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表面组装元器件

合集下载

电子产品生产焊接工艺教程

电子产品生产焊接工艺教程
图4-1 THT工艺组装电路板组件的基本工艺流程
工作任务一 通孔插装焊接工艺
一、通孔插装基本工艺流程
1.插装准备 2.元器件插装 3.焊接 4.检验和修补
工作任务一 通孔插装焊接工艺
一、通孔插装基本工艺流程
1.插装准备
插装准备的主要任务是元器件整形。元器件 整形是为了使元器件在印制电路板上排列整齐, 并便于安装和焊接,提高装配质量和效率。插装 前应根据安装位置和技术方面的要求,预先把元 器件引脚剪短或弯曲成一定的形状。
2.元器件插装
1)元器件插装原则 元器件插装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企业
的设备条件安排装配的顺序,如果是手工 插装、焊接,应该先安装那些需要机械固 定的元器件,如功率器件的散热器、支架、 卡子等,然后安装靠焊接固定的元器件。
工作任务一 通孔插装焊接工艺
二、元器件整形与插装
2.元器件插装 2)元器件插装要求
(2)组装精度和组装质量要求高,组装过程 复杂及控制要求严格。
工作任务二 表面组装工艺
一、表面组装工艺流程与组装方式
1.表面组装工艺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2)表面组装工艺的特点
(3)组装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大多需借助或 依靠专用组装设备完成。
(4)组装工艺所涉及技术内容丰富且有较大 技术难度。
(5)SMT及其元器件发展迅速,引起的组 装技术更新速度快等。
焊接工艺目录工作任务一通孔插装焊接工艺工作任务二表面组装工艺工作任务三表面组装质量检测工作任务一通孔插装焊接工艺工作任务引入插装与焊接是制造电子产品的重要环节本任务按照电子产品制造业采用通孔插装工艺联装电路板组件的过程介绍了通孔插装工艺中元器件的整形与插装要求手工焊接方式自动焊接设备及特点
焊接工艺
项目要点

表面组装元器件及电路板

表面组装元器件及电路板

PBGA(塑封BGA)的封装技术
• PBGA采用塑料材料和塑封工艺制作,是最常用的 BGA封装形式之一。
• PBGA采用的基板类型为PCB基板材料(BT树脂/玻 璃层压板),裸芯片经过粘结和WB技术连接到基 板顶部及引脚框架后采用注塑成型(环氧模塑混 合物)方法实现整体塑模。
• 焊球材料为低熔点共晶焊料合金63Sn37Pb,直径约1mm, 间距范围1.27-2.54mm; •焊球与封装体底部的连接不需要另外使用焊料; •组装时焊球熔融,与PCB表面焊盘接合在一起,呈现桶状。
其他CSP类型
CSP封装的主要类型
1.柔性基板封装CSP
日本公司开发的FPBGA(细间距BGA)属改类型的典型代表,采 用PI等柔性材料作基板,内层互连采用TAB方式。互连层(即电路 图形)涂敷在基板的一个面,焊球穿过保护层与互连层相连。
CSP封装的主要类型
2.刚性基板CSP(CSTP)
• QFP的分类及特点 • ① 塑封QFP(PQFP) • 最常用的,引脚间距1.0、0.8、0.65mm; • ② 陶瓷QFP(CQFP) • 多层陶瓷基板。气密性好,可靠性高; • ③ 薄型QFP(TQFP) • 封装厚度达1.4mm以下,引脚间距达0.3mm; • ④ 窄节距QFP(FQFP) • 用化学刻蚀引线框架的方法,比机械法更精细
SOP/SOJ封装的典型工艺流程
用导电胶或树 脂粘接
塑封
切筋、打弯
• SOP/SOJ的分类: • 从引脚节距、本体宽度/厚度等作为分类依据 —常规SOP: 节距=1.27,宽度=0.4,厚度=0.2 —窄节距SSOP: 节距1.0~0.5,宽度0.4~0.2,厚度0.1~0.35 —薄型TSOP: 节距1.27~0.3,宽度0.4~0.14,厚度0.09~0.2

第二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第二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 二极管:2端或3端封装;小功率晶体管: 3端或4端封装; 4~6端SMD内大多封装两支晶体管或场效应管。
• 2、表面组装元件(SMD)引脚形状
• • • • 翼形 钩形 球形 I形


