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 专题10 资源与环境 专题精练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环境管理和资源问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环境管理与资源问题1、当今世界水污染日趋严重,各国都在采用各种措施和技术,减少排污量,以保护水资源环境。
污染厂家则在政策和环保压力下通过技术投入,降低排污成本和排污量,同时大大促进了水环境的保护。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注:图中MAC2——污染控制技术较高时期,MAC1——污染控制技术较低时期。
(1)近些年来“太空水”“纯净水”走俏家庭,主要原因是什么?(2)水污染项目中的氮、磷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3)水污染的后果有哪些?(4)污水处理需要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技术保证,由图看出,通过 ,使排污者实际所承受的费用降低。
在一定的排污收费标准下, 的潜力越大, 所得到的费用节省也越大。
排污收费客观上起到了的作用。
解析:第(1)题,由于水污染问题严重,人们担心饮用被污染的水会给健康带来危害,所以购买“太空水”“纯净水”的人越来越多。
第(2)题,水污染中的氮、磷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农业污水以及工业污水。
第(3)题,水污染会导致水质下降,可用水减少,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不良后果。
第(4)题,由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污染控制技术革新,企业污水排放量减少,使排污者实际所承受的费用降低,所以排污收费客观上起到了激励污染企业不断革新技术的作用。
答案:(1)水污染严重。
(2)生活、生产污水,农业化肥、农药随径流进入水体。
(3)水质下降,可用水减少,影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合理即可)(4)污染控制技术革新污染控制技术革新排污者激励污染企业不断革新技术2、河南省鲁山县(地处豫西暴雨中心)境内的沙河是淮河流域颍河的一条重要支流,也是当地最大的一条排泄河道,河道两岸优质细密的河沙是理想的建筑材料,畅销于郑州、许昌等地。
20世纪60年代,为了防风固沙,沙河两岸栽种了成片的杨树、柳树和槐树。
但最近十几年,疯狂采砂致林地尽毁,农田面目全非,道路被毁,水井干涸。
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10 环境保护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限时集训(十)(限时:45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156页)一、选择题湖泊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叶绿素是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分,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浮游植物门类都含有的叶绿素类型,因此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成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
下图是2012-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某湖泊不同区域的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曲线。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该湖泊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7月该湖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B.北部湖区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南部湖区C.湖心区水体富营养化季节变化小D.冬季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空间差异大2.根据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推测该湖区周围的人类活动集中分布于( )A.西南地区B.东南地区C.南部地区D.北部地区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季叶绿素a含量高是因为水温高,利于藻类繁殖②夏季风导致藻类植物漂向北部使北部湖区叶绿素a含量高③疏通河道,增加湖水流动性可有效缓解湖泊富营养化④扩大湖泊水产养殖规模,既可缓解湖泊富营养化,又可增加经济收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
B 2。
D 3。
A [第1题,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成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根据图示曲线,该湖泊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点为北部湖区富营养化程度高于南部湖区,B正确。
7月该湖水体富营养化较轻,10月最严重,A错误。
西南区水体富营养化季节变化小,C错误。
冬季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空间差异小,D错误。
第2题,根据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湖泊东北区、西北区的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推测该湖区周围的人类活动集中分布于北部地区,D对.其他地区富营养化程度较轻,A、B、C错。
第3题,夏季叶绿素a含量高是因为水温高,利于藻类繁殖,①对.夏季风导致藻类植物漂向北部使北部湖区叶绿素a含量高,②对。
疏通河道,增加湖水流动性可有效缓解湖泊富营养化,③对。
扩大湖泊水产养殖规模,会加重湖泊富营养化,④错。
2020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与检测:(十) 资源与环境
专题跟踪检测(十)资源与环境A级——基础提速练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
下图为1960~2012年西安市逐月最大连续不降水日数与雾霾出现次数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与10月份最大连续不降水日数较少而雾霾出现次数迅速增多的原因无关的是() A.大规模燃烧秸秆B.连续阴雨天气C.气温下降明显D.西北风势力强2.12月份出现雾霾次数最大值的原因是()A.对流层大气运动强烈B.大面积燃煤取暖C.交通工具出行频次高D.城市热岛效应强3.西安市为减少年雾霾天气出现次数可采取的措施是()A.全部关停重度污染企业B.禁止私家车的使用C.进行产业结构调整D.鼓励分散供暖解析:1.D 2.B 3.C第1题,10月份正值西安郊区秋收季节,农民大规模燃烧秸秆,增加了大气中的凝结核;10月份“华西秋雨”带来了连续阴雨天气,为大气增加了水汽;气温下降使大气中的水汽容易冷凝;西北风势力强,有助于污染物的扩散,不利于形成雾霾天气。
第2题,对流层大气运动强烈,可促使污染物扩散,而12月份逆温天气多,大气层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正值寒冷季节,大面积燃煤取暖排放了大量污染物;冬季出行不便,故12月份的交通工具出行频次与其他月份相比,并不会明显增多;城市热岛效应强,有助于城市污染物向郊区扩散,从而减轻城区污染。
第3题,全部关停重度污染企业与禁止私家车的使用显然不符合目前的发展现实;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重度污染企业的数量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分散供暖会加重污染,集中供暖可提高燃煤效率,实现污染物集中排放和处理。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自然选择,读传统经济流程和循环经济流程图。
回答4~5题。
4.两种经济流程的最大区别是()A.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数量不同B.从自然中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C.产品的经济效益不同D.投入的多少不同5.在循环经济流程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的影响应()A.从资源开发环节评估B.从产品生产过程评估C.从废弃物排放情况评估D.从产品的整个生产周期评估解析:4.A 5.D第4题,传统经济流程直接向自然界排放废弃物,循环经济流程虽然也有废弃物排放,但绝大部分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回收再利用。
2020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课件)专题十 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共89张PPT)
