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中心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和作用、规划与建设的步骤和方法、以及相关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义和作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指通过不同交通方式的连接和集成,形成一个交通换乘和服务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节点,更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将公交、地铁、轻轨、出租车等不同交通工具相互连接,使得乘客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换乘,提高出行效率。
其次,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除了交通换乘功能外,综合交通枢纽还可以设立商业中心、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等,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便利服务。
最后,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还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将交通流量分散到不同的交通方式上,减少了单一交通方式的承载压力,从而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二、规划与建设的步骤和方法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需要进行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和布局规划。
选址要考虑交通流量、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布局要合理安排各种交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位置。
其次,需要进行交通流量分析和需求预测。
通过对城市交通流量的分析和对未来需求的预测,确定综合交通枢纽的规模和功能。
接下来,需要进行交通设施的设计和建设。
根据选址和需求预测结果,设计并建设符合交通规划要求的公交站点、地铁站、停车场等交通设施。
最后,需要进行综合交通枢纽的管理和运营。
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综合交通枢纽的正常运营和服务质量。
在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可以利用交通仿真模型来模拟和预测交通流量,以便更好地进行选址和布局规划。
厦门市中心城区交通改善实践
善 ,取 得 了较 为 明显 的成 效 ,使得 中心 区
交通状 况处于较好的水平 ,连续 6 年获 “ 全 国一 等 交 通模 范 管 理水 平 城 市 ” 。实 践 证
3 . 万 辆 ,城 市道路交 通量持 续加大 。厦 20 7 门市 中心 城 区 为厦 门岛 ,总面积 13k , 3 m 约 占全市 总面 积 的 8 %,而 汽车 总量却 约 . 5
等方 面总结各 个 时期 的主要 交通 改善 对 策 , 阐述 交通 改善 的 工作 重点和 主要 内容 , 并分析 采用 的 交通改 善措施 的作 用及 效 果 。最 后 指 出, 市 交通 改 善 具有 较 强 的针 对 性 和 时 限 城
m e tsr t g e . e p p ra s r s n s t e d t i fk y i n ta e is Th a e lo p e e t h e l o e m— a s
明 ,根 据不 同时期 的交通 问题 ,采 取合 理
的交 通改善 对 策 。有助 于实现 交 通 的可持 续发展 。
性 , 结合 城 市各 个发 展 阶段 的交 通特 征 , 紧 围绕公 交优 应 紧 先政 策, 交通供 给 和需 求 两个层 面共 同采取措 施 。 从
Ab ta t To a l v a e ta c c n e t n a d p o s c: r l i t f o g si n r mo e s sa n e ri o t u t i — a l r a ta s o t t n d v l p e t Xim e g v m me t b e u b n r n p ra i e e o m n , o a n o e n c n t n l a e e o t t mp o e ta c fo fo o sa t m d f r o i r v r f w r m 9 4 t y i l 1 9 o 2 0 .T r u h r v e n h h e a g a c i r v me t 0 9 h o g e i wi g t e t r e l r e t f mp o e n r i
厦门交通调研报告
厦门交通调研报告1. 介绍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厦门市的交通状况进行调研分析,包括交通拥堵情况、交通工具使用情况、交通规划建设等方面。
通过全面了解厦门市的交通状况,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交通规划提供依据,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2. 厦门交通概况2.1 交通拥堵情况厦门市的交通拥堵状况相对较严重。
主要表现为早晚高峰期间,道路交通流量大、道路容量不足等问题导致交通拥堵。
尤其是厦门市区的主要道路,如思明区的湖滨东路和环岛东路,交通拥堵现象较为突出。
2.2 交通工具使用情况在厦门市,居民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公共交通、私家车和自行车。
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公交车和地铁,在市区内普遍运行。
私家车在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导致交通压力加大。
自行车因为慢捷的特性,被部分居民选择作为短途出行的工具。
3. 问题分析3.1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交通拥堵问题主要是由于道路容量不足、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道路施工等原因引起的。
厦门市道路狭窄、道路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车辆数目,导致交通拥堵。