针形
• 2、表面组装二极管
• 无引线柱形玻璃封装二极管:稳压开关、通用二极管 • 片状塑料封装二极管:矩形片状 • 3、小外形塑封晶体管(SOT) • 采用带翼形短脚引线的塑料封装
• SMC:指表面组装无源元件,如片式电阻、电容、电感称 为。 • SMD:指有源器件,如小外形晶体管(SOT)及四方扁平组 件(QFP) 。
• 2、特点:
• (1)在表面组装器件的电极上,完全没有引线,或只有非 常短小的引线,引线间距小。
• (2)表面组装元器件直接贴装在PCB的表面,将电极焊接 在与元器件同一面的焊盘上。
第三章、表面组装印制板的设计与制 造
• 印制电路:是一种附着于绝缘基材表面,用于连接电子 元器件的导电图形。
• 印制电路板:简称印制板或PCB(Printed Circuit Board), 是指印制电路的成品板。 • 为了区别THT与SMT所用基板不同: • 通孔插装元器件所用的PCB称为插装印制板 • 表面贴装元器件所用的印制板称为SMB
• (2)圆柱型电阻器 • 三色环 • 四色环 • 五色环
普通电阻器标注
• 精度为± 1%的精密电阻器还可以用两位数字代码加一位 字母代码表示。

精密电阻器标注
2.3.2 表面组装电阻器
• 1、普通表面组装电阻器(图)
• 按制造工艺分为:厚膜 • 薄膜 • 按封装外形分为:片状采用厚膜工艺制造 圆柱形(MELF)采用薄膜工艺 • 2、表面组装电阻排(图)

第2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第2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无外壳保护,灰尘和潮 气易进入产品,对性能有 一定的影响,但价格低廉, 因此常用于消费类电子产 品中。
仅适用于锡膏-再流焊 工艺。
第2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2)防尘式结构
有外壳或护罩,灰尘 和潮气不易进入产品, 性能较好,多用于投 资类电子整机和高档 消费类电子产品中
第2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3)微调式结构 属于精细调节型,性能好,但价格昂贵,多用于精密
(二)表面组装电阻排
将多个片状矩形电阻按不同的方式连接组成的一 个组合元件。它是电子阻网络的表面组装形式。
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可以高密度安装、可靠性高、 可焊性好的特点。
常见的电阻网络如下:
第2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第2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第2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三)表面组装电位器
1、性能 标称阻值范围:
(2)表面组装元器件的电极上,有些焊端没有引脚, 有些只有非常短小的引线
(3)在集成度相同的情况下,表面组装元器件的体 积比THT元件小很多(体积小)
(4)表面组装元器件直接贴装在PCB的表面 (5)小型化、标准化 (6)缺点:清洗困难;弄乱不容易搞清楚;元器件
与PCB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性等
第2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最内层为银钯合金(0.5mil), 中间为镍层(2~3mil ), 最外层为端焊头(锡铅时代,日本采用SnPb合金,,美国采用Ag或
AgPd合金;进入无铅时代采用无铅合金),厚1mil
第2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2)性能
(1)技术特性 n 使用环境温度:-55~+125℃ n 额定环境温度:70℃ n 额定功率:是电阻器在环境温度为70℃时能承受的电功率。
不同材介质材料MLC的电容量范围见表2-5

表面组装元器件

表面组装元器件

F lip Chip (倒装芯片)
MC M (多芯片模块——如同混合电路,
将电阻做在陶瓷或
PCB 上,外贴多个
集成电路和电容等其它元件,再封装成
一个组件)
SMD常用器件封装介绍
QFP
quad flat package (四侧引脚扁平封装)
常用的封 装形式
种类和名称繁多 4边翼形引脚,间距一般为由0.3至1.0mm ;引脚数目 有32至360左右;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类,视引脚数目。
器件
封装名称和外形
引脚数和间距
包装
类型
(mm)
方式
圆柱形二极管 (MELF)
两端
片 式 SOT23
三端
编带
晶 SOT89 体
四端
或 散装
管 SOT143
四端
SOP ( 羽翼形小外形塑料封装 ) TSOP (薄形 SOP ) SOJ (J 形小外形塑料封装 )
8 ~ 44 引脚 引脚间距: 1.27 、 1.0 、 0.8 、 0.65 、 0.5
路 BGA ( 球形栅格阵列 )
焊球数: 20 ~ 40 焊球间距: 1 .5 、
CSP ( 又称 μ BGA 。 外形与 BGA 相同, 封装尺寸比 BGA 小。芯片封装尺寸与芯 片面积比 1.2 )
1.27 、1 .0 、0.8 、0.65 、 0.5 、 0.4 、 0.3
( 0.8 以下为 CSP )
• 3 耐振动抗冲击。
SMT技术的优势
• 4 有利于提高可靠性——焊点面接触,消除了元器件与 PCB之间的二次互连。减少了焊接点的不可靠因素。
SMT技术的优势
• 5 工序简单,焊接缺陷极少(前提:设备、PCB设计、 元器件、材料、工艺)。

