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合集下载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一、文言文(39 分)(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毕第 6--7 题(4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6. 7.分)(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毕第 8--9 题(8 分)【甲】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乙】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四)阅读下文,完毕第 10--13 题(12 分)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而果然。

或问之曰:“吾宿卫①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

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②矣,是以知之。

”【注】①宿卫:(注释看不清晰)。

②纸鸢:风筝。

10.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 分)⑴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 ) ⑵王之爱子病三日矣 ( )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分)“可怜白发生”体现的作者情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1.用当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2 分)子何以知之?12.本文情节波折,引人入胜。

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

(3 分)秦王将猎---- ----韩生劝止 ----------------------------- 韩生释疑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 分)A.遇事要勤学好问。

B.要善于见微知著。

B 阐明了上海交响乐园过去的音乐录制条件十分简陋。

初中语文2007——2009年中考试卷梳理

初中语文2007——2009年中考试卷梳理
三、作文
(60分)
作文(1)
命题作文:妈妈的手
提示:可写记叙性、描写性、抒情性或议论性的文章,也可写琦君《妈妈的手》的读后感。
命题作文:永远的歌声
命题作文:假如初三不再补课
作文(2)
给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76岁的袁隆平坚持实地研究已有50年。200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以“袁隆平:谁将养活中国”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22体会:作者在文中说:“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2修辞问题:作者把取暖的火炉比喻成“有着金嗓子的歌手”,蕴含了什么样的深意?
23分析人物:《最忆母亲裹粽时》中的动作描写和《父亲为我念书》中的语言描写,颇具特色。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分析动作或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1)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2)“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
21语法问题:本文运用插叙的方法,以“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一句引起回忆。请你从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一句话,并说明其作用。
21分析人物品格:劳动是艰辛的,“我”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从“我”在寻找风倒木时表现出来的“贪玩”中可以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2品析句子:《父亲为我念书》中“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关于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思考

关于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思考

关于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与思考第一部分关于试卷♦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合理:本试卷由三大题组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题,共29分);(二)阅读:由四文段阅读构成:(41分)(1)文言文阅读(9—13题,共9分)(2)说明文阅读(14—17题,共9分)(3)议论文阅读(18—21题,共9分)(4)记叙文(小说)阅读(22—26题,共12分)(三)作文(50分)二、本试卷考杳内容广泛,涉及考点全面:题次分值涉及考点能力层次A1 2 1、识记常用字的读音和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2、规范、整洁书写汉字2、 23、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特定含义(判断释义正确与否) B3 2 4、正确使用词语(选词填空) D4、 25、辨识、修改常见病句(判断病句修改正确与否) D5、 26、误解记文学名著的常识(有关四大古典名著人物) A6(1) 2 7、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一:概括新闻内容 D6(2) 2 8、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二:拟写宣传标语 D6(3) 3 9、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三:拟定活动方案 D7 3 10、在具体交际场合表达自己的心声 D8 9 11、默写名篇名句 A9 2 12、正确理解文言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B10 2 13、正确理解文言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B11 2 14、正确判断词语古今异义 B12 2 15、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初步赏析文中的形象 E13 3 16、写读后所得启示 E14 2 17、分析文章结构,更清文章思路 C15 2 18、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B16 3 19、分析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C17 2 20、根据文章内容,补充材料 D18 2 21、语言表达的连贯(根据上下文,选句填空) D19 2 22、根据要求仿句 D20 2 23、文章内容分析(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 C21 3 20、根据文章内容,补充材料 D22 2 18、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B23 2 24、文学作品中表达方式的赏析 E24 3 17、分析文章结构,更清文章思路(情感变化) C25 2 25、文学作品赏析(人物形象、情节的分析) E26 3 26、对文章的某方面提出疑问并分析(两种结尾的分析) E27 50 27、记叙文写作 D三、本试卷其它特点:1、保持了2006年中考试卷的基本框架,让中考复习有据可依。

名师透露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有哪些变化

名师透露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有哪些变化

名师透露2007年上海中考语文有哪些变化将更侧重语文素养的考查现代文阅读开放性试题会有小幅增加2007年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部分从题型到试题内容都不太会有大的变化:不外乎考查考生们对记叙、议论、说明等各类文体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阅读文本后筛选信息的能力,概括文章主旨、结构特点的能力,质疑比较、鉴赏评价的能力等。

所以考生只要依据《基本要求》,认真梳理各个知识点、能力点,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做重点复习与反复训练,就应该会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成绩。

值得考生们注意的是,除了基础性知识型试题外,预计今年的现代文阅读部分里,开放性试题题型、题量、分值应该会在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基础上继续呈小幅增加。

