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第七章教案新版本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刚从十年浩劫中清醒过来的中国,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西方发达国家甚至一些起步较早的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了后面。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这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一个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过程。
3.宽领域:由经济到科教多方面开放
——汪仲洋(清末钱塘知县)
这两段话描写的对象是外国人。在清末,知识分子,政府官员尚且如此对外国人有这样荒唐的看法,平民百姓更是如此。民间流传:洋人身上有一个羊骚味,因此洋人是羊变成的;英军军营里的灯泡是中国小孩的眼睛做成的。
可见当时人们是以看待《山海经》里面怪力乱神的那种视角是看待外界的事物。我们的先辈已经被世界发展的潮流远远的抛在身后。
从中国历史沉痛的经验教训中,从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借鉴启示中,从中国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中,邓小平看到,“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①中国要发展,绝不能离开世界。所以,尽管当时的中国还存在着种种对开放的疑虑,邓小平仍然果断地决定抓住这一历史性转折的机遇,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对内改革经济体制,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从此以后,中国走上日益开放的道路。
在闭关锁国的时间里,我们中国错过了很多发展潮流: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17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7
(一)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就国际来看,二战后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 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 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
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于印度,只有日 本的1/20、美国的1/30,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发达国家40 年左右。与亚洲四小龙等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 有很大的差距。
(二)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可能性
国际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 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和平、求发展逐步成为世界潮流,世 界大战短期内打不起来,中国争取一个较长的和平发展环境 是可能的,这就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
国内条件:“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在科学分析国 内国际发展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在思想上、政治 上、组织上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5 路
(一)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1978年中共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此, 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 放之路。
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 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教训的基础 上,多次强调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 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就会葬 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 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使党和人民产生了强烈的危 机感和奋起直追的紧迫感。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8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撒
1980年4月,《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11页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 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邓小平 1985、3、28
所谓革命,就是用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
取代旧的、成为生产力发展桎梏的社会经济制度 和上层建筑。革命是解决对抗性矛盾的手段,是
•
世界市场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在经
济运行的具体层面,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市场 经济体系下人们从事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场所和 领域;另一个是在经济本质的抽象层面,世界 市场是世界规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整体,二
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改革开放理论的国际背景 • 国际背景:
–新科技革命 –美欧日经济实力 –中国差距
•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最活跃的因素, 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 • 生产力制约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革;新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建立,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力 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社 会 形 态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生 产 方 式
社 会 基 本 矛 盾
社会发展的
根本动力,
推动社会形
态的更替
生产力
(3)恩格斯晚年的思想
‚所谓‘社会主义 社会‛,不是一种一成 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 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 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 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3页。
2. 列宁的理论
•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 着‛ 。——列宁: • 《列宁全集》第60卷,
3、70年代末80年代 初展开,中国是这 次改革的先行者, 完全突破了苏联模 式。
毛概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革命:指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 态.中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最显著的特点是 采用暴力的手段. 体制改革:指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为巩固和完善现存社会制度而对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具体体制进行的变革.中心问题 是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其特点 是自我的完善.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 此,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 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 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 性变化。
1.为什么要改革?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由此加快了改革的进程。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改革的历史进程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 革的配合,因此,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
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也随之深
,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 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
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
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
感谢你的观赏
26
化大经课间济休息的需要。”
(一)全面改革的历史进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 产力的问题。
感谢你的观赏
20
课间休息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 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 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感谢你的观赏
21
课间休息
(二)改革开放的目的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 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邓小平
感谢你的观赏
38
课间休息
为什么会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1)我国经济面临着加快发展的严峻挑 战和良好机遇。
(2)当时经济生活中一些深层次的或新 出现的问题需要解决。
(3)国内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 放政策的模糊认识。
感谢你的观赏
39
课间休息