“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得出:人类干扰活 动大幅减少,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 的恢复与扩展。第(2)题,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是道路建 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同时该题考查了人类活动 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宗旨是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创造 更合适的生态环境。
答案:(1)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 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 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 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 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❷。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❸(下 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❹。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 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 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2)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 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 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 查主要是以区域 图为载体,结合图文材料,重点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的原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尝试作答】(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 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 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 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 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 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 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 境变化。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附解答 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12区域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01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1土地退化考查角度1▶以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考查土地资源的退化(2019年全国Ⅲ卷)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
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由材料“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可知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
第3题,由前两题的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不会主要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由题干“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可知,该地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气温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
答案▶ 1.A 2.D 3.C考查角度2▶以河流水文特点为背景,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1~3题。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练习
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构建网络整体认知考点一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考情报告] 区域自然资源的分布、开发条件、开发措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多以区域图、文字材料(相关热点新闻)为背景,图文结合,侧重考查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以综合题考查为主。
(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埃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错误!错误!(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题附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环境保护练习附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新华社报道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
据此回答1~2题。
1.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2.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A.河南省B.山东省C.四川省D.吉林省1.B 2.D[目前社会上广泛使用的购物袋属于一次性塑料袋,丢弃后会产生“白色污染”,而用玉米叶子加工、编织成的购物袋易分解,可减轻“白色污染”。
松嫩平原是我国玉米最主要的产区,吉林省是玉米的最大产地。
](二)全球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氧化亚氮等,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自工业革命以来呈上升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上述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B.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C.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D.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2.上述温室气体除能导致全球变暖外,还可能造成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有()①臭氧层的破坏②酸雨③城市热岛环流④湖水富营养化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1---3.C .A .B[第1题,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并把大部分的热量还给地面,使得地表温度不致下降很多,因此温室气体增多会导致全球变暖。
第2题,温室气体还导致臭氧层破坏,形成酸雨。
第3题,全球变暖会使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上升。
](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包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今天我们回忆2014年7月24日,“绿色北京,低碳生活”大型公益活动暨“北京十大绿色榜样评选”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颁奖典礼。
该公益活动旨在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据此回答1--2题。
1.“绿色北京,低碳生活”的主旨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C.扩大绿地面积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2.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最有利于改善北京的()A.大气质量B.交通C.水质D.水土流失1.B 2.A[第1题,“绿色北京,低碳生活”是善待自然的做法,能够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统一。
