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瓯古建筑保护
建瓯旅游必去景点攻略
建瓯旅游必去景点攻略建瓯是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在这篇攻略中,我将为您介绍建瓯的必去景点,希望您能有一个难忘的旅行。
1.建瓯古城:建瓯古城是建瓯市的核心区域,也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古代城市遗址。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城墙、古代城门和街道,感受到古代的氛围。
古城内还有一些古建筑物值得一游,如元达书院和钟鸣楼等。
2.西坑:位于建瓯市西南部的西坑是一个迷人的自然景区。
这里有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和秀丽的山峦。
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在西坑村,您还可以看到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村庄的生活,体验乡村文化。
3.陈坑土楼:建瓯的一个著名景点是陈坑土楼群,被誉为“福建土楼的明珠”。
土楼是福建特有的建筑风格,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陈坑土楼群是由一些巨大的圆形和方形土楼组成,这些土楼被芦苇和石头构成,形状独特。
游客可以进入土楼内部,了解当地土楼的历史和文化。
4.崇武古城:位于建瓯市南部的崇武古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村。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传统的渔民居住和生活方式。
古城内还有一些古老的建筑,如庙宇和宫殿,古老的街道和码头等。
5.建阳双峰山:建阳市位于建瓯市的东北部,是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
双峰山是建阳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这是一座双峰相对的山峰,被绿色的树木和奇特的岩石覆盖,非常壮观。
在双峰山上,您可以徒步旅行,观赏美丽的风景和远足。
6.虎溪漂流:如果您想体验刺激和冒险,建瓯的虎溪漂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里,您可以坐在皮划艇上,顺着虎溪的水流漂流。
沿途有美丽的风景和惊险刺激的水流,让您兴奋不已。
7.霞美岩:建瓯市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是霞美岩,这是一座岩石山峰。
岩石上有古老的碑刻和雕塑,山峰上依山而建的庙宇和宫殿。
登上山顶,您可以俯瞰到整个建瓯市的美景。
8.建阳造纸文化博物馆:建瓯市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建阳造纸文化博物馆,这是一个展示建阳造纸历史和技术的博物馆。
建瓯·失落的古城门
2000年前后,房地产热兴起时,“通济门”两侧上千米的古城墙被现代机械拆毁。
由于多方共同呼吁,最终“通济门”作为一个单独的城门终于保存下来。
据赖少波介绍,抗日战争结束后,建瓯还有9处城门保存下来,但目前仅有鼓楼、通仙门、临江门、通济门、广德门和威武门存在。
因为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当地市政协近年曾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行专题调研。
记者获得的调研报告显示,当地也将上述六座古城门列为城区重点文物古迹。
在其地位评价中,调研组写道:目前能保存6座古城楼的城市,在福建全省独一无二,也是建瓯历史上号称“闽国帝都”、“八闽首府”的最有力佐证。
2011年下半年,建瓯正式提出“文化强市”战略,确定2012至2013年为“闽源文化年”。
惨淡的现状然而我在建瓯寻访发现,这些有幸保存下来的城门,除了作为建瓯地标的鼓楼和通仙门被较好修缮及开发利用起来外,其他四座状况堪忧。
最近一次拆迁中幸存下来的“通济门”如今被几栋住宅口包围,相邻的公路路面已经高出了通济门门洞。
昔日需要仰视的“通济门”三个大字,现在只需要侧目便能看到。
门洞中摆放了一张圆桌,据说这里已是当地人晚上吃烧烤的好地方。
命运类似的还有城西郊的威武门。
尽管仍保持通行功能,但城门顶上被一家名为“城楼”的大排档占据。
城内一侧竖着三个牌子,一个是大排档的招牌,一个大大的是“老媒婆”婚介,最小的一个上面写着“古迹城墙前,禁止倒垃圾,违者罚款300”。
昔日威武门,今天毫无威武相。
最糟糕的是临江门。
该门顶上被一些低矮的房屋占据,城门壁上附着一条一条的污水管,而门洞内则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像是一条无人管理的污水沟。
开摩托车带我四处找“门”的姜先生连呼:“怎么会这样呢?没想到啊,没想到……”最蹊跷的是广德门。
该门在建瓯水南桥头,1970年代因为修建滨江公园,完全埋掉了。
2010年重修水南桥,广德门被挖了出来,当地媒体曾广为报道。
但我们在水南桥头反复找寻,却怎么也找不到这座门。
后来经当地文体旅游局确认,这个门被挖出来之后,又被掩埋掉了,“我们也不知道拿它怎么办,就还是埋掉了。
建瓯市名胜古迹游
建瓯市名胜古迹游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古城。
游览建瓯市名胜
古迹,让人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老文明的魅力。
下面将为您介绍几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建瓯古城:建瓯古城是建瓯市的象征,曾是古代军事重镇。
城墙高大厚实,古色
古香的街巷中留存着历史的印记,漫步其中,仿佛能听到岁月的呼吸。
登城楼远眺,
俯瞰古城全貌,令人心旷神怡。
古龙山:古龙山位于建瓯市郊,山势险峻,景色壮丽。
登山顶,可以一览群山环
绕的壮丽景致,感受大自然的力量。
传说古龙山是神龙的化身,深受当地人民崇拜,
也是一处重要的宗教圣地。
文笔山:文笔山因山势如文笔而得名,是道教文昌帝君的道场。
山上有古庙、碑
刻等文物,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前来寻访。
登山俯瞰,山下风景秀丽,山上空气清新,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古民居群:建瓯市还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居建筑,传统木结构、青砖黑瓦,展现
出古朴典雅的风貌。
走进这些古民居,仿佛穿越到过去,感受古人生活的气息。