此外,部分区域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导致交通流量无法合理分配,进一步加剧了交通拥堵状况。
3.2 交通工具使用情况问题分析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导致交通压力加大,尤其在早晚高峰期间,私家车占据大量道路资源,造成交通拥堵。
同时,私家车的增加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等问题。
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同时,应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等环保出行方式。
4. 建议为了改善厦门市的交通状况,以下是几点建议:4.1 加大对道路的投资建设厦门市应加大对道路的投资建设,扩大道路的容量,提高道路网络的密度。
通过增加车道、改善路口布局等措施,有效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4.2 优化交通信号灯设置厦门市应对交通信号灯进行优化调整,合理设置绿灯时间和红灯时间,根据道路流量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同时,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提供的数据,对交通信号灯进行智能优化,以减少交通拥堵。
4.3 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厦门市应通过推出优惠政策、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服务等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厦门市莲坂环形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案
时间不能小于:
{ } T1 = max T本,T对
(2)
当左转车流量较大时,可依左转车允许停放车辆比来确定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间;当直行
车流量较大时,可依直行车流量比确定有效绿灯时间。
(3)绿间隔
设在黄灯初(或绿灯末)通过第一停车线的最外侧直行车道上的直行车制动时间为 t 制 (可 取 2~3 秒)、本条直行车道与右侧相邻进口道中最靠近道路中线的左转车道形成的冲突点 B 到本进口道停车线的距离为 x1、本向直行车驶过该冲突点,相邻左转车同时驶至冲突点时两 车的安全距离为 x2 该冲突点到右侧相邻进口道停车线的距离为 x3、启动反应时间为 t0、绿灯 间隔时间为 t 绿间隔,则有:
方案三:路网平面分流方案。由于环行交叉通行能力主要受交织段长度的限制,实行路 网平面分流实际上是将环交路口扩大,形成路网环行的交通组织方式。具体作法为:将国贸 大厦西侧与湖明路相对应的通道打通至厦禾路,莲坂村也须打通一条道路连通莲前西路和嘉 禾路。上述两条道路打通后,可使该路口扩大,将交通流组织在四周的道路上绕行,该方案 的通行能力接近于方案二,但拆迁量较大,工程投资大。以上三个方案的特点是工程投资较 大,且对该地区的景观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效果不佳。如何通过小的工程技术改造,结合先 进的交通信号控制,充分利用交叉口的内部空间,实现时空分流。为此,同济大学智能交通 运输中心同市交警支队等有关部门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左转车辆二次停车的多相位信号控 制方案,既不拆除环岛及雕塑,又大大地提高了通行能力,减少了延误。
2.具体方案设计 (1)基本思路 利用交叉口四个进口道几乎闲置的非机动车道,增加进口道车道及环内车道数,提高绿 灯信号期间的能行能力;增设左转车第二停车线及控制左转交通流的信号灯,减少左转交通 流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直行交通流的通行能力;增加环上的左转车道及其允许的左转车停车 数,在提高左转通行能力的同时,避免与其它流向的交通流交织;合理地设置交通信号并作 配时,在确保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的同时,降低延误。 (3)交通设计方案 根据交叉口的交通空间条件,在不拆除环岛情况下,对交叉口进行交通设计,参见设计 图。
中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
中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心区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发展,因此,制定一份具体的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总体目标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个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中心区,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提升。
三、基础设施建设1. 交通便利:加强中心区的交通枢纽建设,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范围和运营效率,改善道路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 生活配套: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等,提升中心区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便利性。
3. 环境治理:加大对中心区环境的整治力度,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绿化覆盖率,保护水资源,打造宜居环境。
四、产业发展规划1. 产业结构优化:引导中心区产业结构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2. 人才引进: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供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聚集中心区。
