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合集下载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作为唐代田园诗的代表人物,其田园诗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些诗歌以浓郁的自然情趣、深厚的感受力以及朴实的行文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陶渊明的田园诗。

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非常鲜明。

他的田园诗以自然为主题,以展现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的。

在陶渊明的诗中,自然不仅是诗人的精神寄托,也是陶渊明对生命价值的认知和追求。

诗歌中的清新脱俗、虚静恬淡的田园风光和真挚感情,都是源自陶渊明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价值的理性思考和感性把握。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探索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

他的诗中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映照,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感。

但同时,诗人也通过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就表达了人们追求安居乐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再次,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带有浓郁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色彩。

他的诗作品不仅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通过田园诗,陶渊明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了自然,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例如《饮酒》诗中所表达的“遣兴归山半,萍心结庐心”的情感,以及《归去来兮辞》中表现的对人生归宿的思虑,都是陶渊明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最后,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他的诗展现了崇尚自然、尊重生命、追求清高和以人为本的立场和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和态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既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凝聚了诗人个人情感和思想。

这些诗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人生审视,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和审美价值。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人生观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人生观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与人生观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璀璨的一朵奇葩,他的田园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人生观在文坛独树一帜。

他的田园诗给人以宁静与慰藉,也带给了人们对于人生的深思。

陶渊明的田园诗多以农田、农耕为题材,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表达了对乡村自然环境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他以叙事诗的形式,细腻地描绘了农民的劳作场景、晨曦时分的田野、青山绿水、花草树木等美好的自然景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陶渊明所展现的自然景色常常给人一种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大自然壮丽和谐的景象,传递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认为自然是人们心灵归宿的地方,诗中也常常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

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表达了他对农民的悲悯之情。

在他的诗作中,农民是一直处于贫困和辛苦中的劳动者,但他们依然积极向上,忍受着艰苦的劳作,耕种着他们的土地。

陶渊明赞美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力量让人钦佩。

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农民的辛劳和贫困状况让人感到心痛。

他的田园诗中透露出对社会的思考,他希望人们能更关注和关怀农民,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帮助。

陶渊明的田园诗极富人生哲理。

他以农民的日常生活为蓝本,通过描绘他们的劳作与生活,传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真谛的思考。

在他的田园诗中,他以农民的人生观来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

他认为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是通过艰辛努力来实现内心的愿望和追求。

他的诗作中对农民的赞美和抒发自然的景色相得益彰,使其诗作更加深入人心,让人在阅读和欣赏中,思考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

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反映了他对人生悲剧的认识。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无常和变化,任何事物都是无法彻底掌控的。

他强调了人生的脆弱和短暂,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写,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思考生命的真实意义。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喜爱。

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将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论文-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1000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田园诗影响了几代文人墨客,为后人营造了一种清新脱俗的境界。

本文将从陶渊明的人生背景、田园诗的特点以及影响等方面,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出生在东汉末年,浙江山阴(现富阳)人。

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家族冲突等原因,一直处于流离失所的状态,直到39岁才辗转重归故里。

陶渊明的人生经历,让他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对官场、权贵、战乱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批判和反思。

同时,陶渊明也对田园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段充满哲理和文艺气息的诗句,充分表现出他对自然风光和人生自由的向往。

田园诗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它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田园诗的情感表现方式清新脱俗,描绘的是无忧无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田园生活。

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有着鲜明的田园特色,其中描述了一个人们无法触及和侵犯的桃花园,这个桃花园里充满了和平、自由和快乐。

其次,田园诗的题材主要以描绘美景、描写动物、抒发感慨等为主,这些题材都有着强烈的现实社会关联性。

例如《归园田居》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些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山水、野花、小鸟等自然景观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对自然本质的深刻认识。

最后,田园诗的语言表达简练清新,色彩丰富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诗意。

例如《桃花源记》中的诗句:“阳春白雪,草木知春,路无车马,人有闲心。

”将自然景观和人的感受紧密结合起来,展示了作者高妙的语言功底和洞察力。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它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深刻思考。

在文学史上,田园诗派被誉为中国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里凝结了作者对美好生命的传承和思考。