在建瓯市名胜古迹游中,您不仅可以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还能感受大自然的奇
妙与宗教信仰的庄严。
欢迎您来到建瓯,探索这座古老城市的魅力。
建瓯有什么名胜古迹
建瓯有什么名胜古迹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是一座1800多年建县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在,随店铺来看看建瓯有什么名胜古迹吧!建瓯名胜古迹:归宗岩归宗岩景致,纯出自然,有鬼斧神工之妙,毫无雕饰之嫌。
“九曲十八盘,盘盘有佳境”,其中“十景三洞”尤为奇特,足以。
“会仙桥”:架于两山相峡之间,泉流其下,潺潺有声,绿盖其上,满眼积翠。
过会仙桥,进入深山老林,顿觉心底恬静,如同步趋仙境领略到归宗岩将是一个不凡之地。
有诗赞曰:“谩言蓬莱远,犹见泛槎来,飞鹊山腰渡,长虹水面开。
”“石门”:是天然屏障,进山锁口,游者到此似觉路塞,走于近处,始知石屏开裂,如洞似穴。
仅容一人通过。
洞长约5米,高约2米,洞壁石刻“扃”,“仙灵窟宅”尺大楷书。
过石门,拂来凉风习习,清爽宜人,眼前豁然开朗,另是一番景象:古木参天,老藤缠蔓、怪石岭峋、曲径通幽。
诗曰:“石门信奇绝,幽阻然通,入地犹天色,搏人笑鬼工。
”.“补天遗品”:是块巨大孤石,拔地而起,高10余米,底削中粗顶尖,亭亭玉立,奇丽多姿,石上刻有“补天遗品”四个大字,雄放劲道。
传说此石为远古女娲娘娘补天之时,不慎遗落之物。
“石厝”:巨石为顶,形如厝厅,内宽约4米,深5米,可遮雨避风,容数十人并坐。
游客可在此或品茶下棋,或憩息闲聊,别有一番情趣。
“石厝”顶上有一块巨石,形态奇特,犹如一只蹲着待捕食物的青蛙。
天下名山僧占多,归宗岩也有座古刹,名崇仁禅寺,始建于五代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迄今千余年历史。
到了宋咸淳二年,曾进行移址改建。
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十八年重建。
整个寺庙依山而筑,坐东朝西,占地三千多平方,采用民用楼廊合抱式,呈“回”字形,分上下两层,大殿、配殿、客堂均在楼上,别具一格。
寺院环境清幽,玲珑别致。
尤为神奇的,四旁树林茂密,落叶不断,但屋顶瓦上却不见片叶遗留,如同有人常年打扫,每使游人叹为奇观。
归宗岩风景,美在天然,为文人墨客所陶醉,留下许多赞美诗篇。
福建建瓯旅游简介
至民国,建瓯城垣有废无修,逐步拆除和破坏。现仅存“通仙门”、“通济门”、“临江门”、“威武门”四处。
威武门----(西门),位于西大街出城口,拱形门洞高4米,宽4.5米,城墙厚21米。城墙正面门洞上镶有石板一块(1.6×0.5米)中间阴刻楷书“威武门”3字,四周凸刻云雷纹。
临江门----位于管葡路西侧,频临建溪。城墙高6米、厚21米,拱形城门洞高4米、宽4.5米。
现从历史古迹、文化名人、绿色生态、山水景观、民俗风情、自然地理等方面来分析建瓯旅游资源现状。
一、历史古迹
1、古文化遗址
建瓯人文遗址景观众多,有东峰北苑御茶园“凿字岩”磨崖石刻和作坊遗址、小桥黄窠山遗址、东汉覆船山遗址、小松渔村宋窑址、东游下塘唐窑址、小桥郑氏养蒙书院遗址、东峰大庙原国民党军统特务东南训练班遗址、东峰大庙原国民党军统特务东南训练班遗址等。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东峰北苑御茶园“凿字岩”磨崖石刻和作坊遗址。
城区铁井栏、紫芝街和五通巷、序五里、大甲巷传统街区----城区铁井栏、紫芝街一带传统街区目前仍保存着原有的街宽4米、建筑多以木构和土木结构为主的历史风貌。特别是街区现存有刘氏五忠祠、尚书井、练氏夫人祠、江西南城会馆、滕氏宗祠、凤岗别墅等多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物。但紫芝街北段东侧已被龙成房地产公司进行商品房开发,铁井栏东段南侧即将被体育场二期改建工程开发为楼房;街区内的古民居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保护状况令人担忧。
建瓯市归宗岩
建瓯归宗岩的开发归宗岩,位于建瓯城北十五公里宜均溪口,方圆四平方公里。
峰峦叠嶂,山明水秀,古树参天,老藤盘错,岩洞峭奇,一壑万状,亭轩典雅,寺院别致。
古人喻之宛若一盆“玉树琪花”,拱揖于碧水丹山之中。
北宋诗人游酢称赞“奇冠南闽此最奇。
”明代陈珪诗云:“归宗未遇朱夫子,廖落人间若不闻,假使当年聊一憩,风流何羡武夷君”。
归宗岩是建瓯一大名胜,素有“小武夷”之称。
归宗岩景致,纯出自然,有鬼斧神工之妙,毫无雕饰之嫌。
“九曲十八盘,盘盘有佳境”,其中“十景三洞”尤为奇特,足以引入入胜,令人陶醉。
“会仙桥”:架于两山相峡之间,泉流其下,潺潺有声,绿盖其上,满眼积翠。
过会仙桥,进入深山老林,顿觉心底恬静,如同步趋仙境领略到归宗岩将是一个不凡之地。
有诗赞曰:“谩言蓬莱远,犹见泛槎来,飞鹊山腰渡,长虹水面开。
”“石门”:是天然屏障,进山锁口,游者到此似觉路塞,走于近处,始知石屏开裂,如洞似穴。
仅容一人通过。
洞长约5米,高约2米,洞壁石刻“ 扃”,“仙灵窟宅”尺大楷书。
过石门,拂来凉风习习,清爽宜人,眼前豁然开朗,另是一番景象:古木参天,老藤缠蔓、怪石嶙峋、曲径通幽。
诗曰:“石门信奇绝,幽阻突然通,入地犹天色,搏人笑鬼工。
”“补天遗品”:是块巨大孤石,拔地而起,高10余米,底削中粗顶尖,亭亭玉立,奇丽多姿,石上刻有“补天遗品”四个大字,雄放劲遒。
传说此石为远古女娲娘娘补天之时,不慎遗落之物。
“石厝”:巨石为顶,形如厝厅,内宽约4米,深5米,可遮雨避风,容数十人并坐。
游客可在此或品茶下棋,或憩息闲聊,别有一番情趣。
“石厝”顶上有一块巨石,形态奇特,犹如一只蹲着待捕食物的青蛙。
“凌虚台”又名香台,太虚寥廓台。
位于崇仁寺前右侧,一座突兀高耸拔尖小石山上,台上建有一座朱柱青瓦重檐攒尖的六角小亭——“白鹤亭”。
因曾塑有白鹤仙、因此而得名。
立足亭中犹如置身霄汉,凭栏远眺,峰峦叠翠,建溪如带、轻烟袅袅,田园如茵。
俯瞰则万木峥蝾,郁郁葱葱,生机蓬勃,犹如一幅天然画卷,美不胜收。
建瓯市旅游必去景点
建瓯市旅游必去景点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优美的旅游胜地。
建瓯市
旅游必去景点众多,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下面将介绍建瓯市几个必去景点。
古堰画乡
古堰画乡位于建瓯市西部,是一个集古建筑、民俗文化和艺术绘画于一体的景区。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古色古香的街巷,还有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
展示。
游客可以欣赏到当地民间画家的真迹,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建瓯古城
建瓯古城是建瓯市的标志性景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古城墙高