第2章 表面组装元器件

第2章 表面组装元器件

图2-4 片状电阻器标识的含义

4.表面组装电阻器的主要技术参数
虽然表面组装电阻器的体积很小,但它的数值范围和精度并不 差。3216系列的阻值范围是0.39Ω ~10MΩ ,额定功率可达到1/4W, 允许偏差有±1%、±2%,±5%和±10%等四个系列,额定工作温度 上限是70℃。



5.表面组装电阻器的焊端结构


无引线柱形玻璃封装二极管是将管芯封装在细玻璃管内,两端 以金属帽为电极,用于稳压、开关和通用二极管,功耗一般为 0.5~1W。
片式发光二极管
2.5.2 SMD晶体管
晶体管采用带有翼形短引线的塑料封装,即SOT封装。可分为 SOT-23、SOT-89、SOT-l43、SOT-252几种尺寸结构,产品有小功 率管、大功率管、场效应管和高频管几个系列;其中SOT-23是通 用的表面组装晶体管,SOT-23有3条翼形引脚。 SOT-89适用于较高功率的场合,它的e、b、c三个电极是从管 子的同一侧引出,管子底面有金属散热片与集电极相连,晶体管 芯片粘接在较大的铜片上,以利于散热。

2.2
表面组装电阻器
2.2.1 SMC固定电阻器


1.表面组装电阻器的封装外形
表面组装电阻器按封装外形,可分为片状和圆柱状两种。表 面组装电阻器按制造工艺可分为厚膜型(RN型)和薄膜型(RK型) 两大类。片状表面组装电阻器一般是用厚膜工艺制作的:在一个 高纯度氧化铝(A12O3,96%)基底平面上网印二氧化钌(RuO2)电阻浆 来制作电阻膜;改变电阻浆料成分或配比,就能得到不同的电阻 值,也可以用激光在电阻膜上刻槽微调电阻值;然后再印刷玻璃 浆覆盖电阻膜,并烧结成釉保护层,最后把基片两端做成焊端。

第2章 表面组装元器件

第2章 表面组装元器件
表面组装电阻器可分为矩形片式电阻器 和圆柱形片 式电阻器如图所示。 • 矩形片式电阻器的电阻值的范围是10Ω~3300kΩ, 其外形尺寸长为0.6mm~3.2mm,宽为0.3mm~ 2.7mm,厚为0.3mm~0.7mm。 • 圆柱形片式电阻器的电阻值的范围是4.7Ω~1000kΩ, 外形尺寸长为3.5mm~5.9mm,直径为1.4mm~ 2.2mm。 • 表面组装电阻器一般为黑色,外形太小的表面末标 出其阻值,而是标记在包装袋上,外形稍大的片式 电阻器也有在外表标出阻值大小。
液体电解质铝电解电容的制造工艺
• 制备高纯度铝箔 电化学腐蚀处理 按 设计裁剪成形 铆接铝引线用电解纸 作衬垫隔离 卷绕成型 浸渍电解液 密封铆接外引线装配用环氧树 脂封装检测 包装。
固体电解质片式铝电解电容器
• 固体电解质片式铝电解电容器采用有机导电化合物作为工作电解 质,以导电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产品的实际阴极(实际上就是 电解质),具有高频低阻抗、高温稳定、快速放电、减小体积、 无漏液现象,与液体电解质片式铝电解电容器比较具有大容量、 低阻抗、无电解质泄漏、高温长寿命(在85℃的工作环境中,寿命 最高可达40,000小时)等优点,并具有耐反向电压的能力。
云母电容器制造工艺:将银浆料印在云母 上作为金属极板,经层叠、热压形成电容 胚体,制作外电极,其端头是典型的三层 结构。最后完成电极连接,封装成型、打 印标记,编带包装。 云母电容器用途:用于高频振荡,脉冲等 要求较高电路,实际电路中应用不多。
2.5.4片式云母电容器
• 片式云母电容器其形状多为方块状,云母电容器采用天 然云母作为电容极间的介质,其耐压性能好。云母电容由于 受介质材料的影响,容量不能做的太大,一般容量在10PF10000PF之间,而且造价相对其它电容器高。云母电容器可以 做成很小的电容量,具有高稳定性,高可靠性,温度系数小 的特点。其外形和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表面安装元器件

