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驳论
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一、“李约瑟难题”研究历史述评所谓“李约瑟难题”,学界公认的经典表述是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于1964年在《东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文中系统提出的,他指的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虽然,李约瑟早在1944年2月重庆的中国农学会会议上就己提出了该问题。
但关于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的探讨,在李约瑟以前很早,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
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耶稣会士巴多明、伏尔泰、奎奈、休谟、狄德罗等都有论述。
中国的不少学者对此均有广泛探讨,从鲁迅、任鸿隽、梁启超到冯友兰、钱穆、梁漱溟等都发表过诸多看法。
但自从李约瑟从东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历程提出此问题后,其研究范围之广、见解之独到、在中外影响之深远,较前面诸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因而人们也就习惯的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以时间为线索,“李约瑟难题”研究大体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此时虽没有“李约瑟难题”的提法,但有关难题的基本内容都已经出现,并形成了第一次研究热潮。
任鸿隽认为“无归纳法为无科学之大原因”。
其后,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自然科学不发达,是因为我国人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之观念。
因袭己久。
本不易骤然解放,其对于自然界物象之研究“素乏趣味”。
又因为清代中国没有学校、学会、报馆之类的建制,科学上之发明不能流传和交流。
1924年,他在发表的《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史》中又认为自然科学未能发展起来的原因,最大的障碍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蒋方震也提及“民族富于调和性”、“民族尚谈玄”等原因。
化学家王堪(1888-1966)在1922年发表了《中国之科学思想》一文,认为政府的专制、学术(易经、阴阳五行学说)的专制,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是极大的“摧残”综观这一时期的论述,可以看到,他们把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归结为研究方法、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专制政治和教育制度等,而对于经济制度方面则少有涉及。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
从科技史看“李约瑟难题”1. 引言1.1 李约瑟难题的提出李约瑟难题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家李约瑟提出。
这一问题涉及到科技史领域的重要议题,探讨了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差异和相互影响。
在当时,西方科技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而东方科技被认为是相对落后的。
李约瑟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东方科技与西方科技并非单纯的“一明一暗”,而是互相借鉴、相互渗透的关系。
他认为东西方之间的科技互动更为复杂,不仅是单向的技术传播,还包括了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李约瑟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他的研究成果影响了后来一系列关于东西方科技发展差异的讨论。
李约瑟难题被认为是科技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在科技发展的全球视野下,重新审视了东西方科技传统的交融和演化。
这个问题的提出,也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科技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科技史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
2. 正文2.1 科技史的重要性科技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科技的演进和创新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通过研究科技史,可以了解人类在不同时期对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探索科技变革对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科技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过程,揭示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和规律。
通过科技史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先人们是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和技术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科技史也可以启示我们关于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科技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
2.2 李约瑟难题的背景李约瑟难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科学家李约瑟通过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古代中国曾经发展出许多先进的科技成就,如火药、造纸术、指南针等。
这些科技成就在当时被认为是引领世界的领先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科技发展却逐渐停滞甚至倒退,导致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边缘化。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李约瑟之谜”的解读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
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
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
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更高的层次。
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悖论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中国无科学论与李约瑟第一悖论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二)制度抑制发明论与李约瑟第二悖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
对李约瑟悖论的理解并探讨其现实意义李约瑟悖论的涵义: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论”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故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这表明李约瑟本人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在不断求解又在不断修正和深化。