3. 产业扶持:对中心区内的重点产业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政策,提升中心区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五、文化建设1. 文化设施建设: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文化场所,提升中心区的文化氛围和软实力。
2. 文化活动丰富: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包括艺术展览、文化节庆等,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中心区的文化品味和吸引力。
六、社会管理1. 社会治安维护:加强中心区的治安管理,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打造和谐社会环境。
2. 社区建设: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居民的融合和共建共享。
七、总结中心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中心区的现代化、宜居宜业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厦门BRT规划建设预留轨道交通分析报告文案
厦门市快速公交情况建设背景随着城市拓展,高峰期厦门市中心区主要走廊客流量达6 000~7 000人次/h,公共汽车的运行速度下降至16 km/h。
公共交通的增长速度已无法应对大运量、长距离的出行需求,急需调整公交网络结构。
因此,需要对常规公交系统进行升级,建立以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为走廊、各级换乘枢纽合理衔接的“走廊+枢纽”型交通模式。
同时,政府已经意识到,在快速机动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用地的开发模式必须尽快转型。
不能走用地无序蔓延、交通被动配套的传统发展模式,应该形成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OD),必须先建设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再沿走廊布置高密度的居住、商业和就业等用地,使城市依托公共交通线路有机、集约拓展。
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BRT等形式,由于轨道交通存在高投入、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难以回收等特征,与厦门城市发展阶段的经济能力、客流需求、缓解交通拥堵的迫切性以及引导城市结构转型的时效性存在较大反差。
而BRT有着大运量、低成本、建设周期短和运营灵活等特性,可以降低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发展初期的投资门槛。
因此,建设BRT是当前厦门市落实公交优先策略的理想途径,可以迅速提高公共交通的竞争力,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缓解交通拥挤,引导城市向公交导向的发展模式转型。
厦门市BRT建设采取升级策略,近期在规划轨道交通线路基础上先行建设BRT网络系统,满足城市客流需求,并为升级轨道交通培育客流。
远期随着城市规模扩张、客流增多和经济增强,将BRT升级为轨道交通,届时,BRT将作为次要走廊的公交系统,承担轨道交通的补充和延伸功能。
快速公交BRT1号线各预测年限客流量预测项目2010年2015年2020 年单向高峰客流量/[(人·次) ·h-1]7 379 12 434 16 654 日客流总量/[(万人·次) ·h-1] 19.17 37.56 44.45 平均运距/km 8.52 8.86 10.13 全年客运量/[(亿人·次) ·h-1] 0.70 1.37 1.62建设规模厦门BRT规划厦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组团式结构。
中心街区提升改造工程方案
中心街区提升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介绍中心街区作为城市的核心区域,承载着高度密集的商业、文化、娱乐等功能,是城市的活力源泉和形象展示窗口。
为了提升中心街区的形象和功能,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我们拟进行中心街区提升改造工程。
本方案旨在通过改善中心街区的交通、照明、绿化等方面,提升其整体品质,吸引更多人流和车流,促进商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二、项目规划1. 交通规划中心街区的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人流的畅通。
在中心街区提升改造工程中,我们将进行以下交通规划:(1)改善道路交通:对中心街区的主要道路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提升道路宽度和平整度,增加交通标志和引导设施,优化交通流线。
(2)提升公共交通:增加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减少私家车辆对中心街区的影响。
(3)建设停车设施:增加中心街区的停车位数量,改善停车环境,引导私家车辆规范停放,减少交通拥堵。
2. 照明规划中心街区的夜景是城市的风景线,照明设施的设计和布局直接关系到中心街区的品质和安全。
在中心街区提升改造工程中,我们将进行以下照明规划:(1)景观照明:对中心街区的标志建筑、历史建筑等重要景点进行夜景照明设计,提升城市夜景的美感和观赏性。
(2)路灯照明:增加中心街区的路灯数量,提高照明亮度和覆盖范围,提升夜间行走和活动的安全性。
(3)节能照明:采用LED等节能照明设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维成本,提升中心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性。
3. 绿化规划中心街区的绿化景观是城市的氧气源,绿化设施的布局和管理对中心街区的环境卫生和舒适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心街区提升改造工程中,我们将进行以下绿化规划:(1)增加绿化面积:在中心街区增加绿化带和绿地,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景观价值,改善环境质量。
(2)优化景观设计:对中心街区的绿化景观进行重新设计和布局,增加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和艺术性,提升城市的美感和宜居性。
(3)加强绿化管理:加大中心街区的绿化管理力度,健全绿化保洁体系,提高绿化设施的维护和观赏效果。
城市绿地规划之厦门