陶渊明田园诗的解析

陶渊明田园诗的解析

陶渊明田园诗的解析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陶渊明的田园诗解析,欢迎大家阅读!代表作: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田园诗所反映的生活内容陶渊明三十岁左右进入仕途,或出或入,终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去职,归隐田园,息交绝游,开始了真正的隐士生活,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这些田园诗反映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

初归田园后,陶渊明用他的笔描绘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悦。

这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已有充分表现,而在《归园田居》诗第一首中更表达得淋漓尽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亲自参加了农业劳动,他认识到人生于世必须劳动,否则会受饥寒。

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几点看法

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几点看法

对陶渊明田园诗的几点看法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一部关于农村和农民的百科全书,几乎就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和历史的简明通史。

不同年龄的人从中看出不同的东西,同一年龄段的人在不同时期读出的东西也不尽相同。

今天谈谈自己对其田园诗的几点看法:诗中写到的农民也有可爱的一面。

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实这种境界正是普通老百姓向往的,与其住在嘈杂的闹市区里,不如找个安静的所在(东篱下)来享受这恬静美好的生活。

他们只需要些许的收入养家糊口,有一块菜地,栽几棵菜,养几只鸡、鸭、鹅或者干脆养两头猪,就能满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

这种人生最平淡也最富有真意,为什么大家却总是喜欢追求所谓的轰轰烈烈呢?你说是吧?1。

其实“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并不适合陶渊明,也根本没有什么资格要求后代去做。

陶渊明隐居山林,开荒垦田,使荒废多年的土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以至于成为今天文学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什么呢?如果没有战乱,如果没有农业税,如果没有没完没了的徭役兵役,如果没有强征暴敛,如果没有官吏敲诈勒索……那么,农民就不必辛苦劳作,国家就可以增加税收,从而使军事力量更加强大,边防更加牢固,然后征服四方。

只有农民丰衣足食,然后才能有余力养精蓄锐,充分保证战争的胜利。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上述条件,拿什么来保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既然不能“良田万顷,日食一升”,那么难道我们就不能在江南丘陵的一块小地上创造奇迹吗? 2。

另外,一直认为陶渊明的田园诗是很无聊的,甚至让人觉得是瞎编的,其实不然。

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些诗歌完全符合老百姓的口味。

虽然它们都写的是农民生活中的琐事,但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绝没有半点晦涩的语句,绝没有矫揉造作之态。

还有,这些田园诗中表达的情感是纯真、朴素、单纯而高尚的。

因为诗人确实是把自己的灵魂融入了整个农村,整个农民,因而他所描写的对象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就绝不会掺进任何世俗的东西,因而是没有丝毫伪饰的,这才是真正的“性本爱丘山”,这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谈陶渊明的⽥园诗2019-10-11东晋建⽴后⼀百年间,诗坛⼏乎被⽞⾔诗占据着。

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庄思想的枯燥注疏。

在这样的时代,陶渊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辞赋创作上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机的因素,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坛带来了清新⽓息,他成功地将“⾃然”提升为⼀种美的⾄境;将⽞⾔诗注疏⽼庄所表达的⽞理,改为⽇常⽣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常⽣活相结合,特别是开创了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活的⽥园诗这种新的题材,对后世⽂学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陶渊明⽣活的时代及其思想发展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号五柳先⽣,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

他是中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

陶渊明⽣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政治环境⼗分复杂。

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济苍⽣”的壮志。

但他的家世出⾝和所处的时代却是对他⼗分不利的。

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了实现⾃⼰的理想,也为了摆脱贫困的⽣活处境,陶渊明⼀⽣曾五次出仕,终因“岂能为五⽃⽶,折腰向乡⾥⼩⼉”,辞官回乡,彻底⾛上了⼆⼗多年漫⾧的归隐的道路。

陶渊明在历经了官场的龌龊和束缚之后,终于迷途知返,植杖耘耜,清流赋诗覆成⾃⼰的“天命”,从⼼灵的深处释解了政治上的失落感,“乘化归尽”,找到了⽣命的归宿。

在性格⽅⾯,陶渊明率真刚直,不合于官场,官事繁忙劳顿,也不合他⾃由娴静的习性。

还有⼀⽅⾯,他本⾝深受⽼庄思想的影响,“⼼为物役”是他最⼤的精神瘸苦,他要摆脱⾃⾝躯壳及物质的役使,获得⼼灵的⾃由。

陶渊明⼀⽣儒道两家思想冲突很激烈,表现在他⽣活中就是屡仕屡隐。

总之陶渊明既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同时也根据⾃⼰的⽣活体验吸收继承了多种思想观念,从⽽融合成了独具⼀格的陶渊明的风格。