如何认识“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三个方面是内在 统一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首要的也 是最根本的一条,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 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以生产力发 展为前提的,也是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感谢你的观赏
49
课间休息
但由于帝国主义对我们实行敌视、封
感谢你的观赏
44
课间休息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 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毛概第七章
(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性质)
A 改革不是改变 社会主义制度,而 是改变束缚生产力 发展的具体体制 (改革的对象)
B 改革不是要抛 弃社会主义,而是 为了更好地坚持和 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基本制度是在一 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 位的政治、经济、文化 制度,它规定该社会形 态的本质特征,具有根 本性、稳定性、原则性 的特点
“一年跨出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1)对内改革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 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 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 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小岗之夜惊天动地
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 生产队20名农民代表全队20户 农民(两户单身), 聚在村里一间屋里。 神态极为严峻地写下了一纸契 约,全文如下: 1978年12月地点严立华家我们分田 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不在(再)向国家 伸手要钱要粮如干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 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这个惊天动地的契约,现作为中国当代史的珍贵文物, 收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藏 品号为GB54563。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我们把改革当做一种革 命” ——邓小平
第一,就改革解放生产力而言, 改革是一场革命
“改革的性质通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 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 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 叫做革命性的变革。” ——邓小平
第二,就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而 言,改革是一场革命。
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温家宝:“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 退缩,不言失败 ”
风阳县委上报的逃荒人数
1967.2 风阳人口外流9900多人,3月1.8万多人。 1969.3 37%的农户和23%的人口外流。 1970年春节,又有4000多人外流。 1978年,风阳县前五生产队,10户人家,4户没门,3 户没有桌子,68人中,40多人没有棉裤。 史成德家,7个孩子,10口人,只有3只缺口碗。
汽车 万辆 12.5 570 727.9 48.9
铁路 长度 万公 里 货运 亿吨 公里 4399 7.54 7.66 1.48 20731 21954 4.14 6062 6622 6.06 客运 亿人 公里 长度 万公 里 85.5 193 228 2.56
公路 货运 亿吨 公里 247 8573 9647 35.21 9299 10136 19.99 客运 亿人 公里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 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理解和掌握坚定不移的 推进全面改革的原因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 定关系的重要性;全面把握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 内容和客观依据,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原则和 格局,明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强国际交 流与合作的意义。
地域上:是除了港澳台之外的中国所有地方; 行业上: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所有部门; 部门上:改革涵盖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部门。 领域上: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全面变革。 层面上:体制层面与整个社会关系、思想观念层面 的重大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目的、理论以及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提出,实现四 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1982-1984年间,提出精简机构和农村改革是 一场革命。 1985年前后,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推翻三座大山的民主革命。 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 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7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的矛盾运动中向前发展的。 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的矛盾直接表现为阶级矛 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 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8
1、马恩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 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 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恩格斯
邓小平说:‚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 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 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认为中国不会放 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30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 开放,未来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 地依靠改革开放。 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 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种具体制度, 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需要。
7
发展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 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 不能动摇;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必 由之路,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在坚持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经济政治体制, 改革具体制度,扫除障碍,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社
28
3、形式与手段不同
革命的最大特点是革命的主体和客体两极对 立,不可共生。大规模、急风暴雨式,阶级 斗争、主要运用暴力手段 改革的最大特点不是改革主体和客体两极对 立,而是主体与客体的共同发展。是在党的 领导下有制度、有步骤地进行,依靠群众但 不搞群众运动。
毛概第七章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能够在各 种复杂的条件下有效地维护自身的经济稳 定和发展,特别是在面对重大外部风险时 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2010年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
温家宝9.14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指出
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经济出现困难的 时候,我们多次表示中国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继续加 大对欧洲的投资。不久以前,我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 罗佐通电话,我再一次向他明确表示,中国至今相信 欧洲经济能够克服困难,中国仍然愿意扩大对欧洲的 投资。但是同样我也希望,欧盟的领导人、欧洲一些 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也要大胆地从战略上看待中欧关系, 比如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其实,按照WTO规 则,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到2016年就为全世界所承 认,早几年表示出一种诚意,是一种朋友对朋友的关 系。
3.宽领域的开放 就是立足我国国 情,对国际商品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国际 技术市场、国际劳务 市场的开放,把对外 开放拓宽到能源、交 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 融、保险、房地产、 科技、教育、文化、 服务业等。
4、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1)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 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 商品生产和服务;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 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 中的歧视待遇。基本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市场准 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 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欧盟提出的市场经济五项标准