城市绿地规划之厦门引言城市绿地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以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生态保护和空气净化等功能的行为。
作为中国一线城市之一的厦门,城市绿地规划对于这个繁华的城市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将着重介绍厦门市绿地规划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探讨厦门绿地规划的意义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进一步优化绿地规划。
厦门市绿地规划现状绿地数量和分布截至2020年底,厦门市绿地总面积约为X平方公里,占厦门市总面积的X%。
绿地主要集中在厦门市的城市中心区域以及一些新兴的郊区,如思明区、湾里区和集美区等。
主要包括公园、广场和植物园等不同具体形式的绿地。
绿地功能和利用厦门市的绿地主要具有休闲娱乐、生态保护和空气净化等功能。
公园是最重要的绿地类型之一,提供了丰富的户外活动场所和休闲设施,如花园、健身设备和游乐场等。
此外,厦门市的绿地还具有一定的生态保护功能,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和稀有植物。
此外,树木和草坪等绿地植被可吸收有害气体,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
厦门市绿地规划的意义增强居民生活质量厦门作为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居民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休闲娱乐的场所。
城市绿地规划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运动和社交活动的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保护生态环境厦门市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
绿地规划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保护稀有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此外,适当规划的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调节城市气温等,对于缓解城市气候变暖和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绿地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厦门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其绿地规划直接影响着游客对于城市的印象。
恰当规划和管理的绿地可以为城市增添绿色和生机,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的到访。
厦门市绿地规划的挑战土地资源有限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厦门市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有限。
在满足居住和商业发展的需求时,规划大面积的绿地变得困难。
2024年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方案(2篇)
2024年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方案一、引言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道路管线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道路管线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道路网络规划、道路交通管线设计等多个方面,制定2024年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规划方案。
二、城市交通需求分析根据城市的人口增长、居民出行方式变化以及经济发展,我们可以预计2024年城市的交通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为满足这一需求,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道路容量、改善交通运行效率以及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道路网络规划1. 道路网密度提升根据城市规模和交通需求,我们将制定道路网密度提升规划。
重点是在市中心和交通繁忙区域增加道路,以提高交通容量和流动性。
同时,应合理考虑环境、历史遗产和居民需求等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多层次道路网络规划针对不同层次的交通需求,我们将建立多层次的道路网络规划。
一级道路主要用于城市快速通行,连接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区域。
二级道路则负责连接居民区和商业区,以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
此外,我们还将建设高架道路、地下道路等,提高交通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四、道路交通管线设计1.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合理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城市交通管线设计中的重要部分。
通过科学规划信号灯的时序和配时,可以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
同时,我们将引入智能交通信号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来调整信号灯的配时,提高交通的智能性和效率。
2. 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规划城市道路上的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是提高交通效率和鼓励环保出行的重要措施。