第2题,首钢对所在地区大气、水源会造成污染,此外还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城市交通紧张,但最严重的还是大气污染,因此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二)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1---2.C .B [第1题,材料中有“农作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等信息,说明当地以牧业为主,草地变旱地,牧场超载,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第2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区由于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形成。
该地区应为非洲的热带草原区,人类的过垦、过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人口激增是主要原因。
](三)“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主要应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
【2020地理高考二轮专题】环境保护共62页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教程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检测
专题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干热岩是一种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埋深数千米,其温度一般大于200 ℃。
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的方式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可能为我国干热岩资源富集区的是()A.青藏高原B.长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D.黄土高原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干热岩是一种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其热量来自地球内能,所以地壳活跃地区干热岩资源富集.青藏高原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最可能为干热岩资源富集区,故A项正确。
2.干热岩发电()A.季节性强B.技术要求低C.大气污染严重D.有利于改善环境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干热岩埋深数千米,技术要求较高,B项错误;干热岩利用过程中,处于封闭循环系统,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储量大、安全性好、热能连续不受季节制约、利用率高等特点,A、C两项错误,D项正确。
(2019·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太阳能光热电站目前最为流行的有塔式(图一)和槽式(图二)两种。
据此回答3~5题.3.市场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东北平原B.黄土高原C.柴达木盆地D.长江三角洲答案D解析四个地形区中电力需求量最大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
4.槽式与塔式比较,槽式主要特点是()①可集中布置也可进行分块布置②误伤途经飞鸟③反光镜角度调整技术要求高④投资成本低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答案D解析槽式光热电站对地形要求低,平地可集中布局,规模可大可小,地形有起伏地区可分散布局,技术要求低,投资少。
塔式光热电站要求地形平坦,集中布局,反光镜要把光线集中到高塔的锅炉处,技术要求高,且会误伤途经的飞鸟。
5.太阳能发电与风能发电相比,太阳能发电最大的不同点是()A.受季节影响B.受天气影响C.受地理分布影响D.受昼夜交替影响答案D解析太阳能发电与风能发电相比,共同点是受季节、天气、地理分布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精练/通夯基增分之道/(2019·自贡二模)20世纪5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将石油、天然气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荣,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天然气资源开始趋向枯竭,荷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业人口陡升的困境。
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城市会出现“荷兰病”的是( )A.株洲B.桂林C.拉萨D.鞍山解析由题干中“荷兰病”的定义可知,会出现“荷兰病”的城市为资源型城市。
株洲位于京广线和湘黔线的交会处,是在铁路枢纽上发展起来的;桂林是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拉萨是在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鞍山是在铁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铁城,故四个城市中只有鞍山符合。
答案 D2.这类城市要避免“荷兰病”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关停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B.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C.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D.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解析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不能一刀切地关停资源型产业,所以A项叙述符合题意。
答案 A3.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 )①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区域优势。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落后,是人口的主要迁出地,且第一产业产值较第二、三产业低,故应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量人口迁入和大规模开发油气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
答案 A(2018·海南地理)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
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
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4~5题。
4.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植树种草可以扩大植被覆盖率,能够提高植被保持水土的功能,有利于固定表土;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 A5.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
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解析河流水位越低,放水冲沙效果越好;放水强度越大,冲沙效果越好。
答案 D(2019·武昌调研)下图为“海河流域水系图”,下表为“海河与珠江水文水系特征对比表”。
据此回答6~7题。
6A.流域气候大陆性较强B.河流长度短,流域面积小C.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耗水量大D.调水工程使河流径流量减小解析海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为大陆性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小于珠江流域,故选A。
答案 A7.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河流域出现许多水库,这些水库的作用主要有( )①保障城乡用水②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③实现水能开发,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④减缓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⑤大坝拦截泥沙,从根本上减少水土流失⑥提高河道的通航能力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解析海河流域位于我国华北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工农业需水量大,易出现旱涝灾害,故水库的主要功能应为蓄水,以保障城市用水及减缓干旱的影响;同时调蓄河流洪峰,防治洪涝灾害。
该流域地势较和缓且水量不大,不利于水能开发与水运。
大坝能拦截泥沙,但不能减少山区水土流失。
答案 A(2019·湖南岳阳第二次质检)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
