在说服刘备与东吴联合抗曹,但为了在同盟中不处于被动,他故意糊弄鲁肃,说刘备想降曹,让鲁肃权刘备不要降曹,主动权就转移到了刘备这边。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诸葛亮,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好也有坏。

现在就来看看由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评价吧!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甚至有些人认为诸葛亮算不上一个军事家,他们的根据主要有:陈寿的评语:“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其实,陈寿并没有说诸葛亮缺乏军事才能。

首先,陈寿所说的“治戎为长”,即指诸葛亮善于治军。

作为一个军事家,首要的一点,就是善于治军。

如果不能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又凭什么去南征北战呢?其次,陈寿所说的“奇谋为短”,是相对于诸葛亮“治戎为长”而言的。

诸葛亮在“奇谋”方面的才干稍逊于他在治军方面的才干,并不说明诸葛亮不善“奇谋”或没有“奇谋”。

同样,“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之语也是陈寿对诸葛亮综合才能的分析对比后作出的结论。

如果诸葛亮“理民之干”可打10分的话,那么其“将略”则打8分。

譬如评价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可能其诗不如其文,其文不如其词。

但无论单说哪一项,苏东坡都是大家。

不能因为有人说苏轼的诗不如词,就误以为苏轼不会写诗。

对于诸葛亮北伐无功一事,陈寿也没敢下断言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而是用疑问的口气说:“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与?” 而且,陈寿还为诸葛亮北伐无功作了一番辩护:“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成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亮之器能政理,抑管、萧之亚匹也。

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耶?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陈寿将诸葛亮北伐无功的原因归纳为四点:一是与诸葛亮对阵的,偏偏是“人杰”司马懿;二是寡不敌众;三是诸葛亮手下没有韩信、王子城父那样的名将;四是诸葛亮的长处在于处理政事,而不在于用兵打仗。

最后,陈寿颇为遗憾地说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是“天命有归”。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每一位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大多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而每一位看三国的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按理说在强大的曹魏眼里,蜀汉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国,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蜀汉才叫蜀汉。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无奈退兵;第二次斩杀魏国名将王双;第三次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二郡,归蜀国管辖;第四次成功斩杀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最后一次司马懿不敢出门,只能硬生生熬死诸葛亮。

一代枭雄曹操曾评价诸葛亮:“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

”可见曹操十分忌惮。

而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有很多。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伯温:军在于治。

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康熙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

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诸葛亮的评价2历史上对诸葛亮给予这么高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他的一项发明便足以称得上亘古绝今。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八阵图,又叫旱八阵。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八阵图分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

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

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

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

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曾在观游诸葛亮故宅时,令李兴立碑撰文赞扬诸葛亮的功业,其中亦提到了八阵图。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可以从历史文献和文化传承中找到很多有关的记载。

以下是一些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评价的摘录和总结。

1. 司马懿:司马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先生(指诸葛亮)一身才华,绝伦之貌,名不虚传,其智计谋谁能及?。

”2.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英雄,天下无敌!”曹操深知诸葛亮的智谋和才能,非常敬重他。

3.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始人和统一者,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智虑深远,才华出众,乃是一代奇才!”刘备一直将诸葛亮视为重要的谋士和朋友。

4. 袁绍:袁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吾观诸葛孔明,才华出众,智谋堪称一代奇才!”袁绍在与曹操对峙时曾经多次向诸葛亮请教。

5. 孙权: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创者和君主,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我愿诸葛公和我一起共事,留下来给我效力。

”孙权曾多次向诸葛亮请教,并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效力。

6. 杨修:杨修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诸葛亮才智过人,胸襟广阔,足智多谋,是我辈之楷模!”杨修十分欣赏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7. 陈寿:陈寿是三国时期的历史学家,他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治纲用度,以名充实。

览中易旅,处困苦贫,意气尚魏蜀,虚心安勿忧。

”陈寿赞扬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的聪明才智和勤俭持家的品质,认为他是一个虚怀若谷、淡泊名利的人。

8. 王导:王导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孔明之才,足以支撑一方之政权。

”王导十分欣赏诸葛亮的才智,认为他完全有能力支撑起一个政权。

这些评价集中体现了古代名人对诸葛亮才智高超、谋略出众的认可和尊敬。

他们对诸葛亮的评价不仅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赞扬,还包括他的品德和待人处事的态度。

