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2934-湖北省民办本科转型发展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4.04.28•【字号】鄂教发[2014]5号•【施行日期】2014.04.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鄂教发〔2014〕5号)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的工作要求,经报请省政府同意,决定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开展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省级试点工作。
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办出特色,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
二、总体目标力争用4年左右的时间,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支持建设一批办学水平高、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融通、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立交桥。
三、试点范围根据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结合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确定若干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
积极鼓励行业特色明显的本科高校参与试点。
试点高校可以整体试点,也可以选择部分院系或专业(集群)试点。
(试点高校的主要任务见附件。
)四、支持政策1、扩大试点高校办学自主权。
试点高校可以在我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总体框架内自主制定招生考试与选拔录取方案;试点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设置目录内专业或确定专业方向,可以在完善新专业设置制度的基础上自主设置新专业;试点高校可以自主聘用教师、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允许试点高校采取市场融资的办法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建设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
高校课题申报:新时期湖北省民办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工程技术学院为例
新时期湖北省民办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为例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高质量发展新时期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问题的提出: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截止2019年我国有民办普通高校756所,其中民办本科学校434所,占比57.4%,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高等教育结构中居中心地位,本科院校占据了民办高校的半壁江山,因此,民办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而湖北作为教育大省早在1984年,就应运而生了为自考助学而设的湖北经济管理大学、湖北中山自修大学、武汉成才自修大学等。
1997年后湖北开始采取扩大融资渠道,加快校园建设,提高办学档次的新思路,收效明显。
大手笔的资金投入,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一流的教学服务,育人环境优化,湖北民办高校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湖北的独立学院转设之路已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一大批独立学院转设完成。
截至 2019 年 12 月,独立学院已转设 14 所,未转设 17 所,转设率为 45.1%,居全国第一,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方面有独立学院自身的原因,也有省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其部分成功经验可以归纳提取并推广至全国。
××××××自2004年创办以来,一直寻求特色发展之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到2020年底必须完成转设民办本科院校重要任务,找到适合于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基于如上所述,不仅是对于湖北省还未转设的独立院校还是目前的民办本科院校,探索出一条如何走好规模发展和创建品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课题界定:民办本科院校是指民办学校中的本科院校,包涵独立设置民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校的组成部分。
高校课题申报:湖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搭建及其应用研究
湖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搭建及其应用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湖北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指出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将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所以以经济为纽带的创新创业更是面临着新的难题和机遇。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令人担忧,此外,由于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再加上往届未就业学生数量,使得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2017年2月17日,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指出:学校应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并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关细则作了详细的规定。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形势所趋。
面对经济新常态,如何较好解决大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问题?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怎样利用校企合作机遇,来有效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路径?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管理与运作机制?都是本课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界定本课题以××大学生“双创”教育中心的实践现状为蓝本,利用大数据深入分析湖北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并从政府、学校、企业、家庭等四个维度来做深入研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国外研究现状: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尔曼教授(1986)认为,教育活动一般由两个方面组成,即课堂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
教育研究的类型也包括两种,一种是实践性研究,一种是解释性研究。
2002年, Carree 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创新创业水平不高的国家经济增长水平也不高。
因此,国外对创新创业的研究力度逐步加大,并在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逐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
如今, 国外的相关研究已将创新创业的水平与经济发展直接挂钩。
高校课题申报: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市场最大的风口。
可以预见,“互联网+”的无限可能,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给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这对地方本科高校而言提出了新的机遇和要求:适应国家战略要求符合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相关行业和专业要求的大批应用型人才将会是社会急切需要的紧迫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及时调整教学计价和要求,培养适应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基础。
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
在承担本科教育的院校中,地方本科院校数量居多,除少数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外,绝大多数都应该办成应用型大学,而办好这些院校,对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尤其是对近200所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更具有指导意义,它们的办学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办学模式趋同。
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课题界定地方本科院校。
地方本科院校多指经合并、重组和扩充而发展成为有较多学科的地方本科院校。
它介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的中间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这类学校的基本特征包括:(1)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的,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高等院校;(2)设置专业主要按社会的实际需求,兼顾学科专业体系;(3)大部份学校以培养本科生为主,部分学校有能力培养少量研究生。
湖北教育厅课题申请书正文
(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 项目的立项依据数字人体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是现代医学与信息科学相互交叉的一个全新领域,它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人体解剖结构和机能的可视化,为人体研究相关领域提供研究平台与技术支持。
