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发表时间:2018-01-16T16:49:23.46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8月作者:李桂芝王彥春[导读] 《我的叔叔于勒》向我们展现了19世纪金钱至上、世态炎凉的法国社会现实,以及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汤原农场中学教师李桂芝点评: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汤原农场中学高级教师王彥春一、课标要求及分析《我的叔叔于勒》向我们展现了19世纪金钱至上、世态炎凉的法国社会现实,以及当时法国平民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金钱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二、教材分析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也就是说学生阅读小说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素养,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态度变化,尖锐地指出了金钱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是亲兄弟也一样。

作者用平常的人物,平常的情节,表现一个普通的主题,表达得深刻,能够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重点:把握人物性格,学习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有效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难点:把握小说构思,理解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

五、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及曲折的情节。

2、能力目标: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情描写突出文章主题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六、学习流程(一)、激情导入:播放陈星的《流浪歌》(点评:这首《流浪歌》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沦落天涯的游子的心酸,以及那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与凄苦。

)(二)、请一名同学(在上节课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给于勒做个简历。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

初三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优秀5篇)教学难点篇一结合自己体验,理解感悟小说主题思想。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2、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理解小说对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的揭露。

教学难点品评小说的语言,体会人物个性化的描写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学过魏晋文豪曹植的《七步诗》。

当时他受哥哥曹丕相迫,若在七步之内做不出诗来就要以死谢罪,所幸他才华横溢,危急关头作了这首《七步诗》出来。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兄弟关系何至于此!全是因权位引发的双方利益的对立,从而无视兄弟亲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兄弟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来看看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兄弟关系。

(二)作者简介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的批判现实小说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

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

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作。

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

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还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三)初读感知1、提问: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注意生难字词的读音,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栈桥zhàn 牡蛎lì 撬开qiào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精品教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

【精品教案】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2、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有人说钱能使黑的变成白的,能使丑的变成美的,能使亲人反目成仇,能使仇人推手言和……钱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还是让我们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寻找答案吧!二、赏读课文,评析人物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言语、行为、所思所想是统一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描写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人物形象。

【分析于勒形象】1、小说从哪些不同侧面勾勒出了于勒怎样的人物形象?明确:(1)第6段,传说的于勒:品行不好,挥霍钱财。

(2)第10段,信中的于勒:希望回报家人,渴望亲情,不愿家人为他担心。

(3)第33段,船长谈于勒:沦为穷水手,无颜见家人,不愿再次成为家人负担。

(4)第42段,“我”眼中的于勒:衰老,愁苦,疲惫,让人同情和怜悯。

2、文中有三处描写于勒的外貌,请找出来并分析。

明确:①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分析:“褴褛”一词是对于勒的外貌描写,点明他生活的贫困,处境的艰难。

②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分析:再次描写于勒的外貌,充分说明他历尽磨难,饱经沧桑,穷困潦倒。

③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

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分析:第三次描写于勒的外貌,准确地表现出他此时的穷困潦倒,暗示他不幸的遭遇,竭力渲染他的悲惨境地。

3.你能否在这些材料中发现一个真实的于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评价于勒?作者塑造于勒这一形象的作用有哪些?明确:于勒年轻时有挥霍钱财的恶习,是应当谴责的。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二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二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2.学习作者对人物细节的刻画,体会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2.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回顾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大家觉得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第二环节:课堂讲解1.分析于勒的形象b.让学生讨论:于勒的性格特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的命运?2.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a.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b.讨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探究其心理变化过程。

3.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a.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b.分析课文中的对话,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

第三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对于他们自己的命运有何影响?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勒这个角色的看法,以及从这个角色中得到的启示。

第四环节: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我的叔叔于勒》的读后感。

2.深入分析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性格特点,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技巧和课堂讨论,使学生对于勒和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细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一、课堂导入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

2.提问:大家觉得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二、课堂讲解1.分析于勒的形象b.让学生讨论:于勒的性格特点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他的命运?2.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a.引导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曲折的故事情节,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方式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脉络,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有上一节内容引申出这一节课的内容,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了解了文章的故事情节,了解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金钱关系。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课堂实录一、研读课文,透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意在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章涉及到菲利普夫妇,船长,二姐夫,“我”这些人物,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他们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1.菲利普夫妇: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爱慕虚荣、贪婪、自私相关语句:(1)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3)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

已经够倒楣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4)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学生说到这句话时,思考一下父亲为什么“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学生可能会回答怕二女婿听见而给二女儿退婚,从这里也可以体会到二女婿是个贪财,唯利是图的人。