这些评价也反映出诸葛亮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力。

对于诸葛亮的经典评价有哪儿些

对于诸葛亮的经典评价有哪儿些

对于诸葛亮的经典评价有哪儿些首先啊,我们要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啊,我们要客观的分析他的各方面能力,再进行各方面的总结。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别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刘备死后,四十三岁的诸葛亮,成为为蜀汉实际的统治者。

他所做的事儿:抚慰百姓,规定礼仪,确立官职,制订制度;开诚布公。

实事求是,不搞虚的。

结果是整个蜀汉对诸葛亮,是“畏而爱之”。

又怕他,又爱他。

为什么?因为诸葛亮的治政风格,不是滥好人和稀泥,而是严刑峻法,行事狠辣。

为什么没有抱怨呢?因为他老人家处事太公平了,没人能抱怨。

诸葛亮身为丞相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诸葛亮时期的廉政建设,首先表现在对蜀汉宫城规模和惠陵规模的严格控制上。

在执法上,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

诸葛亮一再告诫、反复强调法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性“夫一人之身,百万之众,束肩敛息,重足俯听,莫敢仰视者,法制使然也。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了不以法治国的严重后果“若乃上无刑罚,下无礼义,虽有天下,富有四海,而不能自免者,莱纷之类也。

夫以匹夫之刑令以赏罚,而人不能逆其命者,孙武、攘直之类也。

故令不可轻,势不可通。

”此外,他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其内容包括了《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等条规。

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

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

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蜀相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

蜀相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

蜀相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
1.诸葛亮一生致力于治理国家,他的功绩不可磨灭。

2.他智勇双全,才智过人,被称为千古奇才。

3.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4.他用智慧和勇气创造了“空城计”,成功防御了敌军。

5.他倡导民主辅政,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6.诸葛亮推行农田水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7.他提倡教育普及,促进了社会的文化发展。

8.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影响了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9.诸葛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注重人民利益,保护社会稳定。

10.他的谋略战术独步天下,无人能及。

11.在对付敌对势力时,他总能找到破解之策,战无不胜。

12.诸葛亮的治国思想强调道德和仁爱,为国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13.他勤政爱民,尽心为国,成为人民心目中的榜样。

14.他为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制,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

15.诸葛亮领导三顾茅庐请刘备出山,使得刘备成为了蜀国的领袖。

16.他在战乱之中保护了无数的百姓,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安宁。

17.他的谋略和智慧使得蜀国在几近灭亡的情况下得以保全国土。

18.诸葛亮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为国家创造了繁荣和稳定的环境。

19.他的军事思想和战略部署为中国军事史留下了重要篇章。

20.他制定的“平定南中”的战略,拓展了蜀国的势力范围。

21.诸葛亮一生勤勉奋斗,他的治国理念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2.他的一生是对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典范,树立了崇高的道德
标杆。

关于诸葛亮有哪些好的评价

关于诸葛亮有哪些好的评价

关于诸葛亮有哪些好的评价武庙里,诸葛亮是板上钉钉的武庙十哲,无论这十个人怎么变动,总有他的一席之地,这代表了历朝历代兵家对其军事能力的肯定。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别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诸葛丞相真的是一代人杰,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战略家、大思想家。

三国演义里只写他会打仗会计谋真的是贬低他了。

诸葛亮治国的能力就更不用多说。

在战略上给予魏国巨大的压力和消耗的同时,保持国内物资充裕本就是不可多得。

对诸葛亮的评价,文治当不在萧何管仲之下,武功尤有胜之。

这是个宏观到微观全部融会贯通的人。

大的战略眼光可参见隆中对, 也可看他后期联合孙吴逼迫曹魏两线作战的战略思想。

对诸葛亮的负面评论,最多不过一句“事必躬亲”。

多了都是黑。

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帅臣(区别于关羽这种武将)中军事能力最好的之一。

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是司马懿不能比的,四川老百姓至今仍然逢年过节祭拜他,从来没听说过有老百姓祭拜司马懿的,公道自在人心。