我们将规划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的位置和宽度,确保公交车和自行车的通行畅顺,并提供安全、便利的出行条件。
3. 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在道路交通管线设计中,我们还将注重道路绿化和景观设计。
通过种植树木、花草等植被,可以改善路面环境,减少尾气污染。
同时,合理设计道路景观,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增加行人的出行满意度。
厦门新机场大道规划方案
新机场大道的建设将缩短游客往返机场的 时间,提高旅游便利度,进一步推动厦门 旅游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效率。
交通瓶颈
目前,高崎国际机场与市中心之间 的交通联系主要依赖于城市快速路 和几条主干道,高峰时段交通拥堵 现象严重。
未来挑战
随着厦门新机场的规划建设,未来 交通流量将进一步增加,对交通网 络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提出更高 要求。
土地利用及开发潜力评估
土地利用现状
生态环境保护
厦门新机场大道沿线地区目前以农业 用地、工业用地和少量居住用地为主 ,土地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04 道路走向与线形 设计
道路走向选择依据
城市规划与交通需求
结合厦门市的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选择能够连接主要交通 节点和城市中心的道路走向,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地形地貌条件
充分利用厦门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选择能够减少工程量、降低建 设成本的走向,同时考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历史文化保护
避开历史文化遗址和保护区,减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响。
提升城市形象
新机场大道的建设将改善沿线地区的交通 条件,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区域 整体经济实力。
作为连接厦门新机场的重要通道,新机场 大道的建设将展示厦门现代化城市的形象 ,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完善综合交通体系
促进旅游业发展
新机场大道将与现有交通网络有效衔接, 优化区域交通布局,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效 率。
沿线设施布局
在道路沿线合理布局服务区、停车区 、观景台等设施,提升道路服务水平 和旅客体验。
05 桥梁隧道等结构 物设计方案
桥梁类型选择及结构特点
桥梁类型
根据厦门新机场大道的地理环境和交通需求,选择适合的桥梁类型,如连续刚构 桥、斜拉桥或悬索桥等。
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一、项目背景2002年厦门市政府实施“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并于2003年展开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从配合城市发展战略的转移,建立与城市布局协调交通运输系统,支持与反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与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展开厦门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二、规划范围与年限以“海湾型”城市规划范围为核心,并根据城市交通的系统特点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需求,在基础范围上进行适当扩展至市域范围和闽东南城市联盟影响区。
从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上淡化年限,更加注重海湾型城市扩展的目标状态。
在充分考虑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和扩展状态下,以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年限目标为切入点,着眼于“海湾型”城市的远景目标状态的实现。
三、规划目标厦门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主要从两个目标层次展开:即:目标一——实现厦门“海湾型”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长远目标;目标二——协调2003-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阶段目标。
总目标确定为:“以建立“海湾型”城市的战略目标为指导,协调(2003-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系统把握城市交通发展趋势与需求,制定厦门“海湾型”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逐步建立与城市布局结构和土地利用相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和为城市居民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交通运输服务”。
四、主要规划内容1、现状交通分析与评价对比分析厦门城市交通现状,整体道路交通状况呈现着较为良好的设施水平和运行状态,道路交通供需矛盾并不十分突出。
但随着海湾型城市的扩展,各种交通矛盾将逐渐突出,主要表现为:a)跨海通道的交通压力持续增加;b)公共交通运输面临系统整合与升级;c)岛外道路交通设施的不平衡矛盾更加突出;d)机动车将持续快速增长,岛内交通状况恶化;e)对外交通系统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特征依据规划300万人口城市规模和“一主四辅”的海湾型城市布局结构,城市机动化水平将达到150-200辆/千人,城市交通的出行总量、出行空间分布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并在海湾型城市扩展中呈现着不同的阶段特征。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