数字人体研究在医学研究与教学、新药开发、组织工程、人体康复工程、核放射治疗和科学普及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1]。
基于数字人体的各种技术,特别是基于“虚拟中国人男一号”数据的多模式图像融合(Fusion)及三维图像可视化技术[2],可在医学领域开展应用性研究,对加快推进数字化虚拟中国人体研究成果与临床实用学科的结合意义重大。
数字化虚拟人体多模式图像融合是数字人体研究的重要部分之一,也是进行临床应用的重要基础[3]。
构成“虚拟中国人男一号”的数据集有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冰冻断层铣削的高分辨率彩色断层照片数据;二是同一人体的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医学影像数据。
这些非同源图像数据为人体研究和临床诊疗带来了海量的、全新的、多方位的素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4]。
非同源图像的信息融合便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果能将非同源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使各种图像对同一器官反映的信息达到融合,则对器官的信息表达能力将超过单个图像的表达能力之和,能将来自结构和功能的信息进行整合[5]。
由于各种图像的成像设备不同,成像原理不同和参数条件不同,使得非同源图像各自的特征不同,因此其相互之间融合的技术方法也有所不同。
近年来,医学图像融合在临床放疗应用研究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如颅内脑肿瘤病变的定位。
CT、MRI在确定脑肿瘤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内部结构、周围组织反应、继发颅内改变等方面各具优势。
在临床工作中颅内肿瘤的诊断首选CT、MRI检查,多数情况MRI优于CT。
高校课题申报:转型发展背景下湖北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转型发展背景下湖北省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转型发展艺术设计课程体系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界定:近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迅猛,据初步统计,中国目前开设设计专业(包括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的高校(包括高职高专)上千所,每年招生人数达数十万之多,已成为中国高校发展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然而,随着发展规模的扩大,艺术设计教育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及其改革的步伐一直滞后于艺术设计自身的发展速度和社会对艺术设计发展的需求程度,艺术设计专业还没能完全摆脱美术教育而形成一个令人满意的相对较完整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艺术设计教育进行探索和反思。
多数研究成果表明,现阶段艺术设计教育从招考制度到培养模式、管理体制都存在严重的问题。
这也导致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水平、工作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
由先进的设计教育引领设计实践,才能把设计提升到文化的高度。
因此,对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寻求其更好的改革和发展途径,是艺术设计学科的一大重要课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近年来,随着各类院校艺术专业越来越多的设立,各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正在不断显露,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规模膨胀过快,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许多学校忽视了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和前沿性等专业特点,致使艺术设计教育脱离实践,使当前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缺乏课程设计意识;课程设置缺乏逻辑结构;课程在设置上结构失衡;专业基础课程雷同;普遍过于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却少而不当;对学生创造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忽视特色办学思路等问题。
本科教学改革课题怎么写范文
本科教学改革课题申请书课题名称: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一、课题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旨在探索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1. 构建项目式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项目选择、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
2. 探索项目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包括项目分组、任务分配、时间安排等。
3. 建立项目式教学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
4. 分析项目式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包括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等方法,对项目式教学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基于项目式教学的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为高校本科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五、研究计划本课题的研究计划为期一年,分为前期准备、实施研究和总结报告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主要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验设计;实施研究阶段主要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总结报告阶段主要进行成果整理和撰写研究报告。
六、经费预算本课题的经费预算主要包括调研费、实验材料费、数据分析费等,共计XX元。
具体预算明细如下:1. 调研费:XX元;2. 实验材料费:XX元;3. 数据分析费:XX元。
七、申请者简介申请者XXX,男,XX岁,XX大学XX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XXXX。
曾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发表论文XX篇,其中SCI/EI收录XX篇。
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具备承担本课题的能力和条件。
以上是一个本科教学改革课题的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在撰写时,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课题申请书的质量和效果。
课题申报模板 748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湖北省应用型本科深度产教融合研究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湖北省应用型本科深度产教融合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1问题的提出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措施。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建立学校、企业、地方政府、行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促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
”政府的推动加快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入开展产教融合的速度。
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保障合作各方利益,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教育和产业的互动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对高等教育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有重要意义。
1.2课题界定可持续发展:以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目标,实现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相协调的,长远持久的发展。
应用型本科:指湖北省确立的转型试点高校,不同于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应用研究,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实施应用型教育的高等院校。
产教融合:不同于校企合作,比校企合作范畴更广,要求更高。
是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充分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以协同育人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动力,各参与主体相互配合的一种经济教育活动方式。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教融合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
国内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的概念特征、价值、内容、模式、问题和对策等方面。
高校课题申报:新时代湖北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新时代湖北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1.新时代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公平、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与其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全面之间的矛盾(张炜,2018)。
民办高校低位发展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充分、均衡发展的重大难题(徐小洲等,2017)。