表面安装元器件

4.5 表面安装元器件表面安装元器件也称贴片元器件,它有两个显著特点。

(1)在sMT元器件的电极上,ATMEL代理商有些完全没有引出线,有些只有非常短小的引线,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比传统的双列直插式的引线距离(2.54mm)小很多,目前间距最小的达到o.3mm。

与同样体积的传统芯片相比,sMT元器件的集成度提高了很多倍。

(2)sMT元器件直接贴装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将电极焊接在与元器件同一面的焊盘上。

这样,印制板上的通孔只起到电路连通导线的作用,7L的直径仅由制板时金属化7L的工艺水平决定,通ZL的周围没有焊盘,使印制板的布线密度大大提高。

表面安装元器件同传统元器件一样,也可以从功能上分为无源元件sMc(surfaceMoun论d ComPonen魔,如片式电阻、电容、电感等)和有源器件SMD(Surface MoMnkd Devices,如晶体管等)。

以下介绍常用的贴片元器件*1.电阻器表面贴装电阻通常比穿孔安装电阻体积小。

有矩形chiP、圆柱形MEI…F和电阻网络s()P 3种封装形式。

与遏孔元件相比,具有微型化、无引脚、尺寸标准化,特别适合在PcB板上安装等特点。

电阻器按功能和形状可分为如下4类。

(1)矩形电阻器,又称为片状电阻器,结构图如图4—6所示。

(2)圆柱形电阻器。

圆柱形电阻器的形状与有引线电阻器相比,只是去掉了铀向引线。

(3)电阻网络。

表面安装电阻器网络是将多个片状矩形电阻按设计要求连接成的经 合元件,其封苇结构与含有集成电路的封装相似,采用“so”封装。

其焊盘图形设计标准 可根据电路需要加以选用。

(4)电位器。

常用的片状电位器分为敞开式和防尘式两类,它的结构如图4—7所示。

表面安装电容器又称为片状电容器。

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有如下几种。

(1)多层瓷介电容器。

它是在陶瓷胺上印刷金属浆料,经叠片,烧结成一个整体。

根据容量的需要,少则几层,多则几十层,如图4—8所示。

(2)片状铝电解电容器。

识别和测试表面组装元器件

识别和测试表面组装元器件
• (3)电容的识别。 • 贴片电容包括:贴片钽电容、贴片瓷片电容、纸多层贴片电容、贴片
电解电容等几种。 • 1)贴片钽电容具有极性,丝印上标明了电容值和耐压值,如图2-
17所示。 • 2)贴片瓷片电容具有体积小、无极性、无丝印的特点,基本单位是
pF,外形如图2-18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识别表面组装元器件
• 3)贴片电解电容:丝印上印有容量、耐压和极性标识,其基本单位为 μF。
• 3。电感器 • 片式电感器亦称表面贴装电感器,它与其他片式元器件(SMC及S
MD)一样,是适用于表面贴装技术(表面组装工艺)的新一代无引线或 短引线微型电子元件,其引出端的焊接面在同一平面上。 • (1)片式电感器的种类。 • 从制造工艺上分,片式电感器主要有4种类型,即绕线型、叠层型、 编织型和薄膜片式电感器。常用的是绕线型和叠层型两种类型。前者 是传统绕线电感器小型化的产物;后者则采用多层印刷技术和叠层生 产工艺制作,体积比绕线型片式电感器还要小,是电感元件领域重点 开发的产品。
• 1。电阻器 • (1)片状电阻。 • 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为欧姆(Ω),没有极性。片状电阻如图2-
1所示。规格有公制和英制两种表示方法(1in=25。4mm)。 • 公制表示法有:1206,0805,0603,0402等。 • 英制表示法有:3216,2125,1608,1005等。 • 规格含义:指零件的长度与宽度,如0603规格,零件长度为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一 识别表面组装元器件
• 它在电路中起调节电路电压或电路电流的作用,故分别称为分压式电 位器和可变电阻器。
• 2。电容器 • 电容器的基本结构十分简单,它是由两块平行金属极板以及极板之间