附件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16~2022年)一、线网规划依据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线网由6线组成,总长度约267公里,共设车站139座,含换乘站18座;远景年线网由11条线路组成,总长度404公里,共设车站188座,含换乘站42座。
预测2020年,厦门市公共交通占全方式出行量比例为45%,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比例为30%。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建设2号线二期、3号线二期、4号线和6号线一期共4个项目,总长度152.2公里。
到2022年,形成5条线路、总长约224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2号线二期工程自天竺山至芦坑站,线路长15.5公里,设站9座,投资122.1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3号线二期工程自五缘湾至翔安机场站,线路长22.6公里,设站13座,投资151.5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4号线工程自嵩屿码头至翔安机场站,线路长69.6公里,设站18座,投资362.56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2年。
6号线一期工程自林埭至影视城站,线路长44.5公里,设站27座,投资364.6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7~2022年。
另外,为做好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厦门站的衔接,同意将第一期建设规划中的3号线一期工程东端局部改线,调整后线路自厦门站至五缘湾站,线路长15.3公里,设站13座,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2号线二期、3号线二期、4号线、6号线一期工程均采用B 型车6辆编组;其中,2号线、3号线和6号线最高运营时速80公里,4号线最高运营时速120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第二期建设规划项目总投资为1000.92亿元,其中:资本金占25%,计250.23亿元,由厦门市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以银行贷款为主,并辅以多元化融资模式。
厦门交通整改措施清单
厦门交通整改措施清单厦门市是我国的一座重要的沿海城市,也是福建省的一个特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厦门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交通整改措施。
下面是厦门交通整改措施清单。
一、加强公共交通建设:1. 增加公交车辆数量,提高运营密度和频次。
2. 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增加地铁线路,方便市民出行。
3. 设置市内巴士专用道,提高公交车的运行速度。
4. 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二、优化道路布局:1.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扩宽狭窄道路和瓶颈路段。
2. 划定合理的道路分区,明确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区域。
3. 增设交通信号灯,提高交通流量的控制能力。
4. 在交叉口设置交通导向标志,引导司机按规定线行驶。
5. 加强对道路施工的管理,缩短施工时间,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三、推广绿色出行:1. 建设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市民骑自行车出行。
2. 建设步行街和人行天桥,提供方便的步行通道。
3. 鼓励市民参与共享单车计划,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4. 加大对新能源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推广力度。
四、加强停车管理:1. 建设多层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数量。
2. 加强对路边停车的管理,规范停车行为。
3. 推广电子停车缴费系统,方便市民停车缴费。
4. 鼓励市民利用共享停车位,减少车辆在路面上的停放。
5. 增设在公共场所和商业区域的自行车停放点,方便市民停放自行车。
五、加强交通执法:1. 增加交警执法力量,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 增设交通监控摄像头,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
3. 加大对交通安全宣传的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六、智能交通建设:1. 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和路况预测。
2. 推广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 提供智能导航系统,为司机提供最佳行驶路线。
4. 加强对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以上是厦门市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制定的交通整改措施清单。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十四五”综
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9.10
•【字号】厦府办〔2021〕61号
•【施行日期】2021.09.1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正文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十四五”综合交通
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
厦府办〔2021〕61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厦门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9月10日。
