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常识:怎样掌握气体相关的实验

合集下载

化学常见气体的检验知识点

化学常见气体的检验知识点
化学常见气体的检验知识点
(1)酸性气体的检验
酸性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木条熄灭
通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SO2
通入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加热恢复红色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
试纸变红
HCl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
试纸变红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产生白烟
(2)碱性气体的检验
碱性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NH3
CO
点燃
呈淡蓝色火焰且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H4
点燃
呈淡蓝色火焰,有水珠生成,且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2H4
点燃
火焰明亮,有黑烟
通入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
溶液褪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
试纸变蓝
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
产生白烟
(3)氧化性气体的检验
氧化性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木条复燃
Cl2
观察颜色
黄绿色
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靠近
试纸变蓝
NO2
观察颜色
红棕色
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靠近
试纸变蓝
(4)可燃性气体的检验
可燃性气体
检验方法
现象
H2
点燃
呈淡蓝色火焰,有水珠生成

2024中考化学关于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

2024中考化学关于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

2024中考化学关于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在中考化学中,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这部分知识不仅能考查同学们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的相关内容。

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气体制备与收集实验。

化学实验是帮助我们直观理解和验证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亲手操作制备和收集气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比如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化等。

而且,这也是培养我们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常见的气体制备实验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

咱们先来说说氧气的制备。

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加热高锰酸钾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用到的实验装置包括: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实验步骤大致是: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然后在大试管中装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这是为了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接下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这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槽中的水倒吸进入试管。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则相对简单一些。

所用的实验装置主要有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导管、集气瓶等。

在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通过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这个反应不需要加热,操作更加简便。

再来说说二氧化碳的制备。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使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装置包括: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等。

实验步骤为: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需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

中考化学实验知识点1.检验→吸收→检验装置这是由三个连接的洗气瓶组成,第一个洗气瓶用于检验某种气体的存在,第二个洗气瓶用于完全吸收这种气体,第三个洗气瓶用于检验这种气体是否完全除去,以免对后续实验造成影响。

用于检验的试剂,实验现象明显即可,用于吸收的试剂,需要吸收能力较强。

举例:二氧化碳气体,第一个和第三个洗气瓶中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可以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十分明显,第二个洗气瓶中的试剂盛放浓氢氧化钠,吸收能力很强。

2.吸收→检验→吸收装置这个实验装置主要检验反应中是否有水或二氧化碳生成。

在吸收和检验装置中间往往有一个主反应仪器,最常见的是直玻璃管中盛放金属氧化物。

检验水时,第一个吸收装置中盛放浓硫酸,用于将气体中水蒸气除去,防止影响后续实验。

经过主反应装置后,后面检验装置一般为干燥管,盛放无水硫酸铜,可以容易检验是否有水蒸汽生成。

最后一个吸收装置,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中,影响检验。

检验二氧化碳时,第一个吸收装置中盛放澄清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或与上面装置1结合),用于将气体中二氧化碳除去。

经过主反应装置后,后面检验装置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可以容易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最后一个吸收装置,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中,影响检验。

最后的吸收装置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倒流进装置中,有时候为了简便,该吸收装置也可略去。

3.气液两进装置这类装置属于固液反应生成气体装置,在反应器中有一长一短两根导管,同时两根导管上均有止水夹。

打开短导管止水夹,关闭长导管止水夹时,反应发生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短导管进入其他装置;打开长导管止水夹,关闭短导管止水夹时,由于气压关系,液体由长短管进入其他装置。

这一装置在中考化学中出现频率很高。

4.简易启普发生器固液不加热反应,块状固体不溶于水,可以用启普发生器,能够随时停止反应的发生。

简易启普发生器可以有试管,长颈漏斗,多孔隔板,导管和止水夹组成。

多孔隔板在试管中间位置,块状固体在隔板上,需要反应时,由长颈漏斗加液,需要停止反应时,只需将止水夹关闭,生成的气体不能排出,会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实验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实验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实验一、引言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而了解空气的组成对于我们理解环境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初中化学实验——测定空气实验。

二、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并可以初步判断空气中是否含有其他气体。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1. 空气采集装置:由玻璃管和橡皮管组成的装置,用于采集空气样品。