对于“李约瑟悖论”现在我们可以更为明确地加以表述它具有渐次递深的三重内涵或者说包括三个悖论。
一、李约瑟第一悖论与中国无科学论该文引述了冯友兰先生《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1936 一文的观点注意到“中国无科学论”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上。
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经验、实用、思辨形态的占典科学和以数学、实验、假说形态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如果科学仅仅被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讲文艺复兴以前的欧洲也不存在。
就科学整体而言从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并领先于欧洲当然整体领先并非什么都领先。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设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或者反过来说近代科学为什么发源于中世纪科学技术滞后于中国的欧洲。
二、李约瑟第二悖论与制度抑制发明论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官僚封建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 5 世纪到15 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
李约瑟之谜的分析“李约瑟之谜”的解读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在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在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中国在自然科学及运用方面,远胜于欧洲,但是近代科学为什么不是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古代文明中演绎出来,而是在文明程度相对落后的15世纪欧洲诞生呢?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李约瑟之谜”。
一、原因分析首先我认识到了这一难题应该从多方面予以解释,1、社会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对科学的束缚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使科技显得无足轻重,儒家的政治伦理文化压抑了科技的发展.中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的封建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还算是一个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贵族阶层,中国的文化,思想和科学起源于这一时期,并且大多由贵族创立,例如:孔子的儒家思想、老子的道家思想、韩非子的法家思想,还有更突出的是墨家在光学上的成就等.但是自秦朝统一了中国之后,中国进入了“宗法地主专制社会”,其社会形态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郡县体制,贵族与封地不再是世袭的,尽管依然是森严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但是社会的上下阶层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刺激了平民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进入上层社会,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唯一途径是什么呢?就是科举制度,而科举制度考核的内容又是具有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体系,儒家思想造成了文化、科技的垄断,阻碍了科技的普及,这一思想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德性修养,倡导“内圣外王”,本质上的道德的哲学,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以伦理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养,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注重如何管理好社会,而很少关心和探究有关自然界的知识,如“天人合一”等观点,在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单一的哲学会禁锢人们的思想,使得科学研究的主体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而广大平民为了能跻身于上层社会把学习的重点都放在了儒家思想,纲常伦理,古文经学等,自然没有人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在自然现象和科学的思考上,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实用性和“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等因素都妨碍着科技走向更高的层次。
自然辩证法(长沙理工大学)
1、从科技史与科技哲学的视角出发,试论述“李约瑟悖论”及当代价值李约瑟悖论指的是提出的“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李约瑟工作的现代意义,在于他在处理人类文明演进史时,以中国为例阐述了非西方传统的贡献,从文化多样性和科学普适性的高度,对长期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给予了有力的批评。
对于“李约瑟问题”的思考,不但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科学技术传统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加深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道路的认识。
2、结合科学史案例,比较归纳与演绎这两种逻辑研究方法a.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具体特殊的事物、现象中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叫归纳推理,这在19世纪以前是最基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1)求同法(契合法)例:伽利略的单摆实验(2)求异法(差异法)例:声音传播与空气的关系(3)求同求异并用法(契合差异法)(4)共变法(5)剩余法b.演绎方法是从一般原理推导出特殊结论和个别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演绎推理。
近代科学家笛卡儿、伽利略、牛顿等人,在科学研究中创造了数学——演绎方法。
这种方法将自然科学中的概念、命题等形式化,符号化,再利用数学的推导规则进行各种演绎推理,以获得新知识。
如爱因斯坦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推演出光线经过巨大星体时将在引力场作用下发生偏移。
归纳和演绎在科学认识中各有特殊功能,既不可缺,也不可替代。
归纳和演绎在运用中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论述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与管理功能对经济的作用(1)科学技术队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主导与驱动作用。
科学技术通过导向效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指引方向,还可以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运作提供信息性资源,也可以在生产运作过程中物化为设施和工具。
