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推荐】-2019新学期新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及答案[推荐] (2)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
..无风镜未磨..秋月两.相和.,潭面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重点诗句品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1.李白“诗仙”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配套课后作业17 古诗三首
17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
..无风镜未磨..秋月两.相和.,潭面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阅读能力大提升三、重点诗句品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思维创新大拓展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1.李白“诗仙”2.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7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17.古诗三首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ōng duàn( ) chǔ guó( )
xià zhì( ) gū dú( )
yǐn shí( ) yáo yuǎn( )
nián chū( ) jìng zi( )
二、比一比,再组词。
{未( )末( ) {磨( )摩( )
{银( )根( ) {盘( )盎( )
{饮( )炊( ) {初( )叨( )
三、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朝的 ,他被称为“ ”,与杜甫齐名。
2.《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西湖神韵的两句诗是“ , ”。
“西子”
即 。
3.《望洞庭》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洞庭湖色彩之美的诗句是“ , ”。
4.《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都是描写 的诗。
四、先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
,。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本诗描写的
是,表达了诗人之情。
2.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湖的?用原句回答。
五、先默写古诗《望洞庭》,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洞庭
,。
,。
1.诗中采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把
比作。
2.诗中描写的是景色。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一、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词语。
zhōng duàn qīng chǔ gū dúyáng fān yín pán yáo yuǎn2.读拼音,写同音字组词。
(1)jìng 铜()究()()赛(2)duàn ()定()落()炼(3)wèi ()来香()座()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望:①向远处看②拜访③希望④声誉望天门山( ) 喜出望外( )名望极高( ) 探望故人( )(2)欲: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将要随心所欲( ) 食欲旺盛( ) 摇摇欲坠( )二、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天门”指_________;“楚江”指_________(2)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两句诗采用了__________手法;“西子”指__________。
(2)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两句诗采用了__________手法;“遥望”指__________。
(2)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连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十七课 古诗三首(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拼一拼,写词语。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zhìcǐgū fān yǐn jiǔ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chū qíng jìng zi wèi mòyáo wàng yín pán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比一比,组词语。
亭________ 挺________ 潭________停________ 庭________ 淡________累________ 音________ 胡________螺________ 谙________ 湖________3.查字典填空。
(1)“厌”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螺”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4.《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 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 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 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对这句理解正确的是()(多选)A. 这句写的是: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B. 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练习及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首古诗感情真挚,朗读时要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并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山行赠刘景文远上/寒山/石径斜,荷尽/已无/擎雨盖,白云/生处/有人家。
菊残/犹有/傲霜枝。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年/好景/君须记,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背诵课文。
背诵时,可以抓住关键词语,结合文中的插图,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这样能更好地背诵古诗。
(3)默写《山行》。
默写时,注意古诗的格式,每句居中写,标点不要遗漏。
“斜”的右边是“斗”,不要写成“十”;“停”不要写成“亭”;“坐”不要写成“座”。
2.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从《山行》一诗中的“寒山(深秋时节的山)”“霜叶(秋霜打过的枫叶)”可以看出是秋天。
从《赠刘景文》中的“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傲霜(傲霜斗寒)”“橙黄橘绿(橙子、橘子成熟)”可以看出是秋天。
从《夜书所见》第二句中的“秋风”可以知道是秋天。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我)停下车子不走了,因为太喜欢这明称的城体,经状富打过的概叶,比二月里的外花还要红艳。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练习题(附详细答案)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增加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的练习题,并给出详细答案。
一、阅读短文,选择正确答案。
秦风里的古诗属于( )。
A.抒发心情的诗歌B.描述风景的诗歌C.描写人物的诗歌选:B分析:秦风是写风景的诗歌。
答案解析:根据课文中所学到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秦风属于描述风景的诗歌。
因此,选B。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T)误(F)。