(1)市场经济决定价格、成本、投资; (2)企业有符合国际财会标准的基础会计账簿; (3)企业生产成本与金融待遇不受前非市场经济体制 的扭曲; (4)企业有向国外转移利润或资本的自由,有决定出 口价格和出口数量的自由,有开展商业活动自由; (5)确保破产法及资产法适用于企业;汇率变化由市 场供求决定。
xinwen第七章新
-51-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 1978 2007 2010
(亿美元) (亿美元) (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 206.4 21746 29728
世界贸易位次
第32位
第 3 位 第 1 位
-52-
世界银行数据显 示,中国经济增 长对世界经济的 贡献仅次于美国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53-
本章小结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 之路
1.1979年广东、福建试办经济特区 1980年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 门 四个经济特区。 2.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
3.1985年进一步开放海南岛及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
闽南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33-
-34-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1985年进一步开放
海南岛及长江三 角洲、珠江三角 洲和闽南三角区 4. 1988年将海南岛 改制为海南省, 办成全国最大的 经济特区 5. 1990年开发和开 放上海浦东新区
-10-
本章教学要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 之路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全面深化改革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 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
经济体制模式。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
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
置和最高经济效率。开放经济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 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的参加国际分工, 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2015版中特概论第七章第三节扩大对外开放
1)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结 的结果
毛泽东在建国前指出: 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 实是我们的立脚点。中国 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也不 能闭关。建国后又说:我 们坚决批判和抵制外国资 产阶级的一切腐朽制度和 思想作风,但也要学习资 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科学的企业管理方 法。
1)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深刻总 结的结果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 国,在推进传统产业革命,赶上 世界新技术革命,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如资 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 足、生产效益不佳等困难。这些 困难如果得不到克服,已经确定 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就有流 产的危险。而要尽快妥善地解决 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 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实行对 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 后通过总结中外经济 发展历史指出:现在 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 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下 , 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 限制自己的发展。
2)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 的客观要求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市场,使一切国家的 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而“过去那种 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 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 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 20世纪中后期,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 术革命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
袁隆平
莫言
4)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 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开放的安全观: 切实提高经济安全保障能力,要坚持底线思维, 守住核心利益;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开放
中壮大软实力,夯实经济安全的根基;做到预防为
主、应急为辅,把安全工作前置;采取综合对策, 既要注重传统安全,又要注重非传统安全;坚定不 移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三节
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1、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
(4) 是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 企业也在加快“走出去”。
云南首条引进外资修建的高速路
2、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 以改革带动开放,以改革推进开放, 改革开放互相促进,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 成就的重要经验。 我们要用开放扩大内需, 用开放形成倒逼机制, 用开放促进新一轮改革。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思想政治教研组:吴建新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PBL问题汇总:
问题一:为什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问题二: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问题三:形成了怎样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 放? 问题四: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真题回顾: 1、(2011单选26题)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与发展,这句话是( ) A.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 B.从改革的壤度和广度而言 C.从改革的性质而言 D.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而言 【正确答案】C
真题回顾: 2、(2009判断51题)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 自我完善与发展。
(3)坚持安全高效原则 第三:坚持安全高效原则,维护经济 安全,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在宏 观调控上、能源资源领域、服务业开 放领域、在“走出去”过程中等诸多 方面,高度重视国家的经济安全。
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 的新优势。 我国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不平衡、不协调、 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体质不适 合开放型经济自身发展的要求,
3、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国际市场(走出去)
国外资源(引进来)
毛概 第7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一)改革开放的现实依据
❖ 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末要作出实行改革开放 的重大决策?
❖“ 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 文化大革命 ’ 的教训 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 济的、社会的政策,就会葬送我国的现代化事业 和社会主义事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邓小平
➢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与人 民内部矛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 论的丰富和发展:师承与创新
❖ 邓小平:“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 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当 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 了问题,还须知就此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
本章主要思考题:
❖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2、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包括哪些
内容? ❖ 3、全面深化改革面临哪些挑战?应采取什么举措? ❖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好哪几个重大关系? ❖ 5、为什么要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 6、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的形成及其特点是什么? ❖ 7、我国扩大开放碰到哪些问题和挑战? ❖ 8、为了扩大开放,我们采取哪些对策?