第二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第二章、表面组装元器件
9
2.2.4 表面组装电感器
1、绕线型表面组装电感器:工字形(开磁路、 闭磁路)、槽形、棒形、腔体。
2、多层型表面组装电感器(MLCI) 特点:(1)可靠性高 (2)磁路闭合,不干扰也不受
干扰,适宜高密度组装(3)无引线,小型化 3、卷绕型表面组装电感器 优点:尺寸较小、成本低 缺点:圆柱形故接触面积小,因此组装性不好
面、也可作双面和多层PCB。 (3)制作过程:将玻璃纤维布浸入到环氧树脂中
制成层板 在层板的单面或双面粘压铜箔 (4)常用层板
32
2、陶瓷电路基板 (1)基板材料:96%氧化铝 (2)优点: ①热膨胀系数和PLCC匹配,所以可以获得良
好的焊点可靠性 ②适用于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真空蒸发工艺பைடு நூலகம் ③耐高温、表面光洁度好、化学稳定性高 (3)缺点:无法适应自动化生产需求,价格昂贵
1.1,芯片尺寸封装) MCM(多芯片组件)
23
§2.4 表面组装元器件的包装方式与使用要求
2.4.1 表面组装元器件的包装 包装方式分为: 1、散装:无引线且无极性的表面组装元器件 2、盘状编带包装:纸编带、塑料编带 3、管式包装:SOP、SOJ、PLCC 4、托盘包装:QFP、SOP、PLCC、BGA
24
2.4.2 表面组装元器件的要求
1、装配适应性:要适应各种装配设备操作和工 艺流程。
(1)对元器件上表面的要求 (2)对元器件下表面的要求 (3)对元器件尺寸、形状的要求 (4)对元器件包装形式的要求 (5)对元器件机械强度的要求
25
2、焊接适应性:适应各种焊接设备及相关工艺 流程。
29
§3.1 SMT印制电路板的特点和材料
3.1.1 SMT印制电路板的特点 SMB与传统插装印制电路板相比,特点如下: (1)高密度:间距小、引脚多(100~500) (2)小孔径:金属化孔、盲孔、埋孔 (3)热膨胀系数低:以适应与器件的匹配性 (4)耐高温性能好:双面贴装元器件两次再流焊 (5)平整度高:元器件引脚与焊盘密切配合

表面安装元器件的.pptx

表面安装元器件的.pptx

图9 清除芯片管脚上多余的焊锡后效果图
第15页/共18页
返回
图10
用酒精清除掉焊接时所残留的松香
第16页/共18页
返回
图11 用酒精清洗焊接位置后的效果图
第17页/共18页
返回
感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图6
图7
第6页/共18页
4.清除多余焊锡
在步骤3 中提到焊接时所造成的管脚
短路现象,现在来说下如何处理掉这多余的焊锡。一般而言,可
以拿前文所说的吸锡带将多余的焊锡吸掉。吸锡带的使用方法很
简单,向吸锡带加入适量助焊剂(如松香)然后紧贴焊盘,用干
净的烙铁头放在吸锡带上,待吸锡带被加热到要吸附焊盘上的焊
锡融化后,慢慢的从焊盘的一端向另一端轻压拖拉,焊锡即被吸
入带中。应当注意的是吸锡结束后,应将烙铁头与吸上了锡的吸
锡带同时撤离焊盘,此时如果吸锡带粘在焊盘上,千万不要用力
拉吸锡带,而是再向吸锡带上加助焊剂或重新用烙铁头加热后再
轻拉吸锡带使其顺利脱离焊盘并且要防止烫坏周围元器件。如果
没有市场上所卖的专用吸锡带,可以采用电线中的细铜丝来自制
说明的是,芯片的管脚一定要判断正确。
第5页/共18页
3.焊接剩下的管脚 元件固定好之后,应对剩下的管脚进行焊接。
对于管脚少的元件,可左手拿焊锡,右手拿烙铁,依次点焊即可。对于管脚 多而且密集的芯片,除了点焊外,可以采取拖焊,即在一侧的管脚上足锡然 后利用烙铁将焊锡熔化往该侧剩余的管脚上抹去(见图6),熔化的焊锡可 以流动,因此有时也可以将板子合适的倾斜,从而将多余的焊锡弄掉。值得 注意的是,不论点焊还是拖焊,都很容易造成相邻的管脚被锡短路(见图 7)。这点不用担心,因为可以弄到,需要关心的是所有的引脚都与焊盘很 好的连接在一起,没有 虚焊,对管脚较多的贴片芯片进行拖焊,不用担心焊 接时所造成的管脚短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表面组装元器件课型:讲练结合教学目的:(1)掌握表面组装元器件的特点和种类(2)掌握并能正确识别给类SMC和SMD元器件(3)掌握各类SMT元器件的选择及使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面组装元器件的特点和种类教学难点:各类SMT元器件的选择及使用教学分析:授课时,教师先通过视频演示SMT的元器件特点和种类,分析各类元器件的选择及使用方法,然后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