大挺拔,城内保存了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如古代城门、祠堂、宅院等。
漫步古城内,
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古代建筑之美。
长汀梅花山
长汀梅花山位于建瓯市南部,是著名的赏梅胜地。
每年梅花盛开时节,山上被粉
白色的梅花装点一新,美不胜收。
游客可以在此尽情欣赏梅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
宁静与神秘。
以上是建瓯市旅游必去景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您的旅行提供参考。
建瓯古宅的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建瓯古宅的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建瓯古宅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之一。
建瓯古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渊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建瓯古宅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风格,以及其在文化价值和影响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对建瓯古宅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所在,也可以为未来对建瓯古宅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进行阐述。
在引言部分,将介绍建瓯古宅的概况,总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建瓯古宅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风格,以及其文化价值和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建瓯古宅的重要性,展望未来保护和传承的方向,并以一个简短的结束语来结束全文。
通过这样清晰的结构安排,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瓯古宅的特点和价值。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建瓯古宅的历史、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探讨其在传统建筑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深入挖掘建瓯古宅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特色。
同时,本文也旨在呼吁对建瓯古宅的保护和传承,希望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为未来的文化传承留下宝贵的遗产。
2.正文2.1 建瓯古宅的历史背景建瓯古宅源自福建省建瓯市,是中国南方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建瓯市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福建闽西的商贸重镇。
建瓯古宅的兴起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当时多为富商巨贾所兴建。
随着明清时期的商贸繁荣,建瓯古宅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建瓯古宅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蒙、满、藏等多种民族的传统建筑技艺,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其主要特点包括厚重的墙体、飘窗、斗拱、雕梁画栋等元素,展现了古代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观念。
建瓯古宅在布局上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规律,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通风透光的设计,体现了古代建筑注重人居环境的理念。
慢游建瓯——通仙门
慢游建瓯——通仙门建瓯慢游建瓯tong xian men通僊门通仙门城门为建瓯现存四座古代城门之一,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清初城毁于“戊子之役”,清康熙,光绪年间均有休整。
为孔洞形城楼建筑,以条石铺基,以青砖砌体,以契形砖起券,弃城拱门。
城墙高8.5m,门洞高4m,门孔进深23.85m。
正面门洞上方石匾额阴刻“通仙门”字样。
为清乾隆壬子年(1792年)修整所题。
二〇〇一年通仙门进行修整,重建太保楼于其上。
这个城门要走近看,才能感受到的高耸。
看了城门后,你才会明白为什么古代战争,几千人就能守住几万人。
墙高8.5m这样厚的城门,不要手刀砍斧琢了,就是用攻城锤,哪怕是炮弹都无可奈何。
门洞高4m我的手掌是16厘米,也就是说这个城墙一块砖的厚度是10厘米,远超现在我们使用的红砖。
门孔进深23.85m据史料记载,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建安郡守王蕃始筑城于溪南覆船山下,共置4城门,南为双门,东南为永庆,西为昭化,东北为丰乐。
唐建中元年(780),刺史陆长源迁城于黄华山麓,筑城为州治。
城墙全长4.7公里,高6.5公里,厚4米,设城门9个,南面有建溪门(后改为南门、广德门)、资化门(后改为长桥门、通仙门)、建安门(后改为市门、广门);东面有宁远门(后改为高门)、通安门(后改为捲秋门、政和门、东门);西面有西津门(后改为万石门、西门、威武门)、临江门、水西门(后改为平政门);北面有朝天门。
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年),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拓宽城池、增筑城垣,全长达5公里。
后历经战乱、水灾等祸患,城墙不断变迁。
其间特别重要的是五代晋天福八年(943),王延政在建州称帝,拓宽城池、增筑城垣,使其全长达5公里。
前两天逛完这个地方后,就一直计划着写点什么,可是翻来覆去琢磨了几天,依然一个字都没有办法写出来。