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中文化内涵丰富的开放性题型越来越多,试题内容也越来越力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些特点,将会得到命题者的更进一步推广和运用。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语段可能难度不减要真正拉开差距,课外文言文阅读是文言文阅读部分的一个主要表现点,因此,课外文言文阅读要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此外,从选题的内容上来看,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篇目,基本固定在有故事情节的记叙类语段的选择上,2005年中考的阅读理解题是对主要内容、主题、中心的考查,题目是:“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2006年中考则在这个基础上有了难度的增加,“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

从这两年题目的变化上来看,难度有所增加,要求考生不仅仅是对主旨的把握,还要对课外语段进行分析、归纳,才能进行正确答题,这也是为了体现拉开差距的原则而进行的一个改变。

作文可能仍采用全命题或半命题形式从近几年的作文命题情况来看,写作对象、叙述主体从关注个人情感抒发转向关注群体。

从2004年《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到2006年《我们的名字叫_____》,“我们”一词成为中考作文题的写作对象或是叙述主体,要求广大考生关注集体、关注社会,甚至需要放眼世界,这成为一种趋势。

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

(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

(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林嗣环。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解答题(共4 小题,满分40 分)1.默写(1)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若出其里。

(《观沧海》)(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2.阅读下面的诗,完毕下列各题。

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ft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对的的一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体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3.阅读下文,完毕下列各题。

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觉得饵,能够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波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1)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医以王命聚之。

(3)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阐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③段讲作者因悲哀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4.阅读下文,完毕下列各题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2007-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7-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11“从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的三大板块可以看出,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须注重三点:1.文言文基础,2.重视议论文和散文阅读能力培养,3.突出记叙文写作训练。

”这是上海市徐汇中学的曾老师在整体研究2011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中考尚在录取阶段,但明年、甚至后几年的考生就已开始“备战”。

新一轮的考生及其家长争相查看有关视频,仔细分析发展趋势,盘算着如何应对下一次考试。

上海市徐汇中学曾老师从2011年上海中考语文试题的三大板块可以看出,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须注重三点:1.文言文基础,2.重视议论文和散文阅读能力培养,3.突出记叙文写作训练。

文言文教与学的底线是扎扎实实落实《考试手册》规定范围内:默写41篇、古诗词理解20篇、课内文言文30篇。

“默写”以名句考查为主。

虽然能力层级只是“识记”,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一定要有“记忆”的指导,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注重理解基础上的记诵。

建议教师再补充一定量的课外古诗词名句,让学生多积累,不仅对写作文有用,更能丰富语文底蕴。

青少年多积累古诗词名句会终身受用,也是实施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要求。

“古诗词理解”是词语和语句的理解。

词语要重点落实书下注解,理解时要落实诗(词)句“交代了什么”“指的是什么”“写出了什么”“点明了什么”“紧扣了什么”等,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必须理解到位。

虽然考得简单,但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是要进行必要的鉴赏,也可以再补充一些课外篇目。

学生也要多掌握一些有关古诗词的基本常识,多了解一些有关诗词的文化常识,乃至著名诗人、词人的风格特色等。

“课内文言文”主要考查的是文学常识、语句翻译、句意理解、段意概括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学常识的重点是课文标题、课文出处、作者、作者所处的朝代和重要的流派等。

句子翻译时要求字字对译,要有关键词意识,注意补足省略的句子成分。

只是能翻译不等于真正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会提炼,培养理解和概括能力是文言课文教与学的重点和难点。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做完了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我很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个浅陋的分析,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一、试卷结构格式化及试题的更合理化今年的试卷结构已完全格式化了,三大板块:文言文、现代文、作文,与前两年一样。

题量适当:20道题。

文言文10道,现代文9道,作文1道,给以了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普通学生100分钟内做完全可以。

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受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内容和要求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整个试卷难易适中,题型设计灵活多样,与以往不同的是作文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

二、试卷选文特点1、试卷选文体现了人文性。

(1)选文既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人文气息,将考查学生语文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这一理念。

如《老海棠树》,向读者展现了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对亲人的热爱。

(2)选文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如《中国瓷器》,意在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欣赏自己的国宝,从而激发热爱祖国,为祖国而自豪的情感。

(3)选文关注社会生活。

《捕蛇者说》虽出自古代名篇,但所体现的关心百姓疾苦的主题今天仍很重要。

而《鲍君》今天读来,在让人一笑之余,仍引人思考。

2、试卷选文体现了整体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道道试题关整体,有的题目命题点在局部,但辐射到整篇文章。