2. 水密封瓶:用于收集采集到的空气样品。

3. 镁带:用于与空气反应。

4. 火柴:用于点燃镁带。

5. 密封瓶:用于保存采集到的空气样品。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水密封瓶倒置于容器中,使瓶内的空气与外界隔绝。

2. 采集空气样品:将空气采集装置的玻璃管插入水密封瓶中,用橡皮管将装置与密封瓶连接。

3. 点燃镁带:用火柴点燃镁带,使其燃烧产生白色火焰。

4. 收集空气样品:当镁带燃烧时,将玻璃管缓慢抽出水密封瓶,使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

5. 密封保存:将采集到的空气样品倒入密封瓶中,并封好瓶盖。

五、实验原理镁带在燃烧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

根据氧化镁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由于空气中氮气的含量远大于氧气,因此可以初步判断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也很高。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称量氧化镁的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得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1%,氮气的含量约为78%。

这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合。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镁带的火焰接触到其他物品。

2.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操作,确保采集到的空气样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封好密封瓶,避免空气样品受到污染。

八、实验结论通过测定空气实验,我们初步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发现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和氮气。

这对于我们理解环境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九、实验拓展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空气中是否含有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并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测定。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中考化学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

中考化学复习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

方案二:加热碳酸氢铵 NH4HCO3 NH3↑+H2O+CO2↑ 。
上述两个方案中哪个更合理,并说明不选另一个方案的理由:
课堂考点探究
[答案] (1)锥形瓶
(2)水倒吸炸裂试管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BFHC (4)方案一;方案二产生的气体不纯,还需分离或除杂 [解析] (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2)在实验结束后,若先熄灭酒精灯,未及时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水倒吸进入热试管中,使试管炸裂。(3)某同学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并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E装置,未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氯
再连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除掉二氧化碳和水,另外还需要装有铁粉的干燥管除去氧气和水。
课堂考点探究
例6 根据图16-6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用A和D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在实验结束后,若先熄灭酒精灯,未及时将导气管从水 槽中取出,则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图16-6
课堂考点探究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
考点知识聚焦
考点一 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确认气体制取的化学反应原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选择什么药品、通过
什么反应来制取这种气体。
2.确认实验装置 (1)发生装置:根据反应所用药品的 状态 和 反应条件 选择,分为固体加热型和固液常温型。
(1)写出仪器的名称:D
,H

。 。 图16-1
(2)利用图中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字母,按字母顺序排列),所用药品是 (3)若补充一种仪器 中仪器还可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若用装置I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管进入。 (填仪器名称),再利用高锰酸钾以及图 (填“左”或“右”)端导

中考化学复习必考实验与考点

中考化学复习必考实验与考点

中考化学复习必考实验与考点学校的化学试验属于重点难点,所以我们必需把握好这部分内容才能保证化学得高分。

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中考化学必考的七大试验过程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马上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看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看试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状况。

2.试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试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留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试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马上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2.试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3.试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4.留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裂开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匀称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匀称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头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试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电解水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看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马上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看。

2.试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消失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

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消失淡蓝色火焰。

3.试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留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加导电性。

初中化学气体实验一览

初中化学气体实验一览

初中化学气体实验一览一、实验室制取气体时收集气体的方法初中化学气体实验一览1.排水法:(1)难溶或微溶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一般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尽量用此法,因为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纯度大,但含一定的水蒸气。

2.排气法:(1)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都可用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排空气集气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但所收集到的气体纯度不高。

注:A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集气瓶口即可,这样便于操作;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这样可充分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

B.集满气体的集气瓶,盖上毛玻璃片后,是正放在桌面上还是倒放在桌面上,取决于气体的密度,为了减少集气瓶内的气体向空气中扩散,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集满集气瓶后,盖上毛玻璃片,要倒置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在正放在桌面上。

二、收集气体时验满的方法(1)排水法:集气瓶里的水要装满,瓶口处不能留有气泡,倒立在水槽里,到集气瓶中的水完全排出为止。

(2)排空气法:要把验满的工具放在靠近集气瓶口处,不能放在集气瓶内。

三、气体的干燥与除杂气体的干燥原则: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硫酸铜固体、氯化钙固体作干燥剂。