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民办普通高校749所(约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8%),但因为社会认同度低、师资队伍不稳、产权尚不清晰等原因,民办高校办学压力大,竞争力不足,办学层次低,办学质量堪虞。
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要素,民办高校想持续性发展,必须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走精细化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2.教师教学可持续发展制约民办高校的质量提升教学是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有学者认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与专业发展、组织发展等是兼容并蓄、相辅互补的,是一个协同并进、动态持续的发展过程。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并赋予了空间教学属性,构成教学空间。
刘献君(2018)提出创新教育空间,从社会空间角度来分析学生学习发展,同样教师教学发展受到高校管理机制、资金等空间资源的限制。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待遇低、缺少稳定的管理机制与培养机制,缺乏学习与提高的机会,业务能力提升缓慢,正挑战着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师教学可持续发展是制约民办高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3.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水平相对薄弱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好坏。
2019年高等教育协会首次发布的“6+1”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行中,民办高校共387所,总分占所有入榜高校的31.93%,从校均得分来看,公办院校是民办院校的2.72倍,在教师教学水平上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公强民弱”的现象,且湖北高校未进入民办高校及独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排行榜前20,湖北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亟不可待。
高校课题申报:基于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途径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为例
基于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途径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为例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问题的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科技以及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高校和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便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两者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共享资源从而实现互利双赢的一项活动。
它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还可提升高校的办学效益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和企业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校企合作不仅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诉求和意愿,而且是时代发展的一个趋势。
校企合作从以“学校为中心”的校企合作1.0版本,到“校企联合培养”的校企合作2.0版本,再到“校区实体合作型”的校企合作3.0版本,校企合作在我国越来越普遍,并已形成一定的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发展历程中,国家、社会和学校摸索着前进,为之付出了大量人力物力。
虽然校企合作已经拥有自己的固定模式,并已经付诸实践,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国家的期望相比,还不够完善。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1.2课题界定当前中国高等院校结构“一强、一弱、一软”,就是中央院校很强,地方院校相对弱,民办高校很软。
2019年教育部数据显示,民办高校(包含独立院校)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33.65%,正好三分之一。
三分天下有其一,1/3民办高等教育不行的话,中国高等教育一分天下塌了怎么行?而且社会、政府注重公办院校,忽略民办高校,这是不行的。
民办高等学校,迫切地需要社会、政府的关心、关爱、关怀,从而提升自身能力,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和谐发展。
校企合作是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其开展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
但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校企合作收效不明显。
高校课题申报:转型发展背景下湖北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
转型发展背景下湖北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转型发展地方高校社会服务对策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1一、问题的提出1.1.1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新时期高校的四大职能。
其中,履行好社会服务职能,既是高校自身持续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服务水平的保证,更是满足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对地方高校而言,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发挥其在社会服务中的“发动机”、“智囊团”、“思想库”等作用,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人才服务、创新服务、文化服务、智库服务,是一个战略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
1.1.2 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转型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
转型发展背景下,尽管转型高校的办学历史、区位特点、外部环境等不尽相同,在各自转型具体路径的选择上会存在差异,但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应是所有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职责和使命。
1.1.3 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湖北省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走出趋同化的发展误区,实现科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做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切实履行其服务地方的办学职能等一系列问题,迫切需要在转型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进行积极探索。
1.1.4 “五个湖北”建设亟需湖北地方高校全面提高服务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湖北“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以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为引领,深入实施‘两圈两带’和‘一主两副多极’城市带动等战略,加快形成区域多极动力、多极支撑新格局。
”对正在积极推进转型发展的湖北地方高校而言,如何更好地服务“十三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教强省”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学校服务湖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1.2 课题界定本研究的“地方高校”,是指湖北省23所试点转型高校中的18所整体改革的试点高校。
课题申报范文:2864-湖北省民办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效果评价
湖北省民办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效果评价1.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 问题的提出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迅速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党的十七大与十八大报告中都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为大学生开辟了一条新型就业之路。
国内对公办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较多,但是对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创业效果的定量评价,研究更是不多。
为了进一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本科院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公办院校的关于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湖北省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特色道路,培养出一批创新创业型人才。
1.2 课题界定本课题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我国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湖北省民办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进行摸底,剖析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然后,采用对比实验研究,探求学生对于创业的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及创业意愿方面的差异,并提炼影响创业教育效果的相关因子。