⼆、陶渊明⽥园诗的分类陶渊明的创作以诗为主,兼擅辞赋和散⽂。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陶渊明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田园诗被称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巅峰之作。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自然景观、农耕生活和田园乐趣为主题,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这些田园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赞美,具有极高的文学和人文价值。

首先,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他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描述农耕生活等方式,创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美感。

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流畅、意境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对读者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

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价值。

他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借田园生活反衬了当时乱世的社会现实,批判了权贵阶级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

他呼吁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真善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上具有启迪人心、引发思考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后,陶渊明的田园诗在社会价值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田园诗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人文关怀,反映了农民阶层的价值和尊严。

陶渊明以农民为主人公,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弘扬了农耕文化。

他的诗作对于当代社会关注农民权益、关爱农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同时,陶渊明的田园诗也展现了一种简朴、淳朴的生活方式,对于现代社会追求简约、环保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在艺术、思想和社会价值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们具有独特的美感,揭示了社会现实的问题,启发人们思考和行动。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古代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关注社会问题的重要参考。

谈一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谈一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谈一谈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他被尊称为隐逸诗人之宗,而且开创了田园文学这一文学潮流。

他的诗文充满了田园气息,他的名士风范和对生活简朴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他就是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潜,字符亮。

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所处时代,是南渡的东晋王朝末期过渡到刘宋,形成南北朝的乱世分裂时代。

随着统一的封建王朝的解体,专权乱政,军阀征战,生灵涂炭,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开始动摇,道家、玄学、佛教等各种思想逐步兴盛,影响到文学方面,“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赋大盛其时。

青少年时期,陶渊明过着“少而贫病,居无朴妾,井臼不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①”的生活,但他博读书典,志向宽广:“读书敦宿好”,“游好在六经”怀有“猛志逸四海”的政治抱负,并且受到魏晋时期盛行的老庄思想、玄学清淡之风的影响,养成“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凭借其“性本爱丘山”“心念山泽居”的自由个性,创作出了质朴自然,意境高远的田园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

产生背景: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还有其独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基础。

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风格

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风格

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风格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简洁的语言描绘田园风光,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不凡境界。

他的田园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寄托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和人生理想。

他的诗歌作品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客观描绘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情趣,营造出一种自然淳美的境界,使人倍感亲切。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韵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的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情韵天成的田园乡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厚感,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田园与归隐、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从中体现出了生逢乱世的知识分子复杂的思想感情。

结合诗歌,作品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结合诗歌,作品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结合诗歌,作品谈谈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田园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唐宋时期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描绘出
静谧的田园风景,彰显出中国文化的博大宽容的特质、厚重的民俗气质、微妙的家国情怀。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咏物为主,有其独到的见解。

他诗中小题大做,取灵感于小至草石、蝶蛾,大至山川等,其柔和的意境体现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陶渊明传达出处世离群、安于心灵的物外之道,抒写其离乱之俗,情思投合庐山,静心探及天门,从而抒发出心田之乐。

在陶渊明的诗篇里,他述论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那种深刻的联系,阐述淳朴古朴与落
笔雅正。

他认为,在文人田园世界里,只要能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就能实现真正的仙境。

他的这种“余境”的思想涵盖了理想中的田园生活方式:他热爱田园,但他不拘泥于村落,并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过程中。

他表达出古往今来,知识和生活方式总是融合在田园里,
对自然赋予了崇敬,以节制、被动、宽容和同情心作为德行,他与自然之间可谓颂声不断。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写的是他的淳朴、和谐的思维:他执着贴近大自然,专注写美丽的诗,凝神聆听大自然的歌唱,体会天籁之音,让人们拓展内心的空间,感受到生活的无限
可能。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一种唯美主义的文学形式,他将自然关联在一起,并在自然与人文之间形成联系,表达了他个人对待生活、心灵与自然的情感态度。