(1)选择干燥剂:选择干燥剂要根据气体和干燥剂的性质,干燥剂不能与被干燥的物质反应。

(2)选择干燥装置:干燥装置由干燥剂的状态来决定。

干燥时,装置要么是“长进短出”要么是“大口进、小口出”。

气体净化除杂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不引进新的杂质。

除杂方法:酸性杂质用碱性试剂吸收,碱性杂质用酸性试剂吸收,或者用能与杂质生成沉淀或生成可溶性物质的试剂。

除杂顺序:一般来说,除杂在前,干燥在后。

氧气的制取2KClO3 =MnO2△=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1、实验操作步骤:①连:按要求把仪器连接好②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中考化学必须记住的7个实验过程,考前就该抓重点

中考化学必须记住的7个实验过程,考前就该抓重点

中考化学必须记住的7个实验过程,考前就该抓重点!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电解水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

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注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2024年中考化学关于气体制备与收集的实验

2024年中考化学关于气体制备与收集的实验

2024年中考化学关于气体制备与收集的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气体制备与收集的实验则是中考化学中的重要考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一主题,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学习气体制备与收集的实验。

气体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氧气用于医疗急救和金属切割,氢气用于填充气球和燃料电池等。

通过学习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我们不仅能够掌握实验技能,还能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物质的性质。

一、常见气体的制备1、氧气(O₂)的制备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有三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KMnO₄)、加热氯酸钾(KClO₃)和二氧化锰(MnO₂)的混合物、分解过氧化氢(H₂O₂)溶液。

(1)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实验装置包括: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棉花、导管、水槽、集气瓶等。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加热 2KCl +3O₂↑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作为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

(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这个反应在常温下就能进行,操作简便,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之一。

2、二氧化碳(CO₂)的制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CaCO₃)与稀盐酸(HCl)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aCO₃+ 2HCl =CaCl₂+ H₂O + CO₂↑实验装置一般采用“固液不加热型”,包括长颈漏斗、锥形瓶、导管、集气瓶等。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3、氢气(H₂)的制备实验室制取氢气通常用锌(Zn)和稀硫酸(H₂SO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 + H₂SO₄= ZnSO₄+ H₂↑该反应也是“固液不加热型”,装置与制取二氧化碳的类似。

二、气体制备的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发生装置可分为“固固加热型”和“固液不加热型”。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定律和气体反应的实验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定律和气体反应的实验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定律和气体反应的实验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定律和气体反应的实验气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状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了解气体的性质、定律以及气体反应的实验方法对于理解化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与气体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讨论。

一、气体的性质1. 可压缩性: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没有明显的吸引力,因此气体具有可压缩性。

当外界施加压力时,气体分子可以被压缩到较小的体积。

2. 可扩散性:气体分子具有运动能力,能够在容器中扩散、混合。

气体分子的速度与质量无关,只与温度有关。

3. 擦拭性:气体分子与容器内壁以及其他粒子之间碰撞时,不会产生摩擦。

这也是为什么气体没有固定形状的原因。

二、气体定律1. 法则一:玻意耳定律(Boyle定律)玻意耳定律描述了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压力与体积成反比的关系。

即P1×V1 = P2×V2,其中P1和V1是初始状态下的压力和体积,P2和V2是最终状态下的压力和体积。

2. 法则二:查理定律(Charles定律)查理定律说明了气体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体积与温度成正比的关系。

即V1/T1 = V2/T2,其中V1和T1是初始状态下的体积和温度,V2和T2是最终状态下的体积和温度。

3. 法则三:盖伊-吕萨克定律(Gay-Lussac定律)盖伊-吕萨克定律表明了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压力与温度成正比的关系。

即P1/T1 = P2/T2,其中P1和T1是初始状态下的压力和温度,P2和T2是最终状态下的压力和温度。

4. 法则四:亨利定律(Henry定律)亨利定律说明了气体在一定温度下溶解于液体中的数量与该气体的分压成正比。

即C=k×P,其中C为溶解度,k为比例常数,P为气体的分压。

三、气体反应的实验1. 加热反应管加热反应管是常用的气体反应实验装置之一。

在加热反应管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颜色的变化、气泡的生成以及气体体积的变化等。