最后,提出提升湖北省民办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3.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创业教育是指通过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影响学生对于创业的态度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把创业思维和激情以及以创业为导向的行为方式应用于生活、工作、社会以及自己新创办的企业(Gedeon, 2014)。
目前,创业教育已经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Fayolle,2006;Mwasalwiba,2010;Pittaway,2012)。
但欧美国家的创业教育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没有得到公认的理论框架。
(2)创业教育方向多样化。
(3)在如何设置创业教育课程、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如何评估教育效果等方面也没有达成共识等(Solomon,2007;Pittaway等,2007;Rideout,2013;Gedeon, 2014)。
课题申报模板:2895-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的湖北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的湖北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集群越来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学术研究和实际运作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产业集群区域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展开分工协作,并且与相关支撑机构紧密联系,使得该区域的经济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在新经济背景下,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的发展模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淡化了产业边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对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有了一定量的增长,而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确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集群人才需求缺乏紧密的联系,造成此次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高校毕业生不能胜任新的岗位要求从而形成了结构化失业的现状。
通过本课题研究调查区域产业集群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层次和专业需求结构,以区域产业集群人才需求为导向,研究探索适合湖北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而全面提高湖北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二)课题界定地方应用型高校:是指我国为了扭转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发展的困局,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5年10月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区域产业集群: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通常是指生产与教育的一体化,生产实境中教学,教学中生产,产和教学密不可分,乳交融。
而这种形式由于学校、企业、地方政府各方利益不清晰,对产教融合合作造成了不稳定性,本研究就是要分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上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模式,从而为高校自我发展及服务经济发展提供行之有效途径。
课题申报模板:2943-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2943-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活跃但质量低、创新性不足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现状,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互联网+双创”浪潮中,这方面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有加重的趋势,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质量和创新性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国家战略的核心任务。
通过动态监测和科学评价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从源头上激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要素,探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可能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创新创业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学术问题。
2.课题界定(1)本课题拟对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研究。
(2)高校是系统性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主体。
本课题拟建构以高校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一方面协同高校、企业和社会的力量,汇聚资源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用,形成高校主导、企业参与和社会支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格局;另一方面,推动知识资本化和技术市场化,使高校成为联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真正发挥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施者、智力型资本激发引导者和新创企业资源融合者的主体作用。
(3)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界定于对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
(4)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界定于针对创新创业活跃度最高的群体——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质量。
(5)本课题拟采用CIPP优化模型开展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发韧于20世纪早期,为了检验创业教育的成效,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学界开始强调创业教育评价的必要性并致力于建构通用评价框架。
研究主要围绕创业教育评价主体与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时间与评价方法的确定以及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展开。
此外考虑到创业教育活动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学界对创业教育评价的复杂性也进行了探讨。
高校课题申报:《湖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以及理论实践研究》
《湖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以及理论实践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研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湖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以及理论实践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6月2日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在全国教育界范围内,高校大学生创业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同样也是迫在眉睫,因此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就势必随之提到日程上来。
创业型大学俨然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然而在我国还尚属新鲜事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有需要进一步深入的价值。
民办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困境,对这一领域的探索研究也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本课题主要以信息时代下湖北省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如何构建和完善为线索,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广泛收集有关信息时代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影响资料,重点对湖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湖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的理论和实践,力求填充对信息时代下湖北省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一些空白点,加强对某些薄弱环节的研究,使湖北省民办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更为深入完善。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国内关于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如火如荼,但是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研究,尤其是湖北省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研究则相对显得有些寥落和平淡。
湖南省、重庆市、大连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连云港市、江西省、陕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和广州市花都区等省地市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均有研究者涉猎和成果出来,但是具体到湖北省民办高校相关情况,目前查到的资料仅有2014年5月武昌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王璨的《对湖北民办高校创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高校课题申报:转型发展背景下湖北省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研究