如10题、14题、18题。

学生只有读完全文,才能完成试卷的要求。

《中国瓷器》中的14题是“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回答这样的题目,如果不是认真地、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还真难以完成。

《鲍君》中的第10题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回答这个题目,如果不仔细咀嚼全文也是很难回答的。

3、试卷的选文体现了开放性。

开放性是试卷的重要特点,这也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等理念。

权威_上海市05-10年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及重难点分析

权威_上海市05-10年中考语文考试规律及重难点分析

上海2005年~2010年中考语文分析一、概述:上海中招常识1、上海考试体系试卷分值: 05年是120分,05年至09年是150分考试所需时间:100分考试时间:2、如何填报志愿3、上海招生情况分析二、试卷分析2、各题考查的知识点(按题型分)★题型分析一、2005年1、200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的文言文默写采用的是“八取五”的答题方式,有H版、S版、新教材供不同的考生选择。

文言实词的解释一为初二《曹刿论战》“肉食者鄙”中的“鄙”,二为初一《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中的“全”,分别是“目光短浅(浅陋无知、鄙陋、没有见识)”和“整块(完整)”只要理解课文这题难度不大。

课内文言短文的考查采用大分叉的形式,三篇短文均是记叙为主,难易度相仿,题型相似,都是要求写出文章作者以及朝代,文中句子翻译,文章概括,就拿《卖油翁》中的“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翻译题来说,“无”和“惟”都是通假字同时也考察到了虚词“亦”。

这就要求考证在注重诗词的同时也要注重虚词。

着三篇文章均考文学常识、句子解释和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试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

文言文课外语段选取了《郑人逃暑》一文。

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生平时只要认真学好课内文言文,答题一般不会出错,这是课内所学的文言知识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再现。

如“徒以从阴”、“其阴逾去”中的“徒”和“去”的解释,我们在课文《捕蛇者说》中的“非死则徒尔”、《小石潭记》中“乃记之而去”这两句中学到过,分别解释为“迁移”、“离开”。

至于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考查阅读能力与概括能力、从“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这一句子中,便可明白: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不同的事物。

2、现代文阅读11题是考查阅读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一文,回答第3、第4段所论述的内容。

倘若平时有一定的阅读水平,掌握阅读方法,善于从段落的首、尾提炼出该段的中心句,则不难答出“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和“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两段所论述的内容。

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试题答案答案

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试题答案答案

2007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生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答案第一部分阅读(87分)一、文言文(共38分)A组:(一)(15分,每题3分,错一字扣1分)1.(1)各领风骚数百年(2)明月松问照(3)也傍桑阴学种瓜(4)盖大苏泛赤壁云(5)朝晖夕阴(二)(4分,每空2分)2.侵犯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三)(7分)4.(2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钻母潭西小丘记》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毒性药用B组:(一)(15分,每题3分,错一宇扣1分)1.(1)天涯若比邻(2)碧玉妆成一树高(3)何不了君指上听(4)守之以浅者(5)野芳发而幽香(二)(4分,每空2分)!.寻找3.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三)(7分)4.(2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童区寄传》5.(2分)说这些话(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毒性药性C组:(一)(15分,每题3分,错一宇扣1分)1.(1)此日中流自在行(2)烈士暮年(3)两鬓苍苍十指黑(4)借者之用心专(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二)(4分,每空2分)2.剩下3.与世隔绝的地方(三)(7分)4(!分)柳宗元《小石潭记》或《黔之驴》5.(2分)说这些活(时),神情好像很悲伤。

6.(3分)外形毒性药性(四)(12分)7.(4分)(1)离开(2)原因8.(2分)这是我的鲍龟,哪里有什么神啊,9.(3分)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

10.(3分)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二、现代文(共49分)(一)(23分)11.(2分)C12.(5分。

每空1分)时间简单精细自然刻意13,(7分)(1)(3分)岁寒三友(1分)瓷盘以松、竹、梅为主体图案,寓意要追求高洁、坚韧的品质(2分)(2)(4分,每空2分)花卉瓷酒盅形体小酒盅因它的“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是无穷的14.(9分,每空3分)科学技术含量高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承载的文化积淀丰厚(二)(26分)15.(2分)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16.(5分)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亡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17.(6分)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18.(5分)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两题,分值48分。

其中必有一篇记叙文,另一篇是议论文和说明文二选一。

议论文或说明文的题号为16——20,共五题。

一、议论文出题特点:以近期时事热点、与人文生活相关论点为出发点。

考点主要有:1、词语题。

文中一些关联词或副词等能否删除以及原因。

(问答题)常见问题:划线句中的。

关联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划线句中的“据说”,“研究资料显示”等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答题思路:一般情况下,这种词是不能删除的,因此必须先答不能,再答出原因即可。