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实验室制取气体

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实验室制取气体

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实验室制取气体
中考网整理了关于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实验室制取气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实验室制取气体
(1)判断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2)判断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和是否能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3)长颈漏斗+锥形瓶的装置气密性检查:用弹簧夹夹住另一端的导管口,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若液面不下落,而是在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4)排水集气法: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优点是较为纯净,缺点是不够干燥
(5)排空气法:收集可溶于水,又不易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优点是干燥,但不够纯净
另外,若制取一种气体有多种方法,尽量选择不需加热的,这样既操作简单,又符合节约能源的实验原则
(6)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均放在瓶口
(7)检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复燃;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均为化学变化
相关推荐:。

中考化学常识:怎样掌握气体相关的实验

中考化学常识:怎样掌握气体相关的实验

中考化学常识:怎样掌握气体相关的实验
精灯,以免发生水槽里的水逆流进入试管发生事故。

再如,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以防爆炸伤人。

另外,从心理上,要情绪稳动,克服恐惧感,才能使实验紧张而有序,动作和谐、连贯。

千万不要喧哗、嬉闹,实验环境杂乱、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

做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较大型气体实验,组装仪器时应从左向右,先装氢气发生器,再装加热氧化铜的装置,最后用导气管连接它们。

经过检查证明气体流向畅通,才能装进药品做实验,不要急于求成。

实验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先通氢气,排净整个装置里的空气,再加热氧化铜,看到明显实验效果后,移开加热的酒精灯,继续通氢气直到冷却。

2019中考化学辅导资料之气体的实验精品教育.doc

2019中考化学辅导资料之气体的实验精品教育.doc

中考化学辅导资料之气体的实验怎样掌握气体的实验?初中化学实验中包括了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和试验氢气还原性等气体实验。

许多学生做气体实验时,常常感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难于控制。

这与气体反应速度较快,实验准备工作不够,操作动作不协调等有关。

做气体实验最怕的是实验未完成而气体断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把制气体的药品放得够用或略有剩余。

例如制氧时,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高锰酸钾准备足量。

制氢时,把锌粒准备过量,盐酸或稀硫酸放在手边,以备气流不足时,随时增添用。

另外要注意的是,做气体实验前,认真检查气密性,以防实验过程中漏气。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前,应该把准备集气用的集气瓶,分别充满了水,并倒扣在水槽的水面下。

不要等到该收集时,再向集气瓶中注入水既耽搁了时间,又白白放走不少气体。

另外,水槽里盛的水不能太多,一般以半槽为宜。

不然,当排水集气时,集气瓶里的水进入水槽面使水溢出。

为了便于集气,最好在水槽里放进集气瓶座,把充满水的集气瓶放在瓶座上,这样,可以腾出一支手来做其他操作。

还需注意导气管是否能灵活移动,如不够灵活,应该找找原因,并进行调整或更换。

做气体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一定要注意安全。

例如,在收集完氧气后,要先把导气管从水面取出,再移开加热用的酒精灯,以免发生水槽里的水逆流进入试管发生事故。

再如,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以防爆炸伤人。

另外,从心理上,要情绪稳动,克服恐惧感,才能使实验紧张而有序,动作和谐、连贯。

千万不要喧哗、嬉闹,实验环境杂乱、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

做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较大型气体实验,组装仪器时应从左向右,先装氢气发生器,再装加热氧化铜的装置,最后用导气管连接它们。

经过检查证明气体流向畅通,才能装进药品做实验,不要急于求成。

实验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则,先通氢气,排净整个装置里的空气,再加热氧化铜,看到明显实验效果后,移开加热的酒精灯,继续通氢气直到冷却。

中考化学必考的七大实验过程,收藏!