司马懿是厉害,有本事,但是无法摆脱乱臣贼子的标签,古代是讲究伦理道德的社会,老百姓只认可道德高尚,一心为公之人。

诸葛亮的评价2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毫无疑问,这是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重用,蜀国在诸葛亮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

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

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只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只,也保全了自己。

诸葛亮的智勇超群与忠贞不渝,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建议,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的归顺了刘备,成为了蜀汉南方的屏障……这些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诸葛亮知识与智慧的光芒诸葛亮的评价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他是一个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历代不衰、千古传颂的人物.他是一个突破了阶级界限,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平民,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界碑,妇孺皆知,受到普遍称赞、歌颂的人物;他是一个超越了地域限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人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整个三国的历史是与诸葛亮息息相关的,三国之局系因汉末之乱而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诸侯割据.孙坚、孙策占据江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赤壁之役,曹操挥军南下,用意在于消灭割据,一统天下.而曹操的这个企图,却被诸葛亮给瓦解了,曹操兵败,无力统一,江东仍然保有其割据版图,诸葛亮和刘备方能借势构成鼎足三分的格局.最值得回味的是这个格局早在诸葛亮高卧隆中,尚未出仕前已拟就.诸葛亮精熟时势,洞烛机先,其智不可测,而且这个大战略纯粹是要人在毫无凭借、毫无实力中,创造一种形势来.也就是说,是现实条件最差的刘备,诸葛亮一方主导了整个格局的发展.这种大智慧岂是小说刻意妆点渲染的“借东风”之类的小机巧所能及?更何况那种“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修养所给予后人的不只是断理之精、料事之明,更呈现了一种人格典型,予人无限之向往与敬慕.诸葛亮的评价4综观诸葛亮的一生,亦不能不在向往之中,含有份惋之意,正如杜甫所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三国鼎立的历史格局,是诸葛亮自己构画的.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则系尽力完成他对刘备的责任,以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情景构成了一种悲壮的美感,是孔子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类型.最终北伐未能成功,星殒五丈原.诸葛亮“死则死矣”,然而,他的忠贞、济世、敬业、至公、廉洁、谦虚等品格,无不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他对国家、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澹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身处世格言,又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他的政治、军事才能,有不知被多少政治家、军事家所学习和借鉴……诸葛亮的评价5诸葛亮有着大机智,无论再吵钱借箭还是什么故事当中,都可以体现出他的智慧。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

诸葛亮的历史个人评价每一位喜欢三国历史的人,大多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而每一位看三国的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按理说在强大的曹魏眼里,蜀汉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国,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蜀汉才叫蜀汉。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无奈退兵;第二次斩杀魏国名将王双;第三次成功拿下武都,阴平二郡,归蜀国管辖;第四次成功斩杀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最后一次司马懿不敢出门,只能硬生生熬死诸葛亮。

一代枭雄曹操曾评价诸葛亮:“刘备不足为惧,吾实惧诸葛亮耳。

”可见曹操十分忌惮。

而后世,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有很多。

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刘伯温:军在于治。

诸葛亮连年征战而兵无厌言,乃至于此。

康熙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

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诸葛亮的评价2历史上对诸葛亮给予这么高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他的一项发明便足以称得上亘古绝今。

《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八阵图,又叫旱八阵。

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八阵图分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

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

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

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

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西晋镇南将军刘弘曾在观游诸葛亮故宅时,令李兴立碑撰文赞扬诸葛亮的功业,其中亦提到了八阵图。

诸葛亮的历史客观评价有哪些

诸葛亮的历史客观评价有哪些

诸葛亮的历史客观评价有哪些人心是最为复杂的,往往了解自己的人,不是亲朋好友,也不是一起生活多年的结发之妻,而是势均力敌的对手。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曾有遇到过许多对手,比如东吴的文臣、曹操账下谋士,但这些人对诸葛亮都产生不了威胁,唯独司马懿可以称得上是劲敌。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傅玄:“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

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

故持重以镇之。

”袁准:“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司马炎:“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郭冲:“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宝等亦不能复难。