一、渊明之心灵探索1、多彩的旅行心魂。

陶渊明将个人心灵诉诸游历,把带给农夫与贫民等社会底层乡亲们慰藉。

他把心灵的游历平和地植入他的作品中,但其中仍然包含他的平和价值取向,如爱与慈悲、正义与仁慈、兼爱与保护等都是他的灵魂旅行的归宿。

2、自然的理解与连结。

陶渊明在全片诗歌中无疑交由以自然万物与诗人的心灵之结合,可见他的自然思维方式的深厚,如山与江的连结,以及飞动的雁儿等都是他将朴素的自然文字化、心灵化的象征形式。

二、渊明之感情精神1、把人文与自然结合在一起。

陶渊明也将和谐的人文与自然结合在一起,他在诗中一再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诸般美丽的田园风光、祥和的流离的芳草、雀鸟的美妙鸣叫等,都是他笔下人文与自然的和谐惹感情灵,他所言之见象都是透过自然揭示人文精神的高深内容。

2、深刻情绪体现。

陶渊明此系列乐观诗篇深刻地表现了他内心真挚的情绪深处,如祈祷无忧之心、放歌高歌豪气宽宏,以及时而明媚又或叵测不可等等深邃情愫,揭示了诗人友好、勇敢、慷慨等心态。

三、渊明大仁精神1、大爱万物的宽容和仁慈。

陶渊明的大仁精神是他文学创作的核心思想,他的诗歌中深刻体现了其大爱的仁慈,他崇尚的宽容与仁慈在他的诗里交流,他将诗文象征为人性美德最为良善,而仁者之爱乃由美而生。

2、坚毅的正义准则。

陶渊明对正义的内心震动和精神振奋是他文学创作中的主流思想,这牵涉到他坚毅的正义准则。

他用笔下的充实思想和一系列优美的诗篇,来表达他的正义准则,在他的诗文中我们见到他所崇尚的厚道、大仁以及平等的精神传承。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以自然、清新、淳朴、真挚等特点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追求和谐、强调仁爱等价值观念,起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2. 表现自然之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表现了自然之美。

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清新的语言,描绘出自然景物的微妙变化,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3. 倡导简朴生活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体现了他崇尚简朴生活的思想。

他主张过简单、自然、朴素的日子,反对奢华和浪费,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4. 文学价值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清新,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力度。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解读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

解读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

解读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一、引言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晋朝末期至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

他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这些诗作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对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进行解读。

二、背景介绍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但他心灵豁达,追求自然的宁静和平和。

他以田园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山水田园诗,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热爱。

三、山水田园诗风格特点1.自然写实:陶渊明倾向于真实地描绘自然景观,展现乡村生活的本真面貌。

2.清新雅致:他运用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表达情感,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3.深入人心:通过平实而感人的描写方式,在读者心中勾起对自然之美与纯真生活的向往。

四、重要作品分析1.《桃花源记》这是陶渊明最为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之一。

诗中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风景如画的理想乡村,表达了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

2.《归园田居》这首诗描绘了陶渊明在归隐田园后的生活。

通过对四季变化和农耕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简朴而安宁生活的追求。

五、影响与价值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以其深入人心的真挚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颂而闻名于世。

他关注人性本真、回归自然的观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

这些山水田园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它们提醒着我们珍爱大自然、追求内心平静,并激励我们关注乡村社区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六、结论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代表了一个追求自由与宁静、崇尚自然的心灵。

通过解读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欣赏这位文学家对于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

同时,这些作品也给我们带来启发和思考,激励着我们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和社会。

(字数:274)。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理解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理解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理解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刻画了自然风景、生活场景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其作品深受人们喜爱,以至于"田园诗派"在后来影响了很多文学大师。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其二,描绘人物形象,抒发对朋友、亲人等情感的表达和思考。

在自然景色上,陶渊明的诗歌中出现了很多山水、植物、水流等元素,对这些元素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其中最为有名的莫过于《桃花源记》。

在这部作品中,描述了一个人民群众不受压迫、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以及这种生活状态所带来的美好感受。

这样的描写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田园诗体裁,更多的体现了作者的人性关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人物形象上,陶渊明通过描绘自己的亲友,表达了自己对朋友、家人等情感的赞美。

例如《归园田居》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赞美之词,就是对几位好友的赞美和怀念。

这些细节和情感的描写,更让人们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

他通过刻画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类情感的丰富性。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