2.船长:冷漠、好心相关语句: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

他叫于勒......3.二姐夫:唯利是图相关语句: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领悟我的善良、纯真,感受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心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一、回顾上节 内容 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本文构思新颖巧妙,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领会作者选取典型事件、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诵读欣赏 教具 学具 白板 教师活动 1、情节:盼于勒(开端)——赞于勒(发展)—— 遇于勒(高潮)——躲于勒(结局) 2、人物性格概括: 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贪婪,庸俗的小市民,爱 慕虚荣 “我”一个涉世未深,天真纯洁,富有同情心的好孩 子,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二、研读探究 1.学生精读课文,思考交流。 (1)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称呼的词语,由称 呼的变化及原因的分析,可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 的变化,那么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请根据文中相关 信息作概括。 一开始,他们厌恶于勒,认为于勒是“坏蛋” “流氓” “无赖”,这是因为于勒“糟蹋钱”,并占用了“父 研读课文,小组内思 考交流 学生活动 回顾上节内容,情节 发展,人物性格概括
我的叔叔于勒
课 题 备课人 知 识 与 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 程 与 方 法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课型 我的叔叔于勒 新 课时 3
1.学习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的写 法。 2、分析人物性格,学习本文构思新颖巧妙,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⑤出人意料的结局
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 像,改写小说的高潮部分。 游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向哲 尔赛岛前进……
板书设 计
①巧设悬念②巧用插叙③创设人物活动舞台④设置有利情节铺开的细节 ⑤出人意料的把握小说的基本特征,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社 会生活的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以课文讲述的 故事为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小说这种文学样式,根据故事设计分析文章深层内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12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篇1设计思想:考虑到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设计时首先重在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

其次对文本要能创造性阅读,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到课件下载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认识,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根据。

再次,进行文学作品写作实践,从多方面吸取作品的营养。

本课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教师可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读后明确:1、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

2、故事涉及到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二、范读课文(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了解基本情节。

可以设计如下引导提问: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读后明确:1、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

我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

2、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

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

这是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第2047自然段):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高潮。

第四部分(第48、49自然段):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我的叔叔于勒 第二课时模块一:人物塑造我们充分了解了莫泊桑的小说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出示PPT2)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出示PPT2)构思布局别具匠心,对人物的刻画描写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

PPT2)左拉评价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秒) 展示以小见大,典型意义 构思精巧,别具匠心左拉评价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本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大师精湛的技艺。

首先我们一起学习他是如何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的。

菲利普夫妇是小说中描写最多的人物。

(出示PPT3)如果请你评价菲利普夫妇,你会用哪些词语?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从细节我们常能看到人物的精神世界。

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细节描写包括哪几种? 请同学们再一次细致深入地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对菲利普夫妇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肖像描写等,并用不同符号做好标记。

(停顿3秒)相信大家从文中找到了很多相关的描写。

为了让我们所找的描写更加有条理,老师特意画了一张表格,(出示PPT4)请同学们将自己所找的细节描写按照表格提示的顺序对号入座。

(停顿3秒)表格的左边是于勒的景况,右边是菲利普夫妇的神态、行为和语言,请你按照左边的提示完成填空。

(停顿3秒)展示请你将所找的细节描写按照表格提示的顺序对号入座。

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出示PPT5)于勒糟蹋了家中的钱变穷时,菲利普夫妇便“把他打发到美洲去”,“打发”就是菲利普夫妇的第一个行为举动。

“打发”自己的亲弟弟就像打发要饭花子一般。

你是否也能仿照示例,将所找的描写填入表格中?只要按照情节顺序,仔细来找,就不难发现:于勒赚了钱,变得富有时,对菲利普夫妇的神态描写是这样的:(出示PPT5)“(把于勒的信)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每到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可见其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是多么得迫切。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讨论分析本课语言艺术。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具体分析了这篇小说的情节和人物性格,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深入课文探讨一下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出示课件31)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教师:同学们,小说中除了精彩的语言描写外,还涉及到环境描写。

浏览课文内容,看看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32)教师指导:环境描写(出示课件34、35)环境在小说中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

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题角度: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

②表现(衬托)人物的性格。

③揭示(烘托)人物的心情。

④渲染的气氛;⑤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学生浏览课文,在课本中勾画。

)(出示课件33)学生1:示例语句:出发去哲尔赛岛旅行时:“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作用:以明丽而轻快的景色烘托菲利普一家人“快活而骄傲”的心情。

学生2:示例语句:他们认出穷水手是于勒时:“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作用:以阴郁沉重的景色反映了菲利普夫妇从希望巅峰跌落到失望深谷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教师:同学们,深度阅读课文,思考分析下列问题:1.为什么文章末尾要特意交代“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这一件事呢?(出示课件36)教师点拨:回答本题,我们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来思考分析。