我们最不了解的地方,往往是自己的故乡,总觉得来日方长,就从不主动珍惜时间。
高中三年忙于学习,根本就没有好好领略这千年古城的风貌。
建瓯市旅游景点
建瓯市旅游景点
1. 横岗山风景区:这是一个以山水风光为主要特色的景区,包括横岗山、太和寺、东岳庙等,有许多观景点可以欣赏山水美景。
2. 红山文化旅游区: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区,包括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博物馆等,可以了解和学习红山文化的历史和背景。
3. 建瓯古城: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文化遗址,可以感受到古时建筑和文化的魅力。
4. 天柱山风景区:这个风景区有山峰、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还有一些寺庙和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景区的美景。
5. 铁山溪风景区:这是一个以溪流和瀑布为特色的景区,水质清澈,景色优美,是一个放松心情和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6. 渔溪湖风景区:这是一个以湖泊和湿地为特色的景区,有许多湖心岛、休闲步道和观鸟塔可以游览,还可以尽情享受湖边的休闲娱乐。
7. 大佛山风景区:这个景区以佛教文化为主题,有一座巨大的佛像和一些古庙可以参观,还有一些山水景观可以欣赏。
以上是建瓯市的一些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特色和魅力,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来选择游览。
建瓯古代案例
建瓯古代案例
建瓯市的古代历史中,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建筑——建瓯鼓楼。
鼓楼最初为子城南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王延政在建州建殷国时建造的五凤楼。
尽管殷国只存在了两年,五凤楼作为宫城南门的历史使命也结束,但鼓楼在后世的几经修建中得以保留。
现在的鼓楼是在2005年修复重建的,采用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宽米,纵向长17米,高28米,雄伟壮观。
鼓楼的夜
景也十分漂亮,给城区增添了几分庄重典雅。
此外,建瓯市还有一座著名的古建筑——光孝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环境清幽、景致雅奇的古刹大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建瓯古代历史的案例,可以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或者文献,或者咨询当地的历史文化专家。
建瓯市旅游景点
建瓯市旅游景点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
这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 步行街:建瓯市步行街是一条充满民俗味道的商业街,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格,是游客购物休闲的好去处。
2. 风景区:建瓯市有许多风景区,如望仙山、杨桥水库、白云山、建瓯金凤山等,这些地方都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景色优美,让游客流连忘返。
3. 历史古迹:建瓯市有许多历史古迹,如清泰寺、镇海楼、惠安楼等,这些古建筑都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让游客感受到古代建筑的魅力。
4. 特色美食:建瓯市有许多特色美食,如扁食、土笋冻、糖葫芦等,这些美食都是当地人的拿手好菜,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建瓯美食。
5. 民俗文化:建瓯市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如龙舟、水花灯、年画等,这些传统文化都是当地人的重要节日活动,让游客了解到当地的文化传承。
总之,建瓯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是值得一看的。
建议游客在旅游前提前规划好行程,精心安排好时间,以充分体验建瓯市的魅力。
- 1 -。
建瓯的特色
建瓯的特色
建瓯市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以下是建瓯的一些特色:
1.建瓯锥栗:建瓯锥栗是建瓯市的特产,以其果实呈棒状,外皮光滑、细嫩,果肉香甜著称。
建瓯锥栗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建瓯板鸭:建瓯板鸭是建瓯市的传统名菜,以其制作工艺独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广受好评。
建瓯板鸭制作历史悠久,曾获“福建名菜”和“中国名菜”等殊荣。
3.建瓯笋干:建瓯笋干是以当地优质的竹笋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健康的食品。
4.建瓯茶文化:建瓯市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茶园风光秀丽,茶叶品质优良。
建瓯茶文化历史悠久,茶道表演和茶文化研究等活动经常举行。
5.建瓯民俗文化:建瓯市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民间活动,以及婚丧嫁娶等传统习俗,这些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6.建瓯古城:建瓯古城历史悠久,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如鼓楼、南门古街等,是游客体验当地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7.建瓯山水风光:建瓯市地处山区,山水风光秀丽,有许多自然景观和风景名胜区,如东岳山、九仙山、辰山等,适合登山、徒步等
户外活动。
总的来说,建瓯市拥有多种特色产业、美食和旅游资源。
无论是品味当地美食还是参观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都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建瓯史上最全景点合集,随便拿走,五一快乐!