教学内容:表面贴装方法分类根据SMT的工艺制程不同,把SMT分为点胶制程(波峰焊)和锡膏制程(回流焊)。

它们的主要区别为:●贴片前的工艺不同,前者使用贴片胶,后者使用焊锡胶。

●贴片后的工艺不同,前者过回流炉只起固定作用、还须过波峰焊,后者过回流炉起焊接作用。

根据SMT的工艺过程则可把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只采用表面贴装元件的装配IA 只有表面贴装的单面装配工序: 丝印锡膏=>贴装元件=>回流焊接IB 只有表面贴装的双面装配工序: 丝印锡膏=>贴装元件=>回流焊接=>反面=>丝印锡膏=>贴装元件=>回流焊接第二类一面采用表面贴装元件和另一面采用表面贴元件与穿孔元件混合的装配工序: 丝印锡膏(顶面)=>贴装元件=>回流焊接=>反面=>点胶(底面)=>贴装元件=>烘干胶=>反面=>插元件=>波峰焊接第三类顶面采用穿孔元件, 底面采用表面贴装元件的装配工序: 点胶=>贴装元件=>烘干胶=>反面=>插元件=>波峰焊接SMT的工艺流程领PCB、贴片元件→贴片程式录入、道轨调节、炉温调节→上料→上PCB→点胶(印刷)→贴片→检查→固化→检查→包装→保管各工序的工艺要求与特点:1. 生产前准备● 清楚产品的型号、PCB 的版本号、生产数量与批号。

● 清楚元器件的数量、规格、代用料。

● 清楚贴片、点胶、印刷程式的名称。

● 有清晰的上料卡。

● 有生产作业指导卡、及清楚指导卡内容。

2. 转机时要求●确认机器程式正确。

●确认每一个Feeder 位的元器件与上料卡相对应。

●确认所有 轨道宽度和定位针在正确位置。

●确认所有Feeder 正确、牢固地安装与料台上。

●确认所有Feeder 的送料间距是否正确。

●确认机器上板与下板是非顺畅。

●检查点胶量及大小、高度、位置是否适合。

●检查印刷锡膏量、高度、位置是否适合。

●检查贴片元件及位置是否正确。

●检查固化或回流后是否产生不良。

3. 点胶● 点胶工艺主要用于引线元件通孔插装(THT )与表面贴装(SMT )共存的贴插混装工艺。

在整个生产工艺流程(见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印刷电路板(PCB )其中一面元件从开始进行点胶固化后,到了最后才能进行波峰焊焊接,这期间间隔时间较长,而且进行其他工艺较多,元件的固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 点胶过程中的工艺控制。

生产中易出现以下工艺缺陷:胶点大小不合格、拉丝、胶水浸染焊盘、固化强度不好易掉片等。

因此进行点胶各项技术工艺参数的控制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3.1 点胶量的大小根据工作经验,胶点直径的大小应为焊盘间距的一半,贴片后胶点直径应为胶点直径的1.5倍。

