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课时主题欣赏与设计课型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课时学习目标(1)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运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2.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特征,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1、2、3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设计了欣赏和设计两个部分的内容。
首先着重让学生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再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图形的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5.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自主探索(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我来说一说上面的图案可以怎样得到?选择其中一幅说一说。
我选的是第()个图案。
我的方法:同伴选的是第()个图案,同伴的方法:教师活动11、教师巡视课堂组织。
2、引导学生理解复杂图形是简单图形通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做成的。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图案的欣赏,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判断每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变换出来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环节二:交流汇报(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1、小组交流(1)说说我的方法。
(2)听听组员的想法。
(3)组内交流。
新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第二单元比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总复习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11课时第二单元比例…………………………………………… 8课时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6课时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7课时数学好玩………………………………………………… 4课时整理与复习………………………………………………… 2课时总复习………………………………………………… 28课时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
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体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主要知识点:掌握第三单元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重要公式和定理: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公式和定理。
3. 难点解析: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通过课堂提问、小测验、练习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将充分利用。
2. 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如数学学习网站、数学教育论坛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3.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些教学工具或教具,辅助教学。
七、教学时间安排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建议每个课时分配相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和学生思考的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适当增加课时和教学力度。
同时,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教学时间安排。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图形的运动,包括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的变换方式。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进一步掌握这些图形运动的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也能够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学会用这些方式进行图形变换。
2. 能够灵活运用图形运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3. 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想象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的特征。
2. 学会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方式进行图形变换。
教学难点:1. 能按要求画出一个基本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图形的基本属性和简单的图形变换,对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图形的运动特征和变换方式。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也在逐渐发展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想象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展示一些具有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特征的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它们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教学内容呈现:教师依次介绍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特征。
例如,教师说:“轴对称是指图形可以通过一个轴线将图形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对称一致。
平移是指图形在平面上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整体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旋转是指图形绕一个中心点旋转一定角度,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
放大与缩小是指图形按比例增大或缩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学法:课件演示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水彩笔、可旋转三角形纸片的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几天风大,看到好多小朋友在操场上玩这个(出示自制小风车),有风的时候它会怎么样?(旋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旋转。(板书一半课题:旋转)
二、动手操作体会方法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问题1:这里还有一个空白的钟面,想象一下,指针如果从“6”到“9”,你知道是怎么旋转的吗?一边演示一边说。
问题2:指针只能从“6”顺时针旋转到“9”吗?一边演示一边说。问题3:同学们又是怎么知道是逆时针旋转270度呢?
二、课堂总结
三、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3、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法:演示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动手法教学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
3.欣赏: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三、设计图案。
1.说一说。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5页中的说一说的第1副图。
2.做一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5页中的说一说的第1副图。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6页第1、2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总复习一、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分为:1.数的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常见的量)2.数的运算(运算的意义;估算;计算与应用)3.代数初步(用字母表求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探索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通过系统地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数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对运算的理解,体会代数的思想,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空间与图形空间与图形有:1.图形的认识(线与角;平面图形;立体图形)2.图形与测量3.图形与变换4.图形与位置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系统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主要包括统计和可能性两部分知识。
本部分教材编排力图体现以下主要特点:1.注重使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2.注重体现统计、概率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四)实践活动解决问题不是单纯地解数学题,而是包括提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实施解决方案、直到最后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的一系列环节。