建瓯史上最全景点合集,随便拿⾛,五⼀快乐!今天⼩编要给⼤家带来⼀份纯⼲货!!!建瓯境内最全景点名录精选,花花绽放的美景地全在这⼉了!随便拿⾛,五⼀快乐!建瓯⼭⽔篇Top1:归宗岩归宗岩是建瓯⼀⼤名胜,素来有“⼩武夷”的美誉,传说是武夷⼭众⼭峰中飞出的⼀块⼭峰。
1992年归宗岩景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Top2:万⽊林万⽊林,位于建瓯市房道镇境内,古称万⽊园,也叫万⽊⼭,⼈⼯植造的古⽼森林,⾄今已有六百四⼗年保护繁衍历史,是我国重点⾃然保护区之⼀。
Top3:⾠⼭⾠⼭位于⽔源乡境内,为建瓯市⾃然保护区,⾯积50平⽅公⾥,属鹫峰⼭脉西⽀。
⾠⼭以怪⽯、奇松、飞雾、云海“四奇”和“⾠⼭⽇出”,博得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Top4:⽯塔⼭⽯塔⼭海拔1611⽶,与古⽥县交界,是建瓯四⼤天柱中的南天柱。
顾名思义,⼭上多奇⽯,犹如塔群林⽴,然⽽最著名,最令⼈神往的却是那漫⼭遍野的杜鹃花Top5:郭岩⼭郭岩⼭位于建瓯、顺昌、建阳三县市交界处,海拔1383.7⽶,⼭势雄伟,峰峦连绵,⽅圆300余⾥。
它融泰⼭的雄伟、华⼭的险峻、黄⼭的旖旎于⼀体,故享有“武夷第⼆⼭”之美誉Top6:擎天岩擎天岩位于建瓯市龙村乡擎天岩村坪畲⾃然村,距龙村乡所在地11公⾥,海拔1222⽶,是建瓯市北部最⾼峰,素有建州“北路屏障”之称Top7:九仙⼭九仙⼭,得名于⼋仙收徒传说。
位于福建省建瓯市顺阳乡后房村,离乡所在地区18公⾥,距建瓯市区58公⾥,徐霞客在九仙⼭上还留着已经⽇久风化的“不登九仙⼭,百岁也枉然”字迹。
Top8:蟹龙岗景区总⾯积约30平⽅公⾥,其中迪⼝境内约占10平⽅公⾥,主要景区分布在迪⼝镇的中⽥村和岩下村。
Top9:百丈岩福建农学院教授林露澄,曾慕名专程到⼩桥百丈岩观赏震峰与飞瀑,题诗⽈:百丈⾼峰插云霄,⼭青⽔秀蛟龙栖。
溪流穿⽯成飞瀑,风景清幽天下奇。
Top10:天湖⼭建瓯西北⼗公⾥,⼀⼭突兀,葱松翠⽵,秀出众⼭,此即天湖⼭。
[笔记]福建建瓯古建筑保护
家乡古建筑保护范例“福建省建瓯市历史文化古迹保护”福建省建瓯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
它既是我国古代闽越文化的摇篮,又是闽汉文化交融区域,当地的民俗风情至今留存着浓厚的闽越族的古朴气息和神秘色彩。
据文物部门普查摸底,我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现有馆藏文物5000多件,其中3000件属国家级文物;纳入资料管理的各类古遗址、古城址、古寺观(庙)、古窑址、古墓葬等计200余处传统街区和古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构件,作为一座千年古城,目前仅存的这2处传统街区和古民居均有着特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建瓯灿烂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仅举紫芝街“刘氏五忠祠”门联:“功勋光北宋,道学启南闽”一例,就足以反映这片街区非同凡响的文化含量。
例小桥黄窠山遗址现状:黄窠山遗址在小桥阳泽,遗址年代属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
遗址范围内先后发现大小青铜甬钟5件。
遗址内采集的陶器标本多与我省黄土仑类型陶器文化特征一致。
目前,黄窠山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尚未引起当地政府相应的重视。
地位评价:黄窠山遗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可能、甚至超过水南覆船山建安郡城遗址。
在黄窠山先后发现5件青铜甬钟,已初步向世人昭示了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山体,它所蕴藏的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可能引领我们揭开古闽族历史文化的神秘面纱、文物古迹本体的破坏。
老城区内的古迹遗存较多,但呈点状孤立分布的状态,由于仅注重保留文物古迹的点,忽略传统风貌,历史景观的关联性、公共利用性较弱,同时由于经济因素制约,市区境内已确定的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部分损坏严重,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
文物周边环境的破坏。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单位和个人长期占用文物古迹用地,破坏了历史景观和文物古迹。
绝大部分文物古迹建筑周边的环境均被现代建筑所破坏,尤其是古城门(墙)的环境最为恶劣,市民在城门(墙)上乱建房,城门洞垃圾、粪便乱倒,加上防洪堤和周围高楼逼仄,两座古城门损毁严重。
建瓯三清宫的介绍
建瓯三清宫的介绍
建瓯三清宫,坐落在建瓯市大建瓯村。
是闽北第一大道观,
也是一座道教名刹。
三清宫始建于东汉建宁四年,原名“冲阳观”。
唐代天和年间,因道家人物张三丰在此炼丹,改为“三清观”,沿用至今。
三清宫的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三清殿、老君殿和观音殿,殿
内供奉着道教中的各路神仙。
其中,三清殿为三清宫的主殿。
殿
内正中供奉着道教神像—“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太上
老君。
从左向右,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上
老君;从右向左,分别是:上清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和太上道君。
三清宫内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老君殿。
这座大殿建造于清乾
隆五十四年(1789年),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高8米多。
殿内有神龛,龛内供着老君像,高3米多。
在老君像前的几级台
阶下是一口直径1米多的石缸,据说这口石缸是当年张三丰炼丹
用的。
—— 1 —1 —。
建瓯善见塔的故事
建瓯善见塔的故事