这样就可以保证有充足的胶水来粘结元件又避免过多胶水浸染焊盘。

点胶量多少由点胶时间长短及点胶量来决定,实际中应根据生产情况(室温、胶水的粘性等)选择点胶参数。

3.2 点胶压力目前公司点胶机采用给点胶针头胶筒施加一个压力来保证足够胶水挤出点胶嘴。

压力太大易造成胶量过多;压力太小则会出现点胶断续现象,漏PCB 点B 面 贴片 B 面 再流焊 固化 丝网印刷 A 面 贴片 A 面 再流焊 焊接 自动 插装 人工流 水插装 波峰焊接 B 面点,从而造成缺陷。

应根据同品质的胶水、工作环境温度来选择压力。

环境温度高则会使胶水粘度变小、流动性变好,这时需调低压力就可保证胶水的供给,反之亦然。

3.3 点胶嘴大小在工作实际中,点胶嘴内径大小应为点胶胶点直径的1/2,点胶过程中,应根据PCB上焊盘大小来选取点胶嘴:如0805和1206的焊盘大小相差不大,可以选取同一种针头,但是对于相差悬殊的焊盘就要选取不同的点胶嘴,这样既可以保证胶点质量,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3.4 点胶嘴与PCB板间的距离不同的点胶机采用不同的针头,点胶嘴有一定的止动度。

每次工作开始应保证点胶嘴的止动杆接触到PCB。

3.5 胶水温度一般环氧树脂胶水应保存在0--50C的冰箱中,使用时应提前1/2小时拿出,使胶水充分与工作温度相符合。

胶水的使用温度应为230C--250C;环境温度对胶水的粘度影响很大,温度过低则会胶点变小,出现拉丝现象。

环境温度相差50C,会造成50%点胶量变化。

因而对于环境温度应加以控制。

同时环境的温度也应该给予保证,湿度小胶点易变干,影响粘结力。

3.6 胶水的粘度胶的粘度直接影响点胶的质量。

粘度大,则胶点会变小,甚至拉丝;粘度小,胶点会变大,进而可能渗染焊盘。

点胶过程中,应对不同粘度的胶水,选取合理的压力和点胶速度。

3.7固化温度曲线对于胶水的固化,一般生产厂家已给出温度曲线。

在实际应尽可能采用较高温度来固化,使胶水固化后有足够强度。

3.8 气泡胶水一定不能有气泡。

一个小小气泡就会造成许多焊盘没有胶水;每次装胶水时时应排空胶瓶里的空气,防止出现空打现象。

对于以上各参数的调整,应按由点及面的方式,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同时缺陷的产生,可能是多个方面所造成的,应对可能的因素逐项检查,进而排除。

总之,在生产中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调整各参数,既要保证生产质量,又能提高生产效率4.印刷在表面贴装装配的回流焊接中,锡膏用于表面贴装元件的引脚或端子与焊盘之间的连接,有许多变量。