( )秦风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
( )秦风里的《蝉》这首诗是描写动物的。
( )《静夜思》是作者王之涣的自述。
( )《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的美景。
答:F、F、T、T分析: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判断。
答案解析:秦风是一种诗歌的体裁,不是特指某位著名的诗人,因此第一题判断为“误”。
秦风中的《蝉》是描写某种昆虫的,不是动物,所以第二题判断为“误”。
《静夜思》是作者李白的作品,不是王之涣的,因此第三题判断为“真”。
描绘夕阳的一句诗适用于《登鹳雀楼》的描述,所以第四题判断为“真”。
三、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1.《蝉》诗中提到了蝉在哪里鸣叫?答:草的深处。
分析:通过诗句“在涧之深处,有蝉在鸣吟”,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解析:蝉在涧的深处鸣叫,不是草的深处。
因此,答案为“错误”。
2.《静夜思》的作者是谁?答:李白。
分析:根据课文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李白创作的。
答案解析:《静夜思》的作者是李白,因此答案为“李白”。
3.《登鹳雀楼》这首诗写的是哪一座建筑?答:鹳雀楼。
分析:根据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解析:《登鹳雀楼》这首诗写的是鹳雀楼,因此答案为“鹳雀楼”。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回答了课后练习题中的问题。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ɡū fān() mínɡ jìnɡ() yín pán()duàn kāi() dānɡ chū() yáo yuǎn()二、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相宜.(yíyì)家庭.(tín tíng)至.于(zìzhì)清楚.(cǔchǔ)三、给句中的加点字注音。
1.这个淘气的小男孩拿着水彩笔在桌上涂抹.(),妈妈只好用抹.()布擦干净。
2.奶奶请工人把这个石磨.()清洗和打磨.()一下。
四、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山色空蒙..雨亦奇()A.云雾迷茫的样子。
B.空空荡荡的样子。
2.碧水东流至此回...()A.回到这里。
B.到这里回还。
五、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的“西子”指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突出了西湖的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西湖______天和______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六、根据意思或图片写诗句。
1.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打磨的铜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情境写诗句。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三首诗组成,都是描绘祖国山河美好,赞美大自然美丽风光的古诗。
《望天门山》写的是天门山与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汹涌的江水原先被天门山阻挡,现在天门一开,就像万马奔腾一样,一起喷涌而出。
(山的雄奇)滔滔碧水在李白看来,尽管能够将大山冲开,但是它却不得不在天门山脚下放慢了脚步,被迫回旋,在山脚下发出了震天的响声,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水的壮阔)诗人感觉自己不是乘着帆船而来,而是驾着云朵从天边而来,在这无比壮观的自然景象面前,诗人全然不觉得自己渺小,而是跟它们相提并论了,这就是才华横溢、气度超凡的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显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夜幕刚刚降临,月亮慢慢升起,洞庭湖上没有一丝风,显得那么平静,那么悠闲。
抬头,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把它皎洁的光轻轻柔柔地洒在了湖面上,湖水就泛起淡淡的波光……二、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的东梁山和西梁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
一叶孤舟从天水相接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平滑光亮。
17-古诗三首(试题)三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含答案、解析)
1.喜爱和赞美
2.C
3.争啄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详解】
《钱塘江春行》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所以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钱塘江的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
1.扌5 ③ ② ④ ①
2.B
3.天晴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是另一番奇妙景致。
【分析】
1.本题考查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抹”部首是“扌”,书写笔画:横、竖钩、提、横、横、竖、撇、捺。
抹零头:解释是付款时只付整数,免付零头。抹:去掉,除去。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学生可据此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如: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的注意力。
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2)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5.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
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
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2019部编)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课后习题及答案
1、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山深远,石径曲长,白云袅袅,人家暖暖,一驱深秋清冷之意。
后两句写出的枫林比二月春花还艳丽,使诗人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从“寒山”和“霜叶”这两个词不难看出古诗写的就是秋天的景色。
《赠刘景文》前两句写景,虽“荷”已“尽”,“菊”也“残”,但傲然挺立的“霜枝”给诗中的秋添了一份无畏的气概。
后两句诗人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勉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的“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别于前两首诗。
诗的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
梧叶摇落、江上秋风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
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孤寂无奈。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基础再现。
1.看拼音,写词语。
chǔ jiāng gū fān jìng zi duàn kāi yín pán ()()()()()2.查字典填空。
“欲”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欲”在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副词,将要。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山雨欲来风满楼。
()(2)欲把西湖比西子。
()(3)小红上进心强,有强烈的求知欲。
()3.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①诗中“中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长江水的__________;“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突出表现了山势的__________。