(2)在国内外大市场竞争在,科学技术是最核心的竞争力。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科学技术就成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和最有利的竞争后盾。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
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一、本文概述1、介绍李约瑟难题的背景和起源李约瑟难题,又称李约瑟之问,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史的著名问题。
这个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李约瑟在研究中发现,尽管中国在古代拥有悠久且辉煌的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水利工程、医药学、天文学等,但在近现代的科技革命中,中国却未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这种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李约瑟的深思:为什么中国古代科技如此发达,却在近代科学革命中落后了呢?李约瑟难题的提出,不仅是对中国科技史的一次重新审视,也是对全球科技发展历程的一次深刻反思。
它挑战了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即认为西方科技是近现代科学革命的唯一源泉。
这个问题也激发了学者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动力以及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这一难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中国在近现代科技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阐述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尽管中国有着悠久的科学传统?李约瑟难题的核心问题集中在这样一个悖论上:尽管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其中包括了丰富的科学传统和实践,但为何近代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而是在欧洲得以繁荣发展?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科学史的研究,更触及到文明发展、社会结构、哲学观念等多个层面。
我们需要认识到,中国的科学传统确实非常深厚。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天文、数学、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都证明了中国人民在科学探索和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智慧。
然而,这些传统的科学实践往往是基于经验积累和实用主义的,而缺乏一种系统的、理论化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科学技术往往服务于皇权和王权,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同时,儒家文化强调人文道德和社会秩序,对于探索自然规律和科学原理的兴趣并不强烈。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约瑟难题”带给我们的启示摘要本文阐述了何为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的造成原因的剖析、李约瑟难题的现代启示,认为造成李约瑟难题的一些因素至今仍然在阻碍中国科技发展,提出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消除教育体制中影响科技创新的消极因素,加强学术交流,从而实现中国科技的早日腾飞。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介绍,分析,基础研究,教育体制,科技创新正文一、难题介绍1、问题概括著名科学史家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那就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也就是说,一句话,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2、难题提出李约瑟难题由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提出,李约瑟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此问题,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很多人把李约瑟难题进一步推广,出现“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了”等问题。
对此问题的争论一直非常热烈。
3、难题具体介绍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1] 李约瑟问题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欧洲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从而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全球化地球文明。
李约瑟难题其实是个伪命题
李约瑟难题,又英国学者在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其主题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后来被人们推广到“为什么近代科学落后了”等,引起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其实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何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第二段是:为何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先秦时代中国领先于欧洲,但中国并不是近代才开始落后于欧洲的,欧洲从经济基础到制度早早就埋下近代崛起的系统性基础。
经济的增长与繁荣需要以下四个前提条件:1)可靠的财产,不仅包括实物性财产权、还包括知识产权以及个人的各项公民权;2)现代资本市场,为新发明的孵化进行广泛和开放性的融资;3)科学的方法,即分析和解释世界的系统方法;4)交通与通信技术,这些技术可以迅速传递重要的信息和运输人员和商品。
下面也将从以上4点分析,为何中国并非近代才落后及其落后的经济和制度基础。
欧洲人地比远大于中国。
对人力的高投入要求以及人均产出低,一方面导致农业生产的脆弱性。
当人均产出不能满足最低生存要求时容易引起社会动荡。
这些事历代王朝兴衰更替的重要根源之一,而王朝的更替要会造成人口的大幅减小,造成农业资本积累的中断与倒退,周期性的压低了中国农业生产的资本化程度。
欧洲的农业基础是庄园,庄园内部自给自足,虽然是粗放式耕种亩产低,但依赖畜力和工具均产量高,有利于形成剩余产品,满足更多资本品的依赖(蓄力、重犁),两者相互支持、相互强化。
庄园主根据雇佣劳动力所产生的收益大于支出时,才会扩大规模,。
论李约瑟难题
论李约瑟难题前言1.1“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其含义有社会科学领域哥德巴赫猜想之称的“李约瑟难题”(Needham Problem),又称“李约瑟问题(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李约瑟命题”(NeedhamThesis)。
通常情况下,“为什么近代科学未能在中国产生”就被看做“李约瑟难题”。
学术界认为这一难题的规范表述源自李约瑟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李约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生物化学家,也是英国唯一一位既是英国皇家会员、又是英国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