浅析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慕荣利”的高尚人格,在他生活的时代就为人所知,因此受到时人的推重与赞许。

他在诗文上的贡献和成就,则自唐宋以降,逐渐为人重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乃至于今日有《中国文学史》编纂者声称“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文学家是陶渊明”①。

尤其是他的田园诗,风格冲淡,语言质朴凝练,情感真切,意境优美,最为后人所尊崇。

陶渊明的田园诗,一洗当时所盛行的玄言诗的枯燥乏味,更与同时代谢灵运山水诗的雕章琢句及其后齐梁永明体诗歌的讲求语言华丽截然不同,凸显出其清新真切的风格,更为打动人心。

学生不揆梼昧,草此小文,对陶渊明的田园诗试作简单的分析,浅尝辄止,恳请方家指正。

一、陶渊明人生经历对田园诗创作的影响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文中留下了鲜明的烙印。

他崇尚自然、躬耕田园的思想萌芽于他深受儒道濡染的青少年教育时期,形成于他时仕时隐的壮年时期,最终在归隐田园的晚年得以践行。

陶渊明整个青少年时代,是在乡村田园度过的。

因此,萦绕陶渊明一生的田园情结,大概和他早期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那时的陶家,尽管不是豪门大族,但毕竟与普通百姓不同,尚有一定家产可资生活②,所以青年时代的陶渊明虽然生活在乡村,却并未真正从事农业生产。

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有所透露。

他三十九岁时所作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里说:“在昔闻南亩,当年竟未践。

”③可见年轻时确实未曾躬耕南亩。

由于没有切身体会农耕之勤苦,整日徜徉在诗书中的陶渊明,对乡村田园自然有着美好的感观。

不为衣食所羁、从事纯粹精神活动的人,对自然景观总是特别敏感。

江南秀丽的山水、优美的田园,给了年轻的陶渊明深刻的印象。

这种建立在人生早期的印象,根深蒂固,伴其一生。

当他不堪污浊的官场时,乡村田园就成了他的精神依托,成了他精神上的最终家园。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一直是在诵读诗书中度过的。

他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中说:“闲居三十载④,遂与尘事冥。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的田园诗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田园诗吧!1、《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童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2、《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简述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田园诗被誉为“隐逸诗之宗”,开创了田园诗派的先河。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1. 平淡自然: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平淡自然为主要特点,他用清水洗尽铅华,用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常常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

2. 深厚醇美: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平淡自然,而且具有深厚的醇美。

他在诗中描绘了清新的田园风光和平凡的农村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索。

3. 托物言志:陶渊明的田园诗常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在诗中经常使用“自非”、“不期”等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4. 富有哲理: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富有情感,而且富有哲理。

他在诗中常常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诗歌来阐述自己对生命和宇宙的认识。

他的诗歌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辨精神,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总结起来,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平淡自然、深厚醇美、托物言志、富有哲理等为主要艺术特点,他的作品被誉为“隐逸诗之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

陶渊明五首田园诗陶渊明,这位东晋的大文人,写的田园诗,那叫一个绝!一读他的诗,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他的五首田园诗,说说这些诗里头的意境和味道。

先说说《归园田居》吧。

这首诗一读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觉得陶渊明天生就不是个愿意凑热闹的人,他骨子里就喜欢大自然。

你看他写的,“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就好像咱们有时候被生活逼得没办法,做了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

但是陶渊明厉害就厉害在,他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回归田园,那叫一个自在。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话说得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好像咱们也跟着他一起,从那个压抑的世界里逃了出来,重新获得了自由。

再说说《饮酒》吧。

这首诗里头,陶渊明写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你想想,这得多高的境界啊!就算住在人堆里,也能心无旁骛,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打扰。

他写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就好像是在问咱们,你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心要静,心静了,世界就静了。

他最后还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美啊!咱们有时候也需要放慢脚步,去感受一下生活中的这些美好。

还有《归去来兮辞》,这首诗里头,陶渊明写他辞官归隐的决心,那叫一个坚定。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话说得就像是在跟咱们说,别再犹豫了,该回家的时候就得回家。

他写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这感觉就像是咱们有时候放下一身的重担,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起来。

还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就像是在告诉咱们,万物都有它的归宿,咱们也得找到自己的那个归宿。