中考化学必考的七大实验过程,收藏!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电解水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

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注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四、木炭还原氧化铜1.操作步骤: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总结(三大气体)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总结(三大气体)

「初中化学」实验知识总结(三大气体)一、气体的制取、净化和除杂初中化学中的实验组合题一般以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大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或迁移应用其原理和性质的实验为主线,将许多仪器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实验装置图,再根据要求进行实验。

1.气体制取的仪器组合顺序制备纯净干燥气体的步骤是:实验仪器组装公式:气体发生装置—除杂质装置—干燥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尾气处理⑴ 制气装置的选择:A 所需药品的状态;B 反应条件⑵ 集气装置的选择:A 气体的溶解性;B 气体的密度⑶ 除杂质的试剂和干燥剂的选择:实验室制取的气体常常有酸雾或水份。

酸雾可用水、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或饱和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水份可用干燥剂如: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水硫酸铜(中性)等除去(1)酸性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2)碱性干燥剂(NaOH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除杂的方法:A 水吸收法: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用水吸收。

(如HCl)B 酸碱吸收法:酸性气体杂质用碱性试剂吸收。

(如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HCl。

)C 沉淀法:将杂质气体转变为沉淀除去。

(如用澄清石灰水除CO2)D 固化法:将杂质气体与固体试剂反应生成固体而除去。

(如除去O2用灼热的氧化铜)E 转纯法:将杂质转化为所需气体。

(如除去CO中的CO2,可将气体通过炽热的炭粉)气体除杂的原则:不减少被净化气体的质量,不引进新的杂质。

气体除杂的注意事项:A 选择除杂试剂:一般只能跟杂质起反应,而不能与被净化的气体反应。

B 除杂务尽:选择除杂试剂要注意反应进行的程度。

(如除去CO2时用氢氧化钠溶液比用澄清石灰水要好。

因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比氢氧化钙要大很多,因此其溶质质量分数较大。

)C 有许多杂质要除去时,要注意除杂的顺序。

一般来说,杂质中有许多酸性杂质时,先除酸性较强的杂质;而水蒸气要放在最后除去除去杂质和干燥的装置一般用洗气瓶或干燥管。

2021年中考化学必考的七大实验过程

2021年中考化学必考的七大实验过程

2021年中考化学必考的七大实验过程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电解水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

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注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常识:怎样掌握气体相关的实验初中化学实验中包括了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和试验氢气还原性等气体实验。

许多学生做气体实验时,常常感到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难于控制。

这与气体反应速度较快,实验准备工作不够,操作动作不协调等有关。

做气体实验最怕的是实验未完成而气体断源,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把制气体的药品放得够用或略有剩余。

例如制氧时,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高锰酸钾准备足量。

制氢时,把锌粒准备过量,盐酸或稀硫酸放在手边,以备气流不足时,随时增添用。

另外要注意的是,做气体实验前,认真检查气密性,以防实验过程中漏气。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前,应该把准备集气用的集气瓶,分别充满了水,并倒扣在水槽的水面下。

不要等到该收集时,再向集气瓶中注入水既耽搁了时间,又白白放走不少气体。

另外,水槽里盛的水不能太多,一般以半槽为宜。

不然,当排水集气时,集气瓶里的水进入水槽面使水溢出。

为了便于集气,最好在水槽里放进集气瓶座,把充满水的集气瓶放在瓶座上,这样,可以腾出一支手来做其他操作。

还需注意导气管是否能灵活移动,如不够灵活,应该找找原因,并进行调整或更换。

做气体实验和其它实验一样,一定要注意安全。

例如,在收集完氧气后,要先把导气管从水面取出,再移开加热用的酒精灯,以免发生水槽里的水逆流进入试管发生事故。

再如,点燃氢气前,
一定要检验纯度,以防爆炸伤人。

另外,从心理上,要情绪稳动,克服恐惧感,才能使实验紧张而有序,动作和谐、连贯。

千万不要喧哗、嬉闹,实验环境杂乱、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

做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较大型气体实验,组装仪器时应从左向右,先装氢气发生器,再装加热氧化铜的装置,最后用导气管连接它们。

经过检查证明气体流向畅通,才能装进药品做实验,不要急于求成。

实验过程,要严格遵守操作规那么,先通氢气,排净整个装置里的空气,再加热氧化铜,看到明显实验效果后,移开加热的酒精灯,继续通氢气直到冷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