建瓯善见塔位于福建省建瓯市的大门附近,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佛塔。
相传,悠久的历史中,建瓯市曾遭受多次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摧残,人们生活在深深的痛苦之中。
为了保护和安抚百姓,当地的和尚们合力修建了一座高耸入云的佛塔,就是现在的建瓯善见塔。
善见塔在建造过程中,每一块砖瓦都是和尚们亲手搬运而来。
大家齐心协力,用心地修建塔身,每一层都经历了数年的精心雕琢。
最终,塔身完工,高大而美丽的善见塔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成为了建瓯市的一大景观。
塔内供奉着善见菩萨的雕像,善见菩萨被视为智慧和慈悲之神,常常被人们祈求庇佑。
人们相信,祈祷和信仰善见菩萨可以帮助解除痛苦,获得智慧和灵感,在生活中更加和谐和幸福。
每天,许多香客和虔诚的信徒来到善见塔,燃香、上供,祈求菩萨保佑自己和家人。
有时,当人们在塔前默默祈祷时,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力量,仿佛菩萨真的在身边庇佑。
在建瓯市的历史中,善见塔见证了人们的痛苦和努力。
它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寄托,给予人们信心和希望。
即使岁月的洗礼,善见塔仍然屹立不倒,成为了建瓯市的象征和骄傲。
善见塔的故事传承着信仰、坚持和团结的精神,为人们带来勇气和力量。
人们对善见塔的敬仰和爱戴,让它成为了建瓯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游客们来此游览的重要景点之一。
不论是信仰佛教,还是追寻历史文化,建瓯善见塔都给予人们深
深的启迪和感悟。
它不仅是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建筑,更是人们思考人生、追求幸福的灵魂殿堂。
保护闽南地区建筑的措施
保护闽南地区建筑的措施
闽南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建筑,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它们得以保存和传承。
以下是一些建议:
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历史建筑文化价值的认识。
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这些建筑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保护它们。
加强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复工作。
定期对历史建筑进行检查和维护,修复已经受损的部分,防止进一步的损坏。
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历史建筑得到专业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对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
历史建筑往往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来保持其原有的文化氛围。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持周边景观的完整性。
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历史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对历史建筑文化的传承和普及。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向公众传播历史建筑文化知识,增强公众对历史建筑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加强对历史建筑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为后代留下更多宝贵的历史遗产。
总的来说,保护闽南地区建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历史建筑,让后人能够继承和享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让闽南地区的建筑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高屋建瓯的意思
高屋建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主要出现在明、清两代,是一种代表着中国建筑艺术的神韵。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关于“高屋建瓯”的意义和内涵。
一、高屋建瓯的寓意
高屋建瓯的建筑风格,代表着古代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同时,它也代表着忠诚、坚定和高尚的品质,让人们感受到既有精神力量,又有审美价值的深刻内涵。
二、高屋建瓯的独特特点
高屋建瓯的建筑风格,有着独特的特点。
它们通常有很高的屋顶,屋顶通常有层次感,让人们感受到居住在那里的人们的尊贵和威严。
此外,它们还有着很好的通风和采光,让人们在室内感受到清新、明媚的氛围。
三、高屋建瓯的历史渊源
高屋建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就有很高的屋顶和层次感,而且还有很好的采光。
宋朝时期建筑风格的变化更加明显,出现了高大的屋顶和高耸的层次感,使得高屋建瓯的特点更加突出。
四、高屋建瓯的文化价值
高屋建瓯的文化价值非常高,它代表着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巅峰,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屋建瓯的建筑风格和特点,给中国文化和美学理念以巨大的影响,不仅是古代建筑的奇迹,也是当代建筑从中借鉴学习的对象。