国民经济到了崩溃 “文革”遗留下来的 粉碎“四人帮”后拨
的边缘
混乱现象极其严重 乱反正出现徘徊
世界范围内新科技 一批发展中国国家
革命蓬勃兴起
迅速发展
❖ 国内背景: ▪ 先看市民生活 ▪ 再看农民的生活
❖ 国际背景: ▪ 新科技革命 ▪ 美欧日经济实力 ▪ 中国差距
毛概课件_第七章 第三节
• • • • • • •
重大事记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5、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6、1987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 本路线提出 • 7、1988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 出 • 8、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确立
3、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关系 第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 根本立足点。 第二,对外开放是提高自力更生 的手段。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与实行对外开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对外开放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对外开放是不是意味全盘西化? 对外开放与发展民族工业的关系
对外开放会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到目前为止,大金龙 产品已经外销到四十多个 国家,它仍然是迄今为止 将产品外销到欧洲地区的 惟一一家客车企业。
金龙客车在世界客 车博览欧洲展览会 (BAAV)
在肯尼亚内罗毕的一家手机专卖店,售货小姐展示中国的 海尔手机。小至搪瓷盆、鞋油和服装,大至电视、卡车, 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融入非洲人的生活。
• 3.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 可以巩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并以WTO规 则为参照,有力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全和完善。 • 4.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 • 5.有利于引进外资。 • 6.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 7.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 8.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 据国外专家估计,加入WTO,中国的GDP可 增长2~4个百分点。 • 9.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 加入WTO后,投资和出口的规模将进一步扩 大,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0组数据见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巨变
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超过6倍,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13786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6.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实际增长6.3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实际提高7.2倍,居民人均 储蓄存款从21.9元增加到1.3万元。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总 收入为2695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名义同比 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上年加快1.2个百 分点。
10组数据见证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巨变
从国有占绝对优势到非公快速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7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 77.6%,国有占绝对优势;2007年,国有及国有 控股工业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 降到29.5%,非公企业产值占68%。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课堂讨论
• 1.为什么改革开放前国人全身心 偷渡到香港?
• 2.由偷渡香港到港人回内地定居 说明了什么问题?
• 1.两地收入差距悬殊。深圳有个罗芳村,河对岸的新界也 有个罗芳村。不过,深圳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l34元, 而新界罗芳村的人均年收入是13000元;宝安一个农民劳 动日的收入为0.70到1.20元,而香港农民劳动一日收入 60一70港币,两者差距悬殊到l00倍。 • 2.说明中国内地发展了。30年来,中国为什么能发展的如 此之快?——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国内背景
•
196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与日本相当,到1978年则只 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
人民生活长期停滞。20年间,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仅 从73元增长到133.6元,年均不到3元;1亿多农民的温饱 未解决;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也仅从235元增长到316元, 年均增长仅4元。短缺匮乏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1、全球化思想
全球思想的建构,是从黑格尔开始的。
在《法哲学原理》和《历史哲学》等著作中,黑格尔把握到近代以来世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认为“世界历史”就是“世界精神”的发展和实现的过程。
马克思:“(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不断扩大商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不断奔走于全球各地……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
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
从思想学术角度来看,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脉相承的体系,其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全球化是难以阻挡的历史趋势。
全球化进程由资本主义开创并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
融入全球体系是任何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
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全球经济体系的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
2、我国开放背景回顾
A、“门户开放”--被迫开放的历史与闭关自守的恶果
“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
恐怕明朝明成祖时候,郑和下西洋还算是开放的。
明成祖死后,明朝逐渐衰落。
以后清朝康乾时代不能说是开放。
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
B 与世界的分离:
联苏抗美“一边倒”;
冷战封锁;
苏联从中国撤出;
毛泽东:1972年2月21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
C 与世界的差距:
1955年中国GNP占世界4、7%,1980年占2、5%。
1960年中国与日本的GNP相等,1980是日本的25%。
1959年中国出口占世界的1、95%,居第12位;
1980年下降到0、75%,居第32位。
4、对外开放的含义
对外开放是指我国打开国门,积极主动地和世界各国、各地区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吸收借鉴所有人类文明创造的优秀成果,促进中国全面发展的一项战略。
5、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1992年1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A、必要性
在相互依存的世界,闭关自守没有出路。
中国需要融入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参与。
对外开放是对内改革的外部条件。
B、可能性
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
对社会主义自身的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
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
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获得比较利益;
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
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按国际市场惯例来发展中国市场经济。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对外开放既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实行对外开放为我们解决现代化建设中资金严重短缺和资源相对不足的困难提供了必要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为我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提供了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为我们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提供了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了解世界信息,掌握世界跳动脉搏的重要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
D、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的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