转型发展背景下湖北省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与实施路径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发展定位预期研究成果:论文集课题设计论证1 课题论证1.1一、问题的提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国家顶层设计与整体战略部署,大势所趋,势所必然。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意义更为深远,任务也更为艰巨。
”2013年6月,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35所地方高校组成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4年4月,178所地方高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战略部署。
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全国近1200所本科院校(含300所左右独立学院)中,至少应有1/2以上的地方院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或职业技能型院校。
地方高校转型试点工作及其配套机制在各省、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根据教育部规划司数据,截至2015年4月,已有22个省、直辖市启动了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试点工作:山东省政府安排了1亿元专项经费用于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广东省专门设立了“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支持转型发展;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六所高校率先成立重庆市市属高校转型发展联盟;湖北省批准了武汉商学院、湖北医药学院等11所省属本科高校作为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的试点;河南省确定了安阳师范学院等3所高校的“专业(集群)转型试点”和河南工程学院等7所高校的“整体转型试点”。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所面临的生存竞争压力要求高校自身走转型发展之路。
当前,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新常态。
但是,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科专业趋同、人才培养同质化、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弱、学生就业能力差等问题,成为制约地方本科高校提升高等教育量的主要障碍。
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中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黄淮学院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学校49个本科专业中80%以上是应用技术型专业;福建工程学院坚持“以工为主、区域性、教学型、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瞄准地方经济建设需求,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专业集群。
高校课题申报:基于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的湖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基于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能力的湖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服务区域经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
2014年4月26日,178所高校在河南驻马店发布《驻马店共识》认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因时代而生,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2014年4月,省教育厅在《关于在省属本科高校开展转型发展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力争用4年左右时间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
”2014年6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积极推进以部分地方本科高等学校为重点的转型发展试点,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
”截至2016年4月,已有23所本科高校获批向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转型,占省属本科高校总数的40%,其中公办高校10所,民办高校13所。
由此可见,从国家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建设。
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走符合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和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凝练办学特色,是成功实现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切实需求。
(2)课题界定:①地方本科高校:主要指地市级城市建立起具有本科办学层次而且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等院校。
它们体制上属于受省(直辖市)、市地方政府部口管辖的普通高校,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②转型:《辞海》中“转型”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民办本科转型发展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 问题的提出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加快高校转型步伐。
湖北省教育厅于2014年9月、2015年2月先后开展两批遴选,共确定23所本科作为试点高校,其中民办本科13所。
高校的转型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民办本科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培养没有实质性突破、“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和“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是制约民办本科转型发展的关键。
1.2 课题界定本文以湖北省13所已转型的民办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分析转型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比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实质性突破,所设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在充分论证转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发达国家应用型大学的成功经验,结合湖北省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构建转型发展模式并进行实际应用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3.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应用型大学发展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对德国、美国和荷兰高等教育的研究。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相对于综合性大学,成立时间短却发展迅速。
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设置强调针对性,工程、管理、社会这三大领域专业的学生接近在校生总数的90%。
(2)课程设置突出实用性,实习期间学生必须进入企业或其他单位,毕业设计以所实习企业的某项具体工作或具体问题为选题,选题具有实践性与应用性。
(3)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要有超过五年的工作经验,且不少于三年的校外工作经验,并在应用或科学知识上取得特殊成就。
对美国应用型大学的研究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体验、行动、反思和总结。
同时学校与企业和政府联系紧密,三方协作完成学生从学校到工厂和社会的转变,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美国的应用型大学在吸收英国的教育理念和德国实用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美国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逐渐发展完善。
荷兰应用技术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生产紧密相关,社会生产的发展方向影响着专业发展特点,生源聚集面广,拥有灵活的学校制度,重视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此外多渠道的经费来源提供物质保障,完备的政策支持提供法律保障。
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实践能力。
对教师课堂的评价实行校内评价、校外同行评价和政府督学评价构成的三维一体,三方不同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共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关于三个国家应用型教育的研究集中表现在对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资质、校企合作以及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其研究成果为我国高校的转型提供借鉴,而如何实现以上成果,构建转型发展模式是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3.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国内对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代表性观点如下:王雅婷(2016)认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不够,学校与企业间未建立起教师教学发展的沟通平台。