高屋建瓯代表了中国的文化精神,也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五、高屋建瓯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的高屋建瓯建筑风格一直得到保持,同时也不断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进和开发。
中国现代建筑师已经将高屋建瓯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使其在现代建筑中也流行起来,同时对高屋建瓯的利用和挖掘也逐步加强。
高屋建瓯的建筑理念和艺术风格应该得到广泛的保护和弘扬。
建瓯古代案例
建瓯古代案例灵岩寺位于福建省建瓯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据传,该寺建于唐朝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寺内有一块奇特的石头,被称为“灵岩”,据说具有神奇的力量。
以下是关于灵岩寺的一些古代案例:1. 沉船救生:相传在明朝时期,一艘商船在附近海域遇到风暴,船只翻覆,船员面临生命危险。
正当他们绝望之际,一块巨大的石头浮现在他们面前,他们顺着石头爬上岸,得以幸存。
这块石头就是灵岩,成为了海上航行者的守护神。
2. 神奇的治愈:宋朝时期,一个贫苦的农民患上了重病,他前往灵岩寺祈祷庇护。
他每天顶着严寒和风雨,默默地跪拜在灵岩前。
奇迹发生了,农民的病竟然神奇地痊愈了!这一事件传遍了整个村庄,成为了灵岩寺的传说。
3. 消失的贡品:据史书记载,明朝时期,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灵岩寺献上贡品。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些贡品在进入寺庙后竟然消失不见了,宛如泥牛入海。
官员们震惊不已,纷纷求助于寺庙内的和尚,但是无论他们怎么寻找也找不到贡品的踪迹。
这一事件引起了朝廷的关注,最终使得灵岩寺声名大噪。
4. 老和尚的预言:清朝时期,灵岩寺的一位老和尚因为修行有成而被人们尊敬。
有一天,他突然预言到寺庙将会遭受一场大火。
人们不以为然,认为老和尚是在胡言乱语。
然而,没过多久,灵岩寺果然发生了大火,几乎被烧毁。
这一预言成为了灵岩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5. 神秘的香火:民国时期,灵岩寺受到了政府的严格封闭,寺内的佛像被毁,僧人们被迫离开。
然而,尽管没有人照料,灵岩寺内的香火却依然燃烧着,散发出一股神秘的气息。
这引起了人们的好奇,纷纷前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6. 佛光闪烁:解放战争时期,灵岩寺成为了人们的避难所,许多人前来寻求庇护。
有一天,一位来自附近村庄的老妇人前来寺庙烧香祈祷,突然,灵岩上的佛像竟然发出了耀眼的金光,令人惊叹不已。
这一奇迹被传为佳话,一时间,灵岩寺成为了众多信徒的朝圣之地。
7. 再度重建:近年来,灵岩寺再度被修复重建,成为了建瓯市的著名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古建筑保护范例“福建省建瓯市历史文化古迹保护”
福建省建瓯市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
它既是我国古代闽越文化的摇篮,又是闽汉文化交融区域,当地的民俗风情至今留存着浓厚的闽越族的古朴气息和神秘色彩。
据文物部门普查摸底,我市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现有馆藏文物5000多件,其中3000件属国家级文物;纳入资料管理的各类古遗址、古城址、古寺观(庙)、古窑址、古墓葬等计200余处
传统街区和古民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构件,作为一座千年古城,目前仅存的这2
处传统街区和古民居均有着特别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建瓯灿烂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仅举紫芝街“刘氏五忠祠”门联:“功勋光北宋,道学启南闽”一例,就足以反映这片街区非同凡响的文化含量。
例
小桥黄窠山遗址
现状:黄窠山遗址在小桥阳泽,遗址年代属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
遗址范围内先后发现大小青铜甬钟5件。
遗址内采集的陶器标本多与我省黄土仑类型陶器文化特征一致。
目前,黄窠山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尚未引起当地政府相应的重视。
地位评价:黄窠山遗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可能、甚至超过水南覆船山建安郡城遗址。
在黄窠山先后发现5件青铜甬钟,已初步向世人昭示了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山体,它所蕴藏的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有可能引领我们揭开古闽族历史文化的神秘面纱、文物古迹本体的破坏。
老城区内的古迹遗存较多,但呈点状孤立分布的状态,由于仅注重保留文物古迹的点,忽略传统风貌,历史景观的关联性、公共利用性较弱,同时由于经济因素制约,市区境内已确定的国家级、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部分损坏严重,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修复。
文物周边环境的破坏。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单位和个人长期占用文物古迹用地,破坏了历史景观和文物古迹。
绝大部分文物古迹建筑周边的环境均被现代建筑所破坏,尤其是古城门(墙)的环境最为恶劣,市民在城门(墙)上乱建房,城门洞垃圾、粪便乱倒,加上防洪堤和周围高楼逼仄,两座古城门损毁严重。
通济门已“保护”成积木模型。
目前铁井栏、紫芝街的“命运”令人担忧,紫芝街部分地段的古建筑已被龙成房地产商拆除。
城市空间格局的破坏。