还有《移居二首》,这里头陶渊明写他搬家后的生活,那叫一个惬意。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这话说得就像是在跟咱们说,他搬家可不是为了风水啥的,他就是喜欢那个地方的氛围。

他写的“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这就像是咱们有时候跟邻居聊聊天,说说过去的那些事儿,心里头那叫一个痛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陶渊明的田园诗刘珍内容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史的重大贡献。

陶渊明诗歌的高超技巧和独特风格是被广为传诵的重要原因,我们常说陶诗的特色是朴素、自然。

这些朴素的诗句,看起来作者似乎全不费力,然而却包含了高度的匠心,诗人用含蓄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自然流露,不假雕饰,将自己对官场黑暗的极端厌恶和对美好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且还富有悠远的意境。

他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风格平淡自然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有《陶渊明集》。

他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初名将,祖父陶茂官至太守,父亲亦曾出仕。

陶氏为东晋元勋之后,地位虽不如南下名族高贵,也是浔阳的大族,只是陶渊明这一支,因他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便日渐败落。

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即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在四十一岁那年,彻底脱离了官场,开始了他一往不回的田园生活。

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的陶渊明,本着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杂诗》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可见出他的胸怀。

但同时,东晋士族文人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在他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归园田居》所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类,就反映了他思想的另一方面,他是抱着两种彼此矛盾的愿望走上人生道路的。

最后“爱丘山”的素愿就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

在他任镇军参军时所作的《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中就说道:“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行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归班生庐。

”“他时时怀念的,仍是山泽居和班生庐,他深深向往的,还是飞鸟游鱼般的自由自在。

”任建威参军时所作《乙已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又说:“园田日梦相,安得久离析?”可见早已是身在仕途,心在园田。

从彭泽令解职时所作《归去来辞》,更把做官说成“深愧平生志”。

所以说,他的归隐,实际是自己的理想与当时的现实无活调和的结果。

第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大多数篇章是描写如画的农村风光,反映质朴的村居生活,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被后人称为“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描写恬美静谧的自然风光,抒发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他的这类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达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

《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享盛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诗大约作于从彭泽令解职归田的次年,抒发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中间写景的一节,“方宅”以下四句,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的朴素美好;“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视线转向远处,使整个画面显出悠邈、虚淡、静穆、平和的韵味。

作者正是以此作为污浊喧嚣的官场——所谓“樊笼”的对立面,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人生观念。

结尾“复得返自然”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也指自然的生活。

(二)歌功农业劳动他常常把虚构的淳朴无争的上古之世与道家宣扬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模式结合成一体,作为理想世界来歌颂。

如《劝农》诗说:“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时运》诗说:“黄唐莫逮,慨独在余。

”《饮酒》诗说:“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然而上古之世,悠邈难求,世外桃源,也无处可寻。

陶渊明只能把淳朴的乡村生活,作为他的社会理想的比较现实而十分有限的寄托,他的大量田园诗中,既有纪实的成分,反映了他在家乡生活的情况,也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并不完全是写实的,而是按照某种理念要求对现实素材加以处理的结果。

试看《劝农》诗中的一节:“熙熙令音,猗猗原陆。

卉木繁荣,和风清穆。

纷纷士女,趋时竞逐。

桑妇宵兴,农夫野宿”。

这里呈现出一幅和平的农作图,实际是把中国农村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加以美化的结果。

作为自然的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在他归隐时期,自己也曾参加耕作。

他的体力劳动在其经济生活中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大约是很有限,甚至,也许是可有可无。

这种农业劳作的实际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陶渊明的一种信念。

《庚戎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开头就是:“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具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

尽管诗人实际做不到这一点,但他尝试了,这就是很了不起的。

同时又说:“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这里写到了体力劳动的艰苦和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宁静乃至安乐。

同类诗中意境最美的,当数《归园田居》之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结尾两句再一次说明,陶渊明之写田园生活,写体力劳动,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

(三)感悟人生意义以上主要分析了陶渊明的田园诗所反映的社会理想,以及他对个人在社会中的生活方式的思考,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牵涉东汉末以来文学所集中关注的问题: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生命怎样才能获得解脱?在这方面,我们首先看到,陶渊明对生命短促的事实,表现得比同时代任何人都焦灼不安。