厦门市交通拥堵对策
交通结构不合理
厦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相对较低,私 人汽车保有量较高,加剧了道路拥堵 。
停车难问题突出
停车难问题在厦门市较为突出,停车 位紧张,乱停车现象普遍。
下一步工作建议
优化交通结构
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提 高公共交通分担率,鼓励市 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推广智能化管理
引入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 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拥 堵现象。
鼓励使用共享汽车
通过共享汽车的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减少私 家车的数量,缓解道路拥堵问题。同时还可以减少车辆闲 置现象,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厦门市交通拥堵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在 高峰时段,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经常出
现拥堵。
缺乏智能化管理
交通信号灯等交通管理设施智能化程 度较低,无法有效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城市主干道和部分区域道路的交通拥堵现象较为突出, 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拥堵原因分析
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加剧了道路拥堵的 压力。
道路容量不足:厦门市道路网络相对较老,部分 路段存在狭窄、路口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通 行能力低下。
厦门大学交通学院, 《厦门市交 通规划方案》, 2019年。
厦门市统计局, 《厦门市人口与 车辆统计年鉴》, 2020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在市中心区域,积极推广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市 民远离机动车,减少交通拥堵的产生。
推广共享出行模式
发展共享单车
通过推广共享单车,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 数量,从而缓解交通拥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中心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中期设计报告)1.概述1.1项目研究范围本次厦门市中心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的重点范围为:厦门本岛仙岳山、薛岭山、湖边水库以南。
研究重点区域由筼筜-江头片区(在本研究中指西海堤以东,仙岳路以南,嘉禾路以西,厦禾路以北的区域)以及旧城区组成。
1.2项目规划年限本次中心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编制年限为2004年至2007年。
1.4项目研究目标和任务研究目标:1)保持进出中心区的合理的通行能力;2)有效改善当前的拥堵现状;3)在2007年以前有效抑制交通拥挤状况的升级;4)在可能的地方实施改善公交和行人设施的计划。
主要任务:1)交通组织;2)公共交通;3)主要交通节点及交通枢纽;4)停车管理;5)交通管理效能提高。
2.交通调查内容1、主要路段及交叉口转向车流量调查2、主要交叉口信号配时机及车道功能划分3、主要路段平均车速调查4、公交客流及意愿调查3.近期(2007)交通流量预测根据厦门市的经济和汽车增长量的趋势,我们认为以每年10%的交通增长率假设来扩展2004年SATURN矩阵至2007规划年是比较合理的。
根据2004年建立的SATURN路网,加入2004至2007年的未来交通基建计划,当中包括新建的机场快速路,以完成2007年的SATURN路网。
4.近期交通改善方案探讨厦门市中心区以交通规划为主导的各项规划课题:人行设施改善建议;单向交通组织系统;交叉口布局优化及信号灯协调和优化;公共交通改善方案;停车改善方案;交通管理效能提高方案;智能交通系统。
这些不同课题的研究可提供值得参考的资料和总结,以便厦门市政府不同部门可逐步实现以下市中心区交通规划的目标:规划及实现不同交通工具的合理使用率;控制市中心区的路面拥堵情况,防止延误不断恶化;提高现有及未来交通设施的使用率;提高及控制使用路面的不同交通工具间的协调;提高厦门居民出入市中心区的灵活性;控制及规划市中心的停车需求;实现“以人为本”的交通规划原则;提高社会经济利益;确保对环境作出充分的保护。
4.1人行设施改善建议人行设施改善方法与手段1)体制方面作出改革:明确职责和避免多头管理外,除了政府部门之间合作的问题外,政府部门与利益相关集团(例如附近社区、商店、发展商及专业团体)之间的协调问题也需要解决。
2)在管理行人设施方面:应建立指标性的管理系统。
3)在公众教育、宣传方面:须大力提倡行人优先的理念。
4)在市中心区推行近期和中期的“人行设施改善计划”。
5)发展连接各商住大楼或裙楼顶平台以及主要交通枢纽、轨道站、社区活动中心的立体人行系统。
6)在设计人行道宽度时,应照顾人行设施、景观、躲避风雨、浏览橱窗、休闲设备的需要,使通道能容纳步行以外的日常活动。
7)参考国外城市的行人导引系统,设立行人导向标志系统。
8)参考国外城市的人行设施设置标准及规范。
为提高厦门市内主要干道的车速及通行能力,应在主要干道全线以立体人行过街为主要过街设施,在行人量较低的路段或交叉口可以信号灯方式提供平面过街设施,并应取消所有非控制式路段人行过街口。
建议修建或改建人行设施我们对目前厦门市中心区的主要干道进行了现场调查,具体建议可在中心区两处地点(莲坂转盘、火车站)加建/改建行人过街设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人行系统。
莲坂转盘1)建议应在交叉口北进口上游处设置立体过街设施,提高行人过街的便捷性。
2)建议现有人行天桥应加装风雨蓬,天桥的步行楼梯亦应改为使用电动扶梯。
3)建议配合明发商业广场改造整个交叉口的人行系统。
具体改造方法可考虑沿用人行天桥方式或人行地道系统。
若采用人行天桥方式,应直接连到附近的大型商场以及公交站,吸引行人使用天桥过街,提高其使用率。
若采用人行地道方式,建议应配合未来的新建大型商场,形成地下商业城,提高地道系统的吸引力。