李约瑟博士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转而从事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并取得巨大的成就,有人把他的工作誉为是20世纪的一座学术丰碑。
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提出:“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和中古型的理论?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在理论和几何学方法体系方面所存在的弱点,又为什么并没有妨碍各种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涌现?中国的这些发现和发明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从另一方面说,又是什么因素使得科学在中国早期社会中比在希腊或欧洲中古社会中更容易得到应用?最后,为什么中国在科学理论方面虽然比较落后,但却能产生出有机的自然观。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曾取得过令西方世界望尘莫及的辉煌成就。
如何看待李约瑟难题及其理论启示———综合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经过了几堂科技史的学习,我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现在我想说一下自己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首先,让我们对李约瑟难题的内容做一下阐述。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学者李约瑟所提出的,其内容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也就是说曾经领先世界各国几百年上千年的中国科技,中国文明在近代为什么又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技术。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光辉灿烂的5000年文明造就了辉煌的成就,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曾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全人类历史的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里这样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前提,为资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质基础,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有利于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封建城堡,帮助资产阶级去战胜封建贵族;指南针的出现使得欧洲的航海家有可能发现美洲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除此之外,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也取得过许多重大成就。
而到了近代,西方在科学技术方面得成就远远超过了中国,三次科技革命区区一二百年,取得的成就却比历史上所有时间里取得的成就加起来还要多。
对于上述的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地理环境差异,中国近代以来之所以技术没有继续发展,跟中国所处在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成文于周秦之际的《禹贡》(汉代将其收入《尚书》描述了古中国的地域范围):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我们今天可以将这段话进而阐发为:中国的地理格局是,东临茫茫大海,这是古人难以逾越的海洋;西北部是茫茫沙漠,无垠戈壁;而西南耸立了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和纵贯南北的横断山脉。
政治复习题123
1、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涵义:“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突然落后了?”现实意义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4)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中国古人重思辨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分离致近代科学在中国不发达。
2、雅典时期自然哲学的重要成就及其自然观意义?重要成就1)米利都学派。
泰勒斯关于世界万物本原是“水”的主张2)毕达哥拉斯学派。
该学派提出了“万物皆数”的世界本质论,认为“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行服从数的和谐”,这一学说在科学思想史上意义深远。
3).原子论思想。
该派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物质微粒,永恒运动是原子的本性,自然界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聚散及其运动,整个世界由原子和虚空所构成。
4)亚里士多德学说。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他的哲学中,哲学和自然科学已开始分化。
a在世界本源问题上,提出了两种“实体”说,并用“四因说”加以论证;b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主张地心说,建立了同心球宇宙模型,第一次把几何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c在物体运动问题上,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能运动,重物坠落的速度较轻物快。
自然观意义1)亚里斯多德和其他希腊思想家的最大功绩就是把自然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2)古希腊科学是哲学的一个方面,所以它一开始就有重视理论思维、重视理性探索的特征,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和物活论的色彩,由于毕达哥拉斯主义和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古希腊科学中含有特别重的数学尤其几何学的成分。
科技史:第八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几个问题
1.李约瑟悖论
“从公元1世纪至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 人在应用自然科学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 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 在中国发生呢?为什么近代以来中国在科学技术 方面突然落后了?”
17
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科技成就,为什么近 代落后了? 落后的概念解析 问题解析: • 为什么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加速发展 • 为什么欧洲科学能够如此突飞猛进 • 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产生欧洲科学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待西学的态度之一: “中西会通”
“欲求超胜,必须 会通;会通之前, 必须翻译。” ——徐光启
对待西学的态度之二: 排斥抵制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 夏有西洋人。” —杨光先
对待西学态度之三: “西学中源”
“万历之时,中土化洽,太西儒来,脟(pao) 豆合图,其理顿显。胶常见者骇以为异,不 知其皆圣人之已言也。” —— ( 明 ) 方 以 智
科技史
第八讲: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