他的诗现存不过一百多首,竟有几十处提及“老”和“死”。

但在哲学上,他却有一种豁达的解释,这在组诗《形、影、神》中表达得最明白,诗人借用辞赋的对话体,让“形”提饮酒自乐、忘怀一切的人生态度(这近于《古诗十九首》),又让“影”强调应追求事功,建立身后之名(这近于建安文学)。

这两者其实都是陶渊明所难以舍弃的,但作为最终的哲学归结,他在第三首《神释》中把前二者都否定了,认为每日醉酒伤害生命,立善求名也只是外在的追求,毫无意义,应该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解脱的解脱。

“自然”哲学的这一种内涵,在田园诗中以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陶诗中最著名的《饮酒》之五就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开头四句,说只要心境旷远,就不会受到世俗的干扰,下面说采菊东篱,不经意中目遇南山(即庐山),在暮岚紫霭、归鸟返飞之中,感受到造物的奥秘,参透了人生的真谛。

尽管诗中明说“欲辩已忘言”,但如果联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来考察,他在本诗中通过一系列意象所隐约暗示的人生真理还是可以探索的。

南山的永恒、山气的美好、飞鸟的自由,不正是体现了自然的伟大、圆满与充实,尤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本质吗?那么,人的短促的一生,除了归依自然、顺应自然,在自然的永恒、美好、自由中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外,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所以说,这首诗仍然是陶渊明的人生理想的寄托,只是偏重有所不同。

当然,诗中的这种人生观说到底只是一种诗意的、哲理的向往。

因为人从根本上不可能摆脱在一定的对象中实现自我的追求,也不可能摆脱现实利害的矛盾。

但作为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是有价值的;作为诗歌的理蕴,它更带来独特的效果。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社会观和人生观都以“自然”为核心。

他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竟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他所喜爱的生活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意趣的乡村。

由于这些追求,使他的大多数田园诗吴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此即前人所言“静穆”。

但在这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深感无所寄托的焦虑。

换言之,“静穆”是在“自然”哲学支配下构造出的美好境界,而激起这种追求的内驱力恰恰是高度的焦灼不安。

陶诗中最集中的就是写田园生活的作品。

其代表除了前面提及的以外,还有《移居》、《和郭主簿》、《咏贫士》、《杂诗》、《怨诗楚调示庞王簿邓治中》等。

第二.陶渊明的田园诗歌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

他的诗往往是“田家语”,平淡质朴,不用雕饰和辞彩。

细细看来,他的诗在平淡中又蕴含多样的艺术风格。

(一)既平淡自然,又淳厚有味他的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和他生活经历和个性,心境是分不开的。

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平凡的日常生活使他养成了恬静的性格,又因他不慕荣利,虽“结庐在人境”而“心远地自偏”。

于是诗人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将这些平淡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抒写出来,使人感到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如前面所引的《归园田居》(其一),我们不止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中的犬吠,树头的鸟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了一种境界,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

诗人写作田园诗的目的并不在于客观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

因此,他在创作时并不是随意摄取田园生活的景象,而是把那些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想境界,它潜移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

(二)既富有意境,又饶有情趣陶渊明的诗的意境,以写景为主,突破客观景物外在形象的局限性,以神写形,着重反映诗人的气质和神韵,并将景、情、理融为一体,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警人,给读者以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感受。

如《饮酒》诗之五,诗人在轻轻点染南山景物之后说:“此中不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把他对自然景物的观赏和自已所领略的人生的“真意”很自然的联系起来,即“意与境会”于是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哲理境界,而且达到了景、情、理的和谐统一。

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

”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

由于他的诗有意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

李建中在《魏晋文学与魏晋人格》一书中,以优美笔触描绘了渊明达到的境界:“南山的主人,不需要像邺下或金谷文人那样依附于权贵,也无须像竹林或兰亭文人那样耽溺于某种玄思。

他是独立的自由的个体,他身后是自然温馨而神秘的拥抱。

”(三)既质朴无华,又色彩绚丽陶渊明的诗以质朴见长,已为世人所公认,但也有富丽华美的。

陶渊明诗“质朴而实绮”主要是指语言风格而言的。

如《归园田居》:“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看似质朴简洁,但仔细玩味,不仅韵味绵长,而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立体感。

这说明陶渊明的诗浑然一体的朴素风格中还蕴含着丰富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