答题格式一般为:不能+关联词含义及作用+体现议论文的某种语言特征。

2、论证方法及作用。

(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答题思路:论证方法+论证作用+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影响常见问题:。

句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一般为:A、举例论证:举。

例子说明了。

,使论据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充分说明了。

B、引用论证:通过引用。

强调了。

的观点,使论证更深入,更有权威性。

C、对比论证:把。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

的观点,在你逻辑上更严密,使。

的观点更深入人心。

D、比喻论证:将。

比作。

,证明了。

的道理,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3、论证结构(填空题、选择题)结构:层进(递进)、并列式、总分总式、对照式4、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提炼。

答题思路:从文章标题,中心论点中提炼。

5、含义理解题。

主要为重点字词的具体含义,重点句子的理解。

分为问答题和选择题。

常见问题:文章标题中的。

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指什么?文章中。

词代表什么,深层含义是什么?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答题思路:联系文章中心论点和词语(或句子)前后句子和分论点的含义。

答题格式一般为:字面意思+在文中的具体所指+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6、语段分析题。

即给定一段议论文字,问放在本文中合适否;或者给定一段文字,问放在文中哪里合适。

答题思路:分析文章论点与文字的关系,找出与文章中某些分论点的相似或关联之处。

200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部分题目点评

2007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部分题目点评

现代⽂板块:朴实厚重稳中求新 胡梦蔓 随着新课程改⾰逐步深⼊,如何⽴⾜新课程标准,将课改理念融⼊试卷中,从⽽使教考步调⼀致,已成为近年来⾼考语⽂命题的主要依据与主观意图。

综观今年现代⽂板块试题,可以⽤⼀句话概括:⽂本朴实厚重,试题稳中求新。

现代⽂语段(⼀),以创⽴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包豪斯”学校为载体,着重说明了艺术应从艺术“神坛”上解放出来,指出⾛向社会、⾛向⼤众才是真正的艺术理论。

既富有时代⽓息,⼜给考⽣带来了阅读上的清新感,同时也引导考⽣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对“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创新”这⼀命题的内涵及价值的反思。

现代⽂阅读(⼆)“重西湖”是⼀篇声情并茂的散⽂。

作者以“今年杭州第⼀朵荷花开了”起⾸,紧接⼀句“杭州还有什么”发问,引发下⽂从多个⾓度赞叹杭州独特的⾃然与⼈⽂景观。

⽽后⽂澜骤起,以袁枚“赖有岳于双少保,⼈间始觉重西湖”名句过渡并转折,由上⽂转向了“重西湖”更深层次缘由的阐述:西湖历留下了众多民族英烈及⽂⼈名⼠的⾜迹,散发着浓浓的⼈⽂⽓息,这才是西湖向世⼈展⽰的⼤美之处。

全⽂内容厚实,层次感强,题旨显豁⽽⼜有品味余地。

⽂本犹如教材。

出⾊的⽂本对考⽣语⽂素养的熏陶、促进与提⾼⽆疑起着积极作⽤。

从命题⾓度看,现代⽂阅读板块共12题,⽴⾜整体感知、整体理解,试题设计客观公允,由浅⽽深,由局部推向整体,由认读理解及⾄综合分析、鉴赏评价,既与考⽣的认知规律相吻合,⼜具体落实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要求,更充分显⽰了试题应有的坡度和区分度。

现代⽂段(⼀)共设计了5题,分值为15分。

命题者依照⽂本内容,将考点重⼼放在了第4、5两题上。

第4题考查词语在特定环境中的含义。

此题是近年来上海⾼考语⽂卷中⼀个亮点,它注重考⽣在阅读过程中对语⾔环境的感受、感悟能⼒,这也是考⽣必备的语⽂素养之⼀。

现代⽂段(⼆)共7题,总分值为23分。

第6题要求“写出课本中鲁迅⼩说的⼀个篇名”,这是继2005、2006年相同题型后的第三次出现,尽管分值仅为1分,但体现了命题者对⽇常教学的关注,也对今后⽇常教学中要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贯通具有重要的提⽰作⽤。

2007年中考语文材料阅读题解析-文档资料

2007年中考语文材料阅读题解析-文档资料

2007年xx语文材料阅读题解析今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命题,呈现出一种新趋势: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打破了历年来以单篇文章或长文节选为命题材料的格局,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材料阅读题。

请看下面这道新意迭出的试题――典型例题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我经常心情悲痛,可是从来不绝望。