预设:这是故事的尾声,犹如绕梁余音,耐人寻味。

从十多年念念不忘的殷殷期待到唯恐避之不及的转变,写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文中对于勒却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描写,而对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却用了很多笔墨,那么,究竟谁是本文的主人公呢?(出示课件37)(师生讨论,教师最后指正。

我的叔叔于勒二课时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我的叔叔于勒二课时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我的叔叔于勒二课时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我的叔叔于勒》),如果于勒是你的叔叔,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标题?那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于勒是谁的叔叔?(先生回答可能:莫泊桑、若瑟夫)这两个人物是同一个人吗?小说中的“我”——若瑟夫是作品塑造的人物抽象,不是作者。

二、感悟标题,初涉小说同学们在文章中找找和标题相照顾的一句话,领会若瑟夫对叔叔的感情。

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句式上的反复强调叔叔是我们家的亲人,更流露出“我”对叔叔的同情,更显示了我内心非常心酸的感受。

我的叔叔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他和我们一家将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板书课题)三、走进课文,熟习小说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小说,考虑两个成绩1、介绍于勒的命运2、介绍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2、小说中的于勒有着怎样的命运?请同学们找出课文的情节来阐明一下。

初期放荡(第6段)中期阔绰(8-10)有一封被家人视为“福音书”的信我们请卢俊同学念一念。

老年落魄(29段后)3、菲利普一家是怎样对待不同命运的于勒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①赶(第7段)“送”、“打发”表面上用词很客气,实践上暗示菲利普夫妇的狠心,惯例一词更是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的冷漠关系。

②发了财的于勒让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8段末,12段母亲的话(赞)第3、4段,13、14、15段,语意反复,一样的情景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在他们的生活中却出现了有数次,足已写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企盼之情。

③朝思暮想的于勒有一天真的出如今菲利普夫妇面前时,他们又是怎样做的呢?(躲)我们回来的时分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小结: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可以说是反复无常,然而变化的外衣下,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不变的内心:那就是金钱至上的丑恶灵魂。

4、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说过:“幸福的家庭总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案(第2课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案(第2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精品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2.培养利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续写故事的能力。

3.通过对比,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情诊断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解决了文中的重点字词,梳理了文章的情节结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1.感知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小说直接或间接地交代了几个人物,其中于勒与若瑟夫是_________关系,菲利普与于勒是_________关系,菲利普与克拉丽丝是____________关系,克拉丽丝与若瑟夫是____________关系。

2.文章的情节按照开端(盼于勒)——发展()——高潮()——结局( )结构全篇。

【设计意图】用完成填空的方式复习旧知,既巩固上节课所学,又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1.从文中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谓的前后变化,体会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3.“我”在整篇小说中是怎样的人物?有什么作用?4.关于本文有四种主题说。

请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1)“金钱关系”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同情”说:小说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底层人物——于勒被整个社会遗弃的悲惨命运的描述,寄予了作者最深切的同情和怜悯。

(3)“虚荣”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爱慕虚荣的丑态。

(4)“势利”说:小说通过对菲利普夫妇渴望见到已经发大财的于勒和在船上遇到贫困潦倒的于勒后极力躲避的心理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低级庸俗的势利心态。

【设计意图】以辨析菲利普夫妇的“变”和“不变”为突破口,梳理文意;以讨论“我”这一人物形象为抓手,领悟主旨。

15《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教案】-word

15《我的叔叔于勒》第2课时【教案】-word

15《我的叔叔于勒》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多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

2.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难点:1.了解文章内容,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2.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请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创意性的结局续写,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优秀习作在班上宣读,师生共同点评。

二、研读品味1.回顾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

虚荣、虚伪,自私,贪婪,势利、冷酷,唯利是图,金钱至上。

在他们内心的天平上,金钱与亲情不是平衡的,重重的倾向了金钱。

资料助读:社会背景: 19世纪法国工业发展迅速,但却使广大人民流离失所,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成为普通的问题,阶级矛盾尖锐,中下级人民的生活艰辛,金钱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人们因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

2.合作探究,体会匠心构思。

(1)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勒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菲利普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

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学生研讨,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明确: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小说题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却是作为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未来。

他的出现只是在海轮上卖牡蛎这短短的一幕。

作者把笔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游哲尔赛岛在海轮上巧遇于勒这件事上,集中表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骤然变化上,从而刻画他们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

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寄予自己的情感评判的。

因此,小说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

“我”作为叙事主体贯穿全篇。

(2)菲利普夫妇是可笑的,同时又是可怜的。

他们不是什么大奸大恶,对于亲兄弟于勒,本来应该是互相帮助,和和睦睦,共渡难关才对。

但他们展示给人们的只是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请同学们想一想,形成这种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本文主题是什么?有关作品的主题可以理解为:①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情节评点学生的复述。