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之中,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机会。
二、总的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计算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三四单元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批注搭积木比赛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难点利用遮挡还原。
教学过程一、旧知迁移(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图(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开展比赛,激发学生(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学习兴趣。
(规则,无遮挡)(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从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3)画一画。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二、新知探究1.创设“比赛”情景二(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批 注 (2)画一画。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4)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5)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
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二、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
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北师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以长江或黄河为主题。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华儿女。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热爱长江与黄河,更要保护长江与黄河,让母亲河随着时代的变迁焕发出更迷人的风采。
长江之歌教材分析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清文章脉络,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听《长江之歌》。
3、说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4、师总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千米,注入东海。
与黄河一起被称为“母亲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大意。
1、轻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逐句读,注意从音准、停顿引导学生读通每个句子。
(3)同桌对读,读通句子。
(4)指名分小节读,教师相机指导。
2、再读课文,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什么?三、精读课文。
1、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1)自由读。
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2)交流: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北师大版(2011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2011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2011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这两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知识,对分数加法和分数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操作、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2个人,一共可以分给多少人?”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有3个分数,每个分数的分母是2,一共是多少?”引发学生对分数乘法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分数乘以一个整数的例子,解释运算规律。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旋转(一)、图形的旋转(二)、图形的运动和欣赏与设计四部分内容。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内容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旋转的知识和综合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设计美丽的图案。
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变换思想。
同时,六年级学生普遍具有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等特点,这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1.通过实例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审美意识。
2.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度数)。
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或旋转。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感知美、创造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方法。
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得到的新图形也可能不同。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最后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和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2.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设计美丽的图案。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拓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
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片剪一个任意的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
对学生设计的图案,只要基本符合要求,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分数除法》的第一、二小节。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分数除法的概念、运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特别是除数与被除数分数的转换。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小明买了一箱水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箱水果的1/6。
然后提问:如果小明只想知道每个小朋友分到这箱水果的1/3,他应该怎么算?2. 新课导入(15分钟)根据实践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两个分数除法的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两道分数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分数除法2. 内容:(1)分数除法的概念(2)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3)例题解析(4)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应用题:小明买了一箱水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得这箱水果的1/6。
如果小明想知道每个小朋友分到这箱水果的1/3,应该怎么算?2. 答案:(1)3/4 ÷ 2/3 = 9/8;5/6 ÷ 1/2 = 5/3。
(2)每个小朋友分到这箱水果的1/3,计算方法为:1/6 ÷ 1/3 = 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在课堂上的表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逆时针旋转。
小结:小旗绕中心点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
(二)实际操作.继续研究面的旋转三角形ABC旋转90度的图形(1)问题1:绕点A顺时针旋转90°.怎么画?需要注意什么?请利用三角板.在桌面上操作.并画在方格纸上。
(2)问题2:绕点B逆时针旋转90°.怎么画?需要注意什么?请利用三角板.在桌面上操作.并画在方格纸上。
(三)欣赏图案.感受旋转创造的美(1)动态呈现:菱形旋转、等边三角形旋转、圆形旋转。
(2)多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
(四)巩固练习观察教材第97页“回顾与交流”中第1题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2)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3)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的图4呢?试一试。
(五)布置作业:P31练一练1.2.3(六)一分钟测试:板书设计图形的旋转(二)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顺、逆)、角度小旗旋转的相同点:大小不变、点O是固定的.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教学反思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①师: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时针旋转90°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一活动中既利用了平移又运用了旋转把图①和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活动二课件出示(如图.三角形)师:你能将图形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然后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吗?同桌的同学合作在学习卡上的方格中.按照要求动手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尝试把变换的过程描述记录下来。