如锡膏、丝印机、锡膏应用方法和印刷工艺过程。

在印刷锡膏的过程中,基板放在工作台上,机械地或真空夹紧定位,用定位销或视觉来对准,用模板(stencil)进行锡膏印刷。

在模板锡膏印刷过程中,印刷机是达到所希望的印刷品质的关键。

在印刷过程中,锡膏是自动分配的,印刷刮板向下压在模板上,使模板底面接触到电路板顶面。

当刮板走过所腐蚀的整个图形区域长度时,锡膏通过模板/丝网上的开孔印刷到焊盘上。

在锡膏已经沉积之后,丝网在刮板之后马上脱开(snap off),回到原地。

这个间隔或脱开距离是设备设计所定的,大约0.020"~0.040"。

脱开距离与刮板压力是两个达到良好印刷品质的与设备有关的重要变量。

如果没有脱开,这个过程叫接触(on-contact)印刷。

当使用全金属模板和刮刀时,使用接触印刷。

非接触(off-contact)印刷用于柔性的金属丝网。

在锡膏丝印中有三个关键的要素,我们叫做三个S: Solder paste(锡膏),Stencils(模板),和Squeegees(丝印刮板)。

三个要素的正确结合是持续的丝印品质的关键所在。

刮板(squeegee)刮板作用,在印刷时,使刮板将锡膏在前面滚动,使其流入模板孔内,然后刮去多余锡膏,在PCB焊盘上留下与模板一样厚的锡膏。

常见有两种刮板类型:橡胶或聚氨酯(polyurethane)刮板和金属刮板。

金属刮板由不锈钢或黄铜制成,具有平的刀片形状,使用的印刷角度为30~55°。

使用较高的压力时,它不会从开孔中挖出锡膏,还因为是金属的,它们不象橡胶刮板那样容易磨损,因此不需要锋利。

它们比橡胶刮板成本贵得多,并可能引起模板磨损。

橡胶刮板,使用70-90橡胶硬度计(durometer)硬度的刮板。

当使用过高的压力时,渗入到模板底部的锡膏可能造成锡桥,要求频繁的底部抹擦。

甚至可能损坏刮板和模板或丝网。

过高的压力也倾向于从宽的开孔中挖出锡膏,引起焊锡圆角不够。

刮板压力低造成遗漏和粗糙的边缘,刮板的磨损、压力和硬度决定印刷质量,应该仔细监测。

对可接受的印刷品质,刮板边缘应该锋利、平直和直线。

模板(stencil)类型目前使用的模板主要有不锈钢模板,其的制作主要有三种工艺:化学腐蚀、激光切割和电铸成型。

由于金属模板和金属刮板印出的锡膏较饱满,有时会得到厚度太厚的印刷,这可以通过减少模板的厚度的方法来纠正。

另外可以通过减少(“微调”)丝孔的长和宽10 %,以减少焊盘上锡膏的面积。

从而可改善因焊盘的定位不准而引起的模板与焊盘之间的框架的密封情况,减少了锡膏在模板底和PCB 之间的“炸开”。

可使印刷模板底面的清洁次数由每5或10 次印刷清洁一次减少到每50次印刷清洁一次。

锡膏(solder paste)锡膏是锡粉和松香(resin)的结合物,松香的功能是在回流(reflowing)焊炉的第一阶段,除去元件引脚、焊盘和锡珠上的氧化物,这个阶段在150 C持续大约三分钟。

焊锡是铅、锡和银的合金,在回流焊炉的第二阶段,大约220 C时回流。

粘度是锡膏的一个重要特性,我们要求其在印刷行程中,其粘性越低,则流动性越好,易于流入模板孔内,印到PCB的焊盘上。

在印刷过后,锡膏停留在PCB焊盘上,其粘性高,则保持其填充的形状,而不会往下塌陷。

锡膏标准的粘度是在大约500kcps~1200kcps范围内,较为典型的800kcps用于模板丝印是理想的。

判断锡膏是否具有正确的粘度有一种实际和经济的方法,如下:用刮勺在容器罐内搅拌锡膏约30秒钟,然后挑起一些锡膏,高出容器罐三、四英寸,让锡膏自行往下滴,开始时应该象稠的糖浆一样滑落而下,然后分段断裂落下到容器罐内。

如果锡膏不能滑落,则太稠,如果一直落下而没有断裂,则太稀,粘度太低。

印刷的工艺参数的控制模板与PCB的分离速度与分离距离(Snap-off)丝印完后,PCB与丝印模板分开,将锡膏留在PCB 上而不是丝印孔内。

对于最细密丝印孔来说,锡膏可能会更容易粘附在孔壁上而不是焊盘上,模板的厚度很重要,有两个因素是有利的,第一,焊盘是一个连续的面积,而丝孔内壁大多数情况分为四面,有助于释放锡膏;第二,重力和与焊盘的粘附力一起,在丝印和分离所花的 2~6 秒时间内,将锡膏拉出丝孔粘着于PCB上。

为最大发挥这种有利的作用,可将分离延时,开始时PCB分开较慢。

很多机器允许丝印后的延时,工作台下落的头2~3 mm 行程速度可调慢。

印刷速度印刷期间,刮板在印刷模板上的行进速度是很重要的,因为锡膏需要时间来滚动和流入模孔内。

如果时间不够,那么在刮板的行进方向,锡膏在焊盘上将不平。

当速度高于每秒20 mm 时,刮板可能在少于几十毫秒的时间内刮过小的模孔。

印刷压力印刷压力须与刮板硬度协调,如果压力太小,刮板将刮不干净模板上的锡膏,如果压力太大,或刮板太软,那么刮板将沉入模板上较大的孔内将锡膏挖出。

压力的经验公式在金属模板上使用刮板,为了得到正确的压力,开始时在每50 mm的刮板长度上施加1 kg 压力,例如300 mm 的刮板施加6 kg 的压力,逐步减少压力直到锡膏开始留在模板上刮不干净,然后再增加1 kg 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