结合以菲利普为表达人称的复述,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

1.通过阅读找出称呼的变化:坏蛋、流氓、无赖、正直、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贼、流氓。

提问: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能够看出他们对于勒态度变化的线索是怎样的?启发:最开始于勒占用了菲利普应得遗产的一局部时,人们打发他去了美洲。

2.根据教师启发,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变化的线索:打发他走——盼望——赞扬——又骂又躲。

3.提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是表现出来的人物行为,假如深入人物内心,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情感变化又是怎样的?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二、创设情境,分析人物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本文中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你认为最生动的人物是谁?自行圈点勾画,画出表现人物言行、神态、心理状态的重点词语。

主要是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说话形式:菲利普夫妇是一个的人。

(要求:横线上填上形容词)理由是。

明确:填写的词语可能有:自私、虚荣、唯利是图、冷酷等。

要让小说中的人物活起来就应该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实行分析。

作者将他们在于勒出场前后的表现比照着写。

菲利普有句热切盼望于勒的永不变更的话:“唉!假如于勒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而后来于勒成了个穷水手真出现在他面前,他却“神色狼狈”、“脸色苍白”,连说话也不连接了。

这就揭示了他自私、贪婪、爱财如命的性格特征。

再看对克拉丽丝的语言描写。

当于勒来信说发了财,她赞不绝口,说于勒“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可认出于勒后,咒骂他是“贼”,说他“不会有出息”,还马上提醒菲利普“最要留心的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克拉丽丝虚伪、冷酷、刻薄的性格,也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产物。

除了上述人物之外,作者还写了菲利普的两个女儿、女婿,这些次要人物,既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又起深化主题的作用。

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势力无孔不入,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个毛孔里,爱情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爱情也浸透了铜臭!三、讨论交流1.有人说,本文的题目不如换成“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妇”,你认为这样换好吗?为什么?明确:于勒是线索人物,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教案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2课时教案

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教学目的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理解小说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3.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刷I态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小说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2)学习用语言、行动、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拮据(jie)栈桥(zhan)煞白(sha)撬开(qiao)诧异(cha)牡蛎(muli)别墅(shu)皱纹(zhou)褴褛(lan lv)阔绰(chuo)女婿(xu)嘟哝(du nong)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桔据:缺少钱,经济境况不好。

栈桥:码头上延伸到海里的长桥,供旅客上下船和装卸货物用。

煞白:由于恐惧、愤怒或某种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撬开:用刀、锥等工具的一头插入缝中,用力压另一头,使原先闭合的东西分开。

呆直:脸上表情死板;发愣。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也说十拿九准。

褴初:衣服破烂。

与日俱增: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得很快。

俱,都,一起。

狼狈不堪:文中指非常窘迫的样子。

张皇:惊慌。

皇用"惶"。

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贬义词。

郑重:严肃认真。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瑞祥:仔细地看。

3.阅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二、导入1.作者简介:本文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185-1893)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在诺曼底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_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受到战争的锻炼。

战后长期在巴黎的军政部门任职,得以观察和了解政府部门的黑幕,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共写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本游记以及许多关于文学、政治和时事的评论文章。

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三语文教案
一.导语:
金钱能够影响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仅在过去、在国外,即使现在,在我们周围,这也是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关于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有两段精彩的论述:“资产阶级私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


我们之所以能够时常感受到温馨,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爱中,可是有些人为了钱放弃了爱。

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在金钱面前失去了自我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接着关注着一家人。

二.回顾上节课部分内容
上节课我们说到了,这个故事按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6-7段)于勒花光了自己的钱,又大大占用了菲利普夫妇的一部分,于是菲利普夫妇把他打发到美洲去。

2(3、4及8-18段)于勒在美洲发了财,来信说希望赔偿菲利普一家的损失。

3(19-49段)菲利普一家在哲尔塞岛见到破了产,沦落为以卖牡蛎为生的于勒。

三.讲授新课
(一)(实物投影出示一个圆)这个圆代表一张脸,是菲利普夫妇的脸。

请结合故事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内容,给菲利普夫妇画出不同的脸谱。

并讲讲:
(出示要求)这张脸是什么表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表情
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什么态度
1 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白纸,我们先画第一个阶段的脸谱
(1)(由学生在纸上画出脸谱,到实物投影上展示,并按以上要求对所画出的脸谱图加以解释)
明确:这个阶段应是一张愤怒的脸,因为于勒占用了他们的钱。

(2)在这个时候,对于勒有怎样的称呼?
<P style="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MARGIN: 0cm 0cm 0pt 17.95pt; TEXT-INDENT: 36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