交流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
师生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图形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P33试一试备课时间:年月日上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本节主要是完成教材第97、98页中的“巩固与应用”。
北师大版(2011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2011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2011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对于分数的乘法和除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渐增强,适合进行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律,提高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律。
2.难点:理解和运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练习题目。
2.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解决问题。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欣赏与设计教案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欣赏与设计教案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欣赏与设计教案欣赏与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欣赏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作用并能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在设计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结合欣赏与制图安排过程,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欣赏图案。
1.看一看:出示课本的教学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议一议:看到这些图案,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怎样组成的?3.欣赏:老师出示教学挂图,学生欣赏美丽图案。
三、设计图案。
1.说一说。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5页中的说一说的第1副图。
2.做一做。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5页中的说一说的第1副图。
学生完成设计任务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四、巩固练习。
先让学生自己完成课本第36页第1、2题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欣赏与设计设计步骤:确定要设计的图案确定基本图形确定变换方法将要设计的图案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第二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4《欣赏与设计》教案《欣赏与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2、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会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或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5、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活泛比例的方法,会解答最基本的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
教学重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第一课时3、27教学目标:在学习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比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并能正确写出笔,直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列式解答下面各题我们班男生4人,女生1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倍?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提问:你还能说出两种量相除的事例。
学生举例。
二、新授(一)揭示比的意义1、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412,可以说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4比12。
2、女生是男生的几倍?124,可以说成女生和男生的比是12比4。
强调谁和谁比。
试着把同学们自己说的关系用比来表示。
3、总结: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二)、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1、12 :4 前项比号后项2、求比值提问如何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1、分组讨论2、交流汇报三巩固练习1、把下面各比用分数表示出来。
17∶84∶120∶102、满载抗洪救灾物资的货车3小时行270千米,汽车5小时行200千米,你能说出几个比吗?四、作业数学书59页1题五、板书、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6 ∶5 前项比号后项第二课时3、29教学目标:学习比的性质并运用性质化简比。
教学重点: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比?2、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二、新授(一)、学习比的性质出示:20∶58∶216∶44∶110∶225∶520∶45∶11、读出比来。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三课时课题图形的运动总 21 课时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了解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得到新图形的过程。
2、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教学重点经历用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温故互查:1、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在这些美丽的图案中还隐藏着数学的奥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能发现?2、这些图形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而形成的。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图形的运动。
自学感悟:(出示课本第32页七巧板图)独立将图1和图2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合作交流:1、在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平移的欣赏美丽的图案。
独立将图1和图2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课件出示第32页第2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将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然后再将得到的图形向右平移5格。
并说出自己的画法。
汇报点评:1、旋转的关键是什么?2、平移的关键是什么?3、一个图形经过旋转或平移后有什么变化?巩固练习:课本第33页“试一试”以及“练一练”拓展延伸:用七巧板玩一玩旋转和平移,让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旋转和平移的?交流移动的方法。
回答问题独立完成第33页“试一试”以及“练一练”。
板书设计图形的运动平移:对应点,方向,几格旋转:旋转点,方向,角度结果: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计划一、单元内容:《图形的运动》(课本28——38页)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例观察,使学生发现一个简单基本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自己动手将简单的基本图形围绕一点按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审美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清晰地描述一个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设计。
二、单元教材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四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以及图形按角度和方向旋转后的图形。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延伸,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平移与旋转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且在前面的课本上也学过有关图形的运动方面的知识,只是在练习中发现,对于复杂的平移与旋转的画图,学生有时好不能正确表述或做图,在方格纸上作图的能力有待加强。
四、单元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自主探究发现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线在面上”,会观察图形上旋转中心点所在直边的旋转角度来判断图形的旋转角度。
五、课时安排:7课时(含机动课时)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学过程中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运动。
2.教学过程中以同学们喜爱的游戏“俄罗斯方块”导入,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英雄教材分析:翻看历史宏卷,有许多名垂千古的不朽形象支撑着整个浩瀚乾坤。