扶风王慨然善冲。

”张辅:“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

”常璩:“治国以礼民无怨声,不滥用私刑,没尚有余泣。

”诸葛亮的评价2王羲之:“荀、葛各一国佐命宗臣,观其辙迹,实奇士也。

然荀获讥于忧卒,意长恨恨,谓其弘济之心,宜被大道;诸葛经国达治无间然,处事而无玷累,获全名於数代。

至於建鼎足之势,未能忘已,所谓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容得尔乎?”崔浩:“夫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守穷踦?区之地,僣号边夷之间。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古代名人对诸葛亮的个人评价李白、杜甫、文天祥、陆游李商隐,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诸葛亮的评价1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唐•李白汉道昔云季,群雄方战争。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

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

何人先见许,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毋令管与鲍,千载独知名。

诸葛亮的评价2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评价3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的评价4有感宋•文天祥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诸葛亮的评价5唐·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诸葛亮的评价6唐·李商隐《筹笔驿》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诸葛亮的评价7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取得“尺土”,但是除失去街亭外,他也没有遭到很大的挫败,也没有人能打败他;而且诸葛亮的治军之才,据历史记载,他的兵士跟居民相杂,就是说当时不仅蜀汉人民对他十分爱戴以外,就是在敌境,在“外国”的土地上,也得到百姓的支持。长安是曹魏的重镇,不会轻易就会攻取的。在这个时候孤军深入,屯兵于坚城之下,能够希望得胜吗?即使他真是能够取得了长安,H诸葛亮多次撤兵,都是因为运粮的困难而退兵,假若取得长安又如何守法?他对自己的军事才能实际上是自负的。
诸葛亮时,魏延曾建议出兵子午后,诸葛亮没有听他的话。这一点,后人是有点议论的:魏延这个计划还是对的,诸葛亮是坐失良机了。但是诸葛亮自己曾经讲过,“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他一生谨慎,他的治兵也就是“安静”、“坚重”,不轻易冒险,正如兵法上所谓“先为不可胜,然后能够取胜”。他固然对魏作战
诸葛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古往今来的政治家,诸葛亮几乎可以说称得上是完人。他跟着刘备,后来刘备死后,他又辅佐刘禅,刘禅是那么一个庸人,但是诸葛亮辅佐了他,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这个人没有野心,没有说是把刘禅弄下去,自己来作皇帝,没有这种心。刘禅什么事都交给诸葛亮,从没有怀疑过诸葛亮会不会夺他的权,夺他的皇位,没有过。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他中间来挑拨,没有一个人对刘禅说:“诸葛亮权限大了,对你不利。”或对诸葛亮说:“刘禅那么不中用,应该夺他的天下,自己作皇帝”。除了刘备托孤时说过这句话外,没有人说过这句话。君臣相信,群臣彼此之间相信,这点在历史上是很突出的,不容易,群臣之间古往今来的很少人做到这一点,皇帝如果不行的时候,权臣权力大的时候,总是发展到篡位夺权。皇帝如果要是有点力量的时候,相权力大时,总是一定要把他拿掉,好的把他弄掉,坏的就杀。周公在中国历史上这么伟大的人物,当时还有人造他的谣言,亲兄弟之间也有人造他的谣言。说他想称王夺位。当然周公是不是称王那是另一个问题,可能武王之后就是周公做王。历代丞相权位大了,与皇帝总有矛盾。没有一家没有矛盾的,从古一直到清朝,没有没有问题的,真正没有问题的只一家——诸葛亮,这一点不容易。我们说“法古今完人”,中国历史上如果有完人,诸葛亮是比较完人。不贪污,不腐败,种了几亩田,临死时给刘禅上奏表还说,家只有几亩田,几株树,另外财产一点也没有,这容易呀?这在中国历史上也不容易。在中国历史上作官不贪污的很少,作得像诸葛亮这样的官,不是家财万贯,良田千倾,就是奴婢成群。而诸葛亮一生清廉。