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风趣的探险,尽管其中填塞危险和艰难,但我能英勇面对。

我要有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以后变成一个通俗的家庭主妇。

对此,我信念坚强。

我深信,我在这里的经验,是风趣人生的一个好开头。

我年青,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特质;我年青又坚强,正生活在一场大探险里;我正在这探险过程之中,不能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而只顾整天唉声叹气!我有很多福分:美满、欢愉的心情,以及力量。

每天我都感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觉到解放正在接近,我感到大自然的美和周围人的良善。

每天我都想,这是一场多么迷人而风趣的探索!有此种种,我为什么要绝望?(选自《安妮日记》)[材料二]拿我为例,活着的每一天都意味着要和强大的痛苦作斗争。

我是在说这十年的日子。

也许你们会说,怎么会天天看到我的微笑。

尽管我承受着自己病躯的种种痛苦,但我仍然为我们国家的每一个胜利而欢欣鼓舞。

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最令我感到喜悦的事。

虽然活着是非常优美的,但不能单单为了活着,我们还要斗争,还要赢得胜利!现在,我觉得自己像雪花融化那样越来越虚亏了。

因此,我要比以前更加爱护时间,趁我现在还能感到生命之火在心头燃烧,大脑神经还在闪光跳动。

我虽经受了身体的强大悲哀和可怜:双目失明,全身瘫痪,遍体疼痛,但是我仍然感到自己十分美满,我觉得我的生命填塞了光明。

我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让我获得了常人难以得到的美满。

(选自奥斯特洛夫斯基《理想与美满》)[材料三]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以及成长的周遭环境。

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的确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英勇无畏还是怯生生怯生生,是目标坚强还是随波逐流。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参考答案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参考答案

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参考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5分)1.(2分)C2.(2分)平民阶层3.(4分)(1)手工艺(1分)(2)生活用品(1分)(3)实用、简洁、有创造性(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2分)4.(2分)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认识5.(5分)(1)有创新精神(2)坚持为普通民众服务(3)作品设计精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3分)6.(1分)《阿Q正传》(或《药》、《祝福》、《非攻》)7.(2分)杭州有着对美的希冀和体会8.(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树多(1分),生活环境优美(1分)。

9.(2分)(1)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答对一点给1分)10.(6分)B(3分)D(3分)11.(5分)(1)西湖环境优美(2)西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3)西湖人有抱负和气度(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12.(5分)内容(如传承文化、承担责任等)(3分)语气与原文衔接(1分)语言(1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13.(5分)(1)暴霜露,斩荆棘(2)术业有专攻(3)举类迩而见义远(4)染柳烟浓(5)澄江一道月分明(6)往者不可谏(7)赏心乐事谁家院(写对一空给1分)四、诗歌鉴赏14.(1分)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15.(3分)D16.(4分)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17.(4分)(1)拜访(2)咨询(3)一向(4)注重(答对一个给1分)18.(2分)C19.(2分)A D20.(6分)(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

(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

2007年中考优秀作文及失误作文点评(上海卷)

2007年中考优秀作文及失误作文点评(上海卷)

2007年中考优秀作文及失误作文点评(上海卷)
2007年中考作文上海卷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

“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我们先来审读一下提示语和题目。

提示语“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告诉考生是“我们”要铭记“这一天”,不是“我”;而且,“我们”要铭记的“这一天”是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的一天,这就要考生在写作时不能只停留在只具有一般意义的层面上,比如“这一天”很快乐,“我们”都说得高兴等。

“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层面的,考生必须对此有所体悟。

通过上面的分析,再结合提示语里提供的其他信息,我们就容易写出紧扣题意的作文了。

不管是“从情景到日暮”一整天的活动,还是“某一刻”的“不同寻常”或“不同凡响”,只要值得“我们”铭记都可入题,比如离队那天珍藏的红领巾与发过的誓言,听某一报告时“我们”深切的体会与巨大的收获,抑或是全班聚在一起拍毕业照的时刻,甚至是“我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动人场景等等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总之,对于这一题目,人人都有可写的内容。