几个问题
1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一、科学技术的社会环境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阶段 三、西学东渐 四、李约瑟问题 五、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内容简介 1.封建时代科学技术的社会背景及其与古希腊科学社会 背景的差异; 2. 深入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及其探讨这一命题 的重大现实意义。 2
5
利玛窦:学术传教
《几何原本》(1607年) “我在中国利用世界中医药学地图、钟表、 地球仪和其他著作,教导中国人,被他们 视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所以, 我建议,如果能派一位天文学者来北京, 可以将我们的历法由我译为中文,这件事 对我并不难,这样我们会更获得中国人的 尊敬。”
——《利玛窦书信集》
李约瑟悖论
古代精神文化对科学进展的影响——“李约瑟悖论”之我见摘要:李约瑟问题的内涵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针对这个问题研究者进行各种的研究,有了不同的解答。
各种说法不一,但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在这我也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李约瑟悖论,近代科学,精神文化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国,公元 3 ~13世纪中国科学知识水平的许多重要方面已经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辉煌成就,特别是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进程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曾经一度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
然而文艺复兴之后,在西方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几乎停止不前,中国科学技术开始落后于西方,直到今天落后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转变(1)。
据有关资料,从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之大的距离,针对这个问题李约瑟提出了令全世界都关心的李约瑟难题。
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是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李约瑟问题的内涵其实是为何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没有诞生在当时世界科技与经济最发达繁荣的中国。
当时虽然欧洲经历了一千年宗教的黑暗时期,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也被欧洲中世纪的焚书毁灭,但是他们从阿拉伯帝国保存的希腊、罗马古籍复兴了希腊、罗马文化的同时又消化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科技与产业、体制与文艺等成就,诞生了近现代科技与工业文明- 全球化地球文明。
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与答案,有从经济、社会体制方面考虑的,也有从人文环境和道德理论等方面考虑的,说法观点各不一样。
政治决定论认为, 封建统治者不甚重视科技, 除与统治密切相关的农、医、天、算有所发展外, 其他科学在中国几无市场。
经济决定论认为重农抑商国策直接阻碍商品生产和交换, 进而导致对科技的需求不足, 不能进行机器大生产, 阻碍科技发展。
【高三作文】李约瑟难题 高三作文1300字
【高三作文】李约瑟难题高三作文1300字李约瑟难题,也被称为“伊甸园论题”,是指人类起源的难题。
这个问题源自于人类对自己起源和发展的好奇心,而科学尚未找到确凿的答案。
李约瑟难题成为了人类思考的重要议题之一,也引发了很多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议和猜测。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起源的问题有着自己的观点。
中国的一些传统观念认为人类的起源与自然息息相关,人类的存在是与万物共生共荣的。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着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比如女娲造人、伏羲卜卦等等,这些神话都是为了解释人类起源而产生的。
从科学角度来看,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
科学家们通过发掘化石记录、基因测序、考古发现等手段,已经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然无法解答这个复杂的问题。
科学界普遍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过漫长的时光进化成现在的样子,但对于具体的起源地和过程仍存在争议。
李约瑟难题并没有因为无法解答而被束之高阁。
相反,它激发了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动力,促使他们深入研究人类起源的问题。
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证据和理论被提出,这使得人们对于人类起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因为无法解答李约瑟难题而陷入困惑。
作为人类,我们应该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追问,不断探索。
虽然我们无法找到确凿的答案,但正是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我们才能以更加谦逊和敬畏的心态面对自然的奥妙。
于是,我们应该从未解之谜中去探索,去思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持续推动科学的发展,不断突破人类的认知边界。
人类起源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难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尽管科学尚未找到确凿的答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起源问题的探索和思考。
我们应该以谦卑和敬畏的心态面对这个难题,持续追问和探索,相信科学终将找到答案。
我们也应该保持对于未解之谜的好奇心,不断探索,不断思考,推动科学的发展,突破认知的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约瑟驳论”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李约瑟悖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
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或“李约瑟悖论”。
本文就谈谈我对李约瑟悖论的内涵理解以及它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李约瑟悖论“李约瑟悖论”是指李约瑟在《科学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一文中对三个“悖论”的分析。
李约瑟在该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大量的科学技术成就之后,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三种论点:中国无科学论、制度抑制发明论和中国文明停滞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
该文结论部分提出的三个“悖沦”,本意就是对这三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进行分析与反驳,结果使关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问题深化了,所以从积极意义上称之为“李约瑟悖论”。