五、诸葛亮的经济措施ຫໍສະໝຸດ 经济方面措施不多。当时诸葛亮有一句话,就是“民贫国虚,唯仰锦耳。”可见得巴蜀还是比较穷的,他靠锦官城在那里织锦外销,锦远销到曹魏,远销到吴国,这是他的财政方面一个很大的收益。提倡手工业,另外他也兴修水利,此外措施没有。
六、有关诸葛亮“北伐”问题
有人说(北伐)是以攻为守,他要守巴蜀,先进攻汉中,以攻为守。有人这样将,这样讲其实我看也不见得正确。因为诸葛亮出兵之前,曹魏并没有进攻蜀汉的意图,曹魏当时主要是对付吴,而不是对蜀,他的重兵当时都在淮南。他要对付孙吴。所以当秭归战后,刘备病死,这时曹丕没有乘机攻蜀,相反地去准备进攻吴国。他们始终把吴国作为大敌。所以当诸葛亮大军南征时,曹魏没有乘这个时候去进攻。等到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三郡响应,这时候曹魏大为震动,料想不到小小的蜀汉竟敢出兵,他自己并没有取蜀之意。说他以攻为守,应该先有曹魏取蜀之心,如是他揉取主动。但是曹魏并没有攻蜀的意图。他要逐步进攻,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他绝不轻举妄动,他还是步步为营,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就这样。
诸葛亮可以说是封建社会里边的一个完人。从当时一直到后来,从来没有人对诸葛亮有贬辞的。从陈寿写的《三国志·诸葛亮传》后的《评》以及他《进〈诸葛亮集〉》的表,都对诸葛亮非常的推崇。在《评》上说诸葛亮的治蜀是“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他“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总之,说他“诚信公道,赏罚严明”。正是这样,首先他得到人民的爱戴。《评》上边说他“用法严峻”,但是人民是畏而爱之。他如此的权重,但是后主对他不疑。他的地位相当于汉献帝时的曹操跟曹魏中后期的司马懿,军政大权都操在他手中,但是后主一直信任他,对他是不疑的。在政治上历来对他非常推崇。陈寿《评》里说他“管、萧之亚匹矣”,是跟管仲、萧何差不多的人物。后来唐代杜甫的诗,说他“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都是对他极端地推崇。那么,有一个问题,就是陈寿的《评》里边有这么一句话,说他“盖应便将略,非其所长欤?”用一个疑问词,“非其所长欤?”在他的上书的表中也说他善长的是治国,但并没有贬低他的军事才能。上《进〈诸葛亮集〉》的表中,陈寿说他的军事才能,“长于治戎,短于应变”,他是擅长于治军,可是“短于应变”,即“出奇制胜”,是其所短。他“长于治戎”,这是裴注引《袁子》的话,袁准是晋朝人,说诸葛亮用兵的特点,一个是“安静”,第二就是“坚重”,他不崇尚出奇制胜。但陈寿是不是真的贬低他的军事才能呢?并非如此。他说诸葛亮“长于治戎”;他在传末还说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司马懿赞赏的,当然是他的军事才能,说他是“天下奇才”。陈寿在诸葛亮死后还专门在传中写上这一句,在他的上书的表里边也说:“长于治戎,短于应变”,在下面又说,“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当时碰到的是司马懿,就意思是说只有司马懿才能抵抗他,所以说实际上陈寿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绝对没有贬低。只是说他从事政治跟军事二者之间,他尤其是政治更善长。在军事上来说,他在治军这方面见长,而不是出奇制胜。这个说法,我看还是正确的。
三、有关孟获问题
孟获后来在蜀汉充当了御史中丞,当了朝丞。看来孟获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是有文化的,所以他当御史中丞,是文官。
四、对诸葛亮评价极
高的原因
在明朝以后,跟《三国演义》有关,在此以前,诸葛亮就是符众生的。从三国时期开始人们都是对他赞赏的,他能抗御曹魏这样的大国,他的治蜀得到人民的爱戴,“劳而不怨”。从宋代以后,不仅从宋代以后,从东晋以后,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正统的问题。东晋习凿齿作《汉晋春秋》,他就是把蜀汉作为正统。既然把蜀汉作为正统,那当然诸葛亮功劳就非常之大,他是维护了汉朝,一直到后来,司马光作《资治通鉴》还是以蜀汉为正统。