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
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
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8~10题。
8.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解析读图可知,塞罕坝位于42°N附近,与长白山中部纬度相同,属于我国中温带地区,再加上其海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其主要树种应该是针叶林,C项正确;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我国降水较多的暖温带地区,A项错误;常绿硬叶林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的主要树种,B项错误;常绿阔叶林分布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亚热带地区,D项错误。
答案 C9.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解析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水分条件较差,A项正确;南坡是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暴雨频率较高,冲刷侵蚀较强,土层较薄,B项错误;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昼夜温差较小,且昼夜温差对造林没有太大的影响,C项错误;塞罕坝荒山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受低温冻害影响较小,D项错误。
答案 A10.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有( )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解析塞罕坝林场是人工造林形成的,其树种相对比较单一,A项错误;该林场位于京津地区西北方向,冬季时西北季风经过森林之后,风速减小,风中携带沙尘部分沉降,可减轻风沙对京津地区的影响,B项正确;林场可以对当地起到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作用,C项错误;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缓解全球变暖趋势,但这不是针对京津地区起到的环境作用,D项错误。
答案 B(2019·合肥二模)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
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
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
据此完成11~13题。
11.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冰雪融水C.河流水D.地下水解析根据材料,湖泊群的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地下水,D项正确;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河流水的季节变化大,A、B、C三项错误。
答案 D12.图中湖泊旁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 )A.黑河洪积扇B.北大山C.石羊河洪积扇D.湖泊群枯水期湖滩解析该地区盛行西北风,图中湖泊旁高大沙山的沙源主要来自位于其西北方的黑河洪积扇,A项正确,B项错误;石羊河洪积扇位于沙山的东南方向,沙山形成主要受偏北风影响,C项错误;湖泊群水量稳定,没有明显枯水期,D项错误。
答案 A13.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生态移民②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③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④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⑤从黑河跨流域调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生态移民,减轻环境压力,①正确;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保护生态环境,②正确;变天然放牧为舍饲畜牧业,减少植被破坏,③正确;森林耗水量大,干旱区不适宜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④错误;黑河水量小且不稳定,不适宜从黑河跨流域调水,⑤错误。
答案 A14.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
闽东南是福建省经济重心,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丘陵区,土壤以花岗岩性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薄,细碎岩石颗粒较多。
(1)简述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年内变化特征。
(2)分析闽东南7月份降雨侵蚀力较5-6月份低的原因。
(3)推测8月份降雨侵蚀力升高的原因。
(4)指出闽东南地区可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
解析(1)结合图示材料可知,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年内变化特征主要从季节变化、双峰特征及集中月份进行分析。
(2)原因主要结合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进行分析。
(3)主要从台风雨的次数与降雨强度等角度进行分析。
(4)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大,加上当地土质、地形、植被的影响,易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1)关系: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年内变化特征:两者年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时间均呈双峰变化规律(或呈M型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5-8月份,8月份降雨侵蚀力最大,6月份次之。
(2)5-6月份,东南季风逐渐增强,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进入雨季,降雨量大、时间长,导致降雨侵蚀力增大;7月份,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雨量减少,降雨侵蚀力随之减小。
(3)8月份,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受台风雨影响,降水量大且多暴雨,降雨侵蚀力达到峰值。
(4)水土流失。
闽东南多山区,地形崎岖,坡度陡;降雨量大且集中,降雨侵蚀力强;不合理开发山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土层薄,土质疏松,土壤极易遭受侵蚀,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15.(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腹地,历史上有水道与罗布泊相连(如图)。
国家测绘总局1959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台特玛湖面积达183 km2。
随着中上游社会经济用水需求的剧增,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干涸并露出坚硬的钾盐壳,台特玛湖成为塔里木河的尾闾湖。
10年后,台特玛湖消失,随之消失的有湿地和湿地生物,居民也相继搬离。
1991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成立,经过多次生态输水,2017年台特玛湖湿地总面积达511 km2,形成一个大淡水湖,湖泊生态迅速恢复。
但台特玛湖已不能再为罗布泊生态给水。
(1)分析20世纪后期台特玛湖消失时间晚于罗布泊的自然原因。
(2)推测罗布泊地区钾盐壳的形成过程。
(3)简述台特玛湖恢复的意义。
解析(1)从图中水系组成分析,台特玛湖位于罗布泊上游,来自南侧昆仑山的冰雪融水相对充足;从昆仑山汇入台特玛湖的河流比注入罗布泊的河流短,因此,河水蒸发和下渗的损耗也相对较少;台特玛湖海拔较低,水位低至不能外流时,罗布泊就失去水源而干涸;当罗布泊完全干涸时,台特玛湖变成塔里木河的尾闾湖,干涸的时间晚于罗布泊。
(2)钾盐的源头来自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的岩石,因外力风化、侵蚀,含钾的岩石被分解,钾溶于径流最后汇聚到罗布泊中;伴随着湖水不断蒸发,湖中钾盐含量不断增加,并随地表水大量渗入湖底;后期湖泊消失,干涸的湖底形成钾盐壳。
(3)台特玛湖恢复,增加了塔里木河流域的湿地面积,改善了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周边土壤水分增加,抑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较广阔的水域,形成水生动植物与鸟类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差,改善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