二、李约瑟悖论的内涵
(一)中国无科学论与李约瑟第一悖论
早在1915年,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之一的任鸿隽,在《科学》创刊号上就发表过《论中国无科学之原因》的文章,认为:“秦汉以后,人心梏于时学,其察物也,取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择术也,骛于空虚而引避实际”。
其后,1936年哲学家冯友兰再次发表《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一文,认为“中国向来没有科学,因为据其自身之价值标准,她无需任何科学”。
他们首先断定中国没有科学,然后分析其原因。
李约瑟指出:“根据通常的说法,中国从来就没有什么科学与技术。
这里指的是,把科学定义为近代科学,那么它的确仅仅起源于文艺复兴后期、伽利略时代的西欧,指的是数学化的假说与实验结合起来的近代科学。
但这与科学作为一个整体不是一回事。
”就科学整体而言,有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从公元前5世纪至15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成果辉煌,遥遥领先于欧洲。
这样,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问题,既不是从来就落后,更不是从来就没有科学技术,也不是古代科学技术与近代科学没有关系,而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近代科学落后。
因此,可以将李约瑟第一悖论表述为:古代科学技术产生那么多成就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二)制度抑制发明论与李约瑟第二悖论
针对关于中国科学近代落后的原因被简单地归于封建官僚制度压制科学应用与技术发明的通常说法,李约瑟引用有说服力的例证加以否定,认为公元前5世纪到15世纪中国官僚封建制度在自然知识应用方面,比欧洲军事贵族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古代文明有效得多。
他还分析了另一观点:中国封建社会劳动力资源丰富,因而对节约劳动的技术需求不足,指出:“如果中国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无限,那么仍然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我们迄今还没有遇到一次由于明显担心技术失业而拒绝使用一项发明的例子。
”
倒是中国许多方面采用和推广了“成串”的技术创新,朝廷官员在许多方面帮助了科学的应用。
例如,汉朝用地动仪为宫廷提供地震发生的消息并确定地震的方位;唐朝派出过考察队,测量从印度支那到蒙古1500多英里长的子午线弧度,及绘制从爪哇到南天极20。
之内的星图;宋朝建立了雨雪计量站的网络。
因此,如果说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是官僚封建制度抑制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汉唐以来封建朝廷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这显然是一悖论,这个悖论值得人们探究的含义可以表述为:曾经在许多方面鼓励应用科学的中国封建制度,为什么没有引起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三)中国文明停滞论与李约瑟第三悖论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在其作品《笑面人》中说过一段话:“像印刷术、火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一有一种发明,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旧停留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自此之后,这便成为中外人士比较中西文化的惯用手法,使人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中国为永恒停滞的文明,西方是永久大变动的文明。
李约瑟指出,正是基于这个“中滞西变”两种文明的观点,西方人津津乐道和相信那些列举中国的发明在中西两种文明中的作用截然不同的陈词滥调: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他们仅仅用做焰火,而让西方人利用火药的全部力量;中国人利用罗盘确定坟墓面朝正南,但哥伦布却用它发现了美洲;中国人设计了蒸汽机的结构,但瓦特把蒸汽应用于活塞;中国人使用旋转风扇,但仅仅用于给宫室提供凉风;中国人懂得选种,但把它局限于良种金鱼的繁殖。
李约瑟严肃地指出:“所有这些奇异的对照可以证明在历史上全是虚假的。
中国人的发现和发明大都进行了很大的广泛的应用,但只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标准的社会控制之下。
”他不赞成关于中国停滞的看法,认为:“由西方误解所引起的有关停滞的陈词滥调,从来就不真正适用于中国;中国只是缓慢而稳步的进展而被在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的按指数的发展及其一切成果所超越。
”所以中国只是相对落后。
如果说,中国科学技术在中西方的作用不同,那么,是在另一种意义上,是中国科学技术对中西方社会的影响不同。
李约瑟认为,存在一个悖论中的悖论:“‘停滞的’中国竟是在西方社会结构中起着定时炸弹作用的那么多发现与发明的施主。
”
李约瑟也明确强调过:起源于欧洲的近代科学,是在中世纪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中世纪的科学技术却大部分不是欧洲的,它主要来自于亚洲,特别是中国。
而且中国的发现和发明,特别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成为摧毁西方社会结构的定时炸弹。
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悖论中的悖论”。
这第三悖论具有更加宽泛更加深刻的社会含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引发中国社会变革,却成为欧洲社会变革和产生近代科学的重要杠杆?
三、李约瑟悖论的现实意义
(一)从李约瑟悖论研究角度与方法进一步深化与提高层面
从20世纪40年代李约瑟难题提出至今,知识界在此问题的讨论一直未停止过,中间经历讨论高潮。
如果未来国家科技及综合实力还不强大,相信还会有学者追问类似于李约瑟难题这样的问题。
进一步研究李约瑟难题会清误溯本,使研究思路、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李约瑟难题研究进路从问题对话更多转向方法思考,就是学者们对难题深入探讨的明证。
(二)从学科意义上解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中的科学概念,“是一种与‘西方近代科学’有别的、有机的、普适的世界性科学,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将汇流到这种科学之中。
这种普适的科学的概念以及中国古代的成就与其之间的关系,使得中国古代科学
史的研究得到了合法化的地位。
”李约瑟难题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学科一直悬而未解的难题之一。
进一步加深研究李约瑟难题是这两大学科的任务。
“与李约瑟有关的一个编史学问题是‘科学进步论’一定导向‘欧洲中心论’吗?”科学产生是必然还是偶然?针对“科学进步”,未来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科学消极影响?在“科学进步论的前提下,现在及未来各个文明间如何避免冲突?这些问题应是李约瑟难题深入探讨的问题。
(三)科学与国家发展
以李约瑟难题的求解为着眼点问题转向“如何定义科学”、“科学与技术是一种文化过程”、“科学与技术历史关系”“现代科学技术预测”等焦点问题。
如果中国古代技术高度发展到现代,国家综合实力强盛到今,也许就不会有此悖论。
通过研究李约瑟难题,问题关键实质应是分析影响中西科学技术的内外因条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
研究历史可以为未来作指导。
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与技术的竞争。
通过研究科学技术自身历史逻辑关系、影响科学技术内外因素来为现在和未来科学技术发展作指导与预测,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