诸葛亮应该说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伟大的政治家。在他二十七、八岁时,刘备三顾茅庐去找他。然后,他就作了非常有名的《隆中对》。《隆中对》把当时中国国内的形势作了很细致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北方怎么样,南方怎么样,然后西方怎么样。跟刘备建议取荆州,取巴蜀,然后三分天下,跟曹操、孙吴抗争,这是很不简单的。当时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知识分子,对全国的局势作出这样细致深入的分析,而且最后历史的发展可以说基本上按照诸葛亮所预见的情况发展下去,形成所谓三国鼎立的局面,从这点上讲,我觉得诸葛亮一个年青的知识分子、一个年青的政治家能做到这样英明的预见,最后形成三国这种政治局面是很了不起的。这是从政治上讲。
不是有几种因素混合在一起的,而不仅仅是一个讲严刑峻法的人。当然现在我们老百姓心目中的诸葛亮就是羽扇纶中的那种形象,这当然是从小说、戏剧里边来的,这说明小说戏剧对于宣传历史人物,对于进行历史教育还是很有用的。
当时的形势就是这样,当时刘备去访问他,“谘臣以当世之事”,就是问他当时的形势,当时的形势摆在那里的,曹操已经占领了北方,是不可与争的,兵多势重;孙吴据有江东,已历三世,也是不可与争的,只可为援而不可为敌。就是说,供给刘备可以回旋的余地只有荆州和益州,此外没有地方,当时的形势是摆在那里的,就是这样一个形势的,并不是诸葛亮由于他的什么能耐做到的情形,而事实上也只能如此,刘备能够占据的地方只有荆、益两州,此外,还有什么地方呢?诸葛亮作这样一个对策,后来是这样的发展,当时的形势本来就是如此。但是,把《隆中对》作为诸葛亮的文章,这其实是不对的,这是陈寿的文章,是刘备问诸葛亮,诸葛亮回答,怎么说是他写的文章呢?而且,这里边《隆中对》,当时刘备去访问他,不晓得谁跟他去的,是否当时也有人作了记录呢?这是我很可疑的,也许是后来史臣,而当时蜀国是没有史臣的,据说是如此。
诸葛亮自比管、乐。管仲跟乐毅从来没有人把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从来是管、晏,管仲跟晏婴,就是陈寿的评也说诸葛亮是“管、萧之流亚也”。这重点是政治方面,管仲跟萧何。乐毅跟管仲两个人是绝对不同的人物:管仲是政治家,他相齐桓公,清朝末年的俞曲园对此有一种解释,他说是针对汉室而言的。假如说汉室存在他,就当管仲来帮助割据的齐桓公那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来关崇王室,保持汉朝;假如说,汉朝灭亡了,他就当乐毅,帮助一个当时的州牧。管仲是一个政治家,乐毅是一个军事方面的人才。并不是出奇制胜的这种才能,而是治军严整,非常稳重的。在当时蜀国是一个弱国的形势之下,要幸险侥幸,实在是个危险的事。所以从这一点来讲,陈寿的评价是正确的:长于治戎,并不在于应变。
另外从军事方面来讲,陈寿说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好像他不大能够打仗。蜀汉在战争方面不是太成功,当然有种种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罪于诸葛亮一个人,恐怕跟它的地理情况,跟他手下的人才等等各方面都有关系。但是有一点应该看到,就是他几次出祁山北伐,实际上我看是一种以攻为守的办法,他这样攻并不是真正一定想要打到长安,打到洛阳,但是出兵这种姿态,这种举动,就使得北方对他另眼看待,对他不放轻举妄动,这样就保住了西南四川云南一带地方,所以把诸葛亮北伐看作一种战略,利用这个办法来维护住这个政权的立足点,维护他的地位,这样看也许更适合些。
另外一方面,他到四川、云南执行民族政策。“七擒孟获”事是裴松之《
三国志》注里边的,而陈寿《三国志》中并没有把这事记录下来。但是既然有这种传说,就说明有这种可能,也反映当时诸葛亮对待南中少数民族情况是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政策,可以说是以心服人,不是以力服人,是以德服人。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跟少数民族搞好团结,长期和平共处下去,最后达到融合。他在四川立足,云南成为他很重要的后方,直到今天云南少数民族还对他非常崇拜,非常敬爱,这不是偶然的。虽然“七擒孟获”是个故事,正史里没有记载这件事情,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个传说,反映一定的事实,特别是从千百年来西南少数民族对诸葛亮崇拜的情况,可以想象到他在民族政策方面的伟大见解跟实践结果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