②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句的意思是: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被长江水拦腰劈开的,碧水向东流到此,回旋澎湃B.诗中“断”“开”“流”“回”以及后两句的“出”“来”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水景物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天门山风景的喜爱之情C.这两句诗只赞美了长江水的巨大生命力(2)水光潋滟..雨亦奇..睛方好,山色空蒙①有些词语可以想象出优美的画面,看到“潋滟”能想到(),看到“空蒙”能想到(),通过这两个词语可以欣赏到西湖的美。
②对这两句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B.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C.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晴天景色的喜爱和对雨天景色的讨厌之情4.活学活用。
(1)在一篇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习作中,文文想引用一首古诗,下面最合适的是()。
A.《望天门山》B.《饮湖上初晴后雨》C.《夜书所见》D.《望洞庭》(2)我们一家去游览西湖,妈妈告诉我西湖又叫“西子湖”。
西子是古代的大美女,不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都是那么美,就像这时晴时雨的西湖一样。
【精品】2019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 课时作业及答案
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第二课时一、默写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三、按要求写诗句。
1.诗中写西湖晴天景色优美的句子是:。
2.诗中写西湖雨天景色美好的句子是:。
四、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第三课时一、默写古诗《望洞庭》。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写出。
1.湖光...。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三、写出诗人运用比喻的诗句,并写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第二课时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
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妙多娇。
三、1.水光潋滟晴方好。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一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一第1题【填空题】
多音字组词
中:zhōng ______ zhòng ______ 相:xiāng______ xiàng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根据《望洞庭》填空。
《望洞庭》中,诗人以“望”为观察点,描写了______、______相互辉映的景色,表现了诗人______之情。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景色。
诗的前两句分别写了西湖在______天和______天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景色,这是______写,后两句将西湖比作______,是______写,有实有虚,更加体现了______的娇美。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最新--2019新学期新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及答案【精编】(精品) (2)
17 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湖光...。
..无风镜未磨..秋月两.相和.,潭面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着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阅读能力大提升三、重点诗句品析1.根据诗意写诗句(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思维创新大拓展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1.李白“诗仙”2.所着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2019秋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名师版】
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019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7 古诗三首教案-作业及答案-教学反思-精品
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古诗三首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1.两岸青山
...。
....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湖光
...。
..无风镜未磨
..秋月两.相和.,潭面
二、我会填。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之情。
2.《望天门山》的作者,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3.《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所着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诗句品析
1.根据诗意写诗句
(1)《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西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闪闪,十分美丽的诗句是:“。
”
(2)《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描写雨中的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的诗句是:“。
”
2.根据意思写诗句。
(1)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2)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把《望洞庭》改写成一篇简短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一、1.(1)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
出:突出,出现。
(2)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2.(1)湖面的光芒。
(2)指湖光和秋月。
(3)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4)指湖面。
(5)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二、1.宋苏轼雨天喜爱和赞美
1.李白“诗仙”
2.所着的一首山水小诗,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三、1.(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1)遥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四、
《望洞庭》改写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大诗人刘禹锡乘着马车去来到了洞庭湖边。
刘禹锡静静地站在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月光洒在洞庭湖湖面上,那皎洁的月光和
洞庭湖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色。
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诗人远远望去,在皓月银辉下,湖中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白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刘禹锡被眼前这美景陶醉了,于是诗兴大发,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