(唐治英)。

【历年高考经典】2007年语文试卷及答案-上海卷

【历年高考经典】2007年语文试卷及答案-上海卷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①“包豪斯”是一所由工艺学校和艺术学校合并而成的艺术设计学校.二十世纪初成立于德国魏玛.②“包豪斯”这个名字有些特别.德文“Bau”指建造和建设.“haus”的意思很多,可指房屋、住房、家园,也可指世家、企业、公司、商号等等.创建者为学校取名“包豪斯”,有“建设者之家”的意思,以区别于传统的经院式的教育机构.③学校的名称特别,来就学的人也与众不同.招收的学生有刚从战场回来的,有工匠,有流浪汉,有失业者.年龄从17岁到40岁都有,约三分之一是女性.当然,更特别的还是学制和学习内容.④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学习手工艺,三年之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在设计中重视实用需求,摒弃虚浮奢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和包装.他们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⑤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因此,包豪斯人不认为替普通人设计水杯之类的日常用品是雕虫小技,相反他们把这类事看作一项庄严的事业.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投入那么多的精力,建立起现代艺术教育的基础,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提高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他们看来,现代的艺术家,应该以米开朗基罗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的力气,来设计一个水杯.他的任务,是要在一个普通的水杯上探索和体现美的极致,让美贯穿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一个平凡细节当中.包豪斯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这样的理念.师生们纷纷走上社会,他们的设计成果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包豪斯的成功证明了:艺术的成功并不只是关乎造型、关乎设计,实际上,它还关乎信念,关乎社会.⑥当然,任何像包豪斯这样大胆的革新行为,都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误解和攻击是不可避免的.二战爆发前,它被迫关闭了.但被查封的是有形的包豪斯,而无形的包豪斯,即包豪斯的设计理念是无人能够查禁的.时至今日,包豪斯的影响随处可见,它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观念.这就是艺术,它不依靠权势和奢华,却往往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1.以下对“包豪斯”的介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原本是一所工艺学校.B.最初是建设者的宿舍.C.由学校的创建者命名.D.不是一所正规的学校.2.与传统的经院式的学校相比,包豪斯的学生大多来自__________(2分)3.根据第④段,概括包豪斯的相关情况(4分)(1)主要学习内容:艺术理论与__________(2)设计对象:建筑物与__________(3)作品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⑤段中“神话”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2分)5.包豪斯艺术能“在人们的生活中留下更长久的印记”,是因为(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3分)(1)今年杭州的第一朵荷花开了.这是杭州电视台都市报道的头条新闻.主持人建议市民到西泠桥边,把荷花一天天长大的过程拍下来.也是这一天,杭州的《都市快报》有篇醒目的报道,叫做:《第一朵荷花开了》.不知道还有哪个城市会这样,把荷花初绽列为头条新闻?杭州会.这种对美的希冀和对美的体会!(2)杭州还有什么?(3)杭州有茶.沿着西湖一圈走,密密树荫一层层,处处皆有喝茶人.或许西湖,本是个茶水壶?一座飘着茶香的城市,天天在品味着一份生活的情趣.(4)杭州有音乐.湖边的草坪上,漂浮着似有若无的江南丝竹.观光车上流溢出缱绻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是一座被爱情滋润的城市.湖边绿丛中的蝴蝶多为纯白,而且常常成双成对,那一定是梁祝相伴重游故地.(5)杭州还有树.我总觉得杭州的汽车不是从马路上开来的,是从树丛里驰出的.汽车也不是开进城市,而是驰入林子.舒展的梧桐在空中搭成密密的树廊,成片的桂子把人们带进植物的天堂,真觉得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杭州市区有无数的古树名木,苍劲挺拔,风华依旧.面对这些300岁、500岁、1000岁的前辈,不能不心生感佩!(6)杭州更多的是公园.西湖边上,一石一木都令人驻足,随便切一块下来便是公园.杭州出伞,杭州人也爱打伞,防晒或防雨.粉白、粉红、粉绿、粉兰,开在公园的绿阴丛中,像一朵朵移动的花.有一次我在绿世界里看到一种特大的绿叶,赶紧趋步上前,绿色的大伞!总是看绿看花了眼,把绿色的都看成了叶.(7)杭州最不缺少的,是文化.如果想把写西湖的诗文数一数,那就如同想去数西湖边那花、那草、那树.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柳永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固然令人赞叹不已,击节吟唱;即使那些很忧伤的词句:“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增杨柳,小腰犹自歌舞”.即使是伤湖之词,那杨柳新塘,那小腰堪伤,那花雨芳辰,也令人神往!(8)西湖的水,汇聚着千年的沧桑.西湖里叶叶扁舟,讲着悠远的、不尽的故事.西湖边的长街小巷里,藏着各朝各代太多的记忆.这里有梁祝、济公、白娘子,更有白居易、林逋、岳飞本、文天祥、龚自珍、鲁迅.杭州城无处无典故,无处非景观.杭州的历史文化只有杭州的自然风景配得上,杭州的自然风景也只有杭州的历史文化配得上.(9)清诗人袁牧有诗曰:“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10)“重西湖”,因了岳飞、于谦,又不仅仅因为岳飞、于谦.还因为苏东坡.最重杭州的人,不是你,不是我,是杭太守苏东坡.山上的鸟都认识他,水里的鱼都认识他!他在杭州抒发情怀的诗就有400首!写西湖也没有人写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据说诗人毛泽东多次到西湖,但没写过一首西湖诗.她说《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太绝了,就“不敢造次”.(11)“重西湖”还因为抗清英雄张苍水的临刑绝呼:“好山色!”张苍水“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官巷口的刑场,杭州百姓已是素衣素服,白茫茫一片来送行.张苍水气势豪迈地拜别乡亲,又满怀深情地看一眼那温润绵延的山岭.“好山色!”这是英雄留给西湖最后的声音.(12)“重西湖”,还因为西湖的山水留下过鲁迅的足迹.白娘子的传说引发他为普通民众追求心灵自由的呼喊,激发起这位反封建战士的斗志.有谁会像他那样,对雷峰塔如此深切的关注,并将态度鲜明地表达出来?(13)“重西湖”,还因为杭人为明日杭城绘制一幅幅的蓝图.杭州人说: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浙江的西湖,更是中国的西湖、世界的西湖.西湖的每一寸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处设施、每一处景观,都要让市民和游客共享.杭州刺史白居易曾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西湖展现的,是美,是大气,是包容.(14)西湖的早晨,是老年人的乐园,鹤发童颜映朝阳,揭开西湖每天的序幕.西湖的白天属于旅游者他们带着家人和朋友来亲近西湖,拍摄下一幅幅复习户风光,无意中自己也成为西湖一景.西湖的夜晚,属于下班族和情侣,映月三潭,秋月平湖成了温馨的背景.(15)杭州,兼具历史和浪漫,兼具传承和创业.