提出分类教学活动,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提供不同发展服务,学校与企业共建“双师型”队伍。
何艳丽,徐红(2016)认为,地方本科高校存在办学定位模糊不清,所设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缺乏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提出高校应明确“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是首要任务。
郭延生(2016)针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面临的问题,提出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即把企业搬进校园,企业为学校提供虚拟商业环境,让学生在智慧教室上课。
田纪亚(2016)提出“三元四共五平台”工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孙诚(2016)认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在办学规模上要突出小而精,不对办学规模做硬性规定,应建立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社区机构等参与学校治理,积极开展产教融合。
刘彦军(2016)认为地方本科院校社会服务意识应从间接服务向直接服务转型,从自发服务向自觉服务转型,从粗放服务向精准服务转型。
刘英(2017)提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设置对应的学校课程、企业课程以及校企共同完成的课程。
国内对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主要集中在对现状和未来转型后“应是”状态的描述,对如何实现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较少。
虽然有部分文献散见应对转型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但是由于欠缺双方或多方“合意”的考虑,或是操作可行性欠合理,导致实务中应用效果欠佳。
因此,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模式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选题意义本课题旨在解决湖北省13所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通过构建“两体四合”模式,论证该模式的具体应用,解决实际问题,选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2)研究价值课题研究为湖北省民办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为全国其他省份民办高校的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两体四合”模式的构建,实现高校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群的有效对接,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另外研究结论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做决策参考。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2.1 理论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迫切需要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推动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充分发挥高校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推动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创新。
2.2 研究目标解决湖北省民办本科转型发展中面临的如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缺乏和“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构建转型发展模式,论证模式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具体目标如下:(1)提出科学合理的民办本科院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完善民办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3)基于税收角度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3 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相关概念的界定。
明确研究对象,界定高校转型的内涵和外延,区别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和技能型大学的关系。
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湖北省13所已经转型的民办本科院校。
高校转型是指从原来的研究型大学向高层次的应用型大学转变。
应用型大学既区别于一般的研究型大学,又不同于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
第二部分,湖北省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转型发展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直接复制,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面临着如何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使得转型发展举步维艰。
第三部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经验借鉴。
研究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学生培养、教师培养及企业、社区和高校联合培养方面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果,吸收借鉴成功的经验。
第四部分,构建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两体四合”模式。
阐述“两体四合”模式是什么及如何实现。
“两体”是指学生和教师两个主体,“四合”是指四项合作,即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和国际合作。
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方式的转变,解决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和“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的问题。
要完成高校的整体转型,需要借助四项合作来实现,其中“校企合作”是实现真正意义上应用型大学的关键,如需解决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问题,必须从企业自身出发,考虑企业的切身利益,利用税收优惠带动和促进企业参与高校的转型发展,推动人才培养和转型发展模式创新。
第五部分,“两体四合”模式的具体应用。
选取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进行实证研究,对“两体四合”模式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2.4 研究假设高校的转型发展关系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和民族经济振兴,能否有效解决转型中面临的问题是制约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高校的转型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必然会遇到很多问题、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形成共识,通力合作,凝聚合力,打好转型发展的攻坚战。
课题预计两年时间完成。
2.5 创新之处在构建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模式上创新性提出“两体四合”模式,其中对学生主体进行分类培养和利用税收优惠促进“校企合作”是研究的亮点。
(1)提出对学生进行分类培养。
根据学生意愿分为考研班、就业班和特色班,推行“2+2”培养模式,即2年的基础教育和2年的专业教育。
(2)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保证校企深度合作。
对于企业承接在校生实习任务、提供实习岗位、投资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捐赠给高校实验设备等行为给予一定幅度的减税或免税优惠。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3.1 研究思路本文以湖北省13所已转型的民办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明确界定相关概念,首先分析转型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经验,再次结合湖北省民办本科的特点,构建“两体四合”的发展模式,最后论证“两体四合”模式的具体应用与效果评价。
3.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获取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研究现状,发现研究领域的空白,结合政府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确定研究课题。
进一步梳理文献资料,完成课题理论部分的研究。
(2)调查访谈法:运用调查法完成对湖北省13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等问题的分析;结合访谈法,开展对部分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毕业生、政府相关人员、高校负责人等进行拜访,召开小型座谈会,了解多方需求,听取各方意见,达成转型发展的共识与“合意”,为完成四项合作提供充分论据。
(3)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充分研究,分析在学生人才培养、教师培养、校企合作、政府和社区参与培养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总结科学性、合理性的地方,可以为我省高校的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4)实证分析法:选取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运用实证分析法,论证“两体四合”转型发展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
3.3 技术路线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详见下图:3.4 实施步骤第一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2017年1月—2017年6月)查阅文献资料和政策文件,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