火车站1)设置一个大型的有盖人行天桥过街设施,贯通火车站与公交站、邻近商场,采用电动扶梯连接天桥与每个公交站台。
2)在火车站出口处应设置公交站导引标志,指示每一线路的公交车在公交站的位置。
此外,在路段或个别交叉口修建隔离带或绿化带,若现有路段已设有护栏但高度不够,建议应把护栏加高至行不易跨越的高度,限制行人随意横穿马路。
同时应在立体人行设施附近人流集散点醒目位置设置行人引导标志。
4.2单向交通组织系统对如何有效改善厦门市中心区交通情有关部门讨论过如下的单向交通组织安排:东西向主干道单向行驶-湖滨南路与厦禾路两条主干道以互补单向方式行车。
南北向道路双向行驶-在湖滨南路与厦禾路之间的南北向道路以双向行车。
顺时针循环-车辆以顺时针方式于单向主干道与双向连接路支间循环。
本次规划作了进一步的修改:(1)在湖滨南路和厦禾路上仍然维持一条车道让公交车辆逆行;(2)莲坂转盘与鹭江道/厦禾路交叉口改作下穿式立交;(3)湖滨南路与厦禾路间的南北向连接路,主干道维持双向行车,次干道与支路则改作单向行车;(4)各相关主要交叉口灯号作相位优化。
通过分析显示,组织单向交通系统可改善沿线交叉口的交通运作状况。
但沿线公交逆行车道,则未必能够应付高峰公交车流运作,这一点在火车站附近尤为明显。
另外,单向交通系统导致禾祥东、西路交通大幅上升,也造成严重的交通延误。
根据交叉口现状分析,目前湖滨南路和厦禾路沿线的交叉口拥挤情况并非十分严重。
除非能解决上述两点困难,例如配合公交线路的重整和进一步治理禾祥东、西路的交通状况,否则实施提议的单向交通系统只能把交通问题从湖滨南路和厦禾路转移到禾祥东、西路去。
4.3交叉口布局优化及信号灯协调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信号控制优化后,所有交叉口都进行了配时优化及调整了信号周期,19个交叉口重新划分了相位的设计,10个交叉口进行了车道组织方式改善。
其中部份交叉口的饱和度可能仍然处于饱和状态(4个),部份则处于接近饱和状态(7个,即饱和度超过0.9但小于1.0)。
厦门市中心大部份交叉口目前的信号灯配时不合理,是造成交叉口拥堵情况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进行信号优化后可改善交叉口饱和度最高达54%。
此外,为配合未来交叉口的交通量变化,建议应定期进行交通调查及更新交叉口的配时及控制参数。
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根据CF值的分析,厦门市中心区具备协调控制的道路主要以湖滨南路以南及厦禾路以北的片区附近路网为主,包括厦禾路、白鹭洲路、湖滨东路、湖滨西路及旧城区等,分为5个控制子区如下表:协调控制子区运用Synchro软件对总体路网效益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协调控制最高可减少协调子区总延误约40%(平均约30%)、停车次数最多可减少约25%(平均约13%)。
对湖滨南路以南的片区路网而言,可减少总延误约22%、总停车次数约7%。
4.4公共交通改善方案近期改善公交服务的可能方面包括:服务,装备,支援设施改进,减少与其他交通流的相互干扰,票价政策以及公交车站停靠的改善。
服务体制需建立一个公交服务的运行体制,使不同类型的运营者承担不同类型的公交服务。
可以公布一个统一的投诉电话号码和投诉中心,以便更好的监察公交服务的状况。
投诉信息应当包括所有的公交车、中巴和出租车。
线网结构应区分公交功能等级1)岛外与岛内线路的区分:如果出入岛公交在经过中心区边界时仍然有很高的载客率,那么让乘客在中心区以外由出入岛巴士转乘到换乘巴士并不能减少进入中心区的公交车流量。
建议进行针对公交线路及其使用的边界调查,以评估分离出入岛公交的益处所在。
2)大公交与中巴的区分:大公交—主要公交走廊上的干线巴士;中巴—接驳干线巴士、集散客流的接驳巴士建议对两种限制停靠站数量的公交服务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可行性评价。
a)会展中心-轮渡码头,中间所停靠站点的间距应当控制在约1公里。
b)轮渡码头-SM城市广场(途经火车站)的快速线路,建议在火车站和SM城市广场之间的路段不要进行任何停靠。
研究中山路发展特色公交服务—穿梭巴士,终结站在东端在中山公园附近,西端位于轮渡码头前。
票价政策提高e通卡销售点的分布,同时考虑折减购买e通卡需要支付的工本费。
区域公交线路可采用分段收费,提高快线巴士的收费,不建议对有限停靠线路和跳跃式停靠线路提高票价。
考虑为厦门大学建立一个类似于北美使用的特殊群体票价计划。
这些计划向学生提供在学年内无限次免费乘坐公交。
建议厦门市采用颜色路面铺装的做法把公交专用道铺成红色,最适宜布置公交专用车道的路段初步看来有:湖滨南路(加强现有的公交车道)、湖滨东路火车站到禾祥东路一段、厦禾路、进入莲坂环岛的路段。
公共交通枢纽的改善火车站公交枢纽1)该枢纽站西侧靠近世贸商城前出租车排队的区域可以重新开发作为扩展后的换乘设施的一部份。
2)通过在湖滨东路-火车站下修建下穿式车道可以减少厦禾路上经过火车站前路口的过境车辆,这一做法的可行性应当探讨。
SM城市广场公交枢纽如果有必要将区域公交终止在中心区以外,那么SM城市广场枢纽是服务于区域巴士换乘的合理位置。
轮渡码头公交枢纽1)采用典型的三角形布局方法,与现状营运中的差不多,但增加了三角形顶部的停车位置,并加设一条7.3米宽车道,容许在一辆公交车停靠的同时,让另一辆公交车通过。
2)为了增加站台的长度,我们建议把公交枢纽站旁的开元路部分改为方向往鹭江道的单行道,并借用该道路作为公交车离站的循环道路。
3)建议在鹭江道外的北行车道边另设港湾式停靠站让出租车上客。
公交停靠站1)增加同名站点,分散停靠线路,停靠站前后区域其他车辆停车限制2)停靠站位于路段出口位置,缩短步行距离3)采用港湾式停靠站几何设计,在有可能将停靠站雨篷与新建建筑的设计整合的地方,这一可能性应当得到认真的考虑。
4)建议在主要的公交停靠站提供实时信息。
串车(Bunching)问题的改善1)可以采取的人工措施包括在中点设检查员,保证中点可控制时间。
2)引进先进技术,采用智能交通方法控制行车间隔。
3)运营者还可以多设立短线而非长线服务。
4)使用发车间隔较大的大车可以疏解这一情况。
5)引进公交优先措施减少特殊路段的延误,同时政府与运营者应合作保证站点合理布置,方便出入站。
4.5停车改善方案近期(2007年)人行道和路边停车建议(1)更新关于路边咪表停车位及人行道停车的数据清单。
(2)对所有的支路重新审视停车限制和咪表设置。
(3)在可能的位置停止使用人行道停车,用倾斜角度停车位的路边停车取代。
(4)提高路边停车收费率,可以考虑将之提高到2元每半小时。
(5)加强停车执法。
驾驶者应当被告知法规的规定以及哪些位置不可以停车。
(6)雇佣停车协管员,负责收取在人行道停车的费用,并且/或者管理人行道停车区域附近的路边咪表停车。
(7)应当加强教育攻势,藉此向公众解释厦门政府的停车计划。
如果资金有限,上述的许多建议措施可以先局限在重点区域的道路上使用。
近期(2007年)路外停车建议(1)所有新建的居住区开发应当依据厦门市规划院在厦门岛停车场规划中的建议配建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