这些年有一个常用词叫“可持续发展”.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可持续幸福.杭州有有断桥,有孤山.但是断桥不断,孤山不孤.它们与整个中华大地紧密相连.不仅是杭州,整个长三角地区,整个中国不都在这温馨和谐中风风火火地向前迈步吗?(16)人在湖边走,边走边与那湖对话,是一种享受.不,不仅是一种享受……6.写出高中课本鲁迅小说的一个篇名_______________(1分)7.第(1)段写电视台将“荷花初绽”作为头条新闻,显示了__________________(2分)8.第(5)段“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话好在哪里?(2分)9.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2分)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A.作者写杭州人爱喝茶是为了表明杭州人追求悠闲与散淡的生活.B.爱打伞是杭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伞也是西湖风光的美丽点缀.C.西湖的价值就在于出现了众多的文人以及他们留下的隽永诗文.D.张苍水临刑前绝呼”好山水”,既赞叹了杭州山水,也书法了故国情怀.E.从全文看,作者描绘西湖的美好风光,是为了强调西湖是世界的旅游胜地.F.文章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方式,主要为了赞美今日杭州人的幸福生活.11.综观全文,概括“重西湖”的主要原因(5分)(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12.文末说“不,不仅是一种享受……”,请续写一段80字左右的文字(5分)(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13.(1)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2)闻道有先后,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4)______,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5)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黄庭坚《登快阁》)(6)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7)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汤显祖《牡丹亭》)(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阮郎归·初夏苏轼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14.“词”这种体裁的别称(1分)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3分)()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未完,境界开阔,韵味悠远.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中的意思(4分)(1)统过.幹()(2)访.以当时之事()(3) 幹雅.自多()(4) 不矜.小节()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A.博涉书记..B.幹善待遇..C.访以当时..之事D.可以..自娱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两项是(2分)()A.作《师说》以贻之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C.欲以立身扬名耳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酌古论》序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注】①铅椠:指写文章②较然:明显22.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1分)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24.“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2分)25.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__________(2)__________26.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3分)二70分27.作文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70分)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15分)1.(2分)C2.(2分)平民阶层3.(4分)(1)手工艺(1分)(2)生活用品(1分)(3)实用、简洁、有创造性(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2分)4.(2分)故弄玄虚、不切实际的认识5.(5分)(1)有创新精神(2)坚持为普通民众服务(3)作品设计精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二)(23分)6.(1分)《阿Q正传》(或《药》、《祝福》、《非攻》)7.(2分)杭州有着对美的希冀和体会8.(2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树多(1分),生活环境优美(1分).9.(2分)(1)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答对一点给1分)10.(6分)B(3分)D(3分)11.(5分)(1)西湖环境优美(2)西湖有深厚的文化底蕴(3)西湖人有抱负和气度(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5分)12.(5分)内容(如传承文化、承担责任等)(3分)语气与原文衔接(1分)语言(1分)(三)(5分)13.(5分)(1)暴霜露,斩荆棘(2)术业有专攻(3)举类迩而见义远(4)染柳烟浓(5)澄江一道月分明(6)往者不可谏(7)赏心乐事谁家院(写对一空给1分)(四)(8分)14、(1分)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15、(3分)D16、(4分)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五)(17分)17、(4分)过:拜访.访:咨询.雅:一向.矜:注重.18、(2分)C19、(2分)A D20、(6分)(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3分)(“以”1分;“卒”1分;“至于”1分)21、(3分)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答对一点给1分)(六)(12分)22、(1分)才智所在,一焉而已23、(3分)B24、(2分)(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分),增强了论证的气势(1分).25、(3分)(1)(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2)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26、(3分)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2分),为后人提供借鉴(1分).笔记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大同中学沈琴
俗话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做完了200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我很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个浅陋的分析,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一、试卷结构格式化及试题的更合理化
今年的试卷结构已完全格式化了,三大板块:文言文、现代文、作文,与前两年一样。