城内新、旧建筑混杂,布局混乱,空间环境逼仄,视线通廊被阻,建瓯原有的传统肌理已不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的中轴,割断了古城的历史文脉,与古城风貌极不协调。
如御花苑房地产建设,使建瓯古楼的视线通廊受阻,其雄伟风貌遭到破坏。
孔庙因四周高楼林立,其幽静典雅的建筑风貌难以得到体现。
民间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一些民间文化、传统习俗和传统工艺等历史遗风没有得到重视和保护。
如斗茶、游春戏、抽傀儡、中秋送灯、背新娘、担花担和打狮等民间艺术和习俗将可能消失。
保护经费不足造成的破坏。
目前文物保护机构、人员和经费不足,对众多的文物古迹缺乏专项保护规划和专门的保护措施,尤其是传统的古民居,如铁井栏、
五通巷、党城村等古民居因缺乏必要维护经费和专业的保护指导,已处于任其“自生自灭”阶段。
多元化管理冲突形成建设性的破坏。
目前涉及文物古迹保护的行政管理部门有文化、旅游、宗教、林业、建设等多个部门,但由于行业管理性质不同、专业不对口及部门利益驱动,
无法进行有效管理。
此外,旧城的建筑密度大、建设用地少,在旧城改造和灾后重建中,见缝插针式的建设,以及旧城区道路欠通畅,影响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古城景观。
急于抢救保护的文物古迹
建安郡城遗址:目前抓紧由市政府行文确定为市级文保单位,划定大致的郡城遗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城市控制性详规中加以确定,要求保留现(原)状,严禁深挖取土和进行任何建筑。
有可能的话,可在遗址四周种上勒子树(即篱笆树)作为围墙,并选择适当地点建个标志大门,立个保护石碑。
其余的待中远期进行恢复。
铁井栏、紫芝街和五通巷、序五里、大甲巷传统街区:⑴由市政府行文将铁井栏、紫芝街构成的“T”字古街巷和五通巷、序五里、大甲巷构成的“n”字古街巷明确为市本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城市控制性详规中加以确定,并在巷口两端立碑。
对于沿巷两侧和重点保护的古民居,由市政府发布公告,规定不准擅自翻建、改建、增建,不准拆卖房料,不准零星撬卖梁托、门棂、窗花、马头墙砖雕、木雕等附属物与装饰物,并与住户订立古民居保护协议。
(2)对现为公产的住户,结合这次市里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整顿公房私自转租,调剂出部分予以搬迁,将腾出的古民居公产划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管理,争取上级补助资金与民间资金,对沿巷重点保护的古民居进行修复。
(3)对已转让给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建设的大龙须巷北端沿坡东行至铁井栏东端一线南侧的地块,其沿巷一侧的建筑高度不得超过6米,且立面风格应与沿巷北侧一线的建筑风格相近相仿。
(4)对街巷内一些质量、风貌极差的公产予以拆除,私产由政府收购后拆除,作为空地由规划管理部门组织设计,规划予以重建,恢复原貌。
对街巷内遗存的“尚书井”、“紫芝井”等文物古迹,要立即修建保护亭、立保护碑予以保护,禁止人为性破坏。
(5)对正在建的房屋要限定高度,门面装饰要按统一设计方案,与古民居风貌相一致;已批未建的要暂停翻建,只能修建,尤其是不能破坏沿巷风火墙;对现状质量较差的古民居和一般民居的翻建与整改应原地原层改造,其中古民居修建的风格、外观和立面要维持原样,内部可满足现代生活需要进行改造,但使用的材料应在专家指导下选用,以保证传统脉络的延续;一般民居的整改应与古城传统风貌协调统一,现状二层以上的民居不得超过6米,不得占用原有空地。
总之,通过对传统街区的保护修复,确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不被摘牌。
(6)摸清产权底细。
由建设局房产管理处会同芝山街道及有关社区,逐栋逐户摸清沿巷两侧房产是公产还是私产,特别是宗祠大院要摸清产权与土地使用权归属。
对于私产,要详细摸清家族析产、继承、买卖、出租、典当等具体情况,按门牌与户主详细造册存留备忘,并上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以利制订对应性政策措施。
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议
1、成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管理和保护修复历史文物古迹。
办事机构可依托文化部门,并吸收部分热心建瓯历史文化,具有相应知识的同志参加文管会的工作。
2、市文物管理部门要继续对我市现存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详细调查,对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古迹,尽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
3、着手划定文物古迹保护的范围。
对当前没有能力进行抢救保护的文物古迹,尽快划出保护控制的范围,禁止继续遭受人为的破坏,等待今后条件具备时加以抢救保护。
4、加强文物古迹保护的宣传。
通过印发《建瓯市文物古迹保护目录》(包括需要保护的古井、古树等)、张贴保护公告、立保护牌(碑)等,加深群众对文物古迹的了解,不断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5、加大政府保护文物古迹的经费投入。
除了对濒临消失的文物古迹进行抢救外,对于当前仍在利用的古民居等文物古迹,采取政府引导,适当补助,统筹修缮,主要依靠市民力量进行保护。
同时,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建瓯版画、挑幡、斗茶、游春戏以及抽傀儡、担花担、打狮等深受民众喜欢的民间艺术得以代代相传。
此外,要组织力量编写建瓯历史和乡土教材,并列入中、小学的课程,让广大市民,尤其是下一代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收集和接受民间民俗用具的捐赠。
通过宣传和广泛收集民间的濒临消失的民俗用具,对民间的民俗用具进行有效的抢救收藏,为今后的民俗馆开办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