英雄,以其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概和英武的举措谱写了人性中最壮丽的诗篇。
了解英雄的光辉事迹,探索英雄的心路历程,继承英雄的浩然壮志。
走进这片沃土,让学生在崇高、伟岸、坚强、英勇中学会正视生命,忠于事业,靠近真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本单元五篇课文。
有家喻户晓的人物故事,有激荡心漪的无名英雄;有为中国革命无畏无惧的英勇事迹,有为世界进程抛洒激情的高尚气节;有古代兢兢业业的英雄,也有现代的卓而不凡的伟人,即包容了中外的无垠地域,又涉及了古今的广袤空间。
英雄的脚步崎岖而坎坷,踏上去,感受高尚情怀,在美德中体会人性中卓越的深邃内涵。
教学目的:学习本单元应通过课文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崇敬,感受英雄在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让学生自主发现文章中细节所折射的人性光辉,提出问题,深入探究。
能够充分发挥间接资源作用,探索古今中外更多的英雄故事进行交流体会,从而荡涤心灵,升华自我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崇敬,感受英雄在历史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让学生自主发现文章中细节所折射的人性光辉,提出问题,深入探究。
课时分配:《你,浪花的一滴水》………………2课时《金色的鱼钩》………………………2课时《白衣天使》…………………………2课时《苏武牧羊》…………………………1课时《南沙卫士》…………………………1课时语文天地……………………………3课时你,浪花的一滴水教材分析:这是一手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以饱蘸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
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下的不朽功勋。
综览全诗,“你,浪花里的一滴水”这一标题引领我们一开始就进入一种“滴水藏深海”的意境中,体会着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全诗七节。
包括设疑、抒怀、咏叹三部分。
教学目标:熟读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注意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构想:课前预习布置学生查找雷锋的资料,能够讲述雷锋的故事,并且谈出自己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检查预习,及学生查找雷锋的资料,能够讲述雷锋的故事。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雷锋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谁能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雷锋,原名雷正兴, (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
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
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1962年8月因公殉职。
雷锋的故事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去说了。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组讨论: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第一节:“太阳”指党和人民军队第二三四节:“刚展翅”“才点亮”“刚敲响”点出了雷锋年轻、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第五节:写出了雷锋的大公无私。
第六节:反映雷锋是党的队伍里最杰出的一员。
3、找同学朗读诗歌。
三、再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诗歌。
其他同学认真听,感受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文赏析。
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重音,体会破折号、问号、叹号所表达的语气。
3、反复诵读,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联想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举例说明学习雷锋楷模的事迹。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继续查找有关雷锋的资料。
板书设计:你,浪花的一滴水设疑——抒怀——咏叹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你能把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的新的理解告诉同学们吗?(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但就是这一滴鲜活的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雷锋精神在于小中见大,在于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朴实的行为、平凡的人生诠释伟大的真正内涵。
)二、品诗赏诗:这是一首歌颂雷锋精神的现代诗,作者以饱满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诗句反复咏叹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建立下的不朽功勋。
所以在赏析这首诗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在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的哲理。
三、资源开发:诗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说一说吗?(这是一种暗喻的写法,它把雷锋比作反射阳光的水、向党飞的鸟、没浪费光的灯、化成雷的鼓声,从“刚展翅、才点亮、刚敲响、却能够、只不过、却能把”这些词体会出雷锋的年轻,但并不因为年轻而浅薄,相反,能够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人,精神感染人。
)四、小结:司马迁说,人故有一死,有的轻于鸿毛。
有的重于泰山;文天祥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闻一多也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雷锋没有死!正像他的战友乔安山说的一样,雷锋永远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我们要永远记着他,让他的精神长存!五、拓展延伸:当今社会中曾经有过以下一些谈论,你能否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雷锋出国了”。
2、“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
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写出关于拓展延伸的话题(任选一题)。
板书设计:你,浪花的一滴水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课后反思:金色的鱼钩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字词,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训练朗读能力。
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小病号(“我”)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构想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发展阅读能力。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长征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讨论明确: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个病号(1)眉头拧成了疙瘩.(2)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1)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二次: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红军过草地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
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
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过草地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板书:救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
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板书:怀念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作业设计1、感情朗读课文,做书后练习题。
2、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
板书设计:金色的鱼钩外貌描写老班长------- 语言描写-------------“我”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 --------(侧面衬托)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学习课文第1段。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
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你感觉老班长怎样?(饱经风霜,和蔼可亲)5.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二、学习第2段。
默读这一段。
思考:这一段写了老班长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老班长怎样?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这一段先讲了老班长钓鱼、在讲老班长自己从来不吃鱼,最后讲老班长鼓励病号喝鱼汤。
从“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不合拢眼”,可以看出老班长担心着我们的身体,心情沉重,这反映了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他担心病号走不出草地,完不成党交给的任务。
其他如:“总能”“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老班长看看我们吃完……沉重极了”都能说明老班长的精神感人至深。
小结第2段段意: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