题量适当:20道题。

文言文10道,现代文9道,作文1道,给以了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普通学生100分钟内做完全可以。

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感受等五个层次的能力进行了难易不同的考查。

内容和要求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整个试卷难易适中,题型设计灵活多样,与以往不同的是作文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

二、试卷选文特点
1、试卷选文体现了人文性。

(1)选文既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人文气息,将考查学生语文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传统的文化熏陶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大语文这一理念。

如《老海棠树》,向读者展现了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对亲人的热爱。

(2)选文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可读性,如《中国瓷器》,意在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欣赏自己的国宝,从而激发热爱祖国,为祖国而自豪的情感。

(3)选文关注社会生活。

《捕蛇者说》虽出自古代名篇,但所体现的关心百姓疾苦的主题今天仍很重要。

而《鲍君》今天读来,在让人一笑之余,仍引人思考。

2、试卷选文体现了整体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道道试题关整体,有的题目命题点在局部,但辐射到整篇文章。

如10题、14题、18题。

学生只有读完全文,才能完成试卷的要求。

《中国瓷器》中的14题是“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是——”,回答这样的题目,如果不是认真地、一气呵成地读完全文,还真难以完成。

《鲍君》中的第10题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回答这个题目,如果不仔细咀嚼全文也是很难回答的。

3、试卷的选文体现了开放性。

开放性是试卷的重要特点,这也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等理念。

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同时让好同学有了尽情发挥的空间。

如《老海棠树》中的19题是“选择文中最触动你的一个场景,写意段80字左右的感想”,这个题目给了一部份尖子更大的思维空间和表达空间。

三、试卷体现了二期课改精神之三维目标
本试卷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导向,试卷第1题的默写,第2、3、7题的加点词的解释,第4题的文学常识考查,第5、8题的句子的翻译,第15题句子的理解,第6、9、10、12、14、16题概括内容要点,第11、17题品味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状态,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又有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四、试卷体现了大语文观念
除了第一题积累与运用外,阅读题也十分注重语文素养的考查,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但重视考查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内容,掌握文中知识,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而且注重考查学生感受,发现分析、欣赏评价,借鉴语言文字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如第11、13、17,不但重视考查学生对文章人文内涵
的领会程度,而且不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积累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如第12、
14、15、16、18题。

五、写作贴近学生生活
“记住这一天”,显然是不平常的一天,对自己有重大意义,深刻印象的“这一天”,是自己的成长吗?是家庭的变化吗?是社会的发展吗?……是“这一天”显示出自己的认识有了关键性的体验与转折?审题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前提,是需要仔细琢磨一番的。

人人都能写,精彩看发挥。

结合提示语就得认真领悟几个关键词语:首先是“我们”,不是“我”,因而“这一天”不仅是“我”需要“铭记”的,而是“我们”都值得“铭记”的,自己是在“这一天”中与大家共同度过的。

并且“这一天”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

这就不是一般的快乐层面上,具有一般的意义,就需要上升到一个初中毕业能达到的人生和价值观的高度,具有一定的理想色彩和青春的气息。

于是,无论是“从清晨到日暮”一整天的活动,还是“某一个时刻”凡属“不同寻常”“不同凡响”的事都可入题,写出“我们”为什么值得“铭记”以至如何铭记就扣题了。

应该说,学生都有过这方面的经历,甚至平时写过有关的此类的作文。

不仅清楚而且精彩的。

总之,这个题目正确审题,人人都有可写的内容,写得精彩与否就看临场发挥了。

另外,题目的提示还强调了“我们”,这样的提示我是不赞成的。

当然,强调共性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也是有道理的,但好文章往往要有个性,要有独特的眼光,另类的体验。

所以不宜强调“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